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服务区为没电的新能源汽车更换电池是否可行?
新能源汽车要充满电需要数个小时,对于有急事的人和特殊行业可就太麻烦了,电池充电问题成了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原因之一,假如设立服务区,里面有充电设备,和充好的电池,有车没电了把车开进去付费更换电池继续跑,这样能省下不少时间。
这个方案有个致命缺陷,
电池充电也需要时间,快速更换卸下的电池怎么保证的有时间充满电?
电池充电也需要时间,快速更换卸下的电池怎么保证的有时间充满电?
电动车电池重量一般都在400公斤以上。跑到所谓的换电站把这个大东西快速卸下来再装新的上去都是一个挑战。普通的机械臂根本没有那么大负载,必须带液压的设备
换电方案存在两大问题:
1、电池寿命问题,你不可能寄希望于所有人都不会过放电池,毕竟不是自己的电池
2、服务区永远不可能满足中国这么庞大的人口基数,市场很大,但是,负载更大
像现在五一出行高峰,得多少个服务区,多少组电池才能满足需求?而且还有不同车企,不同型号的电池
而这些需求,平时又能用到多少呢?
最后,如果国家出台一个电池的国标,整合所有的电池,按照统一规格,统一规范
现有的车又怎么办,出口的又要怎么办
1、电池寿命问题,你不可能寄希望于所有人都不会过放电池,毕竟不是自己的电池
2、服务区永远不可能满足中国这么庞大的人口基数,市场很大,但是,负载更大
像现在五一出行高峰,得多少个服务区,多少组电池才能满足需求?而且还有不同车企,不同型号的电池
而这些需求,平时又能用到多少呢?
最后,如果国家出台一个电池的国标,整合所有的电池,按照统一规格,统一规范
现有的车又怎么办,出口的又要怎么办
最可行的方式就是指定配套的电车专用的停车位 跟残疾人车位一样的配额
但是这种配额非常难以进行分配
除了住宅的停车位外 公共场合是非常难以进行此类的资源分配的
但是这种配额非常难以进行分配
除了住宅的停车位外 公共场合是非常难以进行此类的资源分配的
以色列很久以前研发出了这种技术
似乎中国许多公司授权(或者抄袭)了这个设计
实际有许多问题, 如同之前提到的中国车企主要为了抬升股价招徕国家投资
对实用性不怎么在乎
似乎中国许多公司授权(或者抄袭)了这个设计
实际有许多问题, 如同之前提到的中国车企主要为了抬升股价招徕国家投资
对实用性不怎么在乎
电池很贵,而且不同磨损程度的电池,其市场价值不等同
因此这种替换操作容易出问题。不如让车厂在加油站设立换电池中心,消费者买了车必须加钱才有这个换电池的服务。
因此这种替换操作容易出问题。不如让车厂在加油站设立换电池中心,消费者买了车必须加钱才有这个换电池的服务。
这又是一个理想和丰满现实很骨感的例子。就在前两年所有的人还都是IGBT电驱和400V左右的工作电压,现在如果不是SiC和800V甚至更高的工作电压,你都不好意思发布新车。这些人下一步还要用氮化镓。
像这样光是设计充电部分就已经够头疼的了,你确定你砸大钱搞换电能不赔光?
像这样光是设计充电部分就已经够头疼的了,你确定你砸大钱搞换电能不赔光?
理论上这个是最优解,但实际想达到最优解,必须每个车厂统一电池规格,包括接口、形状、充电指标等等,这就不太可能了,谁来制定这个标准?互相肯定都不服气,而且各有各的技术特长,都想扬长避短
国内也就只有尉来这么做,没有规模效应,它以一己之力去建设换电站,这成本可就高了去了
国内也就只有尉来这么做,没有规模效应,它以一己之力去建设换电站,这成本可就高了去了
电动自行车可以搞一搞,商业营运车辆可能也可以搞一搞,民用汽车有点难。
跟自助餐/食到飽一樣,牆国人一定會極速將它玩壞
马斯克早就搞过了,你猜他为什么放弃了???
紫薯布丁
紫薯布丁
你看现在蔚来的处境不就知道了,过于烧钱,而且标准电池包严重限制了车身设计
有电瓶车换电站,但一般都是外卖人员用。只有对于品质不挑剔,能用就行,并且对于车子也不爱惜,才会接受自己车上一部分是租来的,自己不熟悉的部件。谁知道上一个碰过这个电瓶的人在里面做了什么手脚?
来换电的肯定有新车,有旧车,大家不担心买的新车去换电,换了一个快报废的电池开回家
早晚會有人出來告訴你不可以,姑且稱其為人,XD字數一下
需要统一下,用统一的电池标准。
现在还是发展初期,还没能形成统一标准。
现在还是发展初期,还没能形成统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