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无眠,为了一个学生》

转发。

原清华大学程代展教授数年前发表博文《昨夜无眠,为了一个学生》,叙述一个亲传徒弟转行的事情。该文曾激起对科研有兴趣的网友的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大学教育的大讨论。

原文如下:

五年前,他在清华大学数学系四年级。他可以保送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参加了我们所的入学考试后,研究室建议我考虑他。面谈后,我同意了。

事情开始得非常顺利,他请我担任他大学毕业论文的导师,我给了他一个解矩阵半张量积方程的小题目。讨论了几次之后,他就做下去了。他很快进入角色,做了一些小的结果。他的毕业论文,我修改过。后来他告诉我,得了“优”。我也比较满意,觉得他赢在了起跑线上。

硕博连读的第一年,他在研究生院上课,接触不多。第二年回所,我很快发现了他的优点。从素质上说,他数学基本功扎实,和他讨论数学问题是一种享受。一些需要细想或计算的问题,交给他就好了。少则数小时,多则一、两天,一定会给你一个“Yes”或“No”的解答。

他在科研上的敏感性也很难得。例如在讨论布尔网络可控性时,他首先发现了控制传递矩阵的特性,我们一起,很快导致了一个很简洁的能控性公式。这个公式不久后被两个以色列人重新发现。碰巧我是他们文章的审稿人,我告诉他们:一模一样的公式我们已经发表了。这是一个比较深刻的结果,后续引用也很多。没有他,这就不是我们的了。

他在实验室口碑很好,他负责研究生的一些组织工作,很负责,室领导也很满意。他被认为是室里最用功的学生,白天、黑夜都在实验室干活。虽然家在北京,但周末常不回家,有时回家看看,半天就回来了。

他几乎是个无可挑剔的好学生,听话出活,对我的要求(现在反省可能有些过份了),从来不说:“No”。我渐渐地被他感动了,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我跟他说:“我是一个失败的运动员,当我成了教练员,就把全部希望放在了学生身上,但愿他们能实现自己当年的梦想。”

当博二开始的时候,他的研究成果已经相当多了。为了他的成长,我对他提了个要求:30%时间做研究,70%时间念书。这一年,他主要上了微分几何以及相对论的课。另外,由于自己主要在确定性方向工作,我不希望他在随机方面有缺陷。

我让他自学“随机过程”,每周报告一次,用的教材是Z. Brzezniak, T Zastawniak, Basic Stochastic Processes。我要他连每一道习题都要讲清楚。到了第二学期,听众只剩我一个人,我们还是一直坚持到讲完。事实证明,这些结果在他后面关于概率布尔网络及混合策略博弈的工作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我自己一生吃了英语的不少亏,因此,我一再强调他英语一定要过关。从博一开始,我每年都安排他出国开会至少一次。博三,在我的协助和支持下,安排他到英国、美国、新加坡等进行学术访问。上个暑假,他到英国Glasgow访问了两个半月,他明天就要去美国Texas Tech Univ.访问四个月。新加坡的Xie教授答应他什么时候去都可以。

他有一张令人羡慕的成绩单。他已经发表了十几篇期刊论文、十几篇会议论文(至少一半是国际会议)。还有一本和我及我另一个毕业学生合写的专着:“Introduction to Semi-tensor Product of Matrices and Its Applications”,World Scientific (600 pages)。他的论文包括IEEE TAC的Regular Paper (第一作者),Automatica的Regular Paper (第二作者),Systems and Control Letters (第一作者), 中国科学 (第一作者),等等。同行一看就知道这些文章的份量。

他还有若干在审或待发表的文章。例如,他在Glasgow大学访问时写的一篇文章。他曾要求我参加,我要他把我名字去掉,给我道个谢就行。我就是希望培养他真正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这篇文章投IEEE TAC,最近编辑部来信,作为 Regular Paper,一次就接受了。IEEE TAC是IEEE CSS的旗舰杂志。他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获得若干种奖学金,今年得了数学院的院长特别奖。他还得过控制界很有影响的关肇直奖。他才二十五岁!我对他充满期待,也充满信心。他成了我对未来的一个梦!

我坚持要求,他毕业后到国外做两年博士后。他已经得到英国Glasgow Univ.和瑞典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博士后邀请(注意,不是“申请获准”,而是“邀请”)但我认为他应当到正在最前沿做最好的研究工作的地方去。半年前我和UCSB大学的一位当红教授联系,他当时口头同意接受他。不久前在日本见到该教授,确定在今年CDC两人见面一谈,算是Interview罢。

这似乎是一个美丽的故事。然而,矛盾出现在半年前。一天,他突然跟我说,毕业后他想去银行,或者到中学当教师。他还告诉我,他已经考过会计师。我大吃一惊,但以为是年轻人一时头脑发热。几次争辩后,我甚至义正辞严地对他说:“你就死了这条心罢,我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后来,他同意了我这样的建议:先做两年博士后,两年后再做决定。我跟他明确说:“我既不要你跟我做,也不要你做与我有关的题目。但你天生就是做科研的材料,不能自暴自弃。”

时间过得飞快,上周五,他突然对我说,北京某中学给他Offer,要在本周二(今天)前签约,而他明天就要到美国去了。我一下子急了,和他谈了两个钟头。好话坏话都说尽了。好话是:“你这样做,中国,甚至世界可能会失去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坏话是:“年轻人要有理想,有抱负,怎么可以向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我告诉他:“你一定会悔的。”可不管我怎么说,他就只重复一条理由:“做研究太累,没兴趣,不想做了。”最后,他答应再好好想一想,大家就不欢而散了。

周一见了他,就问他想得如何。他说回了一趟河北老家,和父母以及老家亲戚都谈过,他们都支持他。我傻眼了,说他们不了解科研,也不了解你的情况,你应该和教授们谈谈。昨天,室里许多人跟他谈。我还搬兵找到陈老师,心想:“我的话你不听,老院士劝你,总该听罢?”陈老师是个爱才的人,一听这事也急了,立刻答应:“我可以找他。” 可惜,陈老师似乎也没能动摇他的决心。

昨天我们对他是连番轰炸,直到晚上,几位年轻人,还有一位来访的年轻教授,一起请他吃饭。准备在席间再劝劝他。

昨晚我回到家里,饭后一个人发呆,欲哭无泪。我曾对他说过:“我的底线是:最后的决定权还是你的,我不会强迫你。”那位访问教授背后曾问我:“你明明是为他好,明明知道他的决定是错的,为什么不能强迫一下?”这勾起了我的心病,我告诉她:“因为强迫儿子按我的意志生话,我把他逼上了绝路。我不能再……”

昨天晚上十点多,我实在忍不住,给一位年轻同事打电话。他告诉我:他们的“鸿门宴”还在继续,只是仍无进展。现在,也许他正在签约……反省自己,我一直把他当成一个听话的好孩子。总是像父母亲一样强行安排他的一切,很少了解和尊重他的意愿。我对这一切的解释就是:“我是为了你好!”可这够吗?

现在的我,是又一次“哀莫大于心死”。可谁能告诉我:是我错了,还是他错了?
24
分享 2020-04-17

27 个评论

正常吧,国内的教授根本不注重兴趣培养,只是做蹭热点发文章的功利性培养。再加上出了社会要买房买车,科研工资又不高。有点自己想法的都跑了。你用功利的思维教学生,学生也就用功利的思维看待深造和就业。
当然除了教授,社会风气和福利保障措施的缺失也有责任。
去北京的中学…
本乡下人不了解北京的情况,话说北京的中学待遇很好吗?
好像是非常老的旧文了

这倒是很有趣,原来多年前研究机构就留不住这么优秀的人,宁可“下海”也不要混学术,哈哈哈哈哈现在的生活压力可比当初大多了
我想是學生的錯吧。
如果那個學生再笨一點就好了,不要讓師長對他懷有那麼沉重的期望,就不會有這種事情發生。


不過我猜撰文者大概也不是想要問到底是誰的錯,而是如何解決雙方的認知落差與鴻溝。
其實,說起來這事也不難解決。

讓學生去當老師,但學生每年都必須產出院士層級須達到的論文量就行了吧?
當然也不見得需要數量,如果是足以登上權威學術雜誌的論文質量那就一篇抵三篇到五篇。至於到底要達到多少數量才行,師生雙方互相妥協就好。

對老師來說,至少學生終究還是沒有脫離學術之路。
對學生來說,每年定期產出論文數量這一事實也能讓他的履歷鍍金。
我覺得對雙方而言沒有壞處。

而且對學校來說,有這樣一對關係緊密且交流甚深的師生也不是壞事。
在學校資源上或許能獲得某種程度的傾斜,也可能在擔任中學教師的學生指導下,開設奧數社團或是指導有相關才華的學子,從中博取眾多的聲譽。
我認為無論哪個層面上都不是什麼壞事,再說了,這位學生教出來的學生,日後也會成為這名老師的學生也說不定?

我個人認為這算是理想狀態下皆大歡喜的解決法吧。就是、嗯,雙方互相妥協吧。
不過如果這篇文章是舊文的話,嗯……怎麼說呢,好像只能悵然看待了吧。
……因為那真的已經過去了。
文章过时了。现在骗经费比之前容易多了。

不过纯数学确实难搞,得转应用,蹭点区块链之类的热点。
去北京的中学…本乡下人不了解北京的情况,话说北京的中学待遇很好吗?

这不是待遇不待遇的问题,像这种人就算随便找工作都会活得不差,也许这个天才只是单纯喜欢教书,喜欢小朋友。
可能原因确实在于”太累“。或者在国内的环境下,会被逼迫在特定的时间内出结果,这种赶驴的生活容易让某些性格的人会感到焦虑。即便热爱科研,也要有充分的时间调节自己的生活。
对于普通人,北京的中学的待遇应该是不错的,有那么多学区房撑着,老师的待遇怎么会差;但是对于天才,怎么样的待遇才是真正好的呢?我觉得是——自由,有可以去选择自己真正有研究兴趣的自由。
读博士的辛苦,寂寞,迷茫,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体会,坚持不下去其实也正常

不过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也觉得这个学生是错的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飞龙在天的前提是潜龙在渊和亢龙有悔啊
很怀疑这文章的真实性,在美国名校做完博后是在美国大学教书,工资待遇社会地位比北京中学老师不知道高哪里去了。如果是真的怕累,当中学老师不见得比当大学老师轻松 。如果真是一个学数学的学生,这笔账算不清么?
去北京的中学…本乡下人不了解北京的情况,话说北京的中学待遇很好吗?

北京超级中学老师基本上是北大清华土博能争取到的最好岗位了
很怀疑这文章的真实性,在美国名校做完博后是在美国大学教书,工资待遇社会地位比北京中学老师不知道高哪里...

大学教书,国内的老师在青年教师阶段非常苦,国外大学则是找一个ap的职位竞争非常激烈,基本都是三十五六能安定下来不错了,农村家庭拖不起。
很怀疑这文章的真实性,在美国名校做完博后是在美国大学教书,工资待遇社会地位比北京中学老师不知道高哪里...

熬Tenure track不是你想得那么容易的,北京超级中学的待遇相当高,社会地位因为接触到的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成分也不会低到哪去,而且这类超级中学多半也不会有高考工厂那样超时工作的问题
事实上去人大附中什么的海淀五校当中学老师真的是清北土博非常乐于选择的选项之一
我觉得他可能不是为了待遇的问题,从文章看,他的水平和能力,大概做完博后回清华教书没什么问题的,加上导师院士对他的器重和培养,应该会小有成就,在国内做个学科带头人以及以后做院士都有很大可能。说当北京中学老师待遇好,那也只是跟其他差一点的高校比,跟清华北大比还是差一些,毕竟都不是一个级别的单位。中学老师你再厉害,也混不到院士级别。我觉得,就是他真的累了,一个累不是说没有因为繁重的科研累,而是心累。这个人才开始,就可以看出来,很有才华和天资,也非常努力,那说明他内心一定会有很大的抱负,就是成为一个伟大的数学家。但是,他所取得的这么多成果,和他所期望的,可能差了很多,毕竟有不少数学家二十多岁就得了菲尔兹奖什么的。他可能是觉得,自己都这么努力,最后可能也就是个中等偏上的数学家,达不到世界顶级数学家的程度,那倒不如不做研究了,直接去工作算了。人读到博士,尤其是那种内心有很大抱负的人,会越来越发现自己即便是博士跟顶级大佬还差得远,就容易产生一种心累的感觉,觉得做这么多都是白费力,然后就不想做研究和学术了。还不如好好生活,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样也是得过且过,说不定做其他工作还更有意义,更自由,活得更有乐趣,总比一辈子苦逼做研究最后就算混到院士,跟菲尔兹奖得主比还是差几个段位,那图啥呢,就去工作吧,享受生活更好。这是一种内心的决然离开,所以怎么劝都不一定能劝回来。
这就是国内学术界教授和国外的差距。
一个教授不去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自己的兴趣和人生意愿,而是按照自己的价值取向来决定学生的对错,这又和那些自己没成才就逼着孩子做事的父母有什么区别?
感觉这个教授只是为了自己的功利心理,要不然都不可能会有欲哭无泪这种荒唐反应。你学生是你学生,怎么他的选择让你感觉掉一块肉似的?还有人可能会反驳教授是为了学术界;那这样为了一种理念或精神去强迫一个人个体愿意又和那些极端狂热的招核军官有什么区别?
熬Tenure track不是你想得那么容易的,北京超级中学的待遇相当高,社会地位因为接触到的学生和...

原来如此,是我妄测了。中学老师原来还有诸多这样的隐藏好处…
科研路的艰辛啊,现在国内这环境,普通人真是连一点脱俗的白日梦都不敢多做
原来如此,是我妄测了。中学老师原来还有诸多这样的隐藏好处…

人大附、北大附、八一学校、清华附、中关村这些海淀名校可调动的资源某种程度上讲甚至比他们附属的清华北大人大等等大学还要多,清北尤其是理工科的土博可以为了这些学校的一个老师身份打破头
赚得不见得比码农少(考虑到时薪更是如此,人大附中这类高中都是五六点放学的),手下的学生家长人脉资源广得很
国内阶级分化最厉害的地方不在清北,在它们的附属中学233
人大附、北大附、八一学校、清华附、中关村这些海淀名校可调动的资源某种程度上讲甚至比他们附属的清华北大...

这可真是奇怪了,中学哪里来那么多钱发高工资的?学费高还是家长赞助?还是收贿赂?
这可真是奇怪了,中学哪里来那么多钱发高工资的?学费高还是家长赞助?还是收贿赂?

海淀五校学生家长的含赵量非常高,这个你见识过中关村北大街下午五六点堵车的盛况就知道了,一堆接送孩子的车都是军头空头的牌子,再不就是某些部委的号段,没有哪个交警敢管
这些学校的高中生某种程度上是看不起清北学生的,而且确实也有看不起的资本
其实,这个可能只是那个学生个人的情况。实际情况是,以那个学生的情况,搞完两年博后,可以到清华这一级别的学校当老师,或者直接留在国外,进入大公司或者学校发展,前途也不错。当大学的教授或者发展研究,搞钱的方法多的是。帐面上的工资是一笔钱,账面下的挪用纵向课题的费用、接横向课题、利用廉价的研究生博士生为自己的项目、公司干活又是另一笔收入。和中学的老师相比,读完两年博后,当大学老师,获得的回报肯定比中学老师多得多。因此,他继续走学术的路也是不错的选择,只是可能那个孩子家里太穷,家里的人也不懂这些东西,想他早点出来。论钱的话,说句实话,国外的教授和普通的老师差别更小,从钱上面看,更不利于培养学术人才。一个英国的清洁工月工资有1800英镑,一个名校的教授的月工资也就3000英镑。
国外也不是没有类似的例子。比如美剧《绝命毒师》的主人公,他以前就参加过诺奖的团队,后来选择去当中学老师。这种例子在他们的生活中肯定有,所以才给了导演灵感。有的人可能就是喜欢平静的生活,觉得当老师不错。
海淀五校学生家长的含赵量非常高,这个你见识过中关村北大街下午五六点堵车的盛况就知道了,一堆接送孩子的...

可是这些高官也未必会被一个穷中学老师摆布吧?我觉得应该是老师受制于这些赵家人才对?你无权无势的,他们不是得把你当奴才?比如那种,你就得给我儿子开小灶,我儿子学习不好我让你丢工作(我纯臆想)
去北京的中学…本乡下人不了解北京的情况,话说北京的中学待遇很好吗?

青岛的中学班主任,刚入职第一年就有10w+的收入。北京只会多不会少。
原来如此,是我妄测了。中学老师原来还有诸多这样的隐藏好处…

当老师的好处你可能很难想象....跟你说一个我个人的奇遇,我自小弹得一手好钢琴出国以后偶尔会教小孩弹琴赚点外快,毕业以后因为学的会计金融不太好找工作,很难留在澳洲,某次上完课我跟小孩家长聊到这件事,她直接把我挂到她的公司做会计给我担保移民,今年绿卡已经拿到手上了,你感受一下
这可真是奇怪了,中学哪里来那么多钱发高工资的?学费高还是家长赞助?还是收贿赂?

政府发钱。各种教学科研课题、实验项目的补助。 国家有补助、北京市、海淀区可能都给单独的补助。博士头衔也会来钱。
海淀五校学生家长的含赵量非常高,这个你见识过中关村北大街下午五六点堵车的盛况就知道了,一堆接送孩子的...

感谢你的讲解,原本我对这个学生的选择感到疑惑,你的解释让我找到了他的选择的合理性,而这显然也是该文作者所在文章中刻意回避的内容。
站在该文作者的角度,这位学生是一只羽翼尚未丰满的雏凤,他的选择应该是苍穹宇宙,而不是“皇城动物园”。
但站在这个学生的角度又是如何呢?我们只知道他是一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但不知道他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对于他的选择,旁人应该给予的是理解,而不是苛责。
如果真的对学界痛失一位未来之星而感到惋惜,与其去苛责这位学生,不如想想,相比于那些名牌中学,我们“科教兴国”的国家战略又能为这位学生提供些什么保障吧。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德不孤,必有邻。燃旺自己,点亮他人。

状态

  • 最新活动: 2020-06-07
  • 浏览: 8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