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汉朝是通过招募胡人军团击败匈奴的,而并不是因为什么“大汉雄风虽远必诛”。
因为之前对汉朝历史不熟悉,有人就说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的时候用过胡人吗?于是老老实实去查书,一查就发现,霍去病麾下多胡人。说白了就是策反游牧雇佣军,给钱给地给女人,封官许愿,利用这些熟悉匈奴骑兵战术特点和驻扎地理位置的心腹,以夷制夷,借力打力,收效最大化。
关于霍去病第一次西征匈奴的经过及路线,《史记》、《汉书》、《册府元龟》、《资治通鉴》都有较完整的记载,而《汉书》本于《史记》,并有许多补充,《册府元龟》又取于《汉书》,现已《汉书》为基准,将所反映的资料引录如下:
元狩二年(前121)春,(霍去病)为票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上曰:“票骑将军率戎士隃乌整,讨邀濮,涉狐奴,历五王国,辎重人众摄詟者弗取,几获单于子。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鏖皋兰下,杀折兰王,斩卢侯王,锐悍者诛,全甲获丑,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捷首虏八千九百六十级,收休屠祭天金人,师率减什七,益封去病二千二百户。”
这条史料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些信息:霍去病这次西征是从陇西出发,带了大约一万骑兵,行程千有余里至皋兰,途中“逾乌盩,讨邀濮,涉狐奴,历五王国”,过焉支山,取得了“杀折兰王,斩卢侯王,锐悍者诛,全甲获丑,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捷首虏八千九百六十级,收休屠祭天金人”的战绩。
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一次河西之战,除了霍去病以外还有哪些将领因军功封侯?
于是我们去查《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这一查不要紧,还真的查出了问题来——
霍去病这次出塞击胡战功卓著,除了他以外,还有三位将领同时封侯。
这三个人分别是——
校尉高不识、校尉仆多、司马赵破奴。
这三个人有什么具体贡献吗?
我们来看《史记·霍去病传》
天子曰:“骠骑将军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斩首虏三万二百级,获五王,五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师大率减什三,益封去病五千。赐校尉从至小月氏爵左庶长。鹰击司马破奴再从骠骑将军斩遬濮王,捕稽沮王,千骑将得王、王母各一人,王子以下四十一人,捕虏三千三百三十人,前行捕虏千四百人,以千五百户封破奴为从骠侯。校尉句王高不识,从骠骑将军捕呼于屠王王子以下十一人,捕虏千七百六十八人,以千一百户封不识为宜冠侯。校尉仆多有功,封为煇渠侯。”
再来看《汉书·霍去病传》
上曰:“票骑将军涉钧耆,济居延,遂臻小月氏,攻祁连山,扬武乎鱳得,得单于单桓、酋涂王,及相国、都尉以众降下者二千五百人,可谓能舍服知成而止矣。捷首虏三万二百,获五王,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师大率减什三,益封去病五千四百户。赐校尉从至小月氏者爵左庶长。鹰击司马破奴再从票骑将军斩脩濮王,捕稽且王,右千骑将得王、王母各一人,王子以下四十一人,捕虏三千三百三十人,前行捕虏千四百人,封破奴为从票侯。校尉高不识从票骑将军捕呼于耆王王子以下十一人,捕虏千七百六十八人,封不识为宜冠侯。校尉仆多有功,封为煇渠侯。”
汉书和史记的资料大同小异,只是汉书省略了赵破奴和高不识的封赏户数。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基本可以确定高不识、仆多、赵破奴应该就是霍去病这一支一万人骑兵队伍的主要军官,毕竟校尉是比二千石高官。
然而这就出现一个很大问题,这支出塞的骑兵队伍究竟是以汉人为主还是匈奴降人为主?
老实说,现在已经没有确切资料能够说明这支部队战士构成,但是这次河西之战,除去霍去病,一共就封了三个侯,而这三个侯,有两个是纯种的匈奴人,有一个虽然是汉人,但是从小在匈奴长大,算是半个(所以后来他投降匈奴特没什么心理负担)
为什么说这三个侯有两个半匈奴人?因为《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里写的清清楚楚——
宜冠侯高不识,以校尉从骠骑将军二年再出击匈奴功侯。故匈奴归义。
煇渠侯仆多,以校尉从骠骑将军二年再出击匈奴,得王功侯。以校尉从骠骑将军二年虏五王功,益封。故匈奴归义。
而剩下的赵破奴,他虽然是汉人,但确实是在匈奴长大。
史记记载:“将军赵破奴,故九原人。尝亡入匈奴,已而归汉,为骠骑将军司马……”
所以后来赵破奴对于投降匈奴没有什么抵触情绪,关于赵破奴投降匈奴的记载可以看《汉书·苏武传》“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当然赵破奴(公元前104年投降)身在曹营心在汉,后来和长子也确实逃回了汉朝(公元前100年),不过很倒霉又卷进“巫蛊案”被杀。
虽然我们现在没法肯定这支一万人骑兵队伍里究竟有多少匈奴人,多少汉人;但是从三位军功侯爵的成分还是可以做合理猜测,这支骑兵队伍里匈奴人比例应该不低;而且这里还有一个旁证——
汉武帝元鼎六年建立了八校尉,它们可以说是中央的禁卫军,其共有八支,由八个校尉率领,故称为八校尉。在八校尉中胡骑、越骑、长水校尉由少数民族组成。“三支外族兵当然是由胡越降人充当”,这就是汉武帝时期隶属于中央军队中的外族兵。
我想汉武帝之所以在中央禁卫军里专门设立了三个由少数民族组成的部队,应该是从卫霍领军出塞过程中感受到了匈奴人的战斗力。
汉朝喜欢用少数民族战士是有很多史料佐证的,早在楚汉争霸期间的娄烦就很活跃了,楚汉双方都有。总体而言,霍去病麾下确实多胡人,将领层面,绝对是过50%了。
想发动奇袭肯定得要熟悉当地的人,而卫青和霍去病既然要奇袭那肯定得要当地向导,所以手下自然多胡人。而且汉朝奇袭成功不仅仅是利用胡人向导这么简单,如果只是向导,为何是这三人封侯?难道是此三人带着霍去病到了某地,匈奴贵族自动投降,自动抹脖子,把首级自动给汉军封上?卫青不清楚,但是霍去病第一次出塞,这一万人的队伍里,应该是以匈奴降人为主的。按汉代骑兵校尉统领千骑来看,当时霍去病所部归化的匈奴骑兵大概在两千到三千人。
汉唐的赫赫战功,都或多或少有任用胡人的关系,只是汉朝没唐朝明显。别说汉唐,皇汉最看重的大明也有很多异族将领。
那个年代,长城沿线的原住民都是戎狄后人,战国晚期,当秦赵第一次尝试骑兵作战的时候,这些土著雇佣军发挥了极大作用。
到了汉武帝组建骑兵反击匈奴的时候,最好的兵源都来至晋北陕北戎狄故地。卫青霍去病是内地人,但这俩拉扯的骑兵队伍,就是长城沿线当地土著组成的。没有这些戎狄后人的帮助,他怎么敢越过大漠千里追击?
其实汉末北方军阀大量使用南匈奴雇佣军,造成胡人大量内迁,造成五胡入华。唐末藩镇大量启用少数民族军事将领造成帝国崩溃。阿拉伯人喜欢突厥雇佣军,罗马人大量启用蛮族将领,这些都造成了帝国毁灭。
那个年代,国家想组建骑兵,最好的骑兵兵源只能从晋北陕北戎狄原住民中招。因为其他地区招不到,只有那个地区的人才会骑马射箭。因为当汉民族刚开始使用骑兵的时候,骑兵技术只掌握在这些北方边民手中。还没普及开来。
关于霍去病第一次西征匈奴的经过及路线,《史记》、《汉书》、《册府元龟》、《资治通鉴》都有较完整的记载,而《汉书》本于《史记》,并有许多补充,《册府元龟》又取于《汉书》,现已《汉书》为基准,将所反映的资料引录如下:
元狩二年(前121)春,(霍去病)为票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上曰:“票骑将军率戎士隃乌整,讨邀濮,涉狐奴,历五王国,辎重人众摄詟者弗取,几获单于子。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鏖皋兰下,杀折兰王,斩卢侯王,锐悍者诛,全甲获丑,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捷首虏八千九百六十级,收休屠祭天金人,师率减什七,益封去病二千二百户。”
这条史料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些信息:霍去病这次西征是从陇西出发,带了大约一万骑兵,行程千有余里至皋兰,途中“逾乌盩,讨邀濮,涉狐奴,历五王国”,过焉支山,取得了“杀折兰王,斩卢侯王,锐悍者诛,全甲获丑,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捷首虏八千九百六十级,收休屠祭天金人”的战绩。
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一次河西之战,除了霍去病以外还有哪些将领因军功封侯?
于是我们去查《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这一查不要紧,还真的查出了问题来——
霍去病这次出塞击胡战功卓著,除了他以外,还有三位将领同时封侯。
这三个人分别是——
校尉高不识、校尉仆多、司马赵破奴。
这三个人有什么具体贡献吗?
我们来看《史记·霍去病传》
天子曰:“骠骑将军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斩首虏三万二百级,获五王,五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师大率减什三,益封去病五千。赐校尉从至小月氏爵左庶长。鹰击司马破奴再从骠骑将军斩遬濮王,捕稽沮王,千骑将得王、王母各一人,王子以下四十一人,捕虏三千三百三十人,前行捕虏千四百人,以千五百户封破奴为从骠侯。校尉句王高不识,从骠骑将军捕呼于屠王王子以下十一人,捕虏千七百六十八人,以千一百户封不识为宜冠侯。校尉仆多有功,封为煇渠侯。”
再来看《汉书·霍去病传》
上曰:“票骑将军涉钧耆,济居延,遂臻小月氏,攻祁连山,扬武乎鱳得,得单于单桓、酋涂王,及相国、都尉以众降下者二千五百人,可谓能舍服知成而止矣。捷首虏三万二百,获五王,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师大率减什三,益封去病五千四百户。赐校尉从至小月氏者爵左庶长。鹰击司马破奴再从票骑将军斩脩濮王,捕稽且王,右千骑将得王、王母各一人,王子以下四十一人,捕虏三千三百三十人,前行捕虏千四百人,封破奴为从票侯。校尉高不识从票骑将军捕呼于耆王王子以下十一人,捕虏千七百六十八人,封不识为宜冠侯。校尉仆多有功,封为煇渠侯。”
汉书和史记的资料大同小异,只是汉书省略了赵破奴和高不识的封赏户数。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基本可以确定高不识、仆多、赵破奴应该就是霍去病这一支一万人骑兵队伍的主要军官,毕竟校尉是比二千石高官。
然而这就出现一个很大问题,这支出塞的骑兵队伍究竟是以汉人为主还是匈奴降人为主?
老实说,现在已经没有确切资料能够说明这支部队战士构成,但是这次河西之战,除去霍去病,一共就封了三个侯,而这三个侯,有两个是纯种的匈奴人,有一个虽然是汉人,但是从小在匈奴长大,算是半个(所以后来他投降匈奴特没什么心理负担)
为什么说这三个侯有两个半匈奴人?因为《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里写的清清楚楚——
宜冠侯高不识,以校尉从骠骑将军二年再出击匈奴功侯。故匈奴归义。
煇渠侯仆多,以校尉从骠骑将军二年再出击匈奴,得王功侯。以校尉从骠骑将军二年虏五王功,益封。故匈奴归义。
而剩下的赵破奴,他虽然是汉人,但确实是在匈奴长大。
史记记载:“将军赵破奴,故九原人。尝亡入匈奴,已而归汉,为骠骑将军司马……”
所以后来赵破奴对于投降匈奴没有什么抵触情绪,关于赵破奴投降匈奴的记载可以看《汉书·苏武传》“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当然赵破奴(公元前104年投降)身在曹营心在汉,后来和长子也确实逃回了汉朝(公元前100年),不过很倒霉又卷进“巫蛊案”被杀。
虽然我们现在没法肯定这支一万人骑兵队伍里究竟有多少匈奴人,多少汉人;但是从三位军功侯爵的成分还是可以做合理猜测,这支骑兵队伍里匈奴人比例应该不低;而且这里还有一个旁证——
汉武帝元鼎六年建立了八校尉,它们可以说是中央的禁卫军,其共有八支,由八个校尉率领,故称为八校尉。在八校尉中胡骑、越骑、长水校尉由少数民族组成。“三支外族兵当然是由胡越降人充当”,这就是汉武帝时期隶属于中央军队中的外族兵。
我想汉武帝之所以在中央禁卫军里专门设立了三个由少数民族组成的部队,应该是从卫霍领军出塞过程中感受到了匈奴人的战斗力。
汉朝喜欢用少数民族战士是有很多史料佐证的,早在楚汉争霸期间的娄烦就很活跃了,楚汉双方都有。总体而言,霍去病麾下确实多胡人,将领层面,绝对是过50%了。
想发动奇袭肯定得要熟悉当地的人,而卫青和霍去病既然要奇袭那肯定得要当地向导,所以手下自然多胡人。而且汉朝奇袭成功不仅仅是利用胡人向导这么简单,如果只是向导,为何是这三人封侯?难道是此三人带着霍去病到了某地,匈奴贵族自动投降,自动抹脖子,把首级自动给汉军封上?卫青不清楚,但是霍去病第一次出塞,这一万人的队伍里,应该是以匈奴降人为主的。按汉代骑兵校尉统领千骑来看,当时霍去病所部归化的匈奴骑兵大概在两千到三千人。
汉唐的赫赫战功,都或多或少有任用胡人的关系,只是汉朝没唐朝明显。别说汉唐,皇汉最看重的大明也有很多异族将领。
那个年代,长城沿线的原住民都是戎狄后人,战国晚期,当秦赵第一次尝试骑兵作战的时候,这些土著雇佣军发挥了极大作用。
到了汉武帝组建骑兵反击匈奴的时候,最好的兵源都来至晋北陕北戎狄故地。卫青霍去病是内地人,但这俩拉扯的骑兵队伍,就是长城沿线当地土著组成的。没有这些戎狄后人的帮助,他怎么敢越过大漠千里追击?
其实汉末北方军阀大量使用南匈奴雇佣军,造成胡人大量内迁,造成五胡入华。唐末藩镇大量启用少数民族军事将领造成帝国崩溃。阿拉伯人喜欢突厥雇佣军,罗马人大量启用蛮族将领,这些都造成了帝国毁灭。
那个年代,国家想组建骑兵,最好的骑兵兵源只能从晋北陕北戎狄原住民中招。因为其他地区招不到,只有那个地区的人才会骑马射箭。因为当汉民族刚开始使用骑兵的时候,骑兵技术只掌握在这些北方边民手中。还没普及开来。
19 个评论
请注意,在大批使用少数民族军队的情况下,霍去病军团自身也损失了多达70%的军队(师率减什七)
还有一点就是“洋大人”学自古以来就存在啊!
上文提到霍去病河西之战,汉武帝赏霍去病两千两百户,要知道他可是汉武帝最宠幸的外戚,但是跟洋大人比还是矮了一头啊!
投降的匈奴浑邪王“既至长安,天子所以赏赐数十巨万。封浑邪王万户,为漯阴侯”,仅仅因为投降,封赏就超过汉朝战功第一的霍去病数倍。
包括后来臣服汉朝的呼韩邪单于也是受到了厚待:位在诸侯王上,赞谒称臣而不名。要知道称臣不名可是萧何这种开国元老才有的待遇啊!
陈佩斯之言诚不欺我:没条件谁投降啊!
我多加一句:这条件谁不想投降啊!
还有一点就是“洋大人”学自古以来就存在啊!
上文提到霍去病河西之战,汉武帝赏霍去病两千两百户,要知道他可是汉武帝最宠幸的外戚,但是跟洋大人比还是矮了一头啊!
投降的匈奴浑邪王“既至长安,天子所以赏赐数十巨万。封浑邪王万户,为漯阴侯”,仅仅因为投降,封赏就超过汉朝战功第一的霍去病数倍。
包括后来臣服汉朝的呼韩邪单于也是受到了厚待:位在诸侯王上,赞谒称臣而不名。要知道称臣不名可是萧何这种开国元老才有的待遇啊!
陈佩斯之言诚不欺我:没条件谁投降啊!
我多加一句:这条件谁不想投降啊!
自古以来越能打的投降条件就越丰厚,这是常识,国统区抗议的知识分子死大学生做梦也想不到毛泽东会把他们扔去夹边沟杀全家,而优待投降的土匪吐司
>> 自古以来越能打的投降条件就越丰厚,这是常识,国统区抗议的知识分子死大学生做梦也想不到毛泽东会把...学生是政治家最廉价的工具人,年轻没有经验不通人事容易被煽动欺骗,而且武力值为0费拉不堪。连农民工人都比学生地位高,因为至少他们有镰刀斧头。
霍去病本身是皇亲国戚,手里资源与一般将领不可同日而语,且传闻此人为人骄纵,毫不体恤下属。
>> 霍去病本身是皇亲国戚,手里资源与一般将领不可同日而语,且传闻此人为人骄纵,毫不体恤下属。
是的,士兵缺衣少粮有的都快爬不起来了,骠骑将军还在修足球场踢球呢。霍去病对下属的关心不如卫青,而卫青又不如李广。但是现在网络主流吹捧卫霍贬低李广,跟古代历史学家清一色的赞扬李广体恤士卒形成鲜明对比,可见现在这批人“帝王视角”有多么离谱。
居然还有人说霍去病这样好萌,我只想说你可以去修足球场试试
那也要首先領頭的是漢人,漢人將領要智力和武力壓得住胡人投降的將領,使胡族降將心甘情願地接受漢文化的歧視,強迫他們不斷出賣自己民族利益,壓得住就像金日磾那樣被霍光按扁搓圓,壓不住就像禿髮樹機能,劉淵那樣隨時動亂,成為五胡亂華之祖。
>> 是的,士兵缺衣少粮有的都快爬不起来了,骠骑将军还在修足球场踢球呢。霍去病对下属的关心不如卫青,...
有记载这两人都被汉武帝“幸”过,等于是潜规则上位。芝麻人一向是统治者心态,崇拜虽远必诛的秦皇汉武而不是让贫民稍微好过一点的汉文帝宋仁宗,李广这种不显山露水很多是史书上容易忽略的显然不如卫霍拉风。这就是你姨说的不守本分的无产阶级流氓,总把自己放在不应该在的位置,天天星辰大海入关美帝,然后德匹下的996251生不起孩子买不起房子
>> 有记载这两人都被汉武帝“幸”过,等于是潜规则上位。芝麻人一向是统治者心态,崇拜虽远必诛的秦皇汉...李广不是不显山不漏水,他很有名,只是不适应大规模骑兵草原作战。
>> 李广不是不显山不漏水,他很有名,只是不适应大规模骑兵草原作战。
我说的是他干的活很难体现,卫霍动不动深入草原多少公里斩首多少,李广长期在边疆是防御状态史书上就算写也不好体现他的功绩
祖制,胡服骑射打不赢,干脆胡夫骑射。
其实三十年战争之前世界各国的强军多半都是雇佣性质的杂牌军。毕竟就纯粹本国常备军大多数养不起,养的起的也养不长,养不长的主要原因是,补充太困难了。或者,军头上位。
就像东罗马马其顿王朝的军队,在曼奇科特大跪了一次,科朝之后就只能靠雇佣军了。
就像法,神罗的意大利战争。斯福尔扎的崛起。都离不开雇佣外族的军队。
强大的大一统帝国,不只是中国,如莫卧儿大批雇佣尼泊尔山地军队和阿富汗骑兵,奥斯曼从希腊半岛征召耶切里尼。拜占庭的瓦兰吉卫队,沙俄的哥萨克,基本上都是有外族精锐的。而且比例很大。
三十年战争之后,各国的军事方略大改,毕竟所有人都看到了古斯塔夫改革的瑞典正规军的威力。一支正规的国有军队已经可以胜过精锐的雇佣兵了(在此之前做不到,尤其是欧洲的封建体制很难动员全国兵力)。雇佣兵主角开始退出舞台。
PS:甚至一百年后大北方战争,都出现了四万俄军被八千瑞典军队追着打,损失过万的奇景
就像东罗马马其顿王朝的军队,在曼奇科特大跪了一次,科朝之后就只能靠雇佣军了。
就像法,神罗的意大利战争。斯福尔扎的崛起。都离不开雇佣外族的军队。
强大的大一统帝国,不只是中国,如莫卧儿大批雇佣尼泊尔山地军队和阿富汗骑兵,奥斯曼从希腊半岛征召耶切里尼。拜占庭的瓦兰吉卫队,沙俄的哥萨克,基本上都是有外族精锐的。而且比例很大。
三十年战争之后,各国的军事方略大改,毕竟所有人都看到了古斯塔夫改革的瑞典正规军的威力。一支正规的国有军队已经可以胜过精锐的雇佣兵了(在此之前做不到,尤其是欧洲的封建体制很难动员全国兵力)。雇佣兵主角开始退出舞台。
PS:甚至一百年后大北方战争,都出现了四万俄军被八千瑞典军队追着打,损失过万的奇景
中共建国也是靠收编满洲国的四野,都是靠外援,蒙古和满洲都是自家兵力更强
霍去病收编匈奴,那是用钱和爵位收买,李世民朱棣同理,不是什么智力和力量,用繁体字的也这么皇汉和五毛
霍去病收编匈奴,那是用钱和爵位收买,李世民朱棣同理,不是什么智力和力量,用繁体字的也这么皇汉和五毛
小粉红都是独夫民贼的狗奴才,跟着狗皇帝咬人的,很多小粉红咬司马迁的时候都是跟毛粉一样自我代入到汉武帝身体里,说应该先杀了李广和司马迁全家,比汉武帝还要毒辣,只是因为没有汉武帝匹配的智力和权力才沦落当狗腿子,但他们维护他们主子的时候都是把他们打扮成爱民如子维护尊严的圣君,精分又畸形
兄台有没有兴趣开一贴讨论一下为什么西楚霸王项羽没有能够维持住周秦之变后新的诸夏体系?
如果项羽当年能够稳住三代人,诸夏的未来一定有大不同。
如果项羽当年能够稳住三代人,诸夏的未来一定有大不同。
>> 是的,士兵缺衣少粮有的都快爬不起来了,骠骑将军还在修足球场踢球呢。霍去病对下属的关心不如卫青,...
其實你看一看中國人對"秦始皇"仍然可以爭論這樣長時間,到了去年簡直破天荒:"寧做秦國人"
你再看一看明粉是如何病態吹捧"爛明",他們好像上一世是錦衣衛一樣
你就知道這一文化已經病入膏肓
李广的悲剧就是被皇亲国戚力压的悲剧,出征匈奴,皇亲国戚霍去病卫青有向导,李广没有。本来条件如此之差了,李广没有打胜仗也就不追究了吧,结果卫青偏偏派出刀笔吏要逼死李广,李广只能自杀。注意一下,汉朝的上层阶层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是绝对不会接受酷吏的盘问,凡是有人派酷吏盘问,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直接自尽的。当然也有特殊的,比如周亚夫被下狱,一开始硬挺着不死,后来受不了才绝食自尽。所以卫青派出刀笔吏,就是要李广死的意思。这也是为什么李敢后来要去杀卫青为父报仇。汉武帝鼓励春秋大义,本来李敢杀卫青是符合大义,要既往不咎的,而霍去病因为舅舅被李敢刺伤杀了李敢反而不符合大义。结果因为霍去病是皇亲国戚,汉武帝对外宣布李敢是被鹿撞死的,李家人也不敢再伸冤了。
>>是的,士兵缺衣少粮有的都快爬不起来了,骠骑将军还在修足球场踢球呢。霍去病对下属的关心不如卫青,而卫青...
卫青霍去病这种是关系户,靠卫子夫卖身,和李广靠打仗从死人堆里爬出来领军功的思维方式是有根本差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