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郑重推荐秦晖
秦晖老师我很早就听说过了,他和刘仲敬对中国历史的判断非常相近,两人都有非常强的学术背景和透彻的社会反思。但相比于刘仲敬而言,他都没有使用“学术黑话”,创造一些较为难以直接理解和广泛传播的词汇
秦晖的作品,无论是杂文还是专作,以出色写作技巧和开阔的视野兼之科班训练的严谨逻辑,因此非常具有可读性。而刘仲敬在可读性上因为太过於乐于使用“学术黑话”降低了其可供广泛传播或被人严谨对待的可读性,因此略有缺憾。
我觉得因为黑话原因对于阿姨不感兴趣的读者不妨读一下秦晖,阿姨的粉丝也可以学习下秦晖是如何写出可读性和思想内核双高的文章的。
秦晖老师对中国社会原子化认识相当之早,在这个基础上个人对他的判断介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罗尔斯、布洛赫兼韦伯,当代中国学者中目前没有看到在雅俗共赏和深度兼而有之中与其相提并论的
可以先从博讯的秦晖杂文集开始看起,后面再看看他的三部著作《田园诗与狂想曲》《传统十论》《走出帝制》
https://blog.boxun.com/hero/qinhui/
在此我摘两个经典片段供大家欣赏
秦晖的作品,无论是杂文还是专作,以出色写作技巧和开阔的视野兼之科班训练的严谨逻辑,因此非常具有可读性。而刘仲敬在可读性上因为太过於乐于使用“学术黑话”降低了其可供广泛传播或被人严谨对待的可读性,因此略有缺憾。
我觉得因为黑话原因对于阿姨不感兴趣的读者不妨读一下秦晖,阿姨的粉丝也可以学习下秦晖是如何写出可读性和思想内核双高的文章的。
秦晖老师对中国社会原子化认识相当之早,在这个基础上个人对他的判断介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罗尔斯、布洛赫兼韦伯,当代中国学者中目前没有看到在雅俗共赏和深度兼而有之中与其相提并论的
可以先从博讯的秦晖杂文集开始看起,后面再看看他的三部著作《田园诗与狂想曲》《传统十论》《走出帝制》
https://blog.boxun.com/hero/qinhui/
在此我摘两个经典片段供大家欣赏
“国权不下县”之说通常不否认朝廷行使权力向农民“要钱要粮要命”,但极力强调那时的国家基本上“不管县以下的事”:不为“县以下”提供公共物品、进行福利保障、承担社会责任、履行服务义务。在他们的笔下,乡村救济靠宗族,秩序靠伦理,司法靠民间调解,治安靠乡绅,而乡绅似乎又是从草根族群的德望人缘中产生的长老,与国家官僚体制无关……总之是一切无烦于“国”,万事无求于官。然而这套说法最大的硬伤是在逻辑上完全混乱:就算上述描绘的确是实,这能说明什么呢?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学者大讲了一通国家对于乡里除了征收赋税差役外什么都不管,可见那时的朝廷多么开明、宽容、自由!听后笔者茫然道:您这是在褒奖传统吗?我怎么觉着像是诽谤“我大清”呢?您不是把朝廷说成强盗吧?因为常识告诉我们,凭强力抢了你的钱然后把你扔下“什么都不管”,完全不对你负任何责任,这就叫盗匪,而不叫“政府”!
《帝制时代的政府权力与责任:关于“大小政府”的中西传统比较问题》
所以我觉得,对产权的尊重其实从来就没有公私之分。世界上只有命令经济国家禁止私有制,从来也没有市场经济国家禁止公有制的。同样,世界上只有命令经济国家能够任意剥夺私人财产,从来也没有民主市场经济国家能够让权贵任意偷盗霸占公共资产的。我们的传媒曾报道过,欧洲某国部长仅因公务出访坐民航(不是专机或包机)舱位逾等,就被追究而辞职的事,如此严格的公共利益保护,在巩献田所谓的“苏俄民法传统”下能够设想吗?如果我们现在有人真正关心财产被侵犯的问题,包括公共资产被侵犯的问题,也包括私人资产被侵犯的问题,那么我们的产权保护,包括产权立法的工作就应该落实。而且它的原则就应该是平等保护各种财产。既坚决保护公众共有财产免遭不受公众制约的个人或小集团私自侵吞,也坚决保护私人财产免遭以公共利益为名的不受制约权力的侵犯。
其实关键不在于什么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或两者的折中,而在于严复讲的那句话,就是“群己权界”要分清。公共领域归公共领域,私人领域归私人领域,前者通行民主规则,后者通行自由规则,这个权界是一定要分清的。至于分的结果偏向于“大己小群”一些,还是“大群小己”一些,倒是次要问题。而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这两者弄成一锅粥,群己混淆、群己不分,甚至群己颠倒,“公权”任意侵犯私人领域,而公共领域又被个人、被小集团、被一些不受制约的人所把持。公共领域没有公共性,私人领域没有私人性,群域无民主,己域无自由,这是最大的问题。
《权界可以游移 群己不能颠倒》
40 个评论
支持品葱观点多元化。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社会原子化并不是刘仲敬的专利,只是很多人接触这个词恰好是通过刘仲敬而已。其实这个概念和分析从17世纪欧洲开始走出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崛起,就有充分的讨论了。原子化既是人类走出大家庭的温情,走向专制的泥潭的开始,也是重新订立社会契约的必要条件。这点我后面可能会写文章论述。
仅凭社会原子化来认为刘仲敬和秦晖先生观点一致是没有道理的。只是两者都使用了先前历史和社会学家的认知而已。刘思想内核的来自斯宾格勒的文明季候论就是秦不会认同的,“文化无优劣,制度有高下”,秦认为把社会的现实制度笼统化归进文化或文明中,认为哪个文明就是劣等了,要完了,或者现实的问题就是文化造成的,这不仅不是事实,也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
仅凭社会原子化来认为刘仲敬和秦晖先生观点一致是没有道理的。只是两者都使用了先前历史和社会学家的认知而已。刘思想内核的来自斯宾格勒的文明季候论就是秦不会认同的,“文化无优劣,制度有高下”,秦认为把社会的现实制度笼统化归进文化或文明中,认为哪个文明就是劣等了,要完了,或者现实的问题就是文化造成的,这不仅不是事实,也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

秦晖先生的厉害之处在于他的理论构架非常严谨完备,事实判断富有逻辑还拥有田野调查的实证,这点(因为现代学术水平)甚至强过启蒙时代那些法国和德国的前辈。价值判断也从来以人的权利为本,从不因为客观认识到残酷的现实而有所动摇。
秦的问题在于他的解决方案是寄托在学术界的,期望学术界能有左右共同的底线,而推动上层改革。所谓“共同的底线”原本在现代国家是非常基本的要求,但是对于当下的中国还是过于理想化了,以至于并没有造成什么实质影响。
秦的问题在于他的解决方案是寄托在学术界的,期望学术界能有左右共同的底线,而推动上层改革。所谓“共同的底线”原本在现代国家是非常基本的要求,但是对于当下的中国还是过于理想化了,以至于并没有造成什么实质影响。
秦粉国内也不少,他本身演讲能力比刘高出几个层次。
另外秦和刘的观点不太一样,他不太赞同诸夏和大洪水,认为一是过于路径依赖,也就是没有诸夏就没有新中国。二是小共同体也不能保障自由,共同体都是损害个人自由的。
刘也承认这两个问题,他给出的解释是,起码推翻一个小共同体比大共同体更容易……
另外秦和刘的观点不太一样,他不太赞同诸夏和大洪水,认为一是过于路径依赖,也就是没有诸夏就没有新中国。二是小共同体也不能保障自由,共同体都是损害个人自由的。
刘也承认这两个问题,他给出的解释是,起码推翻一个小共同体比大共同体更容易……
那你应该也会喜欢我在这个问题下对于姨学的论述https://pincong.rocks/question/1503。另外,非常感谢分享最近被下架的张千帆的宪法学,希望能继续分享,我都会收藏来看的。
“文化无优劣,制度有高下”那一篇也是非常精彩的。不过我倒不觉得刘提到的属于文化特质(或者说国民性劣根性),那其实是被专制制度打压的普遍特征。更准确地说小共同体本来就弱的中国,再来一个大共同体无限大的极权制度,是一个现象一段历史而不是什么可以归结为文化劣等的规律。【原子化既是人类走出大家庭的温情,走向专制的泥潭的开始,也是重新订立社会契约的必要条件】这一段很多政治学者是这么表述的,但我亲身体验后才知道西方的自治传统一直没有丢失,依然保有很强的力量,我现在反而认为这些公民联合、市民联盟等结社传统的重要性可能比我最初接触的抽象的理念(如自由、选举)要重要。
当然更重要,但是这些东西并不是在封建庄园时期存在的,而是在国际贸易开始蓬勃发展,城市和城市自由民开始出现后才出现的。这个过程一体两面的直接导致了封建社会的逐渐解体,农奴开始走出庄园,领主也不再依赖领地田税。历史上各国都在这个阶段开始面临一种,人际变得冷冰冰的,贪恋物质,精神堕落,然后不知道该怎么办的问题。然后也是在这个阶段涌现出大量的思想家。
有所谓民主来自于中产阶级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但是这里的“中产阶级”指的不是今天的小资,而是城市自由民。
有所谓民主来自于中产阶级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但是这里的“中产阶级”指的不是今天的小资,而是城市自由民。
把社会制度和现实一股脑塞进“文明”中就是一种文化决定论,不管语言上是“文明”也好,“文化”也好,“国民性”也好,“种族特征”也好。
所以斯宾格勒的理论并没有被后来的历史学所接纳。
所以斯宾格勒的理论并没有被后来的历史学所接纳。
之前看过几本 《罗马史》。那么你觉得罗马共和时代的自耕农和文艺复兴后城市自由民有显著差别吗?我感觉公民权利和义务,生存状态等都很相像啊。唯一的区别可能是自由民不掌握土地,因此在社会关系上和他人会更紧密?
显著区别是欧洲近代的城市自由民,他们进城以后就进了工场或者工厂工作。这使得他们对于公共生活有着更紧密的连结,也更有共同利益。
不过就算如此,假使比较一个更类似的群体,罗马在城邦时期的城民,包括商人、手工业者、建筑业者,一般服务业者,拥有较多田地的地主,和因为种植高价值经济作物而有能力住在罗马城的自耕农,我个人并不觉得他们和近代的城市自由民有质的不同。他们所形成的公共领域可以覆盖政权统治体系的核心区域,因此他们所构成的力量,可以保证他们对于这个政权的所有权。因此共和国的前中期,古典民主制度看起来牢不可破。
但是共和国后期,随着国家对外征服,统治区域有了更多的被征服人群,他们有的在被征服部族的统治下,缴纳贡赋,有的被束缚在土地上,缴纳税收,更有的变成奴隶,缴纳一切。军团可以从被征服者和被征服地区那里而不是公民授权那里获得足够的物资金钱(典型就是靠自己的钱养军团的凯撒),帝国时期甚至可以直接用军事机构来统治大部分被征服土地,这就使得城邦那种程度的自由力量和公共领域变得无比弱小了。
近代的大航海、资本主义(尤其是印刷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是一个公共领域形成,广化和深化的过程。而罗马的扩张,则是公共领域逐渐被淹没的过程。导致了两者不同的命运。
不过就算如此,假使比较一个更类似的群体,罗马在城邦时期的城民,包括商人、手工业者、建筑业者,一般服务业者,拥有较多田地的地主,和因为种植高价值经济作物而有能力住在罗马城的自耕农,我个人并不觉得他们和近代的城市自由民有质的不同。他们所形成的公共领域可以覆盖政权统治体系的核心区域,因此他们所构成的力量,可以保证他们对于这个政权的所有权。因此共和国的前中期,古典民主制度看起来牢不可破。
但是共和国后期,随着国家对外征服,统治区域有了更多的被征服人群,他们有的在被征服部族的统治下,缴纳贡赋,有的被束缚在土地上,缴纳税收,更有的变成奴隶,缴纳一切。军团可以从被征服者和被征服地区那里而不是公民授权那里获得足够的物资金钱(典型就是靠自己的钱养军团的凯撒),帝国时期甚至可以直接用军事机构来统治大部分被征服土地,这就使得城邦那种程度的自由力量和公共领域变得无比弱小了。
近代的大航海、资本主义(尤其是印刷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是一个公共领域形成,广化和深化的过程。而罗马的扩张,则是公共领域逐渐被淹没的过程。导致了两者不同的命运。
这我到真不觉得,只不过秦相对阿姨有更大一点的舞台罢了,毕竟阿姨已经接近是反动学术头目了。
不过秦确实比阿姨更努力一点脚踏实地一点,阿姨感觉有点天才横溢者的通病,自己做的事情开心就好。
不过秦确实比阿姨更努力一点脚踏实地一点,阿姨感觉有点天才横溢者的通病,自己做的事情开心就好。
秦也被学术界称为当代自由主义旗帜行人物,只是民众不太了解吧。普通民众中肯定阿姨名气更大一些。
另外阿姨也挺脚踏实地的,只是秦比阿姨大了21岁,几乎就是两代人,学术积累和思考沉淀完全不在一层次。
另外阿姨也挺脚踏实地的,只是秦比阿姨大了21岁,几乎就是两代人,学术积累和思考沉淀完全不在一层次。
秦晖作为著名台面上的学者在墙内应该影响力更大,但是阿姨在墙外应该影响力更大,港台独派和沪民党的活动一直在扩大阿姨的影响。
但是,阿姨很多天才横溢的天赋没有被很好的利用起来啊!无疑阿姨是个天才的演说者和传道者,纵横捭阖于历史之间的视角与带来的头脑风暴无人能及。但是首先,他需要改改自己的口音,把语速放慢点,最好也略微减少点黑话,那既是他的魅力也是传播的缺点,最好弄得更让人容易理解点。试想一下,如果阿姨演讲的内容换一个人来说。比如江峰这类或者刘屏这类有着较强播音能力的人,效果会好得多。还有就是,诸夏相关的频道都太简陋太草台班子的。
但是,阿姨很多天才横溢的天赋没有被很好的利用起来啊!无疑阿姨是个天才的演说者和传道者,纵横捭阖于历史之间的视角与带来的头脑风暴无人能及。但是首先,他需要改改自己的口音,把语速放慢点,最好也略微减少点黑话,那既是他的魅力也是传播的缺点,最好弄得更让人容易理解点。试想一下,如果阿姨演讲的内容换一个人来说。比如江峰这类或者刘屏这类有着较强播音能力的人,效果会好得多。还有就是,诸夏相关的频道都太简陋太草台班子的。


他目前的微信公众号是 秦川雁塔 。
这帖子真不错,这坟应该可以挖吧?

秦晖不管怎么说都是体制内的人 和刘仲敬完全不是一个路子 两人对话明显是名气大的被拉出来抬刘的轿子 中共一直是学法国 德国 日本 所以 刘仲敬之前体制内的自由主义学者对英美经验主义都是避而不谈
所以刘仲敬干嘛要搞一本英国史出来
刘仲敬关于共同体的看法是 封建贵族 英美保守 习惯法 蛮荒部落比吏治帝国高贵 前者可以繁衍千年 因此总会有出头之日 后者迟早堕落 这正好和西欧 英美的现状吻合
刘仲敬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提出的诸夏其实就是给南方士大夫看的 本来就是给未来割据先搭个架子 至少香港目前也用得上
刘仲敬早期才是晦涩 说他搞黑话的估计根本对那些罗马俄罗斯之类的世界史部分没看过
黑话是针对东亚洼地部分 开发出来的一套避免审核的语言
所以刘仲敬干嘛要搞一本英国史出来
刘仲敬关于共同体的看法是 封建贵族 英美保守 习惯法 蛮荒部落比吏治帝国高贵 前者可以繁衍千年 因此总会有出头之日 后者迟早堕落 这正好和西欧 英美的现状吻合
刘仲敬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提出的诸夏其实就是给南方士大夫看的 本来就是给未来割据先搭个架子 至少香港目前也用得上
刘仲敬早期才是晦涩 说他搞黑话的估计根本对那些罗马俄罗斯之类的世界史部分没看过
黑话是针对东亚洼地部分 开发出来的一套避免审核的语言
秦晖的文字读来不知所谓,不过要是言之有物,大概也轮不到他体制内了。
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居然有谁能觉得“很像”,这理解力太过超出我的理解能力。
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居然有谁能觉得“很像”,这理解力太过超出我的理解能力。
秦晖最让人受不了的就他的思维跳的太快,动不动就说:“是吧,是吧!”。 明明前面什么都没说,他就来个“是吧”!
他要是有文昭一半的口条,粉丝会比现在多十倍。
他要是有文昭一半的口条,粉丝会比现在多十倍。
楼上居然有人说秦晖思维跳的太快,人家明明逻辑缜密,丝丝入扣,这和说“是吧,是吧”有什么关系?
况且文昭本人都说过他自己都是秦晖的粉丝,在油管上也会看秦晖的讲座,我觉得秦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非常厉害,人家是专心做学问的,又不是专心做自媒体的,又不在乎吸粉。。。
况且文昭本人都说过他自己都是秦晖的粉丝,在油管上也会看秦晖的讲座,我觉得秦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非常厉害,人家是专心做学问的,又不是专心做自媒体的,又不在乎吸粉。。。
非常喜欢秦晖老师的文章。除了前面提到的文章之外,还有解释美国南北战争之前,为什么低人权优势的南方在美国一体化市场上比北方更有竞争优势,也解释了中国经济入世的竞争优势。
早就看了,可惜中共不听他的建言,08年到18年,犯了太多错误。
之前看过几本 《罗马史》。那么你觉得罗马共和时代的自耕农和文艺复兴后城市自由民有显著差别吗?我感觉公...
城市自由民和罗马农民完全不是一回事。欧洲的城市自由民是商人和手工业者,他们根据封建契约(比如特许状)结成行会,行会组织起来再讨要一份城市特许状(municipal charter)形成自治市。市议会就由各行会组成。因为城市的特许地位,它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一个城市往往会和好几个封建诸侯产生联系,这也是欧洲近代战争问题的由来。按照马克思的分法,城市自由民(城关市民)就是小资产阶级/布尔乔亚,而布尔乔亚这个词本来的意思就是居住在自治市(borough)里的人。他们不仅在自己城市属于统治阶级,还能拥有进入国会下议院的资格。像汉萨同盟的城市还可以自己招募海军打海盗。
罗马的农民虽然也有政治权力,但如果不是贵族或者平民派领袖就不可能在所在城市发挥太大影响力。平民派领袖通常也是为了当保民官放弃贵族头衔的前贵族。而且罗马的城市也不会享有封建欧洲自治市的独立地位。
秦晖作为著名台面上的学者在墙内应该影响力更大,但是阿姨在墙外应该影响力更大,港台独派和沪民党的活动一...
这个倒不一定秦晖在墙内可能是思想圈内名气最大的公知(但是口碑其实比公知好很多)了,,因为90年代末他被划到新左,所以不仅自由主义者社民或者马主义者知道他的人也很多,几十年积累下来总得人很惊人,体制内外的媒体露面也很多,他被车撞那个网易新闻下有个赞都有几千个这个在所有公知中都前所未有

社会学博士叶攀认为,秦晖所支持的社会经济制度中,和以及各个社会阶级并不处于对等的位置,而“共同的底线...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结构和权力关系继续维持,甚至强化。秦晖发明的低人权优势有争议,低工资不等于低人权,低人权不是优势。这个叶攀明显是自己矛盾,一个是田园左一个是田园右对秦晖的批评
正统的学者,还是秦晖最有建树。至少他说的是人话。比刘仲敬之流强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我本科曾听过他讲的一堂课,印象很好,态度也很温和。
老实说当时的情境个人回想起来,刚上大学,虽然从小就对历史非常感兴趣,但因为可能too young加之文人相轻的原因,即使之前看过些泰斗级学者的文字作品,也并不觉得有多么突破性或回味,但他的课堂确实在当时即带给我了不少冲击。
不过是吧哈哈哈哈确实是印象太深了。
老实说当时的情境个人回想起来,刚上大学,虽然从小就对历史非常感兴趣,但因为可能too young加之文人相轻的原因,即使之前看过些泰斗级学者的文字作品,也并不觉得有多么突破性或回味,但他的课堂确实在当时即带给我了不少冲击。
不过是吧哈哈哈哈确实是印象太深了。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结构和权力关系继续维持,甚至强化。秦晖发明的低人权优势有争议,低工资不等于低人权,...
秦晖先生从未以正面态度提起过低人权是一种优势,如果看过原文,你会知道,他提出“低人权优势”的本意,是为了对当时的三种主流“中国奇迹论“(数据造假论、自由市场奇迹论、干预市场奇迹论)进行辨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其本意并非正面的“低人权是一种优势”,而是“中共通过拉低人权,以在与他国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以下为秦晖先生描述”低人权优势“原文:
除了低工资、低福利的传统优势外,中国更以“低人权”的“优势”人为压低四大要素(人力、土地、资金和非再生资源)价格,以不许讨价还价、限制乃至取消许多交易权利的办法“降低交易成本”,以拒绝民主、压抑参与、漠视思想、鄙视信仰、蔑视公正、刺激物欲来促使人的能量集中于海市蜃楼式的单纯求富冲动,从而显示出无论自由市场国家还是福利国家都罕见的惊人竞争力。
以下为其结论:
显然,中国的“优势”既不在于其市场更“自由”,也不在于其国家更“福利”,而就在于其更专制。笔者反对专制的态度众所周知,但从来不以“专制妨碍经济增长”为理由。
我觉得这种论述是合理的,这种观点在今天的反对派中也存在一定范围的共识。

很久以前就看一个学者的杂文小月刊《读书》,那时秦晖是主编。作为一个理工科的博士,读那些大家小文,受益颇丰。秦晖的专著没有读过哪怕一本,最近看过他的一些youtube讲座,都非常好,虽然口头禅“是吧,是吧”有点多,但讲座很吸引我,尤其是9个小时长的《中国思想史》,高屋建瓴,令我惊叹!今天的很多政治现象有些在历史中能找到答案。他的讲座值得都听一听。顺便说一声,近代史方面的高华,沈志华的讲座也值得一看。现在明白了,袁腾飞的大白话“中国的近代史是淫秽史”。
这是秦晖在网上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秦晖先生的厉害之处在于他的理论构架非常严谨完备,事实判断富有逻辑还拥有田野调查的实证,这点(因为现代...
他的解决办法有点过于乌托邦了,指望着通过向政府问责来一步步推进改革。问题是如今但凡敢向政府问责(大部分还不用问责仅仅只是诉苦)的都得时刻准备被扣上个“情绪不稳定”的罪名失去人身自由

我很喜歡秦教授的人格和工作內容,但必須給大家潑一盤冷水——此人的學術水平稱不上一流,立論也談不上新鮮和深邃,大家不適合浪費過多的精力在他身上
秦的名聲雖然很大,但仔細閱讀著作會發現,他常年分對產權,人權,中國歷史,宗族共同體等論述,僅僅是普及常識的級別。站在學習效率的角度,與其花時間學他的論說,還不如直接買一兩本牛津通識書
秦能火起來,不是因為他的學術水平多麼強,更多是因為他以清華教授的身分,說出很多貼合了民眾期望的政治訴求
再具體一點,那就是很多沒有人文素養的中國民眾,看到秦暉在清華大學教書,便誤以為他是全中國最頂尖的社科教授,而且是少有的,為百姓普及公民意識的良心教授
而實際上,首先,清華的人文學院在c9一直排倒數,無論是底蘊還是成果,放在亞洲更是二流學院的水平,從學院實力來看,秦暉的學術地位是比王滬寧或者鄭永年更低一檔的,這也註定了他無法擔任國師,而是以吸引民眾關注為主;
第二點,涉及到政改的研究,往往需要的不是主義和理念上的指引,而是具體的操作方案,狀況外的解決預案,而秦暉的研究成果中缺乏這類內容
簡單來說,一是學術硬實力不足,二是解決方案過於理想主義,缺乏操作性,適合入門,後續啟發作用不大
秦的名聲雖然很大,但仔細閱讀著作會發現,他常年分對產權,人權,中國歷史,宗族共同體等論述,僅僅是普及常識的級別。站在學習效率的角度,與其花時間學他的論說,還不如直接買一兩本牛津通識書
秦能火起來,不是因為他的學術水平多麼強,更多是因為他以清華教授的身分,說出很多貼合了民眾期望的政治訴求
再具體一點,那就是很多沒有人文素養的中國民眾,看到秦暉在清華大學教書,便誤以為他是全中國最頂尖的社科教授,而且是少有的,為百姓普及公民意識的良心教授
而實際上,首先,清華的人文學院在c9一直排倒數,無論是底蘊還是成果,放在亞洲更是二流學院的水平,從學院實力來看,秦暉的學術地位是比王滬寧或者鄭永年更低一檔的,這也註定了他無法擔任國師,而是以吸引民眾關注為主;
第二點,涉及到政改的研究,往往需要的不是主義和理念上的指引,而是具體的操作方案,狀況外的解決預案,而秦暉的研究成果中缺乏這類內容
簡單來說,一是學術硬實力不足,二是解決方案過於理想主義,缺乏操作性,適合入門,後續啟發作用不大
>> 我很喜歡秦教授的人格和工作內容,但必須給大家潑一盤冷水——此人的學術水平稱不上一流,立論也談不...
同意。
>> 秦的名聲雖然很大,但仔細閱讀著作會發現,他常年分對產權,人權,中國歷史,宗族共同體等論述,僅僅是普及常識的級別。站在學習效率的角度,與其花時間學他的論說,還不如直接買一兩本牛津通識書
一個作者水平不是業內最高的,不等於看他的文章學不到東西。
我們假如做某個學術領域,每天看領域內的期刊、論文,其大部分作者的水平也不是業內最高的。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學到很多有益的知識。首先,祗要像秦暉這樣用科學的方法去分析,無論結論對錯、水平高低,對讀者都有啟發作用。其次,雖然說秦暉的文章多停留在科普的水平,但是這些基礎的東西仍然鼓勵我們更多思考歷史與社會,從而在常讀常新中使我們自己有所提高。
秦晖先生的论证非常严谨,堪称证明。他在说人人都热爱自由的时候,用的例子是监狱。如果没有看守的话,犯人都会逃走监狱。秦晖先生非常善于发现可以用来参考现实问题的历史片段,并加以剖析。历史做到这种水平,已经具有应用性和前瞻性。这种人在美国那样的国家,应该是政府的策略顾问,能够阅读高度机密的材料。在大清,居然不是终身教授。
如果说秦晖先生的历史是有应用性的历史。那么沈志华先生的历史就是真的历史了。沈先生有感于中国历史细节基本上是事后猜测。认为历史应该基于有据可考的档案材料,提倡用档案材料还原当时的信息环境。沈的研究让很多后世看起来怪异的历史更易于理解。这两位是史学界泰山北斗一般的存在。
如果说秦晖先生的历史是有应用性的历史。那么沈志华先生的历史就是真的历史了。沈先生有感于中国历史细节基本上是事后猜测。认为历史应该基于有据可考的档案材料,提倡用档案材料还原当时的信息环境。沈的研究让很多后世看起来怪异的历史更易于理解。这两位是史学界泰山北斗一般的存在。
秦晖是文革之后第一批研究生,正儿八经研究了四十年历史,清华、哈佛费正清研究中心的正经教授、研究员。
刘仲敬是个啥?工作了十几年之后读了个研究生,读博还读不下去了连开题报告都做不出直接被退学了,你拿他跟秦晖相提并论?
基本的常识要有的!
刘仲敬是个啥?工作了十几年之后读了个研究生,读博还读不下去了连开题报告都做不出直接被退学了,你拿他跟秦晖相提并论?
基本的常识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