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什麼?

驅逐共黨,光復中華是蔥油間的一個想法,但在這之前,中國是什麼?

中國在和西方接觸前,並沒有明確的國家概念,認為中原就是世界的中心;其次是地方;再其次是臣服的藩屬;再其次是化外的蠻夷。

在西方的思想傳入後,像是Country (地理)、Nation(民族國家)、State(政權)的傳入,令清朝的人反思什麼是中國。
梁啟超提出中華民族,但中華是一種文化,而不是一個民族。
而中國也不是單純的民族國家,在中國歷史上也有夷狄入華夏則華夏之。北魏漢化也可以視作一個例子,北方遊牧民族在華北有世上最優良的牧地,利用馬匹南下,但征服後要控制一個農業社會,最終都要建立一套漢文化的體制。

因此在歷史上中國的概念比較是地理,加上華夏文化的混合。所以元清才有爭議是不是中國,當時元清為了減低漢人反抗,自然會說自己是中國。
如果單純看民族,元清可以說不是漢民族的政權,簡單說不是中國。而看文化,沒有像北魏漢化這麼完全,而是一定程度吸納,但也有一定壓制。

而今天PRC,單看民族是可以說漢人為主的政權是中國。但看文化上,華夏文化被現政權所摧殘。要在台、港、澳上找,更甚至在南韓和日本上找。
killreddragon 将红龙斩落地狱,在帝国的灰烬上重建邦国
法王路易十四的那句名言用来形容你支非常确切——“朕即国家”。
最近看温相说过一句话用来概括你支自古以来的文明也很贴切,“相信的就是强权;崇拜的就是使吏;看中的就是结果”
简而言之就是一套大一统中央集权的绝对君主秩序和跪服归顺于这套秩序的奴才们,因而刘仲敬的概括也很精准——“降虏的集合”。
张二伯 上野地区某零食点心铺的幕后老板。用涮羊肉祸害日本群众中……
《中国》

小时候, 
中国是一片小小的红领巾,
我拿来包头,
老师就打我头。

长大后, 
中国是一张窄窄的按揭票,
我买了屋头,
丈母娘才点头。 

后来啊, 
中国是一道灰暗的高墙, 
我在里头, 
自由在外头。 

而现在,
中国是一个二百斤的包子, 
维尼这个猪头,
加速冲在前头。
miule236236 黑名单 台灣人不是華人,沒有義務救中國。民主與大一統互斥,支那民主的前提是解構中國。
我一點都不想光復中華,中華對台灣人而言就是對岸的危險帝國。
中國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
                                              ---袁騰飛    
QTiger 小习维尼
中国是梁启超忽悠出来的,不过他们家后来下场也不好,不要把中国这种国家形式和美国那些国家想成一回事,美国的全称是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美洲多个联合在一起的国家机器,美国人对美国的看法和中国人完全不一样吧,别人的一个洲就已经是一个国了,同样再看美国文明的起源地英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大英的联合王国和北爱尔兰差不多一样。
毛澤東有性病 《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第二篇:「毛陰莖包皮過長,平時又不清洗,成為滴蟲攜帶者。許多女孩子與毛有特殊關係,沒有一個不受到傳染。我勸毛局部清洗乾淨,他說:『沒有這個必要,可以在她們身上清洗。』」
很簡單啊!

在東亞窪地生活,並共同擁有一個「主人」的奴隸群體,就是中國了

「主人」可以是一個人,一個家族,一個黨派

但是前提是組成「中國」的主要群體要是「奴隸」

如果不是「奴隸」那麼這個國就會自動「分裂」,因為會有很多想當「主人」的傢伙來鬧場,「奴隸」若是失去「主人」就會開始「慌張」,擔心無法「歲月靜好」擔心「經濟下行」擔心「中國混亂」擔心這個擔心那個。但是只要有了「主人」哪怕要和美國開戰也是信心百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將實現。

現在的中國迎來了他新一任的「主人」,現在的中國人「嘴巴」上的「中國」是不可戰勝的!在偉大「主人」「總加速師」的帶領下直奔地獄。
semi_state列宁同志搞出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统战的最大型号白手套。
陈美丽 拥护品葱习惯法
转述刘仲敬先生的观点,不妨一看。

刘仲敬:我們今天討論國家(中国)的時候,實際上是包含了三種概念:第一種概念就是明清所代表的那種帝國概念;第二種概念就是蔣介石企圖建立起來的那種中華民族的觀念,當我們討論國家主權不容侵犯、國家主權是絕對的、不得干涉內政的時候,實際上是蔣介石借屍還魂在你的大腦裡面替你說話;還有第三種概念,就是共產黨的那種統戰式的國家概念。這種國家概念的實質是欺騙。我們希望,你們跟我們打交道的時候把我們看成是國家,但是我們自己絕對不把自己看成國家。
逃出魔幻紀 上主是我的牧者,我實在一無所缺。
我不明白為何漢人老是喜歡說這個問題,中國人一盤散沙,人心渙散,跟以色列以神的旨意立國不可同日而語。只要人問心去打幸福,天道行在人間,國家是什麼並不重要。
除了疆域面积和黑眼黑发的中国人,中国也是一个文化概念,一个精神上的概念:典章服饰、文字文学、本乡本土情怀、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等

福泽谕吉把这个抽象概念称为“国体”
https://youtu.be/9KIKbFlxqe8
国家由领土,政府,人民组成,而民族是文化概念,中共国就是混淆这两者的缝合怪。就中国汉族的怯懦,自私,冷漠,自以为是的种族特征,换到哪个地方也只能成为奴隶替奴隶主打工。换言之现在中共国也算真实德匹下了,
四邑漁農牧工商總會 观察 已永久退蔥,後會無期,莫聯繫,莫回覆,莫邀答
如果說最開始的中國,似乎中和宗有某種屈折關係,宗即宗周,和成周相對,中是rtuŋ,宗是stuŋ,是某種藏緬語屈折,漢語中是知組知母truŋ,宗是精組精母tsuŋ。(這種屈折再舉一例子:登 tɯŋ —— 使增 stɯŋ,多了s-前綴,也有人擬作登 təəŋ —— 使增 stəəŋ,增後來成為精組精母tsɯŋ / tsəəŋ)


國即或即域,區域,一片土地


中國是指西北戎狄系人群,如鮮虞,周,戎,華夏。中國和華夏 / 夏都是西北戎狄,和東部的中原沒任何關係
中国历史上有三种含义:最初是指中心的城堡的意思,后来汉魏之后演变为中原大地的意思,直到近代大清为了和西方建立外交关系重新把中国发明为代指大清控制下所有的土地


建议拜读刘仲敬阿姨大作:何谓中国https://medium.com/@LiuZhongjing/%E6%98%8E%E9%8F%A1%E8%A8%AA%E8%AB%87%E5%8A%89%E4%BB%B2%E6%95%AC-20170626-%E4%BD%95%E8%AC%82%E4%B8%AD%E5%9C%8B-ed7770d30f01


從歷史上看,“中國”這個詞其實是有三個階段的第一個階段大體上是先秦時代它這個詞的意思就是首都以及首都周圍的地方。最早出現“中國”這個詞,是周武王伐紂以後說了一句話,叫做“宅茲中國”,就是我已經佔據了中國。這個“中國”指的是位於天下之中的洛陽城。我們先看“國”這個字在方塊字中的造詞法,它是周圍一圈城牆,中間一個拿著戈的武士,所以它的意思就是設防城堡,就是相當於封建歐洲的那種設防城堡,一個有城牆、有武士守衛的地方就叫做一個“國”。周人封建諸侯,分國人和野人。國人就是住在城牆裏面的人,就是由周公封某人為某諸侯,他帶著殖民團到東方去建立一個城牆,城牆裏面的人就叫做國人,也就是周人派到東方去的軍事殖民團體;城牆以外呢,那就像美國印第安人一樣,是土族人和原住民,他們就叫做野人。國人和野人的區別就是在那一圈城牆。城牆以內就像是古希臘城邦的公民一樣,他們是這個政治共同體的成員;城牆以外就是野人,他們是土族人和外人。這就是國野之別。“國”就是設防城堡,設防城堡以內的人是封建體系的一部分。所以,“國”就是城堡,而“中國”就是位於天下之中的城堡,具體來說就是洛陽城,頂多再把洛陽周圍那一圈也包括進去,這就是“中國”。除了“中國”以外,其他地方的設防城堡也叫“國”。其他各諸侯或者任何人建立一個城堡,就叫做“建國”。這是“中國”的第一個定義,是最嚴格、最狹義的定義。
到了先秦以後,特別是漢魏以後,“中國”增加了第二個含義。它跟我們現在所謂的中原是差不多的,就是以現在河南為中心、主要是華北的這一片土地,長江以外的南方或者是關外的北方和西方就不算是“中國”的一部分。比如說在三國時代,“中國”是跟“江表”對立的一個概念。吳人來聘,就叫做“去中國”。魏人說到吳人如何如何,就說是“中國有什麼人才,吳人有什麼人才”。這裏的“中國”就是指的以洛陽、許昌為中心的北方這一塊。“江表”就是長江以外,那就不算是“中國”。這種說法一直維持到南北朝時代,像陳慶之或者其他什麼南朝人士到洛陽或者到北方去,他就會說,“中國人物之盛如何如何,我們江表自永嘉之亂以來一直以為只有江表才有文化,現在看來中國也有文化”,諸如此類的。這就是“中國”的第二個定義,“中國”指的是中原地帶。這兩個定義,其實在中古以後都是一直混用的,一直到近代也沒有消失。
近代的“中國”這個第三個概念,是隨著清朝和西方的外交展開的。清朝和西方的外交文書當中,從漢文和滿文的文書來看,它寫的都是大清皇帝如何如何,或者是大清皇帝跟大英國國王如何如何,跟俄羅斯皇帝如何如何,這裏面是沒有“中國”這個詞的。但是它還要有一個外文譯本,那麼一般來說,英文譯本中就要出現“Chinese”或者“China”這些詞,於是就出現了一個有別於“大清”的新譯法,就是“中國”這個譯法。嚴格來說,“中國”在這種意義上只是大清的通俗稱呼。因為“達欣”(注:滿洲語勇士之邦,翻譯成大清國)帶有一定部族主義的意義,本身來說只是一個內亞的稱呼,但是西方跟大清簽署條約的時候,例如跟英國和俄國簽署條約,有些是邊界條約,它必須包括整個大清的邊界,例如大清跟英國簽訂一個緬甸邊界條約,那它就不能夠只涉及滿洲或者蒙古的問題了,它就要涉及南方十八省的問題了,雖然南方十八省只是大清的殖民地,但是在英文譯本上就要出現“China”這個詞,因為我們簽署的畢竟不是一個滿洲邊界協定。諸如此類的問題。結果由於外交上的需要,“China”這個詞漸漸地和“大清”這個正式名詞融合在一起,變成大清的一個非正式的稱呼。儘管清國在五大臣留洋的時候還是把“達欣”這個名詞寫在正式的公文書上,但是一般的新聞報紙之類的用“China”這個詞來指大清的話也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在晚清的時候你就可以開始看到,像榮祿或者翁同龢這樣的大清朝的重臣,在涉及外交的問題上的時候經常用“中國”這個詞來指大清,例如他們自己會說,“如果朝政在某某奸臣的主持下就這麼辦下去,我們中國簡直是要亡給西洋人了”,這個時候他們說“中國”這個詞的時候,等於就指的是大清朝;但是與此同時,出於政治原因,例如為了抵制康有為梁啟超的那種觀點,他們又要強調,從政治上來講,“大清”跟“中國”是不一樣的,如果康有為保中國而不保大清的話,這跟造反是沒有區別的,我們不能上當受騙,我們要強調,大清就是大清,談“中國”就是對大清不忠。這兩種態度是同時存在的,是交錯縱橫的。很像是現在的台灣,什麼叫“台灣”?有的時候“台灣”就指中華民國,有的時候“台灣”指的就不是中華民國。例如在綠派和藍派鬥爭的時候,綠派中間比較極端的派就會說,我們台灣跟中華民國不一樣;但是綠黨即使是執政,在涉及外交場合的時候也經常會說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清朝末期的情況其實也就是這個樣子。
同一個人,例如像榮祿這樣的重臣,他對“中國”這個概念就同時有兩種看法:一方面,他本人親筆在日記中寫道,“哎呀,如果讓奸臣橫行的話,我們中國只怕是要亡”,這裏面的“中國”毫無疑問就是指的大清朝,不會是指的當時還不存在的中華民國或者是中華民族;另一方面,他在維護慈禧太后、跟康有為梁啟超他們這些維新黨人作鬥爭的時候,他又要強調,“保中國不保大清”是亂臣賊子的混話,真正的大清朝是絕不會接受這樣的說法的,我們只有“大清”,沒有“中國”。這兩種看上去相互矛盾的話,由榮祿這同一個人說出來,那是什麼意思呢?那就是統戰的意思。他要統戰的時候、要盡可能說“我們大清不僅僅代表滿洲、而且代表了全中國”的時候,他就說“大清”和“中國”是一回事;他不統戰的時候、要堅持維護滿洲貴族特權的時候,他就說“大清”和“中國”不是一回事,“中國”是你們反賊企圖顛覆大清的陰謀。這種做法,大家動一動腦筋就可以看出,其實跟現在的統戰形勢也是非常相似的。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中國”這個詞像現在的“中華民族”、“中華民國”這些詞一樣,變成了具有非常微妙的意義的統戰辭彙。
就大清這一方面,可以說,比較頑固的宗室大臣就堅持說,只有“大清”,沒有“中國”;那些負責跟西方交涉、比較開明的人士,包括榮祿這樣的現實主義者在內,他就是“大清”和“中國”混著用,需要用“大清”的時候就用“大清”,需要用“中國”的時候就用“中國”。在反賊這一邊那就是,極端派,像是汪精衛或者是孫中山這種人,他就要堅持說,不要說大清絕對是敵人,是征服者,是我們的敵人,就連“中國”這個詞,統戰意味也太強,我們也不能接受,我們就要用“支那”或者是“華夏”這樣的詞。章太炎就講,支那亡國,支那在明朝末年的時候已經亡國了,“滿洲”或者“中國”這些詞都是狄人的代名詞。但是比較溫和的人 — — 像梁啟超就主張,徹底的革命損失太大,把滿蒙的領土搞出來重新獨立建國在外交上也不好安排,我們不如就直接把“大清帝國”改變為“中華帝國”,把“大清臣民”改變為“中華民族”,這一下,無論是滿人還是南人都可以感到滿意,滿人也好,回人也好,蘇人也好,浙人也好,蜀人也好,大家從此以後都是中華民族一家,這樣不是很好嗎?“中華民族”是一個妥協的詞,可以讓各方面都滿意。但這種做法是不能讓孫中山滿意的。
結果就是,在清朝這一邊出現了“中國”和“清朝”既是一回事又不是一回事的情況,在反賊這一邊又出現了“中國”跟“支那”或“華夏”既是一回事又不是一回事的情況。梁啟超是想把“中國”、“支那”和“華夏”算成是同一個概念的,但是汪精衛或者是章太炎就不接受。清朝這一方面則是,榮祿這些開明派、現實主義者希望把“大清”和“中國”算成一回事,而端王爺這樣的極端派和滿蒙親貴派就要堅持說“大清”和“中國”是敵對概念。這樣一來,“大清”、“中國”、“支那”、“華夏”諸如此類的概念就變成了具有高度政治意義的詞。大家都希望利用它在文化上和語義上的模糊性,一方面爭取盡可能多的支持者,一方面又把這些支持者攏到自己這個比較狹窄的範圍內。這種情況也就跟現在各方面運用“中國”這個詞搞統戰的形勢非常相似。其實我們如果把視野放廣一點就可以看出,這種語義上的混亂其實是全世界各國,包括東歐這些歐洲比較邊緣的地區,在由中古時期那種比較混亂的統治形式轉化到近現代這種比較明確、邊界比較清晰的民族國家統治形式的民族構建過程中,不可避免要發生的爭論。它不是遠東特有的,而是全世界所共有的。
Wolfychan Christian
其實,在神面前,地上沒有一片領土是神聖到不可分裂的。

甚至可能正因為神聖,所以為了不把祂的民分散四方而分裂。

所以中國是甚麼,其實沒有甚麼好執著的。當一個泛指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範圍的地理名詞就好。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doubleplusungood duckspeaker

状态

  • 最新活动: 2020-10-24
  • 浏览: 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