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中产阶级的岁月静好——作者押沙龙
林冲:中产阶级的岁月静好
原创 押沙龙yashl 押沙龙yashl 今天
前几天写了一篇关于水浒传的文章,本来写完就算了,可是我看到一位网友的留言,有了点想法,想说句。
01
看过水浒传的人,大多对林冲的印象比较好。有位网友在我那篇谈《水浒传》的文章下面留言,就说林冲是个“暖男”。以前我甚至还看到有个说法,说是嫁人当嫁林教头,交友当交林教头。
在整本书里头,林冲确实是比较正派的一个人,谈吐斯文,做事低调,有点像现在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他武功这么高,也并不持强凌弱。在梁山那帮子人里头,林冲确实算是个好人。
但你要是说嫁人该嫁给这样的人,交朋友该交这样的人,我不信。
你要说他是暖男,我更不相信。
我觉得林冲一点都不暖。金圣叹批水浒传的时候,说他是个“毒人”,这说得有点过了。林冲并不毒,他只是比较冷漠。
林冲就是一个所谓“50%”的人,感情是50%,道德是50%,做事也是50%。
他有点小道德,但是也不怎么坚持;有点小追求,但也不怎么当真。
他能爱一个人,但爱得并不彻底;他也能对朋友好,但好得也很有限度。
他最关心的事情,就是轻轻松松地过安稳日子。只要日子安稳,其他事情能糊弄过去就糊弄过去。
这个世界上,其实大部分人都是这样。林冲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武功高。撇开这一点,整本《水浒传》里,他是最像我们这些普通人的。
02
用现在的话来说,林冲属于典型的中产阶层。
他父亲是提辖,岳父是教头,自己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个职位听上去很酷炫,其实就是个中下级武官,地位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
林冲在单位里混的还可以,这主要是因为他专业水平好。陆虞侯跟他喝酒的时候,就说:“如今禁军中虽有几个教头,谁人及得兄长的本事?太尉又看承得好。”可见领导挺器重他。后来高太尉让人请他到府里比刀,林冲也没有怀疑,这说明他跟领导平时也有来往。
林冲工作也很清闲。从书里看林冲好像也不用坐班,不用打卡。“心里闷”,就能随便窝在家里不出门。想喝酒了,巳时(上午十点)就能和陆虞侯出去喝酒。顺便说一句,从林冲上班的情况就能看出来,北宋打不过金朝是有道理的。
https://mmbiz.qpic. cn/mmbiz_jpg/4JuR3CjricibNbERHE7DJtIGzdCClfeUDvTPzcmsPm3GsmmaFF3EttAvvKoLVNqCraWcBBtqveMWicJQFqdxIwCa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才早上十点,你们俩不上班么?
林冲收入也不错。书上就说他受高太尉的“大请大受”。什么叫大请大受?就是工资高,待遇高嘛。林冲买把刀就花了一千贯。待遇不高怎么买得起?
体制内,领导器重,工作清闲,待遇又高。林冲就跟现在的中产阶层一样,觉得天下太平,岁月静好,只想这么一天天过下去。
谁知道出事了。
中产阶层就是这样。不出事的时候,整个世界看上去都是很友善的。可一旦出事,生活瞬间就会天塌地陷,友善的世界顿成幻象。他们会发现自己就像草芥一样,对灾难毫无抵抗能力。
林冲出事,是因为高衙内看上了他媳妇。
而林冲的态度呢,始终就是息事宁人。看见高衙内,“先自手软了”,高衙内把他媳妇骗进陆虞侯家里,他也第一反应也不是踹门,而是“立在胡梯上叫”。
当然,林冲也不想表现得太窝囊,也想做出勇敢的姿态。所以他把气出在陆虞侯身上,先是把他家打得稀烂,然后拿着一把“解腕尖刀”去堵陆虞侯。陆虞侯躲进了太尉府,林冲又拿着刀在太尉府门口堵了三天。
但这就是个姿态,表演给别人,也表演给自己,可能更主要的还是表演给自己看。
他真想杀陆虞侯么?当然不想。真想杀陆虞侯的话,就该不动声色地等着,找准机会一刀攮死算了。武松杀潘金莲和西门庆的时候,就是这样。那是真想杀人。
林冲提把刀满世界转悠,其实就是告诉大家,也告诉自己:我很生气!我要杀人了!陆虞侯你要躲远点!
就是个姿态。
他要是真碰见陆虞侯怎么办?估计也不会上去把人一刀捅了,多半还是戟指大骂:你这泼贼!我和你如兄若弟,你也来骗我!今番看你这厮却哪里走?
然后,等着别人拉架,或者等陆虞侯逃走。
其实林冲这也是人情之常。我们碰到这种情况,很可能也会做出这种反应。
如果毫无反应,先不说别人怎么想,自己心里这个坎儿就过不去。但真要杀人,以后的日子怎么办?想想实在又不敢。那最好的办法就是作势要打要杀,但又寻人不着。
所以,三天寻不着陆虞侯,林冲就算是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每日与智深上街吃酒,把这件事都放慢了”。
看着是有点窝囊,可是中产阶层的小人物多半也只能这样。总不能真去杀人吧?
03
其实林冲还有另一个选择,那就是离开。
在《水浒传》的开头,出现过一个叫王进的人物,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他发现高太尉想找他的麻烦,当下就“收拾了行李、衣服、细软、银两”,说走就走,离开了这块是非之地。
王进的选择非常明智。如果林冲也这么干,他就不会被逼着上梁山,媳妇也不会自杀。天下之大,哪里不活人呢?
但是林冲舍不得。他太留恋岁月静好的中产阶级生活了,不愿意颠沛流离,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所以,他选择留了下来,假装一切事情都没发生。
他告诉自己:事情过去了,风平浪静了。
说着说着,自己可能也就信了。
这并不能说明林冲傻。如果换上我们,很可能也会这么选择。王进那种决断力,大部分人是没有的。普通人多半会像林冲那样,选择不作为,然后盼着一切都往好的地方发展。
但问题是,事情没有往好的地方发展。林冲被骗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中产阶级的岁月静好一下子被打的粉碎。
出发前,林冲给了妻子一份休书,意思你不要等我了,找个人嫁了算了。
对林冲这个举动,存在着不同的解释。
有的说:看,林冲是暖男,怕自己耽误了媳妇一辈子。这是为媳妇打算。
有的说:看,林冲是个胆小鬼,怕不离婚,高衙内还会找他麻烦。这是为自己打算。
其实站在林冲的立场上,这两个因素可能都有。
对自己来说,一旦离婚就不会再成为高衙内的打击目标,是保身之举。对妻子来说,离婚后“有好头脑,自行招嫁”,也不耽误青春。那么“好头脑”是谁呢?金圣叹有批语说:“好头脑”就是高衙内。林冲的意思,就是让妻子嫁给高衙内算了,但怕伤了对方的心,所以只能含糊的说。
金圣叹说的有道理。高衙内能害林冲,当然也能害林夫人的新丈夫。嫁给谁都不安全,除非嫁给高衙内。但是嫁给高衙内,当个阔太太,也不见得就不幸福。嫁就嫁了吧。爱情不要就不要了吧。
林冲的安排就是这个样子。
他向现实彻底低了头。
04
但是林太太不同意林冲的安排,所以高衙内他们还是不肯饶了他,于是就有了野猪林那一出。
按理说,经过野猪林之后,林冲应该明白一件事:对方就是要赶尽杀绝,自己是没有活路的。高太尉能在路上安排人杀他,当然也就能在沧州安排人杀他。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他最理性的选择就是跟鲁智深走。
但是林冲还是舍不得。岁月静好的中产生活没有了,但是他还是想当良民,过安稳日子。所以,能骗自己就骗自己。他假装想不明白这个道理,老老实实地去了沧州当犯人。
在路上他还说了一句特别奇怪的话。
董超薛霸想套出鲁智深的身份,鲁智深很鸡贼,说:“你两个撮鸟问俺住处做甚么?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洒家?”
鲁智深不上当。
可是等鲁智深走了以后,林冲替他说出来了,“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出来了”。一下子就把鲁智深给定位了。
林冲为什么说这话?不知道。有人说这是向高太尉示好,我觉得过于诛心了。多半还是一时口滑。但就算是口滑,也说明了一件事:林冲对鲁智深的安全并没有特别挂在心上。林冲心思重,做事谨慎,这事要是放到他自己身上,他绝不会口滑的。
鲁智深对林冲一百个好。那林冲对鲁智深呢,最多也就五十个好,所以我说他是“50%”的人。
https://mmbiz.qpic. cn/mmbiz_jpg/4JuR3CjricibNbERHE7DJtIGzdCClfeUDvaDHJOiaPo4nUCia5KghlbtBFTC6sJXamwOTNCsRa4cO9cwQl7WHicz6Y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倒霉的是鲁智深,林冲会跑到野猪林里杀解差救他呢?不可能的。他多半也就是提着食盒,拿点银两,给鲁智深送行,“洒泪而别”。
交朋友交林冲这样的,其实挺没意思的。
所以《水浒传》写到后头,鲁智深和林冲的关系就变得生分了。以前鲁智深对口口声声是“兄弟”,后来在梁山上两人碰面,鲁智深怎么称呼林冲呢?“林教头”!
征讨方腊以后,林冲在杭州生病风瘫,鲁智深也在杭州,可是照顾林冲并不是他,而是独臂的武松。
为什么呢?很可能就和林冲那次“口滑”有关。鲁智深看着莽撞,但并不是傻子,很容易知道林冲是什么样的人。
05
接着说林冲。
林冲到了沧州以后,还是继续实行鸵鸟政策,假装太平无事。后来李小二向他报警,说陆虞侯到这里来过,和管营、差拨交头接耳,一会儿说“高太尉”,一会儿说“好歹结果了他!”
这么清晰的报警,林冲又是什么反应呢?
还是当年那一套。拿着“解腕尖刀”寻陆虞侯,寻了三五日没寻着,就拉倒了,“也自心下慢了”。
这是不是蠢么?
也不是蠢。说到底,还是自己骗自己,还是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林冲对“安稳日子”实在太眷恋了,只要还有一丝一毫骗自己的余地,他就会骗下去。
但是该来的还是要来。
最后林冲在山神庙被逼上了绝路。这个时候再没有一点侥幸的余地了。林冲才第一次施展武功,杀了陆虞侯他们三个人,当了逃犯。
“风雪山神庙”这段和“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很像,但是又有极大的不同。说到这儿,就顺便岔开来,说说武松这个人。
武松跟林冲不一样。林冲是中产阶层出身,武松则完全是草根。他在江湖底层混迹得太久,黑暗的事情见得太多,心肠也就林冲硬的多。
武松其实也一心想进体制内,也很会搞体制内的那一套。比如他见了县令啊,张都监啊,动不动就是下拜,一嘴一个“小人当以执鞭坠镫,服侍恩相”,很会来事。武松的上进心比林冲是要强的,当阳谷县都头就当得很尽心。他要是到东京,当了八十万禁军教头,肯定不会像林冲动不动翘班喝酒。
但是这种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的江湖人士,心往往太狠。武松在飞云浦杀了解差以后,书上是这么说的:“武松提着朴刀踌躇了半晌,一个念头,竟奔回孟州城里来”,然后就是血溅鸳鸯楼,连杀十五人。
https://mmbiz.qpic. cn/mmbiz_jpg/4JuR3CjricibNbERHE7DJtIGzdCClfeUDvuHSNzTOICmNia94BkXic5Uc2shmibRwHibnoALyUcl1tgxBibsoIBuq7lN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一个念头,竟奔回孟州里来
施耐庵没有说武松在踌躇什么,闪过的念头又是什么。但是,站在飞云浦的桥上,武松的精神世界一定发生了崩塌。
在此之前,武松也杀过人,可没有滥杀。他杀的都是伤害过自己的人。在此之后,他开始无差别的杀人。在鸳鸯楼,那十五个人里就有个十二个是无辜者。在蜈蚣岭,武松更过分,人家道童没招他没惹他,他为了“试刀”,冲过去一下子就把道童脑袋砍下来了。
从飞云浦之前,武松绝对干不出这样的事来。飞云浦上的“踌躇”,就是武松的黑化时刻。
“一个念头”之后,武松的兽性就展现出了。
那么林冲呢?
林冲的“山神庙时刻”就是武松的“飞云浦时刻”。但是林冲并没从此变得滥杀,多少还是守着中产阶层的那种道德底线。山神庙之后,有一阵子他脾气变大了,变野了,抢人家老庄客的酒喝。但也就仅此而已,并没有像武松那样,一枪戳死人家。而且很快他气就消了,又变回了那个低调温和的样子。
所以说,哪怕在他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林冲也没有变成野兽。这是他比武松正派、厚道的地方。
但是这个道德底线守得也很勉强。后来王伦让他杀个人交投名状的时候,林冲也没有犹豫。如果换上鲁智深,很可能就会破口大骂。但是林冲没有。他接到任务以后就急着交上投名状,好在梁山落户。所以林冲提着朴刀就下山了,一门心思要杀个过路人。
林冲有道德底线。但这个东西就像他的爱情或者友情一样,说有肯定有,但不会太浓烈、太执着。如果这个东西妨碍他过安稳日子,那就算了。
道德是这样,那仇恨呢?他也并不执着。
后来高太尉被捉上梁山,林冲的反应也就是“怒目而视”,然后就没了下文。电视剧里不是这么演的。导演觉得这是个大冲突,所以特意安排了一下剧情。宋江把林冲隔离开,不让他见高太尉,事后高太尉下山,林冲气的要吐血。
导演就是想多了。林冲根本不是那样的人。施耐庵的描写是对的。他见了高太尉,只会“怒目而视”,表示:我很生气!
这就跟他拿了“解腕尖刀”去太尉府门口寻陆虞侯一样,是个姿态,做给别人看,但更主要的是做给自己看,让自己能心安一点。
他当然恨高太尉。但是林冲的仇恨就像他的道德一样、就像他的爱情一样,确实存在,但如果妨碍了他的安稳日子,那就算了。
林冲后来写了一首诗:
这首诗其实写的一点都不准确。这说明什么?说明林冲都没搞明白自己是个什么人。
他仗义么?可能有点儿。朴实么?好像也有点儿。忠诚么?说不定也有点儿。但也就是有点儿而已。至于“英雄”、“威震”,那是一点都没有的。林冲并不想当英雄,也不想威震什么地方。他就像找个安稳地方,过个安稳日子,吃喝不愁,受人尊重,有份工作干,有份薪水拿。
很中产阶级的一份梦想。
06
我写这么多,并不是想要指责林冲,说他怂。
事实上,林冲就是无数普通人的影子。他们有道德,心眼不坏,对人厚道,也有爱别人的能力。但是面对压力的时候,他们可以一步步后退。只要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他们会把自己珍贵的东西一点点都舍弃掉。
这个世界只要不把刀赤裸裸地架到他脖子上,他就会假装岁月静好。
但是刀会不会架到他脖子上,那就是碰运气的事情。
王进不是这样。周围的世界刚刚向他露出一点刀的寒光时,他就断然选择了逃亡。而林冲则是默默地等着,假装一切正常,能拖就拖,能骗自己就骗自己,眼睁睁看着对面的刀慢慢出了鞘,慢慢伸了过来,慢慢架到了脖子上。
直到这个时候,他的第一反应还是哀求: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刀回答说什么闲话!
原创 押沙龙yashl 押沙龙yashl 今天
看过水浒传的人,大多对林冲的印象比较好。有位网友在我那篇谈《水浒传》的文章下面留言,就说林冲是个“暖男”。以前我甚至还看到有个说法,说是嫁人当嫁林教头,交友当交林教头。
在整本书里头,林冲确实是比较正派的一个人,谈吐斯文,做事低调,有点像现在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他武功这么高,也并不持强凌弱。在梁山那帮子人里头,林冲确实算是个好人。
但你要是说嫁人该嫁给这样的人,交朋友该交这样的人,我不信。
你要说他是暖男,我更不相信。
我觉得林冲一点都不暖。金圣叹批水浒传的时候,说他是个“毒人”,这说得有点过了。林冲并不毒,他只是比较冷漠。
林冲就是一个所谓“50%”的人,感情是50%,道德是50%,做事也是50%。
他有点小道德,但是也不怎么坚持;有点小追求,但也不怎么当真。
他能爱一个人,但爱得并不彻底;他也能对朋友好,但好得也很有限度。
他最关心的事情,就是轻轻松松地过安稳日子。只要日子安稳,其他事情能糊弄过去就糊弄过去。
这个世界上,其实大部分人都是这样。林冲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武功高。撇开这一点,整本《水浒传》里,他是最像我们这些普通人的。
用现在的话来说,林冲属于典型的中产阶层。
他父亲是提辖,岳父是教头,自己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个职位听上去很酷炫,其实就是个中下级武官,地位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
林冲在单位里混的还可以,这主要是因为他专业水平好。陆虞侯跟他喝酒的时候,就说:“如今禁军中虽有几个教头,谁人及得兄长的本事?太尉又看承得好。”可见领导挺器重他。后来高太尉让人请他到府里比刀,林冲也没有怀疑,这说明他跟领导平时也有来往。
林冲工作也很清闲。从书里看林冲好像也不用坐班,不用打卡。“心里闷”,就能随便窝在家里不出门。想喝酒了,巳时(上午十点)就能和陆虞侯出去喝酒。顺便说一句,从林冲上班的情况就能看出来,北宋打不过金朝是有道理的。
林冲收入也不错。书上就说他受高太尉的“大请大受”。什么叫大请大受?就是工资高,待遇高嘛。林冲买把刀就花了一千贯。待遇不高怎么买得起?
体制内,领导器重,工作清闲,待遇又高。林冲就跟现在的中产阶层一样,觉得天下太平,岁月静好,只想这么一天天过下去。
谁知道出事了。
中产阶层就是这样。不出事的时候,整个世界看上去都是很友善的。可一旦出事,生活瞬间就会天塌地陷,友善的世界顿成幻象。他们会发现自己就像草芥一样,对灾难毫无抵抗能力。
林冲出事,是因为高衙内看上了他媳妇。
而林冲的态度呢,始终就是息事宁人。看见高衙内,“先自手软了”,高衙内把他媳妇骗进陆虞侯家里,他也第一反应也不是踹门,而是“立在胡梯上叫”。
当然,林冲也不想表现得太窝囊,也想做出勇敢的姿态。所以他把气出在陆虞侯身上,先是把他家打得稀烂,然后拿着一把“解腕尖刀”去堵陆虞侯。陆虞侯躲进了太尉府,林冲又拿着刀在太尉府门口堵了三天。
但这就是个姿态,表演给别人,也表演给自己,可能更主要的还是表演给自己看。
他真想杀陆虞侯么?当然不想。真想杀陆虞侯的话,就该不动声色地等着,找准机会一刀攮死算了。武松杀潘金莲和西门庆的时候,就是这样。那是真想杀人。
林冲提把刀满世界转悠,其实就是告诉大家,也告诉自己:我很生气!我要杀人了!陆虞侯你要躲远点!
就是个姿态。
他要是真碰见陆虞侯怎么办?估计也不会上去把人一刀捅了,多半还是戟指大骂:你这泼贼!我和你如兄若弟,你也来骗我!今番看你这厮却哪里走?
然后,等着别人拉架,或者等陆虞侯逃走。
其实林冲这也是人情之常。我们碰到这种情况,很可能也会做出这种反应。
如果毫无反应,先不说别人怎么想,自己心里这个坎儿就过不去。但真要杀人,以后的日子怎么办?想想实在又不敢。那最好的办法就是作势要打要杀,但又寻人不着。
所以,三天寻不着陆虞侯,林冲就算是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每日与智深上街吃酒,把这件事都放慢了”。
看着是有点窝囊,可是中产阶层的小人物多半也只能这样。总不能真去杀人吧?
其实林冲还有另一个选择,那就是离开。
在《水浒传》的开头,出现过一个叫王进的人物,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他发现高太尉想找他的麻烦,当下就“收拾了行李、衣服、细软、银两”,说走就走,离开了这块是非之地。
王进的选择非常明智。如果林冲也这么干,他就不会被逼着上梁山,媳妇也不会自杀。天下之大,哪里不活人呢?
但是林冲舍不得。他太留恋岁月静好的中产阶级生活了,不愿意颠沛流离,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所以,他选择留了下来,假装一切事情都没发生。
他告诉自己:事情过去了,风平浪静了。
说着说着,自己可能也就信了。
这并不能说明林冲傻。如果换上我们,很可能也会这么选择。王进那种决断力,大部分人是没有的。普通人多半会像林冲那样,选择不作为,然后盼着一切都往好的地方发展。
但问题是,事情没有往好的地方发展。林冲被骗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中产阶级的岁月静好一下子被打的粉碎。
出发前,林冲给了妻子一份休书,意思你不要等我了,找个人嫁了算了。
对林冲这个举动,存在着不同的解释。
有的说:看,林冲是暖男,怕自己耽误了媳妇一辈子。这是为媳妇打算。
有的说:看,林冲是个胆小鬼,怕不离婚,高衙内还会找他麻烦。这是为自己打算。
其实站在林冲的立场上,这两个因素可能都有。
对自己来说,一旦离婚就不会再成为高衙内的打击目标,是保身之举。对妻子来说,离婚后“有好头脑,自行招嫁”,也不耽误青春。那么“好头脑”是谁呢?金圣叹有批语说:“好头脑”就是高衙内。林冲的意思,就是让妻子嫁给高衙内算了,但怕伤了对方的心,所以只能含糊的说。
金圣叹说的有道理。高衙内能害林冲,当然也能害林夫人的新丈夫。嫁给谁都不安全,除非嫁给高衙内。但是嫁给高衙内,当个阔太太,也不见得就不幸福。嫁就嫁了吧。爱情不要就不要了吧。
林冲的安排就是这个样子。
他向现实彻底低了头。
但是林太太不同意林冲的安排,所以高衙内他们还是不肯饶了他,于是就有了野猪林那一出。
按理说,经过野猪林之后,林冲应该明白一件事:对方就是要赶尽杀绝,自己是没有活路的。高太尉能在路上安排人杀他,当然也就能在沧州安排人杀他。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他最理性的选择就是跟鲁智深走。
但是林冲还是舍不得。岁月静好的中产生活没有了,但是他还是想当良民,过安稳日子。所以,能骗自己就骗自己。他假装想不明白这个道理,老老实实地去了沧州当犯人。
在路上他还说了一句特别奇怪的话。
董超薛霸想套出鲁智深的身份,鲁智深很鸡贼,说:“你两个撮鸟问俺住处做甚么?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洒家?”
鲁智深不上当。
可是等鲁智深走了以后,林冲替他说出来了,“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出来了”。一下子就把鲁智深给定位了。
林冲为什么说这话?不知道。有人说这是向高太尉示好,我觉得过于诛心了。多半还是一时口滑。但就算是口滑,也说明了一件事:林冲对鲁智深的安全并没有特别挂在心上。林冲心思重,做事谨慎,这事要是放到他自己身上,他绝不会口滑的。
鲁智深对林冲一百个好。那林冲对鲁智深呢,最多也就五十个好,所以我说他是“50%”的人。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倒霉的是鲁智深,林冲会跑到野猪林里杀解差救他呢?不可能的。他多半也就是提着食盒,拿点银两,给鲁智深送行,“洒泪而别”。
交朋友交林冲这样的,其实挺没意思的。
所以《水浒传》写到后头,鲁智深和林冲的关系就变得生分了。以前鲁智深对口口声声是“兄弟”,后来在梁山上两人碰面,鲁智深怎么称呼林冲呢?“林教头”!
征讨方腊以后,林冲在杭州生病风瘫,鲁智深也在杭州,可是照顾林冲并不是他,而是独臂的武松。
为什么呢?很可能就和林冲那次“口滑”有关。鲁智深看着莽撞,但并不是傻子,很容易知道林冲是什么样的人。
接着说林冲。
林冲到了沧州以后,还是继续实行鸵鸟政策,假装太平无事。后来李小二向他报警,说陆虞侯到这里来过,和管营、差拨交头接耳,一会儿说“高太尉”,一会儿说“好歹结果了他!”
这么清晰的报警,林冲又是什么反应呢?
还是当年那一套。拿着“解腕尖刀”寻陆虞侯,寻了三五日没寻着,就拉倒了,“也自心下慢了”。
这是不是蠢么?
也不是蠢。说到底,还是自己骗自己,还是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林冲对“安稳日子”实在太眷恋了,只要还有一丝一毫骗自己的余地,他就会骗下去。
但是该来的还是要来。
最后林冲在山神庙被逼上了绝路。这个时候再没有一点侥幸的余地了。林冲才第一次施展武功,杀了陆虞侯他们三个人,当了逃犯。
“风雪山神庙”这段和“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很像,但是又有极大的不同。说到这儿,就顺便岔开来,说说武松这个人。
武松跟林冲不一样。林冲是中产阶层出身,武松则完全是草根。他在江湖底层混迹得太久,黑暗的事情见得太多,心肠也就林冲硬的多。
武松其实也一心想进体制内,也很会搞体制内的那一套。比如他见了县令啊,张都监啊,动不动就是下拜,一嘴一个“小人当以执鞭坠镫,服侍恩相”,很会来事。武松的上进心比林冲是要强的,当阳谷县都头就当得很尽心。他要是到东京,当了八十万禁军教头,肯定不会像林冲动不动翘班喝酒。
但是这种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的江湖人士,心往往太狠。武松在飞云浦杀了解差以后,书上是这么说的:“武松提着朴刀踌躇了半晌,一个念头,竟奔回孟州城里来”,然后就是血溅鸳鸯楼,连杀十五人。
施耐庵没有说武松在踌躇什么,闪过的念头又是什么。但是,站在飞云浦的桥上,武松的精神世界一定发生了崩塌。
在此之前,武松也杀过人,可没有滥杀。他杀的都是伤害过自己的人。在此之后,他开始无差别的杀人。在鸳鸯楼,那十五个人里就有个十二个是无辜者。在蜈蚣岭,武松更过分,人家道童没招他没惹他,他为了“试刀”,冲过去一下子就把道童脑袋砍下来了。
从飞云浦之前,武松绝对干不出这样的事来。飞云浦上的“踌躇”,就是武松的黑化时刻。
“一个念头”之后,武松的兽性就展现出了。
那么林冲呢?
林冲的“山神庙时刻”就是武松的“飞云浦时刻”。但是林冲并没从此变得滥杀,多少还是守着中产阶层的那种道德底线。山神庙之后,有一阵子他脾气变大了,变野了,抢人家老庄客的酒喝。但也就仅此而已,并没有像武松那样,一枪戳死人家。而且很快他气就消了,又变回了那个低调温和的样子。
所以说,哪怕在他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林冲也没有变成野兽。这是他比武松正派、厚道的地方。
但是这个道德底线守得也很勉强。后来王伦让他杀个人交投名状的时候,林冲也没有犹豫。如果换上鲁智深,很可能就会破口大骂。但是林冲没有。他接到任务以后就急着交上投名状,好在梁山落户。所以林冲提着朴刀就下山了,一门心思要杀个过路人。
林冲有道德底线。但这个东西就像他的爱情或者友情一样,说有肯定有,但不会太浓烈、太执着。如果这个东西妨碍他过安稳日子,那就算了。
道德是这样,那仇恨呢?他也并不执着。
后来高太尉被捉上梁山,林冲的反应也就是“怒目而视”,然后就没了下文。电视剧里不是这么演的。导演觉得这是个大冲突,所以特意安排了一下剧情。宋江把林冲隔离开,不让他见高太尉,事后高太尉下山,林冲气的要吐血。
导演就是想多了。林冲根本不是那样的人。施耐庵的描写是对的。他见了高太尉,只会“怒目而视”,表示:我很生气!
这就跟他拿了“解腕尖刀”去太尉府门口寻陆虞侯一样,是个姿态,做给别人看,但更主要的是做给自己看,让自己能心安一点。
他当然恨高太尉。但是林冲的仇恨就像他的道德一样、就像他的爱情一样,确实存在,但如果妨碍了他的安稳日子,那就算了。
林冲后来写了一首诗:
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誉望,京国显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这首诗其实写的一点都不准确。这说明什么?说明林冲都没搞明白自己是个什么人。
他仗义么?可能有点儿。朴实么?好像也有点儿。忠诚么?说不定也有点儿。但也就是有点儿而已。至于“英雄”、“威震”,那是一点都没有的。林冲并不想当英雄,也不想威震什么地方。他就像找个安稳地方,过个安稳日子,吃喝不愁,受人尊重,有份工作干,有份薪水拿。
很中产阶级的一份梦想。
我写这么多,并不是想要指责林冲,说他怂。
事实上,林冲就是无数普通人的影子。他们有道德,心眼不坏,对人厚道,也有爱别人的能力。但是面对压力的时候,他们可以一步步后退。只要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他们会把自己珍贵的东西一点点都舍弃掉。
这个世界只要不把刀赤裸裸地架到他脖子上,他就会假装岁月静好。
但是刀会不会架到他脖子上,那就是碰运气的事情。
王进不是这样。周围的世界刚刚向他露出一点刀的寒光时,他就断然选择了逃亡。而林冲则是默默地等着,假装一切正常,能拖就拖,能骗自己就骗自己,眼睁睁看着对面的刀慢慢出了鞘,慢慢伸了过来,慢慢架到了脖子上。
直到这个时候,他的第一反应还是哀求: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刀回答说什么闲话!
21 个评论
已隐藏
偶尔有葱友写点这样小文艺,兼影射实事的,让反TG反类的葱友,可以缓缓。不错不错。手动点赞!
有趣!
支持繼續創作
支持繼續創作
**该用户被封禁,内容已自动替换**
为什么新教基督教成为了当今世界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宗教组织?https://pincong.rocks/question/item_id-486825
答案就是新教基督教最先放弃教条宗教主义,在宗教改革中主动契合时代潮流,与民主,法制,科学,人文相互合作、妥协。我们从以上的叙述里就可以看到,他主动放弃森严的等级制度,主动放弃逼捐,主动放弃和主联络及祷告的垄断权,主动放弃对人文情怀和个人价值的干涉。结果他衰落了吗?没有! 反而生机勃勃! 相对的有些人锱铢必较,拿得起放不下,天天就在算计我怎么把圣杯抱好了,怎么把权杖拿稳了,怎么把民众控制了,结果呢?
宗教的世俗面和政治,可以是非常相近的。
我记得有一部美剧叫《反恐24小时》,里面的特工和探员专门打击恐怖分子,剧中很多次,特工的家属被恐怖分子抓了,威胁他们作出“保护自己家人,还是保护国家利益的选择”
老美的电视剧很有意思,里面的人物都选择了保护家人优先以保护国家利益。
更有意思的是,在这种家人优于国家的宣传思想和流行文化之下,美国真处于民族危机时刻,却涌现了无数的奉献者和殉道者。
相比之下天朝天天告诉你“没有大家哪有小家”天朝的电视剧天天宣扬面对类似冲突,英雄们如何舍弃小家,舍弃个体,去保护集体,但是真到了国家民族危亡时刻,是个什么B样大家心里都有数。
新教基督教的成功,和美国世俗政治的成功,其秘诀是一样一样一样的,那就是个体与集体,利益的高度统一,集体你不能拧着民众来,你别高高在上的教育、限制和勒索民众,谁比谁傻?谁比谁脑沟皱纹浅怎么的?你总忽悠我,我就不信了,你再强硬的把我按趴下忽悠我,我总有一天站起来了弄死你。
写得挺好,林冲确实是顺民性格。丝毫没有自我组织度,梁山里最费拉的估计就是他了
哪有什么中产
有生产资料的---有产 无生产资料的---无产
中产只不过是为了刺激消费 创造出来的概念。
这回武汉肺炎 多少岁月静好中产以及个别 退役少将 厅局级干部照样灭门。
社会就是个大绞肉机。
有生产资料的---有产 无生产资料的---无产
中产只不过是为了刺激消费 创造出来的概念。
这回武汉肺炎 多少岁月静好中产以及个别 退役少将 厅局级干部照样灭门。
社会就是个大绞肉机。
[url=/article/item_id-411216#]
哪有什么中产有生产资料的---有产 无生产资料的---无产中产只不过是为了刺激消费 创造出来的概念...[/u中产就是不做苦力,能安稳混日子罢了
可以可以
valengosu
黑名单
押沙龙至今还在我好友列表里 他自己就是个犬儒 当然为林冲开脱
我始终不理解的一点是 一身好武艺不可能是一个庸才能学会的 因为技艺是内在精神力的外在显化 就好像小镇做题家永远无法调大梁一样 技艺高超的人 必然内心也超脱常人
所以从这一点上看 我觉得所有矮化林冲的人 自己的做人境界就很低 分析来分析去无非盲人摸象
我始终不理解的一点是 一身好武艺不可能是一个庸才能学会的 因为技艺是内在精神力的外在显化 就好像小镇做题家永远无法调大梁一样 技艺高超的人 必然内心也超脱常人
所以从这一点上看 我觉得所有矮化林冲的人 自己的做人境界就很低 分析来分析去无非盲人摸象
王老2
新注册用户
挺好,挺好
之前网络看过作者文章 写得不错
顶一个
顶一个
精彩。
>>押沙龙至今还在我好友列表里 他自己就是个犬儒 当然为林冲开脱我始终不理解的一点是 一身好武艺不可能是...
小镇做题家确实无法挑大梁,但是有混到专家等重要技术岗位的在自己方面这一块的能力还是可以的,林冲能挑大梁么?不能,但是和他在自己擅长这一块的业务能力水平非常优秀有矛盾么?
林冲就是标准的精致利己体制人。
垃圾主要表现在三点上:
1。听到高太尉想看刀,就沾沾自喜上白虎堂。普通人遇到上级儿子调戏自己老婆,还这么巴结上级的真不多,所以不要说这种体制人是普通人。
2。休妻。在老婆丈人都没有因林冲要流放而讨厌林冲反而表示支持时,还一味要休妻,完全就是认为美貌妻子惹来的麻烦,没有丝毫夫妇感情,这种玩意是普通人?是普通支那人这点倒是没错,但绝不是普通智人。
3。出卖鲁智深。“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出来了”,古代人只有文字娱乐,这种小地方绝不是作者无心之笔,加上之前老婆被调戏,他可以把这事情跟陆虞侯说,却完全不和鲁智深讲。这种行为可是连普通支那人都做不出来的。
如果把林冲当普通人,也就是说认识林冲的坏,才能认识支那人的坏,但我认为林冲比普通支那人更坏,是体制狗的那种坏。
垃圾主要表现在三点上:
1。听到高太尉想看刀,就沾沾自喜上白虎堂。普通人遇到上级儿子调戏自己老婆,还这么巴结上级的真不多,所以不要说这种体制人是普通人。
2。休妻。在老婆丈人都没有因林冲要流放而讨厌林冲反而表示支持时,还一味要休妻,完全就是认为美貌妻子惹来的麻烦,没有丝毫夫妇感情,这种玩意是普通人?是普通支那人这点倒是没错,但绝不是普通智人。
3。出卖鲁智深。“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出来了”,古代人只有文字娱乐,这种小地方绝不是作者无心之笔,加上之前老婆被调戏,他可以把这事情跟陆虞侯说,却完全不和鲁智深讲。这种行为可是连普通支那人都做不出来的。
如果把林冲当普通人,也就是说认识林冲的坏,才能认识支那人的坏,但我认为林冲比普通支那人更坏,是体制狗的那种坏。
>>小镇做题家确实无法挑大梁,但是有混到专家等重要技术岗位的在自己方面这一块的能力还是可以的,林冲能挑大...
小马过河的故事看来阁下没有学过 你以为的技艺高超 那是站在你的角度罢了
拜讀,很傳神。
写的真好,岁静的悲哀
神作,說明大陸人平時好像忠厚老實,忠肝義膽,但到面對公權力霸凌的時候,隨時把自己老婆子女都會送出去,更遑論平時的好友。
林冲也看新闻联播啊,每当林冲不顺利的时候看看美国枪击案和以色列杀巴勒斯坦人,心就平静下来了
杨志也是跟林冲一样的,但凡一点能苟活都不放弃,他们两个属于逼上梁山还要一步三回头,上了梁山还要韬光养晦不当头,但是与被梁山好汉逼上梁山的人不同,对招安既有向往又暗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