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蠻】逆转,反复逆转!——台湾选情回顾
閲讀原文
就在刚才,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结果出来了,民进党的蔡英文得了801万票,而国民党的韩国瑜只有540万票,差距高达48%,这就很有必要好好回顾一下,看看选前那一年,都发生了什么。
故事要从2018年底讲起。那个时候适逢台湾非常重要的“九合一”选举,主要是选台湾22个市县的地方领导。选举结果是民进党惨败!此前民进党控制了13个县市领导的位置,这场选举结果出来,输得只剩6个。而国民党强势崛起,从此前只控制6个位置,暴增到15个(每次都会有少数几个位置被第三党抢占)。
这场县市领导选举在当时被视为一年后台湾领导人大选的前奏。民进党执政不得人心,由此可见一斑。当时台湾经济每况愈下,民进党在中美贸易冲突中坚决站队美国,无视台湾经济与大陆之间的紧密关系。要知道台湾其实是大陆的最大贸易逆差来源地,每年都高达千亿美元。大陆从台湾进口各种精密零部件,然后加工组装为成品,然后出口美国,这本来就是大陆的产业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之下,台湾其实是最大的受益方,出口中国的精密零部件的销售利润率普遍都高达两成,这就是挣走了里子;而大陆最终组装成品的利润率只有可怜的3%左右,就是挣了个面子光鲜。现在台湾在民进党的领导之下,放着大钱不挣,跑去站美国的队,这不是神经病吗?
这种愚蠢到别致的治理模式,把台湾经济直接带进坑里,2018年台湾GDP绝对值增幅只剩1.6%,这已经谈不上什么经济增长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台湾人民用选票表达意见,当然就打算让民进党滚蛋。
此后台湾经济长期维持颓势,2019年上半年的GDP绝对值增幅也只有1.8%,哪里知道六月份之后形势突变,台湾经济居然呈现加速增长趋势,2019年三季度的GDP绝对值增幅达到3.2%,并且四季度的经济活力表现得日益明显,预计四季度可以直奔4%而去。经济形势的突然好转,就是台湾选情扭转的关键。
这事解释起来还比较复杂。此前深圳大量的中小微电子企业以蚂蚁搬家的方式从香港购买电子零配件回深圳进行组装,2019年6月之后由于香港局势变化,这个产业模式居然维持不下去了。但是我大中国的电子行业依然对这些零配件嗷嗷待哺,于是被迫转而向台企直接高价购买。为了实现这种交易,转口新加坡的都大有人在。这个时候的民进党吃一堑长一智,也学会了睁只眼闭只眼,不再严格的站美国的队。这些蜂拥而来的订单直接拯救了台湾经济,让台企挣得盆满钵满。
再说回国民党这边,话说韩国瑜这哥们,本来一直都是国民党非常低级和边缘的人物,也非常缺乏治政经验。2018年底的高雄市长的位置,国民党没人愿意去,韩国瑜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去了,竞选口号非常简单粗暴,“与大陆多做生意”!结果这个口号刚好迎合了当时市民对民进党的厌恶心理,韩国瑜就这么赢下了高雄市长的位置,算是捡了个漏。要说这位简直堪称政治素人的哥们在台湾人民心目中有多少威望,那是真谈不上。
本来国民党方面要站出来跟蔡英文打擂台的,是大富豪郭台铭,老实说郭台铭其实是个争议人物,执行力很强,不过富士康这种企业模式实在争议太大。当时的国民党大佬总以为自己已经胜券在握,如果把郭台铭推出来,这位爷个性太强不好掌控,还不如在党内随便找个素人出来做傀儡,大佬们垂帘听政,不亦乐乎。于是2019年7月份,国民党内部推选候选人,把郭台铭干掉了,换上了韩国瑜。这事把郭台铭恶心到爆,从此不再给国民党撑台。韩国瑜这哥们呢,在高雄市长位置上啥都没干,人生简历类似于一张白纸,就这么跑出来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跟裸奔的差别也不大。
于是,此消彼长。民进党那边阴差阳错的补上了经济短板,从2019年年中以来带领台湾经济走向了真正的复苏,民心逐渐聚拢。而国民党那边,甚至都没意识到自己的核心优势已经不在了,还在做着垂帘听政的美梦。于是,一场狠狠的打脸式选举,就成为了必然!
而这整个过程,对我大陆人民来说,其实也是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的!
就在刚才,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结果出来了,民进党的蔡英文得了801万票,而国民党的韩国瑜只有540万票,差距高达48%,这就很有必要好好回顾一下,看看选前那一年,都发生了什么。
故事要从2018年底讲起。那个时候适逢台湾非常重要的“九合一”选举,主要是选台湾22个市县的地方领导。选举结果是民进党惨败!此前民进党控制了13个县市领导的位置,这场选举结果出来,输得只剩6个。而国民党强势崛起,从此前只控制6个位置,暴增到15个(每次都会有少数几个位置被第三党抢占)。
这场县市领导选举在当时被视为一年后台湾领导人大选的前奏。民进党执政不得人心,由此可见一斑。当时台湾经济每况愈下,民进党在中美贸易冲突中坚决站队美国,无视台湾经济与大陆之间的紧密关系。要知道台湾其实是大陆的最大贸易逆差来源地,每年都高达千亿美元。大陆从台湾进口各种精密零部件,然后加工组装为成品,然后出口美国,这本来就是大陆的产业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之下,台湾其实是最大的受益方,出口中国的精密零部件的销售利润率普遍都高达两成,这就是挣走了里子;而大陆最终组装成品的利润率只有可怜的3%左右,就是挣了个面子光鲜。现在台湾在民进党的领导之下,放着大钱不挣,跑去站美国的队,这不是神经病吗?
这种愚蠢到别致的治理模式,把台湾经济直接带进坑里,2018年台湾GDP绝对值增幅只剩1.6%,这已经谈不上什么经济增长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台湾人民用选票表达意见,当然就打算让民进党滚蛋。
此后台湾经济长期维持颓势,2019年上半年的GDP绝对值增幅也只有1.8%,哪里知道六月份之后形势突变,台湾经济居然呈现加速增长趋势,2019年三季度的GDP绝对值增幅达到3.2%,并且四季度的经济活力表现得日益明显,预计四季度可以直奔4%而去。经济形势的突然好转,就是台湾选情扭转的关键。
这事解释起来还比较复杂。此前深圳大量的中小微电子企业以蚂蚁搬家的方式从香港购买电子零配件回深圳进行组装,2019年6月之后由于香港局势变化,这个产业模式居然维持不下去了。但是我大中国的电子行业依然对这些零配件嗷嗷待哺,于是被迫转而向台企直接高价购买。为了实现这种交易,转口新加坡的都大有人在。这个时候的民进党吃一堑长一智,也学会了睁只眼闭只眼,不再严格的站美国的队。这些蜂拥而来的订单直接拯救了台湾经济,让台企挣得盆满钵满。
再说回国民党这边,话说韩国瑜这哥们,本来一直都是国民党非常低级和边缘的人物,也非常缺乏治政经验。2018年底的高雄市长的位置,国民党没人愿意去,韩国瑜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去了,竞选口号非常简单粗暴,“与大陆多做生意”!结果这个口号刚好迎合了当时市民对民进党的厌恶心理,韩国瑜就这么赢下了高雄市长的位置,算是捡了个漏。要说这位简直堪称政治素人的哥们在台湾人民心目中有多少威望,那是真谈不上。
本来国民党方面要站出来跟蔡英文打擂台的,是大富豪郭台铭,老实说郭台铭其实是个争议人物,执行力很强,不过富士康这种企业模式实在争议太大。当时的国民党大佬总以为自己已经胜券在握,如果把郭台铭推出来,这位爷个性太强不好掌控,还不如在党内随便找个素人出来做傀儡,大佬们垂帘听政,不亦乐乎。于是2019年7月份,国民党内部推选候选人,把郭台铭干掉了,换上了韩国瑜。这事把郭台铭恶心到爆,从此不再给国民党撑台。韩国瑜这哥们呢,在高雄市长位置上啥都没干,人生简历类似于一张白纸,就这么跑出来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跟裸奔的差别也不大。
于是,此消彼长。民进党那边阴差阳错的补上了经济短板,从2019年年中以来带领台湾经济走向了真正的复苏,民心逐渐聚拢。而国民党那边,甚至都没意识到自己的核心优势已经不在了,还在做着垂帘听政的美梦。于是,一场狠狠的打脸式选举,就成为了必然!
而这整个过程,对我大陆人民来说,其实也是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的!
32 个评论
其他的就算了,不過
這是錯誤且虛假的資料。
按照台灣這邊的資料(註一),2019年的出口除了二月劇烈下降外,都相當穩定,如果參照貿易夥伴的變動(註二),就能判斷出是美商要求台商轉移產線,而台商則選擇回台或到東南亞設立新產線導致的,而不是什麼中國又一次拯救了台灣這種可笑的謊言。
==================
註一:中華民國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進出口統計中,2019年出口除二月外,全年都穩定在250~280(億美金)。
註二:中華民國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對美國出口統計中,對美國出口比重從過去的11%,直接上升到14%
但是我大中国的电子行业依然对这些零配件嗷嗷待哺,于是被迫转而向台企直接高价购买。为了实现这种交易,转口新加坡的都大有人在。这个时候的民进党吃一堑长一智,也学会了睁只眼闭只眼,不再严格的站美国的队。这些蜂拥而来的订单直接拯救了台湾经济,让台企挣得盆满钵满。
這是錯誤且虛假的資料。
按照台灣這邊的資料(註一),2019年的出口除了二月劇烈下降外,都相當穩定,如果參照貿易夥伴的變動(註二),就能判斷出是美商要求台商轉移產線,而台商則選擇回台或到東南亞設立新產線導致的,而不是什麼中國又一次拯救了台灣這種可笑的謊言。
==================
註一:中華民國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進出口統計中,2019年出口除二月外,全年都穩定在250~280(億美金)。
註二:中華民國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對美國出口統計中,對美國出口比重從過去的11%,直接上升到14%

温中宣传。以为只要白区党上了经济就会好就会续命,把刁组长往哪里摆?我看距离被橄榄也不远了。
其他的就算了,不過這是錯誤且虛假的資料。按照台灣這邊的資料(註一),2019年的出口除了二月劇烈下降...
還有這一句也是很奇怪:
此前深圳大量的中小微电子企业以蚂蚁搬家的方式从香港购买电子零配件回深圳进行组装,2019年6月之后由于香港局势变化,这个产业模式居然维持不下去了。
難道香港對深圳禁運了?還是台灣對香港禁運了?
嗯啰,皇帝穿新衣,是因为大臣们唯唯诺诺溜须拍马,是因为骗子奸诈狡猾迎合上意......哦,那个小孩太讨厌了! 这对我们是有借鉴意义的哟~~~
強國人的視角果然不同凡響
通篇把台灣近兩次選舉曲解成影響投票意向的主因是「經濟」
作者這是暗示中國百姓也該因「經濟」反習嗎?
通篇把台灣近兩次選舉曲解成影響投票意向的主因是「經濟」
作者這是暗示中國百姓也該因「經濟」反習嗎?
強國人的視角果然不同凡響通篇把台灣近兩次選舉曲解成影響投票意向的主因是「經濟」作者這是暗示中國百姓也...
不同角度吧。經濟視角和政治視角。要不然怎麽解釋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
還有這一句也是很奇怪:難道香港對深圳禁運了?還是台灣對香港禁運了?
香港与深圳之间互补而成的电子零配件产业(香港大规模进口电子配件,深圳的小微企业蚂蚁搬家搬回去),由于香港局势问题+深圳史无前例的房价泡沫,一步步走向扑街之后,台湾是最大的受益方,新加坡次之。到2019年十月份之后,回过味来的韩国都冲过来分去了一杯羹,所以2019年底的韩国外贸出口数据重归增长。
各位,港深地区的经济规模是很大的,这俩把自己作趴下,释放出来的产业空白,是其它国家与地区的重大机会。现在不仅是外部在抢,国内很多地区也是蠢蠢欲动,想要来填空。只不过一方面国内的制度劣势摆着这里,实在是比不过香港的自由金融体系。另一方面国内各大城市自己的房价泡沫问题也很重,所以即便想抢,也抢不到罢了。
以上是老蠻微博説的。
香港与深圳之间互补而成的电子零配件产业(香港大规模进口电子配件,深圳的小微企业蚂蚁搬家搬回去),由于...
這個説法好像沒有回答深圳電子零配件產業仆街是因爲香港局勢所導致。
爲什麽香港局勢變化之後,電子零配件產業就仆街了呢?
難道香港不能從外國進口電子配件了嗎?還是深圳的企業不能從香港進口電子配件了?
這個説法好像沒有回答深圳電子零配件產業仆街是因爲香港局勢所導致。爲什麽香港局勢變化之後,電子零配件產...
不肯定他們現在是否仆街﹗但肯定明年、后年要仆街。
因為有香港民主人權法,隨時有可能限制高科技產品輸港。
其次第二階段談配,美國幾乎肯會有重手出來。
其他的就算了,不過這是錯誤且虛假的資料。按照台灣這邊的資料(註一),2019年的出口除了二月劇烈下降...
電子產品,出口額,gdp。。好像比較複雜,看不懂。。
另外中國肯定是不想拯救台灣的,無奈有些產品從美國買不到或關稅增加了吧。。
經濟領域我不熟就不說了,光看他對韓國瑜的敘述就知道,完全錯誤。2018年由韓國瑜而起的「韓流」遍及全台,影響的結果是多名縣市長跟高雄本地議員,都落在藍軍手上。他的聲望一直如日中天,直到帶職參選總統為止,隨後聲量跟反送中運動激烈程度呈反比。
另外,作者有意把「經濟」作為影響這次大選的主因,但其實「主權」在年輕一輩選民心目中份量非常重,重視程度超過我的預期。
另外,作者有意把「經濟」作為影響這次大選的主因,但其實「主權」在年輕一輩選民心目中份量非常重,重視程度超過我的預期。
这个作者叫蛮族勇士的人很早成名,我最早在2016年就看过此人文章。他找数据很勤奋的,东南六省养全国这档子事情就是他在当年网上文章宣传的(这个事情最早其实不是他发现的),不过最感觉他离正规学者还有距离,主要他的理论不成体系。
回到这篇文章,我只能说猜测的成分居多。实际是贸易战才是导致了台湾产业回流的主要原因,同时台湾2019年对中国大陆出口还是在下跌的,所以台湾对深圳加大规模出口零件云云,我觉得不是真实情况。
https://www.mof.gov.tw/singlehtml/384fb3077bb349ea973e7fc6f13b6974?cntId=507a912f50d842cd995632b3fbae7f4b
回到这篇文章,我只能说猜测的成分居多。实际是贸易战才是导致了台湾产业回流的主要原因,同时台湾2019年对中国大陆出口还是在下跌的,所以台湾对深圳加大规模出口零件云云,我觉得不是真实情况。
https://www.mof.gov.tw/singlehtml/384fb3077bb349ea973e7fc6f13b6974?cntId=507a912f50d842cd995632b3fbae7f4b
「要知道台湾其实是大陆的最大贸易逆差来源地,每年都高达千亿美元。大陆从台湾进口各种精密零部件,然后加工组装为成品,然后出口美国,这本来就是大陆的产业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之下,台湾其实是最大的受益方,出口中国的精密零部件的销售利润率普遍都高达两成,这就是挣走了里子;而大陆最终组装成品的利润率只有可怜的3%左右」
———-看到這就知道作者沒有待過工廠啦!首先接美國訂單的是台灣公司,台商現在只是把工廠放在中國而已,所謂的大陸從台灣進口零件,就只是三角貿易而已,台灣接單然後台灣駐中國的工廠製造最後再從中國出美國.所謂的貿易逆差很大一部分是台商自己的左手轉右手而已.
———-看到這就知道作者沒有待過工廠啦!首先接美國訂單的是台灣公司,台商現在只是把工廠放在中國而已,所謂的大陸從台灣進口零件,就只是三角貿易而已,台灣接單然後台灣駐中國的工廠製造最後再從中國出美國.所謂的貿易逆差很大一部分是台商自己的左手轉右手而已.
不论楼主说的是否完全正确 都很希望看到这类通俗易懂的政治普及文章~~谢谢~
其他的就算了,不過這是錯誤且虛假的資料。按照台灣這邊的資料(註一),2019年的出口除了二月劇烈下降...中美貿易戰之後大部分訂單都轉回台灣或去東南亞國家生產了,講真的這個人絕對沒有在電子業界待過才會寫出這麼外行的東西,中國的大廠就那幾家而已量能有多大,更別說要的都是低階低利潤的貨.
老蠻的文章一直有只抓著一部份的原因放大成整體,再武斷下結論的毛病…特別他不接受任何質疑的態度導致形成了粉絲與教主的一言堂。
文中所述對於2019年的電子產業鏈變化並不正確,那些深圳中小微企業的貿易規模根本不是重點。
兩岸「三角貿易」中的大部位,一直是電子五哥在中國的組裝事業。
經濟原因也不是民進黨逆轉勝的主因。
文中所述對於2019年的電子產業鏈變化並不正確,那些深圳中小微企業的貿易規模根本不是重點。
兩岸「三角貿易」中的大部位,一直是電子五哥在中國的組裝事業。
經濟原因也不是民進黨逆轉勝的主因。
香港与深圳之间互补而成的电子零配件产业(香港大规模进口电子配件,深圳的小微企业蚂蚁搬家搬回去),由于...所謂香港進口電子零件其實就是深圳的華強北賽格等等電子零件小貿易商在香港註冊的空殼公司,花幾千塊港幣就可以了,每年付一些維護的費用,這是用來做轉手貿易避稅的
香港是金融業為主,香港局勢也許會影響當地的金融業,但對深圳沒有太大影響,深圳的產業是受中美貿易戰轉單遷廠而影響的,而且電子零器件的供應一直以來就是台日韓作為主力,中國只是改開以後台日韓因廉價勞動力及低成本吸引而去大陸設廠帶來的效應,所謂貿易逆差順差都是帳面數字,接單生產的還是台日韓,當然中國有些廠商也靠偷學技術開設工廠自己生產,山寨電子產品也是那時候起來的,但這些通常都是做自己本國的生意,國際大廠的審核流程是很繁複的一般不易獲得.
這篇文章顯示他對電子行業貿易接單流程根本一知半解.
老蠻的文章一直有只抓著一部份的原因放大成整體,再武斷下結論的毛病…特別他不接受任何質疑的態度導致形成...電子五哥也慢慢轉單回台或撤出中國了.
電子五哥也慢慢轉單回台或撤出中國了.
正確的來說,電子五哥是把要出口美國市場的部份,消費級的toC生意轉到東南亞生產,企業級的toB生意轉回台灣生產。
要注意電子五哥也給中國的消費電子品牌提供大量的組裝服務,這些直接供給中國市場的組裝廠佔比並不小,也大多沒有移出中國。
中美貿易戰確實帶動了部份產業鏈的移轉,並且影響未來製造業在中國的投資意願。不過中國還是有巨大的市場優勢。因此未來比較有可能的圖景是會有兩組涇渭分明的產業鏈…
正確的來說,電子五哥是把要的部份,消費級的toC生意轉到東南亞生產,企業級的toB生意轉回台灣生產。...就看中國自己的內需市場剩多少了,中國品牌對外出口成長應該也有限,對內因為經濟疲弱,消費型產品想要回覆往日榮光應該也難,華為都只能打民族主義牌了,小米一直都是採低價高CP值,用料可想而知,不過因為人多所以隨便漏一點也比別人多,這也是為什麼還是一直會有人對中國市場躍躍欲試的原因,隨著中共越來越高壓再來看有多少人能賺到錢且留下來.
不肯定他們現在是否仆街﹗但肯定明年、后年要仆街。因為有香港民主人權法,隨時有可能限制高科技產品輸港。...
但文章講的就是現在深圳不再從香港進口微電子零件,轉而向台灣進口,所以台灣經濟才會好轉
牆內宣傳體系下人的思維,通過不懈努力,比起日人民報稍好而已
就看中國自己的內需市場剩多少了,中國品牌對外出口成長應該也有限,對內因為經濟疲弱,消費型產品想要回覆...
這個未必…就目前看來中國的消費性電子品牌,在新興市場有很強大的競爭力。
比方說在印度,米ov三家加起來接近六成市佔率。在非洲Transsion也是無庸置疑的霸主。
消費性電子產品出口,是中國最重要的外匯來源,也提供大量的就業。同時這些品牌廠有國內市場練蠱,能出海的競爭力是很強大的。
同時,內需痿縮是確定的,但是影響主要是房地產以及汽車這兩個大宗。消費性電子屬於低價又能提供長時間的娛樂,在消費降級之後反而成為人們最終自我麻痺的手段。沒錢買房買車上酒店裝逼,買手機玩抖音,當手遊免費仔總可以吧。
當然這不意味著中國電子產業會發大財…因為中國處於產業鏈的下游,與動輒毛利40-50%的晶片及鏡頭不同,低階品牌及組裝的毛利實在太低了(但可以提供大量的就業,這點很重要...)
不同角度吧。經濟視角和政治視角。要不然怎麽解釋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
本人無才,說不出什麼大道理,又是個經濟門外漢,只會查資料,但我會試著盡力回答您
首先,這不是什麼單純的經濟或政治視角的問題
要談經濟視角也可以。作者引用的數據、描述的兩岸產業運行模式全完是大誤。
關於台灣2018年的經濟
作者的說法是2018年民進黨在中美貿易戰中站隊美國,這愚蠢的治理模式把台灣的經濟直接帶進坑裡。
2017年大陆对台贸易逆差1114.1亿美元,2018年大陆对台贸易逆差1289.51亿美元 (來源: 中國商務部)。
台灣對中國的出口很明顯未因貿易戰而減少,反而增加了。作者評論說:「现在台湾在民进党的领导之下,放着大钱不挣,跑去站美国的队,这不是神经病吗?」,
這是什麼邏輯?這結論從何而來的?
關於台灣2019年的經濟
作者說「民进党吃一堑长一智,也学会了睁只眼闭只眼,不再严格的站美国的队。这些蜂拥而来的订单直接拯救了台湾经济,让台企挣得盆满钵满。」
台灣經濟部的資料(2019年1~10月)顯示台灣對中國的出口減少了13.9%,再加上面@民主信仰者提供的資料。
何來"拯救"之說?這結論從何而來的?
至於「兩岸產業運行模式」,這主題太複雜、太專業了,我無法給出負責任的敘述。
經濟的動能主要源自於資金。就像中國眼下的經濟難題,資金大量外移。台灣經濟的難題在於中國的磁吸效應,資金全往你們那裡去了。
當年馬英九會下台是因為他在法規上大幅放寬對中國的投資限制,導致台灣大量的資金、產業和技術移往中國,讓台灣整個被掏空。
美中貿易戰讓台灣受惠之處是在於美方大幅削落了中國在製造業上的磁吸力道。
說句不好聽的,此文作者毫無經濟學常識,文中有關經濟的說法全是垃圾,就是為了充字數。
想了解經濟議題,你可以上油管「王剑」的頻道看看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UCbiPrm2zN9nZHKdTevZA
回答你"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的主因...個人認為是沒做好議題管理,又放縱仇恨言論製造敵人
在同婚、反核、年改、一例一修、轉型正義等題議上,民進黨沒盡力爭取社會最大共識,處理手法急躁粗暴。"反核、年改、一例一修、轉型正義"取消/拿走了某些人的益利,"同婚"又挑戰了保守人士的價值觀。
再者,花媽等民進黨官員在執政後期,心思的確有些散漫,沒放在施政上。
所謂的經濟問題,是在於民進黨對於「兩岸關係惡化,所以景氣差經濟停滯」的說法,無法提出有效的應對策略和說明。
要说香港对台湾大选毫无影响我是不信的
台灣除了選舉,什麼也沒有
至少還有得選啊!不然呢?
電子產品,出口額,gdp。。好像比較複雜,看不懂。。另外中國肯定是不想拯救台灣的,無奈有些產品從美國買不到或關稅增加了吧。。
說複雜其實也不會多複雜,有興趣可以朝這方面稍加研究,不用多久就會了。
至於某些產品從美國買不到,除了某些敏感產品外,基本上還不會買不到。
真要說的話,那是因為中台之間的貿易大宗已經在改變,過去幾十年來的老樣子,台灣接單生產、中國工廠組裝、美國接收購買。
現在情況是台商正在轉移生產設備和儀器,大規模離開中國,之所以現在從數據上還看不出來,是因為資料上是以對台出口(對中進口)來表示。
但已經有端倪了,臺灣對中國的出口在下降,進口卻在上升,如果參照產品類別,加上台商大規模離開中國的消息,就能判斷出這一點。
中美貿易戰之後大部分訂單都轉回台灣或去東南亞國家生產了,講真的這個人絕對沒有在電子業界待過才會寫出這麼外行的東西
我也這麼覺得。
不過說實在的,就算沒待過電子業,稍微查一下資料,應該也能知道台商,尤其是電子業的台商對中國經濟多重要,這都不知道,只能說他資料都沒有查,完全憑感覺來寫...。
中美貿易戰確實帶動了部份產業鏈的移轉,並且影響未來製造業在中國的投資意願。不過中國還是有巨大的市場優勢。因此未來比較有可能的圖景是會有兩組涇渭分明的產業鏈…
你這樣認為嗎?
我是認為考慮到未來風險和中國企業國有化,台商應該會全面或極大規模的撤出,單純的市場優勢也因為消費疲弱,以及經濟風險加劇而不那麼有吸引力才對...。
能不能聊聊你的判斷依據?我還蠻有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