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很喜欢嘲笑日本的“村战”,他们很喜欢被张献忠一次屠杀几百万的感觉吗?

如题
这是下等人的残暴个性和没有人权的集中体现。下等人对于战争的理解是:哪场战争死伤越多,那肯定就越伟大。反正眉飞色舞地讲述这些事情的人又肯定不是死在那场战争中的。上等人则因为骨子里面觉得任何战争都很惨,因此往往是尽可能调查每一个死者的身份。例如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在独立后彻查二战末期前南康米对于两国独立运动aka德三仆从军及平民的屠杀行为的时候,就是连只埋了一个两个人的无名墓都要标出来的--斯洛文尼亚境内如今有1000多个这样被标注和保护的屠杀遗址。这种行为我估计会让芝麻仁认为克斯两国是矫情+纳粹余孽。日本人对于西伯利亚滞留和满洲国引扬也是一个态度--几乎每年都会在西伯利亚滞留牺牲者名单里加入新的人名,在各大媒体进行通报。

PS:克斯两国人可是从冷战时代起就每年去奥地利边境城市Bleiburg纪念被前南康米屠杀的10多万族人的(其中大部分是克族,接近9万人,斯族1万多人。斯洛文尼亚的调查结果中还显示有不少德裔,匈牙利裔等国受害者,都一一标记保护),至今不断。对比一下芝麻和韩国的反日情绪和日本人在战后自己家里纪念亡者都不行的待遇,就能看出即使是欧洲的地板塞尔维亚康米,也要比东亚大陆这些人好上起码100个奥斯曼土耳其。。。
yogafire God save the King.
村战怎么了
中国的历史记载得那么粗糙,几万甚至几十万人的战役常常介绍得非常笼统
相比之下日本战国超级精细,几十个人打场群架都能写进某某军记
中国三国时期所有的史书,包括野史,加起来不到日本战国史书的一个零头
你觉得精细好还是粗糙好?

香港每一个围村哪怕只有几十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承,有祖庙有网站,在各种百科有文字记载什么的。
在中国的某些城市,一个小区就成千上万人,都是一群行尸走肉一样,毫无存在感。隔壁小区又是成千上万人,就换个名字,又是一样的一大批行尸走肉。真来个张献忠来个屠小区,死的人也大概只会以数字存在。可悲的是连数字都不准。
明史张献忠传:将卒以杀人多少叙功次,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
雙加不好的鴨語者 doubleplusungood duckspeaker
中國文官史歷記錄上基本都不太重視戰爭細節,而中國歷史上往往將後勤人員,後方搬糧草的人也計入那X十萬大軍,嚇一嚇敵方,或是給自己人壯膽。
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在古代的運輸,不可能真的隨便就運送數十萬大軍,還有糧草及兵甲。即使真的背後有更多後勤人員,但是在戰場上通訊還是用旗語和鑼鼓聲,要搞清友軍在那,敵人在那都是難事。真的有數十萬大萬,要指揮都極其困難。

估計真的在戰場上出現二三十萬人,已經是極限。

當然各國歷史也有誇張的地方,希臘人在波希戰爭中也大大誇張波斯軍隊的人數。有近二百萬大軍入侵希臘,以突顯希臘的英勇。
thibetanus 大耳朵屠屠
我倒是觉得中国历史上的层出不穷的“十万大军”、“百万大军”可能完全是胡说八道。我读书的时候发现过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随着历史进展,越靠近当代,总人口越多,但是能动员的军队数量却越少。司马迁的史记中,先秦的时候动不动就出现十万大军,长平之战更出现四十万大军,但是清朝,清缅战争的时候,清政府出动两三万人后勤保障就已经非常吃力了,但是云贵总督甚至和乾隆说竭云贵两省之力都无法供应两万人的远征军足够的牲畜,太平天国之役的时候,曾国藩的湘军里很多独当一面的部队只有几千人,譬如湘军悍将李续宾三河镇全军覆没,实际上李续宾手下只有六千人,结果三河镇惨败之后一时之间曾国藩竟然会有无兵可用的感觉。
窝佬路过的 In primis venerare Deos.
首先,是芝麻仁学会认字后看地摊文学和历史发明小说的一个后遗症,庸为不真的懂史书记载都是用“号xx万”这种夸张语态,以为真的调动了号称的部队。历史上就算是秦汉专制的东亚大陆,也没有真的能投入上百万部队的战斗,十几万已经是国力极限了。

其次就是费拉奴兵不值钱,别说和武士骑士这种封建领主比较,就是和马穆鲁克这种精锐奴兵比较也是贱中贱,“贱”我这里指的是成本,当然也符合绝大部分奴兵的品行。所以马穆鲁克能克主建国,费拉奴兵从来没有过。因此,奴兵无法想象有决定性战役只用几千人就能打完,他们就以为那是械斗。殊不知斯巴达就算不是三百也没出兵超过三千,在温泉关照样和波斯大军打得热火朝天。

总结就井底之蛙少见多怪而已,不过未来的日子它们必会真身体验线下陈兵百万,折戟沙场的快感。
而且我寻思着,中国汉人历史上不是经常被人数极少的外族打爆吗?整个二战日本在中国也就那么1,200万军人,满洲更是10几万人就一波流入关了,几亿中国人也没见把它们打败啊。
重庆强 观察 已退出此网站不再登陆和使用
战国初期,六十六个国家,整个日本的总人口数在700万至1200万之间浮动,有决战了人口就少点; 合约签得多了,有了休养生息的时间与机会,人口也就蹭蹭地往上涨,且由于日本的浪人、隐士文化,这个700万的概数也是只少不多。
我们保守点,按照700万人口来算,在当时那个粮食生产极其落后又恰逢乱世的情况下其实并不算少。要知道,在同样是诸侯混战的三国时期,中国汉地九州的土地上可能人口总数还没此时的日本多。
据陈寿的《三国志》记载,蜀汉有28万户,人口94万;东吴有53万户,总人口230万。《通典》记载魏国有66万户,人口443万。那么加起来,整个三国时期的人口也不过767万,只有东汉巅峰值的12%,而这个数据曾经被胡焕庸、梁启超、郭沫若、刘铮等人采用。

由此可见当时日本的人口总数其实并不低,总人口767万的魏蜀吴三国都能常备数万,甚至十数万大军,那么人口不下700万的日本也是必然能凑得出。

那既然人口有700万之巨,可日本战国早期的战争为何一直呈现一种只有几百人、最多几万人的“村长械斗”规模呢?
这其实也很明显,虽然日本战国早期总人口数达700多万,但他国内的诸侯有整整六十六个,平均下来一个国家其实也就十来万人。日本与中国同属农耕文明,做不到全民皆兵的程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日本和中国一样一直是采取着募兵制与府兵制并行的军事体制。

对于在实施府兵制和募兵制的情况下,国家可以动员多少军力这一问题,在《孙子兵法》里有所解答: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 内处骚动,怠于通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
也就是说,十万军队出征需要七十万个家庭供养,一家五口按算,兵民比例在一般情况下为1:35。而随着土地肥力、气候的不同、国家局势的变化,这个数据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动。
在三国时期的蜀汉,由于四川天府之国,粮食产量远比孙武所在的北方要高,且蜀汉的北伐大计一直没有停过,蜀国对兵源的需求极高,因此蜀国的民兵比例一直是历代最高的几个政权之一。在蜀国灭亡时,邓艾进城统计人口,得到了这样一段数据:“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简单来说,蜀国的民兵比例达到了惊人的1:10,而同时期的曹魏仅仅只有1:30。
而日本的土地虽然肥力不错,但地形太差,完全做不到拥有四川的生产力,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也只能按中国北方国家的1:35来计算,这样一看结果也就显而易见了,日本一个10万人的诸侯国只能拥有2850人完全脱离生产,而外出打仗也没人会倾巢出动,怎么说也总得留一半的兵力守家,这也就导致一个国家能送上前线的人口只有几百人,这也就成了所谓的村长械斗。
整个战国前期,日本并没发生什么太大的战争,但随着15世纪后期土豆、玉米这种高产作物在亚洲普遍种植,日本的人口在15世纪的最后几年达到了1200万的新巅峰。而随着粮食产量的提高,带来的则是日日不休的土地兼并战争。
随着时间进展到16世纪前后时,日本国内的大名也覆灭大半,整个日本岛上的格局也从军阀割据进入了群雄争霸的阶段。虽说当时日本还有二十多个小国,但真正有实力的其实也就近畿的三国,16世纪前期是今川义元、上杉谦信、武田信玄这三个,中后期则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

这段时期日本国内的战争真就不能再说是什么村长械斗了,1200万的人口9成在这三个大名手里,每个人都是百万之巨,再加之玉米、土豆的普及,其国内对农业人口的需求也就愈来愈低,要知道玉米的产量正常是小麦的1.5倍至2倍,且哪里都能种,这样也使得日本若在殊死一搏的战时完全可以达到1: 10的军民比,甚至1: 5都是完全可以的。
以1600年的关原合战为例,这场大战持续了三个月,总投入的兵力在20万左右,德川家康的东军人数约10400人;石田三成的西军则在90000人上下

这场战役的规模放在世界任何地方都算上是规模极大的决战了。抛开那些没有详细记载自吹自擂的百万大军,我国历史上那些人数明确的决战,大多也就是这个规模。
所以,若说日本战国前中期的战争是“村长械斗”,虽然有失偏颇但也还说得过去,几百人的战斗说是村对村也差不多,但若到了战国中后期,这就大错特错了,几千乃至十余万的战斗若说是村长械斗那这村可能是地球村
AlanW spacex粉丝
中国史观的陋习,历史记载,朝鲜明-日战争时期,记载辽东李家的三千家丁被立花宗茂的两万大军埋伏,包围并全歼。
可是立花宗茂和阿部规秀的所有战兵加起来,也只有三千余人,其中立花宗茂一千八百人。
这里你就可以看出中国史料的水分有多大了。
陈美丽 拥护品葱习惯法
转述刘仲敬先生的观点,不妨一看。

刘仲敬:應該說,入侵秩序往往不是因為它強的緣故,而是因為被入侵的對象出現了秩序真空的緣故。如果兩種秩序都相當強的話,那麼在版圖上是顯示不出明顯變化的。當雅典和斯巴達相互鬥爭,或者是晉國和楚國相互鬥爭的時候,雙方都是經過了上百年的時間,基本上沒有改變相互鬥爭的程序。但這不是由於它們自身的秩序生產力很弱,恰好相反,是因為鬥爭的雙方都很強的緣故。只有在一方的秩序已經崩潰的情況下,另一方才能夠突然迅速侵入。像大明朝倒台的時候,滿洲人迅速侵佔了整個帝國,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滿人的戰鬥力一定比以前的,比如說女真人、契丹人,或者晉文公、齊桓公要強得多。主要是因為它所征服,或者不如說是接管的對象,也就是大明朝,迅速地陷入了內部的瓦解中,因此製造了一個秩序上的真空。你可以說,對付沒有抵抗力的對手,只需要很少的力量就足夠了;對待有抵抗力的對手的話,花很大的力量也沒有用。

所以在這方面你就不能只看表象了,以為征服得很快或者佔領土地很多就說明征服者很強。一般來說,大多數情況下這種事情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被征服地區的秩序解體得很徹底,所以人家來的才會非常之容易。在真正的秩序最強的時代,像春秋戰國那些時代,實際上各方都有很強的力量,但是基本上都處在相持不下的情況。實際上這種情況才是真正強大的表現。但是你如果從領土或者是佔域的角度來考慮的話,反倒可能誤解這些時代的衝突沒什麼了不起,因為誰也沒有把誰最終打垮。歐洲近代各國之間的競爭也是這樣的。一支很小的歐洲軍隊到墨西哥或者是到大清帝國,可以所向披靡;但是在歐洲本土,即使是用了傾國之力,也是誰也打不贏誰。你要是說,英國在鴉片戰爭時期派到遠東這些軍隊非常強大,但它跟拿破侖打仗的軍隊卻非常弱小,那你肯定是搞錯了。因為英國是用全國的主力來跟拿破侖打仗,而且差一點沒有打贏的;至於打大清的話,只是用了一個手指頭就把大清打倒了。難道你能說,它打大清的軍隊很強,打拿破侖的軍隊很弱嗎?情況恰好相反。一般來說,表面上看起來的強大是由於被征服這一方面的軟弱所造成的,而不是相反。
cmetut 刚学会VpN
其实就是村战也嘲笑不起来:日本面积相当于中国一个省,但是人口密度相当大,丰臣秀吉围攻北条氏政集中二十万人,大阪夏之阵双方兵力超过三十万,请问明代清代中国那个省能动员起这么多全副武装的军队?
Kwantung 反极端。主流左则我右,主流右则我左。
日本有村战恰恰是其民主的基础,也就是地方自治。中国确实没村斗,因为敌人来了直接就投降了。

另外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喜欢吹牛逼,几万吹成百万。三国的时候于禁7军就3万人,日本又不是没有万人级别的大会战。

最关键的,人家村斗都上岸侵略朝鲜,别管赢没赢。中国进过日本本土么?
亡共进行时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就是打人民。
可怜可悲的小粉红,墙国人多,但是至今没有打到过日本本土岛屿,自古以来,只有他们嘴里的小日本经常偷袭朝鲜半岛和墙国大陆,小日本甚至还跟强大的前苏联,美国打世界大战。
Charade_97 支人永支,脱支入支
中日双方体量本身就一大一小,怎么能比较,中国人要是发源在群岛上而不是一片开阔的大陆,不也还是村战。再有嘲讽村战就low了,人家日本的动员和军事制度跟明朝又不一样,到萨尔浒之战,明朝参战的常备军主力不过7万上下,明吹就爱说几十万,真正能打不过十分之一二。
真正的问题是受制于后勤,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问题,东亚古代帝国能投入的兵力其实也不多,只是由于专制主义战争的后果特别严重。
因为日本都是正规武士作战,无论谁赢谁输都不伤及平民,反观贵支经常滥杀平民,所以改朝换代动不动人口大灭绝
可是這樣的話村戰的日本都能把支那人打爆....
被打到現在都還在怕日本,日本軍費都沒過GPD1%就在那狂叫日本又在搞軍國主義了
其實牠們是不是不知道是這在侮辱自己不是在侮辱別人
史上最强小学生 哪怕小学生,也能做皇帝~
有几点的因素:
简单的直接原因有:过于久远史书记载的模糊和当时后世有目的的宣传和夸大
复杂的有:社会制度,秦制制度在短期内可以高效的榨取人力物力,尤其在社会乱世的群雄争霸时期,可以短期产生大量的军力。但是与之相对的,在秦制王朝的崩坏期到群雄争霸之前,因为财政和组织崩坏,也会出现泱泱几千万人的大国,拉不出几万军队的情况
而稳定的地方分治之下,虽然单算一个地的兵力较少,但往往出现合计起来兵力总数比大一统帝国总数要多,毕竟对于大一统帝国而言,容错空间大。而小国亡国就一仗,所以军力投入比例不会低,也少了复杂行政管理体系造成的高昂维护费用和远程运输粮食的运输损失。
IGNIZ 新注册用户
支那人從小孩子時期就很喜歡吹人數這種牛皮,比如我以前在支那讀中學時,有個同學小混混他威脅別人總是說他要叫他哥帶個兩百人來打某某人,可是誰都知道他哥帶人能帶個五六個人來已經很不錯了
麦克 中国一点都不能留!
把人都变成脑残的宏大叙事跟正儿八经的历史比,支蛆们还试图把强行这种弱智的情怀带到一些文艺作品中,比如老是说“战锤40K一场战役随便就伤亡几亿人”,然而大家都知道那些支蛆幼虫们实际上并没有去查过正规的设定资料,只是看了几个视频和评论后张口就来的。
tozasuma 注意:98%的洛痴都是粉红贱畜,洛痴我测你们妈!
不然为什么粉畜喜欢叫日本“小日本”呢?包括爱嘲讽别人战争是村战械斗,房屋风格小气等,都是为了对比彰显自己是个“大国”好在这方面看不起别人啊。
高簧GaoHuang 笔名高簧。
中国古代战争规模大,死的人多。中国人总是喜欢把自己代入王侯将相视角,其实他们只不过是死掉的无名小卒、大头兵。中国人以中国历史上战争规模大来证明民族、国家自豪感,是极端无知、无耻的。我对中国人的观念感到悲哀。
弄不懂有啥好嘲讽日本的,支那的村级械斗印象中到了00年代都还偶尔发生
因为支国自古以来就没发展出武士这个阶层,所以一到战争就是全民血腥残杀,支人嘲笑日本和西方战争规模小,殊不知人家只是把战争尽量限制在武士、骑士这种阶层,尽量减少战争对文明,经济的破坏。像支那历朝历代那样全民无底线的血腥原始杀戮轮回,也是人类历史的大耻辱
和古代文人夸元朝一樣,沒什麼東西可以夸,就只能夸「大」了,瞧瞧我們這大國氣派,死人都比你們東夷小國大氣~
不過話說回來,中國人那麼喜歡撒謊,這些數字多半是假的。反而是那些掩掩藏藏語焉不詳的餓死人病死人的數字可能很恐怖。
日本是三百個村長互相械鬥,恁國是兩千個村長互相械鬥,都是村長械鬥。
zhengyi 反共并不能带来优越感和智商提升
好家伙 张献忠一次屠杀几百万。

我不反对你嘲笑其他人,但是别这样好吗?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