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华人不认识的美国的本质
编者按:本文基本上是对书籍《美国的本质--基督新教支配的国家和外交》 (于歌著)的小部分的摘抄。其内容对于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社会来说不过是常识,是一种presumption。如果对一些人过于新鲜,刺激,那么这和汉语界,中文思想界长期闭关自守,处于文明洼地有关。
世界上没有国家像美国那样,基督教对人的心灵保持如此巨大的影响。
----托克维尔
我知道,上帝更喜欢你们。
----毛泽东与基辛格的谈话
美国是一个基督教国家。
----伍德罗威尔逊
宗教是文明的最核心DNA。
----刘仲敬
1. 美国的外交偏重自由民主人权等意识形态
外交学有一个基本理论:外交活动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国家利益。其名言就是“国家之间只有永恒地利益,没有永恒的敌人或朋友”。该理论被一些人奉为圭臬。
一般来说,这是正确的。尤其适用于世俗化国家。
比如,日本就是一个典型的世俗化国家。近代日本的外交,就一直遵循着利益原则。欧洲也是如此。
但这种理论不能涵盖偏重意识形态国家的外交,不能解释这些国家外交的实质和目的。
美国就是如此。这和世俗化国家有很大的区别,意识形态往往是其外交的重要目标。
美国一直把人权当作一个重要的外交要价。
美国人又坚持世界上的国家都应该成为民主政体的国家,要求别的国家采取西方式的民主体制,并不惜投入大量资源来促进世界的民主化。
从利益论来讲,别的国家的公民是否享受充分的人权,不一定与美国有直接的关系。
事实上,美国因为坚持人权外交,并且因为经常将经济制裁当作实现人权外交的一个手段,结果自己也经常为此付出代价。经济制裁是一个两败俱伤的做法,对华的经济制裁,虽然意味着中国众多的企业失去了美国市场,但也意味着众多的美国企业,被排斥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增长体之外。
美国同样也指责盟国如欧洲国家和日本的人权不完善,并且也建立相关分支促进其改善。
美国的外交,深受其社会性质以及国民的行为方式的影响。美国人的外交经常表现为被基督教理念所左右。
美国人的外交虽然也经常表现为一城一池的争夺,一锱一铢比较的利益性外交,使人看起来美国的外交也执着于利益,但其从全局上,没有偏离过在全球建立基督教文明体系的战略目标。(编者注:个人认为,川普的外交政策,似乎是对美国这一传统的反动)
2.美国是一个表面上世俗化,实质上非常宗教化的国家。
世俗化的表现:追求生活的舒适和豪奢。崇尚经济成功。白手起家的人是美国式的英雄。
这是一种误解,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实质上,美国是一个非常宗教化的国家,基督新教在国家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国民心理上起着关键的主导作用。
依据调查,美国有95%的人“信仰上帝”,其中86%的人为基督徒,基督徒中,60%的人为新教徒,28%为天主教徒,10%为东正教,其余信仰犹太教或伊斯兰。成年人中,70%的人从属于某个教堂。
(编者注:该数据近年来有所下滑)
在国民信教程度的数据中,美国在全世界主要国家居最高。其中,基督教占绝对的优势。(编者注:因此,也非常特别的,在所有发达国家中,美国的生育率排名位于第一或第二)
美国人花在宗教上的时间和金钱,远比花在体育娱乐上的时间和金钱要多得多。例如,1990年,美国人观看各种体育比赛的人数3.88亿人次,而出席宗教活动的人数则为52亿人次,比看比赛的多出12倍;1992年捐给宗教事业的资金总额为567亿美元,而棒球、橄榄球、篮球三大联赛的总收入只为40亿美元,两者相差12倍。
3. 美国没有接受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因
社会主义的世俗化理论以及其中的唯物论和无神论,对基督徒来说,是违背基督教义,没有精神上的吸引力。美国没有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因是基督教势力强大,思想深入人心。( 而近年来社会主义的确对美国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最近的 BLM和Antifa,其本质原因是基督教近年在美国有一定的衰落。)
4.美国的内政和外交偏重意识形态的真正原因
美国之所以执着于自由民主人权等理念和体制,就因为在他们心中,这些最符合基督精神,是基督精神在世俗事务上的体现,它来源于上帝造人和爱人的教义,体现着上帝的律法和公义。
他们之所以要不遗余力地把这些理念和社会秩序推销到全世界,并为此不惜流血,采取暴力,牺牲包括美国士兵在内地众多人的性命,答案是因为美国人的天命意识和使命感。而这种使命感来源于基督教中的选民教义和救世精神。
唯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民,是属神的子民,为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圣经
5. 好莱坞和华人对美国的误解
没有去过美国的华人,看到这些宗教性描述,可能会感到大惑不解,他们会说:“你看好莱坞电影,美国人哪里有宗教性呢,美国人不是把性交当儿戏吗?每一部卖座的电影不总是带点床上戏吗?"
这是中国百姓对美国所抱有的印象。中国人对美国抱有的印象是充满暴力、性紊乱、酒池肉林、毒品泛滥,主要来自于美国电影的渲染。
但是美国电影表现得场景不是真实的美国。著名记者,作家David Aikman说:“美国的主流报纸、期刊和杂志不怎么反应美国内地的宗教热忱。流行文娱节目也没有表达出一个虔诚的美国的印象。”
其原因是“好莱坞、强势媒体、学术中心和重要的金融基础机构多半是由放弃宗教、或至少放弃基督教信仰的人们所控制。占据这个人国家文化界顶层的那些人多半是世俗人物,而美国的平民百姓则依然我行我素,去教堂做礼拜、捐助慈善团体、继续遵守十诫或山上宝训。"
在美国,政治人物竞选时都会渲染自己对家庭的爱,强调私生活的严谨,树立一种好爸爸、好丈夫的形象。如果政治人物保养情妇,必然会丧失支持,甚至身败名裂。许多非政界的公众人物为保持好的形象也保守私生活的严谨。
去过美国的都知道,在美国很多城市,夜生活并不丰富,晚上基本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灯红酒绿,在一些宗教影响较为强烈的地区,夜晚尤其寂寞。实际上,真正酒池肉林和性混乱的,是在日本或现在的中国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
补论:本文所谈的,是美国的传统和总体情况。但近年来,基督教传统在美国有少许的下滑,出席礼拜的人数,基督徒所占的比例在少许下降。就连议员都出现了历史上的首位穆斯林Ilhan Omar。 但这并不代表美国的基督教传统会因此一直衰落。实际上,美国历史上基督教出现过几次衰落,但接着又发生了宗教大复兴。所以,对于美国未来会怎样,本人不进行预测。
世界上没有国家像美国那样,基督教对人的心灵保持如此巨大的影响。
----托克维尔
我知道,上帝更喜欢你们。
----毛泽东与基辛格的谈话
美国是一个基督教国家。
----伍德罗威尔逊
宗教是文明的最核心DNA。
----刘仲敬
1. 美国的外交偏重自由民主人权等意识形态
外交学有一个基本理论:外交活动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国家利益。其名言就是“国家之间只有永恒地利益,没有永恒的敌人或朋友”。该理论被一些人奉为圭臬。
一般来说,这是正确的。尤其适用于世俗化国家。
比如,日本就是一个典型的世俗化国家。近代日本的外交,就一直遵循着利益原则。欧洲也是如此。
但这种理论不能涵盖偏重意识形态国家的外交,不能解释这些国家外交的实质和目的。
美国就是如此。这和世俗化国家有很大的区别,意识形态往往是其外交的重要目标。
美国一直把人权当作一个重要的外交要价。
美国人又坚持世界上的国家都应该成为民主政体的国家,要求别的国家采取西方式的民主体制,并不惜投入大量资源来促进世界的民主化。
从利益论来讲,别的国家的公民是否享受充分的人权,不一定与美国有直接的关系。
事实上,美国因为坚持人权外交,并且因为经常将经济制裁当作实现人权外交的一个手段,结果自己也经常为此付出代价。经济制裁是一个两败俱伤的做法,对华的经济制裁,虽然意味着中国众多的企业失去了美国市场,但也意味着众多的美国企业,被排斥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增长体之外。
美国同样也指责盟国如欧洲国家和日本的人权不完善,并且也建立相关分支促进其改善。
美国的外交,深受其社会性质以及国民的行为方式的影响。美国人的外交经常表现为被基督教理念所左右。
美国人的外交虽然也经常表现为一城一池的争夺,一锱一铢比较的利益性外交,使人看起来美国的外交也执着于利益,但其从全局上,没有偏离过在全球建立基督教文明体系的战略目标。(编者注:个人认为,川普的外交政策,似乎是对美国这一传统的反动)
2.美国是一个表面上世俗化,实质上非常宗教化的国家。
世俗化的表现:追求生活的舒适和豪奢。崇尚经济成功。白手起家的人是美国式的英雄。
这是一种误解,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实质上,美国是一个非常宗教化的国家,基督新教在国家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国民心理上起着关键的主导作用。
依据调查,美国有95%的人“信仰上帝”,其中86%的人为基督徒,基督徒中,60%的人为新教徒,28%为天主教徒,10%为东正教,其余信仰犹太教或伊斯兰。成年人中,70%的人从属于某个教堂。
(编者注:该数据近年来有所下滑)
在国民信教程度的数据中,美国在全世界主要国家居最高。其中,基督教占绝对的优势。(编者注:因此,也非常特别的,在所有发达国家中,美国的生育率排名位于第一或第二)
美国人花在宗教上的时间和金钱,远比花在体育娱乐上的时间和金钱要多得多。例如,1990年,美国人观看各种体育比赛的人数3.88亿人次,而出席宗教活动的人数则为52亿人次,比看比赛的多出12倍;1992年捐给宗教事业的资金总额为567亿美元,而棒球、橄榄球、篮球三大联赛的总收入只为40亿美元,两者相差12倍。
3. 美国没有接受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因
社会主义的世俗化理论以及其中的唯物论和无神论,对基督徒来说,是违背基督教义,没有精神上的吸引力。美国没有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因是基督教势力强大,思想深入人心。( 而近年来社会主义的确对美国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最近的 BLM和Antifa,其本质原因是基督教近年在美国有一定的衰落。)
4.美国的内政和外交偏重意识形态的真正原因
美国之所以执着于自由民主人权等理念和体制,就因为在他们心中,这些最符合基督精神,是基督精神在世俗事务上的体现,它来源于上帝造人和爱人的教义,体现着上帝的律法和公义。
他们之所以要不遗余力地把这些理念和社会秩序推销到全世界,并为此不惜流血,采取暴力,牺牲包括美国士兵在内地众多人的性命,答案是因为美国人的天命意识和使命感。而这种使命感来源于基督教中的选民教义和救世精神。
唯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民,是属神的子民,为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圣经
5. 好莱坞和华人对美国的误解
没有去过美国的华人,看到这些宗教性描述,可能会感到大惑不解,他们会说:“你看好莱坞电影,美国人哪里有宗教性呢,美国人不是把性交当儿戏吗?每一部卖座的电影不总是带点床上戏吗?"
这是中国百姓对美国所抱有的印象。中国人对美国抱有的印象是充满暴力、性紊乱、酒池肉林、毒品泛滥,主要来自于美国电影的渲染。
但是美国电影表现得场景不是真实的美国。著名记者,作家David Aikman说:“美国的主流报纸、期刊和杂志不怎么反应美国内地的宗教热忱。流行文娱节目也没有表达出一个虔诚的美国的印象。”
其原因是“好莱坞、强势媒体、学术中心和重要的金融基础机构多半是由放弃宗教、或至少放弃基督教信仰的人们所控制。占据这个人国家文化界顶层的那些人多半是世俗人物,而美国的平民百姓则依然我行我素,去教堂做礼拜、捐助慈善团体、继续遵守十诫或山上宝训。"
在美国,政治人物竞选时都会渲染自己对家庭的爱,强调私生活的严谨,树立一种好爸爸、好丈夫的形象。如果政治人物保养情妇,必然会丧失支持,甚至身败名裂。许多非政界的公众人物为保持好的形象也保守私生活的严谨。
去过美国的都知道,在美国很多城市,夜生活并不丰富,晚上基本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灯红酒绿,在一些宗教影响较为强烈的地区,夜晚尤其寂寞。实际上,真正酒池肉林和性混乱的,是在日本或现在的中国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
补论:本文所谈的,是美国的传统和总体情况。但近年来,基督教传统在美国有少许的下滑,出席礼拜的人数,基督徒所占的比例在少许下降。就连议员都出现了历史上的首位穆斯林Ilhan Omar。 但这并不代表美国的基督教传统会因此一直衰落。实际上,美国历史上基督教出现过几次衰落,但接着又发生了宗教大复兴。所以,对于美国未来会怎样,本人不进行预测。
6 个评论
这种一家之言为啥不发表在宗教专区
这种一家之言为啥不发表在宗教专区
因为并非一家之言。而是真实情况就是如此。我自己都屏蔽了宗教专区,因为实在是被法轮功搞得乌烟瘴气。当然,如果管理员觉得不合适,可以移过去。

現狀不重要。全球主義不滅,所有國家的本質都會同質化,那就是:
沒有文明
沒有宗教
沒有文化
沒有種族
沒有性別
沒有民族
面對未來吧
沒有文明
沒有宗教
沒有文化
沒有種族
沒有性別
沒有民族
面對未來吧
美国保守主义完全是建立在新教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任何政治信条上,这一点是常识。但是美国外交本质上是精英主义的,外交政策是被一小圈精英所决定。美国的外交行为与新教热忱几乎没有关系,倒是更符合美国精英们的商人性格。
【美国人花在宗教上的时间和金钱,远比花在体育娱乐上的时间和金钱要多得多。例如,1990年,美国人观看各种体育比赛的人数3.88亿人次,而出席宗教活动的人数则为52亿人次,比看比赛的多出12倍;1992年捐给宗教事业的资金总额为567亿美元,而棒球、橄榄球、篮球三大联赛的总收入只为40亿美元,两者相差12倍。】
论据就是错的,只取体育娱乐的极小一部分,对比宗教的全部。体育产业的全部加上娱乐产业的全部,包括运动鞋电影电视剧演唱会等等,数倍于宗教。
论据就是错的,只取体育娱乐的极小一部分,对比宗教的全部。体育产业的全部加上娱乐产业的全部,包括运动鞋电影电视剧演唱会等等,数倍于宗教。

其实基督教和伊斯兰,都是亚当派系的,911之前,和平共处。
毕竟不是10字军的年代了。
共产主义才是全球公敌,中共才吃了几年饱饭,就好了伤痕忘了疼,非要再次回到人人喊打的地步。
贱。
毕竟不是10字军的年代了。
共产主义才是全球公敌,中共才吃了几年饱饭,就好了伤痕忘了疼,非要再次回到人人喊打的地步。
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