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就业难是不是计划经济错配的结果?

大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经济行为
人们投资时间和金钱
期望毕业以后得到更高的回报

中国的高教系统,本来是计划经济的一部分,从招生到就业都是国家统一计划的

但是中国自从1990年代高教改革以来
出现奇怪现象
就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充分市场化了
而招生并没有,相反,中国一类本科基本全都是公立大学,招生还是计划那一套
所以中国自从1990年代以来的扩招,很大程度上是计划经济思维

这就导致了招生计划和就业市场的不匹配。中国2022年毕业的大学生占总人口的0.7%,但是市场上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大学生
中国目前公布的大学生去向率(就业+读研+出国)只有20%,这里面就业的比例少得可怜,也就是市场上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大学生
只要是政府介入经济的地方,没有不出毛病的

其实美国也有这个问题。本来美国大学教育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排名靠前的全是私立大学。就是公立大学,学费比起欧洲国家也高很多。
从立国到1950年代,美国的大学生比例都很低,充分市场化。
但是后来政府介入搞了学生贷款。这下就把市场扰乱了。大量学生上大学是失败的投资,长期要还学贷。现在拜登要减免学贷,就是让大众为少数人的失败投资买单。
AiScore 灰名单
中国现在的大学体系是江泽民朱镕基搞出来的诈骗系统。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住房商品化,全部都以逐利为目的,结果可想而知。
        至于中共的高等教育对支民的影响,可以说已经变成了榨干低收入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的诈骗系统。
        低收入家庭特别是农村低收入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再找不到高薪工作或进入相对有保障的体制内,以普遍两三千元的工资,按正常逻辑而言,是不可能买得起房结得起婚的,是不是意味着农村大学生最终大多数会走向断子绝孙之路?
        当然有人会说家里支持,关键是一路读书过来,农村低收入家庭基本上会耗尽家里所有钱财的,甚至变卖家产、卖猪卖牛,拿什么支持?不读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话,应该还能有点积蓄支持,持续读书下来,小孩大学毕业之前,连自住的房子都没钱修。
        目前中共每年公务员大概招10万多,有一半左右名额是给社会人员的,给大学生的名额也就几万,杯水车薪,甚至可以认为公务员考试本身就是一个诈骗系统,招那么少人,却害了无数人浪费了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工厂招工的中介要敢像公务员考试那样带几百几千号人来工厂,最终只要收录几个,会当场被人砍死。
        另外的高薪工作主要是金融、IT等行业,吸纳的人员也非常有限。
        不得以只能做其它比如进厂、商场销售、跑外卖等工作,这些工作只能维持饿不死,当然要很省的话攒几年也是可以攒点钱的,但是大学毕业大多二十三四,靠这些工作来攒钱已经太老了。
        这注定绝大多数毕业生无法得到高收入职位,也就意味着中国的高等教育不但无法让受教育者活得更好,反而将受教育者推向万劫不复的境地,中国的高等教育对低收入家庭而言更像是一个诈骗系统,让无数低收入家庭走向毁灭。
        本人浪迹多年,直接或间接知道不少农村大学毕业生,特别是贵州、广西等相对贫苦地区的大学毕业生,回不去农村,进不去城市,结不起婚,未来死在哪里都不知道。
毒舌姐 观察 强奸三观,一击致命
错配个屁。

这正是窝党计划中的事情,大学生就业难是计划中的一部分,实际上你如果还用计划经济那一套来解释所谓计划经济错配,那就毕竟凸样了。

同样的原理,你还可以问:中国高考比发达国家都要难是不是没有做到英才施教,这同样纯属太看得起窝党了。

你要明白一件事情,在中国,很多情况下,就是要牺牲一部分,并且是牺牲一大部分人利益的。因为维护统治的需要,出发点从来不是合理性的最大化,或者庶民利益的最大化。

中国的高等教育,本质上是尼克松访华之后,新的世界秩序分配给中国,也就是产业转移造成的造血需要,当五六十年代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国时,大学生就是官僚预备队;而当中国升级为一个工业国时,大学生降格为技术干部;而时至今日,985计算机毕业的码农,其实就是几十年前的车工,不过是有二次元可看,更多一些见识罢了。

母上当年就读于北大中文系,80年代的北大,是何等的精英。去复旦交换的时候,作陪里根总统,暑假去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当年还是研究员的臊子面爷爷,也是李银河奶奶的挚友谈笑风生;86学潮之前,是北京几个最著名民主沙龙的发起人,王丹揩稀之流在辈分上就是她弟弟,幸而后来我妈研究生毕业之后投奔资本主义怀抱,就没掺和这事儿了,否则真特么要上高自联的通缉名单。

平日的爱好就是在京沪两地约一些高干子弟,外国友人,玩的很花,还在颐和园湖心畅快过。

高干子弟当时性开放程度可以说令人咂舌,只要你不是朱德孙子出人命,根本不可能有人管。可当年平民家的姑娘,就有和人乱约,被判流氓罪判死刑的,不信你可以search胡贤华。

现如今呢?一些双飞一本狗也特么在知乎上跟着键政,入关,润啥的,吵吵嚷嚷的带劲的一匹,soul上的盲流女也敢吹嘘百人斩,真是要多恶心有多恶心。

扯远了,道理是一样的:你不能得了便宜还卖乖。想想看你这双飞一本的学力,拿到某人拿着土证明上清华那会儿,怕是连大专都上不了的货,还舔着个脸说“市场上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大学生”呢。

你怎么不想想,你好歹还有四年大学的时间混日子呢,你不能在整个标准降低的同时,还维持之前的待遇吧?

就好比前面的例子,虽然现在约炮比80年代容易了,也不会杀头,但是你不可能像80年代的高干子弟那样可以约到高质量的人,道理是一样一样的对伐~



人呐,最重要的是要摆正姿态。

给你上个大学,对于很多平民子弟来讲,已经是跳出农门了,不是到现在还有迁户口的么?农村迁集体户口那种。你不能再要求给你干部身份,这不现实。

其实你要是够强,去了清北,像曹疯仄一样念个失败专业,搞个选调,不也入了们咩?不过我劝你能润还是润,毕竟我作为红丝都远走他乡多年了。
okamiyu 魔法使いです!大賢者を目指しています!
你说的问题也有,但还有就是就业歧视和低待遇。
为什么要读大学而不去找工作,或者学一门手艺,
明明比起一些三流大学浪费学费和时间,这样会更有效率。
那你看那些岗位给的工资有多低,干的活有多脏多累。
被歧视是理所当然的。生活在大陆的都知道。关于待遇。
比如服务员,我们老家一个月1200,这怎么生活。
而像工资比较可观的农民工,那是拿命去换钱。
同样日本的服务员一个小时的薪水是60人民币左右,
请问即使是上海有多少服务员能拿那么多。
而且日本正式的员工服务员和白领其实都差不多,除了医生和律师。
那么都拿差不多的工资,很多人就没有必要去读大学了。

而国内很多人要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而不断的内卷化。
因为好的待遇工作就那么多,其他的工作过的那不是正常人的生活。
搞笑的是公务员被吹的待遇好,在国外那是所有签劳动合同人的基本待遇。
xiaotouming Epsilons overdose Soma..
这其中有传统思想的影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有颜如玉和黄金屋。不管放在古代还是现代中国都是适用的。大学毕业的人尚且不一定拥有好的生活,没上过大学的人只会过得更惨。虽然有很多低学历人群取得巨大成就的励志故事,但是比例又有多少呢?这在中国完全是幸存者偏差。

90,00后的父母确确实实是可以通过考上大学来改变命运的。考上大学就会分配工作,就可以当上干部过人上人的生活了。这样的父母一定会在教育上投资,希望孩子上大学出人头地的。环境已经变了,上大学也找不到高薪或者稳定工作了,可惜父母并未料想到这一点。

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从小就是读书机器,不停和同学朋友进行分数竞赛。这使他们无暇思考上大学的意义,也根本没有渠道弄清楚何为大学。只是不停被老师和父母催促着学习而已。(也有自愿学习的。因为成绩不好的同学会被老师和同学歧视 排挤 孤立 霸凌。而成绩好会获得尊重和特权,和美好的未来?)很多人辛苦读书12年,最后发现很多都是无用功。到了大学也十分失望,体会到学校制度的腐朽僵硬,也会初次体会到被社会主义铁拳的毒打的滋味。这巨大的反差使人抑郁,十二年的努力是一场空。自暴自弃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在大学虚度光阴,没有学习到任何技能。学无所成,和学校本身的师资力量,学习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学生被扭曲的心理,也是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只有坚强聪明清醒的同学会为自己寻找出路,自学技能。
坚强聪明清醒的同学本就不多,而且润的几率是很大的。留下的有一小部分是有真才实学优秀的人,他们会拥有一个差不多的工作。剩下的大部分,思想都很天真混沌。所以找工作十分困难。
很明显就是,就业难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阶级固化,第二是符合大学生预期的就业岗位少,中国目前以中低端产业为主,没有那么多“高大上”的“坐办公室”的工作,最需要的还是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第三是大学生数量太多,学历内卷,第四是大学生质量太差,中共的大学大多数是混个毕业证,学生基本没啥能力的,或者有能力的少,进入企业无法为公司创造价值,公司凭什么给你开高工资呢?归根结底挣钱靠的是个人能力。清华北大的毕业就业报考显示,70%的毕业生进入体制内,“北大博士应聘望京城管,因为有落户指标”,“清华北大的博士毕业在深圳中学当老师”,学历已经越来越不值钱。其实像西方那种受自然经济选择的精英教育加快乐教育才是最合理的教育模式,这个社会不需要太多的大学生,
NZRdlClr5 嗆聲完了改回來了
不是
中国目前公布的大学生去向率(就业+读研+出国)只有20%,这里面就业的比例少得可怜,也就是市场上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大学生

又不是大學生只能去『需要大學生』的職場工作
大學生也可以去那些『是個人就能做』的職場,只要他願意、老闆也願意就好

假設一個大學生畢業了,他想要盡可能不要浪費自己的學歷、盡可能從事『需要大學生的工作』,但他找不到。那在真正的市場經濟環境下,他可以選擇降級去找『小學生也能做的工作』,或者要是他足夠有錢,可以躺在家裡吃老本。如果他去找了『小學生也能做的工作』,那數字上他就屬於就業了
也就是說,那剩下的80%的中國大學生,大可分成三種可能性:『有錢在家啃老』『連小學生都能做的工作都找不到』『眼高手低又不願讓步』
結合中國的現實看來,啃老族雖然一定有但一定不是主流。官方一直認為是大學生都眼高手低,因為如果根本是缺工作那就等於承認經濟有問題,是讓官方沒面子的
坚定支持总书记 观察 支持什么。支持清零。支持加速。
上面回答都很nice  教育确实是诈骗系统。。你在墙国上过初中就会知道。学的大部分都是没什么用的。但是你还得把这屎吃下去。

考研更是笑话 。花了大价钱和时间。你会发现 没什么用。可悲的是有的傻子半辈子都活在被匪戏弄中。。大部分研究生也没什么研究精神。反正和你匪一样 熬天呗 烂到什么时候算什么时候。

说到底 是从根上坏了 而且不是坏一天两天 积重难返的。。不是改革俩字能解决的。想好靠改良是不可能的
不是吧,单纯是市场不景气而已。

有充足的蓝领产线工作,不代表职位供给充足。大部分人都不喜欢做纯体力工作的,国外也是这样,水管工建筑工其实都有技巧在里面,钻研也有乐趣,产线组装真的书无聊
zzzzz11111 学术训练家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主要在经济管制,胡温之后中央政府的经济权力和对地方的干预就急剧扩大。产业管制土地管制金融管制层出不穷,法治状况急剧下滑,权贵阶层垄断行业的行为也越来越常见,导致内生增长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依靠货币超发信贷扩张这种低质量增长,这种增长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很低,所以你会发现中国还是极为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产业升级很慢
大清國農業為主、工業為輔,要那麼多大學生幹什麼實在是沒搞懂...

也就是朱狗不如镕基當年為了多割韭菜搞擴招,把大學生直接搞得廉價無比,便宜了讀書半吊子的趙哥趙姐家小崽子,這樣說起來它們也是大學生了,批條子進好單位的學歷關輕松無壓力,而泥腿子出身二本子、大專生本來用財上海的話「本來應該當小保姆、粉刷匠」,也無所謂讀不讀那點書的,但一讀書就可以把工農爹媽的棺材本全交給黨國,有些甚至要大筆助學貸款,陷入貸款泥淖;最慘的其實是寒門出身的學霸,本來妥妥能有個好去處,朱狗不如镕基一擴招連分配都沒了更別提好單位了,自己去討飯化緣跑江湖去吧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等级制度的恶果,也是共匪制度强行拉低制造成本的恶果。
        中国人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一堆无用的东西,包括各种愚蠢的政治学习。而有用的东西则学习效率极差。比如语文,大学毕业连一篇看得下去的技术报告都写不出来,基本上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只会做情绪的宣泄和骂街。数学也是如此,学的比其他国家多,用的比其他国家少。总的来说,中国的教育和中国武术比较像,都是用来表演的。一实战,就被打的满地找牙,学了那么多,上场还是小学生水平。
       另外一方面,中共对小企业的打压也是原因。小企业能够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也需要技术人才,无奈税重,无法融资。导致小企业只能勉强生存,无法长大,自然也无法吸收更多的人才。
        再次是中国太大,容错能力太强,基本上没有改错能力。
好公司少,商业在小地方要打点关系,最后私企没有公务员性价比高,社会就越来越多人当坐车的,越来越少人创造就业和拉车。加上房地产的地方保护,更没人愿意做实业。
止痛药 21世纪流浪汉
不是。

就业难是一系列失败的政策造成的后果。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迷信人才优势是可以砸出来的。

当年大搞实验班说什么要培养多少多少个诺贝尔奖,搞特招优招,搞重点院校,结果呢?培养了一堆求稳定求高薪的所谓“优秀人才”,但同时呢社会其实并不需要这么多所谓预备役诺贝尔奖得主,产研结合,产业跟不上的结果就是这帮人精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专长屁用没有,还不如靠自己的头脑和能力去捞钱。毕业以后转行的转行出国的出国,结果就是顶部特殊人才去抢占普通岗位,普通人要么卷起来要么也浪费自己的教育资源跑去求个饭碗。
SilverWolf8964 🤬不友善用户 银狼不是娘
有些专业对应的就业岗位,就是浸透着权力的计划经济的样子,比如说烟草,那些凭着成绩考上来的,就好比是市场的优胜者,却在毕业找工作时,被迫让位给党官子女和其他关系户
我并不认为计划经济是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学生选专业,找工作的市场化程度在中国是相对较高的。
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岗位不足。而岗位不足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政治风险和执法模糊导致外企,私企不敢投资。
2,文化,娱乐类产业受打压限制,无法发展。
3,政府对底层压榨太严重,导致消费力不够。
4,收税能力强化,强制保险导致用人成本上升,企业偏向于用机械代替人工。
5,劳动法执行不严,企业可以用1个人干2个人的活。
葱伴侣 新注册用户 抽象
您知道内卷吗?
不是就业难,而是人太多,好岗位太少。
再加上大学生现在破单位不去,就奔着大厂。
就业率能提高就怪了。
wqw2022 灰名单
是那头肥z障既要又要的结果,是居然让一个逻辑思维能力极差的z障变成国家元首的结果
難道不是中國人惟有讀書高的反智思想嗎?

所有人打腫臉也要讀個三流大學三流學科充大頭,然後中共也請君入甕擴招,既賺了學費也減輕了失業率


就算是南方人比較接受經商/手藝等其他出路,但自己發財後還是鼓勵自己的後代讀書
扩招是一个经济学家提出来的,宣传介绍有五点必要性。
当时中国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展国家水平; 
企业改革带来大量下岗工人进入就业市场于年轻人竞争会引发恶性局面;
 国家提出8%经济增长目标,教育被认为是百姓最大需求,扩招可拉动内需,激励经济增长; 
高校有能力接纳扩招的学生,当时平均一位教师仅带7位学生;
高等教育的普及事关中华民族振兴;
可以说基本上是出于振兴经济的目的考虑的。
brfee 观察 I give a fuck about freedom, and you should too.
說得挺對的,我也多少認同這種說法

中國招生必然是計劃經濟的垃圾來的,文理分科都他媽的80年代的東西搞到了2024年還是繼續弄這種垃圾

中國的教育系統是和國際市場徹底脫軌的東西

但是大學生就業又變成了市場化的東西

去你媽的支那
functional Russian
教育产业化,当时刚提出的时候,新加坡的教育部门的官员就讽刺过,他们说我们只对外国学生收高昂的学费,对本国公民,教育不是一个产业。
hummer 负典专用鬼画符
就五六年前中国债务拉满经济过热的时候
一年也就只能保证小几百万学生有正常工作
还包括教育培训 房地产中介这种
那时候每年也就五六百万毕业生 因此还好
谁知道才过了几年毕业生就翻了一倍 而经济到了还债期
Shalllearning 不姓刁
这个问题和计划生育的问题一样,畸形的政策遇到畸形的社会。最后恶果大家承担
三代风流人物 🤬不友善用户 不烟不酒,好书好赌好色
想发财应该脚踏实地,别整天弄这些虚的没用。
趁年轻上夜校学一门手艺,木工电工施工厨师装修剪发美容修车等等。
然后打几年工积累经验,时机到了找几个老乡合伙开一家髮廊、补习社、早餐店、菜摊、水果店、修车店。
这些行业本小利大,只要你不懒不赌不毒不病,40岁出头便能退休过上殷实生活。
老张talk 宇宙中每个点都是平衡的结果
1、没有真工会,很多工作从业人员被极限压榨(如服务业、体力劳动者),很多小公司极限压榨员工,大学生不愿意做,或者作为无法长期工作,因为随时被扫地出门。
2、没有真工会,很多公司施行996工作制,减少了应雇佣员工人数。
3、因为共产党把大部分资源分配给了公务员、警察、军队等维持统治工具人,体制外人群只能争抢剩下的小部分资源,导致很多人认为有编制才是真工作,但是大部分人无法获得编制,所以无法“就业”。
fb_china_today https://pincong.rocks/topic/反中国梦系列
60年饿死那么多中国人主要原因是毛泽东50年代备战核战争觉得中国人口多可以在核大战中占到便宜(结果苏联和美国谈判了, 气得毛主席天天骂苏联修正主义)

你的问题类似, 党国搞扩招以为…
付鹏认为大学扩招当年本身就是用来解决青年人的就业问题的 现在研究生扩招类似
DerguteKamerad right leaning
从文革十年停办高校到78年恢复高考后毕业生首届毕业生人数大概在14万人,一直到90年代初期,高校的主要任务都是培养干部队伍,进入国企,政府和事业单位,就业因为是分配制度所以不存在就业矛盾,到了96年中央开始取消毕业生分配制度,这个时期的高校已经不再是干部培养的摇篮,可以说恢复高考后的时代红利已经结束,这18年间培养的毕业生大概在850万,但是到了99年中央采取继续扩招,因为2000年加入世贸后经济已经彻底和国际市场接轨,这时候高校毕业生去沿海地区外资企业工作已经成为常态,高校毕业生人数也突破了百万人,但到了08年底,这个时候毕业生人数已经比2000年扩大了5倍,550万,到了12年,因为四万亿政策,高校又迎来一波大规模建设与膨胀,人才培养严重泡沫化,与此相对应的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下滑,师资力量不变以前一个专业1个班不足10人,现在3个班上百人,注水严重,2023年高校毕业生已经突破了1100万人,在这个过程中的决策者,高校管理者,教师都是获益者,可是他们造的孽让家长和学生全社会买单,用人单位却招聘不到有用的人,这就是支国的高等教育产业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