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利益来自选票统计还是具体计算

前者认为人民的利益即选票的结果 选票的结果必须执行

后者认为选票的结果未必正确 人民的利益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 需要精密分析计算得到 就像病人的手术方案是医生得出而非选举的结果 只不过由一个人执政必自私自利以权谋私 不得已才只能用民主和选票来决策
支那五毛网评员 ? 请称中国为支那。梵语Ci^na—stha^ na音译为支那,与葡萄牙语荷兰语德语英语中的China以及法语中的Chine皆源于大一统暴秦chin。也可用俄语Китай称中国为契丹。
人民的利益难道不是通过选票来体现么?
从地方到联邦政府,自下而上的选举。一般都是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但是为了防止多数人的暴政(全国选举),各州人口不一,搞了选举人团。参众议院也是按此规则选举产生。

后面你所举病人手术方案由医生得出而非选举结果的例子,是将事务官与政务官混为一谈!
以此得出“一个人执政必自私自利以权谋私、不得已只能用民主和选票来决策”的错误逻辑推论!

转载:
政务官和事务官(公务员)的区别
政务官和公务员是两个概念
世界民主政治的通则是“事务官考任,政务官简任”。政务官是指行政总首长和各部会首长,而事务官是指除政务官外的其他公务员。
01 
担任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条件及分工 
在政府职务中,有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区别。论者若从公共行政学或政治学的角度来看待,则或谓事务官须经考试,政务官则只需执政党同意即可;也有认为事务官受法律保障,不随政党轮替,而政务官则随政党轮替而更换。当然也有人认为,事务官是行政中立,无党派考量;而政务官则必须贯彻执政党的理念……等等
简言之,政务官是要反映执政党的理想,并据以制定政策,所以是整个社会、国家进步的主要动力。而事务官则是在政务官所制定的政策指导下,依法行政,贯彻并落实政策,所以是稳定社会、国家的主要力量。二者配合得当,则整个国家将在稳定中求进步
如果从以上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分工角度来看,那么二者的资格与具备之条件当然迥异。
由于政务官是国家进步的主要动力,所以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能够依执政党理想提出愿景(Vision)及政策,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这必须能够体察民意、社会脉动,并具备国际观,以及了解世界、时代潮流……等,才能提出既合乎时代潮流,又合乎国情的愿景;而不至於流於「画饼充饥」式的镜中花、水中月式的虚幻愿景或政策。
第二、必须具备胆识,并勇於负责,真正的胆识是对自己所提的愿景、政策,能够在各种阻力,尤其是既得利益的阻挠下,还能坚持理想,勇往直前。当然这个前提是对自己所提的愿景,政策是经周详的调查研析,以及幕僚作业之过程才产生的。这和偏听、偏信,独断独行或暴虎冯河式的勇敢,是不一样的。当然对自己所提的政策成败,要勇於负责,而不能死皮赖脸、争功诿过。
第三、政务官必须具备系统工程的知识,简单的说,就是知道如何将制定的政策,依时序、环境、分阶段循序指导所属执行。用系统工程的知识来说,就是有能力让所属事务官,了解政策精神、总目标,并可开列出不同阶段,所属事务官部门的子目标、合作规格等,以及有能力做协调及介面整合的工作,而使所属事务官有所依循,并在这种系统工程指导下,顺利施政,落实政策。
而诚如前述,事务官既是国家、社会稳定的力量,所以必须具备以下之条件:
第一、事务官必须具备专业,如果政务官是见林不见树,那么事务官就是见树不见林。当政务官制定了政策,并依系统工程做好分工,则事务官要有充分的专业来落实政策。
第二、事务官不能「太有」胆识,必须依法行政,若发现政策不合法令,必须如实反映,修改政策,或建议修法,而绝不能违法施政,所以「保守」是事务官的美德,唯有如此,才能发挥「稳定中求进步」的作用。
第三、事务官要有适当的本位主义,国家设立部会、有司,即是要管好该管的那一块业务,没有本位的事务官,是不尽责的事务官。尤其在政策形成前,更必须要详陈本位立场。至於协调及介面整合的工作,则由政务官去处理。
02
美国的总统不能任命州长,州长也不能任命市长,就更不用说升降和罢免了。州长、市长的任命、升降和罢免全是当地人民组成的议会说了算。美国官员一旦任期届满,就得离开政府去自谋职业,该干啥就干啥,除非选民认为他很优秀要他连任。所以美国的官员不是终身制,在任上有浓厚的危机意识。

美国政务官和公务员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公务员大多是终身制的,因为公务员是面向全社会公开考试选拔的,不是官员任命的,也不是权贵利用职权带进行政部门的,职能也是纯技术性和服务性的,只有“按章办事”的义务而无“自由裁量”的权力,和中国的公务员有本质的区别。

现在我们财政收入用来养人的比率很高,公务员成为求职的大热门,甚至于发生掏粪工,殡仪馆因为有事业编制而引来本科生,研究生争抢的局面(以前考上大学就是国家的人,就是国家干部啊,现在难道真的像坊间说的硕士满街走,博士不如狗了)。有人说这个现象是因为公务员职业稳定,有安全感,也有人站出来说一般公务员收入也不算高,社会上有人眼红是不对的,公务员是精英,考不上的人是酸葡萄心理。

其实公务员在欧美日也就是一普通职业,因被认为不需要高智商和创造力,地位一般,收入一般,但警察的收入不低,因为有危险性。市长,州长,总统之类都属政治家,要政治理想,要有施政纲领,靠选票上来的,有任期限制,但用人权很大,内阁也好,州市长下的属官也好,都是选自己圈子里的人,是惯例,便于贯彻领导意图嘛,老百姓也习惯,反正老大任期一到都要一起卸任,该干嘛干嘛去。公务员就是那些抄抄写写,跑龙套的,收罚款的,查税的,工资一般,不敢收贿(饭碗丢了基本上没能力在社会上混的更好),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主官换了多少茬,办事的是老面孔。在这些国家,他们就只有熬年头升级加工资,大的作为是没有的(中学课本里项链的女主人公的老公就是个公务员),社会上受尊敬的是政治家,名人,成功的创业家,大企业CEO,科学家等主流人物。教师社会地位也高于公务员。

03

西方公务员制度是西方国家在行政管理领域长期探索与实践的成果。它的建立实现了全体公民进入政府工作和担任官职的权利;它的成功运作开辟了行政管理法治化的新时代,并成为人类文明宝库中的共同财富。

现代公务员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以1855年5月21日英国公布的《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作为现代公务员制度(也称文官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

公务员制度是西方国家政党制度的直接产物:政党轮流执政的结果,造成政府所有工作人员“与政党共进退”,使政府工作经常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一支独立于党派之争的稳定的业务类公务员队伍。由于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产生有其相似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并且各国相互吸收和效仿,因此,各国公务员制度尽管有许多细微差别,但都具有以下共同特色,体现了现代西方宪政的理念和行政管理的法治要求。

实行分类管理。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普遍实行“两官分途”,即将公务员分为政务类公务员与业务类公务员。政务类公务员实行任期制,由民选产生或由政府首脑任命,负责政党政策在政府工作中的贯彻执行;业务类公务员实行常任制,多数通过考试录用,主要负责执行政府的日常业务。两者不得相互转任。政务类公务员的产生和管理办法与业务类公务员不同,两者或者各自独立适用不同的法律,或者在同一部法律中分别独立规定。

保持政治中立。西方国家既要坚持“政党轮流执政”,又要避免“政党分赃”的腐败现象,因而特别强调业务类公务员得保持政治中立:必须忠于政府,不得带有党派倾向和其他政治倾向,不得参与党派活动,同时其管理也不受政党干预。

英国在公务员的内部纪律中规定,公务员“不得参加政党和担任政党机构的官员,或为政党从事政治活动”,“不得发表政治言论,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不得发表批评政府的政策和措施的意见”等。美国在1883年施行的文官制度法(亦称《彭德尔顿法》)中规定:“文官在政治上必须采取中立态度,禁止参加竞选等政治活动,禁止进行金钱授受”,“文官须忠实于政府,对现行政体和政治组织,不得产生怀疑”。日本国家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不得为政党和政治目的谋求接受捐款及其他利益,或者不得以任何方式参与这些行为”,“公务员不得作政党或政治团体的负责人、政治顾问或有同等作用的成员”。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