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象形文字,拼音文字有何优点?

我最近上网查了一下,我了解到象形文字,比如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同一种文字可以有不同的读法。比如:
[li]根据楔形文字,其发展趋势是简化。「在苏美尔的最早记录中,使用的符号约有两千个左右,但经过600多年的改进,在公元前2900年左右时,符号的数目已经削减到六百个左右。符号进一步简化,最后演变为楔形刻痕的组合,基本笔划有四种:横、竖、斜和折。这就是楔形文字。」[/li]
[li]根据圣书体,埃及的意音文字中表形的部分不是很发达。「真正的表形文字不多,多数是借数个表形文字的读音来表示其它的概念。」[/li]
[li]而甲骨文,出现较晚,但意音文字体系高度发达,达到数千个单字,后不断增加,今有数万。相比之下,西元前一千年的腓尼基字母已经高度简化。[/li]


拼音文字是表音文字,比如说英文、世界语、拉丁语、腓尼基字母等等,是由字母组成拼接成单词组成文字。比如:
英文,由26个字母组成,由26个字母组成一个单词进而形成文字。
希腊文,主要由字母组成,由字母组成一个单词进而形成文字。
拉丁语,主要由字母组成,由字母组成一个单词进而形成文字。

拼音文字的特点就是表音,一个单词只能有且只有一种读音,每一个单词都只能表达同一种事物。
相比象形文字,拼音文字有何优势?
学习成本低。

从认字到写字,中文要从学龄前教到四年级左右,每天语文课不少于两三小时。相对而言,英文拼读规则只要一学期,西班牙语一两个月就能搞定。

你们这些人不是大多都很痛很应试教育吗?(其实我个人是不痛恨的,因为我是高考状元。)素质教育的基础就是把时间花在创造性,启发性教育上。中文单单认字就要花上数年,内容全是死记硬背抄写,半点创造性都没有。有趣的部分是造字,因为小孩理解能力有限,要到初中才教,可六艺中的假借和转注又不教(希望港台会教)。说文解字不教,想学要去大学读汉语言文学。也就是说,几年算入门,精通要一辈子。就算是写,老毛写了一辈子,也有一帮人批评写的像狗爬。

语言只是工具而已,花上人生百分之三,百分之五的时间跟写作部分死磕,这是非常大的缺点。我说句不好听的,在这里挺中文的,大多是因为自己已经上了车,而且英文没到上可报纸发表,下可泡吧把妹的水平。这样是不行的。

比如说,有人把pen当成阴茎,完全是错误。吐槽大可以用dick smith这个现成的笑话,不过他没有这种知识储备。家庭成员的严密性是英文欠缺的,别说英文,日文也不分奶奶姥姥,这跟拼音象形毫无关系,跟四代同堂的文化有关。高祖玄孙这些称呼现代也少见了,堂弟表弟大多用弟弟代称,因为计划生育。反倒是英语slibling和cousin分得很清。

另外,英语是有一词多音的,比如present。一词多义是普遍现象,我还真不知道哪个语言是严格的一词一义,包括较严谨的拉丁语。黑炮事件这本书就是建立在德语一词多义引发的翻译错误上,巴尔扎克更是亲口说过法语特别适合双关语的老笑话,文学爱好者都应该很清楚。
超現實魔幻 跟你說個笑話—澳門。
似乎沒多少人提到語言學啊?
首先,漢字不是「象形文字」,這個先不談。
第二,漢字亦不是「表意文字」,這是個不夠專業的稱呼,正確的叫法是「語素文字」。

文字基本上分為五種。語素文字、音節文字、輔音音素文字、元音附標文字以及全音素文字。
必須緊記的基本概念——先有語言,後有文字。並且,文字必須符合語言的語法規則。上述五種文字,各有合適的語言,因此,並無高低之分。

比方說,大家可能聽過,古代日本及韓國都把漢字拿去用,但結果是漢字根本不適合他們的語言,最後還是造了他們自己的文字。日本最後選了音節文字,這符合日語「CV」的音節構成方式(也就是日語每一個音都基本只有一個輔音和一個母音,簡單)。至於韓國的諺文更不用說,它公認是語言學上的一個奇蹟,史上設計得最好的文字,有興趣可以去維基一下,這裡不多談。

又例如,歐洲諸語言有相當多的所謂「屈折變化」,在不同的「格」、「性」、「時」等情況下,詞語會有各自的變化。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在英語裡,過去式要加-ed(或者整個字轉變),眾數要加-s之類。而諸如法語、德語之類的語言更是複雜。對於這種語言,使用「字母」,亦即全音素文字是最合適的,因為可以簡單地增減字母。但要是你嘗試用語素文字,比如漢字來重現這種變化,那就是惡夢了。

另一方面,漢字也適合漢語的表意形式。用字母來表達漢語不是不行,但不夠直觀。

利益申報:我是搞虛構語言(conlang)的。
琉璃光 文藝是抵抗暴政之妙法,乃至唯一方法。
表音字易寫,僅此而已。缺點有不少。也不易學:字母半身雖少,真正使用,卻仍需經年研學乃能於種種文書讀寫自如。至於「語法嚴謹」云云,請區分語言與文字。漢話可以用漢字寫,也可以寫成各式字母。而且「語法嚴謹」亦非王道。英文語法比法文簡單得多,法文比德文簡單得多,德文又比俄文簡單得多。形式語法簡易者,往往由章法補充。以簡馭繁,本是語言之特徵。當然,為簡而簡,適得其反。

所謂文字趨勢是簡化,是大騙局。整理與分工,才是正道。漢字漢詞不斷增加,英文、法文等之詞語也與日俱長。

我手寫我口亦是大騙局。世上沒有任何文明社群是手寫其口。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修辭立誠,方得盡意。我手寫我口不過是愚民之堂皇藉口。

中文亦非「象形字」,而是音義字,九成半以上漢字皆形聲字。

不學無術,信口開河,音義字救不了,表音字也救不了。詆毀某種語言前,不妨先學好所艷羨之語言。世上總有一類人,自身不濟,敗光祖產,還終日幹公詈嬤。君子罪己,小人罪人。

敬白
红冬里的青鱼 自由、民主、法治
说个纯技术上的。
拼音文字分词更加容易。象形文字分词非常困难。

比如:我要用程序分析这么一句话:
乒乓球拍卖完了

这话有两个意思:乒乓球/拍卖/完了。 乒乓球拍/卖/完了。
本质上都是对的,无法区分。

还有一些不知道边界的话,比如:王小二输了比赛。
其中王小二是人名,但是计算机无法知道这一点。

还有就是缩写非常难以识别,比如:人影办。
这个计算机无法识别出是一个缩写。即使识别出也无法正确解读成: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总之,技术上如何识别一个字还是一个词就要花很大功夫,并且要积累更多的资料才有可能准确分析。

拼音文字天然分词简单,因为词与词之间已经天然分好了:
比如:New Galaxy Tab S6 update rolling out with stability improvements.

你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哪些是专有名词(大写开头),哪些是缩写(S6),哪些是单词的边界(空格)。
这对于计算机是非常友好的,可以更快速地积累更准确的语料。
拼音文字其实是单轨道,方便识读,但是它的缺陷在于只能表音,需要整个单词拼出来才能表意。

象形文字也是单轨道,只能表意,不方便识读,容易失传。

但是汉字其实已经进化到了双轨道,有表音部分亦有表意部分,两者结合起来其实很容易识读,而且非常容易造字,一个字其实就是一个单词。汉字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不知道发音也能猜出大概意思和读音,其实是非常高效的文字,可以说在过去几千年交通低效沟通不便的日子里,汉字对中央集权的控制来说是功不可没的,因为在大家相互方言不通的时候,也很容易用汉字把表达的意义转录解码出来,大大减少统治中教育和同化的时间和成本,汉字你需要它表意的时候可以用来表意,需要表音的时候也可以表音。

正因如此,当年汉字文化圈,高丽,日本,越南等都使用汉字,因为它确实是很方便很高效的文字,大家发音完全不用一样,但是完全可以使用相同的符号系统,就连今天去到日本,你可以和人完全语言不通,但是看日文汉字你可以感到几乎出行无障碍,记得去到一个小地方,当地老人问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说她完全听不懂,后来拿出笔和纸给我写,一写就马上知道是哪里了。

不过汉字还是正体字识读和学习起来比较有规律比较容易,简化字也有向符号化而不是规律编码的方向发展。
決不再做奴隸 ♩黎明來到 要光復 這香港 同行兒女 為正義 時代革命 祈求 民主與自由 萬世都不朽 我願榮光歸香港
最早(聚集在)巴比倫(的世界各國)學者發明楔形文字,主要是為了能夠用一種文字書寫美索不達米亞各民族的語言,直接表述他們的律法、科技、和人生哲學。楔形文字主要是拼音文字,但是也可以加入象形的元素來豐富其內容。楔形文字是當時很受學者推崇。它不像過去的各種象形文字,衹能書寫自己民族的語言,而遇到別的民族的律法、科技、和人生哲學,就必須給他們起一個本地化的名字。堅持用象形文字的古埃及,和今天的中共國一樣,有一個名詞委員會,專門研究怎麼把其他民族的新詞翻譯成埃及名或者中國名。這些奇奇怪怪的譯名,給象形文字學者的學術研究造成了很大的障礙,是這些民族的知識漸漸落後於世界的原因。

後來的腓尼基字母是對楔形文字的改進,使其書寫更快捷,而且閱讀更方便。字母文字的筆劃密度是固定的,不會像楔形文字或者中國的方塊字這樣出現筆劃特別密集的地方,給閱讀者造成近視和其他眼科疾病。

我之前也談過這個問題
https://i.imgur.com/0mKbR5N.jpg
古代地中海世界也出現過燦爛輝煌的象形文字,比如說古埃及的聖書字。象形文字最大的缺點是不適合書寫其他民族的概念。

在銅器時代,人類最發達的知識體係是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神話學和人生哲學(今天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源頭),並且從這裡面發展出了最早的占星(用於選擇耕種和收穫的時節)、冶金、化學、工程、水利等學科,還發展出了先進的醫學(今天西醫的源頭)。

美索不達米亞各民族使用楔形文字,還有後來腓尼基人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字母文字。這些文字可以直接書寫其他民族的概念,讓使用楔形文字或字母的學者可以很容易地通曉美索不達米亞地區每一個民族的神話和人生哲學。

由於古埃及使用象形文字,在敘述其他民族的神話和人生哲學的時候,必須要給每一個外族概念都起一個埃及名。比如機械和科學之神科塔·卡西斯(Kothar wa Khasis)的埃及名叫卜塔(Ptah);保護科學知識、使其只能通過科學方法和實驗獲得的女神的埃及名叫塞赫麥特(Sekhmet)。必須給外族的神和哲學概念起埃及名(才能用象形文字寫出來)的事實對埃及人學習美索不達米亞神話和人生哲學構成了很大障礙。從歷史的角度看,古埃及象形文字只有在描述本民族概念的時候才是流利的;而談到外族概念的時候則是很幼稚的。

中文也是一樣。用中文學習西學,各種概念都要翻譯成奇奇怪怪的中文譯名。喪失了語源學的聯繫性,人在潛意識裡要將這些譯名與已有概念聯繫起來很不容易。這就令使用中文學習西學變得十分困難。而使用拼音文字(比如英文、法文)學習任何民族,包括中國的概念都要容易很多。
1. 拼音文字学习成本低。
会说话的人能用更短的时间学会拼音语言。而汉字要记住几千种形状,难度大得多。在没有汉语拼音辅助的时代,学习认识和书写汉语不是大多数人能做到的。
2. 拼音文字扩展性强
拼音文字可以无限扩展新的词,增加新的意义,因为音节本身并没有意义,音节的组合没什么限制,产生的新词从语境就能了解意思了。
而汉语增加新的词,则是在用已有的有意义的字组成新的词,天然就受到了限制,而且容易带来误解。这从翻译的辛苦找对应词和名词解释就能知道了。

这两点决定了汉字不论下限还是上限,都远远不如拼音文字。而网络时代,则是在扩大这种劣势。

还有一点很少有人提的,就是汉语的句子需要经过分词之后才能理解,而现代拼音文字的句子以单词为单位,是本身已经分开的,天然就降低了理解成本。熟练的英语阅读者,通过找句中连接词,能快速理解句意,这也是一个优势。
骨灰罈裡爽 :跟黑人缠绵在一起的双色骨灰就是你妈
阴茎是Penis,Brother是因为西方没有强烈的长幼有序的文化,所以不需要特别区别。麻烦举例的时候请再三确认。

另外,你说的「就一个优势。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能读对。」反而就是最大的优势,对它轻描淡写反而显得搞不清楚状况。一旦文字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学习,这意味着它减少知识传播的成本,从而使得语言学习者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在学习语文上,从而在国家发展上更加经济。若非如此,中国何必搞简体字运动?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程式语言大多都是用英文写的。用英文写的程式语言可很快速的对应到机械语言,同时又相对与中文较少有歧异或混淆文法的事情发生。

再者,比起英文,由于中文讲究语境跟美感,反而更会更加频繁出现复义的情况。这不仅不利于知识的传播,而且也难以以科学的方式系统化。

至于你说的「中国人最聪明,通假字啊。」只是因为环境使然,否则印度裔或欧裔的中国人应该在学中文上表现的不如华裔。但事实是族裔与智商之间并没有存在着显著的依赖关系。
锡进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伟大旗帜
这些问题实际上已经有专业学者讨论过很多次了。
表音文字的优势在于字符少,这样的语言容易学习,也容易对应键盘、容易电子化
表意文字的字符数量巨大,这样的语言需要更多精力来学习,在数字化时代也需要建立字库并找到处理输入输出的方法(比如王选院士主持的激光照排);优势也明显,同样的字符数可以对应更多的内容



汉语拉丁化的方向是毛泽东定下来的,而且也制定了相应方案,只可惜历史规律不会尊重帝王的意志,拉丁化最终没搞成,汉字二简方案也只能不了了之。
现在粉红军团喜欢教育别人“有本事不要说中国话用中国字”,然而他们并不清楚中国字差点被伟大领袖的决定搞死,恰恰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意识无意识的抵抗保住了他们现在能使用汉字的权利
簡體化真是糟糕的運動
學習語言,不是筆劃少就等如好學
字型是應該中充滿聯想的

正如有一天歐美正式將christmas,簡化成xmas
你並不能說他寫少五個字母就更易學了
相反字根丢失,講人更不好理解
Christmas就是由christ-跟-mas租成

另外拼音除了文字能讀出來都是要死記硬背的
你一開始怎知道eat就等如吃的意思
E跟A跟T就是單純三個字母
Eat等如吃,run是跑,你都不可能在字面上就知道他的意思

最後嘛
就是拼音文字
字母>字根>詞
方塊字
字型小部件(字母/小字根)>字(大字根)>詞

除了不能拼讀,組成都沒有差別
但中文來說字到詞的拼接是相當自由
中文就是字根的語言
這可能不跟文字有關,是語言本身

這是中文最令我喜歡的地方


最後的最後
一字多義 跟 將多個同音字變成一個字是完全不同的
別人家的拼音字可不是同音的字就字母都一樣
拼音文字的优势是易学易传播,缺点是容易受发言影响分化成一堆近似而又不同的语言(有声传媒诞生后这一点得到了缓解)。
相比之下表意文字可以跨不同方言实现顺畅的笔头交流,甚至完全不同的语言之间都能实现一定的沟通(汉语和日语纯靠汉字可以理解30%左右)。

另外在词汇学习成本上面,拼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易学性优劣会逆转。好比我前一阵玩侏罗纪世界,“五角龙”或者“似鸡龙”这种名字,就算0基础的小学生也能猜测出大概的形态,并从一大堆恐龙中根据名字识别。但换成“Pentasaurus”或者“Ornithosaurus”就算英语母语的人没有相应知识也无法光凭字面产生印象。
NZRdlClr5 嗆聲完了改回來了
拼音文字方便造字
belittle完全就是美國人硬是生捏營造出來的,現在倒也成了真正的單詞了
Brexit也是生捏營造出來的字,硬是拼出來的,卻也成了字。你中文要説什麽?脫歐?不能説明是誰在脫歐。英國脫歐?太長太麻煩了
這種類型的詞在專業用語裏特別常見,文科有-ism表示XX的思想、XX的主義,理科有-ium表示XX的元素或物質,-ite表示礦石等等
每當發現一個新的元素,英文就很省力,請這位科學家説一個自己喜歡的單詞後面加上-ium就好了
中文還要特別新造一個字,除了元素周期表以外幾乎沒有地方會用到這個字
就衝著化學和生物學,拼音文字就比較方便
拼音文字的特點就是書寫、學習、閱讀成本低。 但如果就立刻說什麼文盲blah blah blah 這些 argument,就太 cheap 了,老生常談,悶死了。

拼音文字的最大特點是他比較容易讓文言一致,而口語中的思哲魔法就可以轉移到語文當中,再透過語文遞歸發展。

而口語,是邏輯和形上的發源地。

漢字,因乎其困難,是壓抑著邏輯和形上的發展的。沒有邏輯,有理說不清。沒有形上,正義難以彰顯。

大家可以看看吳語小字,就是為吳語提供一個拼音文字方案。這樣,吳語就可以開始發展邏輯和形上概念。
CCP大毒瘤 新注册用户 高技术移民努力ing
密码学转码非常方便。拼音文字通过数学化上升密码学和信息论,比如Vigenère加密、ENIGMA、信息熵等,在我看来这个数学化过程是得天独厚的优势
Kerr_Bird 同志,你好,我是跤(蕉)警,请你尻边停车,接受屌插。
这个东西跟造词文化有关。

英文有个不好,隔行如隔山,学医的,学法律的,学经济的,各有各的语言。

中文有个好处,对于作品的缩写,可以用2-4字大致就可以概括标题,表达的意思远远比英文缩写或日文缩写多。
springwood 既来之则润之
一个单词只能有且只有一种读音


read! read! Are you kidding?????
很简单:语言与文字的一致性。人们用嘴巴怎么交谈的,就该用纸笔怎么交谈。
拼音文字的特点就是表音,一个单词只能有且只有一种读音,每一个单词都只能表达同一种事物。

你这错误太多了。英语一个单词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意思但是读音相同,well,好,井;也可以拼写一样,意思不一样,读音不一样bow,弓,鞠躬。
拼音文字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设计字体方便。
wudidi 观察 庸人
好上手我觉得算一个优点,至少入门需要的词汇量没有那么大,况且词缀也是一个实用的技巧。
adblocker 黑名单
我觉得拼音比原始象形方块字 更美观 书写流畅连贯
谭嗣同1918 新注册用户 (待解除)
从政治角度 当然是适合民族发明啦~ 您老人家如果用拼音文字拼出同一篇文章的 粤语,闽南语,满大人语等版本,小学生都能看出来他们是独立的语言~ 甚至如果用方块字以表音方法拼粤语,都有如此效果。 而象形文字是表意的,按其使用规则没有办法做到这件事。
江浙小刘style 灰名单 世界第一粪红
汉字容易产生方言不同发音,字面表达但同字 从黑龙江到海南岛从新加坡到西宁 不利于民族国家兴起
题主可能把象形文字等同于汉语了,把拼音文字等同于英语,大面儿上这没有什么错,但并不完全,这个问题应该分成两个部分来看:

1,汉语是不是就是象形文字?

其实不是。汉字的造字手段主要有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其实“象形”只是汉字来源的最原始的一种,汉字里面的山、水、日、月这些最原始最粗浅且有大家都熟知的具体生活形象的汉字一般就是这么来的。而在语言文化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抽象思维开始发展的时候,象形文字的比例就大大降低了。所以现在汉字里的最常见的造字方式其实是形声字:一个汉字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声旁,表示读音,另一部分是形旁,表示含义。比如妈,玛,码,蚂,吗,这些字基本都能读准(声旁:马),也都能猜出来大概的含义(形旁:偏旁部首)。但这些都不是象形文字造出来的,而是形声结构的汉字。

2,汉字和拼音文字的比较

明白了汉字的四种造字方式和象形的关系,就能大概清楚汉字和拼音文字(以英语为例)的比较:

首先是拼音文字学习成本低,学习速度快,能读就能写。这个是官方认证过的,中国大陆49年之后搞汉字教育改革,一度想要完全拼音化,最重要的理由之一就是扫盲(“扫盲”这个词是不是都有点陌生了)。后来才定下来用简化汉字的方案。而早在延安时期,就已经试行过农村用拼音文字扫盲的方案。

其次,人对语言文字的处理是建立在语音基础上的,比如现在在这里打字的基本全都是拼音输入,五笔之类的估计凤毛麟角。再强调方块字的美感,它也只是一种信息传播媒介,是靠语音作为基础的。比如,英文的sneeze这个词,对应汉语的“打喷ti”,在无提示的情况下,基本没有中国人能动笔写出来“喷ti”这个汉字词。

其三,强大的造新词能力。语言是不断随社会更新发展的,汉字很难推出“新造字”,所以只能靠已有的汉字不断组成新词,来描述社会新生事物。但英语这种拼音文字,完全可以通过词根、前缀、后缀的不同搭配来派生出不同的词。英文词看起来多,但其实对英文词根熟悉的话,完全可以理解英文词的大致含义。

其四,英语更精确。英语本身存在多种时态、语态,单个语句就能相对清晰地表达完整的意思。而汉字属于孤立语,基本需要从上下文来判断本句的含义,语义歧义非常常见。这一点对于文学创作来说,可能是好事,但对于语言表达来说,却不够精确。鲁迅(当时支持汉字拼音化方案)在杂文里举例的“此一生或彼一生”就是一个例子。

其五,抽象思维。前面说了,汉字的象形造字法其实是最为原始的造字方式,既然保留了原始的“象形”,其实意味着在抽象思维方面是偏弱的,结果也就是整个汉语体系的抽象思维都落后于拼音文字体系。汉语在描述抽象事物的事物,往往要加上具体事物来“以物抒怀”,譬如“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个在文学方面也许很有感染力,但在体现抽象思维的哲学、人文方面就远远不足。中国基本没有自己的哲学体系,最高成就也就是王阳明的心学那个阶段,便已无法再进,恐怕和汉字本身的特点有很大关系。与之相比,拼音文字的古希腊发展出古希腊哲学、古印度发展出因明学(逻辑学),都是抽象思维的巨大发展。

最后,汉字当然也有优点,比如汉字的特点就很适合发弹幕。所以类似B站之类的弹幕网站主要盛行在方块字体系的东亚。

并非文字学科班出身,纯粹手打,欢迎指正。
各种表音文字的表音彻底程度不一,语言学概念叫 orthographic depth
譬如英语法语表音彻底程度就远不及意大利语西班牙语
意语在表倒数第三音节重音(stressed antepenultima)又不及西语,例如:basilica, opera(意语) basílica, ópera (西语)
意语在表带双元音的尾音节重音(diphthongal stressed ultima)亦不及西语,例如: filosofia, geografia(意语) filosofía, geografía (西语)
飛躍瘋人院 观察 ,天滅中共
曾經我碰到一個會粵語的美國白人, 我問他學習中文字體難嗎,他說在外國人眼裡學中文字相當於要他們記住 幾千幅畫。每一個字在他們眼裡相當於一幅畫。根本沒有任何的邏輯關聯性。
請教各位
你們覺得象形文字能夠發展出
高等數學  程式設計  物理化學嗎

中醫的存在是否證明了象形文字只有"類比"概念
以至於發展不出科學方法
一枪一个小朋友 愉快的键盘侠
汉语可以向日语一样改革,虽无法全部拼音文字,但可以部分拼音文字。也就是只用常见的2000汉字,剩下汉字弃用。用这2000 汉字拼常用概念,剩下的罕见的概念和外来语用假名(拼音)代替。
三民不散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说那么多就一句话 拼音文字简单好写 象形文字最开始就是为了形似 而拼音就是为了沟通交流
Yshch 观察
已隐藏
拼音文字的特点就是表音,一个单词只能有且只有一种读音,每一个单词都只能表达同一种事物。


Please address your address.

同一個詞,兩個讀音,兩種不同的意思。
miule236236 黑名单 台灣人不是華人,沒有義務救中國。民主與大一統互斥,支那民主的前提是解構中國。
最大的差異是單一文字本身不會和意義連結,我認為這個特性在翻譯時很明顯。
拼音文字不需要像沒有表音專用字的漢字一樣,音譯還需要糾結在使用哪一個同音字才比較好看。
hello2024 新注册用户
越南文字有点像拼音,参考越南文字和中文汉字做对比。
韩文就是一种典型的拼音文字,训民正音是古汉语拼音的来源,更值得讨论一下。韩语的词汇里包括固有词、汉字词和外来词。
关于汉字词,就是来源于汉语里的单词。韩国人在义务教育阶段也会学习汉字词汇对应的汉字,但平常使用只是用其读音。另外有些读音跟日语里的汉字词汇很像?
我觉得主要区别就产生在外来词上。韩文可以直接用其“训民正音”来“音译”一些外来词,但并不表意。而中文处理这些词的方式依然是意译到对应的汉字,制造新词。
比起现在韩文的去汉字化,其实我更喜欢日语的处理方式。日语的基本词汇也是固有词汉字词和外来词这三种,但日语保留了汉字词的汉字(除非字本身特别难写),也使用了一些借代字去替换固有词里面的表音部分。所以说同一个汉字有他的训读(固有词里的读音)和音读(汉字词里的读音)。
我学韩语只学了皮毛,了解不多。日语学了倒是挺久的。
拼音文字的特点就是表音,一个单词只能有且只有一种读音,每一个单词都只能表达同一种事物。
=====================================================
阁下难道没学过英语?
没溜的哈士奇 东城会宗家若头李克强组十次组织若众
象形文字+拼音文字混合就好了,而且已经有了,挺好啊,不用完全拼音化,日语就是。
日文的拼音字母也不是拉丁字母,而是汉字偏旁和简单的汉字简化来的。
日文汉字配合起来,名词、动词、形容词各种形态,用假名去区分,语法也用假名去区分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
我曾经想过,书面汉语能不能写成英语那样,用空格区分不同的词,比如“我 明天 晚上 去 看 日本的 动画 电影 铃芽之旅”。这样可以避免歧义。
方便记和认,不知道的意思也会读,会读基本上就会写
vampire 隐入众人,知史鉴今。
一种语言是从简到难,另一种语言是从难到易。拼音文字是后者。
笨笨兔 只希望能让小战狼们稍微正常点
首先,很多语言都存在heteronym,所以相同拼写不同读音不但不是没有,甚至有时会带来词性和意义上的区别。
其次,homophone也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在英语,法语中。他们反应某一发音的拼写很多,所以导致这种词并不少见。
甚至,语言还可以存在homonym的情况。最典型的就是match.
因此你对于拼音文字的特点描述就已经出问题了。
自由与革命 去游行,为什么?这是我的责任
最大的优点就是容易学,韩国谚文会韩语的人不出三天就能基础使用。各位想想自己学汉字学了多少年。
而且更大的问题在于象形文字信息损失大,对自发秩序的接受远远不如字母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在拉美西斯二世的时候还非常流行,在埃及艳后的时代就已经基本没人会了。就是因为象形文字的学习本身就很困难,记录的信息又不准确。
比起象形文字,拼音文字易学,信息损失度低,逻辑性强,对外来语和新造词兼容性好,因此世界大部分地方,象形文字都已经淘汰,只是因为华人特殊的政治形式,得以保留罢了。
ioth ? 变量老帅
拼音文字(英文:Phonogram)表音文字的一种,又称“音素文字”,是以多个单音字母合并而成,拥有单音或多音节的语音文字。例如英文法文

拼音文字和音节文字的区别是,音节文字的一个字位表示一个音节,如日文假名;而拼音文字的一个字位只表示音节的一部分。


象形文字(英语:hieroglyph),是一类古代书写系统中的字体。这类语标文件通常是具有象形特征,用于书写记录事件。

由于表意符号不能记录任何语言,因此它仅在文字原始时期使用。当文字史进入古典时期后,语素文字(如汉字)便取而代之了。

----------
搬自维基。
從文字是信息載具這個角度來看, 使用象形文字的社會浪費了巨大的時間和精力在學習這個載具.

我看到了孩子在美國的識字過程, 驚覺拼音文字在學習效率上的驚人優勢, 包含讀與寫.

以下用 英文vs.中文 代表 拼音vs.象形

讀: 從完全不識字--> 認得26字母--> 認得單字--> 讀懂單字組成的句子. 這個進程很快, 比我識中文字快得許多.

寫: 只要能把字母寫出來(不需要寫的很好), 基本上就具備寫字, 寫句子的能力. 不像中文, 寫的能力除了受到讀的能力限制, 同時還被寫中文字的能力限制. 而寫中文字需要大量時間了反覆練習, 才能達到別人基本能看懂寫了什麼字的能力.

中文裡, 簡單的概念, 若字太難寫(例如時鐘的鐘) 那小孩要等到練到那種程度才能寫出那個字. 英文不同, 99.9%的單字都比"鐘"容易寫出來.

各位小時候每個禮拜花幾個小時練習寫字? 我們學繁體字耗掉的時間, 精力又比簡體字更多. 比起學英文的小孩, 我們花在練習寫字的時間是他們的百倍以上!

因此我支持中文拼音化, 最好是使用拉丁字母, 像越南文或台語文. 退而求其次像韓文那樣, 拼音方塊字. 

很多人說漢字的美, 漢字的巧. 我的看法是, 就像古文, 有興趣的人自己學, 高中當作選修課. 
文字最主要的是功能是信息的載具. 中文拼音化可以讓孩子容易學讀寫, 大大降低整個社會的教育成本.
四邑漁農牧工商總會 观察 已永久退蔥,後會無期,莫聯繫,莫回覆,莫邀答
藏語緬語等拼音文字可以看到古老時期的發音,漢語要猜,要麼參考藏緬語或譯音對音域外方音,要麼看詩經韻腳,通假等

埃及象形>埃字母>腓尼基字母(中東閃族文)>希臘字母(replaced linear B)>拉丁字母(羅馬字)>德法及北歐及越南文字母(上下附加點綫等,還有些特殊字母)

希臘字母>東正教斯拉夫字母

腓尼基字母(不連寫)>阿拉伯字母(連寫)

有點反常識的是古埃及語和古阿拉伯語古希伯來語甚至印歐希臘波斯語很像,pie雙元音,farsi三元音

滿蒙粟特文也是元音另標
有点好笑,毕竟英文就是用拉丁字母。欧洲语言基本都需要拉丁字母ABC D的都是拉丁字母。
grantyang IT男,生于北京,痛恨共匪
拼音文字一大优势,是机械处理如电脑处理容易迅速。
吳小勳 我愛臺灣
語言及文字的文化非常深遠,任何國家的語言都有它存在的意義,但一代一代的演化,文字會越來越讓人容易理解及學習,不論是象形文字還是注音拼音,都會越來越簡化
英文和中文不同,有性,有格,有单复数,有各种时态,所以能够简洁而又明晰的作各种表达。中文不具备这些特征,很多表达都很模糊,模棱两可,缺乏逻辑性,这也是中国人逻辑思维能力远不及西方人的语言原因。
世界唾弃之都 脑后有反骨,永远的幽灵
汉语其实不适合人类这种初识智力世界的生物,因为英语只有26字母的排列组合,而汉语有无数笔画和叠加其上的排列组合,导致汉语比英语困难指数倍的量级,汉语入门三千字排列组合,英语26字排列组合,显然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但是汉语适合比人类高级指数倍的文明,且那种文明必须用汉语这种复杂量级的,如果他们还使用语言而不是灵能交流的话(灵能飞升一级棒)
如果人类使用汉语,那么他们会很容易触摸到高级文明的“边缘”,但是他们落后的脑子终究无法理解高级文明的全貌,最后他们会陷入用太多的资源投入高级文明的虚影的陷阱里,这也是中国为何总是走不出王朝周期律的原因,因为他们掉入了长期投资陷阱,渡不过短期危机导致的(王朝危机相比高级文明的确只是短期危机)
可以比象形文字早500年发明实用的活字印刷术让信息媒介的传输效率大大提高
人类最早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Phonecians从楔形文字中取了几个代表音。基本的二十几个字母全世界的拼音文字都是一样的

如果没有发明拼音文字,可以想见世界文字会非常少。圣经这种东西甚至不会流传下来,国家和民族就会少很多

如果中国离中东近一些,中国也会用上拼音文字,现在中国至少会是五六个国家
一抹微光 深空中的一抹微光
拼音文字是只有左右结构的一维结构,中文字是同时具有上下结构的二维结构,所以在相同的意思下,一般中文用词较短,就像古文,现在白话文已经非常口语化了。也正因为二维结构,不的不字音分离,所以学起来要比一维结构的拼音文字难学,但一般而言,二维结构的文字,相对表达会比较精准。
Sulaiman_Gu Aji ħotunt joring somaye. اجى ھوتۇنت جورىنگ سومايە
关于中国语拼音里的尖团问题

北京话是中国语的标准音。尽管北京至今有少数人说话分尖团,然而早在乾隆年间,大多数北京人的口语里,尖团就已经合流了,因此中国语拼音不分尖团是合理的。满洲语倒是像分尖团的汉语族非官话语言一样,一直存在有chi-ki的对立。哪怕中国语已经不分尖团了,满洲语里从中国语借入新词的时候,依然区分尖团,这可能是因为当时文人普遍学习音韵学,而且传统戏剧发达(戏剧念白需要区分),知道哪些字念尖音、哪些字念团音并不困难)。
平采娜 灰名单 请不要叫我小水
学习汉字的成本太高了即使是简体字。
如果大学前只需要会拼音就可以很快读书。
会说就会写,会写就能读,对于21世纪前的社会很有用。
手握乾坤斩邪留正 光复大陆 时代革命
中国文字是半神的文化,二拼音只是一种符号。不能比拟
有啊就是表达同一种外来发音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不同,用不同的汉字表达发音。比如“匈奴”如果用“玄儒”是不是就挺好听的呢,英吉利,义大利,德意志,本身这种翻译就是对别国文明的认可。这种特点,就可以被统治阶级拿来利用,对各种外来词,用上不同的含义的汉字进行含义上扭曲。——————
漢語之所以用象形文字書寫,是因為漢語是獨立語,通過語序和附加成分表現語法現象,而非通過單詞的變形。當然,獨立語也可以用拼音文字來書寫,比如越南語也是獨立語,在古代用喃字(漢字的變體)來書寫,現在則使用法國殖民政府為越南創制的拼音文字書寫。
天外飞仙 80后老年人
你们这些比较方法简直是关公战秦琼。不能那英文的字母跟汉字做对比,这样是完全没有实际意义的。
因为现实中,大家面对的是读写文章/书籍,单独的字母和汉字是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
学会26个字母、学会常用汉字不等于完成语文教育。完全是两码事。评论两者谁的学习成本更低,则是要看要接受多少年教育,才能够顺利读写文章/书籍。在这点上,汉语明显占优势,一般3年级小学生就可以读水浒传了,而美国高中生才能够阅读报纸。这样一比,高下立显。
武新南 观世音, 闻界像, 解天意.
语言和文字不是一回事请。

数学上说:字母文字属于一维顺序书写系统,汉字有些二维化倾向,但也是顺序符号书写系统。但是受到低等智能生物的限制,汉字也是无法完全二维化。

字母书写系统和汉字书写系统的区别大概就是条形码和二维码的区别,差别不大,都比较原始。

但是字母系统比较适合计算机,汉字系统天然的占内存比字母系统大,不适合冯诺依曼体系的计算机,今后的量子计算机另说。
拼音是给没文化人用的,文字是给有知识人学的。
说白了,拼音只是用来普及用的,并不能代替文字。
就一个优势。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能读对。
除此之外,全是劣势。
注音都比拼音强百倍。拼音声母没问题,韵母太操蛋。然而没学会注音,只能用双拼了。

如果说表音比表形有啥优势,大概就是不会写字时候标个音吧。古代的瓦刺龟兹这种实在是坑爹的要命。就不能标个哇啦秋词吗?
中国人学英文用中文标记,老外学中文也用英文标记了啊。没啥不一样的。

中国人最聪明,通假字啊。鲁迅还有忘字时候呢。主要是都记不住注音,写拼音又像小学生啊。
这里台湾做的不错,偶尔[声音词]注音下。
日本假名反而让日本人看不懂汉字了。然而日本的印刷品也没全都是假名。
说明根本没优势。

拼音一单词一音还得商榷。你搜索下“尖团音”,这根本是强行一致。
单词吗,你给我说到底是啥意思,brother到底是哥还是弟?sister到底是姐还是妹?uncle到底是伯还是叔还是舅?好吧这好像不能说是事物。pen到底是笔还是阴茎?

________
pen当阴茎是不是错误我确实没这个素养。但H网这么用并非我能决定。问题不在阴茎是啥而是pen能不能当阴茎。就是随口那么一说。

拼音文字 拼音 其实不是一回事的。辩起来又是事儿。拼音可没词根。大家都揣着明白装糊涂,要真拼音化是灾难,纯拼音根本没法学也没法区分,还不如英文化呢。

声望不够不能回复太蛋疼了。
leviathan1 胡虏无百年之运。子姑待之。
楔形文字也好,埃及圣书体文字也好,它们还活着的时候固然是在简化,并且即使没有外力干预也在衰落,但你依然不能认为这是必然的。

所有象形文字,随着社会发展,都要面临一个终极问题:抽象的表达越来越复杂,无法图像,怎么办?解决不掉这个问题,表意文字就会死。

汉字也是一样的。先民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做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创举:形声字。 取一个字,或者它的一部分,做形旁;取另一个字,或它的一部分,做声旁:得到一个同音字,但表示另外的、和形旁相关的意思。

殷墟卜辞有30%以上是形声字了。


《说文》六书:指示,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后二者只是汉字的用法,前4者是造字法。今天的汉字超过90%是形声字。而形声字,完美解决了表意文字的抽象表达能力。

btw 裘锡圭有本科普书,《文字学概要》,比较适合了解一下汉字。(研究古文字的专著从说文解字而下,汗牛充栋,直接上手很辛苦的。)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90后,喜欢派克笔

状态

  • 最新活动: 2024-08-02
  • 浏览: 35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