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无信不立

国人还是在三国演义,三十六计这种酱缸文化中长大的。考虑问题几乎只计算眼前利益,根本不为长远打算。这样对一个人的一生而言或许没有多少问题,他或许可以凭着诡诈和赤裸地暴力很爽地过完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但对一个国家而言却必然是灾难。

正好菲利普亲王去世,想到国家信用这个问题。

说国家信用,一般想到的是国债。的确,哈密尔顿才是美国后来壮大的真正原因,他建立的财政系统,努力让美国国债在战后艰难的环境下按时到付维持信用,这才有后来资本人才涌入的可能。但还有更宽泛的国家信用是国家在历史上做出的承诺。

驱逐溥仪那件事。当时明白事理的人没有不骂冯玉祥的。谁都明白这是在毁坏一个共识。给溥仪那点钱能算什么呢,更何况当时还拖欠着。说白了冯玉祥就是恃强凌弱嘛。订约的双方都没有提出修约,冯玉祥有什么权力去修改呢?只有章太炎这种比较疯的人拿张勋复辟作理由忽悠年轻人。实际上不就是为了排满嘛。排满革命这些口号喊起来容易,真杀起来后果根本是不敢想象的。

我们这里看看欧洲人怎么做得。滑铁卢打败拿破仑的威灵顿,因为功劳不仅成了英国的威灵顿公爵,也被当时的荷兰国王封为滑铁卢亲王,被西班牙国王封为罗德里戈公爵,当然其它还有很多头衔。荷兰后来一分为二,比利时继续维持威灵顿公爵的封地。两百多年直到现在威灵顿公爵的后代依然在比利时享受这块封地,还有每年的一笔奖金。前几年有个新闻,比利时的一个民粹派议员质问为什么要世世代代这么供养他们。议长答道:这是我们的国家义务。西班牙那块封地也是同理。二战之后因为两国关系,包括直布罗陀等一系列事件,这块封地没有被继承下来。但在2010年,第十代的威灵顿公爵提出要求,西班牙国王很快让公爵继承了这块公爵领地。

同样的故事,可以参看詹姆斯二世跟约翰丘吉尔姐姐的私生子,菲茨詹姆斯这个家族。菲茨詹姆斯在光荣革命后作了路易十四的元帅,后来帮助腓力五世取得西班牙王位成为利里亚和赫里卡公爵,他的后代甚至又承袭了阿尔巴公爵的爵位。这个家族已经传到了12代,曾经也是世界上拥有头衔最多的贵族。他们家族为西班牙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17代阿尔巴公爵(10代利里亚和赫里卡),他在西班牙内战中始终忠于国王阿方索十三世,共产党杀了他弟弟后,他成了弗朗哥在英国的代表。他凭尽全力向英国保证,西班牙不会和德国结盟,让西班牙不至于再蒙战火。二战后他和弗朗哥渐行渐远,后来胡安卡洛斯复位,他和他们阿尔巴公爵家族其实比弗朗哥贡献了更大的力量。17代公爵本人也是乔治国王的座上宾,是伊丽莎白与菲利普亲王婚礼的首席客人leading guest. 其实这说来很有意思,因为他们的共同祖先都追到斯图亚特王朝詹姆斯一世。

欧洲的现存贵族绝大多数都失去了封地,有的甚至卖掉了城堡。原因无非是他们失去了特权,必须和普通人一样负担地税。而像城堡的维护费更是高得惊人。但这写都是国会逐渐立法,然后在市场运行下的结果。没有像冯玉祥那样拿枪把人赶出去,直接破坏约定的。国家信用这种东西,想培养起来非常困难,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要想毁掉,那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29
分享 2021-04-11

25 个评论

那可不一定,我又要举保守派们普遍很推崇的俾斯麦亲王的事迹了。

俾斯麦是怎么策动普法战争爆发的?当时西班牙人想请霍亨索伦家族的人来出任西班牙国王,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当然不答应,否则法国相当于被普鲁士南北夹击了。于是他派了外交官去柏林要求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拒绝。而威廉一世对西班牙的事情其实也并不感兴趣,于是他很爽快的发了一封电报给拿破仑三世表示自己并无此意。

然后我们的俾斯麦亲王干了什么呢?他把国王的电报押下,篡改其中的词句,把原本温和的同意对方要求的电报变成了一封侮辱性的谩骂信。果然,拿破仑三世被激怒了,愤而对普鲁士宣战。于是俾斯麦顺理成章的挑起了对法国的战争,并随后在战争中取胜,完成了德国的统一。

很显然,在这里,俾斯麦又一次展示了他机会主义的一面(这种机会主义贯穿了他的一生,个人觉得其中最有趣的当属他霸占退了位的汉诺威国王家的财产当作自己的小金库,说好的契约精神呢?)以欺骗性的手段(三次王朝战争均是如此,以荷施泰因诱使奥地利参与普丹战争,以卢森堡的空头支票诱使法国在普奥战争中中立)诱使对方完成自己的目的。但是他的成果却不是“一时的”“暂时性的”,而是永久性的完成了德国的统一,遗泽至今。无论你对他本人的这种卑劣行径如何评论(像我,其实一直都对俾斯麦持批判态度),都不能否认德国的统一确确实实是在他的手上完成的。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