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 留学

想到哪说到哪吧。

德国,从留学到入籍我觉得好像就是顺水推舟,毫无难度,不提。

自己做饭的花费真的非常小,
一个月一两百欧就足够用了。
大城市房租对学生来说挺贵,
除去房租一个月几百欧够用。

因为几乎免学费而且生活费低廉,
有很多普通家庭的,小瘤相对少。

本科有的教授挂科率70%,
可能会遇到很多这种教授。

有的人无论如何努力都过不了某科,
三考没过不能再读有这门课的专业。

硕士有一年制或mba这种纯水,
也有课程多十倍的能学到很多。

传统上的德国博士是一份工作,
工科毕业即可进入收入top 5%。

书一本几十到几百欧对学生来说很贵,
所以一台可靠的打印机是绝对必要的,
(刚上学时买了台Brother,
到现在十几年了都没坏过)

不推荐学生公寓因为单间不是好事,
合租应该是留学生最好的生活模式,
当然前提是和热情老外合租,比如,
那种张口“my friend”的人就很合适。

上课如果听不懂或不理解都很正常,
自学是必要成分,图书馆利用起来。

词性很难记,需要慢慢养成对词的感觉。

想打工的话即使找中介被狂抽成,
也不要去中餐馆之类的阴间地方。

不需要按照课表排课,
珍惜考试好过的教授,
他有可能快要退休了。

不要抄袭,论文的每一句话都要自己写。
严格的教授只要有一句话能查到都不行。
(引号内的引用当然除外)

如有大量不同职位的实习,
政府机构是你的有效选项,
因为他们有帮助你的义务。

不要当独行侠,
不要闭门造车。

课业经常需要组队。

德语的中文翻译经常不准确。

一开始会觉得德语不好听,不优美,
随着水平的提升会发现其实并不是。
任何一门语言都是智慧的结晶体现,
如果体会不到其中的妙处,
只能说明你的水平还不够。

大量软件对在读学生免费提供。

文献研究类论文比较好写,
半页都是引用脚注很正常。

引用只限学术作品,
维基的作用是查看它的来源是否可被你引用。

提升日常活动的范围是有必要的。
二手车几千欧就可以买到像样的。

食物,总有一天会吃得习惯并且觉得好吃。

延迟毕业是非常常见的,
如果你有有益的事要做。

市/区公立图书馆可以利用起来,
还有大众大学Volkshochschule。

多运动。

养成质疑然后查证的习惯,
从小受到中国式教育的人,
如果不是成长在反贼家庭,
那么重塑逻辑链尤其重要,
国外大学就是最好的场所。

一所好大学,最大的福利不是什么知识,
而是能学到行业最顶尖的人的思维方式。

专业技术更新很快的,
基础反而是最重要的。
比如你要学法律方向,
当法理学融会贯通了,
其他都是一看就理解,
因为能明白立法意图。

科班出身的和半路出家的,
最大区别就在基础的牢固。

在德国突然暴富的几率约等于零,
所以读书时最好有未来经济规划,
不论是对投资的了解,比如基础经济,
或职业相关准备,比如以后认证专家。

有一种半工半读之前说过,
Werkstudent 可自行了解。

职业培训可能也说过的,
Ausbildung 可自行了解。

弱者经常觉得被侮辱。
强者永远不会被歧视。

做个知识丰富、温和谦逊的人,
注重自身修养,保持干净阳光。
“高质量人类” 吸引异性是自然而然的事,
健康稳定的感情生活也有助于学业事业。
11
分享 2022-10-26

6 个评论

很感谢前辈的分享。我很认同你的一句话,那就是好的大学教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理性客观的思维方式。
感覺德國生活蠻不錯的,當初爲了不想學德語就沒有去德國
本来不太看好德国的未来,没想到总加速师上台了,利好全球其他所有国家
>>很感谢前辈的分享。我很认同你的一句话,那就是好的大学教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理性客观的思维方式。

我爸告诉我的,体会过后深以为然。
他们那一代的清北在这方面还是相当好的,直到我这一代都还可以,有些教授让人很敬佩。而这两年家里的小字辈再去已经觉得不行了,有本科都不想念完直接出国了的。
所以个人感觉国内的大学已经和从前大不同了,大概是因为体制导致的逆向淘汰吧,即使不考虑润的问题,有的选的话还是应该留学。相对来说,德国学术还是很理性客观的。
德国读书好累,能读下来的都很佩服
>>我爸告诉我的,体会过后深以为然。他们那一代的清北在这方面还是相当好的,直到我这一代都还可以,有些教授...


是啊,国内的大学留不住人,的确是中国教育的悲哀。有机会的话的确应该留学,增长见识,开拓视野。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