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时候表现得越乖越听话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却越多?-----转载来自知乎的回答
原文内容:
链接:
https://www.zhihu.com/answer/931287358
我的看法:
我个人认为,这也是整个文化大环境造成的。“揣摩”他人喜好,从而迎合他人,这不是中共一直间接提倡的吗?下面的人各种讨好上面的人,报喜不报忧,这也是中共当局,乃至千百年封建社会的常态啊。这一切都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家庭、孩子身上。
任教于高中。在我所接触的学生中,有这样一类孩子——
他们会习惯性地【揣摩】
最常见的是揣摩老师,当然亦有揣摩同学者。他们看起来不言不语,乖乖巧巧,但实际上,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普遍欠缺。
这类孩子在学习中,课堂上会揣摩老师喜欢哪些形式的反馈,答题时会揣摩老师喜欢何种内容的回答,写作中会揣摩阅卷老师会更偏爱哪类风格的文章……
上届有一个女生,高一入学后,连续两次统考前都来问我语文作文部分是哪位老师阅卷。我之前不解其意,后来才知道,是她的父亲告诉她,不同的老师喜欢不同风格的文章,你要根据老师的个人风格去揣摩她(他)喜欢的文风,这样才能拿到高分。
另有一个女生,上数学课时总是朝老师频频点头,上物理课时总是一手握笔一手扶额眉头紧锁做思索状……但考试时,这两门的成绩却总不理想。数学和物理老师都很诧异,课上数她听得认真,这样的孩子怎么会成绩不好呢?
有一次,我特意在同一天分别听了我们班的数学课和物理课,然后我把这个女生叫来,就当天课堂所讲的知识点向她提问,她答不出。我又继续问:“那你可不可以告诉我,今天的两节课分别都主要讲了什么,你哪里没太听懂?”
她愣了片刻,摇摇头。
深入地聊下去,我确定了问题所在:她是根据老师们所最受用的形式在给予老师反馈。因为她认识往届的一个学姐,那个学姐一次闲聊中无意告诉她,这个数学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听课反应,这个物理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听课反应。她照此去做,时刻紧绷神经生怕错过每一个给反应的点(老师停顿或者问“明白了没有”的时候)还要随时观察她做出反应后老师的微表情……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这上,课具体讲的什么,其实她根本没听进去。
这样的孩子,在我近十年的工作中,见过不止一两个。在与同学相处中,他们也大多是“谁和我做朋友,我就和谁做朋友”。甚至未来到了爱情中,他们也可能是“谁喜欢我,我就喜欢谁”。
他们的自我意识相对淡薄,几乎不会去想:我的真实文风是什么?我到底最想写什么?怎么样听课能让我自己达到效率最高?我选择朋友的标准是什么?我喜欢什么样的人?不喜欢什么样的人?真正的我自己,真实的我自己,到底是怎样的?
这样的孩子,大多有一对儿相对严厉的父母,他们自幼在家庭中学会了察言观色、适应甚至取悦他人,所以这种习惯伴随着他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如果不加干预,有可能伴随着整个人生。
他们很少强调自我的真实感受和心情。别人一板起面孔,他们就不自觉地紧张,别人一不高兴,他们就本能地想道歉。甚至和朋友吵架,他们都鲜少表达自己的情绪,对方还在生气,他们也不高兴,对方一旦释然,他们就立刻开心。
这类孩子的喜怒哀乐,大多被别人的喜怒哀乐左右。
你觉得这类孩子快乐不快乐?
谁能没有自己的脾气、喜好和喜怒哀乐?但,为了适应别人,取悦别人,他们长久地压抑自我真实的心情和感受,想哭不敢哭,想笑不敢笑,一句话出口前要先在肚子里转八道弯反复斟酌别人会不会爱听……
这样的孩子,表现给别人的,必然是:乖巧,话不多,好脾气……
他们心里全是别人的感受,别人的心情,他们总是小心翼翼,永远不敢表达真实的自我,甚至习惯了之后,根本意识不到还有一个“自我”的存在。
长此以往,心里积压的东西愈来愈多,哪怕自己意识不到,但这些东西还是会不知不觉地影响他们。慢慢产生问题中所说的一系列【心理问题】
因此,过分乖巧懂事,对一个孩子而言,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为人父母,衡量自己给孩子的爱是否足够和适合,要看你的孩子是不是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刻意取悦和讨好,自信且敢于表达自我(当然,这和“熊孩子”不是一回事,任何事情都不能放在两个对立的极端去看。那种情况不在今天这个问题的讨论范围之内。童言无忌、活得真实自信且快乐和缺乏教养,是两回事)
自信,敢于表达,有自我意识和独立的思想但又不唯我独尊的孩子,他们得到的爱,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足够的,适合的,且无条件的。
你无需达到任何条件就可以毫无保留地拥有这份爱,拥有认可和保护。不论你如何,不论你是什么模样,我都一样地深爱着你——这样的爱,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无论他(她)成功与否,境遇如何,但他(她)会永远热爱这个世界,不会轻易陷入极端的绝望。
如果我有孩子,我希望我是这样的母亲。我也盼望,我的孩子长大后,能遇到这样的朋友,这样的爱人。而作为他(她)自己,也能成为这样的朋友,这样的爱人,这样的父母。把这份爱,反馈给每一个他(她)所珍视也同样珍视着(他)她的人。
链接:
https://www.zhihu.com/answer/931287358
我的看法:
我个人认为,这也是整个文化大环境造成的。“揣摩”他人喜好,从而迎合他人,这不是中共一直间接提倡的吗?下面的人各种讨好上面的人,报喜不报忧,这也是中共当局,乃至千百年封建社会的常态啊。这一切都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家庭、孩子身上。
83 个评论
认同你的观点。
其实这也是教育体制的恶果,想想十几年来令人窒息的学习生活,它们最明显的目标就是扼杀学生个性的发展:小到强制规定学生穿的衣服、理的发型,大到死板的填鸭式教学,极为单调的课堂,课后生活,在教育中,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而且整个教学体系还试图将此种不平等内化到每个人都身上:尊重权威,无论你有什么意见(在“为你好”的家长制逻辑下压制自我意志与反思能力)或者说,你最好没有意见。学生对于“知识”只需要接受而不需要思考等等。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培养”出来的大陆学生普遍缺乏自信,逻辑思维能力欠缺,难以独立思考却非常依赖相信“权威”,没有批判精神……简而言之就是巨婴。
其实这也是教育体制的恶果,想想十几年来令人窒息的学习生活,它们最明显的目标就是扼杀学生个性的发展:小到强制规定学生穿的衣服、理的发型,大到死板的填鸭式教学,极为单调的课堂,课后生活,在教育中,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而且整个教学体系还试图将此种不平等内化到每个人都身上:尊重权威,无论你有什么意见(在“为你好”的家长制逻辑下压制自我意志与反思能力)或者说,你最好没有意见。学生对于“知识”只需要接受而不需要思考等等。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培养”出来的大陆学生普遍缺乏自信,逻辑思维能力欠缺,难以独立思考却非常依赖相信“权威”,没有批判精神……简而言之就是巨婴。
这么说我算“乖孩子”里的异类,对于权威我内心充满反抗意识、上学感觉在坐监,但是我知道我反抗没有啥好下场,所以依然保持着“乖孩子”的人设。和文章里的人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我一直会独立思考,但是不敢把我的想法说出来,感觉上这样对我的自我意识、自信地摧残可能更严重,也造成了严重的孤独感。
病態的體制,畸形的社會,黑暗的環境,痛苦的氛圍
不是人人都能出淤泥而不染
不要對那些已經被扭曲的韭菜抱有期待
能保持清醒,等著蓄勢待發的就值得稱讚
不是人人都能出淤泥而不染
不要對那些已經被扭曲的韭菜抱有期待
能保持清醒,等著蓄勢待發的就值得稱讚
存在者09
🤬不友善用户
因为环境需要“乖孩子”,成绩和乖孩子相比,你成绩可能不怎么重要;如果成绩也要好,那么他就可能去努力考试拿个好成绩,但是这同样也是“迎合”老师和家长。
这些事情是因为整个环境出了问题。教育是培养的人,把学生当成暂时不合格的人去教育才行,而不是当成一个机器或者工具。
这些常识现在教育上也不注重,明知道也不会解决,后面就是越来越笨蛋的人,和,越来越狡猾的骗子一起出现。
这些事情是因为整个环境出了问题。教育是培养的人,把学生当成暂时不合格的人去教育才行,而不是当成一个机器或者工具。
这些常识现在教育上也不注重,明知道也不会解决,后面就是越来越笨蛋的人,和,越来越狡猾的骗子一起出现。
因为听话的孩子往往都会把问题憋着而不是想办法解决,那自然问题就越来越多了。
其實不難發現 在西方社會,是沒有「乖」這個詞語,也沒有要把孩子訓練成「乖」這一思想
「乖」其實意味著服從,最合適的詞應該是’obey’
很多時候「乖」是不能談理性/是非的
意思是就算你認為父母錯了,你也不能對質
是上級對下級的絕對控制權
在西方文化,這種絕對的服從只存在在軍隊/紀律性組織中,絕少用作教育子女
有人就提問「嚴厲」的父母屬不屬於這種?
其實是一線之差 但也是有分別的
分別最後子女在於自我價值的高低,以及對上級的依賴度
「嚴厲」父母的子女多數高自信,以及對父母依賴度少(很多運動員都屬於這種)
「乖」式父母的子女多數低自信,長大後依賴父母
父母往往想用「嚴厲」式,但變成了後者
很老實講,很多東方教育的父母在西方角度,其實是心理扭曲/心理變態的
以下是一個極端例子:連環殺手艾德·蓋恩
他媽媽對其管教極嚴,且削弱其自我價值
造成在他心中母親的地位無比崇高
結果他媽死後(對於他來說就像耶穌死掉)
他的天塌了,於是通過殺人去實現媽媽的思想價值(仇恨女性)
「乖」其實意味著服從,最合適的詞應該是’obey’
很多時候「乖」是不能談理性/是非的
意思是就算你認為父母錯了,你也不能對質
是上級對下級的絕對控制權
在西方文化,這種絕對的服從只存在在軍隊/紀律性組織中,絕少用作教育子女
有人就提問「嚴厲」的父母屬不屬於這種?
其實是一線之差 但也是有分別的
分別最後子女在於自我價值的高低,以及對上級的依賴度
「嚴厲」父母的子女多數高自信,以及對父母依賴度少(很多運動員都屬於這種)
「乖」式父母的子女多數低自信,長大後依賴父母
父母往往想用「嚴厲」式,但變成了後者
很老實講,很多東方教育的父母在西方角度,其實是心理扭曲/心理變態的
以下是一個極端例子:連環殺手艾德·蓋恩
他媽媽對其管教極嚴,且削弱其自我價值
造成在他心中母親的地位無比崇高
結果他媽死後(對於他來說就像耶穌死掉)
他的天塌了,於是通過殺人去實現媽媽的思想價值(仇恨女性)
其實不難發現 在西方社會,是沒有「乖」這個詞語,也沒有要把孩子訓練成「乖」這一思想「乖」其實意味著服...
“乖”的翻译也有啦。Such a good boy! (误
赞同你对于parenting和孩子自我价值的评价。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培养”出来的大陆学生普遍缺乏自信,逻辑思维能力欠缺,难以独立思考却非常依赖相信“权威”,没有批判精神……简而言之就是巨婴。
顺便提一句,一味服从权威和一味反对权威的都是巨婴。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我只从我自己个体来讲,我就是属于小时候很乖那种, 而且从幼年到青少年成长时期有一半的时间是由祖父母带大。而现在确实有心理问题,我有很严重的社交恐惧症,尤其跟陌生人相处十分手足无措。我觉得这种社交恐惧的根源很可能就是从小养成的这种类似讨好型人格,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所以在与陌生人相处的时候,由于缺乏对对方的了解,造成潜意识中这种讨好型人格发生作用,产生焦虑。但其实在实际的工作中,我并不实际讨好谁,反而表现得比较孤僻和不合群,我只是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保证领导下达的任务完成。在生活中,我十分地喜欢宅,觉得和人打交道很累,还不如自己玩。
看完楼主这个论点,感觉药方就是需要正视自己的内心,放飞自我,不要再过多顾及周遭人的感受,听从自己心底的声音。
看完楼主这个论点,感觉药方就是需要正视自己的内心,放飞自我,不要再过多顾及周遭人的感受,听从自己心底的声音。
一直靠看他人脸色过活有多憋屈不用说也知道
知道被坑了大人还可以掀桌不干,小孩子完全就是世界观崩塌
国内教育制度没有一个地方不是反人类的,培养奴才罢了
知道被坑了大人还可以掀桌不干,小孩子完全就是世界观崩塌
国内教育制度没有一个地方不是反人类的,培养奴才罢了
pincong6666
观察
他妈逼的
我觉得这个问题在不同的教育体制下面结果也会很不相同。
在中国这种奴化学生,扼杀独立思考和独立人格的反人性教育体制里,一个人“乖”就意味着他会更多的去接受这样畸形的观念,中的毒越深长大以后心理问题自然就越多。而较少去迎合,比较自我的学生对于周遭的环境不会这么敏感,自然受到的影响也会小些。但由于中国鼓励“乖”孩子,所以“不乖”的孩子往往会受到很多学校和家庭的打压,所以他们其实心理状况也不会太好,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总之一个扭曲人性的制度,谁都很难不出问题。
但如果是在发达国家这样去帮助学生身心成长,发掘人潜能的教育环境下,我觉得“乖”孩子可能会受益更多。因为这样的教育是给予学生爱与智慧,“乖”孩子会更多的吸收养分。这样的环境往往也会鼓励人的表达,所以很少造成心理问题的积压。
我个人就是“乖”孩子,从小到大别人都是这么评价我,从没闯过什么祸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学习一直很努力一路名校,但从上初中开始就一直在积累心理问题,到上大学以后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导致了我有7年时间无法正常学习生活(3年完全在家修养),至今仍在恢复中。我从小就同理心比别人强的多,几岁的时候去打针,看到别的小孩哭给父母和护士带来麻烦,我打的时候就能控制自己一声不吭。上学的时候,也会尽力迎合老师,尽管很多事情自己有很大的意见,却从不表达,以至于越来越焦虑抑郁。整个成长期都是在压抑自我当中度过的,从来不会去考虑自己想要什么。
我在上高中时就已经意识到自己有问题,也希望自己能具备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后面因国内的大学(某985排名全国第二的工科专业)实在太令我失望,转而出国。刚出国时旧的模式没变,依然是老师怎么要求我怎么做,但是在先进的教育模式下面我比世界其他地方的同学适应得好得多,从中受益匪浅,成了老师最欣赏的学生,同时也锻炼出了批判性思维,有了自己判断问题的能力而不再是一味的服从,而我行我素的同学却提升有限。出国第一年的收获就已经足以改变我人生,我的心理问题也仅仅是通过上学就好了很多,教育环境的差别就是天上与地下。我留学越久收获就越多,而在国内上学越久身心问题越多。
“乖”孩子就像海绵,扔到粪坑里吸的粪水比别人多,扔到清水里吸的清水也比别人多。
在中国这种奴化学生,扼杀独立思考和独立人格的反人性教育体制里,一个人“乖”就意味着他会更多的去接受这样畸形的观念,中的毒越深长大以后心理问题自然就越多。而较少去迎合,比较自我的学生对于周遭的环境不会这么敏感,自然受到的影响也会小些。但由于中国鼓励“乖”孩子,所以“不乖”的孩子往往会受到很多学校和家庭的打压,所以他们其实心理状况也不会太好,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总之一个扭曲人性的制度,谁都很难不出问题。
但如果是在发达国家这样去帮助学生身心成长,发掘人潜能的教育环境下,我觉得“乖”孩子可能会受益更多。因为这样的教育是给予学生爱与智慧,“乖”孩子会更多的吸收养分。这样的环境往往也会鼓励人的表达,所以很少造成心理问题的积压。
我个人就是“乖”孩子,从小到大别人都是这么评价我,从没闯过什么祸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学习一直很努力一路名校,但从上初中开始就一直在积累心理问题,到上大学以后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导致了我有7年时间无法正常学习生活(3年完全在家修养),至今仍在恢复中。我从小就同理心比别人强的多,几岁的时候去打针,看到别的小孩哭给父母和护士带来麻烦,我打的时候就能控制自己一声不吭。上学的时候,也会尽力迎合老师,尽管很多事情自己有很大的意见,却从不表达,以至于越来越焦虑抑郁。整个成长期都是在压抑自我当中度过的,从来不会去考虑自己想要什么。
我在上高中时就已经意识到自己有问题,也希望自己能具备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后面因国内的大学(某985排名全国第二的工科专业)实在太令我失望,转而出国。刚出国时旧的模式没变,依然是老师怎么要求我怎么做,但是在先进的教育模式下面我比世界其他地方的同学适应得好得多,从中受益匪浅,成了老师最欣赏的学生,同时也锻炼出了批判性思维,有了自己判断问题的能力而不再是一味的服从,而我行我素的同学却提升有限。出国第一年的收获就已经足以改变我人生,我的心理问题也仅仅是通过上学就好了很多,教育环境的差别就是天上与地下。我留学越久收获就越多,而在国内上学越久身心问题越多。
“乖”孩子就像海绵,扔到粪坑里吸的粪水比别人多,扔到清水里吸的清水也比别人多。
这样孩子长大后心理都有问题,。
我只从我自己个体来讲,我就是属于小时候很乖那种, 而且从幼年到青少年成长时期有一半的时间是由祖父母带...
+1 你说出了我的心里话。看人脸色不知不觉成为了习惯。陪你一起服用这个药方。
我觉得这个问题在不同的教育体制下面结果也会很不相同。在中国这种奴化学生,扼杀独立思考和独立人格的反人...
我和你也差不多,就因为“乖”,让我在成长中走了不少常人不会走的弯路。如今只能自己弥补。
现在尤其羡慕约翰·纳什、Greta,他们生活在真正重视帮扶精神困难者发掘其潜能的发达国家。只有在那样的环境下,他们才不会因精神原因被埋没。如果他们生活在中国大陆,就只有被埋在最底层孤独终老的份了。
我不想被埋没。也要像你一样,努力争取机会出国发展。
我和你也差不多,就因为“乖”,让我在成长中走了不少常人不会走的弯路。如今只能自己弥补。现在尤其羡慕约...
其实你能意识到问题并愿意自己去弥补是很难得的,这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希望你能早日到文明的地方生活。有其他的问题也欢迎找我来交流。
父母家人老師都說我算乖的小孩,但我在學校存在感超低。我也想很多,像別人怎麼看我,心裏很多想法不敢說也不敢做。
其實我超愛「離經叛道」的染髮紋身穿環,十八歲離開中學後逐漸放飛自我,一步一步的實現這些想法^_^年少輕狂!!!!!
其實我超愛「離經叛道」的染髮紋身穿環,十八歲離開中學後逐漸放飛自我,一步一步的實現這些想法^_^年少輕狂!!!!!
感觉这是东亚文化的通病, 提倡孝道、顺从. 当然这民族性现在也被gcd利用来加强统治, 批量生产两脚羊.
看题主第一段描述, 再极端一点, 就很像人间失格里面的主人公
而西方则普遍提倡孩子的独立性, 无论是心理方面(远的有黑客与画家、比尔盖茨, 近的有rick and morty), 直言不讳学校就是给lame们准备的, 还是经济方面(成年后自费所有开支).
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跟文化圈子有关, 韩国日本也好不到哪儿去.
看题主第一段描述, 再极端一点, 就很像人间失格里面的主人公
而西方则普遍提倡孩子的独立性, 无论是心理方面(远的有黑客与画家、比尔盖茨, 近的有rick and morty), 直言不讳学校就是给lame们准备的, 还是经济方面(成年后自费所有开支).
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跟文化圈子有关, 韩国日本也好不到哪儿去.
我感覺我小時候應該算是審時度勢的乖小孩,以至於家裡人都挺愛我,然後上學也是老師一批評,就低頭不說話,跟認罪一樣。然後就是初二,開始叛逆,家裡人是這麼說的,那時候和私立初中的班主任矛盾很大,恨不得咬死他那種,後來相處的也還行,一個月叛逆期就結束了,媽媽還挺高興,因為表哥表弟叛逆的比我厲害。然後真正開始叛逆是在高二高三,愛打網遊英雄聯盟,翹課,上網,不學習,和老師對著幹,叛逆的不行,只不過高中公立學校,沒有初中學校好,老師也不怎麼負責,媽媽當時很傷心,說當年這麼乖的小孩怎麼成了這樣……我說小時候聽話是怕挨打,我一直都不是一個你們眼裡的“好”小孩。還要輟學去當主播,家裡面不同意,不支持。然後自己也沒有經濟條件,把高中混完了,上了個父親選擇的專科,然後還是不想學,我本人想學歷史,心理學和會計,父親為了以後他能照顧我工作,讓我學了建築。學不進去,混,玩,但也不蹦迪濫交,就睡覺看視頻打遊戲,想做主播,up主,但還是無法狠下心兼職買好電腦,一開始翻墻看片,後來看品蔥,編程隨想的博客。然後就想移民。但我覺得我父母真的愛我,而且確實是想讓我過更好的生活,但是我真的不喜歡他們的安排,但自己又沒有邁出那一步的勇氣,我是真混蛋……
我感覺我小時候應該算是審時度勢的乖小孩,以至於家裡人都挺愛我,然後上學也是老師一批評,就低頭不說話,跟認罪一樣。然後就是初二,開始叛逆,家裡人是這麼說的,那時候和私立初中的班主任矛盾很大,恨不得咬死他那種,後來相處的也還行,一個月叛逆期就結束了,媽媽還挺高興,因為表哥表弟叛逆的比我厲害。然後真正開始叛逆是在高二高三,愛打網遊英雄聯盟,翹課,上網,不學習,和老師對著幹,叛逆的不行,只不過高中公立學校,沒有初中學校好,老師也不怎麼負責,媽媽當時很傷心,說當年這麼乖的小孩怎麼成了這樣……我說小時候聽話是怕挨打,我一直都不是一個你們眼裡的“好”小孩。還要輟學去當主播,家裡面不同意,不支持。然後自己也沒有經濟條件,把高中混完了,上了個父親選擇的專科,然後還是不想學,我本人想學歷史,心理學和會計,父親為了以後他能照顧我工作,讓我學了建築。學不進去,混,玩,但也不蹦迪濫交,就睡覺看視頻打遊戲,想做主播,up主,但還是無法狠下心兼職買好電腦,一開始翻墻看片,後來看品蔥,編程隨想的博客。然後就想移民。但我覺得我父母真的愛我,而且確實是想讓我過更好的生活,但是我真的不喜歡他們的安排,但自己又沒有邁出那一步的勇氣,我是真混蛋……
感同身受啊 我和你的情况相似 我在班里几乎没有pong友
叼盘侠
parody
俺老胡也是有點人格分裂的。
每天揣摩聖意,戰戰兢兢,唯恐爬格子有任何錯誤,自身性命不保,還會連累到家人朋友。
當新聞喉舌,也是很累的啊。
俺老胡每天胡編的社論稿子,都得起個人畜無害的名字,還得有感召力,難啊!
每天揣摩聖意,戰戰兢兢,唯恐爬格子有任何錯誤,自身性命不保,還會連累到家人朋友。
當新聞喉舌,也是很累的啊。
俺老胡每天胡編的社論稿子,都得起個人畜無害的名字,還得有感召力,難啊!
曾经是老师家长和同学眼中简直不可思议的乖小孩,现在要为一味乖巧听话付出代价了。别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闯祸、会叛逆、会跟家长老师冲突,学到如何处理矛盾面对挫折,而我只学会极力避免他人责备。为了让别人无可挑剔给自己强加各种不必要的约束,标准逐渐从讨好别人转向讨好自己,后来发展到对外界失去感知能力只能听见自己头脑中指责的声音,因此做事情经常畏首畏尾到周围人感觉怪异,隐约有自毁倾向,希望以后能不再纠结
所谓的乖孩子其实也就是自我意识比较薄弱,容易受人摆布的人罢了。
而这两个性格特点,对于个体的成长来说,都是极其危险且非常不利的。小的时候因为孩子依赖父母长辈老师,并不需要太多主见,也不需要自己争取资源和认同,所以问题不大;但是一旦到了青春期和成年期,这两个特点就会造成很多不好的结果--比如说容易陷入控制型压迫型关系(比如不良的朋友,职场和男女关系);容易上当受骗;自我奋斗的动力不足;懦弱;回避正常的争论冲突等等。这些负面事件最终都会转化为对其心理的伤害。
而这两个性格特点,对于个体的成长来说,都是极其危险且非常不利的。小的时候因为孩子依赖父母长辈老师,并不需要太多主见,也不需要自己争取资源和认同,所以问题不大;但是一旦到了青春期和成年期,这两个特点就会造成很多不好的结果--比如说容易陷入控制型压迫型关系(比如不良的朋友,职场和男女关系);容易上当受骗;自我奋斗的动力不足;懦弱;回避正常的争论冲突等等。这些负面事件最终都会转化为对其心理的伤害。
宇宙的榴莲
新注册用户
s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我和你也差不多,就因为“乖”,让我在成长中走了不少常人不会走的弯路。如今只能自己弥补。现在尤其羡慕约...
魯迅棄醫從文也是這個原因,要改變一個國家的百姓的精神面貌,必須要精神食糧。
你所能看到的乖,都是把乖張都收了起來。
errr我貌似都沒有結果這類型的人啦(原來香港的教育已經不失敗了嗎)
老師不認同我寫的作文我要拿著卷子去找他對峙(...)
而且老師真的會喜歡那種乖學生嗎?(靠北為什麼非要讓老師喜歡啦)
乖學生應該衹是比較省心,比較方便工作吧...
我覺得老師應該更喜歡我這種活潑有趣熱情可愛的!(自誇)
老師不認同我寫的作文我要拿著卷子去找他對峙(...)
而且老師真的會喜歡那種乖學生嗎?(靠北為什麼非要讓老師喜歡啦)
乖學生應該衹是比較省心,比較方便工作吧...
我覺得老師應該更喜歡我這種活潑有趣熱情可愛的!(自誇)
在工作的时候还是需要揣摩一下经理的心思的。这篇知乎说的不一定全对。
我觉得这个问题在不同的教育体制下面结果也会很不相同。在中国这种奴化学生,扼杀独立思考和独立人格的反人...
这里为我行我素的我反驳一下。
我,五线县城。家里屌丝,2000 年左右吃不起鸡腿,只能啃鸡骨头。但我妈怀孕期间看了本什么西方教育的书,家里一直比较民主,各种决策我参与。但似乎用力过猛。欠打的事我就好好列一列。
四岁时就一个人在家玩交流电。灯座伸出两根线,铜丝捅到插座里灯就会亮。当然也知道导体和绝缘体。
四岁一个人做大巴到隔壁城市。
小学一年级拿钢条给邻居脑子开瓢(记得血从脑门涌出来的场景。那家伙之后结巴了不知道和这有没有关系)。
小学四年级拿板凳当众给班主任开瓢。
小学六年级泡马子。
初中基本就是打游戏,闹事,打架,抽烟,酗酒,三角关系。后来突然想读书了,留了一级之后成绩还好,考试除了语文基本能拿满分。初中后期似乎开始寻找更高的人生目标。游戏也不玩了没意思,也不轻易抽烟喝酒。开始继续之前的爱好(计算机,电子)。
高一看空中国,计划肉翻。爱好里外加一个英语。
高二签零八宪章。
整个高中把自己沉浸在国际化的环境里。网络默认翻墙。电视默认境外英文节目。尽量远离大陆的媒体和书籍。
大学上课和老师干架了几次。
大学后(含)自己制定计划,看书做实验。不上课,基本不看学校的课本。
研究生拿了学校的钱,可是又不想去学校干货。把系里弄得鸡飞狗跳。但是老板也是笑眯眯的,因为还是得靠我干活灌水。
高中到研究生基本就是一个月去上几节课。高考差点记错日期,开考前一天才确定。大四拿学位证班里还有人以为我两年前就退学了。什么所谓的 “985” 到大学才听说(基本就是笑笑。这个国家我都不认同)。
上班嘛,光这个月就和领导拍了几次桌子指着鼻子说。
总之我行我素,大块的时间自己玩自己的。从几岁时床底下的零件,到十几岁时帮网吧修电脑,玩到大学实验室流片芯片,再玩到世界大企业。留学初期花了父母一点钱后完全靠自己,一个人在美国找机会,把这么多年的能力变现。最近打算在湾区看房,把一点资产打理打理,争取靠自己 30 岁时在有车有房有绿卡。
我肯定是你所谓的 “我行我素”,也恐怕比你接触过的 “我行我素” 都要更我行我素。我就问我是不是 “提升有限”。说的太细容易被定位,但为了给 “我行我素” 的正名我也要冒这个险。
你高中能靠自己意识到,这点不错,是过于常人的地方。但后面夹杂私货不太赞同。特别是 “我行我素” 强行和 “提升” 挂钩。我行我素的成功人士大有人在(比如 Steve Jobs)。这之间没什么关系。
也许你的意思是 ”自律,勤思考等好的品质“ + ”良好的教育“ 让人 “提升”。但一个人完全可以既我行我素,又有你说的这些优点(之间不互斥)。可能你同学只是刚好我行我素,他们没有 “提升” 可能是因为别的原因(“我行我素” 和 “没有提升” 可能只是相关,而没有因果性)。
而且来了美国就是美国人了,就别叫什么 “国内” 了。你这还是脱支不彻底(既然都来品葱了…)(我的意思是,谁是哪国人,或者不是哪国人,不是护照说了算,也不是别人说了算,而是自己说了算)。
而且教育什么的真的得看人。我认识大陆高考上来的也挺正常的(当然逼疯的也很多)。高中或者本科就来美国的小粉红也是多得不要不要(“出国了才更爱国”。而且大陆十几二十来岁的宝宝突然来美国,文化语言信仰很容易让人三观塌陷,压力也不小。被逼疯的也不少)。
我行我素
https://youtu.be/6s65ZLue_s8
其實不難發現 在西方社會,是沒有「乖」這個詞語,也沒有要把孩子訓練成「乖」這一思想「乖」其實意味著服...
Ohhhh 人皮殺手
看来我是个反例,我喜欢的课就好好上。不喜欢哪个老师的课/不感兴趣的课,我就睡觉。被老师骂几次后,我课都给你翘了。然后下课后努力自学,争取考试高过平均分。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上课好好听没啥屁用。
因为小时候太听话的小孩自己的思想被大人压抑的太严重,长大了自然反抗的越厉害,问题就越多。
因为小时候表现的乖的小朋友,知道如何讨大人欢心,隐藏的小朋友的纯真,压抑住了天性,长大后心理问题多呗。
全家反贼 不是太孤独
已隐藏
已隐藏
餘曉萌
新注册用户
认同你的观点,我觉得孩子一定要自信,敢于表达,有自我意识和独立的思想。
很难改变,除非先改变他们的父母
这里为我行我素的我反驳一下。我,五线县城。家里屌丝,2000 年左右吃不起鸡腿,只能啃鸡骨头。但我妈...
你这里说的“我行我素”和我说的其实不是一个东西。我说的“我行我素”意思是在留学期间一些同学没有去认真配合教学吸取优秀教育制度的养分的这一做法,是个很狭义的定义;不是指在生活上或人生上的我行我素,这个要宽泛的多。
其实我们讲的并没有矛盾,我只是想说在一个优良的教育环境里如果能配合,那么就能提升更多,而“我行我素”(即不配合),就提升少一些,但也可以通过正规教育以外的途径提升(你的经历)。当然也有少数例外(你讲的乔布斯),但我认为对大多数人是适用的。
你的经历也恰好印证了我的观点,因为你在一个非常畸形的教育体制里我行我素,这是对你的成长有很大帮助的事情,如果你当年当好学生去配合学校老师,恐怕就没有今天的成绩。
在中国教育小孩的观念里,是不把小孩当做人的,而是当宠物。
面对宠物,是不会去考虑所谓的“心理问题”。在那些家长眼里,今天孩子情绪不好,明天就会忘得一干二净。所以不需要认真对待自己的言行,而恰巧中国人身上恶习太多,不考虑公德,不讲逻辑,无法理解不同意见,这些都很普遍。这样孩子的人格发展,就更容易往不独立,偏激的方向进行。
我还想说一个中国人的极大恶习,就是“逗小孩”。这完全没有把孩子当成是人。而且这个行为妙就妙在不管什么样的孩子都会受到伤害。智力还不够的小孩就会被这些“逗小孩”的行为骗到,吓到,受到伤害。智力强一些的小孩,能分辨出大人的逗弄,要么抗拒,要么演戏配合。抗拒的小孩就会被说成是“不乖”,“不懂事”; 演戏配合的小孩就会在大人们的笑声中认为迎合大人是应该的。然而在那些长辈眼中,孩子不是人,是没有思考能力的,不管怎么逗,怎么取笑,都不会在孩子心里留下什么痕迹。因而对孩子的伤害也是不存在的。
取笑同龄人是要看场合,看对方的接受程度的,但取笑孩子的时候,没人考虑过孩子接不接受。因为不去思考,恶习代代相传,因为不去思考,大家身处黑暗却又乐在其中。
面对宠物,是不会去考虑所谓的“心理问题”。在那些家长眼里,今天孩子情绪不好,明天就会忘得一干二净。所以不需要认真对待自己的言行,而恰巧中国人身上恶习太多,不考虑公德,不讲逻辑,无法理解不同意见,这些都很普遍。这样孩子的人格发展,就更容易往不独立,偏激的方向进行。
我还想说一个中国人的极大恶习,就是“逗小孩”。这完全没有把孩子当成是人。而且这个行为妙就妙在不管什么样的孩子都会受到伤害。智力还不够的小孩就会被这些“逗小孩”的行为骗到,吓到,受到伤害。智力强一些的小孩,能分辨出大人的逗弄,要么抗拒,要么演戏配合。抗拒的小孩就会被说成是“不乖”,“不懂事”; 演戏配合的小孩就会在大人们的笑声中认为迎合大人是应该的。然而在那些长辈眼中,孩子不是人,是没有思考能力的,不管怎么逗,怎么取笑,都不会在孩子心里留下什么痕迹。因而对孩子的伤害也是不存在的。
取笑同龄人是要看场合,看对方的接受程度的,但取笑孩子的时候,没人考虑过孩子接不接受。因为不去思考,恶习代代相传,因为不去思考,大家身处黑暗却又乐在其中。
对啊,我身为大陆人,也同感身受,我就是那种他们口中的所谓“老实人”,感情真实,不想奉承别人,但我这样的人反而不受欢迎,那些擦鞋仔却可以成功,这就是中共体系带来的恶果。
哈哈,我小时候就很叛逆,很调皮,读书时经常打架,读到高中还离家出走。步入社会后学到了很多,凡是只能靠自己,没了以前那种叛逆,更多的是隐忍。。。
Hatutoli
新注册用户
“別人家的孩子”最聽話哦!
已隐藏
好文章
因为要求孩子乖巧听话,本来就是违背人性的。
感觉这是东亚文化的通病, 提倡孝道、顺从. 当然这民族性现在也被gcd利用来加强统治, 批量生产两脚...
确实有一大部分是文化因素,东亚似乎台湾社会风气宽松一些。我个人被中国传统家庭和社会折磨了十几年,不仅接受不了,反而还越发向往自由,最后就留学移民了。
幼年时候过分压抑的内心总会在长大之后爆发出来的
这个回答写的太好了
“听话”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是听谁的。盖茨听银行家妈妈的话顺利接IBM的大单,扶摇直上;李泽钜听超人爸爸的话,也是顺利接班。。草根粉蛆的爸妈都是一群什么东西?小粉蛆在学校被灌毒奶,回家还要听从老奴隶的管教,饱受社会摧残还要时不时地被迫看二代们晒的各种香车美女,不报复社会纯是因为胆小,心理健康那是不可能的。
“乖”的翻译也有啦。Such a good boy! (误赞同你对于parenting和孩子自我价值...
good boy和 中文的 乖 表面上是一個意思,但內在含義是完全不同的。認同 乖 更類似 英語 obey的觀點。
給個良心的建議,中國社交媒體上的文章別看,中國充斥大量反智 反邏輯 反科學的文章。
中國這國家就是個笑話....人民是真正意義上的白癡。
中國這國家就是個笑話....人民是真正意義上的白癡。
布津斯
新注册用户
这个就是教育体制的问题,中国的教育方式导致的,孩子听话顺从老师家长放心,长大后压抑得不到缓解,释放后就会爆发
在一個問題那麼多的社會聽話,問題能不多嗎?
以前政治考试的时候,答辩题我还傻乎乎的写自己的看法,以为老师会欣赏有自己看法的学生
我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答一下吧。
Science:孩子在小时候(0-3岁)需要获得对父母的信任,信任父母会无条件的爱自己。
但是绝大多数父母不知道这个或者不能理解,于是他们采取对待大人的方式,以爱作为交换条件,去要求孩子“表现好”。这个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毁灭性的打击。其实很多社会中的成年人都没有获得足够的父母的无条件的爱,表现形式各种各种,我不是临床心理医生,但是印象中很多人格障碍心理问题都和这个有关。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成长的原因,大脑正在发育,运动能力也在发育,她本能地需要去做一些事情来帮助自己发育,比如到处扔盘子,到处翻东西,不玩父母要求她玩的玩具,玩危险的物体(尖、电、烫),在不舒服的情况下会哭,大声咿咿呀呀听自己的声音,到处爬/走,睡不着,牙疼,发育疼,等等。很无奈的是,这些都会对父母的“正常”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困扰”。
很多父母,亦或没有条件(时间,精力,金钱),亦或没有愿望,去包容孩子发育中的必然会产生的麻烦,于是他们就会去“管教”孩子。可是孩子在3岁之前是听不懂“道理”的,但是面对严厉的父母,他们就会习得一些不好的习惯。有些孩子会反抗所有人形成反社会人格,有些孩子可能会“察言观色”的满足父母的愿望,渐渐形成顺从性人格。
父母的naive是一方面。然后现在社会上还出现了一些罪该万死的吃人血馒头的人,专门赚父母的这个钱,类似于杨永信。写一堆垃圾文字,强行说服家长一些歪理,比如“孩子一定要管教不然以后就不听话了”,或者“孩子是可以管教好的”等等,然后售卖他们的“管教”孩子的课程。更加恶化这个现象。
我个人认为这个跟中共的教育制度的关系不大。孩子在受到教育制度压迫之前,很可能就已经形成了这种性格了。而且各个国家都会有这个问题。
Science:孩子在小时候(0-3岁)需要获得对父母的信任,信任父母会无条件的爱自己。
但是绝大多数父母不知道这个或者不能理解,于是他们采取对待大人的方式,以爱作为交换条件,去要求孩子“表现好”。这个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毁灭性的打击。其实很多社会中的成年人都没有获得足够的父母的无条件的爱,表现形式各种各种,我不是临床心理医生,但是印象中很多人格障碍心理问题都和这个有关。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成长的原因,大脑正在发育,运动能力也在发育,她本能地需要去做一些事情来帮助自己发育,比如到处扔盘子,到处翻东西,不玩父母要求她玩的玩具,玩危险的物体(尖、电、烫),在不舒服的情况下会哭,大声咿咿呀呀听自己的声音,到处爬/走,睡不着,牙疼,发育疼,等等。很无奈的是,这些都会对父母的“正常”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困扰”。
很多父母,亦或没有条件(时间,精力,金钱),亦或没有愿望,去包容孩子发育中的必然会产生的麻烦,于是他们就会去“管教”孩子。可是孩子在3岁之前是听不懂“道理”的,但是面对严厉的父母,他们就会习得一些不好的习惯。有些孩子会反抗所有人形成反社会人格,有些孩子可能会“察言观色”的满足父母的愿望,渐渐形成顺从性人格。
父母的naive是一方面。然后现在社会上还出现了一些罪该万死的吃人血馒头的人,专门赚父母的这个钱,类似于杨永信。写一堆垃圾文字,强行说服家长一些歪理,比如“孩子一定要管教不然以后就不听话了”,或者“孩子是可以管教好的”等等,然后售卖他们的“管教”孩子的课程。更加恶化这个现象。
我个人认为这个跟中共的教育制度的关系不大。孩子在受到教育制度压迫之前,很可能就已经形成了这种性格了。而且各个国家都会有这个问题。
因为压抑所以病态了
上面的观点基本上全错了。
中国人(特别是网民)有一个普遍的心理问题,就是缺乏同理心,而且喜欢投射,把自己的观点、看法、揣测、妄想、价值观、潜意识,通通强行安到他人身上,不管对方是孩子还是成年人,是现实中的人还是网络上的对象。
看看这句话吧。「他们心里全是别人的感受,别人的心情,他们总是小心翼翼,永远不敢表达真实的自我,甚至习惯了之后,根本意识不到还有一个“自我”的存在。」
这种文字就是网络编辑胡乱写的。感受属于每个个体,一个人内心怎么会有另一个人的感受?就好比说我胃里全是别人吃进去的午饭,这种话复合逻辑吗?但这种言论有很多人赞同,因为大家都在投射,都将自己代入其中。这段话明明是在讲,这些孩子是有属于自己的情绪与感受的,他们的感受就是「恐惧」、「害怕」、「小心翼翼」,而且形成了「习惯」,已经建立了条件反射和心理防御。但这些每个人都会有的基本情绪,都被作者忽略了,不容接受,在中国人看来这都是弱者的属性,应该从人性中剔除,中国网络上所有的文章内容,都不怎么待见与「坚强」对立的性格因素,要抓住任何一个表现出弱点的人,分析他的成因,挖掘他的过去,把弱小的人拉出在网络上来游街示众,给他们贴个「没有自我」的标签,显得自己更有自我,是这个社会的正常人,归根结底就是以多欺少、党同伐异,无所不在的歧视。
随便哪个群体,都能作为话题,拉出来写篇为什么这类人会有心理问题的文章,发到知乎这种粪坑网站,获得上万个点赞。看,他们有病,有理有据,我们没病。
中国人对「病」的态度是病态的,扭曲的。人人都有病,人人又都害怕被别人认为有病,所以一大群人联合起来指责一小群人「有病」。
中国人(特别是网民)有一个普遍的心理问题,就是缺乏同理心,而且喜欢投射,把自己的观点、看法、揣测、妄想、价值观、潜意识,通通强行安到他人身上,不管对方是孩子还是成年人,是现实中的人还是网络上的对象。
看看这句话吧。「他们心里全是别人的感受,别人的心情,他们总是小心翼翼,永远不敢表达真实的自我,甚至习惯了之后,根本意识不到还有一个“自我”的存在。」
这种文字就是网络编辑胡乱写的。感受属于每个个体,一个人内心怎么会有另一个人的感受?就好比说我胃里全是别人吃进去的午饭,这种话复合逻辑吗?但这种言论有很多人赞同,因为大家都在投射,都将自己代入其中。这段话明明是在讲,这些孩子是有属于自己的情绪与感受的,他们的感受就是「恐惧」、「害怕」、「小心翼翼」,而且形成了「习惯」,已经建立了条件反射和心理防御。但这些每个人都会有的基本情绪,都被作者忽略了,不容接受,在中国人看来这都是弱者的属性,应该从人性中剔除,中国网络上所有的文章内容,都不怎么待见与「坚强」对立的性格因素,要抓住任何一个表现出弱点的人,分析他的成因,挖掘他的过去,把弱小的人拉出在网络上来游街示众,给他们贴个「没有自我」的标签,显得自己更有自我,是这个社会的正常人,归根结底就是以多欺少、党同伐异,无所不在的歧视。
随便哪个群体,都能作为话题,拉出来写篇为什么这类人会有心理问题的文章,发到知乎这种粪坑网站,获得上万个点赞。看,他们有病,有理有据,我们没病。
中国人对「病」的态度是病态的,扭曲的。人人都有病,人人又都害怕被别人认为有病,所以一大群人联合起来指责一小群人「有病」。
因为压抑的久了必定要爆发!用西方的说法就是:上帝给你关上门的同时,一定会为你打给一扇窗!用中国的说法就是:老房子失火!~~~没法救!
已经三十岁农村的我,在墙内今年又被父母催婚了,其实我爸妈已经够开明了,说心里话我真的对不起他们,如果事情还像现在的状况发现下去,我真的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如果有一天我的事情会被外网报道或者品葱记载,那么一定是我一生最辉煌的时刻!(到了那一刻,一定是不会让共党能抹杀的事情!)恳请你们记住我,这个世界我来过!谢谢!
已经三十岁农村的我,在墙内今年又被父母催婚了,其实我爸妈已经够开明了,说心里话我真的对不起他们,如果事情还像现在的状况发现下去,我真的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如果有一天我的事情会被外网报道或者品葱记载,那么一定是我一生最辉煌的时刻!(到了那一刻,一定是不会让共党能抹杀的事情!)恳请你们记住我,这个世界我来过!谢谢!
一个家庭也是一个小社会,有的家庭喜欢支共的命令式教育,有的家庭喜欢美欧式的民主教育,两种家庭培养出的孩子自然不同。那些在强势家庭长大的孩子,自然学会了看父母脸色,长大了学会看领导脸色,习惯委曲求全,有的孩子则变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例如支共政府里那些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又会传承这种恶习,这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悲剧。没有扁平化的政府、民主化的社会思潮,一切还会循环往复。支国无救。
我看很多人无法区分中西方的“严厉”或者说良性和恶性教育的差异。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却是众所周知的,良性教育不能采用暴力,良性教育的严厉也仅仅是奖惩机制比较严格,比如你如果表现无法达到预期,则会丧失所有零花钱和非必要的娱乐活动,但此时教育者的内心是稳定的,此处的严厉与否仅仅是规则上的差异,你想活得舒服就必须努力,但你不努力也能正常生活。但恶性的教育则是依赖各种暴力和冷暴力,本质则是通过剥夺安全感进行逼迫,让一个人觉得不满足预期则将丧失生存必需品或社会性死亡而不得不努力。这也是中西方贫富差异的差别,有些外宣偷换概念,说美国和北欧比福利差很多,因此也很卷,然后说中美都是卷,没必要崇洋媚外
很遗憾的,这种没自我且弱者围绕强者并揣摩上意才是一般弱者从洪荒部落直到近代所拥有的【生存本能】,胡思乱想但没本事自保在很长的时间里是很危险的,不是被人祭挖心就是被当异端烧死,或者直接烤人肉当两脚羊不然就是人殉,最轻也是被逐出乡野并活活饿死,长久的逆向淘汰下大多数的普通人都养成“沉默是金”的习惯这种历史常态,就像非洲象被杀到没象牙的品种逐渐取代有象牙品种的生态位一样。反到是3百年前西方的启蒙运动让一般人也能产生“自我”才是人类历史的异类。
不过就算是现代人类还是无法摆脱这个制约本能,stockholm syndrome仍然存在于大多数的人身上甚至在一些社会实验中也可以证明“羊群效应”是有科学证据的,就算是被启蒙运动洗礼300年的西方人都没办法根除了你支人就更不用说了,真正让支人它们自觉是“人”也就网络流行的这二三十年来的事了。
不过就算是现代人类还是无法摆脱这个制约本能,stockholm syndrome仍然存在于大多数的人身上甚至在一些社会实验中也可以证明“羊群效应”是有科学证据的,就算是被启蒙运动洗礼300年的西方人都没办法根除了你支人就更不用说了,真正让支人它们自觉是“人”也就网络流行的这二三十年来的事了。
我比較欣賞真實有獨立想法的人,你說這種學生,很容易露出破綻,反而難以被我欣賞。不隨波逐流,不逃避作非主流,以是非標準作為自己判斷依據,而不是別人的眼光,我欣賞這種人。
當然,是非標準究竟是什麼很重要,有的人雖然特立獨行,但他的是非標準有問題,這也是不行的,我相信聖經真理,我以聖經真理為是非標準。
當然,是非標準究竟是什麼很重要,有的人雖然特立獨行,但他的是非標準有問題,這也是不行的,我相信聖經真理,我以聖經真理為是非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