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是不是快要或已经事实消亡了?
如果比作动物,感觉京剧已经处于“野外灭绝”的状态了。
除了一些老年人还在听,现在的年轻人乃至中年人都几乎罕有爱好京剧的。
除了一些老年人还在听,现在的年轻人乃至中年人都几乎罕有爱好京剧的。
看到某乎上中国人都在硬拗京剧门槛高,我就笑了。
京剧难听就是事实,抛开表演和剧本。音乐性上京剧也是一个极其落后的事物,一个无法反驳的事实就是京剧配器极度简陋。
能演奏旋律的乐器一个手就能数过来。搞笑的是就这点乐器大部分也是外部输入的:京胡—胡琴这个名字一看就是外来户。唢呐也是印度那边传来的军乐器。
而剩下的基本都是打击乐,打击乐器相比外部也非常简陋。音色也不好听。
乐器的简陋使得京剧乐音创新性极差,京剧的旋律重复性极高,旋律之单调令人发指。中国人还自诩这些都是老规矩。
相比之下西方传统乐器种类之丰富,音乐之优美,吊打中国毫无压力。人家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可以组大型乐队给戏剧伴奏。给作曲家的创作空间非常高。所以到了今天,西方古典音乐和戏剧依然有极强的生命力。
别的不说,电影电视并没有给西方戏剧歌剧舞剧造成伤害,而是极大发,甚至老少咸宜。比如《冰雪奇缘》就是一部地地道道地歌舞片。只不过是用现代技术制作出来的。
今天的京剧有吗?也就文革那点样板戏,作者们还是中共建政前留学学的乐理知识。
所以京剧消亡是必然的,就跟中国文化必然灭亡一样。一个民族只会抄袭别人,自己固步自封,最后只会被人类抛弃。大家都不跟你们这样的野蛮人交往。最后只能自作自受。
京剧难听就是事实,抛开表演和剧本。音乐性上京剧也是一个极其落后的事物,一个无法反驳的事实就是京剧配器极度简陋。
能演奏旋律的乐器一个手就能数过来。搞笑的是就这点乐器大部分也是外部输入的:京胡—胡琴这个名字一看就是外来户。唢呐也是印度那边传来的军乐器。
而剩下的基本都是打击乐,打击乐器相比外部也非常简陋。音色也不好听。
乐器的简陋使得京剧乐音创新性极差,京剧的旋律重复性极高,旋律之单调令人发指。中国人还自诩这些都是老规矩。
相比之下西方传统乐器种类之丰富,音乐之优美,吊打中国毫无压力。人家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可以组大型乐队给戏剧伴奏。给作曲家的创作空间非常高。所以到了今天,西方古典音乐和戏剧依然有极强的生命力。
别的不说,电影电视并没有给西方戏剧歌剧舞剧造成伤害,而是极大发,甚至老少咸宜。比如《冰雪奇缘》就是一部地地道道地歌舞片。只不过是用现代技术制作出来的。
今天的京剧有吗?也就文革那点样板戏,作者们还是中共建政前留学学的乐理知识。
所以京剧消亡是必然的,就跟中国文化必然灭亡一样。一个民族只会抄袭别人,自己固步自封,最后只会被人类抛弃。大家都不跟你们这样的野蛮人交往。最后只能自作自受。
这个我来聊一下哈,京剧的没落是一个必然。
中国的声乐艺术,从黄钟大吕,廊庙之音,到传统乐器中国筝啥的,都是为贵族服务的,然后再流行于民间。一些民歌啊,山歌啊,小调啊,是孕育于底层人民的,但是都被政策以低俗之名打压了。
西方刚好相反,爵士乐,布鲁斯,乡村音乐,饶舌,pop,Rag,Boogie,一直到吉他,钢琴等乐器都是“自下而上”的,穷人老百姓先玩,然后流行于全社会。比如莎士比亚剧作,当时在欧洲每个剧有两套执行剧本,分别对应于平民百姓,和贵族阶级,如果只有一个,必须贴近于平明百姓剧本和理解能力,比如《李尔王》这种贵族看起来就去体会他的阶级革命反讽,平民看了就体会他的家庭宫廷八卦和故事性,但是你的执行剧本必须讲老百姓能接受这套。
历史已经证明了,无数次正经,贵族专属艺术是必然走向消亡的,现在包括地方学界,谁还在专门研究伯里克利时期希腊悲剧? 对吧,你研究这玩意研究出花来,没有受众。
京剧也是,它好不好? 可能很好,但是咿咿呀呀的唱的我真抓心挠肝的,这不是我够不够雅的问题,而是你这种艺术形式设立之初,就是向皇家讨喜的,你不是给我设计的,那我再拼命去喜欢你,我不是有病?
中国的声乐艺术,从黄钟大吕,廊庙之音,到传统乐器中国筝啥的,都是为贵族服务的,然后再流行于民间。一些民歌啊,山歌啊,小调啊,是孕育于底层人民的,但是都被政策以低俗之名打压了。
西方刚好相反,爵士乐,布鲁斯,乡村音乐,饶舌,pop,Rag,Boogie,一直到吉他,钢琴等乐器都是“自下而上”的,穷人老百姓先玩,然后流行于全社会。比如莎士比亚剧作,当时在欧洲每个剧有两套执行剧本,分别对应于平民百姓,和贵族阶级,如果只有一个,必须贴近于平明百姓剧本和理解能力,比如《李尔王》这种贵族看起来就去体会他的阶级革命反讽,平民看了就体会他的家庭宫廷八卦和故事性,但是你的执行剧本必须讲老百姓能接受这套。
历史已经证明了,无数次正经,贵族专属艺术是必然走向消亡的,现在包括地方学界,谁还在专门研究伯里克利时期希腊悲剧? 对吧,你研究这玩意研究出花来,没有受众。
京剧也是,它好不好? 可能很好,但是咿咿呀呀的唱的我真抓心挠肝的,这不是我够不够雅的问题,而是你这种艺术形式设立之初,就是向皇家讨喜的,你不是给我设计的,那我再拼命去喜欢你,我不是有病?
京剧的核心竞争力,当年此行起步能火,本来就从来不是台上的戏,而是台下的皮肉生意。 因为当年清朝禁过娼馆,只好转型用戏班做掩护而已。
这些戏子,女的接男的生意,男的也接男的生意。那个时候就没有堂口不卖淫,没有戏子不接客的。
台上的戏不过是掩盖。 后来莫名其妙被包装成国粹艺术云云,最大的理由其实是老佛爷这个祸害喜欢听戏。
慈禧还喜欢喝人奶养生呢,这些年也有不少人跟着学哟。
京剧通常最受关注的角就是花旦,本质上就是男人演女人,比一般的女人更让男人动心,性质其实就当对于今天的东南亚人妖,伪娘,药娘。满足一些达官贵人的猎奇心理和收集癖。
实际上里面99%的从业者本质上不过相当于现在乡村坟头蹦迪,裸舞的草台班子。当然人多了,也是能出几个所谓大师的,但是这种大师和真正的,成体系的现代艺术半毛钱关系没有,本质上还是匠人而已。
曾经还流行过一阵子包装热捧淫辞滥调的二人转,也是一个套路。
现在有小鲜肉可以包养,谁还需要京剧?
话说来,真称得上人民艺术的,只有相声和评书,当然前者有现代创作者能推陈出新,要比后者啃老本局面好得多。
这些戏子,女的接男的生意,男的也接男的生意。那个时候就没有堂口不卖淫,没有戏子不接客的。
台上的戏不过是掩盖。 后来莫名其妙被包装成国粹艺术云云,最大的理由其实是老佛爷这个祸害喜欢听戏。
慈禧还喜欢喝人奶养生呢,这些年也有不少人跟着学哟。
京剧通常最受关注的角就是花旦,本质上就是男人演女人,比一般的女人更让男人动心,性质其实就当对于今天的东南亚人妖,伪娘,药娘。满足一些达官贵人的猎奇心理和收集癖。
实际上里面99%的从业者本质上不过相当于现在乡村坟头蹦迪,裸舞的草台班子。当然人多了,也是能出几个所谓大师的,但是这种大师和真正的,成体系的现代艺术半毛钱关系没有,本质上还是匠人而已。
曾经还流行过一阵子包装热捧淫辞滥调的二人转,也是一个套路。
现在有小鲜肉可以包养,谁还需要京剧?
话说来,真称得上人民艺术的,只有相声和评书,当然前者有现代创作者能推陈出新,要比后者啃老本局面好得多。
京剧这玩意本来艺术含量就极低,还尖声尖气跟噪音一样。在引进了西方音乐成熟且内涵丰富的体系以后,谁还会喜欢听京剧这种原始社会满身带毛的东西?其实不止是京剧,整个支那音乐跟西方音乐比就像原始物种:一个八度里只有五个音,连和声都没有,节奏只有四二拍的从来没有三拍子,更别提各种重音变化了。如果说支那在文学方面跟西方相比尚且有些可取之处,那音乐方面则完全就是垃圾。
顺便加一句,我认为支那人是世界各民族中艺术(音乐美术舞蹈)天赋最低的,没有之一。英国人在西方的艺术天赋已经够低了,但还不至于像支那人一样连舞蹈都只能看少数民族的地步。
顺便加一句,我认为支那人是世界各民族中艺术(音乐美术舞蹈)天赋最低的,没有之一。英国人在西方的艺术天赋已经够低了,但还不至于像支那人一样连舞蹈都只能看少数民族的地步。
京剧有多难听这还用多说吗。原本就是满族殖民者对汉族地方戏曲的一种猎奇性观赏,我估计他们也就是被各式各样的花脸吸引住了。萧伯纳第一次来到中国就很纳闷儿,中国人怎么听这种东西?自称几千年文明古国,如此密集的鼓点和锣声,你们难道不懂得什么叫节奏跟韵律吗?搞得他拉去听京剧的梅兰芳跟宋庆龄非常尴尬,梅兰芳在面对萧伯纳的质疑时,不得不说其实古典戏曲也有不闹腾的。只有鲁迅还有那么一点审美直觉,他们听京剧的时候自己先走了。京剧发展到现在非常复杂,那也是难听的复杂,复杂的难听。它现在的境遇反而不差,因为统治者最喜欢以它为例吹嘘大一统传统文化,搞得真正的地方戏曲反倒受挤压。
我也不喜歡京劇,完全不理解有什麼好聽的,在我看來那就是噪音。咿咿呀呀的高頻尖叫和叮叮咣咣的背景音樂,真不知道有什麼好聽的
但還是這句話,好聽難聽這全是個人主觀看法。我個人也覺得貝多芬完全是報復社會才在作曲的,但很多人恐怕都不會認同我的看法覺得很好聽
客觀的說,一個藝術形式滅亡不滅亡,和年代無關(反對樓上說鐵器時代什麼的意見)而是和審美有關。如果經久不衰那就能成為經典,就能流傳千年,反之則失傳
如果真的像這裡人說的一樣,大家都不喜歡聽京劇,那不管怎麼樣都救不回來
但如果有人愛聽,就算政治不正確的納粹/蘇聯軍歌都有的活到現在
我不排除『只是我沒聽過好的京劇才不喜歡聽』的可能性,但就算如此,大多數人都和我一樣沒聽過,也不懂它的魅力,也不會喜歡
還有,不同意樓上提到入門門檻的意見。藝術應該是要直擊心靈的,尤其是音樂這種沒有語言和國境之分的形式(就算戲有台詞,老實說,有幾個人在聽了?義大利歌劇你也聽不懂,不照樣覺得很好聽,所以語言不重要)就應該是要一個外行人聽了都覺得好聽的才叫好聽
我第一次聽莫扎特,連莫扎特何許人也都不知道,就喜歡上了,那才叫藝術。樂理只不過是研究『如何讓音樂好聽』的理論,是作曲者的理論,聽眾只管聽,聽了好聽就對了。樂理上再怎麼先進合理,不好聽就是不好聽,樂理上再怎麼無理取鬧,好聽就是好聽
但還是這句話,好聽難聽這全是個人主觀看法。我個人也覺得貝多芬完全是報復社會才在作曲的,但很多人恐怕都不會認同我的看法覺得很好聽
客觀的說,一個藝術形式滅亡不滅亡,和年代無關(反對樓上說鐵器時代什麼的意見)而是和審美有關。如果經久不衰那就能成為經典,就能流傳千年,反之則失傳
如果真的像這裡人說的一樣,大家都不喜歡聽京劇,那不管怎麼樣都救不回來
但如果有人愛聽,就算政治不正確的納粹/蘇聯軍歌都有的活到現在
我不排除『只是我沒聽過好的京劇才不喜歡聽』的可能性,但就算如此,大多數人都和我一樣沒聽過,也不懂它的魅力,也不會喜歡
還有,不同意樓上提到入門門檻的意見。藝術應該是要直擊心靈的,尤其是音樂這種沒有語言和國境之分的形式(就算戲有台詞,老實說,有幾個人在聽了?義大利歌劇你也聽不懂,不照樣覺得很好聽,所以語言不重要)就應該是要一個外行人聽了都覺得好聽的才叫好聽
我第一次聽莫扎特,連莫扎特何許人也都不知道,就喜歡上了,那才叫藝術。樂理只不過是研究『如何讓音樂好聽』的理論,是作曲者的理論,聽眾只管聽,聽了好聽就對了。樂理上再怎麼先進合理,不好聽就是不好聽,樂理上再怎麼無理取鬧,好聽就是好聽
我是覺得如果藝文圈有要新的詮釋方法,這個劇種才有繼續維持的能力,而不是只靠政府號稱是國技輸血。
像台灣的歌仔戲、布袋戲,早年因為在外面搭台子到處巡演,樂器用不了太複雜的(不然要怎麼搬),只能用打擊樂器或簡單的吹奏樂器,但後來進入電視圈,唱法台詞都有改變,用的樂器越來越多樣,還有特效燈光讓劇更生動。台灣歌仔戲名團明華園演白蛇傳水淹金山寺的時候在外面是真的撒水的(廣告有叫觀眾帶雨具);布袋戲更不用說,黃俊雄創造了金光布袋戲,讓燈光音效成為布袋戲的標配,霹靂跟金光發揚光大。
雖然因為這樣也有更傳統的類型反而繼續式微下去的問題(歌仔戲的前身落地掃幾乎沒了;掌中戲也一直在沒落),但有新劇種才有保住原始劇種的底氣。如果中國真的想復興京劇,必須好好想想他們要的是哪一種。
今天是掌中戲大師李天祿110歲誕辰,有感而發。
像台灣的歌仔戲、布袋戲,早年因為在外面搭台子到處巡演,樂器用不了太複雜的(不然要怎麼搬),只能用打擊樂器或簡單的吹奏樂器,但後來進入電視圈,唱法台詞都有改變,用的樂器越來越多樣,還有特效燈光讓劇更生動。台灣歌仔戲名團明華園演白蛇傳水淹金山寺的時候在外面是真的撒水的(廣告有叫觀眾帶雨具);布袋戲更不用說,黃俊雄創造了金光布袋戲,讓燈光音效成為布袋戲的標配,霹靂跟金光發揚光大。
雖然因為這樣也有更傳統的類型反而繼續式微下去的問題(歌仔戲的前身落地掃幾乎沒了;掌中戲也一直在沒落),但有新劇種才有保住原始劇種的底氣。如果中國真的想復興京劇,必須好好想想他們要的是哪一種。
今天是掌中戲大師李天祿110歲誕辰,有感而發。
还有这种好事!
京剧那破玩意儿只是满清末年宫闱之中极少数人聊以消遣的把戏,是满族人处于自己的变态审美揉合了楚剧和昆曲的怪胎,是狐假虎威依靠慈禧太后才能被人追捧。
当时全国除了京津地方之外根本没人喜欢这破玩意儿,直到毛匪帮推行样板戏之后,京剧才又一次凭借权力的东风扩张。
既然京剧得势完全是因为和权力紧密相连,在失去了权力的加持之后,京剧破落不是很正常的么?
这破玩意儿忒难听,吊起嗓子来就是噪音污染,假设将来转业,感觉可以无缝切换到号丧产业,一模一样的。
外国朋友听到电视机里有人唱京剧吊嗓子,还以为是有人在虐猫呢。
京剧那破玩意儿只是满清末年宫闱之中极少数人聊以消遣的把戏,是满族人处于自己的变态审美揉合了楚剧和昆曲的怪胎,是狐假虎威依靠慈禧太后才能被人追捧。
当时全国除了京津地方之外根本没人喜欢这破玩意儿,直到毛匪帮推行样板戏之后,京剧才又一次凭借权力的东风扩张。
既然京剧得势完全是因为和权力紧密相连,在失去了权力的加持之后,京剧破落不是很正常的么?
这破玩意儿忒难听,吊起嗓子来就是噪音污染,假设将来转业,感觉可以无缝切换到号丧产业,一模一样的。
外国朋友听到电视机里有人唱京剧吊嗓子,还以为是有人在虐猫呢。
欸原來蔥油對京劇觀感那麼差
平常沒在看,但一來喜歡張國榮的霸王別姬這部電影,二來很喜歡張愛玲<金鎖記>的新版京劇,所以對京劇印象不錯
<金鎖記>是台灣國光劇團改編,記得高中時音樂課老師放了這片,覺得人物美音樂好聽戲劇張力也很強,尤其曹七巧(魏海敏飾演)眼神超可怕,推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JQSLwnvR14
個人感覺傳統京劇造型和劇情都要革新,像貴妃醉酒那種就挺無聊的看不下去,新劇看起來就更符合現代人品味
國光劇團《孝莊與多爾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MGZ9w3es-g
平常沒在看,但一來喜歡張國榮的霸王別姬這部電影,二來很喜歡張愛玲<金鎖記>的新版京劇,所以對京劇印象不錯
<金鎖記>是台灣國光劇團改編,記得高中時音樂課老師放了這片,覺得人物美音樂好聽戲劇張力也很強,尤其曹七巧(魏海敏飾演)眼神超可怕,推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JQSLwnvR14
個人感覺傳統京劇造型和劇情都要革新,像貴妃醉酒那種就挺無聊的看不下去,新劇看起來就更符合現代人品味
國光劇團《孝莊與多爾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MGZ9w3es-g
在北方老一辈人中大概还有点市场, 反正南方人基本很少听。 建国后历经破四旧、渡文革劫难,其实京剧的“输出方”——相关从业者,“输入方”——喜听京剧者都被匪共破坏尽净了,加上艺术形式未经革新,受众稀少。现在的现状是能活下去,但前景已是无限凄凉。
中国戏剧在古代本就是低俗不入流的文化,将其高大上包装成国粹艺术主要是为了迎合民族主义,实际上中国传统音乐在欧洲古典音乐面前就是小学生和博士的差别。器乐演奏技巧简直惨不忍睹。剧本上水平也低要么是没用精神内核的说教,要么就是才子佳人的意淫爽文。
中国本土文化看似有点意思可是和欧洲文化一对比就显得不入流。
中国本土文化看似有点意思可是和欧洲文化一对比就显得不入流。
這麼多評論的人裡面沒有一個愛好京劇。
京劇很美,唱念做打都很講究,京劇融合了南北各個流派的戲劇精華。
京劇很難推廣開來,因為京劇基本上沒有太多的新內容,即便現在時代變化這麼大,京劇的基本內容都是些關於帝王家事,市井的恩恩怨怨。
加上中國的文化閹割,京劇在內容上原地不變;而物質之上的社會,技術也原沒有鼎盛時期精湛。
京劇裡面的故事傳達的價值觀很單薄,除了忠義、孝道、善惡這類的傳統價值觀,沒有其他新興的價值觀,在京劇裡面是探索不到任何新東西的。而且京劇裡的價值觀在我們日常生活扮演的角色通常是對我們進行道德綁架。
女駙馬、花木蘭一類雖然涉及女權,但是也受限於大的價值體系的約束,一邊表達女性也可以做到和男性一樣,但是結局也還是回家洗衣做飯相夫教子。
花木蘭和女駙馬的誕生不是因為女性的獨立思想驅使,她們的出現是因為依附於男權: 女駙馬考狀元不是因為她自己的個人理想,她是因為男人被害;花木蘭也不是想去做將軍,她是為孝道所迫。
不僅僅是京劇,中國所有戲劇從來不會像悲慘世界那樣能在不同文化裡面產生強烈的共鳴。中國的傳統價值裡面沒有“自我”,自然京劇裡面也沒有。
京劇唯一能夠留住人的就是唱腔,喜歡的人會很癡迷,不喜歡的人覺得那等同於噪音。
這種唱腔和流行音樂很難融合。
從傳播的角度,中國的軟實力是很弱的。連黨媒宣傳都主要靠水軍,要是這些水軍能把京劇傳播到海外,那肯定是個笑話。甚至那些京劇藝術演員,連普世價值都不接受,你讓他們怎麼和其他世界的人交流,甚至吸引觀眾。即便在海外演來演去,也只是演給華人裡的小圈子看。這群論資排輩的人,格局太小了。
----
京劇文化是很封閉和被動的,它被歸於文化遺產並不意味著京劇向大家伸開了懷抱。它從來都是等待喜歡它的人去融入它,因為看懂一部戲要花精力,不是你買張票坐在前排就能看懂一部戲。
理解一部戲,首先要對相關故事提前理解(花時間和經歷);而且,要看字幕才能聽得懂人物角色都在說什麼。第三, 象徵性的符號還多了:臉譜、道具、動作,這些不專門去了解基本上看不懂。幾個人在台上轉圈圈,你怎麼會想到那是千軍萬馬?演員手裡拿個棍子,你都不會想到那是匹馬,更別說上馬、下馬、牽馬、拴馬這些小動作。還有衣服的顏色。
--------
不懂京劇的人看戲,等於不懂編程的去看程序員的代碼。你看到手機APP很受歡迎,但是你不會看到代碼被用戶傳播。京劇的道具很漂亮,但是演戲真的就是相當於解釋程序代碼。
京劇很美,唱念做打都很講究,京劇融合了南北各個流派的戲劇精華。
京劇很難推廣開來,因為京劇基本上沒有太多的新內容,即便現在時代變化這麼大,京劇的基本內容都是些關於帝王家事,市井的恩恩怨怨。
加上中國的文化閹割,京劇在內容上原地不變;而物質之上的社會,技術也原沒有鼎盛時期精湛。
京劇裡面的故事傳達的價值觀很單薄,除了忠義、孝道、善惡這類的傳統價值觀,沒有其他新興的價值觀,在京劇裡面是探索不到任何新東西的。而且京劇裡的價值觀在我們日常生活扮演的角色通常是對我們進行道德綁架。
女駙馬、花木蘭一類雖然涉及女權,但是也受限於大的價值體系的約束,一邊表達女性也可以做到和男性一樣,但是結局也還是回家洗衣做飯相夫教子。
花木蘭和女駙馬的誕生不是因為女性的獨立思想驅使,她們的出現是因為依附於男權: 女駙馬考狀元不是因為她自己的個人理想,她是因為男人被害;花木蘭也不是想去做將軍,她是為孝道所迫。
不僅僅是京劇,中國所有戲劇從來不會像悲慘世界那樣能在不同文化裡面產生強烈的共鳴。中國的傳統價值裡面沒有“自我”,自然京劇裡面也沒有。
京劇唯一能夠留住人的就是唱腔,喜歡的人會很癡迷,不喜歡的人覺得那等同於噪音。
這種唱腔和流行音樂很難融合。
從傳播的角度,中國的軟實力是很弱的。連黨媒宣傳都主要靠水軍,要是這些水軍能把京劇傳播到海外,那肯定是個笑話。甚至那些京劇藝術演員,連普世價值都不接受,你讓他們怎麼和其他世界的人交流,甚至吸引觀眾。即便在海外演來演去,也只是演給華人裡的小圈子看。這群論資排輩的人,格局太小了。
----
京劇文化是很封閉和被動的,它被歸於文化遺產並不意味著京劇向大家伸開了懷抱。它從來都是等待喜歡它的人去融入它,因為看懂一部戲要花精力,不是你買張票坐在前排就能看懂一部戲。
理解一部戲,首先要對相關故事提前理解(花時間和經歷);而且,要看字幕才能聽得懂人物角色都在說什麼。第三, 象徵性的符號還多了:臉譜、道具、動作,這些不專門去了解基本上看不懂。幾個人在台上轉圈圈,你怎麼會想到那是千軍萬馬?演員手裡拿個棍子,你都不會想到那是匹馬,更別說上馬、下馬、牽馬、拴馬這些小動作。還有衣服的顏色。
--------
不懂京劇的人看戲,等於不懂編程的去看程序員的代碼。你看到手機APP很受歡迎,但是你不會看到代碼被用戶傳播。京劇的道具很漂亮,但是演戲真的就是相當於解釋程序代碼。
一不小心點了YOUTUBE聽了兩分鐘
結論:
京劇=聽覺破壞武器
結論:
京劇=聽覺破壞武器

唱腔不太能接受 ,但是衣服倒是挺好看的。不过被样板戏毁了。
要說非官方國藝代表只能是粵劇,比京劇好聽多了,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必然有粵劇團。
小时候看到电视上放京剧就觉得特别烦,特别是那个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天天放。我觉得川剧的变脸还有点意思,经常在成都的饭店看到有表演的,京剧是真的欣赏不来。
这是为什么?
这么难听的东西,有人听,我要反问一句这是为什么?
西方音乐出现前,一些地区由于祭祀等需要还保留了一些本土的礼乐。但在好听的西方音乐的冲击与兼并之下,最终都仅剩在少数祭祀场合使用了,或者融合西乐的形式也算是保留了一部分。反观京剧这种完全不为祭祀服务的宫廷娱乐居然还能完整留存,只能说是支匪为反而反,强行用税金续命的结果。自然就扭曲成了,人人都说是国粹,可是没人看的境地。
不如早死早超生,现在就是个笑柄。
这么难听的东西,有人听,我要反问一句这是为什么?
西方音乐出现前,一些地区由于祭祀等需要还保留了一些本土的礼乐。但在好听的西方音乐的冲击与兼并之下,最终都仅剩在少数祭祀场合使用了,或者融合西乐的形式也算是保留了一部分。反观京剧这种完全不为祭祀服务的宫廷娱乐居然还能完整留存,只能说是支匪为反而反,强行用税金续命的结果。自然就扭曲成了,人人都说是国粹,可是没人看的境地。
不如早死早超生,现在就是个笑柄。
什么?我的天呐,京剧这种东西在今天居然还未事实消亡???希望这种东西尽快和狗共、粉蛆一起从地球上消失
已隐藏
京剧就是专门唱给满人贵族听的,只有满人喜欢听这种尖叫的艺术
中国的几乎所谓传统文化都处于已经灭亡或者停滞状态
比如什么汉服实际已经消亡被强行复活
中医 传统戏曲处于停滞状态 根本原因是这些东西无法竞争过现代医学和流行文化
楼上也有人提到了京剧很难听 其实昆曲和越剧比京剧更容易让人接受 不过也改变不了这些剧必定灭亡的结局
比如什么汉服实际已经消亡被强行复活
中医 传统戏曲处于停滞状态 根本原因是这些东西无法竞争过现代医学和流行文化
楼上也有人提到了京剧很难听 其实昆曲和越剧比京剧更容易让人接受 不过也改变不了这些剧必定灭亡的结局
四月上海封城的时候,那些“上海宁”被关在家里,饿得前胸贴后肚,晚上敲锅抗议。那声音,活象京剧开场。
https://mobile.twitter.com/iPaulCanada/status/1519875738622922754
https://mobile.twitter.com/iPaulCanada/status/1519875738622922754
想了半天,我觉得最大原因之一还是京剧和现代主流的音乐语言不接轨。拿歌剧来做对比,一首18世纪的咏叹调放在今天依然通俗易懂。它运用的音乐语言和现代音乐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欣赏门槛相对较低。想要欣赏京剧,没有大环境的熏陶下只能从零开始学习,入门的代价太高了,而且通用性实在太低。
当然还有客观上听感的问题,这涉及到配器和作曲的范畴。抛开主观接受度不说,长时间咿咿呀呀高频率的人声加上十分匮乏的低音和单调的和声色彩,在物理层面上就被西方音乐碾压了。
当然还有客观上听感的问题,这涉及到配器和作曲的范畴。抛开主观接受度不说,长时间咿咿呀呀高频率的人声加上十分匮乏的低音和单调的和声色彩,在物理层面上就被西方音乐碾压了。
廣州有少兒京劇社團,新疆“兒童”學校也有京劇課。只要共產北京是首都,喜歡不喜歡都要學京劇。不然在香港蓋xiqu中心幹嘛?
新疆學校唱京劇
[url=https://twitter.com/rfa_chinese/status/1097786693120274432][/url]烏魯木齊幼兒唱京劇畫臉普
[url=https://twitter.com/rfa_chinese/status/1097786693120274432][/url][url=https://www.sohu.com/a/303333281_100034331][/url]新疆學京劇姿勢
[url=https://twitter.com/rfa_chinese/status/1097786693120274432][/url][url=https://www.sohu.com/a/303333281_100034331][/url][url=http://inews.ifeng.com/52240993/news.shtml][/url]香港少年京劇夢
[url=https://twitter.com/rfa_chinese/status/1097786693120274432][/url][url=https://www.sohu.com/a/303333281_100034331][/url][url=http://inews.ifeng.com/52240993/news.shtml][/url][url=http://culture.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07/18/27626328_0.shtml][/url]香港少年京劇情願
新疆學校唱京劇
[url=https://twitter.com/rfa_chinese/status/1097786693120274432][/url]烏魯木齊幼兒唱京劇畫臉普
[url=https://twitter.com/rfa_chinese/status/1097786693120274432][/url][url=https://www.sohu.com/a/303333281_100034331][/url]新疆學京劇姿勢
[url=https://twitter.com/rfa_chinese/status/1097786693120274432][/url][url=https://www.sohu.com/a/303333281_100034331][/url][url=http://inews.ifeng.com/52240993/news.shtml][/url]香港少年京劇夢
[url=https://twitter.com/rfa_chinese/status/1097786693120274432][/url][url=https://www.sohu.com/a/303333281_100034331][/url][url=http://inews.ifeng.com/52240993/news.shtml][/url][url=http://culture.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07/18/27626328_0.shtml][/url]香港少年京劇情願
中国有一些地方戏曲比京剧好听,京剧咿咿呀呀的难听得要命
还是昆曲比较舒心,但是最反感“京昆不分家”。。。昆曲明明配乐比京剧优雅
明明京剧为了出风头成为国粹,硬要说京昆不分家,明明是京剧这种下里巴人的文化想要占昆曲的便宜
越剧本来想说的,但是越剧比较像电视歌仔戏,多了些影视的感觉
明明京剧为了出风头成为国粹,硬要说京昆不分家,明明是京剧这种下里巴人的文化想要占昆曲的便宜
越剧本来想说的,但是越剧比较像电视歌仔戏,多了些影视的感觉
实在欣赏不了京剧,聒噪加上咿咿呀呀,听得我抓耳挠腮。中国传统文化我只认诗歌。
昆曲艺术性和底蕴就比京剧好听很多,京剧那咿咿呀呀的声音我是一直get不来
说老实话我实在get不到京剧好听在哪里,那嗓门吊得我很难受,服化也是我讨厌的浓妆艳抹形,就算再给我洗脑是国粹,我一听就头脑发胀,实在觉得与噪音无异。我更喜欢越剧,黄梅戏,好听人也美。
所有的中国戏剧,无论是京剧,还是越剧,还是黄梅戏,实在听不出有什么意思的,你说故事内容精彩,可是他们一句词不看字幕根本不知道在说什么,打斗场景假,内容老套,我有那时间为什么不去看BTS的MV?
把京劇當成「文化化石」一樣Archive保留著,留在圖書館博物館就夠了。
我也不贊成動用「有型之手」去主動消滅它,無論它有多差有多難聽(我自己覺得),只要社會上還真有人維持要聽,那它自然能勉強茍活。只是即使真滅亡了也毫不可惜。
這裡有誰會為人類社會「徒手鑽木取火的技能已經完全消亡」而感到可惜、「痛心疾首」的?
但如果還想消耗社會資源來給這種文化輸血救亡的話,我必定持否定態度。
我也不贊成動用「有型之手」去主動消滅它,無論它有多差有多難聽(我自己覺得),只要社會上還真有人維持要聽,那它自然能勉強茍活。只是即使真滅亡了也毫不可惜。
這裡有誰會為人類社會「徒手鑽木取火的技能已經完全消亡」而感到可惜、「痛心疾首」的?
但如果還想消耗社會資源來給這種文化輸血救亡的話,我必定持否定態度。
南方人听京剧的凤毛麟角,我从小就讨厌这东西,这东西艺术性在哪里实在欣赏不来,感觉根本就不是本土产生的。。
理念不同而已。
中国文化有个观点: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如果你能理解这个,也就能理解京剧的美了。
批评京剧的人,大多对中国文化没什么理解,更不用说研究了。
中国文化有个观点: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如果你能理解这个,也就能理解京剧的美了。
批评京剧的人,大多对中国文化没什么理解,更不用说研究了。
中国的传统戏曲完全没有任何发展仿佛都定格在100年前。日本都传统戏曲保留的就好多了,演歌舞伎的也可以演电视电影,戏目也有现代化,与时俱进,传统于现代并存,个人有上升渠道老本行也不放下。从事传统的演艺项目门槛比流行明星还高。
所有传统戏剧都注定会消亡,在现代影视剧的洗礼下没有多少人还会喜欢观看传统戏剧。
其实我想把京剧拿来比较一下粤剧的,早几年香港就上映了那个一人分饰三角(毛泽东,特朗普,川普)好吧其实是两角的超新潮时事粤剧。他的广告即使是在微博上也广为流传,令我很想看这部戏。可是一直没有机会去香港,于是作罢。
京剧能做到这种光保留形式但内容完全打破传统的创新,那还能挺那么一下。可是鉴于京剧表演者和鉴赏者大多在墙内,即使有这种大创新,我也只能约莫估计20年内消亡,因为有审查。粤剧大概能在香港再活40年,从此传统戏曲完全淡忘于华文世界里。娱乐的方式千千万,正常年轻人是不会找这种折磨视听的东西消遣的。
京剧能做到这种光保留形式但内容完全打破传统的创新,那还能挺那么一下。可是鉴于京剧表演者和鉴赏者大多在墙内,即使有这种大创新,我也只能约莫估计20年内消亡,因为有审查。粤剧大概能在香港再活40年,从此传统戏曲完全淡忘于华文世界里。娱乐的方式千千万,正常年轻人是不会找这种折磨视听的东西消遣的。
b不知道京剧是不是被政治给耽误了。
黄梅戏和粤剧在商业上和流行音乐结合都有很好的作品。
黄梅戏有萧丽珠那首 绝世双雄
粤剧那边叶丽仪甄妮的武侠音乐都有粤剧的元素,像上海滩,铁血丹心,吼天喝月都是粤剧的咬字发音方式。
而像罗家英汪明荃本身就是粤剧出身。
还有一个关键就是。从戏曲衍生出的音乐主题上必须是比较传统的忠孝节义内容。这方面和政治挂钩紧密的京剧是不敢尝试去推翻五四精神的,只有玩票性质的玩奶淫北京和腥贵匪最韭了。
黄梅戏和粤剧在商业上和流行音乐结合都有很好的作品。
黄梅戏有萧丽珠那首 绝世双雄
粤剧那边叶丽仪甄妮的武侠音乐都有粤剧的元素,像上海滩,铁血丹心,吼天喝月都是粤剧的咬字发音方式。
而像罗家英汪明荃本身就是粤剧出身。
还有一个关键就是。从戏曲衍生出的音乐主题上必须是比较传统的忠孝节义内容。这方面和政治挂钩紧密的京剧是不敢尝试去推翻五四精神的,只有玩票性质的玩奶淫北京和腥贵匪最韭了。
说实在的,京剧我的听不懂,但是粤剧比京剧好听多了。虽然都是准备走向灭亡的东西,粤剧更有民间市场
整个亚洲的传统曲艺现在都不怎样,不说远的日本连演歌都没多少受众
别说京剧了,昆曲,黄梅戏,越剧,豫剧,苏州评弹啥的都还在呢
節奏這麽慢的東西在現代社會註定小眾,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

中国有一些地方戏曲比京剧好听。。。中国有一些地方戏曲比京剧好听
和歌仔戲一樣,一段單純的話要唱這麼久,莫不是嫌時間太多?以前的人缺乏娛樂,才會這種重複橋段的東西一聽再聽,現在的娛樂,不重複的都聽不完看不完了,像香港人,手上玩一個,耳朵聽一個眼睛搞不好看另一個,一心多用,聽京劇?拋開政治問題,誰有那種美國時間?
对这个领域恰好比较熟,简单说两点。
第一:确实是小众爱好。
第二:绝对人数依然很多,其中年轻人数量并不少。如果和一些当代文化圈子——比如桌游、COSPLAY这些——相比,依然有压倒性的优势。
第一:确实是小众爱好。
第二:绝对人数依然很多,其中年轻人数量并不少。如果和一些当代文化圈子——比如桌游、COSPLAY这些——相比,依然有压倒性的优势。

男的扮女的,感觉怪怪的,不行,失去人本身应该有的精神
我还是很喜欢听的。我首先不觉得看戏是什么高雅的玩意,看戏明明特别拽的事情好吧。听着舞台上花旦咿咿呀呀,磕着瓜子骂着社会,比洋人的音乐会贴地气多了。(音乐会我也喜欢听,没有捧贬)
看戏主要是看故事,还有人不爱看故事的?
看戏主要是看故事,还有人不爱看故事的?
只要ccp不消亡,京剧就不会消亡,虽然它主要靠着政府输血活着,但毕竟比起其他戏曲剧种工作机会多、影响面较大。
是它的幸运,更是巨大的不幸。
是它的幸运,更是巨大的不幸。
中国几乎所有的传统戏剧都会消亡,只是时间的问题,你非要花钱去给这些东西续命也不可能坚持多久,听的人就是越来越少,尤其京剧和秦腔这类,根本就是反人类的噪音,一点都不高雅,声音巨大咿咿呀呀无意义的开高腔,折磨人的耳朵。
真难听,欣赏不来,没有情感共鸣,不舒缓情绪,也不振奋情绪
這玩意很難收穫年輕人的喜愛,慢慢的消失也只是時間問題
看過海外華人把京劇放進了rap裏面
然後就變成迷因素材了 嘲笑而且帶有些少種族歧視的那種
然後就變成迷因素材了 嘲笑而且帶有些少種族歧視的那種
京剧,川剧,婺剧,越剧,这些完全都是 噪音 !
服饰打扮妆容也那么丑,喜欢的人真是有点问题。
笑傲江湖里还给余沧海弄了个川剧变脸,雷死人了!
服饰打扮妆容也那么丑,喜欢的人真是有点问题。
笑傲江湖里还给余沧海弄了个川剧变脸,雷死人了!
我很奇怪,京劇這種鐵器時代的東西怎麼在信息時代還沒有被消滅。
京劇——中国千年以来流传下来的糟粕!不论怎么拯救,注定灭亡!
现代武打片风格起源于香港,香港武打片动作设计起源于戏剧武行动作,这大概算是戏剧包括京剧对现代流行艺术的一点点贡献
京劇有沒有亡我不知道,但是黃梅戲有嚴鳳英存世的3部黃梅戲電影 天仙配(1955) 、女駙馬(1959)、牛郎織女(1963),每一部都是百看不厭,在我心中是絕對的5分電影,世界再無嚴鳳英。
49年到66年期間,被稱為“十七年”,中共對香港電影界的影響,不像國內電影一樣單純的宣傳工農兵,主要靠戲曲片,黃梅戲是其中一種,還有越劇電影和京劇電影。
京劇的電影聽說也曾在香港引起轟動,但我沒有下載到可看的版本。
49年到66年期間,被稱為“十七年”,中共對香港電影界的影響,不像國內電影一樣單純的宣傳工農兵,主要靠戲曲片,黃梅戲是其中一種,還有越劇電影和京劇電影。
京劇的電影聽說也曾在香港引起轟動,但我沒有下載到可看的版本。
ㄒ想要靠商業模式活下來有點難,很難想像京劇可以像布袋戲那樣升級
但假如是以人類文化遺產的方式活下來應該沒問題吧,只要國家願意花錢養就好ㄌ
但假如是以人類文化遺產的方式活下來應該沒問題吧,只要國家願意花錢養就好ㄌ

任何艺术形态都有巅峰期和衰弱期,京剧也一样。京剧的巅峰期从咸丰到北京易帜持续了一百年。1949年以后,京剧院团逐渐从民营变成官方包养,所以只要体制存在,京剧亡不了。
京剧我看就那样,半死不活的,挺好,只要别强加给天山南北的突厥孩子们。。

袁腾飞爱好京剧,我不行了,我听着恶心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半句都不想听,啊啊啊啊啊,啊吖腌嗄锕啊啊…
2008年的「中(Bei)共(Jing)欢迎你」开头,恶心死了。
2008年的「中(Bei)共(Jing)欢迎你」开头,恶心死了。

已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