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本身并不低劣,但是
现实让它越来越低劣——(补充:此处“低劣”是指性价比低,不学完全不影响在现代世界生存。个人觉得语言本身没有优劣,但人的精力有限,如果不是母语,有的语言并不值得学)。
看到首页飘着的《汉语是一个比较差的语言吗?》,想起之前也看到过讨论语言的帖子,今天忍不住也发表下个人观点。
很多人讨论语言的时候喜欢先摆出一个“客观科学”的态度,表明讨论“语言本身”,然后开始讨论“表音”“表意”和语言结构。我觉得讨论语言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观”,我们是用语言思考的,在评判语言的时候也是在用母语思考,这里大部分人的母语都是汉语,你用“汉语思维”去评判其它语言怎么做到客观?
其次,语言不可能孤立来讨论。语言和社会环境,文化,历史以及其它偶然因素密不可分。北欧的语言“本身”可能并不特别适合描述雪,但那边长年下雪,人们讨论雪的场景很多,自然就产生很多描述雪的词汇。意大利歌剧发达,那里的人喜欢看歌剧,描述歌剧的意大利词汇应该就比较多。如果我对歌剧感兴趣,你和我说“汉语本身比意大利语更高级”没有意义,你汉语再高级也没发展出歌剧,对一个歌剧爱好者来说,意大利语就是比汉语更有魅力。
所以在判断语言的时候,与其陷入无休无止的“表音”“表意”等语言学讨论,不如看看
1.自己喜欢什么,哪种语言里有自己喜欢的东西
2. 语言本身所处的环境是什么样的,是否有利于语言的发展
大陆的汉语,也就是是简体中文,所处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呢?
1. 官方,有着通天权力控制所有媒体的人,带头污染语言。看看新闻联播的骂街就知道了
2. 没有创作自由,创作者被打压
3. 极度的言论审查,发个朋友圈都被抓
4. 官方的带领下,最没文化的粉红充斥简体中文环境,不断创造垃圾新词
综上,我不喜欢汉语,不会在汉语上再多花时间,不是因为“汉语本身”低劣,而是因为我不想生活在简体中文的环境,继续受它毒害。不要和我说“汉语本身是好的,只要环境改变汉语就会变好”,请问环境怎么改变?改变需要多长时间?这就好像说“中国人也爱民主自由,只要推翻现有体制就行”,那怎么推翻呢?什么时候推翻呢?这种说法根本不能被证明,就像历史不能假设,我们只有一个现实。我不反对有这种信念的人,就好像我不反对留在国内希望改变中国的人,甚至还会佩服,但对不起,我要移民,我等不起。
对我的小孩的话,会说汉语,能和家人聊天就行了,学汉语不如学拉丁语。小孩的小孩,应该根本不需要学汉语了。
看到首页飘着的《汉语是一个比较差的语言吗?》,想起之前也看到过讨论语言的帖子,今天忍不住也发表下个人观点。
很多人讨论语言的时候喜欢先摆出一个“客观科学”的态度,表明讨论“语言本身”,然后开始讨论“表音”“表意”和语言结构。我觉得讨论语言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观”,我们是用语言思考的,在评判语言的时候也是在用母语思考,这里大部分人的母语都是汉语,你用“汉语思维”去评判其它语言怎么做到客观?
其次,语言不可能孤立来讨论。语言和社会环境,文化,历史以及其它偶然因素密不可分。北欧的语言“本身”可能并不特别适合描述雪,但那边长年下雪,人们讨论雪的场景很多,自然就产生很多描述雪的词汇。意大利歌剧发达,那里的人喜欢看歌剧,描述歌剧的意大利词汇应该就比较多。如果我对歌剧感兴趣,你和我说“汉语本身比意大利语更高级”没有意义,你汉语再高级也没发展出歌剧,对一个歌剧爱好者来说,意大利语就是比汉语更有魅力。
所以在判断语言的时候,与其陷入无休无止的“表音”“表意”等语言学讨论,不如看看
1.自己喜欢什么,哪种语言里有自己喜欢的东西
2. 语言本身所处的环境是什么样的,是否有利于语言的发展
大陆的汉语,也就是是简体中文,所处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呢?
1. 官方,有着通天权力控制所有媒体的人,带头污染语言。看看新闻联播的骂街就知道了
2. 没有创作自由,创作者被打压
3. 极度的言论审查,发个朋友圈都被抓
4. 官方的带领下,最没文化的粉红充斥简体中文环境,不断创造垃圾新词
综上,我不喜欢汉语,不会在汉语上再多花时间,不是因为“汉语本身”低劣,而是因为我不想生活在简体中文的环境,继续受它毒害。不要和我说“汉语本身是好的,只要环境改变汉语就会变好”,请问环境怎么改变?改变需要多长时间?这就好像说“中国人也爱民主自由,只要推翻现有体制就行”,那怎么推翻呢?什么时候推翻呢?这种说法根本不能被证明,就像历史不能假设,我们只有一个现实。我不反对有这种信念的人,就好像我不反对留在国内希望改变中国的人,甚至还会佩服,但对不起,我要移民,我等不起。
对我的小孩的话,会说汉语,能和家人聊天就行了,学汉语不如学拉丁语。小孩的小孩,应该根本不需要学汉语了。
57 个评论
汉语的信息量小的可怜,讨论语言本身的优缺点已经没有意义了,逻辑性之类的反而是最没讨论价值的,关键是除了一些中国特色项目比如红学京剧之类,想了解任何领域深层次问题都必须使用英语。
别的不说,计算机方面,数学方面的,中文书就是垃圾。政治更不用提
在这里最典型不是姨学吗,阿姨凭着云山雾绕收割费拉,就是欺负费拉读一辈子中文历史书也不可能能理出头绪来,光是一圈不知所云的人名地命翻译头都炸了。
汉语和古中国一样,都是腐朽的事物
汉语的信息量小的可怜,讨论语言本身的优缺点已经没有意义了,逻辑性之类的反而是最没讨论价值的,关键是除...
对,我觉得普通人最重要的是“信息量”,现代科学就不是中文里发展出来的,想学必须读英文。如果移民了,日常生活几乎也不需要中文了。语言学意义上的优劣没啥比较意义。
「对我的小孩的话,会说汉语,能和家人聊天就行了,学汉语不如学拉丁语。小孩的小孩,应该根本不需要学汉语了。」
如果要教小孩「漢語」,請大家教小孩自己祖宗的母語,也就是所謂的方言。學有餘力再學「普通話」。起碼從這一個角度去解構大一統思想。
如果要教小孩「漢語」,請大家教小孩自己祖宗的母語,也就是所謂的方言。學有餘力再學「普通話」。起碼從這一個角度去解構大一統思想。
「对我的小孩的话,会说汉语,能和家人聊天就行了,学汉语不如学拉丁语。小孩的小孩,应该根本不需要学汉语...
平时聊天可以用方言,但这里有另外一个问题,说方言以后可能会被中国人歧视。
平时聊天可以用方言,但这里有另外一个问题,说方言以后可能会被中国人歧视。
我還歧視只會說普通話的人呢。就是這種stigma造成「方言」(粵閩吳贛湘都應視為語言而不是方言)凋零,普通話大行其道,隨之而來的是支共大力推銷的大中華世界觀。
漢語作為象形文字,確實有難以從其他民族的文化、哲學中博取眾長的缺陷。古代雖然很多民族都曾經使用象形文字,但是到了需要論述其他民族的神祗、人物、哲學、概念的時候,就必須要給他們起一個自己語言裡的名字。這些譯名與傳統的造詞規則無關,使得象形文字的使用人群往往只能掌握很小數量的譯名。象形文字的這一特點阻礙了其使用人群掌握外來先進知識。
正是為了克服這一缺陷,巴比倫祭祀才發明楔形文字。發明楔形文字的目的就是要用一種文字書寫所有民族的語言。使用楔形文字以後,巴比倫學者得以融會貫通美索不達米亞地區所有民族的神學思想、生活哲學、和科學知識。用楔形文字書寫其他民族的神祗、人物、哲學、概念,不需要創造譯名,可以直接拼寫。
後來腓尼基人簡化了楔形文字,發明了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流傳到希臘,成為了希臘字母。然後羅馬人又借鑒希臘字母發明了拉丁字母,成為今天歐洲文字體系的基礎。
因此,漢語確實本身存在缺陷。
不過,樓主說的也很有道理。今天的中國語言文字受到了中共黨文化的深層毒害;不僅有大量膚淺、惡俗的彙詞進入,而且也被中共的鬥爭文化、缺德文化、妓女文化、仇恨文化滲透。另外,漢語在世界上影響力很小。語言當然是思維方式和文化修養,不過如果僅從賺錢工具的角度說,兒童學漢語對社會競爭力沒有助益。
除了英語,受世界先進文明、燦爛文化熏陶的語言不僅有(如樓主所說的)拉丁語、意大利語,還有法語、德語。喜歡歐洲各國風情的人還可以學波蘭語、捷克語、匈牙利語。中國現在是在一場大洪水將臨之時等死;兒童學習漢語不是必要的。
正是為了克服這一缺陷,巴比倫祭祀才發明楔形文字。發明楔形文字的目的就是要用一種文字書寫所有民族的語言。使用楔形文字以後,巴比倫學者得以融會貫通美索不達米亞地區所有民族的神學思想、生活哲學、和科學知識。用楔形文字書寫其他民族的神祗、人物、哲學、概念,不需要創造譯名,可以直接拼寫。
後來腓尼基人簡化了楔形文字,發明了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流傳到希臘,成為了希臘字母。然後羅馬人又借鑒希臘字母發明了拉丁字母,成為今天歐洲文字體系的基礎。
因此,漢語確實本身存在缺陷。
不過,樓主說的也很有道理。今天的中國語言文字受到了中共黨文化的深層毒害;不僅有大量膚淺、惡俗的彙詞進入,而且也被中共的鬥爭文化、缺德文化、妓女文化、仇恨文化滲透。另外,漢語在世界上影響力很小。語言當然是思維方式和文化修養,不過如果僅從賺錢工具的角度說,兒童學漢語對社會競爭力沒有助益。
除了英語,受世界先進文明、燦爛文化熏陶的語言不僅有(如樓主所說的)拉丁語、意大利語,還有法語、德語。喜歡歐洲各國風情的人還可以學波蘭語、捷克語、匈牙利語。中國現在是在一場大洪水將臨之時等死;兒童學習漢語不是必要的。

用汉语思考的人有「汉语思维」会偏向汉语,这个不敢苟同,恐怕只是文化背景的影响。
这个问题,用编程语言来类比的话。
一个编程语言的设计、范式、理念是一回事,这个语言的应用领域,杀手应用,则是另一回事。
没必要混为一谈,完全可以在两个方面对它进行评价。
汉语原生的优质内容基本没有,还被我匪掺入了大量垃圾信息,学习性价比低,这不假,不过这跟它在语言上的特性优劣无关。
语言这种复杂事物的优劣排序基本不会有统一的结果,不过各语言承载的信息量倒是一目了然的,本来分明的东西没必要混在一起。
这个问题,用编程语言来类比的话。
一个编程语言的设计、范式、理念是一回事,这个语言的应用领域,杀手应用,则是另一回事。
没必要混为一谈,完全可以在两个方面对它进行评价。
汉语原生的优质内容基本没有,还被我匪掺入了大量垃圾信息,学习性价比低,这不假,不过这跟它在语言上的特性优劣无关。
语言这种复杂事物的优劣排序基本不会有统一的结果,不过各语言承载的信息量倒是一目了然的,本来分明的东西没必要混在一起。
简体中文不断创造垃圾新词这个事情,确实颇有一种newspeak的感觉。我可以接受一个meme因为本身很下流很恶毒而流行,但中文互联网近年来时不时会流行一些毫无创造力、极其无聊、被一些喉舌多次复读之后便莫名流行开来的meme,只能解释为big brother学会一招半式之后开始制造newspeak
「对我的小孩的话,会说汉语,能和家人聊天就行了,学汉语不如学拉丁语。小孩的小孩,应该根本不需要学汉语...
拉丁语已经死了,除了极少数神职人员没有有用了,还真没有汉语有价值。
漢語作為象形文字,確實有難以從其他民族的文化、哲學中博取眾長的缺陷。古代雖然很多民族都曾經使用象形文...
表意文字不利於吸收新的事物,因為難以甚至無法意譯
上面有几个说到本质上了:
语言只是信息承载工具,用于信息交流
汉语主要问题是:体制削弱了信息承载量,弱化了交流功能
单纯从语言学来说,英语不如韩语设计得严谨。比如:韩语可以做到见字就能读,而且读音是唯一的。英语很多发音依然是遵循习惯的。比如coupon('kuːpɒn]Q-pon), San Jose(jose读[həʊˈzeɪ],西班牙语。), VS(读['vɝsəs],来自于拉丁文,不是就读“V""S"两个字母)
但是这些都不影响英文今天是世界上说的人最多,流传度最广,信息承载量最大的语言。
========================================
专制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要阻滞信息的流动。
从信息管理角度讲,统治者就是要人为制造信息不对称。最好就是自己知道一切,但是其他人都不能知道。
所以古代中国几乎所有专制律法,都是相仿设法实现阻碍民间信息的交流,只保留自下而上的信息通道。
比如户籍制度,就是不让人离开土地,这样它们携带的信息就无法传播开。再比如重农抑商,因为商人自己会携带大量信息,有利于信息传播。还有就是道路收费,古代官道都会设置层层关卡收费,也是为了把人民禁锢住,防止信息的流动。
今天的中国依然如此,所有我们感觉不合理的政策,本质上都是因为它们是从阻碍信息流动角度设计的。
民主制度最大的优势,就是信息流动性比专制政府大得多。民主社会,也会去阻止一些有害信息流动,比如儿童色情信息等等,但是政府几乎不会去阻碍民众进行正常的信息交换。
信息交换的背后,是人类思想的碰撞,这也是为什么:民主制度有着专制无可比拟的创造力。
如果分开市场,各自封闭发展,那么民主国家的科技很快就能吊打专制国家。历史上已经无数次证明过这一点。
回到汉语上,汉语本身的工具性,其实还算可以。它有自成体系的诗词歌赋,也有复杂文艺作品,法律文书。在古代大家都是专制的时候,它的信息承载量和其他国家差不多。只不过它体量较大,显得信息更多。因此看起来比较先进。
但是到了现代,由于民主制度无可比拟的信息流动优越性,汉语承载的信息越来越少。中共专制制度确立后,依然遵循了信息封闭控制原则,到了文革刚结束的时候,人民的思想几乎是荒漠。当时刚刚恢复高考,很多人连学习资料都不知道去哪里找。
后来改革开放,开始大量翻译外国信息,才使得汉语承担的信息量重新恢复了一些,直到今天。
然而今天来看,中文信息承载量依然受制于体制,一个直观比较就是wiki词条数目:
https://www.wikipedia.org/
中文词条比日文还要少,只有法语的一半,英文的1/5的。
而另一方面,专制也使用了很多大量无效信息,去污染整个社会的信息环境:
张维迎:中国语言腐败前所未有 中文已失去交流功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_eHivAe9jk
这使得,官方中文的交流信息功能非常低效,我们看中共官员报告,经常不知所云,昏昏欲睡,很简单的事情一定要长篇大论,避重就轻,甚至正话反说。每次领导下命令,都十分不明确,要下面人拼命揣摩上意。
这和民主政府的文书形成极度反差。比如美国政府从来不会下达什么"XXX精神”,它通知下级做什么,一定是一个可以操作的具体指令。
所以,我对于汉语的前途的确有一丝担忧。语言是一种信息承担工具,用于人们的交流,但是如果语言的交流功能丧失,那么汉语的前途的确不妙。
语言只是信息承载工具,用于信息交流
汉语主要问题是:体制削弱了信息承载量,弱化了交流功能
单纯从语言学来说,英语不如韩语设计得严谨。比如:韩语可以做到见字就能读,而且读音是唯一的。英语很多发音依然是遵循习惯的。比如coupon('kuːpɒn]Q-pon), San Jose(jose读[həʊˈzeɪ],西班牙语。), VS(读['vɝsəs],来自于拉丁文,不是就读“V""S"两个字母)
但是这些都不影响英文今天是世界上说的人最多,流传度最广,信息承载量最大的语言。
========================================
专制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要阻滞信息的流动。
从信息管理角度讲,统治者就是要人为制造信息不对称。最好就是自己知道一切,但是其他人都不能知道。
所以古代中国几乎所有专制律法,都是相仿设法实现阻碍民间信息的交流,只保留自下而上的信息通道。
比如户籍制度,就是不让人离开土地,这样它们携带的信息就无法传播开。再比如重农抑商,因为商人自己会携带大量信息,有利于信息传播。还有就是道路收费,古代官道都会设置层层关卡收费,也是为了把人民禁锢住,防止信息的流动。
今天的中国依然如此,所有我们感觉不合理的政策,本质上都是因为它们是从阻碍信息流动角度设计的。
民主制度最大的优势,就是信息流动性比专制政府大得多。民主社会,也会去阻止一些有害信息流动,比如儿童色情信息等等,但是政府几乎不会去阻碍民众进行正常的信息交换。
信息交换的背后,是人类思想的碰撞,这也是为什么:民主制度有着专制无可比拟的创造力。
如果分开市场,各自封闭发展,那么民主国家的科技很快就能吊打专制国家。历史上已经无数次证明过这一点。
回到汉语上,汉语本身的工具性,其实还算可以。它有自成体系的诗词歌赋,也有复杂文艺作品,法律文书。在古代大家都是专制的时候,它的信息承载量和其他国家差不多。只不过它体量较大,显得信息更多。因此看起来比较先进。
但是到了现代,由于民主制度无可比拟的信息流动优越性,汉语承载的信息越来越少。中共专制制度确立后,依然遵循了信息封闭控制原则,到了文革刚结束的时候,人民的思想几乎是荒漠。当时刚刚恢复高考,很多人连学习资料都不知道去哪里找。
后来改革开放,开始大量翻译外国信息,才使得汉语承担的信息量重新恢复了一些,直到今天。
然而今天来看,中文信息承载量依然受制于体制,一个直观比较就是wiki词条数目:
https://www.wikipedia.org/
中文词条比日文还要少,只有法语的一半,英文的1/5的。
而另一方面,专制也使用了很多大量无效信息,去污染整个社会的信息环境:
张维迎:中国语言腐败前所未有 中文已失去交流功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_eHivAe9jk
这使得,官方中文的交流信息功能非常低效,我们看中共官员报告,经常不知所云,昏昏欲睡,很简单的事情一定要长篇大论,避重就轻,甚至正话反说。每次领导下命令,都十分不明确,要下面人拼命揣摩上意。
这和民主政府的文书形成极度反差。比如美国政府从来不会下达什么"XXX精神”,它通知下级做什么,一定是一个可以操作的具体指令。
所以,我对于汉语的前途的确有一丝担忧。语言是一种信息承担工具,用于人们的交流,但是如果语言的交流功能丧失,那么汉语的前途的确不妙。
用汉语思考的人有「汉语思维」会偏向汉语,这个不敢苟同,恐怕只是文化背景的影响。这个问题,用编程语言来...
我没说汉语本身低劣,事实上我觉得每种语言有每种语言的美,但是如我文中所说,“各有各的美”并不是大部分人学习一门语言的考虑标准。大家都是先看内容。
在党国治下语言逐漸喪失了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功能,越來越成为單純表达情绪的工具了。
简体中文不断创造垃圾新词这个事情,确实颇有一种newspeak的感觉。我可以接受一个meme因为本身...
简体中文不止创造垃圾,而且只允许创造垃圾,这个真让人恶心。很多其它语言也有各种各样的垃圾,但好的创作者起码是有自由的,你能自己去选好的。简体中文里是一堆老鼠屎里面找大米,让人没心情找
拉丁语已经死了,除了极少数神职人员没有有用了,还真没有汉语有价值。学古典历史,哲学,法学的不说,学医和学生物的都想扇你

可以看下,nlp领域各任务中文效果普遍比英文低5-6个百分点,不知道是汉语本身缺陷,还是数据集缺陷(人民日报语料,没错),还是模型(人家模型本来是按拉丁语系规则来的,考虑到分词,词素和汉语的区别)不匹配你汉语。可以肯定的是用文言文作为语料,效果只会更差😂
上面有几个说到本质上了:汉语主要问题是:单纯从语言学来说,英语不如韩语设计得严谨。比如:韩语可以做到...
汉语是高熵语言,一句话可表达表意思越多,熵越高,最后结果便是春秋笔法,心怀鬼胎,互相欺诈
学古典历史,哲学,法学的不说,学医和学生物的都想扇你
别他妈的装逼了,我家里就有医学博士,我自己就是学生物的。
学过一些编程语言就知道,争论编程语言的优越本身就没多大意思了,争论自然语言的优劣就更没意思了。
更不知道有人说汉语的所谓信息量低是什么意思,反而汉语的信息熵比起其他语言来说是比较高的(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所有语言里最高的)。要说有些书英文版比中文版好那也不是因为语言优劣问题,近代科学基本都是从西方吸收的,这些术语去看西方语言的确更容易理解。
我觉得汉语现在需要提出一种机制来吸收其他文化中的词汇,像日语那样,现在日语里日常其实有很多词都是西方的外来词,是直接用假名拼出来的而不是根据意思翻译成本地词汇。这样的话,可以在日常使用中更接近外来的文化。
更不知道有人说汉语的所谓信息量低是什么意思,反而汉语的信息熵比起其他语言来说是比较高的(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所有语言里最高的)。要说有些书英文版比中文版好那也不是因为语言优劣问题,近代科学基本都是从西方吸收的,这些术语去看西方语言的确更容易理解。
我觉得汉语现在需要提出一种机制来吸收其他文化中的词汇,像日语那样,现在日语里日常其实有很多词都是西方的外来词,是直接用假名拼出来的而不是根据意思翻译成本地词汇。这样的话,可以在日常使用中更接近外来的文化。
可以看下,nlp领域各任务中文效果普遍比英文低5-6个百分点,不知道是汉语本身缺陷,还是数据集缺陷(...估计就是语料库的问题,当年无聊学了一下npl,感觉分词都很困难……

现在一个说汉语的人姑且以大学生做题家为标准吧,只需要掌握2000个字,就可以读书、看报、搞科研。而半文盲大约也能认识几百个字,可在英文世界里,没有2万个词别想读报,没有3万个词别想把周刊读顺,大学毕业10年后的职业人士一般都得懂8万词。 普通使用汉语的人用2000个字就可以描绘世界,而使用英语的人至少需要8万单词
几万个汉字你只需要学会其中几千个就能正常阅读和交流,英语要学几十万个单词。如果有新兴事物,比如雷达,汉语只需要将雷、达二字组合就行,汉字数量本身是不变的,而英语则需要重新发明一个单词“radar”,新事物和词语会越来越多,未来英语可能会增加到千万级以上的单词量。
中国人所使用的汉字通常在三到四千就足够了,而莎士比亚时代的英语就已经有三万个单词,到了丘吉尔时代,英语已经拥有近百万个单词了。现代已经达到数百万。语言学家对一个受过教育的英语使用者的要求是应该掌握5万到25万个单词。
而未来,随着信息大爆炸,对英语使用者所需记忆单词量的要求还将进一步增加。而汉语使用者,无论未来信息如何爆炸,就算到了宇宙时代,掌握五六千汉字也完全足够了。这就是差距 不过我认为英语论数量是优势但是论优美不如德语特别是十九世纪的德语文学
几万个汉字你只需要学会其中几千个就能正常阅读和交流,英语要学几十万个单词。如果有新兴事物,比如雷达,汉语只需要将雷、达二字组合就行,汉字数量本身是不变的,而英语则需要重新发明一个单词“radar”,新事物和词语会越来越多,未来英语可能会增加到千万级以上的单词量。
中国人所使用的汉字通常在三到四千就足够了,而莎士比亚时代的英语就已经有三万个单词,到了丘吉尔时代,英语已经拥有近百万个单词了。现代已经达到数百万。语言学家对一个受过教育的英语使用者的要求是应该掌握5万到25万个单词。
而未来,随着信息大爆炸,对英语使用者所需记忆单词量的要求还将进一步增加。而汉语使用者,无论未来信息如何爆炸,就算到了宇宙时代,掌握五六千汉字也完全足够了。这就是差距 不过我认为英语论数量是优势但是论优美不如德语特别是十九世纪的德语文学
汉语和汉字其实本身问题没什么问题,一般学界讨论政治制度和治理的时候没人拿语言来说事。最多讲讲各种思想哲学对各种主义的影响。例如儒家、法家、犬儒学派等。
要是諸君學中文只求讀中共文字與中共式文字,那不如不學。
要是學了英文也只讀蘇聯中共之共產英文,那跟學了共產中文也差不多。
因為中共壞,所以中文壞,中國人也世世代代都壞,基因就壞了,永遠沒得補救。果真如此想,必將黨國一體,千秋萬代,永遠一體。
此外,高談英文與中文優劣者,不知幾人能準確透出細微含意;闊論文言與拉丁者,不知幾人能自在理解原文。
真正精通華洋語言者,反而罕見痛斥中文,將現代中國禍亂歸咎於非共黨式中文。
謹奉
要是學了英文也只讀蘇聯中共之共產英文,那跟學了共產中文也差不多。
因為中共壞,所以中文壞,中國人也世世代代都壞,基因就壞了,永遠沒得補救。果真如此想,必將黨國一體,千秋萬代,永遠一體。
此外,高談英文與中文優劣者,不知幾人能準確透出細微含意;闊論文言與拉丁者,不知幾人能自在理解原文。
真正精通華洋語言者,反而罕見痛斥中文,將現代中國禍亂歸咎於非共黨式中文。
謹奉
非常认同语言不能单独思考,而是与很多元素关联。
当时玩合金装备5的时候,记得骷髅脸就说过一句,语言即思想,好像是这样,记不清了。当时就觉得特别有哲理。
1984里面也有类似情节,“新语”的目的就在于思想的控制。
对于汉语本身嘛:
一、我赞成影响思维,但是是正面还是负面我不确定,如果是负面,是否就与统治有关,我也不确定。
二、我觉得这个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你思维方式的形成,而对于思维方式已经形成且定型的人来说,影响不大。
所以我个人不是特别在意。
当时玩合金装备5的时候,记得骷髅脸就说过一句,语言即思想,好像是这样,记不清了。当时就觉得特别有哲理。
1984里面也有类似情节,“新语”的目的就在于思想的控制。
对于汉语本身嘛:
一、我赞成影响思维,但是是正面还是负面我不确定,如果是负面,是否就与统治有关,我也不确定。
二、我觉得这个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你思维方式的形成,而对于思维方式已经形成且定型的人来说,影响不大。
所以我个人不是特别在意。
我没说汉语本身低劣,事实上我觉得每种语言有每种语言的美,但是如我文中所说,“各有各的美”并不是大部分...
其实大家意思都差不多。
我只是觉得「汉语本身并不低劣,但是现实让它越来越低劣」这个说法不太准确,
换成「汉语本身并不低劣,但是现实让它越来越*没用*」就好多了。
一个语言好不好,其实没那么重要。但若是没用,那就太遗憾。
<del>毕竟大家主要是面向工资而学语言</del>
拉丁语已经死了,除了极少数神职人员没有有用了,还真没有汉语有价值。
学习拉丁并不是说拉丁语,而是为以后学习法语意大利语和其它语言打好基础。
艾玛,园林学的还要背诵拉丁名呢。但话说回来,即使能背拉丁名也不见得掌握了这门语言。
重复回答一下,打好拉丁语基础对于学习拉丁语系的语言很有帮助。
学习拉丁并不是说拉丁语,而是为以后学习法语意大利语和其它语言打好基础。
拉丁语很多词汇基本已经通过法语嫁接到英语去了,现在的科技界都是英语的天下,除非要研究上古著作,真的没必要学拉丁语了,英语词汇太多了,几十万,学都学不完。
学过一些编程语言就知道,争论编程语言的优越本身就没多大意思了,争论自然语言的优劣就更没意思了。更不知...
信息量低是说,举个例子,编程语言的所有资料都是英文的最好,现代科学大部分资料也都不是汉语的,向深入就要学习英语,并不是说“用最少的字表达最多的意思”。如果信息量高,根本不需要借助多少外来词,英语借了多少汉语的词汇?反过来呢?
现在一个说汉语的人姑且以大学生做题家为标准吧,只需要掌握2000个字,就可以读书、看报、搞科...
你这是纯粹把语言当作工具了,“几千个汉字”就可以描绘世界,问题是世界是一样的吗?很久以前中国和西方交流不多,西方发明了电灯,有 lamp 这个词来描述,当时的中国有“电灯”这个词吗?没有,因为他们没有发明电灯。
每种语言对应的世界都是不同的,所以你的比较没有意义。它们没有机会描述同一个世界。
因為中共壞,所以中文壞,中國人也世世代代都壞,基因就壞了,永遠沒得補救。果真如此想,必將黨國一體,千...
没有痛斥中文,但他们的选择也是显而易见的。中文呢,只用来读诗词歌赋,研究科学你看他们会不会更多读中文?发表论文呢?
我等普通人不是大师,没有那么旺盛的精力,自然要学最有用的。
其实大家意思都差不多。我只是觉得「汉语本身并不低劣,但是现实让它越来越低劣」这个说法不太准确,换成「...
不仅面向工资,而是我们都要在现实世界生活,要认识周围的世界,很多事情明显用英文方便多了。汉语自己也被管得死死的,大家想努力也没办法。
现在一个说汉语的人姑且以大学生做题家为标准吧,只需要掌握2000个字,就可以读书、看报、搞科...
没那么夸张。相信这个说法的人都是英语水平还在瓶颈以下,单词量小于1万到1万5的。3万个英语单词保证你可以应付所有realistically会遇到的所有场景了。大学毕业工作多年的专业人士一般也就这个水平甚至不到。当有新概念出现的时候需要学习新词这在哪个语言都是一样的。对相关概念毫无概念的人第一次看到“雷达”也只是会读,但是无法知道它是什么东西,甚至没法知道它是不是东西(还是形容词或动词)。
我就是英语专业的你说呢 在读phd
这真不能说明什么,甚至不如托福115或雅思8.5以上的说服力高。我甚至相信中国国内毕业的英语phd,没有跨过我说的瓶颈的仍然是大多数。我这是从中国国家领导人出席正式场合带的翻译的英文水平倒推的。
又或者我不知道英语phd研究什么,你如果整天碰middle english或early modern english,觉得他们难,那也是有可能的。但这种难和英语实际使用中的难度完全不是一回事。
没有痛斥中文,但他们的选择也是显而易见的。中文呢,只用来读诗词歌赋,研究科学你看他们会不会更多读中文...
謝謝您手下留情。所謂痛斥中文者,是彼等謂中文此種彼種本質不如人、乃至中文引起中國專制腐敗者。此等人多見於宏文評論。
「有用的」崇拜會禍死華人。近世已經害死華人。從「富國強兵」,到「多快好省」,到「先富起來」,到今充盈大陸之社會達爾文主義,都是此種「有用的」崇拜。視野越寬,「用處」越多。若留井中,只能見眼前方寸之「用」,如同媚共者說「人權不能當飯吃」。
學中文不是為了反共,正如學英文也不是為了反共。否則思想就被共黨綁架了。中文不單是詩詞歌賦,更是錢穀刑名、治術義理。至於技術,華夏自戰國以後胡服騎射,連同自家發明,不排斥外來者。依照唯科學論,英文以外大體可廢,希臘拉丁更不必學。
謹覆
拉丁语很多词汇基本已经通过法语嫁接到英语去了,现在的科技界都是英语的天下,除非要研究上古著作,真的没...
不是研究上古著作,如果学习法语德语荷兰语的话,懂拉丁会好一些。学英语的时候我就对变位理解不太多,学其它语言才深入接触。
用汉语思考的人有「汉语思维」会偏向汉语,这个不敢苟同,恐怕只是文化背景的影响。这个问题,用编程语言来...
不是说会有“汉语思维”偏向汉语,不是像“裁判是我亲戚会判我赢”,而是我们都是用语言思考,不能用“非语言思考”去判断所有语言,我是这个意思。
实际上中文是语熵更高的语言,现代中文对前端科研信息承载量小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
謝謝您手下留情。所謂痛斥中文者,是彼等謂中文此種彼種本質不如人、乃至中文引起中國專制腐敗者。此等人多...
那是他们只懂“狭义”的有用,文化和言论自由也有用,人权也有用,是很多中国人自己不学。我不认为中文引起中国专制,也不觉得中文比较差,甚至觉得中文可以变好。但怎么变好呢?你能让中国政府开放言论吗?如果不能,那就没法变好,那我不如学其它的。
另外,学习其它语言,比如法语德语,对学习英语有帮助,可以学得更清楚。学英文当然不是为了反共了,但是大部分时间学习英语,用英语生活,如果有兴趣学中文也不错,就像有空饮茶一样。
其实大家不必争论那么多,如果中文里经常出现《红楼梦》这种著作,中文世界里的人都温文尔雅,那大家自然愿意去学中文。如果中文世界里的人整天喊打喊杀,那不学也罢。不是针对中文,是不想理会那么多用中文的人。
实际上中文是语熵更高的语言,现代中文对前端科研信息承载量小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
我同意你的观点。中文本身或许没有问题,但“本身之外”的问题可以解决吗?怎么解决?需要多久?就好像说中国放开言论管制中文就会变好,但这可能吗?我原文里说了,个人是不愿意等的。
别他妈的装逼了,我家里就有医学博士,我自己就是学生物的。
语言本身没什么,有问题的是用语言的人。诸如两位。
「其实大家不必争论那么多,如果中文里经常出现《红楼梦》这种著作,中文世界里的人都温文尔雅,那大家自然愿意去学中文。」閣下此言推誠,拜謝。
學語言不必只為與時人交流。尚友古人。即使某日歐洲淪為歐羅巴斯坦,孟德斯鳩、康德、洛克諸君大作依照輝映千古,法德英諸文仍然值得學習。此亦希臘拉丁諸語仍然寶貴之原因。
當然共產中文不學好過學,mind-grading。英文好多了。
學語言不必只為與時人交流。尚友古人。即使某日歐洲淪為歐羅巴斯坦,孟德斯鳩、康德、洛克諸君大作依照輝映千古,法德英諸文仍然值得學習。此亦希臘拉丁諸語仍然寶貴之原因。
當然共產中文不學好過學,mind-grading。英文好多了。
主要是语言这玩意,作为一种交流和表达工具,会逐渐演变,比如加入约定俗成的表达习惯,语义会变得丰富多变。比如十动然鱼、文体两开花,当局的控制弱化了它的创造性表达,很多有意思的词语也在不同时代被稀释信息,不同的语境里,可爱的词语也变得令人生厌起来。比如贵族
个人觉得中文还是有他的魅力的。记得很多年前在某博物馆看宋代的字帖展,竟然能看懂。
有看到书写者感谢对方送的鸭子,以柴火为回礼等等,想想很少有一个国家的文字穿越了这么久还能看懂的。
有看到书写者感谢对方送的鸭子,以柴火为回礼等等,想想很少有一个国家的文字穿越了这么久还能看懂的。

**该用户被封禁,内容已自动替换**
分享一下地球猫猫教的核心:https://pincong.rocks/question/item_id-198635
我们居住的世界是一只巨大猫咪身上的一个小毛球。地球猫猫教的天堂由猫爬架和破纸箱搭建而成,当中充满了鱼、老鼠和猫罐头。地狱里则都是兽医。
三喂一体:Trikitty,猫即世界,万物宇宙都归于一猫;同时猫咪圣主子化身为世界上所有的猫来驯化我们;亦是圣灵,注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格言:On Cat We Reside,居于一猫。
信徒自称舔主教徒 Cataholic,为什么多一个 a,因为用户名已被占用(炸毛)。那些有幸同猫主子生活在一起的教徒则荣升为铲屎官 puriest,负责猫主子的日常起居。
唯一禁忌:不可有好奇心。偶尔也可以有,但最多只能八次。
信徒可用喵了个咪( pawd)指代圣主,或给主起奇奇怪怪的名字,而不可妄呼主名。祈祷结束语:Faline(音“发懒嗯”)。
如何入教:对着圣主猫咪的圣像呼唤“喵喵喵”即可,有余力可供奉流浪猫救助组织。
个人觉得中文还是有他的魅力的。记得很多年前在某博物馆看宋代的字帖展,竟然能看懂。有看到书写者感谢对方...
中文确实有不少魅力和优点,我没否认这个。
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啊,我都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我覺得樓主有些想法很有意思,但我不是很同意
不同意才有意思嘛
語言,個人覺得其實更多是類似於一種編碼方式,而不是你自己真的怎麼思考的
本來科學上,所有的『思路』和『意識』都只是腦裡的小細胞之間在傳信息素和電流而已。人會想到一個什麼,但不知道怎麼表達,為了表達這個感覺就出現了語言,犧牲一些情報(犧牲的程度按照語言和想要描述的感覺決定)來編譯成一種可以表達的編碼並輸出,別人聽到你說的語句以後再還原
所以語言的優劣就應該按照他的準確程度,也就是『盡可能精確的表達想要表達的情報的能力』來決定
比方說,可能是我英文不夠好,但英文似乎沒有『鮮』『嫩』這類單詞,只有『新鮮』『軟』……所以在描述味覺上,可能是有『鮮』『嫩』概念的漢語就比較精確
英文形容鮮,只有一個學術上形容味覺的Umami,是來自日文的外來語。但是日本人日常也不用這個詞,而且日常使用的Umai只不過是好吃,並不是鮮
反過來,英文裡的cute和lovely就有意境上的不同,但是中文似乎只能翻譯成可愛,這方面可能就是英語比較精確。但日語的卡哇伊和萌卻不等於cute或lovely或可愛,而是接近的不同意境……
我是認為語言這種東西,條件允許的話學越多越好。每個語言都有自己的弱點和強處,有時候母語都不能夠找到最貼切的描述方式
如果樓主小孩的小孩以後不學漢語,他可能就無法表達出那種『蘑菇、海鮮、竹筍之類的料理會帶來的一種很香的味覺』了,不是也很可惜?
只要為了借鮮味這個單字一用,表達出那種口味給同樣會漢語的人聽,我覺得我學漢語就值得了
順便還能看懂漢語的笑話,看看古文什麼的
畢竟簡中圈可能爛了,但漢語不只是簡中啊?古文和繁中也是很有意思的,用多了看看字形想想來源也不錯,學了別的語言的話聯繫起來想一下也是種樂趣
你不學漢語,不識漢字,要怎麼才會發現日文版『學習』的漢字是多麼的精妙呢?(笑)
我同意樓主不想多花時間,不過我覺得,要是不是想要做古文研究的,大概都沒必要在自己母語上花太多時間
學外語當然是按照哪裡有自己愛好學比較好,但要是單說一門語言,那不管是什麼語言,會了總比不會好
附帶一提,不是義大利歌劇發達所以義大利語裡形容歌劇的偏多,而是整個古典音樂體系使用的默認語言都是義大利語,因為義大利這方面發達
樂譜上寫的是Allegro,不是Fast
類似的,咖啡也都是義大利語。就算你是美國人發明的咖啡,我們照樣要用義大利語命名你!
不同意才有意思嘛
語言,個人覺得其實更多是類似於一種編碼方式,而不是你自己真的怎麼思考的
本來科學上,所有的『思路』和『意識』都只是腦裡的小細胞之間在傳信息素和電流而已。人會想到一個什麼,但不知道怎麼表達,為了表達這個感覺就出現了語言,犧牲一些情報(犧牲的程度按照語言和想要描述的感覺決定)來編譯成一種可以表達的編碼並輸出,別人聽到你說的語句以後再還原
所以語言的優劣就應該按照他的準確程度,也就是『盡可能精確的表達想要表達的情報的能力』來決定
比方說,可能是我英文不夠好,但英文似乎沒有『鮮』『嫩』這類單詞,只有『新鮮』『軟』……所以在描述味覺上,可能是有『鮮』『嫩』概念的漢語就比較精確
英文形容鮮,只有一個學術上形容味覺的Umami,是來自日文的外來語。但是日本人日常也不用這個詞,而且日常使用的Umai只不過是好吃,並不是鮮
反過來,英文裡的cute和lovely就有意境上的不同,但是中文似乎只能翻譯成可愛,這方面可能就是英語比較精確。但日語的卡哇伊和萌卻不等於cute或lovely或可愛,而是接近的不同意境……
我是認為語言這種東西,條件允許的話學越多越好。每個語言都有自己的弱點和強處,有時候母語都不能夠找到最貼切的描述方式
如果樓主小孩的小孩以後不學漢語,他可能就無法表達出那種『蘑菇、海鮮、竹筍之類的料理會帶來的一種很香的味覺』了,不是也很可惜?
只要為了借鮮味這個單字一用,表達出那種口味給同樣會漢語的人聽,我覺得我學漢語就值得了
順便還能看懂漢語的笑話,看看古文什麼的
畢竟簡中圈可能爛了,但漢語不只是簡中啊?古文和繁中也是很有意思的,用多了看看字形想想來源也不錯,學了別的語言的話聯繫起來想一下也是種樂趣
你不學漢語,不識漢字,要怎麼才會發現日文版『學習』的漢字是多麼的精妙呢?(笑)
我同意樓主不想多花時間,不過我覺得,要是不是想要做古文研究的,大概都沒必要在自己母語上花太多時間
學外語當然是按照哪裡有自己愛好學比較好,但要是單說一門語言,那不管是什麼語言,會了總比不會好
附帶一提,不是義大利歌劇發達所以義大利語裡形容歌劇的偏多,而是整個古典音樂體系使用的默認語言都是義大利語,因為義大利這方面發達
樂譜上寫的是Allegro,不是Fast
類似的,咖啡也都是義大利語。就算你是美國人發明的咖啡,我們照樣要用義大利語命名你!
重复回答一下,打好拉丁语基础对于学习拉丁语系的语言很有帮助。
有帮助,毫无疑问。但是效率和必要性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