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和八国联军这段历史写的最为有趣的当属秦晖老师

我总结一下,百姓洋人官的关系大概介于"石头、剪刀、布”:慈禧利用义和团来当法不责众的炮灰,让洋人这种有人权观念的不好处理,她希望这样洋人就不会在光绪的维新和自己的退位上说三道四了。义和团也不傻,表面上是反洋教,其实真让他们杀洋人就都害怕了,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合法“打砸抢”教民的财富,也觉得“法不责众”嘛。结果洋人也没什么办法,除了派兵入京保护侨民真的没什么很好的办法。

下面摘录《走出帝制》第七章第八章一些有趣片段,用以推荐本书:

说到“反帝”,义和团究竟消灭过几个“洋兵”?不管是进攻被围的使馆区与教堂,还是阻击进攻的八国联军,史料中记载的列强军人伤亡量之少不说,仅有的伤亡还基本都是清朝官军的战果。尽管许多今人著述笼统地宣传义和团“英勇抗击”洋鬼子,史料中也确实有大批团民死于洋鬼子炮火下的记载,但是除了1900年5月18日廊坊车站义和团与联军作战中击毙4名意大利兵(见《庚子中外战纪》)外,实际并无一条义和团歼敌的具体材料。相反,初期团民战而不效,中期以后则普遍避战怯战的记载却很多。见于敌方的如“环绕予等之外者,但有中国之军队,不见拳匪之影”(《庚子使馆被围记》)。见于清方者,如“日以仇教为名四出抢掠,并不以攻打洋兵为心”,“交战之先约彼相助,乃借口时尚未至,或云日干不利,任意推诿,已非一次。即至进战,……义和团已不知去向”,“其素称为团首者,迄今多日,终未见来。逃遁无踪,无从再为整顿”。(故宫明清档案部编:《义和团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59年,上册366页)今人的研究也指出:“义和团与联军的正面冲突并不多。”(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卷,417页)如后所言,出现这种情况并不能苛责团民,清廷对之也实在不仁不义。但无论如何,义和团的战绩并不足称道。


非军人的洋教士,义和团倒是杀了一些,不同的记载大约就是两百来人吧。而死于义和团之手的,98%以上都是中国人,主要是中国基督徒即所谓“教民”,乃至疑似教民。其数按教会方面的说法,仅计教民就有两万三千多人(季理斐、任廷旭:《庚子教会受难记》,上海广学会本),而按其他史料的说法,仅在“奉旨造反”期间,“数十万人横行都市,夙所不快,指为教民,全家皆尽,死者十数万人。”(罗惇曧:《庚子国变记》)这是包括疑似教民的冤死者。 义和团高潮时,进京团民据说达十数万乃至数十万,但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时他们似乎都一哄而散,既没见激烈抵抗,甚至也没见来不及逃走大量遇难如后来抗战时的“南京大屠杀”的。都说清廷“卖国”,可是在这场灾难中,清军官兵反侵略而阵亡、自杀、英勇就义的真是不少,仅督师统帅和提督、总兵、统领、副将等高级将领就有李秉衡、裕禄、聂士成、罗荣光、李大川、凤翔、保全、承顺、崇玉等一大批,几乎每战必有死将。真正要说体现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抵御外侮的英雄精神的,应该是他们。



可是“爱国”的义和团呢?阵亡的团民自是不少,可那些大师兄、大师姐(指红灯照)和“老师”们,如张德成、曹福田、林黑儿、阎书勤、赵三多、李来中、李长水、郝殿军、任济复、姜晋华、李昆、胡兰生、杨寿臣、刘呈祥、应天禄、李七、韩以礼、王德成、张鸿、陶洛五、刘喜禄、张海等留下姓名的上百人,或者遁去不知所终,或者事后被搜捕杀害,或者根本就是洋人入侵前在国内冲突中死亡,竟没有一个是在与洋人对抗中阵亡或失败自杀的!

团与洋人战,伤毙者以童子最多,年壮者次之,所谓老师、师兄者,受伤甚少。传言童子法力小,故多伤亡;年壮者法力不一,故有伤、有不伤;老师、师兄则多神术,枪弹炮弹近身则循衣而下,故无伤;人多信之。有观其后者,归语人曰,临阵以童子为前队,年壮者居中,老师、师兄在后督战,见前队倒毙,即反奔。(佚名:《天津一月记》) 多么精明的“老师”“师兄”,谁说他们“愚昧”?

就说那西什库教堂吧,40个洋兵守着,数万义和团与清军从6月到8月围攻两个多月之久,竟然打不下来!而且与围攻使馆区不同,对使馆的围攻,慈禧是半真半假,暗中要“保护”的。对教堂就没有这一说。非武装的教堂烧了不知多少,围攻西什库自然也是真的。而那时又没有机枪,40杆单响枪有多大火力?要论洋枪,外面的围攻者比这多得多呀。再说西什库的周边环境,既没隔着河沟,又没隔着大广场,假如真的“迷信”刀枪不入,就凭着一股“愚昧”从街对面一冲锋,前仆后继牺

牲一批,也就冲过去了,怎么会两个多月愣是冲不过去?当年英国鬼子戈登在中国号称“常胜军”,到了非洲的苏丹,碰上不要命的“愚昧”穆斯林马赫迪兵,脑袋不也就丢了? 说实话,还就是并不“愚昧”的围攻者,才造就了如此景观:守者枪一响,攻者如鸟兽散,“迷信”者倒下一些,可惜有前仆而无后继,因为绝大多数人包括大师兄们都既不迷信,也不愚昧!如是反复,西什库能够坚持到底也就不足怪了。


当然最后这些靠义和团扶清灭洋当借口打砸抢的“聪明”团民也没什么好下场,纷纷被慈禧抓起来,作为背锅侠处斩用以给洋人交代了。原谅我,我甚至找不到费拉之外更好的形容词……
34
分享 2019-05-03

11 个评论

已隐藏
98%的被害者都是类似方方这样的,用费拉这个词来形容都侮辱了费拉。
挑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
义和团,小粉红,扶清灭洋百年传
秦晖老师写得是好,但他不是专业攻这块领域的,所以有些地方不那么确切。清末民初写得好又专业的,还有一位茅海建。
别啊,刘仲敬写得也很好,向大家推荐:令人啼笑皆非的鸦片战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rBGS8MLgzU
维尼维尼维尼维尼维尼维尼维尼维尼维尼维尼维尼维尼
>>秦晖老师写得是好,但他不是专业攻这块领域的,所以有些地方不那么确切。清末民初写得好又专业的,还有一位...

义和团研究的权威在国外,德国汉学家狄德满《华北的暴力和恐慌》,美国汉学家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美国汉学家柯文《历史三调 : 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
聊起義和團這段,記得大概是5年前在凱迪論壇,有位網名好像是999的老兄開過一個叫“啟蒙義和團”的帖子,這位老兄寫得非常精彩,看得人直呼過癮,其語言特點通俗易懂。
   可惜的是當時沒有保存下來,頗感遺憾!
比独裁政府更可怕的是独裁政府自己也管不住的义和团红卫兵小粉红,当流氓们知道当“爱国贼”打砸抢比当土匪打家劫舍伟光正的时候,爱国自然也就成了流氓的庇护所
網絡上面谷歌來樓上推薦的文章:







[原創]啟蒙下義和團
xiouuu888 于 2011/5/12 0:16:18 發佈在 凱迪社區 > 貓眼看人


知乎鏈接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623551

義和團只是個民稱,並不是個組織嚴密的團體。這義和團三字也是當年山東巡撫毓賢給起的名,後來毓賢因為縱容義和團鬧事被平調山西做巡撫,再後來被太后下詔砍了腦袋。

為啥是義和團,為啥搞的這麼大也沒見歷史書上説過誰是義和團的領導,又是誰組織和發展了義和團?書上説義和團只是些拳民,受了傳教士的欺壓所以憤起反抗。為了不被統治者鎮壓,不得不打出扶清滅洋的旗號!

真是這樣嗎? 當年大清朝的農村比現在要差一點點,農民基本能吃飽也就求之不得了,山東河北特別貧苦,莊稼要靠水澆,但十年九旱。民國時有個美國工程師來瞧了瞧,給民國政府寫了封信,建議打深井然後用抽水機把水抽上來。可當年政府都朝不保夕,農民也買不起抽水機。

言歸大清,農民連飯都吃不飽,生病咋辦?找郎中那是有錢人的事,何況郎中也都在城裏,也沒聽説過有赤腳郎中或白求恩郎中。還好,有需求就有供貨商。山東河北每個村都有巫婆神漢,有人病了一喊就到,跳大神坐火盆招魂送附體,病人神漢一身汗,靈不靈就看病人心誠不誠。而且收費也絕對低廉,沒錢給幾斤糧食或者給倆雞蛋也許請喝頓酒也就行了.沒想到這樣貧寒的日子也快過不下去了。

傳教士來了!傳教士剛到山東也很發愁,沒人信如何傳播基督教文明?後來找到竅門了,在城裏科學傳教,在農村醫學傳教而且輔之以春風行動,發糧食給窮人。窮人慢慢開始上教堂了,吃飽還能拿,一傳十十傳百,上教堂的越來越多,而且窮人病多,西醫這下用上了,吃藥開刀比跳大神靈驗,這下很多人都入教了,入了教就再也不信巫婆神漢了,療效是明擺著的。 傳教士其實是闖了個禍,他們搞了最早的一支下崗失業隊伍,那就是巫婆神漢,這些人聚在一起開始練拳,號拳民,後來發展成義和團,紅燈照。但沒領導者,誰也不服誰,你那套俺也會.只能大師兄二師兄,都恨死洋鬼子就是了!

網友熱評:義和拳和太平天國在教科書裏都是正面形象,很詭異....

有些人需要這樣做,為的是證明自己是合法的。證明自己掌權是所謂“人民的選擇,歷史的選擇”。

。。。。。。

帖子很長,不囉嗦了。
中共所提倡的爱国主义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还有一个另外一个货色是“为人民服务”。真是宋江的好徒子徒孙啊,打着“替天行道”的大旗,干的是打家劫舍的勾当。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