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亚细亚的孤儿》一书?
转述刘仲敬先生的观点,不妨一看。
劉仲敬:我想,台灣的共同體意識和大多數的共同體意識一樣,也包括很多事後追認的成分。像二二八事件和日據時期的亞細亞孤兒事件(《亞細亞的孤兒》是台灣作家吳濁流成名的長篇日文小說,對當年的台灣人,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中國人的身份認同,其矛盾與混亂有深刻描繪),事後追認的成分都是很強的。我想,台灣共同體,真正的命運意識的產生,應該是出現在70年代以後,面臨著被國際社會拋棄的危險,以及面臨著本土以族群鬥爭形式展開的憲法鬥爭,在這些鬥爭的危險時刻,台灣人對自己的身份產生了嚴重的焦慮。為了解決這種焦慮,他們創造了命運共同體的概念,並且引用過去發生的若干歷史事件,來編織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歷史。在這套歷史的保護之下,他們的共同體意識能夠得到順利的成長。這種假定應該說是最接近於真實情況的假定。
台灣文學的巨作之一。
日治時期的台灣作家吳濁流以日文寫成的長篇小說,
以主角胡太明的一生闡述了台灣認同混亂產生的背景。
在日治台灣因為前途想做日本人,
結果被日本人視為二等中國豬;
在中國因為祖國認同想做中國人,
結果被中國人視為皇奴日本狗。
裡外都不是人。
羅大佑有一首歌《亞細亞的孤兒》,
就是以這本書作為歌名,
述說被亞洲各國(包含清朝、中共、民國)當成人球的台灣的悲慘處境。
歌詞:
亞細亞的孤兒 在風中哭泣
黃色的臉孔有紅色的污泥
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懼
西風在東方唱著悲傷的歌曲
亞細亞的孤兒 在風中哭泣
沒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遊戲
每個人都想要你心愛的玩具
親愛的孩子你為何哭泣
多少人在追尋那解不開的問題
多少人在深夜裡無奈的嘆息
多少人的眼淚在無言中抹去
親愛的母親這是什麼道理
如果你對這個議題有興趣的話,
那麼,鄭清文的<三腳馬>也值得一瞧。
所謂三腳馬的由來是因為,
「當時,台灣人稱日本人是狗,是四腳,替日本人做事的走狗,是三腳。」
https://短网址/3EnXRC
日治時期的台灣作家吳濁流以日文寫成的長篇小說,
以主角胡太明的一生闡述了台灣認同混亂產生的背景。
在日治台灣因為前途想做日本人,
結果被日本人視為二等中國豬;
在中國因為祖國認同想做中國人,
結果被中國人視為皇奴日本狗。
裡外都不是人。
羅大佑有一首歌《亞細亞的孤兒》,
就是以這本書作為歌名,
述說被亞洲各國(包含清朝、中共、民國)當成人球的台灣的悲慘處境。
歌詞:
亞細亞的孤兒 在風中哭泣
黃色的臉孔有紅色的污泥
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懼
西風在東方唱著悲傷的歌曲
亞細亞的孤兒 在風中哭泣
沒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遊戲
每個人都想要你心愛的玩具
親愛的孩子你為何哭泣
多少人在追尋那解不開的問題
多少人在深夜裡無奈的嘆息
多少人的眼淚在無言中抹去
親愛的母親這是什麼道理
如果你對這個議題有興趣的話,
那麼,鄭清文的<三腳馬>也值得一瞧。
所謂三腳馬的由來是因為,
「當時,台灣人稱日本人是狗,是四腳,替日本人做事的走狗,是三腳。」
https://短网址/3EnX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