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国文化中稀有的自由基因
如果想从中国几千年的专制文化里挖掘出一点民主自由的基因的话,庄子是一个相对合适的选择。
庄子的著作中大篇幅的提到“无为,无用,无待”,“无己,无功,无名”的思想,很像现代自由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结合。
举例而言,《逍遥游》中无用之木的故事
有用之木受人采伐,而无用之木因其无用得以逍遥。在我看来,其中隐含着对人自身价值的肯定。人的价值由自己决定,而不取决于他对社会的价值和贡献。相比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显然是自由得多的。
《逍遥游》和《齐物论》中用一种近乎诡辩的语言否定陈规,宣扬人的自由和万物平等。《逍遥游》的开头:
世界是如此广阔,历史是如此漫长,云海中人们难以想象的鲲鹏在遨游,人在其中就像蚂蚁一样渺小。因此人们看重的世间的名利之类,在自然(天道)面前都不值一提。因此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至人无己,境界越高的人越遵从天道,不为尘世所扰。
《齐物论》进一步补充:
在如此广阔的世界中,根据不同的参照物,即使大山也可以很渺小,即使秋毫之末也可以很庞大,可以说刚出生就死去的婴儿长寿,也可以说彭祖很短命。因此大小和寿命长短都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虽然是诡辩,但是”万物与我为一“同样肯定了“我”的价值,我即为世界。
让我联想起《素晴日》里有关世界和自我的极限的台词
庄子的著作中也不乏浪漫而富有文采的段落,比如著名的庄周梦蝶(《齐物论》中用来“证明”万物与我为一的小故事)
庄子的著作中大篇幅的提到“无为,无用,无待”,“无己,无功,无名”的思想,很像现代自由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结合。
举例而言,《逍遥游》中无用之木的故事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有用之木受人采伐,而无用之木因其无用得以逍遥。在我看来,其中隐含着对人自身价值的肯定。人的价值由自己决定,而不取决于他对社会的价值和贡献。相比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显然是自由得多的。
《逍遥游》和《齐物论》中用一种近乎诡辩的语言否定陈规,宣扬人的自由和万物平等。《逍遥游》的开头: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衆人匹之,不亦悲乎?湯之問棘也是已:「上下四方有極乎?」棘曰:「無極之外,復無極也。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世界是如此广阔,历史是如此漫长,云海中人们难以想象的鲲鹏在遨游,人在其中就像蚂蚁一样渺小。因此人们看重的世间的名利之类,在自然(天道)面前都不值一提。因此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至人无己,境界越高的人越遵从天道,不为尘世所扰。
《齐物论》进一步补充:
今且有言於此,不知其與是類乎?其與是不類乎?類與不類,相與為類,則與彼无以異矣。雖然,請嘗言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今我則已有謂矣,而未知吾所謂之其果有謂乎,其果无謂乎?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莫壽於殤子,而彭祖為夭。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既已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謂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自此以往,巧曆不能得,而況其凡乎!故自无適有以至於三,而況自有適有乎!无適焉,因是已!
在如此广阔的世界中,根据不同的参照物,即使大山也可以很渺小,即使秋毫之末也可以很庞大,可以说刚出生就死去的婴儿长寿,也可以说彭祖很短命。因此大小和寿命长短都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虽然是诡辩,但是”万物与我为一“同样肯定了“我”的价值,我即为世界。
让我联想起《素晴日》里有关世界和自我的极限的台词
由岐……我不时会思考这样的事情。
世界的界限在哪里呢……
世界的……世界的尽头的再尽头……
如果有那种地方……
如果我能站在那种地方……我还能不能跟平时一样眺望那尽头的风景呢?会怎样呢……
把这当做理所当然……觉得有点奇怪吧?
因为那里是世界的尽头啊。
是世界的界限哦。
如果我能看得到……那世界的界限……不就与“我的界限”是同义的了?
因为,我在那个地方所看到的世界……不就是我一直见到的……我的世界吗。
也就是说,世界的界限……即是我的界限。
世界是我所看到的、触摸到的、以及感受到的。
那么,世界到底是什么呢。
我会想,世界跟我区别是什么呢……
有吗?
世界跟我的差别。
所以我说道。
我跟世界没有什么差别……
庄子的著作中也不乏浪漫而富有文采的段落,比如著名的庄周梦蝶(《齐物论》中用来“证明”万物与我为一的小故事)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22 个评论
历史证明。倘若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不搞一家独大,中华文明本应享有无穷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墨家的“兼爱、非攻”,指出不分等级、不分高低贵贱的爱所有人,也具备朴素的平等的价值观念
墨家的“兼爱、非攻”,指出不分等级、不分高低贵贱的爱所有人,也具备朴素的平等的价值观念
個人認為莊子所言機具藝術色彩,有很強的美學衝擊。然而內核更多是一種無拘無束,放浪形骸的樸素態度,可以解釋為灑脫。但是與政治上的自由觀點關係不大。而且,學者中也有認為這種思想其實也是法家秦制得以生長的土壤。具體可以參考秦暉先生對於先秦諸子的評價,我簡單闡述一下秦先生的幾個觀點。
無為無用的思想如果是針對統治者而言,或許會讓其少折騰百姓,而如果對被統治者灌輸,本質上是勸其成為順民。不爭利。
齊物的思想,看似將萬物與我齊一,本質上將一切看作等同後,會產生“這樣也行,那樣也無所謂,反正都差不多”例如,說這是馬也行,說是鹿也無所謂的指鹿為馬式狀況。人人不願意爭對錯,進而不願意分對錯。
莊子曾經以猴子作比喻,認為其如果得勢,在林中就會稱王稱霸,而到了不適合的環境,就膽怯畏縮。既然真豁達如斯為何還會強調因勢利導呢。這實際上是在說“達則作威作福,窮則畏手畏腳”。這甚至較之儒家的達窮之說還顯得有些市井。
因而,也許莊子有很多積極因素,但是他所透露出的精神與犬儒主義也不謀而合。到真的像極了儒家所說之鄉愿。
這只是一家之言。但到底是莊子真的如此思考還是踐行中千年前即存在的支性自然而然的讓其思想脫離了作者初心便不得而知了。
無為無用的思想如果是針對統治者而言,或許會讓其少折騰百姓,而如果對被統治者灌輸,本質上是勸其成為順民。不爭利。
齊物的思想,看似將萬物與我齊一,本質上將一切看作等同後,會產生“這樣也行,那樣也無所謂,反正都差不多”例如,說這是馬也行,說是鹿也無所謂的指鹿為馬式狀況。人人不願意爭對錯,進而不願意分對錯。
莊子曾經以猴子作比喻,認為其如果得勢,在林中就會稱王稱霸,而到了不適合的環境,就膽怯畏縮。既然真豁達如斯為何還會強調因勢利導呢。這實際上是在說“達則作威作福,窮則畏手畏腳”。這甚至較之儒家的達窮之說還顯得有些市井。
因而,也許莊子有很多積極因素,但是他所透露出的精神與犬儒主義也不謀而合。到真的像極了儒家所說之鄉愿。
這只是一家之言。但到底是莊子真的如此思考還是踐行中千年前即存在的支性自然而然的讓其思想脫離了作者初心便不得而知了。
庄子其实更多讲的是个人的修行,偏重出世
若要讲民主自由的基因,我觉得大概杨朱要多不少
他主张贵生,重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非常直白的个人主义
若要讲民主自由的基因,我觉得大概杨朱要多不少
他主张贵生,重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非常直白的个人主义
>>個人認為莊子所言機具藝術色彩,有很強的美學衝擊。然而內核更多是一種無拘無束,放浪形骸的樸素態度,可以...
同意。西方人所谓的自由是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时誓死抗争。而庄子的自由则是什么都无所谓,这个那个都一样的虚无主义。
“其上申韩者,其下必佛老。”-王夫之
《老庄申韩列传》-史记
前后三十年不能互相否定-习近平
《老庄申韩列传》-史记
前后三十年不能互相否定-习近平
有用之木受人采伐,而无用之木因其无用得以逍遥。在我看来,其中隐含着对人自身价值的肯定。人的价值由自己决定
為什麼?
文面意思解讀,『有用』『無用』不還是看『採伐的人』來決定的?樹木說自己有用或無用,影響他的結果了嗎?
這不恰恰是『價值是他人決定』出發的理論?
>>庄子其实更多讲的是个人的修行,偏重出世若要讲民主自由的基因,我觉得大概杨朱要多不少他主张贵生,重己,...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是杨朱的,应该在庄子之前,甚至可能在老子之前。这也是很特异独行的主义,被后来很多人所信奉、执行,虽然口头上不承认。
老子强调的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感觉也有一定自由主义的含义在里面。
老子强调统治者要无为而治,这里面也有尽量赋民自由的说法。
老子强调统治者要无为而治,这里面也有尽量赋民自由的说法。
>>為什麼?文面意思解讀,『有用』『無用』不還是看『採伐的人』來決定的?樹木說自己有用或無用,影響他的結...
你说得对,这里用价值确实不合适。无用之木的无用确实是他人决定的。
改成“人存在的意义由自己决定”会更好
>>個人認為莊子所言機具藝術色彩,有很強的美學衝擊。然而內核更多是一種無拘無束,放浪形骸的樸素態度,可以...
看了秦晖先生有关道家的几集讲座,感觉很有收获。秦先生讲的很有道理,从国家的发展来说,如果人人信奉顺其自然,清净无为,确实是有利于专制集权的。
庄子很多想法确实很市井,不过猴子的故事出自杂篇,未必是庄子本人所写。我理解中,庄子内篇中的想法更类似于“穷则独善其身,达亦独善其身”。比如《逍遥游》的这一段:
肩吾問於連叔曰:「吾聞言於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返。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連叔曰:「其言謂何哉?」
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連叔曰:「然,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猶時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將旁礡萬物以為一世蘄乎亂,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是其塵垢秕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孰肯以物為事?」
接輿说有神人“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連叔评价说“境界如此高的神人又怎么会在意天下之事呢?因此也不会特意让保佑五谷成熟”。我觉得作威作福并不是庄子所提倡的。
总体而言,庄子的学说提倡个人自由,但是也有很强的犬儒主义和虚无主义色彩。不过谈到个人自由和个人的解放时,很难不联系到虚无主义。我觉得这是个共性的问题,而且时至今日也很难说解决。
而且很多事情也看个人理解。比如国家机器对于个人来说过于庞大,想要单独反抗很困难而且代价过大。所以顺应时势等待时机也不等于犬儒。比如我们常说的“墙内不要直球冲塔”。
太长不看,不过庄子确实是那个时期少有的站在个人的立场上的哲学家。
庄周也就在东周春秋的封建贵族时期存在
以后秦汉大一统了 那就不存在出现个人主义的社会条件了
魏晋时期还有竹林七贤这类逍遥派
但是在隋唐以后的科举时代 宇宙尽头就变成了考公 逍遥派连饭都没得吃
以后秦汉大一统了 那就不存在出现个人主义的社会条件了
魏晋时期还有竹林七贤这类逍遥派
但是在隋唐以后的科举时代 宇宙尽头就变成了考公 逍遥派连饭都没得吃
人是社会性动物。自由存在于社会关系是才有意义,才能发挥连接作用。
老庄只是反感丛林社会对个人的摧残和管束,但提出的方案却是降低社会的组织化程度,减少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因噎废食。对个人而言可以修身养性,对社会而言则是退化。还没有达到追求自由的高度。
老庄只是反感丛林社会对个人的摧残和管束,但提出的方案却是降低社会的组织化程度,减少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因噎废食。对个人而言可以修身养性,对社会而言则是退化。还没有达到追求自由的高度。
无为,无用
這個"無"....不是一般解釋的無(沒有),來解讀;那就錯了.....會陷入虛空,玄談之流,什麼修仙修魔都來了。
道常無爲而無不爲(=無用之用=如水的特性一般)。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道的存在就像裝窗戶的"空",這不重要嘛?不然窗戶要裝哪?
引申來說,就是.....
這世界的存在就像那個窗戶一樣,沒有道(無用之用),是要怎樣存在?
其實是"以實擬虛的手法".......比喻
道家的"道"=上善若水=沒有分別,不求回報的奉獻=愛=西方說的信仰...........你就想成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說的差不多就行了;道德經,可以看成是東方的聖經......其實比聖經好懂。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這個"不德",的解讀和"無為"."無用"......一樣)
(或許解讀為無上之德,無上之為,無上之用;玄德,玄為,玄用.......比較好理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N0zRtHdJpk&list=PLD7DB7A6AF938D53A&index=1
有興趣到這裡討論區看看,寫多一點
"無為"而治的解讀.....大概也要翻新了吧?哈哈
這個"無"....不是一般解釋的無(沒有),來解讀;那就錯了.....會陷入虛空,玄談之流,什麼修仙修魔都來了。
道常無爲而無不爲(=無用之用=如水的特性一般)。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道的存在就像裝窗戶的"空",這不重要嘛?不然窗戶要裝哪?
引申來說,就是.....
這世界的存在就像那個窗戶一樣,沒有道(無用之用),是要怎樣存在?
其實是"以實擬虛的手法".......比喻
道家的"道"=上善若水=沒有分別,不求回報的奉獻=愛=西方說的信仰...........你就想成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說的差不多就行了;道德經,可以看成是東方的聖經......其實比聖經好懂。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這個"不德",的解讀和"無為"."無用"......一樣)
(或許解讀為無上之德,無上之為,無上之用;玄德,玄為,玄用.......比較好理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N0zRtHdJpk&list=PLD7DB7A6AF938D53A&index=1
有興趣到這裡討論區看看,寫多一點
"無為"而治的解讀.....大概也要翻新了吧?哈哈
>>看了秦晖先生有关道家的几集讲座,感觉很有收获。秦先生讲的很有道理,从国家的发展来说,如果人人信奉顺其...
其实要看情况,在极权体制未建立前无为,是有利于自由的,建立以后继续推崇无为,就是给极权张目了。
春秋战国时期和民国北洋时期是中华文明思想发展的两个顶峰,可惜的是后面迎来的往往是漫长的黑暗时代
我想起一个人。
@带钢丝的韭菜
@带钢丝的韭菜
历史上没用那今天也没用,正是因为这群东西没用,所以才学习西方来的各种主义
给山东各种学说发扬光大的有一个算一个都该跟着淘汰。
给山东各种学说发扬光大的有一个算一个都该跟着淘汰。
道德經的解讀普遍有誤,所以"無為之治"(取自道德經)解讀,在漫長歷史上也就有了偏差。
我認為,按道德經的原意,無為之治應該是指"無為卻無所不為的治理方式"(道的精神)
也就是道德經要求君王由正三角的意識形態倒轉為倒三角的意識形態,由萬人之上變成為萬人之下還覺得這樣很好的理論。不過被大家誤解就是了....
無為之治限縮君王權利(自由)類似將權力趕進牢籠,成為倒三角形態;人民在上也就相對"專制"有自由(主僕易位)。
無為之治白話的說就是君王服務奉獻守護百姓如同道,水一般不求回報,沒有分別的奉獻,倒三角的意識型態。
一般卻解讀為減輕人民負擔繇役其實是錯誤的解讀和應用。
東漢的無為而治如同中共的胡溫時期=鬆散的專制,鬆散的奴隸制,少折騰百姓而已。
而習近平的定於一尊不知敬畏,則是專制(奴隸)制度的緊縮,成就君王=折騰百姓(如漢武帝?)。
離道德經說的無為而治差多了,沒有達到意識形態的倒三角化,體制上也沒有倒三角化;體制不變意識形態就很難被改變。道德經也就淪為紙上談兵了.....(連談都談錯了....哈哈)
我認為,按道德經的原意,無為之治應該是指"無為卻無所不為的治理方式"(道的精神)
也就是道德經要求君王由正三角的意識形態倒轉為倒三角的意識形態,由萬人之上變成為萬人之下還覺得這樣很好的理論。不過被大家誤解就是了....
無為之治限縮君王權利(自由)類似將權力趕進牢籠,成為倒三角形態;人民在上也就相對"專制"有自由(主僕易位)。
無為之治白話的說就是君王服務奉獻守護百姓如同道,水一般不求回報,沒有分別的奉獻,倒三角的意識型態。
一般卻解讀為減輕人民負擔繇役其實是錯誤的解讀和應用。
東漢的無為而治如同中共的胡溫時期=鬆散的專制,鬆散的奴隸制,少折騰百姓而已。
而習近平的定於一尊不知敬畏,則是專制(奴隸)制度的緊縮,成就君王=折騰百姓(如漢武帝?)。
離道德經說的無為而治差多了,沒有達到意識形態的倒三角化,體制上也沒有倒三角化;體制不變意識形態就很難被改變。道德經也就淪為紙上談兵了.....(連談都談錯了....哈哈)
庄子这一套放在现在的话政治实践和犬儒主义其实更接近
庄子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