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不是中国最开放民主的时期?
因为申纪兰的事情上网搜索了一些信息,发现境内网站不少2012年的新闻可以直接批评人大代表申纪兰,当时申纪兰提议上网应该经过组织批准。
当年的美国之音也是杠杠的,采访很多人大代表,这样的外国媒体居然可以直接在人大代表会场采访这么敏感的话题。
现在来看,当时很多现象都是可以说改革派梦寐以求的。
当年的美国之音也是杠杠的,采访很多人大代表,这样的外国媒体居然可以直接在人大代表会场采访这么敏感的话题。
现在来看,当时很多现象都是可以说改革派梦寐以求的。
不是,最民主的时期,是在1989年的上半年。
5月中旬,正当学生们在广场上掀起新一轮示威的时候,千里之外的湖南省人大全会,正在投票罢免他们的副省长,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最后一次:
1989年上半年的社会风气,是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十年来积攒的自由民主意识发展到巅峰后的集中爆发,六四学运最高潮的时候,全国的学运也是遍地开花,大多数的公立院校,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新闻媒体,几乎所有的教科文卫社会团体如社会科学院,甚至中央党政机关内部如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几乎尽数支持学生,公开参加游行集体发声呼吁政改的也不在少数……这几个月中国的社会宽松程度,不下于同时期刚解严的台湾,可惜这个昙花一现的小阳春,随着长安街上的枪声全都灰飞烟灭了,开枪第二天,因为惯性的存在,人民日报在威逼胁迫下还留出了大段无字空白,新闻联播发了一段高级黑和央广发出的那段英文呼吁,之后,就像投入水中的石头一样,什么都看不见了。而湖南那个被议会罢免的杨汇泉,在下半年反倒官运亨通,不降反升,调到中央当大官去了,呵呵
5月中旬,正当学生们在广场上掀起新一轮示威的时候,千里之外的湖南省人大全会,正在投票罢免他们的副省长,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最后一次:
5月12日下午, 大会已经召开一周,根据代表要求,杨汇泉与湖南省工商局、审计局、外经委等部门负责人接受了代表质询。
这次质询意外地进行了三个小时。“代表们对清理整顿公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尖锐批评。”回忆往事,傅学俭历历在目。
“湖南省国际经济开发公司到底有没有非法经营?”一位代表站起来,抛出第一个问题。
......
“该公司存在违法经营。”湖南省工商局负责人回答,“早在去年4月份,省工商部门就已经发现。”
“既然去年4月就发现问题,而且该公司主要负责人问题这样严重,他却一走了之,是谁批准他去香港定居?请杨汇泉副省长回答。”与会的人大代表们情绪开始激动。
对于这个提问,杨汇泉只简单介绍了这位经理的身份,但对“谁批准”这个关键问题却以“不清楚”来搪塞。
一位人大代表又要求杨汇泉回答省级干部子女在湖南省国际开发公司任职的情况。这个问题似乎击中要害,无言以对的他只好请别人代为回答,质询陷入尴尬。
随后,湖南省外经委一位副主任如实将领导干部子女在该公司任职的情况作了说明。其中,杨汇泉的女婿曾在这家公司任副总经理。
杨汇泉的表现引起了代表们的不满。“去年7月,省政府出面为国际经济开发公司举行新闻发布会,目的何在?”又有代表提问。
事实上,那次发布会邀请了杨汇泉出席。
“我是省政府清理整顿公司领导小组的负责人,是接到通知才去参加的。”杨汇泉并未正面回答。
片刻的静默后,一位代表直言:“召开这个新闻发布会,目的是掩盖公司的严重问题。”
对此杨汇泉支支吾吾,颇为窘迫。
几位代表又抛出另一个更为犀利的问题:1988年春天的广交会期间,湖南华湘公司在广州东方宾馆请客,杨汇泉和女儿、女婿接受宴请,那一餐共吃掉4437.1元。
一位人大代表站起来,要求他“将此事说清楚”。
三小时的质询,杨汇泉成了众矢之的。关于宴请一事,他当场向代表们作了说明和检查,但这对于在场众多人大代表们的失望情绪已然无补。
5月13日,长沙、湘潭、邵阳等五个地市人大代表团的177名代表向大会主席团正式提出议案,要求罢免杨汇泉的副省长职务。
在傅学俭看来,提出罢免案理论上并不出奇,但实际上,这在湖南乃至全国都是破天荒的事,没人知道接下来会朝什么方向发展。
代表团提出的理由是:“副省长杨汇泉同志,在清理整顿湖南省国际经济开发公司时很不得力,不能很好地按照中央有关精神,将湖南的清理整顿工作迅速地进行下去,在答复代表质询时,对许多代表认为是重大的问题,态度很不明朗,辜负了人民的希望。”
实际上,当时代表团有两种提议,第一种是先成立“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对杨汇泉进行调查,然后决定罢免与否;第二种是不经调查,直接由人大代表进行投票。
罢免案提出后, 为了听取代表意见,大会主席团决定会议延期一天闭幕。
5月15日上午,对两种提议的举手表决中,有超过400名代表同意后者。
会后,人大代表们还提出了对清理公司的几条具体建议:一、人大授权省人大常委会任命一名廉洁奉公、刚正不阿、能为人民办实事的副省长;二、强烈要求省政府调整清理整顿公司领导小组成员;三、要求省人大成立调查监督委员会,并公布结果;四、建议大会主席团将省级领导干部的子女、亲属在公司经商的人员名单及基本情况予以公布,以便监督。
“罢免一位副省长比选举一位副省长意义更大”
5月15日下午,人大代表们开始对罢免案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
投票前,有人问傅学俭,“人大是不是真的能罢免杨汇泉?”
“投票后15分钟就兑现。”傅学俭回答得很干脆。
投票期间,杨汇泉坐在人群中低头抽烟,帽子遮住了眼睛,一声不吭。
下午5点40分左右,大会主席团执行主席宣布投票结果,“赞成罢免的506票, 反对罢免的162票, 弃权98票。这次会议应到代表870名,实到代表766名,表决结果有效,罢免案通过。”
执行主席话音刚落,代表们纷纷站了起来,掌声久久不息,有的代表甚至高喊:“人民万岁!”
“杨汇泉黯然走出会场,情绪很低落。”傅学俭说。
......
《人民日报》就此次罢免案专门发表社论:《人民万岁》。
1989年上半年的社会风气,是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十年来积攒的自由民主意识发展到巅峰后的集中爆发,六四学运最高潮的时候,全国的学运也是遍地开花,大多数的公立院校,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新闻媒体,几乎所有的教科文卫社会团体如社会科学院,甚至中央党政机关内部如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几乎尽数支持学生,公开参加游行集体发声呼吁政改的也不在少数……这几个月中国的社会宽松程度,不下于同时期刚解严的台湾,可惜这个昙花一现的小阳春,随着长安街上的枪声全都灰飞烟灭了,开枪第二天,因为惯性的存在,人民日报在威逼胁迫下还留出了大段无字空白,新闻联播发了一段高级黑和央广发出的那段英文呼吁,之后,就像投入水中的石头一样,什么都看不见了。而湖南那个被议会罢免的杨汇泉,在下半年反倒官运亨通,不降反升,调到中央当大官去了,呵呵
差远了。
80年代学生可以直接上街喊出民主自由的口号。1986年中国科技大学学生因为不满人大代表选举的问题,走上街头抗议,引发全国大学潮。事件大体上和平落幕,支持学生的中科大副校长方励之也只是受到开除而已。89镇压之后,游行示威就基本没有了。
90年代,直接批评政府、进行历史反思、讽刺社会现实是可以的。像《霸王别姬》这样的电影还能上映,《河殇》直接否定中华文明,居然能在央视播出,姜昆、牛群早期讽刺相声流行一时。
00年代,互联网逐渐普及。访问外网还没什么限制,墙是后来发展、加厚的。可以访问Google,很多大学生在facebook上观看奥巴马当选演讲视频,内外色情网站一搜一大把,所谓“公知”、“意见领袖”大行其道,虽然可能被“和谐”,质疑的声音还能发出。
包子上台后,你看到了。
结论就是,永远不要对中共政权有幻想,历史一再证明,绞索只会越来越紧,现在墙内已经是《1984》中描述的那个时代。呼唤明君、想改良,迎来的只有赵家的铁拳。干烂整个腐朽专制的体系才是唯一出路。
80年代学生可以直接上街喊出民主自由的口号。1986年中国科技大学学生因为不满人大代表选举的问题,走上街头抗议,引发全国大学潮。事件大体上和平落幕,支持学生的中科大副校长方励之也只是受到开除而已。89镇压之后,游行示威就基本没有了。
90年代,直接批评政府、进行历史反思、讽刺社会现实是可以的。像《霸王别姬》这样的电影还能上映,《河殇》直接否定中华文明,居然能在央视播出,姜昆、牛群早期讽刺相声流行一时。
00年代,互联网逐渐普及。访问外网还没什么限制,墙是后来发展、加厚的。可以访问Google,很多大学生在facebook上观看奥巴马当选演讲视频,内外色情网站一搜一大把,所谓“公知”、“意见领袖”大行其道,虽然可能被“和谐”,质疑的声音还能发出。
包子上台后,你看到了。
结论就是,永远不要对中共政权有幻想,历史一再证明,绞索只会越来越紧,现在墙内已经是《1984》中描述的那个时代。呼唤明君、想改良,迎来的只有赵家的铁拳。干烂整个腐朽专制的体系才是唯一出路。
已隐藏
我觉得除了89前后,中国最开明的时期怕不是北洋政府时期。我觉得只要不禁锢国人的思想,中国的人才会很多,不然像现在全是奴才。
不能说是最开放民主的时期,但是可以说是综合生活水平最好的时期。
我上大学的时候(介于2000到2010之间),校园内网可以讨论政治(8964除外),包括文革。可以随意恶搞国家领导人,包括江、胡、温,可以PS他们照片当头像。马列毛这些洗脑课上老师直接开骂共产党,毫无顾虑。后来有了人人网、微博,上面随意骂共产党,骂江泽民,骂胡锦涛,很少删帖。
到了2010年左右,言论自由开始收紧。可以骂,不会被喝茶,但是会被删帖,偶尔封号。
到了包子上台,就没有言论自由可言了。
到了2010年左右,言论自由开始收紧。可以骂,不会被喝茶,但是会被删帖,偶尔封号。
到了包子上台,就没有言论自由可言了。
这么说吧,中国的言论自由开放程度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胡耀邦上台到89六四大屠杀,是最开放的阶段,除了不能打倒共产党,基本什么言论都不禁。
第二阶段:江泽民执政时期,初期那时没有互联网,大家也都避谈政治,属于言论静默期,后期有了互联网,防火墙建立之前言论管控还比较宽松。
第三阶段:胡锦涛执政时期,虽然有了防火墙,但网络言论比较自由,对不是极端反共言论基本不删帖,特别在体制内学术上的政治议题讨论相当宽容,和胡耀邦时期有的一比。
第四阶段:小学生上台后至今,是最黑暗时期,大家都知道了。
总结的很好,不过第三阶段我觉得其实言论控制的已经很厉害了,胡的“和谐”政策,说白了就是法律不是挡箭牌,不依法,而是依党治国,所以禁止批评党,在那时就已经开始了
按照我的互联网记忆 12年已经在收紧了 谷歌退出中国 招聘网评员 被国安请喝茶 都是之前发生的 镇的不要相信共产党 绳子只会越收越紧 就算包子横死 换一个上台也是一样 无非是油门踩的多不多的区别而已 倒车的方向是不会变的。
85-88,99-07,这两个时期是本朝最有自由风气,健康一些的社会
2012年人们生活水平不比现在差多少,对共产党充满了期待
2012年人们生活水平不比现在差多少,对共产党充满了期待
蟆帝时候,谷歌、轮子网站随便上,评论几乎不会删帖禁言审核,那才叫开放民主,
能不能有点历史渊源和沉淀?他是不事最开放民主纵向比横向比都有啥现实意义?
2012年算毛最开放民主的时期?只是比习猪头管得少一些,U型锁不就是那时候的事?这也是一种专制
2012年算毛最开放民主的时期?只是比习猪头管得少一些,U型锁不就是那时候的事?这也是一种专制
近年来言论自由宽松度最高的阶段在2008年到2014年的年中,七不讲和大抓捕以后就不行了
不是。1949年中共执政后的最开放的时期,俺老胡以为,还是在1980年代中期。自从1989年六四爱国运动被中共血腥镇压后,言论就收紧了。俺老胡也从一个铁血男儿变成了一条蔫了的阉狗,天天负责给朝廷180度无死角叼盘。
最最开放民主应该是1949~1956吧。毕竟狐狸尾巴还没有彻底露出来。
这是非常天真的问题,倪匡和陶杰的对话上说得对,错不在共产党,错在你们相信共产党!
最民主的时候当然谈不上,只能说当时是互联网(尤其是微博上)公知最活跃的时候
看来大家看法还是比较统一的,我观察身边的人也是明显80后比90后反贼多一点,大概也和时代背景有点关系
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零几年的时候,QQ上很流行国家领导人班子的表情包。把蛤蛤等人P到了古惑仔上,现在维尼熊都能被禁了.....
大家抓紧时间多吃点包子,没准以后吃包子违法呢>.>
大家抓紧时间多吃点包子,没准以后吃包子违法呢>.>
不是,最开放的时候是80年代。
90年代就收紧了,朱镕基时代就很多东西不让说了,胡锦涛就大搞和谐社会。
胡锦涛时期因为仗义执言被逮捕的记者并不少
90年代就收紧了,朱镕基时代就很多东西不让说了,胡锦涛就大搞和谐社会。
胡锦涛时期因为仗义执言被逮捕的记者并不少
當時只是控評技術追不上互聯網發展, 河蟹文化早在04年提出來
botoru
新注册用户
以前上网的人数跟现在上网的人数哪里能比,2012年以前有多少人使用智能手机,老说言论管制都是因为包子,只要是这个政党不管是谁在任的都会是这样的结局
你去看看有牆以前的互聯網,共產黨在各大門戶網站的論壇裡是什麼地位就知道了
谈开放,按照物质和理论积累来讲今天才是最开放的时期。
民主么,几千年从来就没有过,共产党这几十年也从来没有过。能说话和说话有人听是两码事,哪来的民主水平?
别说国家民主了,普通人家里多少有过民主的?
民主么,几千年从来就没有过,共产党这几十年也从来没有过。能说话和说话有人听是两码事,哪来的民主水平?
别说国家民主了,普通人家里多少有过民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