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亚马逊、微软这些科技公司没有雇员工会,通用电气、波音公司之类的制造业企业却有?
前提:对于这些公司,只谈美国本土的部分,不包括墙内的分公司。墙内工会没意义,谁都知道全是被共产党死死控制住的。
首先表明“工会”的定义: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7%A5%E4%BC%9A
上个月月底我看到“通用电气裁员”的新闻,仔细阅读发现工会对此向公司表达了意见
https://thehill.com/regulation/labor/490223-ge-employees-urge-company-to-use-laid-off-workers-to-make-ventilators
众所周知,墙内的工会实际上是由党控制的,就是个花瓶。强烈对比之下再次让我对工会的实际用途有所关注。
此外,近期墙内失业人数越来越多,但无论是谁都无法争取什么,部分失业员工甚至连讨回欠薪都难上加难,雇主想向政府部门表达意见(例如希望减税)同样几乎不可能(行业公会同样也是花瓶)。
于是我就对员工工会、行业公会的作用更加感兴趣了。
经过一番查找之后我发现亚马逊、微软这些科技公司没有雇员工会
《前 Google 雇员认为员工有权不与公司同流合污》( https://www.solidot.org/story?sid=58635 )
通用电气、波音公司之类的制造业企业的工会却存在了很长时间。
我想到这可以从自由市场的角度表层地讲得通:
两者相结合,就可以引申出实际做法:企业有接受工会的自由,同样有拒绝工会的自由
具体来讲就像前面solidot里面提到的:
Google也有相同做法:Google员工遭开除 组工会疑为导火线 (RFI法广2019年11月26日新闻)
然而这还是很表面,实际原因会不会更复杂,甚至牵扯到政治因素?
因为同样又是2018年,Google的员工就反对过“蜻蜓计划”,成功挡住了Google配合共产党审查的通道。
有没有这种可能性:这些企业总想和墙国做生意,哪怕弯腰低头也照样忍受,赚了钱再说,即使一怒之下走了内心却挂念着想再回去;但员工并不这样想,认为屈服于中国配合审查实际上有害无益。
首先表明“工会”的定义: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7%A5%E4%BC%9A
工会(trade unions),工会原意是指基于共同利益而自发组织的社会团体。这个共同利益团体(诸如为同一雇主工作的员工,在某一产业领域的个人。)可以与雇主集体谈判工资薪水、工作时限和工作条件等等。(工会成立的主要意图)。这些组织和联合会最常见的共同目标是“保持或改善雇佣待遇”。这可能包含工资谈判、劳动制度、申诉流程、雇佣标准、解雇或晋升、福利、安全保障和政策。
上个月月底我看到“通用电气裁员”的新闻,仔细阅读发现工会对此向公司表达了意见
https://thehill.com/regulation/labor/490223-ge-employees-urge-company-to-use-laid-off-workers-to-make-ventilators
众所周知,墙内的工会实际上是由党控制的,就是个花瓶。强烈对比之下再次让我对工会的实际用途有所关注。
此外,近期墙内失业人数越来越多,但无论是谁都无法争取什么,部分失业员工甚至连讨回欠薪都难上加难,雇主想向政府部门表达意见(例如希望减税)同样几乎不可能(行业公会同样也是花瓶)。
于是我就对员工工会、行业公会的作用更加感兴趣了。
经过一番查找之后我发现亚马逊、微软这些科技公司没有雇员工会
《前 Google 雇员认为员工有权不与公司同流合污》( https://www.solidot.org/story?sid=58635 )
通用电气、波音公司之类的制造业企业的工会却存在了很长时间。
我想到这可以从自由市场的角度表层地讲得通:
- 员工有选择企业的自由,企业同样有选择员工的自由
- 组建工会是在行使“结社自由”权,因此员工组建工会没问题,合法的。
两者相结合,就可以引申出实际做法:企业有接受工会的自由,同样有拒绝工会的自由
具体来讲就像前面solidot里面提到的:
亚马逊强烈反对其普通员工成立工会。微软在一群合同工工程师投票支持成立工会后解雇了这帮人。
Google也有相同做法:Google员工遭开除 组工会疑为导火线 (RFI法广2019年11月26日新闻)
然而这还是很表面,实际原因会不会更复杂,甚至牵扯到政治因素?
因为同样又是2018年,Google的员工就反对过“蜻蜓计划”,成功挡住了Google配合共产党审查的通道。
有没有这种可能性:这些企业总想和墙国做生意,哪怕弯腰低头也照样忍受,赚了钱再说,即使一怒之下走了内心却挂念着想再回去;但员工并不这样想,认为屈服于中国配合审查实际上有害无益。
这是个历史情况导致的案例。
英美的劳资冲突在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部几乎全部是劳动者和资本家及其代理人之间的冲突。到20世纪60年代后专业技术人员才开始在美国等西方国家逐渐壮大形成一个阶层。 这时才有了蓝领和白领工人之分。 比如工程师算作skilled worker, 白领工人,和广大办公室劳工(office labour)一样,也是劳工阶层。
但是,如果您研究一下美国工会运动历史,可以发现,工会的产生和壮大都是和蓝领体力劳工密切相关的,而不是和白领劳工密切联系。 特别是在19世纪,白领劳工还没有壮大到一个阶层的程度。
美国工会运动中罗斯福总统期间得到迅速壮大,而主体是体力/蓝领劳工。 等到20世纪后期,美国工会运动迅速衰弱。(原因可以写本书,不展开讨论了。)因此,码农们白领劳工的工会在工会运动迅速下行的趋势中没有形成就毫不奇怪了。
英美的劳资冲突在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部几乎全部是劳动者和资本家及其代理人之间的冲突。到20世纪60年代后专业技术人员才开始在美国等西方国家逐渐壮大形成一个阶层。 这时才有了蓝领和白领工人之分。 比如工程师算作skilled worker, 白领工人,和广大办公室劳工(office labour)一样,也是劳工阶层。
但是,如果您研究一下美国工会运动历史,可以发现,工会的产生和壮大都是和蓝领体力劳工密切相关的,而不是和白领劳工密切联系。 特别是在19世纪,白领劳工还没有壮大到一个阶层的程度。
美国工会运动中罗斯福总统期间得到迅速壮大,而主体是体力/蓝领劳工。 等到20世纪后期,美国工会运动迅速衰弱。(原因可以写本书,不展开讨论了。)因此,码农们白领劳工的工会在工会运动迅速下行的趋势中没有形成就毫不奇怪了。

沒辦法直接回答問題,但可以説説工會
工會的存在是取決於每個公司,雇員和政府的,如果大家同意,連超市的員工都可以申請組成工會。好的工會會保護員工,采取罷工或談判加薪。
但我個人有時懷疑工會的作用和它到底在幫助誰。有人説工會幫助雇員,但我身邊就有人是建築業的工會成員,他受傷的時候申請賠償,想聯係他的工會,結果他的工會根本不幫他。他的工會只負責拿錢,出問題就到處推卸責任。
我所在的地方教師的工會是最牛B的,可是也是最惹人討厭的,經常罷工(當然有些理由合理,有些理由很爛)。最噁心的是教師裏如果出了侵犯孩童的老師,由於他們是工會的一員,這些教師是不能辭職的,只能被調去另一個區繼續工作,而且新區的家長也不會知道教師的歷史。
工會的存在是取決於每個公司,雇員和政府的,如果大家同意,連超市的員工都可以申請組成工會。好的工會會保護員工,采取罷工或談判加薪。
但我個人有時懷疑工會的作用和它到底在幫助誰。有人説工會幫助雇員,但我身邊就有人是建築業的工會成員,他受傷的時候申請賠償,想聯係他的工會,結果他的工會根本不幫他。他的工會只負責拿錢,出問題就到處推卸責任。
我所在的地方教師的工會是最牛B的,可是也是最惹人討厭的,經常罷工(當然有些理由合理,有些理由很爛)。最噁心的是教師裏如果出了侵犯孩童的老師,由於他們是工會的一員,這些教師是不能辭職的,只能被調去另一個區繼續工作,而且新區的家長也不會知道教師的歷史。
以Google的情況下,你最後説的可能性基本就是真的,至少員工那部分是真的因爲員工們自己説了
用這個邏輯看,GE、Boeing不可能會出於舔共的目的來反對工會,因爲和國安相關的職業病,他們本來就不能公開舔共
我稍微查了一下,關於工會的法律和習慣也是因國家而異,但是整體而言近年似乎都有工會漸漸勢力下降的傾向
沒有依據的腦洞:有沒有可能是業界文化或業界人的共同點,讓科技業界和現代人相對傳統製造業和思維傳統的人沒有那麽喜歡工會?
不知道是只有美國的部分業者,還是全世界科技業者都不喜歡工會
用這個邏輯看,GE、Boeing不可能會出於舔共的目的來反對工會,因爲和國安相關的職業病,他們本來就不能公開舔共
我稍微查了一下,關於工會的法律和習慣也是因國家而異,但是整體而言近年似乎都有工會漸漸勢力下降的傾向
沒有依據的腦洞:有沒有可能是業界文化或業界人的共同點,讓科技業界和現代人相對傳統製造業和思維傳統的人沒有那麽喜歡工會?
不知道是只有美國的部分業者,還是全世界科技業者都不喜歡工會
蓝领工人手里的牌太少了,曾经被逼的罢工搞破坏甚至暗杀,这时候有个工会对双方都有用。白领技术员完全不到这个地步,比如说被微软解雇了,他们马上就拿着补偿去其他地方工作了,根本不会有更多的行动。
有没有工会要看行业的,教师护士等等的都有工会的,但是工会的谈判议价能力,每个行业都不一样。一般整体薪资高的行业就没有工会,宇航员工会,工程师工会听起来就挺好玩的
工會站在企業利益的對立面,所有企業都傾向打壓工會。
科技業是勞方市場,製造業是資方市場。勞方市場雇員利益受損時,會傾向於跳槽。所以,勞方市場沒有組建工會的足夠動力。
工會可以看成是一個共籌訴訟費的組織。美國訴訟費是很高的,資方市場雇員利益受損時,通常不會考慮跳槽,但是通過訴訟爭取權益成本太高,所以就有了工會。雇員平時交會費,工會會承担必要時的訴訟成本。
科技業是勞方市場,製造業是資方市場。勞方市場雇員利益受損時,會傾向於跳槽。所以,勞方市場沒有組建工會的足夠動力。
工會可以看成是一個共籌訴訟費的組織。美國訴訟費是很高的,資方市場雇員利益受損時,通常不會考慮跳槽,但是通過訴訟爭取權益成本太高,所以就有了工會。雇員平時交會費,工會會承担必要時的訴訟成本。
制造业公司有工会是历史特色,科技公司没有这个历史包袱。
科技公司付的钱多,工会是工人的议价工具,科技公司建工会还不到时候
程序员的行会组织应该是开源软件联盟或者匿名者之类的自由程序员组织这些人是自由职业或者是赏金猎人式的人物,受雇为大公司的程序员其实是行会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