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推行一门语言的过程是怎样的,大家估计中共强制推行普语需要消耗多少的人力物力和经费?

本来很多地方都听不懂的"普通话"(源自北京的官话,本来也是方言)是怎么强制推行到各地的?
具体的过程?派人去教就可以了?
大家猜测:这个过程,需要消耗多少的人力物力和经费?需要多少的税金做支撑?
中国从1956年到2020年,也就是国务院第一次发布《普通话推广指导》 一直在2020年全国普通话普及率超过8成,城乡居民普通话适用率超过92%一共用了65年,总共花费按照2020年cpi计算超过4万个亿。

普通话推广是一件非常耗时耗力的事情,主要分普通话的立法和宣传,普通话的准则考核定制,普通话应用推广,普通话岗位的设立和鼓励,教育和窗口单位的普通话改革,服务性行业普通话引导,广播电台的标杆准则、分流和奖励,行文文字书写的改革等等。 期间还涉及到地方民族政策,文明城市等称号评比,普通话比赛,和一些基建方面的调整(比如铁路交通运输播报)

广东广西福建新疆内蒙浙江山东河南,这几个省份是普通话推广中花费最大的,仅仅佛山珠海南宁梧州四地,从1990年到2020年中就从国务院,人大推普办公室和广电总局申领了4200余万元的专项款用于学校改造,广电改革,岗位设立,比赛奖项和基建更新。

深圳市2015年一年,因邮政,商业,通讯服务业普通话推广引起的就业调整和安置就花费了政府1800万元人民币经费。

还有一些大型教育性活动比如江泽民时期的公检法司三项教育,里面本身包含要求工作人员讲好普通话,用好规范汉字行文,这些钱都不计入推普专项的。

2020年,习近平主导的人大常委会对地方“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应当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或者本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以及“经本地教育行政部门同意,有条件的民族学校部分课程可以用汉语言文字授课” 进行了违宪审查,引起的各种会议,审查,地方性法规修改,耗资以千万计。

广电总局也在2000年,2014年两次专项整治中清扫数百个广电单位,造成的就业损失,项目损失不计其数。

在2010年广州撑粤活动中和2020内蒙古双语政策争议中更是出动武警部队和地方干部进行大幅度社会维稳。以上这些话费均不计算在推普财政之中。

推普并非没有好处,他对经济发展需要的普适性营造了很好的商业氛围和沟通交流基础,在全国性的技术革新中也起到了正面作用。侧面也的确加强了普适性教育的推广。

但是中国的推普活动在习近平时期主要是一种政治任务而不是便于经济文化流通,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泯灭少数民族自主自治和民族意识的工具。对地方文化多样性以及相关的地方产业,经济,文化产值有毁灭性的打击,并且已经违反联合国《公民权利国际公约》并且多次造成外交纠纷。

而且中国在习近平时代城乡二元化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于普通话适应性不强的公民基本术语形书行文用语科技四方面边缘化挤压,造成相当程度的社会教育,医疗,公共服务问题。

2000-2012年地方语言在推普活动中其实多有反弹,比如珠海市广告牌表述事件,新疆和田教科书,珠三角三语活动等,但是在2014年习近平执政后基本上成为往而不复的政治任务,这个花费和代价可能永远无法记数。
中小学的教育资源都是中共控制的义务教育,强制学生说普通话就行,成本很低。

社会上主要靠商品经济发展,各地人口大规模流动后,当地人都会主动说普通话,成本也不算高。

台湾讲了多少年的台语复兴,结果国语反而越来越主流,还不是国语最好用,能联络大陆、香港、澳门,还可以跟全球华人交流。香港人如果想要跟全球华人交流,也是要自己主动说国语,不然别人听不懂。

以前方言盛行反而是中国人口不流动、商品经济低下的表现。美国那种全国自由流动的国家,全国语言都差不多,差别并不大(少数族裔除外,尤其是黑人)。

评论区有个极端主义者认为中共倒台后普通话会被扫进历史垃圾堆,这种人看不到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的华人都说国语(普通话),也看不到在欧美日韩的华人也说国语。既承认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说英语,又要鼓吹中国大地上不要说普通话,属实魔怔了。
推廣語言的手段會因為情境而有不同,大致上可分為兩類:
一、教育
二、殖民

首先是偏向常態性的教育類型,這個比較容易理解,一般都是編列於課綱,常見於學校教育之中。然後不外乎是教育部跟民間機構進行合作,審核活動與編列與算,讓推廣的語言費用比其他常見的才藝課還要低(也可能是以將近免費的費用讓家長感興趣)。
這個方式對家長而言也是有幫助的,因為有些家長可能忙碌於工作、對一些單親家庭、或是偏遠地區的家庭來說,可以把孩子託給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地方,家長也可以放心這樣。

一般而言,想要推廣某種語言是有各種面向的。
1.從小學開始落實,以每週一節課或兩節課的頻率融入學習環境之中
2.舉辦相關的演講比賽、或是以那類的語言提供創作的環境與獎金
3.創造夏令營、學習營之類的活動
4.在博物館或是各個社區活動中心舉辦文化展覽,讓人們能夠了解歷史
相關的方式不勝枚舉,但無論是場地、活動、學習環境、教育資源等等,就可以想見所需的花費有多高。

那麼來說說第二種的情境,也就是對殖民地強制推廣語言的方式。
要讓大家有親切感的話,不外乎就是日本的皇民化運動。像是改名、在各地建造奉公所、推廣神道的宗教、使用日語、在補助方面有所落差等等。
老實說,日本的皇民化運動已經稱得上溫吞了,畢竟如果跟從中國轉進的國民黨相比,其手段真的不值一提呢。

中共推行的普語運動,一想到之前在內蒙古發生的事情,我想應該其實更接近殖民的手段吧。
畢竟相當的雷厲風行、不把人當人,其實如果真的不在乎是否留下歷史遺恨的問題,只要摧毀保存的文化、焚燒相關書籍、並且不把對方當人,改寫認知的手法要多少有多少。
而且與其說要討論稅金問題,直接從當地徵收金錢再用於當地就行了?畢竟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嘛。
广东这地方产生了一个引进苏俄势力的孙大炮,养育壮大了国民党和共产党这两个杂俄,北伐直接断送了支持多党制的最接近西方民主政体的北洋政府,贻害中国其它地区百年,活该被推广普通话。搞不懂为何有人会认为广东比其它地区更容易接受西方民主制度。广东这个地方自从被国共两党统治后,除了所谓的苏俄背后搞鬼的省港大罢工,从没有发生过一个社会运动公开反抗国民党或者共产党。70年来反抗共产党最激烈的地区是学生民主运动的发源地北京和合肥这两个城市,以及产生法轮功宗教团体公开对抗共产党的长春。
十字军征支大佐 福音派传道人 境外反共势力 亨学家
在支国只需要八个字:会普通话才能做官

$$$$$$


【创11:9】因为耶和华在那里打乱了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到了世界各地,所以那座城名叫巴别。
一枪一个小朋友 愉快的键盘侠
普通话简直是人造语言,就像世界语一样的东西。除了基础的概念外,很多都是狗屁学者们根据西方语言概念用汉字生拉硬拽拼凑出的词汇。生活中用不着,你乍一看这些两个或多个汉字拼凑出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
日本明治時期也有統一語言的措施,以東京話為標準語,向全國推廣,主要
靠普及的學校教育。中共推普大概也差不多,因為學校教育的影響力是很大
的,以上海為例,現在的小孩基本都不怎麼說上海方言了,因為學校會潛移
默化的教育:說方言是沒有文化的表現。而且還有現代化的媒體如廣播、電視
都是清一色使用標準普通話,只有廣東還堅持用本地話,但也受到很大壓
力。當然國家需要有一種通用語,也不能說他錯,不過也造成方言的消亡,
引起了老一輩人的不滿。
爱上卖淫女 灰名单 志在挽救各国30岁以下的美貌失足妇女
那你告诉我瑞士的通用语是什么吧?说不出来就是自打脸。
NZRdlClr5 嗆聲完了改回來了
同樓上,制服學校就好了
類似的例子也有第一代移民在外語國家生小孩,ABC之類的,如果讀當地學校很快也會學會當地語言
基本上人學語言是從小開始,越小越好。既然家庭教育控制不了,那幼稚園或小學控制住了,基本上近母語能力就有了
博顺参 反战不反俄,心里想作恶;右逼小粉红共粪以俄为爹
但是语言统一减少了沟通的成本,带来的便利也是可以收益。

如果放任方言的自由发展,各方言就需要各自的媒体广播电视APP等经费投入。

比如欧盟27个成员国,每种语言同等地位,维持欧盟的语言平等无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雇佣大量的专业翻译人员;开发和维护翻译软件、硬件等;提供同声传译设备等。
除了经济成本,语言平等还面临效率问题,多语言环境下,信息的传递和决策的过程可能会变慢;
文化差异,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存在差异,可能导致误解。

从统治着的角度来看,语言统一意味着思维方式统一。统治者也有了安全感。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不光算经济账,还要算政治账。

政治账,只要他们觉得赢了,那就是赢了。

同理,在台湾推广国语上花费成本多大?日本在琉球推广日语是花费成本有多大?
广东这地方产生了一个引进苏俄势力的孙大炮,养育壮大了国民党和共产党这两个杂俄,北伐直接断送了支持多党制的最接近西方民主政体的北洋政府,贻害中国其它地区百年,活该被推广普通话。搞不懂为何有人会认为广东比其它地区更容易接受西方民主制度。广东这个地方自从被国共两党统治后,除了所谓的苏俄背后搞鬼的省港大罢工,从没有发生过一个社会运动公开反抗国民党或者共产党。70年来反抗共产党最激烈的地区是学生民主运动的发源地北京和合肥这两个城市,以及产生法轮功宗教团体公开对抗共产党的长春。



你太年輕,其實64抗議廣東是有的,沒有北京那麼多人。還拉橫幅戴頭巾喊口號。
dsresgeg 灰名单
已隐藏
fb_china_today https://pincong.rocks/topic/反中国梦系列
維持一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中國

好似一個人單腿站立

渾身不舒服 又沒人幹提雙腿著地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状态

  • 最新活动: 2025-02-06
  • 浏览: 1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