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岁静家人将“躺平”看成人们越来越“务实”了。----国内普通中产对三胎政策的看法

今年由于疫情和工作关系,很少和国内家人联系,聊得最多的是姐夫和姐姐。

姐夫是一个较为典型的80后一代,对中国看法不如现在年轻人那么的无限热爱,但代表大部分80后之间流行的看法:中国社会正在经历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发展的过程,该有的都会有,生活越来越好,中国人素质不行,等年轻人上台就好了。

本人常年住在国外,出于对家人的安全顾虑和担心用药太猛导致联系断绝,极少直接的谈论国内政治,但也针对中国人的素质的变好的理论,指出这种问题在7,80年代就已经有人提出,然后到现在还有人相信公民意识是天上掉下来的。况且看现在年轻人狂热的民族主义,我没有看出任何所谓素质变好的迹象。首先对于不同声音,像文革一般地去批斗,就是一种公民意识倒退。退化成了臣民,顺民而已。

关于道德素质,我姐夫提出基于木桶理论,短板决定道德下限,只要教育普及上去了自然提升。
而我主张的观点是社会道德是一种”上行下效“:即社会高层带头实行和提倡才能够改善社会风气,如果上层都自私自利,做事欺上瞒下,底层人民不可能道德高尚,互相信任。

像这种对话和姐夫进行过几次,但是每次谁也没有完全说服谁。但好的是能够好好的用道理说话,而不会像网上粉红一样高举民族大旗。

而我姐是一位偏红的”岁静派“,看问题很感性。容易被打感情牌,平时跟风转发一些悼念或者勿忘国耻,剩下都在关注自己的生活。这种人在国内中产我认为非常主流,她们希望安稳的生活,对中共唯一的期待就是好的经济,而对其他地方没有太大的感觉,关心家人,容易被大时代牵着走。如果在文革,如果我成为了右派,我相信我姐不会和其他人一起对我吐口水,而是会悄悄送饭到牛棚给我。

也许她代表着千千万万普通家庭出身的女性,善良又无脑,柔软又固执。

今天看到”开放三胎“的新闻,想到许久未联系,顺便问了问她怎么看。毕竟她21岁结婚,之后一年生了独生子,经历了独生到二胎,现在又到三胎,非常具有代表性。

她说:”反正我不生。“

我:”是啊,按照现在的成本,养娃一名花费100万,准备房子一套200~300万,三胎就是900~1000万,一年能攒个10万,也就100年吧。没算上物价上涨和房价上涨。“

我姐:”是啊,除非房价控制下来否则谁敢生。其实生活成本都还好,主要是教育问题,各种补习班又贵效果又不好。“

我:“首先房价已经不是能控制得下来了,已经太晚了,无解。教育问题,补习班现在是用来筛选精英教育的门槛了,没钱接受不了最好的教育。教育主要还是靠政府投入。投入得少,公立教育资金不足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有钱人可以换户口,送出国,补习班。一般人就只能靠高考拼命了。“

我姐:”其实不上补习班也能考好大学,关键是家长们的攀比。“

我心想,多么典型的浅层思考啊。

于是说道:”造成这种攀比的原因是什么?还是这个社会对于双非大学的不信任和用人单位对重点大学的迷信。如果普通大学,和专职教育也能获得良好的工作机会,那么谁还会去攀比呢?“

我姐:“是这个社会的意识问题。”

我想,这又是一个典型的“大而化之”了。好像同国内一般人聊社会问题,最终都会归结于“素质问题”“认识问题”“体制问题”。好像就是他们最大的妥协,不愿意再往下谈的讯号了。

于是我不再讲下去,继续说道:”看样子今后工作压力会越来越大了,如果中国不开放外劳作为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那么必然是一个人当两个人用,到时候我侄子那代就难过了。“

我认为非常合情合理的担心,然而我姐的回答是

”我对以后还是有信心的。“

”......“(what?为什么突然这么说,根据在哪里?)

”我能感受到在变化,人们越来越务实了。“

”我当然发自内心希望你们过得好好的,但现状不得不使我担心,我对未来持比较悲观的态度,国内生育的低意愿就可见一斑,如果谈感受的话,你是否感受到比起前几年来,人们在朋友圈晒生活的越来越少,手边可供支配的收入也比起以前也变少了。“

可能这句话有点刺痛我姐了,她开始和我辩论

”不晒生活是因为越来越务实才不想发朋友圈了,可支配也没有变少,也就去年买了房,把现金用光了,今年开始慢慢存起来了。“

我想,难道现在国内流行的”躺平“,你叫作务实吗?现在开始存钱,而不是像以前一样旅游,消费,这不能说明可支配收入变少了吗?
我突然恍然大悟。怪不得前段时间我姐夫和我姐跟我聊关于日本的极简生活,和日本加班文化是如何改革的。我还以为他们开始认识到国内宣扬加班文化的恶,本质上是对个人自由的扼杀,把人当作韭菜收割,开始独立思考的第一步。

然而是为了躺平!

我突然开始同情他们,然而又觉得后悔,后悔跟他们讲了这一切。如果对于一个永远不会接纳其他观点的人,说得越多相反观点只会让他越来越远离你。我从来不想让我的家人意识到他们生活在处处糟糕的社会环境下,其一是为了保护他们,其二是为了保持融洽的关系。一直在默默努力,以备将来一旦有变化,可以将他们送出来(如果他们愿意的话)。

我突然明白了以他们为代表的一批在国内的正值壮年的人们的想法。他们无法跳脱出国内的语境,他们从小没有在公民意识的教育下成长,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不能”妄议中央“。所以遇到社会问题,他们十分抵触将责任推到政府头上,而开始”底层互害“,典型的就像怪罪家长们攀比学历,和一些资本家哄抬房价。

近年开始推崇的”佛系“,”禁欲“。他们看作是进入发达社会的标志,殊不知有着本质的区别:发达社会的”极简“是由于基本生活得到满足,社会结构稳定造成”炫富“等虚荣行为减少,人们更加喜欢过着平淡而自由的生活。

和国内的为生计奔波,拼命还房贷,上升通道求之而不得,而造成的自暴自弃的”躺平“,是不同的。

正如小说所描述的,动用”魔戒“的力量,终究会被其反噬。中共动用的”魔戒“----房地产用来蓄水,市场经济用来加强统治合法性。终归成了桎梏。现在哪头都不能动,哪头都不能垮。而任何经济体都会经历从上升到暴跌再到稳定的过程。也许中国经济和房地产崩盘的那天,会是压垮骆驼最后那根稻草。
25
分享 2021-06-02

21 个评论

國內二手房沒市場,都買一手新樓房
现在不上补习班连高中都上不了,你不知道中考改革,50%的初中生“强制”去职高。

公务员考试要本科文凭,不杀光中国共产党,群众在无翻身之日
楼主说出了我想说的,你姐姐和我母亲还有我认识的众多女性一样,都是偏粉红的岁月静好,善良又无脑,柔软又固执,这个形容可以说是再贴切不过了。
对于现状会有不满,也有不少怨言,但是总是自欺欺人相信未来会变好,文革不会重演,哪怕内卷成这样、社会矛盾尖锐、张献忠不断涌现,这些都是暂时的且是个案,不代表整个中国,中国会朝好的方向发展……
这些人,你说她们傻吧,一点也不傻,到了考验切身利益的时候,一个比一个精明,比如三胎。而对我妈而言就是退休金和退休年龄,我只要把这两个一搬出来,她瞬间哑口无言。
可你说她们聪明吧,在中国活了这么多年,经历了这么多事情,铁拳估计也挨过不少,却仍然如此地“傻白甜”,所以我才觉得中国人有时候真的是活该被共产党当韭菜割。
>> 楼主说出了我想说的,你姐姐和我母亲还有我认识的众多女性一样,都是偏粉红的岁月静好,善良又无脑,...


谢谢认同。这种市侩又单纯的性格, 正是中国多年来不断筛选出的,最符合被割和生存的平衡个性。在中国大环境下,独立的女性是被唾弃的,坚持下去就会变得孤独。她们被打成原子化,她们言不由衷,说一套做一套。

对她们只有同情,除非自我觉醒,否则不值得去拯救。
不值得拯救的一群人。你唤醒他们,他们反过来会责怪你的。这些人宁可活在美梦中。

我遇到过无数人有这样的想法 “虽然现在国家问题很多,但我还是相信它会越来越好”

如果问他们有什么依据,也答不上来,就是凭感觉觉得会越来越好。

小龙虾们,做什么事都是凭感觉,因为逻辑分析能力已经被毁了。
对于没有逻辑的人,讲道理是无用的。

总之,我很期待将来墙塌了,他们看到所有事实后的反应。
>> 不值得拯救的一群人。你唤醒他们,他们反过来会责怪你的。这些人宁可活在美梦中。我遇到过无数人有这...


是啊,依然很傻很天真去相信未来会好的,越来越好的人真的多
有这些想法的,也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读了些书属于利益既得者或者既得者的边缘吧,所以要维护自己所拥有的,即使是垃圾。
我觉得最后看到事实后的反应,那肯定一大批认为是境外势力害他们了,就像俄罗斯仍然有太多怀念苏联的
大部分人死的时候其实一样是不明白自己的处境的,这不奇怪。不要试图抢过上帝的工作,如果人民不愿意看到神,那你也不可能帮助他们看见。
太监在成为太监之前,一样也讨厌阉割和太监 ,但是当他被阉割之后的一瞬间,他只能以太监的方式去思考问题。

这个姐夫也一样,他的一切反驳目的就是一个:我生活在中国是没有错的。

这一点当然可以理解,所有人当然不能接受没有希望的未来,而弱者无法反抗强者的情况下,他们无力改变现状,所以他们必须抱着希望生存下去。一定要强调:
“未来还有希望”。

即使他们也不知道希望在哪里,只能更加相信中共的毒鸡汤,相信中国未来会更好,这样他们才不会至于绝望。

这就是太监思维,他们也不想成为中国人,但是当他们选择成为中国人之后,就只能以中国人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了。
对于他们来讲,未来是只能越来越好而不存在其他可能性的。任何提及“今年是未来十年中最好一年”的观点都会触及他们脆弱的预期。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没有希望的未来”是他们不可能改变的,他们对这一点也是心知肚明。因此与其面对可能的糟糕未来,还不如侥幸一下,也许没这么糟呢,也许新一代上来就会好吧,你说都是共产党的错?那不行,质疑君父太困难了,还是先假装困难不存在比较轻松。
我姐:”是啊,除非房价控制下来否则谁敢生。其实生活成本都还好,主要是教育问题,各种补习班又贵效果又不好。“

我:“首先房价已经不是能控制得下来了,已经太晚了,无解。教育问题,补习班现在是用来筛选精英教育的门槛了,没钱接受不了最好的教育。教育主要还是靠政府投入。投入得少,公立教育资金不足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有钱人可以换户口,送出国,补习班。一般人就只能靠高考拼命了。“

我姐:”其实不上补习班也能考好大学,关键是家长们的攀比。“

我心想,多么典型的浅层思考啊。

于是说道:”造成这种攀比的原因是什么?还是这个社会对于双非大学的不信任和用人单位对重点大学的迷信。如果普通大学,和专职教育也能获得良好的工作机会,那么谁还会去攀比呢?“

我姐:“是这个社会的意识问题。”

這一段我覺得不是樓主姐的思考淺層,我猜測樓主可能不是爲人父母,或者至少不是屬於攀比那群家長的那個小圈子的
樓姐説到「補習班效果不好」,也可以理解成「補習班對升學幫助不大」,如果補習班效果不好那「上不上補習班,考上好大學的概率都差距不大」這句話本身沒有問題
然後樓主在後半段對攀比的理解,我感覺應該是「對孩子進了什麽大學的攀比」
但實際上家長之間不只有進了什麽大學的結果攀比,也有在高中甚至小學就開始的補習班攀比,就比上了什麽補習班、多少補習班、内容有沒有高大上
這和普通大學的工作機會什麽無關,有的父母就是覺得我小孩小學就開始練奧數天天有空就聼英語單詞,就比較高大上。這能滿足父母的虛榮心甚至使他們自我陶醉(「天天幫小孩抽背英語單詞,熱衷教育的我真是太帥了」,這種心理爲了方便我稱之爲「星巴克macbook症候群」,理由應該很好懂)
至於爲什麽有這麽多父母會陷入這種狀態,要追蹤到他們年輕時甚至他們的童年才可能找到根源。這些父母自身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把小孩當成星巴克裏的macbook看待,還會自我催眠「我是為他好,這是父母的愛」到自己都被騙,所以就算你問當事人都未必問得出個所以然。但是從行爲上分析,包括「樂於付出明顯不必要的精力,且喜歡主動告訴身邊的人自己花費了多少不必要的精力」看來,自我陶醉的動機應該是占了相當比重的
”我能感受到在变化,人们越来越务实了。“

”我当然发自内心希望你们过得好好的,但现状不得不使我担心,我对未来持比较悲观的态度,国内生育的低意愿就可见一斑,如果谈感受的话,你是否感受到比起前几年来,人们在朋友圈晒生活的越来越少,手边可供支配的收入也比起以前也变少了。“

可能这句话有点刺痛我姐了,她开始和我辩论

”不晒生活是因为越来越务实才不想发朋友圈了,可支配也没有变少,也就去年买了房,把现金用光了,今年开始慢慢存起来了。“

我想,难道现在国内流行的”躺平“,你叫作务实吗?现在开始存钱,而不是像以前一样旅游,消费,这不能说明可支配收入变少了吗?

這裏也是,樓主可能是忽略了星巴克macbook的力量
首先,很多人——我不是説所有人,但很多人——其實一直沒多少錢,但是會不惜省吃儉用甚至租借詐騙來得到他們的「星巴克macbook」。極端的如「和路邊別人的車合影裝成自己的車」「在專門用來拍照的客機裏拍照並裝成自己有私人飛機」,輕微的如「出門旅游,下車拍照上車睡覺回家炫耀,號稱五日游遍全歐洲實際上大多時間在趕路」都屬於這種星巴克macbook症候群。説到底就是「你們看!過著這種生活的我真是太帥了!」
另外,「炫耀自己辛苦加班到凌晨」也屬於一種變種的星巴克macbook心態,「努力工作的我真是太帥了!」
很多人旅游、消費、po網,都不是爲了他們想要消費,是因爲他們想要po網,想要沉浸在這種自我陶醉裏
我再説一遍,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但在網上看多了,朋友圈裏這種人多了,自然就會感覺到這些人的動機不單純是要分享美好。而且朋友圈本身就是一個回音室,容易讓人以爲全世界都是這樣的
這裏就要說第二點了:一個人一旦戴上有色眼鏡了,就很難脫下來了
樓姐可能是因爲看多了,戴上了「po網的人都不是想要消費而消費、想要分享而po網,是想要炫耀和陶醉而po網,甚至可能本來就沒多少消費」的有色眼鏡,就以爲現在網上旅游、開箱之類内容少了就是因爲這些人不再為這些虛榮而消費了,就是務實了。甚至可能是僞裝消費的人少了,所以這些内容才少了,畢竟本來很多内容都未必是真的
樓主或許本來或多或少認爲主流消費都是爲了想要消費而消費,而忽略了爲了虛榮而消費甚至僞裝消費的,就以爲消費少了是窮了
實際上如果不考慮現實世界的新聞,就看兩者對話,「虛榮的少了」的確可能是一種原因,樓主也不能貿貿然就以躺平收拾之。再説,虛榮有時候不需要真正消費,僞裝消費一樣可以虛榮,像是用試穿衣物自拍或者買了自拍完再退貨,或者參加便宜到怎麽看怎麽有問題的旅行團。既然之前的貌似有消費也不意味著確實有消費,那現在的貌似沒消費也未必比之前的貌似有消費低多少
和国内的为生计奔波,拼命还房贷,上升通道求之而不得,而造成的自暴自弃的”躺平“,是不同的。

哦對了,發達國家與否,和自我陶醉的星巴克macbook們是沒有直接關係的。發達國家一樣有一堆炫富,一樣有市場。甚至自我陶醉未必要炫富,炫忙、炫父愛/母愛都可以是謊言
回到之前補習班的話題,有的中國家長可能就通過補習班炫忙、炫父母愛。與其説上升空間云云,這些自我陶醉的動機其實主要是爲了心理上的快感,也就是一種自己過著自己理想中的生活的錯覺。有的發達國家人還會炫極簡,以冥想和山寨瑜伽作爲自己的macbook,享受「滿足於極簡生活,脫俗的帥氣的我」

説了那麽長真是不好意思。我並不是説樓主有多大錯,只是說樓主姐姐雖然是個粉紅(我不覺得這算偏紅歲靜了,要是問我我覺得算粉紅)但就這點可能只是和樓主看到的有所不同。樓主很可能忽略了虛榮心和自我陶醉的比重,而樓姐放大了這個比重
這只是我看兩位對話以後的感想和見解而已,我不知道其他更多細節,當然可能妄想太多了
你姐姐不是拒绝二胎更不生仨嘛?这已经是无声无息的不合作态度,国家需要他们生孩子达不到,所以整个社会都是这样的默默溃烂人口崩塌,还让上位者打击不来。
你不要指望她们能够认清现实,她们多半是愿意自欺欺人过一辈子的,那样反正随大流也不痛苦。有反抗心的人基本上是天生,他们本来就受不得委屈,宁可玉碎不为瓦全。陈胜吴广起义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看确实是有种的,但不是靠血缘,也有突变,帝王子孙后代有变成窝囊废,奴隶平民里也有英勇无畏,他们才是同类,同样的种。
然而社达最严重的就是所谓高素质的做题家
>> 不值得拯救的一群人。你唤醒他们,他们反过来会责怪你的。这些人宁可活在美梦中。我遇到过无数人有这...
这类人就是恁姨所谓的大洪水里的德匹下
你要知道,在亲共和反共之间,不是一条泾渭分明的界线,而是在二者脚下的一个共同基石:人。
我帮你总结一下

你姐和你姐夫:“你都已经在墙外过好日子了 为什么还要这么羞辱我们”
问题来了 劳动党没了他们真的能过上更好的日子吗?我想他们更明白这点 就现阶段我真的看不出有什么能替代劳动党的路线 民运?法轮功?说真的都还不如劳动党 一种成熟的反驳是要有替代方案的 因为什么东西都有不好的一面
民运在海外被匪谍渗透成那样还指望民运能做什么事 跟法轮功念经打坐那跟躺平没啥区别 至于指望沦陷区自己诞生出一种新的良好秩序更是痴人说梦
心雨 新注册用户 回复 达ed
苏州十年前就这样了啊,只有45%的人能读普通高中。
>> 现在不上补习班连高中都上不了,你不知道中考改革,50%的初中生“强制”去职高。公务员考试要本科...
你姐的看法不一定是錯的,我是基於對韭菜的理解而作這判斷的。
不要對韭菜的覺悟有過高的期望。別看現在他們叫躺平叫得那麽歡快,一旦有蛋糕放在面前,他們便立時鯉魚翻身,站起來搶奪那蛋糕,他們就是那麽膚淺。
沒有進化成反賊的韭菜,一世都是韭菜。
在岁静的小镇,恐婚,恐生,恐未来孩子接受的教育,觉得国内的教材知识过时,等等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國家,民族的概念終究會不再流行。

状态

  • 最新活动: 2021-06-11
  • 浏览: 1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