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万新冠患者死亡和一百万新冠致死是两回事
今年有一万盲人死亡和今年有一万人因盲致死(看不到被车撞死,掉沟里摔死)是两回事。同样,新冠患者死亡了一百万和一百万人因新冠致死也是两回事。
28 个评论
這個之前有解釋過 國外統計的是covid相關死亡 中國統計到是死於covid
在國外 三個月內染疫 即使已經痊癒 死於其他疾病 也算是covid 相關死亡 原因是無法排除covid與死亡相關(可能是covid加重了病情)
在中國 是單純死於covid 就是你不能有其他疾病 單因covid 死亡 其實武漢初期這些案例比較多 到了今天這種情況幾乎不會發生了 特別在Omicron變異株的情況下
國外在這些問題上很嚴謹的 科學問題科學處理 中國純玩文字遊戲
在國外 三個月內染疫 即使已經痊癒 死於其他疾病 也算是covid 相關死亡 原因是無法排除covid與死亡相關(可能是covid加重了病情)
在中國 是單純死於covid 就是你不能有其他疾病 單因covid 死亡 其實武漢初期這些案例比較多 到了今天這種情況幾乎不會發生了 特別在Omicron變異株的情況下
國外在這些問題上很嚴謹的 科學問題科學處理 中國純玩文字遊戲

普京大帝去祖国炮灰。老大割中国韭菜。什么生命在皇帝的棋局都是耗材。什么胜利在我们叙述故事的结尾都是同一回事。
支共早就定性了“新型冠状肺炎”,不死于肺炎就不算新冠死亡,虽然死了也不算。
“美国死了1百万”,“老人小孩”“后遗症”这就是中共忽悠韭菜的三板斧。谁信谁傻。当然中共就是要靠混淆概念给韭菜洗脑。
不过这里有个小疑问,2020年美国死亡人数确实是上升了,看了一些数据,分析都说是新冠是主要原因之一。2021的数据还没看到。所以这也是对原始武汉病毒死亡率高的一个侧面证据吧?
不过这里有个小疑问,2020年美国死亡人数确实是上升了,看了一些数据,分析都说是新冠是主要原因之一。2021的数据还没看到。所以这也是对原始武汉病毒死亡率高的一个侧面证据吧?
其实封城只能降低感染的概率,
不能降低感染后死亡的概率。
但是要降低感染的概率也不一定要封城,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公共场所强制戴口罩都比封城强。
不能降低感染后死亡的概率。
但是要降低感染的概率也不一定要封城,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公共场所强制戴口罩都比封城强。

不想生病就少去人多的地方,与人交谈距离一米以上。
勤洗手,不偏食,不熬夜,多喝水,多吃水果,少坐多动,室内通风,戒烟戒酒,不留长指甲,聚餐用公筷。
勤洗手,不偏食,不熬夜,多喝水,多吃水果,少坐多动,室内通风,戒烟戒酒,不留长指甲,聚餐用公筷。
你看到上海十几万感染几乎没人死你就知道中国统计学上的游戏都是怎么玩的了
>>其实封城只能降低感染的概率,不能降低感染后死亡的概率。但是要降低感染的概率也不一定要封城,养成良好的...
死亡率也会降低,因为封城会极大的减少医疗资源被占用的情况。
有很多死亡是因为发病了没有及时救治,轻症拖成重症,重症拖成死亡。
我也很好奇,到底多少是因为新冠强相关死亡的,你不能说得了新冠被车撞死算新冠死亡吧
另外我看了德国数据,2021年比19年多死亡了8万人
另外我看了德国数据,2021年比19年多死亡了8万人
>>死亡率也会降低,因为封城会极大的减少医疗资源被占用的情况。有很多死亡是因为发病了没有及时救治,轻症拖...
其实以现在的病毒毒性来说,轻症可以居家,甚至无视。真正挤占医疗资源的不是病毒是防疫措施。
>>不想生病就少去人多的地方,与人交谈距离一米以上。勤洗手,不偏食,不熬夜,多喝水,多吃水果,少坐多动,...
現在的感染力保持幾米距離估計沒太大作用了吧,無論如何普及口罩都是最有效的防疫手段。需要補充的是口罩不能防毒,而是可以有效物理阻止病毒向周圍環境擴散傳播。
>>是的,所以如果想统计“连带伤害”导致的死亡,其实对于推导“美国真正死于新冠比统计数字要低”并没有帮助...比如说呢,21年死亡多少人?20年死亡多少人?在哪里可以看到呢?
医学统计有他自己严格的定义。某种病与某种因素是否相关,必须经过统计分析,有没有差异性。当年我们学医学统计这课时 ,学到人们哭。我是学公共卫生的。

美国要是和中国一样封城,那死的就不只一百万了,五百万都有可能。
>>https://pincong.rocks/question/45196这个帖子里我和其他葱友讨论过...
谢谢你的说明让我找到相关数据。貌似把死亡增加推到新冠头上是多么的那个。。。
从 2019 年到 2020 年,10 个主要死因中有 6 个的年龄调整后死亡率上升,2 个下降。心脏病的死亡率上升 4.1%(从 2019 年的 161.5 上升到 2020 年的 168.2),意外伤害的死亡率上升 16.8%(49.3至 57.6),中风 4.9%(37.0 至 38.8),阿尔茨海默病 8.7%(29.8 至 32.4),糖尿病 14.8%(21.6 至 24.8),流感和肺炎 5.7%(12.3 至 13.0)。癌症发病率下降 1.4%(146.2 至 144.1),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下降 4.7%(38.2 至 36.4)。肾病发病率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