两蒋政府白色恐怖时期,他们的立法委员=中国的橡皮图章人大代表吗?
在油管上看到一段台湾60年代老蒋时代选举的影像,颠覆了我以前的对台戒严时期的看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HvfSYgm_Kc&t=245s ,想问问台湾朋友 ,这段时期是不是真的实行了民选制度,还是跟大陆红色高压恐怖一样 随便推出一个人大代表 国民党可以直接控制谁当选,非国民党人士能不能参选?这个时期的大陆大概在政治上在搞反右扩大化,经济上大概是大炼钢铁过后的饥荒的那种状况,还没开始文革。
上次还听到TVBS的赵少康说他八十年代(小蒋白色恐怖时期)当立法委员的时候,给行政院长还有蒋经国等政府首脑做了台湾第一次民调,当时蒋经国还得了70多分(赵少康原话说七十多分当时算高的),本来蒋经国要见面跟他吃饭的,听到这个消息就没约见他了,但是蒋经国没有撤他的立法委员或者把他关起来或者是政治上打击报复他,这在我看来中国(无论是哪个时代就算是胡耀邦赵紫阳时代)也是不可想象的。
由此我得出一个恐怖的结论,2020年中共统治下大陆的民主化进程还不如上世纪两蒋的白色恐怖时期 ,以我身边的普通人来说,根本没看过自己选区的人大代表出来拜访选民、造势,甚至不知道他是谁,就连本地新闻也对这类新闻根本没有提及。
上次还听到TVBS的赵少康说他八十年代(小蒋白色恐怖时期)当立法委员的时候,给行政院长还有蒋经国等政府首脑做了台湾第一次民调,当时蒋经国还得了70多分(赵少康原话说七十多分当时算高的),本来蒋经国要见面跟他吃饭的,听到这个消息就没约见他了,但是蒋经国没有撤他的立法委员或者把他关起来或者是政治上打击报复他,这在我看来中国(无论是哪个时代就算是胡耀邦赵紫阳时代)也是不可想象的。
由此我得出一个恐怖的结论,2020年中共统治下大陆的民主化进程还不如上世纪两蒋的白色恐怖时期 ,以我身边的普通人来说,根本没看过自己选区的人大代表出来拜访选民、造势,甚至不知道他是谁,就连本地新闻也对这类新闻根本没有提及。
第一,趙少康這個人的話,基本上聽聽就好,80年代早就不是白色恐佈時期了。一般意義上的白色恐佈時期還是老蔣時代(老蔣是1975去世的)。1990年都有野百合學運了,80年代怎麼還能算白色恐佈時期呢⋯⋯趙少康這種深藍講話,總是免不了為那個威權時代擦脂抹粉,聽聽就好
第二,立法委員和國大代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根本沒有選舉,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這樣的假換屆都沒有。因為國民黨的立法委員和國大代表都是從大陸帶來的,然後去台灣後沒有沒有辦法換屆,因為要維持中華民國的法統,換屆的話,去哪裡找上海 江蘇和四川的代表呢⋯ 所以基本上連形式上的選舉都很少有,第一次中央增額民意代表選舉(就是立法委員啦)我記得是1979年,那已經是小蔣時期了。
第三,在地方,省議會啊 縣市議會、鄉鎮長啊確實是有選舉的,應該就是你在視頻看到的那種。當然主要是還是國民黨或者親國民黨的黨外候選人。這個原因主要是因為國民黨政權並沒有向共產黨政權在大陸一樣,深入到最基層(村、鄉這一類),而國民黨作為一個外來政權,對地方基層的治理基本上是和地方宗族、派系這些結合在一起,委託他們進行日常治理。國家的中央政權,則是從大陸帶來的外省人族群進行治理。有點類似「皇權不下縣」,但客觀上,確實為黨外的力量存在提供了一個活動空間,
第四,如果國民黨對基層地方的控制能力能有共產黨那麼強,那我想他既不會被共產黨趕到台灣,也不會在台灣被民進黨奪取政權了吧lol
第二,立法委員和國大代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根本沒有選舉,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這樣的假換屆都沒有。因為國民黨的立法委員和國大代表都是從大陸帶來的,然後去台灣後沒有沒有辦法換屆,因為要維持中華民國的法統,換屆的話,去哪裡找上海 江蘇和四川的代表呢⋯ 所以基本上連形式上的選舉都很少有,第一次中央增額民意代表選舉(就是立法委員啦)我記得是1979年,那已經是小蔣時期了。
第三,在地方,省議會啊 縣市議會、鄉鎮長啊確實是有選舉的,應該就是你在視頻看到的那種。當然主要是還是國民黨或者親國民黨的黨外候選人。這個原因主要是因為國民黨政權並沒有向共產黨政權在大陸一樣,深入到最基層(村、鄉這一類),而國民黨作為一個外來政權,對地方基層的治理基本上是和地方宗族、派系這些結合在一起,委託他們進行日常治理。國家的中央政權,則是從大陸帶來的外省人族群進行治理。有點類似「皇權不下縣」,但客觀上,確實為黨外的力量存在提供了一個活動空間,
第四,如果國民黨對基層地方的控制能力能有共產黨那麼強,那我想他既不會被共產黨趕到台灣,也不會在台灣被民進黨奪取政權了吧lol
在當時
非國民黨的成員一律被稱為"黨外人士",就可以大致窺探當時的情況......
先不論政治迫害的成分,黨外人士通常會因為資源差太多普遍的落敗,而不可否認的當時(其實理論上現在也還是)國民黨確實對鄉村地區是有建設和貢獻的,也不難知道為什麼至今藍營在眷村還是有相當的支持度。
至於政治迫害,很抱歉,該有的迫害基本上還是不會少的,我覺得各位基本上不要對李登輝前的臺灣政治有太多美好的想像......例如1980年的林宅血案等等。
非國民黨的成員一律被稱為"黨外人士",就可以大致窺探當時的情況......
先不論政治迫害的成分,黨外人士通常會因為資源差太多普遍的落敗,而不可否認的當時(其實理論上現在也還是)國民黨確實對鄉村地區是有建設和貢獻的,也不難知道為什麼至今藍營在眷村還是有相當的支持度。
至於政治迫害,很抱歉,該有的迫害基本上還是不會少的,我覺得各位基本上不要對李登輝前的臺灣政治有太多美好的想像......例如1980年的林宅血案等等。
台湾50年代就开始民选县市长了 候选人中有很多无党籍人士甚至很多无党籍人士当选. 很多县市长还有两个国民党候选人竞争激烈的情况, 而且从得票率来看很多候选人都很有实力, 完全不是来充数的那种是真正的选举竞争. 比我们到如今还是等额内部选举强多了.
國民黨並沒有像共產黨那麼怕一切的民主選舉
右派獨裁通常沒有左派獨裁那麼瘋狂
國民黨屬於威權政府,共產黨屬於極權政府
就是那句有名的"多和少的問題還是有和無的問題"
極權政府有官方絕對的意識形態,除了領袖崇拜還時常搞全國性動員活動。
威權政府並沒有深入到社會每一個角落,所以可以在地方選舉上跟宗族地方人士合作。
右派獨裁通常沒有左派獨裁那麼瘋狂
國民黨屬於威權政府,共產黨屬於極權政府
就是那句有名的"多和少的問題還是有和無的問題"
極權政府有官方絕對的意識形態,除了領袖崇拜還時常搞全國性動員活動。
威權政府並沒有深入到社會每一個角落,所以可以在地方選舉上跟宗族地方人士合作。
论代表性,其实就是能否充分代表社会中的各类利益群体,毫无疑问都是为0
中国人大代表了共党官僚,其他为0,毫无疑问。
民国的议会代表了几个大城市里的大资本家,毫无疑问他们都不可能代表中国当年最多的人口群体,各中小城市的农民和城市贫民,所以就被共产党和各路军阀建立根据地了啊。
至于具体的各种措施,按照经济学理论,
从共产党的统治全国开始,就必然会形成巨大的官僚组织的政治僵尸,全面控制全国物质资源和人口韭菜税鸡资源,并且在70年后仍然能随意发动文化大革命2.0。这一点上肯定是跟民国政府的理念必然是巨大的不同。
而至于民国议会能否最后形成类似美国和欧洲的选举议会,这是起点晋江架空现代文的内容了,而非经济学可以预测的内容了,可惜已经全面被封。
中国人大代表了共党官僚,其他为0,毫无疑问。
民国的议会代表了几个大城市里的大资本家,毫无疑问他们都不可能代表中国当年最多的人口群体,各中小城市的农民和城市贫民,所以就被共产党和各路军阀建立根据地了啊。
至于具体的各种措施,按照经济学理论,
从共产党的统治全国开始,就必然会形成巨大的官僚组织的政治僵尸,全面控制全国物质资源和人口韭菜税鸡资源,并且在70年后仍然能随意发动文化大革命2.0。这一点上肯定是跟民国政府的理念必然是巨大的不同。
而至于民国议会能否最后形成类似美国和欧洲的选举议会,这是起点晋江架空现代文的内容了,而非经济学可以预测的内容了,可惜已经全面被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