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有没有城管、市容这种概念,他们的城市治理理念是怎样的?
大家对城管相信挺熟悉了,猫捉老鼠似的,今天我把你菜摊子掀了,明天你把我捅进医院,一来一往好不热闹,西方有这种事情吗。摆摊自由,乞讨自由,卖艺自由……,我觉得没有“洁癖管理者”的城市、各阶层共享的城市才是健康的城市。
美国有Zone Regulation,主要是管建设的,什么地方不可以建什么用于什么方面的建筑。是否能建取决于各个town,类似于国内的县。例如说这块地只能建居民用房,哪块地可以建商业用房,某块地不能有加油站。甚至哪块地用来建低收入人群的保障住房,那些地方可以用来建豪华公寓。所以也不存在“各个阶层共享”。zone不可能把一个保障性住房修到豪宅区去。商业也是追逐各自阶层的:沃尔玛自己一般不会建到富人区,Whole Foods不会修到贫民区。
像我之前住的town,因为自然环境很好,所以town里面几乎不允许任何零售业进入,超市很少,也没有所谓的市中心,全是一些居民区和几家大型科技企业。附近有个海岛是自然海滨旅游区,除了餐馆,所有商业建筑都被限制,不过岛上居民是真的有钱,查过他们的房价,在平均房价40万美金的州,岛上房价基本没有低于200w美金的。最穷酸的建筑大概是市政府了————市政府的唯一的办公室和码头公共厕所二合一,一栋低矮一层楼的建筑,左边进是公共厕所,右边进是市长办公室,市商业部在市长办公室的壁橱外面加了个棚子,负责房地产税收、个人游艇和渔船的许可证和税收,负责办各种钓鱼证,负责全岛商业和餐馆许可啥的,事儿还贼多……我当时看的也真是给跪了!市政收入主要一点靠房地产税,所以可见这市其实挺有钱。很生动的藏富于民的概念。
这个zone怎么投票我还没见过,但是大致是通过本地居民投票来确定本地哪里“不能建”什么。包括一些修建学校什么的。一般投票前会有听证会,提前几个月就在各个社区的草坪上、facebook,当地电视台打广告,让居民去听具体项目工程规划。听完了会投票。例如我们town之前要翻修town里的公办高中,因为校园太小。于是提前几个月打广告,草坪上插得全是校园翻修的牌子。翻修的钱一部分town从各家交的房产税里出,羊毛出在羊身上。一部分州里补贴。后来高票通过了,因为居民大多是附近科技企业的员工,平均学历硕士起,特别在乎教育问题。而学区好也可以提升房价。
然后zone的决议受个州法律管辖,简单的说就是州法不让你干的是你不能干。事实上这些发条挺复杂的,有专门的律师处理zone law的。一般都是找这方面的律师,律师会告诉你能不能建,帮你想解决办法。
至于摆摊,美国土地是私人拥有,你不能去私人土地上摆摊,除非主人同意。
政府公共用地可以,但是也有一定限制,例如不能在学校100米内出售大麻啥的。
但是你去纽约中央公园里卖个爆米花或者卖艺拉个二胡啥的那没问题,那里满地都是。其他市中心也差不多。不过食品的话需要有食品执照。
白宫门口…………我没试过,有谁哪天可以试试!!不过白宫门口你摆个摊卖汉堡未必行,但是你拉一群人打个牌子骂总统去死这个可以!!!哈哈哈哈哈哈!!!
像我之前住的town,因为自然环境很好,所以town里面几乎不允许任何零售业进入,超市很少,也没有所谓的市中心,全是一些居民区和几家大型科技企业。附近有个海岛是自然海滨旅游区,除了餐馆,所有商业建筑都被限制,不过岛上居民是真的有钱,查过他们的房价,在平均房价40万美金的州,岛上房价基本没有低于200w美金的。最穷酸的建筑大概是市政府了————市政府的唯一的办公室和码头公共厕所二合一,一栋低矮一层楼的建筑,左边进是公共厕所,右边进是市长办公室,市商业部在市长办公室的壁橱外面加了个棚子,负责房地产税收、个人游艇和渔船的许可证和税收,负责办各种钓鱼证,负责全岛商业和餐馆许可啥的,事儿还贼多……我当时看的也真是给跪了!市政收入主要一点靠房地产税,所以可见这市其实挺有钱。很生动的藏富于民的概念。
这个zone怎么投票我还没见过,但是大致是通过本地居民投票来确定本地哪里“不能建”什么。包括一些修建学校什么的。一般投票前会有听证会,提前几个月就在各个社区的草坪上、facebook,当地电视台打广告,让居民去听具体项目工程规划。听完了会投票。例如我们town之前要翻修town里的公办高中,因为校园太小。于是提前几个月打广告,草坪上插得全是校园翻修的牌子。翻修的钱一部分town从各家交的房产税里出,羊毛出在羊身上。一部分州里补贴。后来高票通过了,因为居民大多是附近科技企业的员工,平均学历硕士起,特别在乎教育问题。而学区好也可以提升房价。
然后zone的决议受个州法律管辖,简单的说就是州法不让你干的是你不能干。事实上这些发条挺复杂的,有专门的律师处理zone law的。一般都是找这方面的律师,律师会告诉你能不能建,帮你想解决办法。
至于摆摊,美国土地是私人拥有,你不能去私人土地上摆摊,除非主人同意。
政府公共用地可以,但是也有一定限制,例如不能在学校100米内出售大麻啥的。
但是你去纽约中央公园里卖个爆米花或者卖艺拉个二胡啥的那没问题,那里满地都是。其他市中心也差不多。不过食品的话需要有食品执照。
白宫门口…………我没试过,有谁哪天可以试试!!不过白宫门口你摆个摊卖汉堡未必行,但是你拉一群人打个牌子骂总统去死这个可以!!!哈哈哈哈哈哈!!!
其實我每次看到中國"城管""小區"還有很多各種可細分的公安、警察系統我真的不懂..
你問我沒有這東西是如何運行的,我根本沒有這東西根本不知道你們是怎麼運行的,就算一樣叫"物管"但好像你們那邊的物管權限大的不得了...
台灣的都市管理,台灣建築物需要按照建築法(建築法的連結我放上)從房屋裡到外的規定,包含與鄰居的棟距、建蔽率、容積率,限制不准蓋好蓋滿蓋太高,保留周圍住戶的日照和綠地,超過一定高度的大樓要求的更嚴苛,畢竟台灣是颱風帶地震帶所以要求很多,台北東區那些大樓蓋前需要做整個區的模型到風洞試驗場檢測建築物配置對風場影響(相關新聞、相關宣導),所以台灣很少中國那種高樓小區(就是粉紅很驕傲的那種樓)那樣的建築規劃基本上在台灣過不了法規,蓋了會出事,像是我看過之前中國有新聞台風來時高樓層磁磚整片被吹掉,磁磚工法是個問題外,那樣的棟距和建高引起的高樓風產生風切很危險
至於台灣的那些醜到爆炸的違建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民國84年前蓋的違建可以申請合法,所以屋齡30年內的房子外觀比較少違建
台灣的物業管理,台灣不像中國那樣隨處可見大規模單元樓,人口基數就擺在那,單元樓的規模當然比較小
一般12~30樓,100戶以下居多,比較大規模的大約150~200戶,居民一戶一位加入管委會(一訂要加但是可以開會都不去也沒差),負責公共空間的規劃、收租、修繕、執行規範(不可把鞋擺在家外、不可在逃生梯放置物品、不可加鐵窗...)管委會的執行力度可以從公共空間整齊度看的出來,一些才12樓20戶左右的話就是居民管委會鄰居互相管當然就比較"人情"
,現在比較流行管委會把這些事務外包給物管公司,管委會負責監督物管公司收錢有沒有好好辦事,如果覺得該物管公司不好可以投票更換物管公司,所以大樓外牆能不能出租給放廣告增加管委會收入、公共空間可不可以擺攤都是管委會可以開會投票表決
物管公司則是努力達到管委會的要求,已不被住戶客訴為目標,例如:下雨天幫忙打傘、大廳地板不可以濕滑、保全不可滑手機、公共空間要求放咖啡機、訪客接待要會咖啡拉花、聖誕節辦party、中元節辦團拜、疫情時幫忙把外賣送到家門口。
日本也是居民成立管委會,管委會把事務外包給物管公司做,但是日本的物管公司不像台灣這麼多華而不實的花招,比較樸實,主要以公共安全為主,安排定期的消防、水電各種管路安檢,都要符合日本法規的安檢頻率幾乎每個月都在檢,有時會要求住戶要在家(覺得蠻煩的),不像台灣這方面能省則省,管委會會明確登記每戶常住人口,為了災害應變時確認受困人數,並且要庫存充足數量的緊急設備(緊急糧食、水、臨時廁所、帳篷、發電設備...),在311地震時這制度發揮很大的功能。台灣的重服務,日本的重管理,日本的大樓物管通常是上下班制主要打掃一下公共空間、處理文書、管理、預約檢查,比較少24小時站櫃檯那種。
目前以上,有問題歡迎詢問
你問我沒有這東西是如何運行的,我根本沒有這東西根本不知道你們是怎麼運行的,就算一樣叫"物管"但好像你們那邊的物管權限大的不得了...
台灣的都市管理,台灣建築物需要按照建築法(建築法的連結我放上)從房屋裡到外的規定,包含與鄰居的棟距、建蔽率、容積率,限制不准蓋好蓋滿蓋太高,保留周圍住戶的日照和綠地,超過一定高度的大樓要求的更嚴苛,畢竟台灣是颱風帶地震帶所以要求很多,台北東區那些大樓蓋前需要做整個區的模型到風洞試驗場檢測建築物配置對風場影響(相關新聞、相關宣導),所以台灣很少中國那種高樓小區(就是粉紅很驕傲的那種樓)那樣的建築規劃基本上在台灣過不了法規,蓋了會出事,像是我看過之前中國有新聞台風來時高樓層磁磚整片被吹掉,磁磚工法是個問題外,那樣的棟距和建高引起的高樓風產生風切很危險
至於台灣的那些醜到爆炸的違建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民國84年前蓋的違建可以申請合法,所以屋齡30年內的房子外觀比較少違建
台灣的物業管理,台灣不像中國那樣隨處可見大規模單元樓,人口基數就擺在那,單元樓的規模當然比較小
一般12~30樓,100戶以下居多,比較大規模的大約150~200戶,居民一戶一位加入管委會(一訂要加但是可以開會都不去也沒差),負責公共空間的規劃、收租、修繕、執行規範(不可把鞋擺在家外、不可在逃生梯放置物品、不可加鐵窗...)管委會的執行力度可以從公共空間整齊度看的出來,一些才12樓20戶左右的話就是居民管委會鄰居互相管當然就比較"人情"
,現在比較流行管委會把這些事務外包給物管公司,管委會負責監督物管公司收錢有沒有好好辦事,如果覺得該物管公司不好可以投票更換物管公司,所以大樓外牆能不能出租給放廣告增加管委會收入、公共空間可不可以擺攤都是管委會可以開會投票表決
物管公司則是努力達到管委會的要求,已不被住戶客訴為目標,例如:下雨天幫忙打傘、大廳地板不可以濕滑、保全不可滑手機、公共空間要求放咖啡機、訪客接待要會咖啡拉花、聖誕節辦party、中元節辦團拜、疫情時幫忙把外賣送到家門口。
日本也是居民成立管委會,管委會把事務外包給物管公司做,但是日本的物管公司不像台灣這麼多華而不實的花招,比較樸實,主要以公共安全為主,安排定期的消防、水電各種管路安檢,都要符合日本法規的安檢頻率幾乎每個月都在檢,有時會要求住戶要在家(覺得蠻煩的),不像台灣這方面能省則省,管委會會明確登記每戶常住人口,為了災害應變時確認受困人數,並且要庫存充足數量的緊急設備(緊急糧食、水、臨時廁所、帳篷、發電設備...),在311地震時這制度發揮很大的功能。台灣的重服務,日本的重管理,日本的大樓物管通常是上下班制主要打掃一下公共空間、處理文書、管理、預約檢查,比較少24小時站櫃檯那種。
目前以上,有問題歡迎詢問
巧了,我前段时间去英文wiki上自学了一点关于城市规划与治理的内容。
首先可以了解一下这位女士:简·雅各布斯。她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理念,譬如城市管理者的“城市更新”和“贫民窟清理”没有尊重城市居民的需求。
那么这位女士在整个20世纪中期与另一位人物——纽约专业城规师罗伯特摩西有过几次“大战”,第一次阻止了格林威治村的大整修,第二次则是直接阻止曼哈顿下城高速的修建以防止纽约下城区的soho社区遭到破坏,这次对抗她本人甚至当庭煽动群众而导致被捕,但也确实让下城高速建设计划流产。
剩下的就得看她的书了,《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美国城市的生与死》)。她本人不是学城规出生的,但确实影响了日后的城市规划设计师,并扭转了当时盛行的由花园城市发展出来的邻里单元式的设计(不过确实没能撼动巴西利亚的建设🤣🤣)。顺带一提,当今中国的都市规划依然在沿用邻里单元的模式,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上海曹杨新村甚至留下了花园城市的影子,有兴趣可以去实地探访。
首先可以了解一下这位女士:简·雅各布斯。她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理念,譬如城市管理者的“城市更新”和“贫民窟清理”没有尊重城市居民的需求。
那么这位女士在整个20世纪中期与另一位人物——纽约专业城规师罗伯特摩西有过几次“大战”,第一次阻止了格林威治村的大整修,第二次则是直接阻止曼哈顿下城高速的修建以防止纽约下城区的soho社区遭到破坏,这次对抗她本人甚至当庭煽动群众而导致被捕,但也确实让下城高速建设计划流产。
剩下的就得看她的书了,《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美国城市的生与死》)。她本人不是学城规出生的,但确实影响了日后的城市规划设计师,并扭转了当时盛行的由花园城市发展出来的邻里单元式的设计(不过确实没能撼动巴西利亚的建设🤣🤣)。顺带一提,当今中国的都市规划依然在沿用邻里单元的模式,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上海曹杨新村甚至留下了花园城市的影子,有兴趣可以去实地探访。
話說以前的老香港,在街邊擺攤做生意,推着一輛手推車,賣點衣服、小吃、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是很常見的。合法嗎?視乎有沒有牌照吧。沒有牌照就會被警察抓、罰款。
不過想想,要是人人都可以在街邊擺攤做生意,你要地主階級怎麼靠收租剝削認真工作的人民?後來漸漸地,政府就開始不再發放牌照了。想賣東西就得老老實實租個店面。政府的說法自然是會正當化他們的所為,什麼小販影響市容、不衛生、阻街、危險……
現在大多都絕跡了。這方面英國可能也是差不多,很少會看見有人在街上吆喝擺賣,倒是有一些指定地點可以辦一些市集,只需向city council申請就可以,而到底要不要付租金、付多少我也很好奇。
稍微離題了,回到正題吧。在香港、英國來說,負責執法的都是警察。通常是有既定程序的,犯了那條法要說明清楚,是不是要拘捕還是罰款,罪名是什麼,怎麼上訴,什麼時候可以使用武力都是按照法律的。沒有法律授權,警察的權力就跟普通人一樣,普通人打人犯法,因此警察濫用武力也會犯法。
香港警察今日有多“克制”相信懂的都懂。至於英國呢?可以看看最近有多少protester被以breach of the peace罪名逮捕,我不評論。
結論是,要是法律合理的話,警察也會比較正常,但法律越來越擁護位高權重者時,就很難說了。
不過想想,要是人人都可以在街邊擺攤做生意,你要地主階級怎麼靠收租剝削認真工作的人民?後來漸漸地,政府就開始不再發放牌照了。想賣東西就得老老實實租個店面。政府的說法自然是會正當化他們的所為,什麼小販影響市容、不衛生、阻街、危險……
現在大多都絕跡了。這方面英國可能也是差不多,很少會看見有人在街上吆喝擺賣,倒是有一些指定地點可以辦一些市集,只需向city council申請就可以,而到底要不要付租金、付多少我也很好奇。
稍微離題了,回到正題吧。在香港、英國來說,負責執法的都是警察。通常是有既定程序的,犯了那條法要說明清楚,是不是要拘捕還是罰款,罪名是什麼,怎麼上訴,什麼時候可以使用武力都是按照法律的。沒有法律授權,警察的權力就跟普通人一樣,普通人打人犯法,因此警察濫用武力也會犯法。
香港警察今日有多“克制”相信懂的都懂。至於英國呢?可以看看最近有多少protester被以breach of the peace罪名逮捕,我不評論。
結論是,要是法律合理的話,警察也會比較正常,但法律越來越擁護位高權重者時,就很難說了。
市容概念有
據我同學(蘇格蘭原住民)說,蘇格蘭有規定新造房必須過審,確保外觀不太醜(基本上就是符合當地建築風格)
乞討擺攤賣藝,歐美普遍是需要執照的。可能比較容易申請但還是需要
據我同學(蘇格蘭原住民)說,蘇格蘭有規定新造房必須過審,確保外觀不太醜(基本上就是符合當地建築風格)
乞討擺攤賣藝,歐美普遍是需要執照的。可能比較容易申請但還是需要
你可以试试去时代广场摆个小摊,看看会怎么样。
剧透:被警察劝离,被抓两次吃罚单,罚单太多付不起了进监狱。
剧透:被警察劝离,被抓两次吃罚单,罚单太多付不起了进监狱。
我亲戚在日本打工,我问过他这个。摆摊要办营业执照,摆摊的地儿要得到业主许可就可以营业。比如他办公楼下每天中午有个阿姨天天开个流动厨房去那边卖午饭,就要拿到办公楼的管理员的许可,商量好哪儿能摆,几点到几点。还有的是很多购物商城也会专门开放一个区域给摊主摆摊,估计也是要交费的。管理就是商城自己的人去管理。城管什么的从没见过。
我想是因为日本是土地私有化,所以很多地儿看着空荡荡,但实际都是有主人的,虽然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摆,但只要跟地主建立了契约关系,只要没有纠纷政府也管不着。摊主为了能长期摆摊肯定也是好好搞卫生,所以也没有什么市容脏乱差的问题。
我想是因为日本是土地私有化,所以很多地儿看着空荡荡,但实际都是有主人的,虽然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摆,但只要跟地主建立了契约关系,只要没有纠纷政府也管不着。摊主为了能长期摆摊肯定也是好好搞卫生,所以也没有什么市容脏乱差的问题。
穷人不被往死了逼,谁闲的没事吃了晚饭还出来摆摊?中国的地摊屡禁不止,城管丧心病狂行事风格,其背后的成因是看似富裕的城市人口对于廉价产品和服务的渴求,以及大量的低收入人群迫不及待地需要另辟生路。“地摊经济”真不是李克强的哗众取宠,现实问题一直就摆在那。
舉個例子,共產黨搞創建衛生城市,勞民傷財,幾十年了,根本無成效,檢查一過,小販、垃圾一切照舊。這些施政,不過是愚民疲民之術,也是那官僚謀取利益的其中一種方式。發達地區譬如香港,亂扔垃圾一條法律罰款數千,清晰明了,何必廢那些功夫呢? 中國還在封建人治社會,罪魁禍首是共產黨,群眾則是愚昧的幫兇。
去三番、芝加哥、底特律的市区看看?发达国家也有贫民窟和烂区的。
其他地方不知道,但在歐洲,除了滿地的雪茄以外基本沒有垃圾,或許是品德教育吧,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在觀光區的關係
全部照法規走
Zoning 大致分 4 或 5 類,city council 每5/ 10年檢討或重劃,基本不會大改
不對的行業或店面開在不對的 Zone, 保証門到開不了+ 罰款。
Zoning 大致分 4 或 5 類,city council 每5/ 10年檢討或重劃,基本不會大改
不對的行業或店面開在不對的 Zone, 保証門到開不了+ 罰款。
其实是有的,不然你以为类似日本,纯靠个人素质就能把整个国家搞得干净整洁吗? 只是人家罚款的时候你可能没看到而已
日本最破的地铁站的厕所里都是有温水便座马桶和卫生纸的
西方國家我不了解,日本的話,我覺得跟居民會愛護自己的居住環境有關係,因為會影響到房價。
日本的公有地區域 (如道路、人行道)等等,政府聘雇專人每天打掃,一天可能掃好幾次。
我原本以為京都道路上都沒有垃圾全是靠市民和觀光客的公德心,後來才發現有人在掃地 XD
不過這要看各地方政府,有些地方政府比較窮的話,打掃頻率就無法和觀光區一樣。
至於私有地區域就是看地主自己是否重視環境清潔了,這其實也會受週邊鄰居影響,如果附近公有地以及你的鄰居們都把房子整理得很乾淨,那你自然也會把自己家整理乾淨,你不會想當你們社區的老鼠屎的。
據說美國有些鄰居甚至會很熱心的提醒「你家的草坪該修剪了」
攤販的話,日本公有地歸警察管,私有地歸地主管。
日本的神社和寺廟等觀光區,地主會規劃攤位區域出租給攤商,所以就能很整潔,地主還能收租金,這是雙贏。
那至於未經主人允許就偷擺攤的當然就會被地主驅離。
台灣也有些宮廟也是類似這樣的管理方式,我有次去某間宮廟,看到周圍的地攤井然有序,儼然像個小型商店街。
而且台灣宮廟團體通常有很大的"地方勢力",所以攤販都非常聽話 ...
街頭賣藝的話,台灣和日本都必須有執照才行,沒執照的人會被檢舉趕走。
日本的公有地區域 (如道路、人行道)等等,政府聘雇專人每天打掃,一天可能掃好幾次。
我原本以為京都道路上都沒有垃圾全是靠市民和觀光客的公德心,後來才發現有人在掃地 XD
不過這要看各地方政府,有些地方政府比較窮的話,打掃頻率就無法和觀光區一樣。
至於私有地區域就是看地主自己是否重視環境清潔了,這其實也會受週邊鄰居影響,如果附近公有地以及你的鄰居們都把房子整理得很乾淨,那你自然也會把自己家整理乾淨,你不會想當你們社區的老鼠屎的。
據說美國有些鄰居甚至會很熱心的提醒「你家的草坪該修剪了」
攤販的話,日本公有地歸警察管,私有地歸地主管。
日本的神社和寺廟等觀光區,地主會規劃攤位區域出租給攤商,所以就能很整潔,地主還能收租金,這是雙贏。
那至於未經主人允許就偷擺攤的當然就會被地主驅離。
台灣也有些宮廟也是類似這樣的管理方式,我有次去某間宮廟,看到周圍的地攤井然有序,儼然像個小型商店街。
而且台灣宮廟團體通常有很大的"地方勢力",所以攤販都非常聽話 ...
街頭賣藝的話,台灣和日本都必須有執照才行,沒執照的人會被檢舉趕走。
老墨区有大排档,老美区没见过有大排档。但是有开车卖披萨的。那种车,不知道有没有执照。
也有的,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摆摊的情况是这样的,原则上除了允许区域(应该是收费的)之外不可摆摊,但实际上,有一些区域在不巡查的时候默认可以摆,巡查的时候就通知走开。有时候也会没收东西。周六日的时候默认区域大一些,偶尔会通知走开。手拉车的步行小贩也有,通常卖水果的,但不多。卖艺基本没有,卖艺有的话也会管理的,只不过国外通常来说比较宽松,所以你觉得没事。国内是拿个鸡毛当令箭,或者是搞考核,所以就搞得鸡飞狗跳。其实国内也看地方,也有比较宽松的,因为网上都是一些比较有新闻价值的,所以看多了就集中在负面。
真正发达国家拥有高强技术水平,不用人多撑场面,他国人才为本
反之中共需要众多工具人撑起半边天,但工具人不能影响到他们所谓靓丽的市容市貌。举国力创造的大都只是个壳,还不是实心的,无论外表装的多好看,就是空壳一个。中共以人为本,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人口降了,房地产淹了,牛皮就破了,完全不能用来比对区别。
反之中共需要众多工具人撑起半边天,但工具人不能影响到他们所谓靓丽的市容市貌。举国力创造的大都只是个壳,还不是实心的,无论外表装的多好看,就是空壳一个。中共以人为本,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人口降了,房地产淹了,牛皮就破了,完全不能用来比对区别。
有一些警察只管治安,没城管。做小生意的必须在指定位置和遵守合约,包括卫生保证和工作场所安全。违反会被市政部门的人警告,甚至罚款。任何市政建设需要当地议会批准。
有一些社区管理和维护人员吧. 我之前看到学校门口的牌子被油漆涂鸦, 然后一个人在那里擦除.
有啊,YM有一集就是说哈克出了政策限制伦敦的建筑物高度,然后汉弗莱为了帮银行家盖一个超过限高的新办公楼去运作的故事。
另外很多发达国家会禁止改变一些有历史的建筑的外观,哪怕是私人建筑都不行。
另外很多发达国家会禁止改变一些有历史的建筑的外观,哪怕是私人建筑都不行。
在美国的话,街头支个摊给别人画画,跳舞,唱歌,赚点钱没问题,或者摆摊卖包,卖玩具,卖首饰品都没问题。卖食物的话,需要有卫生许可和营业执照。否则就会有人来给你开罚单了。
加利福尼亚靠习主席治理城市这点应该是确定无疑的
谁跟你说没有的。。。很多管的还很严。。国内很多小贩那卫生和随地摆摊到欧洲估计要被罚死
管的更严格,严格到种什么草都要管。不过是因为有法律在那里,政府也是依法处理而已。你不服,想办法修法;或者是告市政府也成;或者直接上街抗议也可以。这些事情你都能干了,你还能有什么气呢。
感觉更多的是自觉,而不是靠着别人管管管
中国人被管习惯了
中国人被管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