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与父母关系的思考与质疑?
目前而言,各位的生命应该都是父精母血诞生的。因此问题来了,与父母的关系究竟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贯穿了每个人的一生,尤其是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人。
常见逻辑就是父母带给了你生命,把你养育大,所以你要有孝心,不能辜负父母,不要和父母激烈争吵等等。
我是一个还没有孩子的年轻人,在我目前的角度我来分析一下我的看法如下,父母诞生我时没有经过我的同意(我也觉得这个说法荒诞,可是事实如此),因此生养我可算一厢情愿,我并不感激父母给了我生命,这是我想结束生命的羁绊。
负能量吐槽预警,我是一个悲观的人,因此眼里总是一些不好的事情,因为我总觉得这些事情造成了一个人黑暗的一面并深入潜意识,当然我也看到一些好的事情,不过我觉得还是负面的事情对我的影响更大一些。
我讨厌父母给了我生命,讨厌父母养育了我,讨厌以后给我买了房对我颐指气使,讨厌对我的一切指指点点而我要忍气吞声,我讨厌我生而有这最顽固的枷锁一生无法祛除。人类的情感并不相通,尤其是在我和孤儿院长大的孩子之间。
我后来发现好多名人也一生处理不好父母的关系,如叔本华,因此我打消了处理不好父母的关系就处理不好其他的社会关系的念头。但这个想法总是如鬼魅一般如影随形,我时时刻刻问自己,父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我尚且难以把自己的想法和他们好好沟通,我尚且无法和父母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而仅由亲情纽带勉强维持,我该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我憧憬过一个未来,所有人由胚胎诞生,互不牵挂,良好共处,这只是我受够了的幻想。名著里我喜欢几个情节,一是孙悟空破石而出,一是哪吒去骨肉还父精母血用莲花重塑真身。
希望大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喜欢在品葱写字,是因为这里没有关键字屏蔽。
常见逻辑就是父母带给了你生命,把你养育大,所以你要有孝心,不能辜负父母,不要和父母激烈争吵等等。
我是一个还没有孩子的年轻人,在我目前的角度我来分析一下我的看法如下,父母诞生我时没有经过我的同意(我也觉得这个说法荒诞,可是事实如此),因此生养我可算一厢情愿,我并不感激父母给了我生命,这是我想结束生命的羁绊。
负能量吐槽预警,我是一个悲观的人,因此眼里总是一些不好的事情,因为我总觉得这些事情造成了一个人黑暗的一面并深入潜意识,当然我也看到一些好的事情,不过我觉得还是负面的事情对我的影响更大一些。
我讨厌父母给了我生命,讨厌父母养育了我,讨厌以后给我买了房对我颐指气使,讨厌对我的一切指指点点而我要忍气吞声,我讨厌我生而有这最顽固的枷锁一生无法祛除。人类的情感并不相通,尤其是在我和孤儿院长大的孩子之间。
我后来发现好多名人也一生处理不好父母的关系,如叔本华,因此我打消了处理不好父母的关系就处理不好其他的社会关系的念头。但这个想法总是如鬼魅一般如影随形,我时时刻刻问自己,父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我尚且难以把自己的想法和他们好好沟通,我尚且无法和父母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而仅由亲情纽带勉强维持,我该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我憧憬过一个未来,所有人由胚胎诞生,互不牵挂,良好共处,这只是我受够了的幻想。名著里我喜欢几个情节,一是孙悟空破石而出,一是哪吒去骨肉还父精母血用莲花重塑真身。
希望大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喜欢在品葱写字,是因为这里没有关键字屏蔽。
過去的已經沒有辦法改善,
如果你還願意改善跟父母之間的關係
可以試試看以朋友的狀態跟他們相處
試著讓他們接受你已經是個成年人的事實
具體辦法類似把工作帶回家作把各種世故都讓你爸媽見識一下
但成效如何還是因人而異
如果已經放棄
那就獨立
如果你認為世界不會因為你的消亡而有所改變
你的父母也不會因為你離家與他們斷了聯繫而有什麼不一樣
頂多是權當作自己養了隻貓養了條狗走失而已
既然不連絡了,也沒什麼在背後說你不孝的事情了
很多的案例顯示離家獨立甚至減少或斷了連繫之後
感情反而變好,關係反而更能互相體諒
但無論如何,切記一件事情
假如有一天你有了孩子,先別管你想不想要
這種事情很難說,有時候逼不得已甚至不是自己親生的也得接手
假如有一天你得陪著一個孩子長大,就算只有一天兩天
你受過的所有來自父母的痛苦
不要讓他再經歷一次
這樣才是你跟父母關係的最好結果
這樣你才真正從父母的陰影中走出來
如果你還願意改善跟父母之間的關係
可以試試看以朋友的狀態跟他們相處
試著讓他們接受你已經是個成年人的事實
具體辦法類似把工作帶回家作把各種世故都讓你爸媽見識一下
但成效如何還是因人而異
如果已經放棄
那就獨立
如果你認為世界不會因為你的消亡而有所改變
你的父母也不會因為你離家與他們斷了聯繫而有什麼不一樣
頂多是權當作自己養了隻貓養了條狗走失而已
既然不連絡了,也沒什麼在背後說你不孝的事情了
很多的案例顯示離家獨立甚至減少或斷了連繫之後
感情反而變好,關係反而更能互相體諒
但無論如何,切記一件事情
假如有一天你有了孩子,先別管你想不想要
這種事情很難說,有時候逼不得已甚至不是自己親生的也得接手
假如有一天你得陪著一個孩子長大,就算只有一天兩天
你受過的所有來自父母的痛苦
不要讓他再經歷一次
這樣才是你跟父母關係的最好結果
這樣你才真正從父母的陰影中走出來

是这样的,如果你父母对你实现了传统文化义务,注意这里是“文化义务”,不是生物义务,生孩子并将其成功养到能够养活自己的时候没有饿死,属于生物义务,就连畜生都能做到,所以这种义务是天然的,属于上天赋予的义务,子女并没有偿还的义务,因此,仅仅因为父母生育了子女就要求子女尽义务,本质属于畜生不如的流氓思想。
但是如果你的父母对你实践了文化层面的义务,例如为你提供了超出本阶层平均水平的教育和物质支持,或是倾注了大量精力和时间,或是等你成年后出钱出力支持的你生活,例如买房看孩子一类,而你又接受了,那么你就也得付出相应的文化上的义务,因为此时你父母和你就是一个紧密连接的共同体,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文化上的义务,当然,愚孝不在此列,愚孝是因为东方文明近几百年持续堕落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变态现象。看起来你是属于这类情况,因此你应该孝顺他们,但要避免愚孝。可以找出秦以前中华文明还没有堕落那个时代思想家对孝的论述来劝告他们。
当然,如果你父母其实没有对你付出多少文化上的义务,但你们由于关系融洽,你因为内心真的爱他们而对他们照顾有加,这个属于主动行为,不算义务,但看起来你的情况不属于这个。
然而由于今日中国乃至整个东方文化圈的堕落,使得孝道基本等同于愚孝,并且产生了明显的流氓化倾向,即父母只需要做畜生做的事(交配后产子),子女就必须作出连孔圣人都不主张的事(一味服从逢迎),并且父母还享有一些连畜生父母都没有的权力,如单纯出于发泄自己不良情绪的对子女的殴打辱骂和戏弄。所以如果父母很喜欢用这些暗黑手段对付子女,那么在中国这种不幸的子女很多都要走上自杀,自残,虐童和严重精神病的道路,因为道德体系总体性的流氓化,使得他们除非上天恩典和自己痛下决心的彻悟,基本没有可能逃脱这个宿命。因为就算有人可怜你,也只能让你去“理解父母”,而这种要求除了把思想严重扭曲之外是无法达到的,更何况有大量的人反而会鼓励父母虐待子女,这样就可以不用付出风险有能获得巨大的快感了。
但是如果你的父母对你实践了文化层面的义务,例如为你提供了超出本阶层平均水平的教育和物质支持,或是倾注了大量精力和时间,或是等你成年后出钱出力支持的你生活,例如买房看孩子一类,而你又接受了,那么你就也得付出相应的文化上的义务,因为此时你父母和你就是一个紧密连接的共同体,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文化上的义务,当然,愚孝不在此列,愚孝是因为东方文明近几百年持续堕落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变态现象。看起来你是属于这类情况,因此你应该孝顺他们,但要避免愚孝。可以找出秦以前中华文明还没有堕落那个时代思想家对孝的论述来劝告他们。
当然,如果你父母其实没有对你付出多少文化上的义务,但你们由于关系融洽,你因为内心真的爱他们而对他们照顾有加,这个属于主动行为,不算义务,但看起来你的情况不属于这个。
然而由于今日中国乃至整个东方文化圈的堕落,使得孝道基本等同于愚孝,并且产生了明显的流氓化倾向,即父母只需要做畜生做的事(交配后产子),子女就必须作出连孔圣人都不主张的事(一味服从逢迎),并且父母还享有一些连畜生父母都没有的权力,如单纯出于发泄自己不良情绪的对子女的殴打辱骂和戏弄。所以如果父母很喜欢用这些暗黑手段对付子女,那么在中国这种不幸的子女很多都要走上自杀,自残,虐童和严重精神病的道路,因为道德体系总体性的流氓化,使得他们除非上天恩典和自己痛下决心的彻悟,基本没有可能逃脱这个宿命。因为就算有人可怜你,也只能让你去“理解父母”,而这种要求除了把思想严重扭曲之外是无法达到的,更何况有大量的人反而会鼓励父母虐待子女,这样就可以不用付出风险有能获得巨大的快感了。
看到了积极的回答,不过我引申一个话题,亲情与其他感情尤其是爱情的优先级。
我举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如梁祝、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我再详细讲下,大致是婆婆对儿媳处处不满,逼走儿媳,儿子暂且无奈从之,儿媳回到家中被逼改嫁,出嫁途中跳水自尽,儿子悲痛欲绝而自挂东南枝,两个家庭的悲剧故事。梁祝我就不多说了。
我想这两个故事可以很明显地表现出,与父母有些关系是无法缓和的。一方面是自己一生挚爱,是爱情,是自己后半生的归宿;一方面是生养自己的父母,是亲情,是自己前半生的来路。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爱情,而不得已选择亲情的也是两败俱伤,外国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古代有各种政治联姻,中国近代有鲁迅,郁达夫等等。
因此我得出的结论是,爱情是一切感情的根基。父母当时有多少爱情而结合,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的多少亲情,像是守恒定律一样。
抛开这个话题,就拿最近的N间房事件来讲,有些父母值得原谅吗?一切都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入手解决问题吗?诚然,父母对孩子负面正面影响都有,关键是有些负面伴随一生成为阴影,让孩子很难再完整。
我举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如梁祝、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我再详细讲下,大致是婆婆对儿媳处处不满,逼走儿媳,儿子暂且无奈从之,儿媳回到家中被逼改嫁,出嫁途中跳水自尽,儿子悲痛欲绝而自挂东南枝,两个家庭的悲剧故事。梁祝我就不多说了。
我想这两个故事可以很明显地表现出,与父母有些关系是无法缓和的。一方面是自己一生挚爱,是爱情,是自己后半生的归宿;一方面是生养自己的父母,是亲情,是自己前半生的来路。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爱情,而不得已选择亲情的也是两败俱伤,外国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古代有各种政治联姻,中国近代有鲁迅,郁达夫等等。
因此我得出的结论是,爱情是一切感情的根基。父母当时有多少爱情而结合,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的多少亲情,像是守恒定律一样。
抛开这个话题,就拿最近的N间房事件来讲,有些父母值得原谅吗?一切都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入手解决问题吗?诚然,父母对孩子负面正面影响都有,关键是有些负面伴随一生成为阴影,让孩子很难再完整。
品葱这地方三观也太邪乎了。这种带着标准答案的题被一群混小子都操作到臭水沟了。浪费时间搞搞科普——
太长不看版:
按法律办事,成年后爱怎么浪就怎么浪去。记得公民有赡养老人的义务,按月给你爸妈寄生活费。
说废话看热闹版:
一,父母就是跟子女在法律上、血缘上的关系,没必要把父母作为志同道合的期待。在子女教育上面,父母开明或者犯浑纯属彩票行为。人家从血缘甚至法律角度把你拉扯大就尽到了抚养义务,现在大家生活已经够不容易了,没有义务在人生观、世界观再哄你开心——自己的婚姻、事业、性取向、政治取向跟爸妈扯个咸淡,能聊得来就聊的来,聊不来就闭嘴。跟老两口没事扯什么中南海?!你怎么不跟他扯python?不跟他扯二次元?有些人就是喜欢搞些有的没的,父母供你读书,是为了以后能走出去看更远的世界,做更美好的事情,而不是窝在父母家里传教。孩子你也不小了,在社会上多被毒打一下快快长大不好吗?在家死杠老两口那精力,出去找个妹子耍耍不好吗?
二,父母对成年子女的所谓强加意志,成年子女是完全有能力抗恒的。不要说什么爸妈反对你追逐梦想、否定你的人生观。父母对成年子女只能提出意见,他们不能对你有什么实质性的损害,你说你没钱需要爸妈资助?朋友,没钱你还揣着梦想,饿死都不冤,成年了,咱还是玩点阳间的东西,被老板骂和被爸妈骂完全是热兵器和冷兵器的差距。总之,作为成年人,人贱有警察叔叔管教你,父母已经实际没有操控子女的权力,也没有管教孩子的义务。
三、所谓孝道枷锁其实是自己无能的借口。看评论很多人表达了自己原生家庭的无奈,其实绕了一大圈,真正恨的还是自己不是富二代、拆二代、红二代。恨高考爸妈没给自己户口迁到西藏,恨父母不给托关系找个稳定工作,恨爸妈不是王健林不给个小目标实现财务自由。总之,不是我不努力,只是我爸反对、我妈哭泣、我姥姥伤心、我爷爷赶我出门……错的是全世界,你自己没腿没手没嘴,还没钱,这种人建议直接打死,还能早点下辈子重新做人。对父母的孝顺其实很简单,逢年过节带兜子水果,隔三差五上门吃个饭,能聊就多聊会,不能聊就多听会。至于自己那点破事,人都是一辈子,谁也别委屈了谁。
太长不看版:
按法律办事,成年后爱怎么浪就怎么浪去。记得公民有赡养老人的义务,按月给你爸妈寄生活费。
说废话看热闹版:
一,父母就是跟子女在法律上、血缘上的关系,没必要把父母作为志同道合的期待。在子女教育上面,父母开明或者犯浑纯属彩票行为。人家从血缘甚至法律角度把你拉扯大就尽到了抚养义务,现在大家生活已经够不容易了,没有义务在人生观、世界观再哄你开心——自己的婚姻、事业、性取向、政治取向跟爸妈扯个咸淡,能聊得来就聊的来,聊不来就闭嘴。跟老两口没事扯什么中南海?!你怎么不跟他扯python?不跟他扯二次元?有些人就是喜欢搞些有的没的,父母供你读书,是为了以后能走出去看更远的世界,做更美好的事情,而不是窝在父母家里传教。孩子你也不小了,在社会上多被毒打一下快快长大不好吗?在家死杠老两口那精力,出去找个妹子耍耍不好吗?
二,父母对成年子女的所谓强加意志,成年子女是完全有能力抗恒的。不要说什么爸妈反对你追逐梦想、否定你的人生观。父母对成年子女只能提出意见,他们不能对你有什么实质性的损害,你说你没钱需要爸妈资助?朋友,没钱你还揣着梦想,饿死都不冤,成年了,咱还是玩点阳间的东西,被老板骂和被爸妈骂完全是热兵器和冷兵器的差距。总之,作为成年人,人贱有警察叔叔管教你,父母已经实际没有操控子女的权力,也没有管教孩子的义务。
三、所谓孝道枷锁其实是自己无能的借口。看评论很多人表达了自己原生家庭的无奈,其实绕了一大圈,真正恨的还是自己不是富二代、拆二代、红二代。恨高考爸妈没给自己户口迁到西藏,恨父母不给托关系找个稳定工作,恨爸妈不是王健林不给个小目标实现财务自由。总之,不是我不努力,只是我爸反对、我妈哭泣、我姥姥伤心、我爷爷赶我出门……错的是全世界,你自己没腿没手没嘴,还没钱,这种人建议直接打死,还能早点下辈子重新做人。对父母的孝顺其实很简单,逢年过节带兜子水果,隔三差五上门吃个饭,能聊就多聊会,不能聊就多听会。至于自己那点破事,人都是一辈子,谁也别委屈了谁。
1、接受现实:有的父母是会对孩子成长有负面影响,但为什么不去看正面而是看负面的呢。父母一定是会有他们的缺点的,但他们的优点就不值得我去学习了吗?看到父母做过的错误的决定,不当的选择,不正是赋予我的前车之鉴吗?这些都是无形的财富啊。
2、设立家和万事兴的目标:2012年我设立了101个目标之多,居然没有一个是希望和父亲修复关系的。任何事情都需要有目标,当我从来没有设置家庭和睦这个目标时,内心是不明确的,直到有一天我写下来了。这是真的,家庭和睦这几个字以前从来就没在我大脑里面出现过。
3、积极的观念:过去我只牢记小时候是如何被逼着练习书法的,当时候并不喜欢做这件事,每天也想像别的小朋友那样在院子里开心的玩;但如今当我再次重新拿起毛笔,很明显过去打的基础帮助我很容易重新上手,当初反感的事儿,多年后反而成为了修心养性的首选。
4、感恩:曾经总是问着为什么生下我,我又没有和你们预约这样的话。而今在内心开始,开始感激他们把我带到这个世界来,原来,你的家庭关系及人生,是你自己筛选的结果。
5、亲情永远排第一:在还没有与家庭修复关系到和和睦睦之前,完全可以不考虑谈恋爱,结婚,否则容易选择错误的对象或男友、老公。为了逃避一个当下让你不开心的人和环境,对自己说另外一个环境就绝对会给你带来幸福,是自欺欺人。只有逐步把自己的眼前的亲情关系理顺,在自己家过的舒舒服服,才能在哪儿都能构建幸福的家庭呀!!
6、情感最重要:人生是归根结底是情感而不是智能,是情感与心灵的力量真正推动着这个世界,而不是科技和工业。我们学了再多的知识,提升了再厉害的技能,都比不上父母的一句:你回来了,比不上一个叮嘱你早点回家的短信,比不上辛苦一天老妈给你端上来的一碗热腾腾的汤面。
7、工具:半本《中毒的父母》看完,已然顿悟,出门买了套3块钱的笑脸贴纸。从3月22日起,每天与父母关系相处十分融洽,就马上在笔记本上贴一个笑脸给自己鼓励。15天下来,居然天天实践的很好。父亲对待我的语气、态度也改变巨大。从每天一句话不说,到现在一天跑来找我5趟,提醒我最近禽流感了要少去人多的地方,提醒我房子哪儿又要装修了(我家在装修)怎么安排时间等等,端着刚做出来的菜,非让我尝一块~~~
8、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的心告诉我,我与父亲十几年的恶劣关系已然烟消云散,虽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当双方都在用心开始学着相处、表达、给予爱,再大的内心隔阂也能瞬间瓦解的。这也许是我关注成长以来最巨大的收获,这标志着我离幸福迈出了一大步!我能够看到更多美好的未来画面,也庆幸自己在三十而立之际解决了人生最大难题。曾经认为这么艰难的事情都能够克服,有什么无法实现呢?
9、亲情的修复,也是成长必过的一关
成长的规则是万事相通的;
做出改变的承诺,需要勇气;
起步初期一定痛苦难忍;
过程中容易犹豫不决,转圈圈回到原点;
坚持下来,突破自我,你最终会手捧满满收获,笑中带泪回顾一路历程。
2、设立家和万事兴的目标:2012年我设立了101个目标之多,居然没有一个是希望和父亲修复关系的。任何事情都需要有目标,当我从来没有设置家庭和睦这个目标时,内心是不明确的,直到有一天我写下来了。这是真的,家庭和睦这几个字以前从来就没在我大脑里面出现过。
3、积极的观念:过去我只牢记小时候是如何被逼着练习书法的,当时候并不喜欢做这件事,每天也想像别的小朋友那样在院子里开心的玩;但如今当我再次重新拿起毛笔,很明显过去打的基础帮助我很容易重新上手,当初反感的事儿,多年后反而成为了修心养性的首选。
4、感恩:曾经总是问着为什么生下我,我又没有和你们预约这样的话。而今在内心开始,开始感激他们把我带到这个世界来,原来,你的家庭关系及人生,是你自己筛选的结果。
5、亲情永远排第一:在还没有与家庭修复关系到和和睦睦之前,完全可以不考虑谈恋爱,结婚,否则容易选择错误的对象或男友、老公。为了逃避一个当下让你不开心的人和环境,对自己说另外一个环境就绝对会给你带来幸福,是自欺欺人。只有逐步把自己的眼前的亲情关系理顺,在自己家过的舒舒服服,才能在哪儿都能构建幸福的家庭呀!!
6、情感最重要:人生是归根结底是情感而不是智能,是情感与心灵的力量真正推动着这个世界,而不是科技和工业。我们学了再多的知识,提升了再厉害的技能,都比不上父母的一句:你回来了,比不上一个叮嘱你早点回家的短信,比不上辛苦一天老妈给你端上来的一碗热腾腾的汤面。
7、工具:半本《中毒的父母》看完,已然顿悟,出门买了套3块钱的笑脸贴纸。从3月22日起,每天与父母关系相处十分融洽,就马上在笔记本上贴一个笑脸给自己鼓励。15天下来,居然天天实践的很好。父亲对待我的语气、态度也改变巨大。从每天一句话不说,到现在一天跑来找我5趟,提醒我最近禽流感了要少去人多的地方,提醒我房子哪儿又要装修了(我家在装修)怎么安排时间等等,端着刚做出来的菜,非让我尝一块~~~
8、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的心告诉我,我与父亲十几年的恶劣关系已然烟消云散,虽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当双方都在用心开始学着相处、表达、给予爱,再大的内心隔阂也能瞬间瓦解的。这也许是我关注成长以来最巨大的收获,这标志着我离幸福迈出了一大步!我能够看到更多美好的未来画面,也庆幸自己在三十而立之际解决了人生最大难题。曾经认为这么艰难的事情都能够克服,有什么无法实现呢?
9、亲情的修复,也是成长必过的一关
成长的规则是万事相通的;
做出改变的承诺,需要勇气;
起步初期一定痛苦难忍;
过程中容易犹豫不决,转圈圈回到原点;
坚持下来,突破自我,你最终会手捧满满收获,笑中带泪回顾一路历程。
“哪吒去骨肉还父精母血用莲花重塑真身”
我大概是真人版吧。然后我就和男友一起离开了。
我的父母就是这个楼里那个葱友描述那种的50后
走过很多弯路,被他们坑了之后自己也因为任性所以浪费更长时间,很辛苦的自己走。但是哪那么容易切割,一直都对这些问题认识的不彻底。后来发现但凡和他们扯上关系,我就没有好日子过,我和老公(那时还是男友)都没有好日子过,多次差点被拆散。直到为了母亲重视的亲人,捐献了我的骨髓。
我觉得我不欠他们生养之恩了,假如可以称作是恩的话,虽然我不认为是恩,而是枷锁。然后我自由了
到现在也没有房子,这里过几年,那里待几年,但是日子越过越好,交了世界很多不同的有意思的朋友,有一个特别相爱,特别优秀的老公,还打算一起去香港支持那群有骨气的青年。
我的答案是自己过自己的,不是所有的关系都能被处理好。不过并不适用于大部分人,因为过程真的痛苦,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有这样不幸的运气
我大概是真人版吧。然后我就和男友一起离开了。
我的父母就是这个楼里那个葱友描述那种的50后
走过很多弯路,被他们坑了之后自己也因为任性所以浪费更长时间,很辛苦的自己走。但是哪那么容易切割,一直都对这些问题认识的不彻底。后来发现但凡和他们扯上关系,我就没有好日子过,我和老公(那时还是男友)都没有好日子过,多次差点被拆散。直到为了母亲重视的亲人,捐献了我的骨髓。
我觉得我不欠他们生养之恩了,假如可以称作是恩的话,虽然我不认为是恩,而是枷锁。然后我自由了
到现在也没有房子,这里过几年,那里待几年,但是日子越过越好,交了世界很多不同的有意思的朋友,有一个特别相爱,特别优秀的老公,还打算一起去香港支持那群有骨气的青年。
我的答案是自己过自己的,不是所有的关系都能被处理好。不过并不适用于大部分人,因为过程真的痛苦,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有这样不幸的运气
你是独立的人(假设你已经成年),你父母也是。你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父母也是。
你父母生你是他们的自主行为,没有经过你同意,他们应该为他们的行为负责。你不应该因为他们的选择来背负任何负罪感或亏欠感,你不欠任何人的。
至于观点不同的地方,对我来说就很简单,就事论事讨论,这个和对方身份和与我的关系等方面都无关。
我一直不理解什么叫“孝”,更反对“顺”。我能理解“爱与尊重”,但这是相互的,不是单方面的。
你父母生你是他们的自主行为,没有经过你同意,他们应该为他们的行为负责。你不应该因为他们的选择来背负任何负罪感或亏欠感,你不欠任何人的。
至于观点不同的地方,对我来说就很简单,就事论事讨论,这个和对方身份和与我的关系等方面都无关。
我一直不理解什么叫“孝”,更反对“顺”。我能理解“爱与尊重”,但这是相互的,不是单方面的。
1、接受现实:有的父母是会对孩子成长有负面影响,但为什么不去看正面而是看负面的呢。父母一定是会有他们的缺点的,但他们的优点就不值得我去学习了吗?看到父母做过的错误的决定,不当的选择,不正是赋予我的前车之鉴吗?这些都是无形的财富啊。
这不是阿Q精神吗?优点值得学习,造成伤害的缺点就要忽略吗?自学足够的父母知识,不需要前车之鉴也能做好父母的
3、积极的观念:过去我只牢记小时候是如何被逼着练习书法的,当时候并不喜欢做这件事,每天也想像别的小朋友那样在院子里开心的玩;但如今当我再次重新拿起毛笔,很明显过去打的基础帮助我很容易重新上手,当初反感的事儿,多年后反而成为了修心养性的首选。
被逼迫练出来的技能,现在变成主动喜欢了,就代表过去的逼迫是正确的教育方式吗?甚至是正常的,表达爱和亲情的方式吗?假如我不写书法就被父母吊起来打,常年在恐惧的驱使下练书法,长大后因为大脑惯性和肌肉记忆,开始享受书法。那以前父母打我时候,我情绪的失衡和大脑的创伤,是因为观念不够积极吗?暴力对我人格和气质的终身影响,给我生活造成的困扰,也是因为观念不够积极吗?
4、感恩:曾经总是问着为什么生下我,我又没有和你们预约这样的话。而今在内心开始,开始感激他们把我带到这个世界来,原来,你的家庭关系及人生,是你自己筛选的结果。
曾经你因为他们生活不快乐 不自由 个性不被尊重 人生毫无意义 从而质问他们生你的决定 这是正常的想法 只有你现在脱离他们 生活的开心了 才能有积极的心态看待这些事 但是不代表曾经自己的不开心就不是父母的过错 这就像 我可以用正面的眼光看待满洲国 但不会觉得731部队就应该被遗忘
6、情感最重要:人生是归根结底是情感而不是智能,是情感与心灵的力量真正推动着这个世界,而不是科技和工业。我们学了再多的知识,提升了再厉害的技能,都比不上父母的一句:你回来了,比不上一个叮嘱你早点回家的短信,比不上辛苦一天老妈给你端上来的一碗热腾腾的汤面。
跟父母关系不好的 通常是从小时候开始 跟父母就没有深层的情感交流 小时候发生的事情没有emotional closure的话 现在也很难有真实的情感沟通 比如你遇到不好的事情发生 找爸妈诉苦 他们不安慰你 也不表现出对你的痛苦的认同 而是讲一些 让你觉得是你想多了 或者是你太斤斤计较的话
个人觉得墙国家庭,父母和子女间关系不合,多半来自于一个“孝”字。
父母觉得生养子女,所以子女应该孝父母。但是问题的焦点,说白了,是如何孝。孝,可以解释为孝顺,也可以解释为孝敬。
父母觉得,无条件服从,顺从,听从,即为孝顺。而作为子女,接受了独立思想论的新一代,觉得孝顺是对下一代的束缚。其实不然,把顺字抛弃,改为敬,虽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能解决一部分尖锐问题。和颜悦色与父母交谈,尊重(不一定接受)他们的想法,站在他们的立场想事情等。至于不同的观念,看法。可以求同存异。大家一致的看法,多交流。不同的某些三观,就少作为谈话内容。这样相对轻松一点。
这是个不治本的方法,但是我并不认为有治本之道。接受了大半辈子思想毒害的父母,怎么可能我们说几句,给看些视频,就马上三观变成和我们一致?所以既然不存在治本之道,何必苦苦寻之。
父母觉得生养子女,所以子女应该孝父母。但是问题的焦点,说白了,是如何孝。孝,可以解释为孝顺,也可以解释为孝敬。
父母觉得,无条件服从,顺从,听从,即为孝顺。而作为子女,接受了独立思想论的新一代,觉得孝顺是对下一代的束缚。其实不然,把顺字抛弃,改为敬,虽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能解决一部分尖锐问题。和颜悦色与父母交谈,尊重(不一定接受)他们的想法,站在他们的立场想事情等。至于不同的观念,看法。可以求同存异。大家一致的看法,多交流。不同的某些三观,就少作为谈话内容。这样相对轻松一点。
这是个不治本的方法,但是我并不认为有治本之道。接受了大半辈子思想毒害的父母,怎么可能我们说几句,给看些视频,就马上三观变成和我们一致?所以既然不存在治本之道,何必苦苦寻之。
我和你想法一致,完全一致。我现在已经独立没有和父母住一起。我还小的时候,第一次拿到工资,我就搬出去住。我实在受不了父母,他们是很不怎样的父母,对我斤斤计较,老是提我要感恩,但是却不看看他们给我什么质量的童年。还有很多时代不同产生的代沟,他们没有看过我看过的世界,我也没有感受过他们那个集体时代,但是他们却要我用他们的旧一套对待这个新时代。比如亲戚抱团,人情大过天。除非赵家人,我认为我们这一代只能靠自己,亲戚什么的,只会闹心没有任何帮助。
我在家的时候,我妈说房子是她的我必须听话否则滚。我搬出去之后,她又老说我忤逆这么快就想不管父母。他们还亲戚吐槽搞得整天有很多长辈打电话来教育我。她说的房子是她的嘛,那我自己滚还不放过我?
最后我搬得更远了,很远,几年才回家一次。现在和父母同一个城市但很少见面。见面也不谈心,只是寒暄客套。就这样,至少我觉得,我想继续这样不想回到过去。你试试和父母保持距离,别让他们介入你生活,你会好起来的。不要尝试改变你或者他们,很难的。
我在家的时候,我妈说房子是她的我必须听话否则滚。我搬出去之后,她又老说我忤逆这么快就想不管父母。他们还亲戚吐槽搞得整天有很多长辈打电话来教育我。她说的房子是她的嘛,那我自己滚还不放过我?
最后我搬得更远了,很远,几年才回家一次。现在和父母同一个城市但很少见面。见面也不谈心,只是寒暄客套。就这样,至少我觉得,我想继续这样不想回到过去。你试试和父母保持距离,别让他们介入你生活,你会好起来的。不要尝试改变你或者他们,很难的。
中国的50后还指望能和他们沟通?高中毕业就算高学历了,大字不识几个,三句谈不拢就骂,宽以对己,严以待人,父亲在家里就是皇帝,母亲被管得严严实实地任然毫无怨言,甚至当父亲粗暴对待孩子的帮凶,中国等50后这帮人一死,社会素质要好多了,当年打砸抢的红卫兵现在成了老流氓,终于去见毛变态去了,快走,不送。

我倒是不想讲什么大道理,权当陪楼主发泄下情绪。
想来这应该也不必当成辱骂,偶尔来点舒适同温层嘛。
“支那猪打了砲自顾自爽了,还在贤者时间嫌弃自己的精子/卵子,真实可悲,没法对自己的小头负责。”
以上,或许有人不太同意,但为此要求别人对他人的阳具子宫卑躬屈膝大可不必。
——————
9/16,13:28更新:
对不想跪拜阳具及子宫的人浪费葱币显然除了强化对自身生殖力的自豪外别无用处。我没想到继民族自豪、中国梦和台湾价值后,会有一天我们回到生殖崇拜的石器时代。
想来这应该也不必当成辱骂,偶尔来点舒适同温层嘛。
“支那猪打了砲自顾自爽了,还在贤者时间嫌弃自己的精子/卵子,真实可悲,没法对自己的小头负责。”
以上,或许有人不太同意,但为此要求别人对他人的阳具子宫卑躬屈膝大可不必。
——————
9/16,13:28更新:
对不想跪拜阳具及子宫的人浪费葱币显然除了强化对自身生殖力的自豪外别无用处。我没想到继民族自豪、中国梦和台湾价值后,会有一天我们回到生殖崇拜的石器时代。
如果跟父母三观不合,有负面情绪。一成年一定要独立起来。或者离开父母一段时间。不然自己会在负面情绪中会越陷越深,对父母的健康也不利。
这是我结合自己的经历总结出来的。我现在没跟父母住一块,心情好多了。早知道,一满18岁就独立生活,不然也不会走那么多弯路。
父母很年长了,三观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很难改变得了。尽力做了就好。其他只能随缘。
这是我结合自己的经历总结出来的。我现在没跟父母住一块,心情好多了。早知道,一满18岁就独立生活,不然也不会走那么多弯路。
父母很年长了,三观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很难改变得了。尽力做了就好。其他只能随缘。

- 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
你有权有尊严;
你有权有自我;
你有权说不;
你有权拥有你的情绪;
你有权爱自己,以及被爱。
而且如果你愿意,你是可以有能力做到,生活在更美好的世界的
你有权有自我;
你有权说不;
你有权拥有你的情绪;
你有权爱自己,以及被爱。
而且如果你愿意,你是可以有能力做到,生活在更美好的世界的
自然就好。以下是昨天早上和我媽媽的對話:
我:媽媽你為什麼不化妝啊?
媽媽:我化妝了哪有時間做家務啊?
我:你可以化了再做家務嘛。
媽媽:我沒有化妝品啊。
我:你可以用我的。
媽媽:你的化妝品那麼貴。
我:是啊,你的臉要用很多粉才蓋得住。
然後兩人都笑翻了⋯⋯
真的親人哪有那麼多拘謹的臭規矩?日常我們經常這樣互損,感情照樣很好。
我:媽媽你為什麼不化妝啊?
媽媽:我化妝了哪有時間做家務啊?
我:你可以化了再做家務嘛。
媽媽:我沒有化妝品啊。
我:你可以用我的。
媽媽:你的化妝品那麼貴。
我:是啊,你的臉要用很多粉才蓋得住。
然後兩人都笑翻了⋯⋯
真的親人哪有那麼多拘謹的臭規矩?日常我們經常這樣互損,感情照樣很好。
家庭是天生的包袱,有道德的抗上,没道德的扔掉,这个道德重不重要问你自己,这跟哪国人没关系
悲观的时候总会想起卡夫卡的变形记,只是没你们这么多政见冲突,除了最loser的一个亲戚以外其他都不是粉红,我还真是幸运
悲观的时候总会想起卡夫卡的变形记,只是没你们这么多政见冲突,除了最loser的一个亲戚以外其他都不是粉红,我还真是幸运

佛告善生:“当知六方。云何为六方?父母为东方,师长为南方,妻妇为西方,亲党为北方,僮仆为下方,沙门、婆罗门、诸高行者为上方。善生,夫为人子,当以五事敬顺父母。云何为五?一者、供奉能使无乏,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善生,夫为人子,当以此五事敬顺父母。父母复以五事敬亲其子。云何为五?一者、制子不听为恶,二者、指授示其善处,三者、慈爱入骨彻髓,四者、为子求善婚娶,五者、随时供给所须。善生,子于父母敬顺恭奉,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
费拉不就是喜欢欺负弱小么,欺负完了还得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你一番,吃了人还不吐骨头
家和地狱在有时候就是一念之间,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才是正确方法
家和地狱在有时候就是一念之间,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才是正确方法
推荐你看徐晓冬的视频《我的粉红父母》
他的父母属于又红又专的红卫兵 又地处北京
应该对很多当代年轻人处理父母关系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他的父母属于又红又专的红卫兵 又地处北京
应该对很多当代年轻人处理父母关系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我說的不是什麼道理,而是根據樓主所說的資料針對性分析一下:
1. 樓主說了父母給自己買了房後對自己頤指氣使
2. 樓主說了自己討要忍氣吞聲
3. 樓主說自己想削骨還父
綜合以上,樓主的經濟實力暫時不足以擺脫父母自立,既然如此,何苦為自己添煩惱?你現在的情況只是心頭高跟現實情況不對稱而已,道理說的多你也不會認同的。
我建議樓主不如思考自己為什麼需要忍,「忍」這個字包含了很多人生意義。
1. 樓主說了父母給自己買了房後對自己頤指氣使
2. 樓主說了自己討要忍氣吞聲
3. 樓主說自己想削骨還父
綜合以上,樓主的經濟實力暫時不足以擺脫父母自立,既然如此,何苦為自己添煩惱?你現在的情況只是心頭高跟現實情況不對稱而已,道理說的多你也不會認同的。
我建議樓主不如思考自己為什麼需要忍,「忍」這個字包含了很多人生意義。
我爸(物理)
和我的唯一交流方式是扮演颐指气使教师爷,
教我很多已经会了或者不需要的东西。
如果我在他谈话的途中发表意见或者附和几声,
他就会让我收声。
然后在这之后当我发表自己的意见的时候,
他轻则鸡蛋里挑骨头,
重则破口大骂。
我以前从不反抗他,
但是现在我开始对着他大声说出自己的意见。
结果,一个见面次数屈指可数的人,
终于开始对我宣示主权,
我决定把他开除爹籍,
和心爱的她私奔,
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和我的唯一交流方式是扮演颐指气使教师爷,
教我很多已经会了或者不需要的东西。
如果我在他谈话的途中发表意见或者附和几声,
他就会让我收声。
然后在这之后当我发表自己的意见的时候,
他轻则鸡蛋里挑骨头,
重则破口大骂。
我以前从不反抗他,
但是现在我开始对着他大声说出自己的意见。
结果,一个见面次数屈指可数的人,
终于开始对我宣示主权,
我决定把他开除爹籍,
和心爱的她私奔,
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父母和孩子人格上是平等的,没有谁欠谁,谁伟大一说.孝道就是垃圾文化,不用管.
40岁之前,和父母关系不好或者不顺畅很正常,可能是个普遍现象,40岁之后,会变得越来越好.
建议你看看 少有人走的路 这本书, the road less traveled, 中文版翻译的很好.重要的是自己的成长,自己越成熟,越容易处理各种关系.
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关系,不管如何吵架,都要以搞好关系为目标,家庭和睦是一切的基础.用平等的爱来替代所谓的垃圾孝道.
40岁之前,和父母关系不好或者不顺畅很正常,可能是个普遍现象,40岁之后,会变得越来越好.
建议你看看 少有人走的路 这本书, the road less traveled, 中文版翻译的很好.重要的是自己的成长,自己越成熟,越容易处理各种关系.
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关系,不管如何吵架,都要以搞好关系为目标,家庭和睦是一切的基础.用平等的爱来替代所谓的垃圾孝道.
不孝就不孝呗,反正离他们越远越好。每个人的道德观不一样,而孝顺不在我的价值观之内。
中国家庭在养育孩子方面 好多父亲都是缺位的 母亲一个人带孩子情绪不稳定 或者留守儿童 这些都会给予孩子不良心理 这样的环境下 人不能茁壮成长 没有扎实的良好的童年 成人更是满满的疑惑和问题 还有遗传除了基因遗传还有一个是心理遗传 所以中国人代代相传 也逃不过老思想 很庆幸我能认识到这点 当是这样的我在中国极少数 悲哀
我也很渴望能跟家里人处于一个健康的关系中,但是家人间,特别是很多父母有一点是无解的,他们根本不懂得尊重子女,根本不会把子女当做与自己对等的关系来看待,这点若不能被他们认识到,永远也解决不了问题。不如把注意力放到发展自己,而不是怎么处理好关系、
人没有自由意志的!
父母带子女来世界就是罪恶;因为子女无权选择!
再好的父母也给予子女衰老,疾病,死亡!
你的心啊!不干净!
朗朗牛B是因为天赋;和他的导师,二叔的积极期待,有心理学证据的!
没有科学证据证明打骂羞辱是正面的,科学研究是负面的!
为什么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打孩子?
一、
这需要从人道法理和科学心理两个层面来谈。
首先,根据《儿童权利公约》(中国是早期加入该公约的缔约成员国之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这个规则是联合国在1985年制定的,因为会议地点在北京,因此又被称为《北京规则》)等的要求,规定了任何儿童不应受酷刑或其他形式的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各成员国的主管当局不得对少年实施体罚,儿童权利委员会强烈建议各缔约国禁止体罚儿童。
也就是说,国际社会早就对此有明确规定,可为什么在我们的身边,体罚甚至虐待儿童的事件仍是频繁发生呢?
这是因为,相当多的教师和家长认为,体罚是管理和约束儿童的有效手段,在中国,有「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混蛋说法,在美国也有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野蛮论断,比如说:
压制儿童的心灵是愚蠢的,但是要求改正的棍棒会驾驭他的心灵。
不要免除对儿童的惩治,你应该用棍棒打他,把他的灵魂从地狱中解救出来。
——美国谚语
真是寰球共此凉热,全球儿童一样倒霉。
此外,目前的心理学、教育学及遗传学方面的研究,也不支持体罚。
很多教师和家长误以为体罚对教育孩子有效,其实是因为他们的短视。
目前认为,体罚对制服儿童仅仅是暂时有效的,长期而言,体罚非但对矫正儿童的不良行为作用有限,反而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孩子挨打的次数越多、越重,这个孩子就越容易具有攻击性,就越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可悲的是,有些人因为自己就是在这种暴力环境下成长的,所以就只会以同样的方法教育下一代。
可这样的暴力循环,何时是个尽头?
blob:https://pincong.rocks/bf73d7ef-7a3e-462e-b452-c8fc71e29bf2
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University of Manitoba) 社区健康科学系教授 Tracie Afifi的研究团队,以美国人口普查局2004 年至2005 年对全国35000 名成年人进行的问卷调查为基础,探讨忧郁、焦虑、酒瘾及吸毒等精神问题,与受访者幼时遭到体罚的关系。
研究人员发现,受访者在孩童时遭受体罚,长大后患有情绪、人格失常或吸毒、酗酒问题者,显著高于未受体罚者。
哈尔滨师范大学近期发表的研究表明,童年期受到父母过度干涉的大学生施虐倾向越高;大学生对躯体虐待的认知水平越低,其对子女实施虐待的可能性越高,这一研究以黑龙江省某大学大一到大四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结论也支持暴力行为有代际传递的可能。
除了这些针对成年人的调查问卷,英国人还进行过直接针对儿童本身的调查研究。
1998年,英国国家儿童局和救助儿童会开展了一项幼小儿童如何看待掌掴的调查,76 名5~7岁的儿童参加了小组讨论。
儿童对掌掴普遍的反应是:情绪不安,烦躁,生妈妈的气等。参加讨论的儿童明确表示不喜欢被掌掴,因为这使他们羞愧。
一个五岁的小女孩说:挨打的孩子会很顽皮,开始伤害别人。
另一个七岁的女孩说:我想到另一个答案——如果他们(孩子)非常小,他们可能会想,打人是对的。于是他们出去打别的人。
后面这个七岁孩子的认识水平,甚至要超过有些糊涂蛋大人,真是令成人世界汗颜。
儿童权益所以一向被忽视,主要原因是他们普遍弱势,没有发声渠道(这里插一句题外话,新生儿外科曾一度流行过新生儿做手术不需要麻醉的观点,认为新生儿不知道疼,其实,人家只是不会说话而已啊!),希望这份难得的报告能够让大家意识到体罚带给儿童的痛苦和伤害。
虽然我们自己已经长大,但请不要对儿童的痛苦浑然不觉。
其实,那些赞同体罚的教师和家长,也不见得就没听说过上述观念,但有一些非常自信的成年人,他们觉得自己能够控制体罚的轻重(就是鄙视别人打孩子的同时,认为自己打孩子是适度和有道理的),事实上这种适度体罚的观点在一些家长中确实颇为流行。
二、
那么,种种适度体罚的观点有没有道理呢?
如果有人提出打老婆是错的,但适度打老婆有利于婚姻稳定,请问你会不会接受?
从法理上来说,体罚儿童实质上是侵害了儿童人身完整的权利和尊严,有些自作聪明的人,认为自己能够将适度的体罚与过分的暴力区分开来,但这一界限其实是人为的,很容易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如果适度打老婆是不对的(在某教国家,还真有许多关于科学打老婆的讨论,幸而我们是个世俗国家,否则打老婆就会被制度化和合理化了),为什么适度打孩子就被有些家长认为是有道理的呢?
很显然,即使是有打孩子习惯的家长,他们的行为大多数不至于都会达到残忍、虐待的地步,这也是多数对体罚持赞同态度的家长们的理由,但儿童在成长阶段的自我意识非常脆弱,尤其是某些儿童比其他的儿童更脆弱(有些有身心障碍儿童更可能遭遇体罚,这可能使这些学生的医疗情况更糟,并损害了他们的教育,使他们的康复过程更为艰难),非常容易受到伤害。
身体上的伤疤可愈,但心理上的创伤难愈。
如果一个孩子长期暴露于暴力和仇恨的环境中,Ta将具有同样或类似的性格特质,体罚教给孩子的是以暴制暴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2000年1月,当以色列最高法院宣布体罚为非法时,一位法官说:
如果我们允许“轻微”的暴力,它就可能会发展为非常严重的暴力。我们绝不能让任何形式的体罚危害未成年人身体和精神上的福利。
在美国的有些学校有一些看似非常严谨的奇葩规定(美国有少半数的州在法律上允许体罚),兹列举如下:
“ 在每所学校只能有一根木棒, 必须放在校长办公室。木棒应为24英寸长、5 英寸宽、3/8英寸厚。”
“体罚应该以善意实施,且实施的时间和条件不得使学生受到嘲笑和羞辱。”
“实施体罚的人必须加以注意,不得发脾气。”
“ 身体的腰部以上或者膝盖以下不可以殴打。”
“ 不得对任何学生的头部或者脸部实施体罚。”
“ 每次体罚限于重拍1 ~3 下。其拍打的力度也不可过大, 是否过大的判定标准是打出的瘀伤痕迹是否在24小时内消失。如果24小时之后瘀伤痕迹仍不消失, 表明拍打过重。”
“不得对其父母或者法定监护人在学生入学时向校长正式提交了由具有行医资格证的医生开具证明,声明该生的精神或者情绪稳定性有待决定的学生实施体罚。”
……
但各位试想一下,这些规定在执行层面究竟能落实到何种程度?
更兼实践中体罚的实施者(教师或家长)往往具有花样百出的「创造力」,不论体罚的规定有多么细致,也难以囊括全部体罚技术的执行规范,因此,在那些少数允许合法使用体罚手段的州,因体罚的超限,也时常引起争议甚至引发诉讼。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对适当打孩子和过度的暴力进行区分是危险且没有可行性的。
就好比我们说在现代社会用跳大神治病是错的,否定的就是在现代社会跳大神这一行为本身,在这其中,是不存在科学跳大神这个特殊分类的(以科学打孩子为标题的文章,确实出现过一些,但因为这种恶臭的标题,我没有细看文章的内容,建议各位也不要试图进行这种区分)。
三、
尤其重要的是,
人类尊严是所有人权的道义基础,
承认儿童的尊严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它提醒我们,人的尊严与生俱来不可剥夺。
在父权思想盛行的地方,父母经常以生身之恩这一事实来为他们体罚儿童的行为进行辩解(比如打你还不是为了你好?)。
他们也许并未意识到,这样做实际上是将儿童置于与社会上某些被压迫的群体相似的处境。
孝道就是这种生身之恩思想的一个典型表现,关于这一点我曾写过一篇《万恶孝为首,百善淫为先》,在此不赘述。
相当一部分中国父母主要的问题是不知如何表达爱,否则也不会有「打是亲,骂是爱」这种混账话的广泛流传,这些家长倾向于将体罚视作对儿童成长的参与、关心和爱,他们希望通过体罚去激励儿童在学业、社交、品行上取得更高的成就。
已有研究发现,即使是在中国这种父母体罚高接受度的文化背景下,经历过父母体罚的儿童仍然会表现出更高的内化问题行为,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刘莉等人的研究提示,过度的焦虑和退缩反应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利影响,学前儿童焦虑、退缩等内化问题行为的产生与家长教养压力和体罚关系密切。
遗传特征和环境共同对一个人的人格产生影响,因为婴儿和年幼的孩子缺少理性,他们需要被教育并接触新事物,成人会对儿童的智力和人格养成产生非常强大的影响,既然我们无法控制遗传给孩子什么样的基因(就算有朝一日科学上能实现设计夫妻二人优秀基因的排列组合,你也不见得就能找到优秀的交配对象),我们就只能尽力给儿童提供最好的成长环境,积极的、支持性的和无条件的爱可能是最好的礼物——殴打或体罚,显然是不应该在其中的。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儿童不可能作为一个阶级自发团结起来抗争,因为每一个孩子都被家庭分割包围,那种发生在家庭内部的暴力行为非常隐蔽,除非事件严重到出人命的程度,否则很难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司法介入。
虽然中国的相关国内法,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教育法》等都明确规定禁止体罚,但是相关法律的规定都过于粗糙,缺乏可操作性。
在中国很多家长仍然将孩子视为父母的私有财产,因而打孩子是家长应有权利的思想依然很有市场。因此,让成年人意识到儿童权利,了解《儿童权利公约》及其他国际人权文件保护儿童权利的内容和精神是保护国内儿童免遭体罚的重要一步。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家长们(也不是任何人或团体)的附属物。
树立起儿童与成人一样具有尊严的思想将有助于打破落后的父权思想,并且有助于改变孩子们在有足够的能力获得权力后蜕变成打人者的邪恶怪圈,中断暴力的代际遗传。
很多视体罚为理所当然的大人,认为禁止体罚就会导致对孩子的溺爱和纵容,这种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粗暴思维方式的养成,也许正是心灵从没有被爱和理性充分滋养的结果。
世界很大,每个人的生活都有无限可能,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社会精英,即使你已经是所谓的精英,你也无权强迫自己的孩子必须复制自己的人生,这样的心态,本质上与其说爱孩子,毋宁说是自恋。
更何况,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苛求,都远远超过他们当年对自己的要求,人生苦短,不是所有人都能实现所谓的跨阶层发展,只有在一个畸形社会里,才会有许多人对成为人上人趋之若鹜。
在一个正常的国度里,做一个心理阳光,身体强壮的普通人又有什么不好?
中断暴力的代际循环,应该从我们这一代开始,如果你无意为儿童权益奔走呼喊,那么请起码不要落井下石,不要去传播那些叫嚣打孩子有理的混账文章,因为每一条支持打孩子的言论,都是一支射向儿童心灵的毒箭。
上一代人已然中毒太深,部分大人们幡然醒悟自行解毒的同时,也请救救那些尚未中毒或中毒不深的孩子。
最后,总结几条要点各位可以截图转发给那些阅读不了长文的亲友看:
1.任何儿童不应受酷刑或其他形式的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
2.体罚对制服儿童仅仅是暂时有效的,长期而言,作用有限,反而会产生副作用。
3.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孩子挨打的次数越多、越重,这个孩子就越容易具有攻击性,就越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4.对适当打孩子和过度的暴力进行区分是危险且没有可行性的。
5.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尊严,不是家长们(也不是任何人或团体)的附属物。
6.中断暴力的代际循环,应从我们这一代做起。
参考文献:
1.Ghandhi, P. R . The Human Rights Committee: Its Role in the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ByDominic McGoldrick.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1. xliii + 576 pp. ?60[J].British Yearbook of International Law, 1992, 62(1):409-411.
2. Ogunmwonyi H , éducation, Éducation.International Law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M]. LAP LAMBERT AcademicPublishing, 2012.
3.Officialreports of examination of UK report under 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Child. January 1995
4.李篧,刘爱书,刘天牧,朱贺.大学生童年期心理虐待和儿童虐待认知与潜在施虐倾向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33(10):792-794
5.李晓燕. 美国学校体罚问题研究[J]. 中国教育法制评论, 2014:205-220.
6. 贺颖清. 儿童体罚问题研究--保护儿童人身完整性的国际人权法基础[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6):18-23.
7.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the Rights of the Child
https://downloads.unicef.org.uk/wp-content/uploads/2010/05/UNCRC_united_nations_convention_on_the_rights_of_the_child.pdf
8. Turney D. It Hurts You Inside: Children Talk AboutSmacking, by C. Willow and T. Hyder, National Children's Bureau Enterprises inassociation with Save the Children, London, 1998. ISBN 190099044X (Pbk), £8.50NCB members, £13 non‐members.[J]. Child Abuse Review, 2000,9(6):450–451.
9. 刘莉, 王美芳. 父母教养压力与儿童内化问题行为的关系:父母体罚的中介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 26(1):63-68.
请大家再读一次纪伯伦的诗吧: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父母带子女来世界就是罪恶;因为子女无权选择!
再好的父母也给予子女衰老,疾病,死亡!
你的心啊!不干净!
朗朗牛B是因为天赋;和他的导师,二叔的积极期待,有心理学证据的!
没有科学证据证明打骂羞辱是正面的,科学研究是负面的!
为什么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打孩子?
一、
这需要从人道法理和科学心理两个层面来谈。
首先,根据《儿童权利公约》(中国是早期加入该公约的缔约成员国之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这个规则是联合国在1985年制定的,因为会议地点在北京,因此又被称为《北京规则》)等的要求,规定了任何儿童不应受酷刑或其他形式的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各成员国的主管当局不得对少年实施体罚,儿童权利委员会强烈建议各缔约国禁止体罚儿童。
也就是说,国际社会早就对此有明确规定,可为什么在我们的身边,体罚甚至虐待儿童的事件仍是频繁发生呢?
这是因为,相当多的教师和家长认为,体罚是管理和约束儿童的有效手段,在中国,有「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混蛋说法,在美国也有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野蛮论断,比如说:
压制儿童的心灵是愚蠢的,但是要求改正的棍棒会驾驭他的心灵。
不要免除对儿童的惩治,你应该用棍棒打他,把他的灵魂从地狱中解救出来。
——美国谚语
真是寰球共此凉热,全球儿童一样倒霉。
此外,目前的心理学、教育学及遗传学方面的研究,也不支持体罚。
很多教师和家长误以为体罚对教育孩子有效,其实是因为他们的短视。
目前认为,体罚对制服儿童仅仅是暂时有效的,长期而言,体罚非但对矫正儿童的不良行为作用有限,反而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孩子挨打的次数越多、越重,这个孩子就越容易具有攻击性,就越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可悲的是,有些人因为自己就是在这种暴力环境下成长的,所以就只会以同样的方法教育下一代。
可这样的暴力循环,何时是个尽头?
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University of Manitoba) 社区健康科学系教授 Tracie Afifi的研究团队,以美国人口普查局2004 年至2005 年对全国35000 名成年人进行的问卷调查为基础,探讨忧郁、焦虑、酒瘾及吸毒等精神问题,与受访者幼时遭到体罚的关系。
研究人员发现,受访者在孩童时遭受体罚,长大后患有情绪、人格失常或吸毒、酗酒问题者,显著高于未受体罚者。
哈尔滨师范大学近期发表的研究表明,童年期受到父母过度干涉的大学生施虐倾向越高;大学生对躯体虐待的认知水平越低,其对子女实施虐待的可能性越高,这一研究以黑龙江省某大学大一到大四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结论也支持暴力行为有代际传递的可能。
除了这些针对成年人的调查问卷,英国人还进行过直接针对儿童本身的调查研究。
1998年,英国国家儿童局和救助儿童会开展了一项幼小儿童如何看待掌掴的调查,76 名5~7岁的儿童参加了小组讨论。
儿童对掌掴普遍的反应是:情绪不安,烦躁,生妈妈的气等。参加讨论的儿童明确表示不喜欢被掌掴,因为这使他们羞愧。
一个五岁的小女孩说:挨打的孩子会很顽皮,开始伤害别人。
另一个七岁的女孩说:我想到另一个答案——如果他们(孩子)非常小,他们可能会想,打人是对的。于是他们出去打别的人。
后面这个七岁孩子的认识水平,甚至要超过有些糊涂蛋大人,真是令成人世界汗颜。
儿童权益所以一向被忽视,主要原因是他们普遍弱势,没有发声渠道(这里插一句题外话,新生儿外科曾一度流行过新生儿做手术不需要麻醉的观点,认为新生儿不知道疼,其实,人家只是不会说话而已啊!),希望这份难得的报告能够让大家意识到体罚带给儿童的痛苦和伤害。
虽然我们自己已经长大,但请不要对儿童的痛苦浑然不觉。
其实,那些赞同体罚的教师和家长,也不见得就没听说过上述观念,但有一些非常自信的成年人,他们觉得自己能够控制体罚的轻重(就是鄙视别人打孩子的同时,认为自己打孩子是适度和有道理的),事实上这种适度体罚的观点在一些家长中确实颇为流行。
二、
那么,种种适度体罚的观点有没有道理呢?
如果有人提出打老婆是错的,但适度打老婆有利于婚姻稳定,请问你会不会接受?
从法理上来说,体罚儿童实质上是侵害了儿童人身完整的权利和尊严,有些自作聪明的人,认为自己能够将适度的体罚与过分的暴力区分开来,但这一界限其实是人为的,很容易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如果适度打老婆是不对的(在某教国家,还真有许多关于科学打老婆的讨论,幸而我们是个世俗国家,否则打老婆就会被制度化和合理化了),为什么适度打孩子就被有些家长认为是有道理的呢?
很显然,即使是有打孩子习惯的家长,他们的行为大多数不至于都会达到残忍、虐待的地步,这也是多数对体罚持赞同态度的家长们的理由,但儿童在成长阶段的自我意识非常脆弱,尤其是某些儿童比其他的儿童更脆弱(有些有身心障碍儿童更可能遭遇体罚,这可能使这些学生的医疗情况更糟,并损害了他们的教育,使他们的康复过程更为艰难),非常容易受到伤害。
身体上的伤疤可愈,但心理上的创伤难愈。
如果一个孩子长期暴露于暴力和仇恨的环境中,Ta将具有同样或类似的性格特质,体罚教给孩子的是以暴制暴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2000年1月,当以色列最高法院宣布体罚为非法时,一位法官说:
如果我们允许“轻微”的暴力,它就可能会发展为非常严重的暴力。我们绝不能让任何形式的体罚危害未成年人身体和精神上的福利。
在美国的有些学校有一些看似非常严谨的奇葩规定(美国有少半数的州在法律上允许体罚),兹列举如下:
“ 在每所学校只能有一根木棒, 必须放在校长办公室。木棒应为24英寸长、5 英寸宽、3/8英寸厚。”
“体罚应该以善意实施,且实施的时间和条件不得使学生受到嘲笑和羞辱。”
“实施体罚的人必须加以注意,不得发脾气。”
“ 身体的腰部以上或者膝盖以下不可以殴打。”
“ 不得对任何学生的头部或者脸部实施体罚。”
“ 每次体罚限于重拍1 ~3 下。其拍打的力度也不可过大, 是否过大的判定标准是打出的瘀伤痕迹是否在24小时内消失。如果24小时之后瘀伤痕迹仍不消失, 表明拍打过重。”
“不得对其父母或者法定监护人在学生入学时向校长正式提交了由具有行医资格证的医生开具证明,声明该生的精神或者情绪稳定性有待决定的学生实施体罚。”
……
但各位试想一下,这些规定在执行层面究竟能落实到何种程度?
更兼实践中体罚的实施者(教师或家长)往往具有花样百出的「创造力」,不论体罚的规定有多么细致,也难以囊括全部体罚技术的执行规范,因此,在那些少数允许合法使用体罚手段的州,因体罚的超限,也时常引起争议甚至引发诉讼。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对适当打孩子和过度的暴力进行区分是危险且没有可行性的。
就好比我们说在现代社会用跳大神治病是错的,否定的就是在现代社会跳大神这一行为本身,在这其中,是不存在科学跳大神这个特殊分类的(以科学打孩子为标题的文章,确实出现过一些,但因为这种恶臭的标题,我没有细看文章的内容,建议各位也不要试图进行这种区分)。
三、
尤其重要的是,
人类尊严是所有人权的道义基础,
承认儿童的尊严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它提醒我们,人的尊严与生俱来不可剥夺。
在父权思想盛行的地方,父母经常以生身之恩这一事实来为他们体罚儿童的行为进行辩解(比如打你还不是为了你好?)。
他们也许并未意识到,这样做实际上是将儿童置于与社会上某些被压迫的群体相似的处境。
孝道就是这种生身之恩思想的一个典型表现,关于这一点我曾写过一篇《万恶孝为首,百善淫为先》,在此不赘述。
相当一部分中国父母主要的问题是不知如何表达爱,否则也不会有「打是亲,骂是爱」这种混账话的广泛流传,这些家长倾向于将体罚视作对儿童成长的参与、关心和爱,他们希望通过体罚去激励儿童在学业、社交、品行上取得更高的成就。
已有研究发现,即使是在中国这种父母体罚高接受度的文化背景下,经历过父母体罚的儿童仍然会表现出更高的内化问题行为,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刘莉等人的研究提示,过度的焦虑和退缩反应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利影响,学前儿童焦虑、退缩等内化问题行为的产生与家长教养压力和体罚关系密切。
遗传特征和环境共同对一个人的人格产生影响,因为婴儿和年幼的孩子缺少理性,他们需要被教育并接触新事物,成人会对儿童的智力和人格养成产生非常强大的影响,既然我们无法控制遗传给孩子什么样的基因(就算有朝一日科学上能实现设计夫妻二人优秀基因的排列组合,你也不见得就能找到优秀的交配对象),我们就只能尽力给儿童提供最好的成长环境,积极的、支持性的和无条件的爱可能是最好的礼物——殴打或体罚,显然是不应该在其中的。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儿童不可能作为一个阶级自发团结起来抗争,因为每一个孩子都被家庭分割包围,那种发生在家庭内部的暴力行为非常隐蔽,除非事件严重到出人命的程度,否则很难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司法介入。
虽然中国的相关国内法,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教育法》等都明确规定禁止体罚,但是相关法律的规定都过于粗糙,缺乏可操作性。
在中国很多家长仍然将孩子视为父母的私有财产,因而打孩子是家长应有权利的思想依然很有市场。因此,让成年人意识到儿童权利,了解《儿童权利公约》及其他国际人权文件保护儿童权利的内容和精神是保护国内儿童免遭体罚的重要一步。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家长们(也不是任何人或团体)的附属物。
树立起儿童与成人一样具有尊严的思想将有助于打破落后的父权思想,并且有助于改变孩子们在有足够的能力获得权力后蜕变成打人者的邪恶怪圈,中断暴力的代际遗传。
很多视体罚为理所当然的大人,认为禁止体罚就会导致对孩子的溺爱和纵容,这种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粗暴思维方式的养成,也许正是心灵从没有被爱和理性充分滋养的结果。
世界很大,每个人的生活都有无限可能,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社会精英,即使你已经是所谓的精英,你也无权强迫自己的孩子必须复制自己的人生,这样的心态,本质上与其说爱孩子,毋宁说是自恋。
更何况,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苛求,都远远超过他们当年对自己的要求,人生苦短,不是所有人都能实现所谓的跨阶层发展,只有在一个畸形社会里,才会有许多人对成为人上人趋之若鹜。
在一个正常的国度里,做一个心理阳光,身体强壮的普通人又有什么不好?
中断暴力的代际循环,应该从我们这一代开始,如果你无意为儿童权益奔走呼喊,那么请起码不要落井下石,不要去传播那些叫嚣打孩子有理的混账文章,因为每一条支持打孩子的言论,都是一支射向儿童心灵的毒箭。
上一代人已然中毒太深,部分大人们幡然醒悟自行解毒的同时,也请救救那些尚未中毒或中毒不深的孩子。
最后,总结几条要点各位可以截图转发给那些阅读不了长文的亲友看:
1.任何儿童不应受酷刑或其他形式的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
2.体罚对制服儿童仅仅是暂时有效的,长期而言,作用有限,反而会产生副作用。
3.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孩子挨打的次数越多、越重,这个孩子就越容易具有攻击性,就越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4.对适当打孩子和过度的暴力进行区分是危险且没有可行性的。
5.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尊严,不是家长们(也不是任何人或团体)的附属物。
6.中断暴力的代际循环,应从我们这一代做起。
参考文献:
1.Ghandhi, P. R . The Human Rights Committee: Its Role in the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ByDominic McGoldrick.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1. xliii + 576 pp. ?60[J].British Yearbook of International Law, 1992, 62(1):409-411.
2. Ogunmwonyi H , éducation, Éducation.International Law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M]. LAP LAMBERT AcademicPublishing, 2012.
3.Officialreports of examination of UK report under 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Child. January 1995
4.李篧,刘爱书,刘天牧,朱贺.大学生童年期心理虐待和儿童虐待认知与潜在施虐倾向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33(10):792-794
5.李晓燕. 美国学校体罚问题研究[J]. 中国教育法制评论, 2014:205-220.
6. 贺颖清. 儿童体罚问题研究--保护儿童人身完整性的国际人权法基础[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6):18-23.
7.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the Rights of the Child
https://downloads.unicef.org.uk/wp-content/uploads/2010/05/UNCRC_united_nations_convention_on_the_rights_of_the_child.pdf
8. Turney D. It Hurts You Inside: Children Talk AboutSmacking, by C. Willow and T. Hyder, National Children's Bureau Enterprises inassociation with Save the Children, London, 1998. ISBN 190099044X (Pbk), £8.50NCB members, £13 non‐members.[J]. Child Abuse Review, 2000,9(6):450–451.
9. 刘莉, 王美芳. 父母教养压力与儿童内化问题行为的关系:父母体罚的中介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 26(1):63-68.
请大家再读一次纪伯伦的诗吧: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我同意樓主的看法,孩子不能選擇自己是否出生或出生在什麽樣的家庭,所以才會產生很多問題。大事包括「已經知道患有先天性疾病的胎兒應該墮胎還是生下來?」這樣的道德難題,要是胎兒能夠告訴父母自己想不想被生下來就根本不成問題了
但事情就是沒這麽簡單
不過話説回來,我們每個人都不是選擇出生才出生的,所以多想這個問題也沒用,我們已經出生了
血緣上親近和想法上親近是兩回事
如果你想要把父母當成想法上親近的人,那是你的事。但是事實不一定如此
不是有這種説法嗎?家人/親戚是上帝幫我選的,朋友是我自己選的
你自己選的才應該是最親近的,因爲你要不親近,選他幹嘛?
但事情就是沒這麽簡單
不過話説回來,我們每個人都不是選擇出生才出生的,所以多想這個問題也沒用,我們已經出生了
我时时刻刻问自己,父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我尚且难以把自己的想法和他们好好沟通,我尚且无法和父母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而仅由亲情纽带勉强维持,我该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血緣上親近和想法上親近是兩回事
如果你想要把父母當成想法上親近的人,那是你的事。但是事實不一定如此
不是有這種説法嗎?家人/親戚是上帝幫我選的,朋友是我自己選的
你自己選的才應該是最親近的,因爲你要不親近,選他幹嘛?
这个问题我还是比较有经历来回答的,我从记事起就一直在讨厌父母的指责与批评,而后也有过叛逆,有过很多次冲突,一直都在多抗他们的“管教”,但是直到有一天工作很多年后才明白,我不只是在对抗父母,而是在对抗这个社会上的一切非人性化的制约,束缚,不公,欺凌,欺骗,世间的谎言,世俗的眼光,权利的滥用,等等等等。
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与父母的关系处理,是人要成长为一个拥有独立自由的人必须要经历的第一步成长考验。因为大部分中国人的家长教育孩子是按照“听话”与否来作为标准的,这与他们的所受教育和知识层次有关,当然也与整个国内社会的显示有关,“听话”确实可以让孩子在学校受到比较好的优待,而听话的孩子也通常学习比较好。
但是,“听话”只是培养孩子的服从能力,往往伴随着让孩子听话的方法比如指责,批评,打骂等家庭暴力和冷暴力更是对孩子的心里容易造成负面影响,比如孤僻,胆小怕事,缺乏安全感,对父母的恐惧等等,而这些接近于恶劣的家庭虐待只是一步之遥,所以,作为孩子,对抗父母肯定是必然的,这是你的内心在指引你跟自己所受的压迫在对抗。相反,那些听话的孩子,一定是父母足够的尊重孩子或者孩子被打怕了,他们已经形成了不完整的人格。
讲完了有来,再讲过程,冲突是肯定要经历的,这是必须要突破的门槛,直面自己的所受的不公对待,直面对你造成伤害的人,去和你的父母沟通,不要怕冲突,因为除了沟通,取得互相理解,你别无他法。
所以,楼主,你觉得自己还不能摆脱父母多年以来对自己的困扰,还是因为缺少与父母的沟通,不要怕冲突,慢慢的就会有了解。
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与父母的关系处理,是人要成长为一个拥有独立自由的人必须要经历的第一步成长考验。因为大部分中国人的家长教育孩子是按照“听话”与否来作为标准的,这与他们的所受教育和知识层次有关,当然也与整个国内社会的显示有关,“听话”确实可以让孩子在学校受到比较好的优待,而听话的孩子也通常学习比较好。
但是,“听话”只是培养孩子的服从能力,往往伴随着让孩子听话的方法比如指责,批评,打骂等家庭暴力和冷暴力更是对孩子的心里容易造成负面影响,比如孤僻,胆小怕事,缺乏安全感,对父母的恐惧等等,而这些接近于恶劣的家庭虐待只是一步之遥,所以,作为孩子,对抗父母肯定是必然的,这是你的内心在指引你跟自己所受的压迫在对抗。相反,那些听话的孩子,一定是父母足够的尊重孩子或者孩子被打怕了,他们已经形成了不完整的人格。
讲完了有来,再讲过程,冲突是肯定要经历的,这是必须要突破的门槛,直面自己的所受的不公对待,直面对你造成伤害的人,去和你的父母沟通,不要怕冲突,因为除了沟通,取得互相理解,你别无他法。
所以,楼主,你觉得自己还不能摆脱父母多年以来对自己的困扰,还是因为缺少与父母的沟通,不要怕冲突,慢慢的就会有了解。
中国的孝道是是脱胎于礼乐的,孔子提出了仁义礼,孟子增加了智而董仲舒补充了信是为今日之五常。而中国人所提倡的三纲(君臣父子夫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父子,甚至君臣其实本质上也是父子伦理(孝)的变形而已。对于审视父子亲情关系的问题别说你,早在汉代就有明确记载,后汉书孔融(让梨那位)传记有说,(大概如下),“父之余子,当何有亲?论其本意,情欲发耳,子之余母,亦复有为?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这里孔融把父子亲情当作一种经验关系来对待,并且今儿在王充“论衡”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中的关系。所驳斥的目的不是为了凡人论,而是世俗流行的关于孝的价值论。你要知道这种思想在中国扎根易经千年,不可撼动。对于在当下社会的意义,只要你认清了事物的本质,就不会对此产生过多的烦恼。孝道没错,问题要怎么个孝。家庭的关系的处理如果出现问题基本十之八九处在处理的手段上,究其本质,如果当你发现真的两代人出现无法沟通的鸿沟时,就不要纠结于如何改变。顺应自己的内心,给予长辈最大的尊重的前提下,大胆的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就好了。
你所提到的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建议你系统学习原生家庭这部分,我只有这个建议,大家给的建议有点多,你还是从这点慢慢了解自己就好了。

有时候其实蛮难处理的,我们的处在一个急速变化的时代,父母的经验的往往帮不上我们,我们自己的经验应对下一个时代也往往抓瞎。
80年代听父母的话老老实实进国企以为保险箱,90年代末就要面临惨烈的下岗,80后以为脱离体制就是自由,靠自己,结果35岁解雇在等着你,而进国企和体制的小伙伴则是有滋有味。你问我答案,只有天知道。
父辈囿于教育经验以及经历,很多时候难以沟通,更多时候就理解吧,成年后有了自己的经济来源,自己的话语权也就有了。不是那么原则或者很作 父母(毕竟都是有奇葩的),就听他们叨叨吧。
生活就是如此,很艰难。不要觉得父母无法沟通,如果大家有了孩子,下一代无法沟通更头疼
80年代听父母的话老老实实进国企以为保险箱,90年代末就要面临惨烈的下岗,80后以为脱离体制就是自由,靠自己,结果35岁解雇在等着你,而进国企和体制的小伙伴则是有滋有味。你问我答案,只有天知道。
父辈囿于教育经验以及经历,很多时候难以沟通,更多时候就理解吧,成年后有了自己的经济来源,自己的话语权也就有了。不是那么原则或者很作 父母(毕竟都是有奇葩的),就听他们叨叨吧。
生活就是如此,很艰难。不要觉得父母无法沟通,如果大家有了孩子,下一代无法沟通更头疼

二十多岁的时候把父母当仇人,能躲就躲,现在四十多岁了,把父母当孩子,只希望能多点时间陪陪他们,能多听几次他们的唠叨,生怕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落到自己头上
我感觉越是成长越是能够理解父母的用心与辛苦,在中国作为普通人光是生活下去就已经足够艰难了,更何况还要负责任的培养一个孩子
孙悟空和哪吒都有个共性,就是拥有孩童的天真闹腾、也有闹腾的一面,但是他们经历过闹腾之后,会不愧疚,喜欢无拘无束的生活,不喜欢被约束,时至今日,我才明白孝顺和抚育已成为我们生活的枷锁,我们也有想挣脱的一面。

尤其是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人。
嗯,是啊,只是我不是中国人,我是被中共国人。
我父母给我了生命,但让我出生在这种粪坑,从小,人家拿着护照周游全球,而我啃不动签证。算了,他们爱我的,就算扯平了,接下来的抗争,靠我自己。
还有就是,我也有对我有恩的亲人,长辈,他们是老粉红了,你别说还很神奇的,出身在中华民国,但却如此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你们不也换了一个政权么,为什么无法接受再换一个?
现在我就期待我家的那些老粉红,能健康活着,习来曼尼被斩首的新闻在CCAV会被播出的,那时候看看他们什么感觉,等居委会来发新国旗,宣布五星血旗违法的时候吧。
嗯,是啊,只是我不是中国人,我是被中共国人。
我父母给我了生命,但让我出生在这种粪坑,从小,人家拿着护照周游全球,而我啃不动签证。算了,他们爱我的,就算扯平了,接下来的抗争,靠我自己。
还有就是,我也有对我有恩的亲人,长辈,他们是老粉红了,你别说还很神奇的,出身在中华民国,但却如此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你们不也换了一个政权么,为什么无法接受再换一个?
现在我就期待我家的那些老粉红,能健康活着,习来曼尼被斩首的新闻在CCAV会被播出的,那时候看看他们什么感觉,等居委会来发新国旗,宣布五星血旗违法的时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