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為台灣價值留守的陣亡將士
在台灣當兵是不少人的共同記憶,就在一、二十年以前,那時台灣的義務役制度仍未改革,我們這代人服“義務役”的年限是一年,如果大專院校、高中軍訓課程皆有選修,可以折底一個月的役期。換而言之,至今一、二十年前,很多人當了十一個月的兵,而更久以前台灣和中國的對峙對嚴重,甚至有義務役服三年兵役的現象。
十幾年前,當時台灣部隊中所做凝聚軍心的政治工作,提出的口號是“為何而戰”。我想就算當時存在不知為何而戰的現象,現在台灣人應該越多也越來越清楚“為何而戰”了。
關於統派。
蔡英文提出的“台灣價值”,其實相當不錯,並且當下對於“統派”還有一定轉圜餘地。我認為台灣島上的“統派”應該要想清楚,現今的台灣對整個中國大陸的意義是什麼,現如今的台灣對整個中國大陸以及香港和澳門的價值是什麼?
“統派”不應該急著把蔡英文提出“台灣價值”等同於“台灣獨立”。台灣人如果不關心中國大陸現在國內的情勢,那肯定會認為兩邊應該分開過井水不犯河水,但“統派”完全是不應該這樣的。“統派”應該要遠遠比“獨派”更關心中國大陸的現狀,更關心中國十幾億人的苦難,更擔憂中國政府無理的強硬管制和貪汙腐敗造成整個中國的政治環境惡化,而不是在那裡和中國政府裡應外合,甚至揚言中國大陸應該要進行武力統一。
如果有人做為所謂的“統派”,看到吳花燕那樣瘦弱,看到中國大陸政府抓捕抗議運動的學生,看到孫小果死刑定讞還可以放出來危害社會,看到北京在火災以後強制驅趕“低端人口”,一點都不會感到憤怒還可以無動於衷和中國政府對酒當歌把手言歡,那算什麼?做為所謂的“統派”,能不記得劉漢黃事件,不記得富士康的跳樓工人,還能不知道楊改蘭事件嗎?當小燈泡的母親能夠參予台灣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甚至成為立法者時,江歌媽媽在哪裡?他們又能各自在社會中扮演什麼角色?
如果這些都不知道,那這樣的“統派”不禁要令人感到困惑,不知道他們這些“統派”對於一個自己一無所知的中國大陸,是想要從何統起,如果他們知道這些事,又想進行所謂的統一,那我們都不得不懷疑他們到底是想要統什麼。
如果所謂的“統派”足夠了解到中國大陸的現狀和不足,那麼現在的台灣對中國大陸有什麼“台灣價值”便會越來越清晰。“統派”完全可以不支持台灣獨立,但怎麼樣也不能否認,對支持和中國大陸統一的“統派”來說,台灣當前的制度和生活方式對中國而言有獨特的價值。“台灣價值”完全不是“統派”賴著統一這個方向便可以否定的,除非他們昧著良心說謊,只考慮到自己個人或一部分人的利益,為了謀求自己個人更舒適的生活而置十幾億中國人的利益於不顧。果真如此,還能算是“統派”嗎?這樣的統一能對十幾億中國人交代嗎?看到他們在殘害中國人,難道一點都不感到憤怒嗎?
名不正則言不順,這就是“統派”在台灣面臨的問題,他們往往置十幾億人的政治和現實生活于不顧,只考慮到台灣和台灣人以及他們自身的利益,那樣的價值判斷和選擇,絕對不會、也不應當成為台灣社會的主流。當代“台灣”對當代中國的“價值”和意義應當是統派所主張的。
中國國民黨要不就是繼續跟中共一起沉淪、要不就是趁現在還有點機會透過民進黨的“台灣價值”從旁爭取改革中國,否則台灣和中國將來怕是都不會有中國國民黨的位置。中國國民黨和所有的統派,如果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那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台灣可以做他們暫時的復興基地,他們必須要為反攻大陸解救苦難同胞做好充足準備,這點絕對是無庸置疑的,要不然就不要在那邊猥猥瑣瑣的“裝做”自己是統派了。
關於獨派。
“台灣價值”對“獨派”而言,當然幾乎是天然政治正確。但是“獨派”應該要仔細想清楚,台灣有一大部分的盟友在哪裡、在哪裡有非常多人願意支持台灣,而他們無法發聲。美國和日本以及大多數民主國家都支持台灣,但是也應該要注意到,民主陣營的各個國家他們也有自身的利益要考慮,否則他們也不會受制於中國的“一個中國政策”,而不與台灣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
與“台灣價值”利益一致的,除了民主國家,恐怕還有對岸中國的十幾億人民以及共產黨黨內的改革開明派,而這些完全是“台灣價值”應該爭取的同盟。“獨派”基本應該要了解中國社會仍有相當強大的民主力量。最顯著的是1989年中國的學運和香港的民主運動,如果再看的深入一點,早在89年之前中國就有其它的公民抗命運動。
“獨派”也不應當忘記,當1996年中國政府發動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威嚇、恫嚇台灣的民主選舉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劉連昆和邵正宗不管出于什麼原因支持我們,他們捨生忘死,用自己的前途和性命支持台灣。我們不會忘記他們,永遠也不會忘記他們;我們也應當相信中國內部仍然有無數這樣追求與台灣相同價值的仁人志士,我們不會放棄他們,永遠也不會放棄他們。
只有當中國徹底的民主化,與“台灣價值”趨於一致,兩岸在政治層面和解,台灣才有可能真正的實現完全獨立。而這十分有可能需要透過一場戰爭來實現。我們不能忘記中國內部有“台灣價值”的潛在盟友,他們追求的“價值”,和台灣是一致的。不論在何時何地碰到中國人,應該要有彼此之間是平等的認識,那是我們台灣的價值。即使對方的政治立場、對中國政府以及台灣態度不讓台灣人滿意,我們也應當抱持著包容的態度盡量進行友善的溝通,而不是用歧視和謾罵來對待不同意見的中國人,反而要想方設法的爭取他們。即使有一天台灣真的獨立了,台灣人也不應當歧視中國人,那是我們的“台灣價值”。當然我們有可能會面對中國或中國人的謾罵和歧視,這一切總讓人產生反感和不快,但不能忘記我們有我們的價值,“台灣價值”對台灣人而言絕非僅僅是政治上脫離中國獨立而已,“台灣價值”可以是支持中國人的政治民主化事業的。
關於留守。
在台灣當過兵,都會經歷過“留守”。所謂“留守”就是假日不放假,待在兵營裡面值勤,每次留守可以說是當兵最痛苦的時候。服役時可以說是切身感受到國軍的各種問題,例如台灣推動軍制改革之前志願役和義務役
相互之間的歧視,彼此之間的對立。義務役鄙視志願役社會地位低或學、經歷不行又擔任領導指揮或“學長”的角色,志願役則鄙視義務役是什麼都不懂的菜鳥或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
我曾親眼看到志願役在言語上故意對義務役的台大博士冷嘲熱諷;也曾看到義務役鄙視志願役的眼界和社會地位低下。部分志願役他們可能沒有想到,這博士生完全是可以申請“替代役”而不用進入正規軍的,這其中自然有他的原因和選擇;而那些義務役他們也沒有認識到,台灣需要維持一定力量和規模的常備軍,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
很幸運當年服了將近一年的義務役。
我和同梯次以及前後幾梯次的義務役在部隊中有過討論:“我們為何在這裡?”
這一年當中,我們有數位軍中同袍是有“替代役”資格而放棄申請,主動選擇進入國軍的,我們知道那裡“爛”並且有各種問題,我們也知道那里遠比“替代役”更苦,甚至還有一定程度的風險。部隊中有各種人:有人胸懷壯志,目的是要從政時不落個“逃兵”的口實,並且早在幾年前他已經得償所願進入台灣政治界;有的人則是想鍛鍊自己,也看看軍中到底在做些什麼工作;有的人則是為了養家餬口,也算是維護親屬造福家庭;也有人就是單單純純,服從法律規定來當兵;還有一些人他們甚至害怕說出口,覺得很害羞怕被嘲笑,他們要在危急存亡之秋為台灣而戰。當年這些人之中,既有志願役、也有義務役。我們確確實實的見到不能時刻和家屬、兒女相聚的苦,見到志願役社會地位不高的苦,也見識到“留守”軍中的苦。
時至今日,我們能看到有一部分退役的高級將領同中共輸誠,也看到部分軍人出賣台灣的軍事機密受刑;但我們也看到有一部分退役的高級將領選擇和中共保持距離,更可以看到我軍仍有二十萬將士官兵在台灣“留守”。
對整個世界而言,台灣並不能算是特別富裕,軍事力量也不能算是特別強大。對“獨派”口中的中國或“統派”口中的中國大陸而言,台灣人的富裕程度也比不上中國、大陸特別富裕的那個階層,甚至台灣的幾個特大企業也都迴避不了對中國的利用和依賴。但台灣的政治制度盡力避免出現像是吳花燕、孫小果、楊改蘭、強制拆遷那樣的人和事,這是台灣最大的強項,也是不可動搖的“台灣價值”。台灣人應當務必要保持對台灣內部自身不足的警惕,對貧富差距、社會階層分化有所警戒,彼此之間的歧視和對立應當持著消弭協調之姿而不是撕裂鬥爭,好取得更多、更大的共識。這中間也不應該完全、徹底的排斥部分中國人以及部分台灣人之中持有的中國認同。
台灣常有人說,喜歡做中國人可以搬過去中國。這話說的雖然樸素但其實一針見血,這正是絕大多數台灣政治上所謂的“統派”無法迴避的政治事實。他們這些在台灣的中國人事實上不願放棄“台灣價值”,卻又支持統一。“台灣價值”,可以為這些在台灣的中國人提供一個選項,除了現在搬過去中國,也可以等到中國有朝一日民主化了,才搬過去中國或中國大陸。但在那之前他們必須得認識並且承認“台灣價值”對中國的價值,他們也不可能可以對當下中國人正經受的苦難視而無見。台灣也常有人說中國國民黨的政治路線是出賣台灣,他們真的是出賣台灣嗎?不,他們出賣不了台灣,他們出賣的是中國人,如果拋棄“台灣價值”,國民黨最對不起的是中國人。
時至今日,我軍然有二十多萬將士官兵為保衛“台灣價值”日日夜夜犧牲留守。
沒有錯,社會上有一些人和思潮是瞧不起國軍認為國軍無用,或者當年義務役仍然存在時不少民眾認為服役是浪費時間,深究其本質其實這些人都是投降主義者。我們必須得承認,沒有人尤其當前是志願役在軍中輪值留守,“台灣價值”瓦解不過是片刻之間的事,國軍是“台灣價值”的最後一道防線,也許他們不像美國軍人那樣強大和光榮,也許他們犯過愚蠢的錯誤,也許他們的歷史並不是那麼光彩,但是他們就在這土地上,為我們的價值提供最後一道保障,做最辛苦的留守。
我們軍隊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當時大概沒有人可以預見到中華民國最終實現憲政民主,會是在日本帝國的邊疆。中華民國雖然出現過很多問題,不論是在中國面臨的失敗還是在台灣威權專制所造成的白色恐怖,但我們總是讓它一步一步的發展到今天。
我們不應該忘記中國人對中華民國和“台灣價值”的貢獻,至少在現在我們仍是基本沿用中國人建構的這個框架,最顯而易見的國旗國號都是中國人製作的。我們絕對不會忘了那些為了推翻清朝而獻身的人,我們也絕對不會忘記正在中國被關押的政治犯,更不會忘記被處死的劉連昆和邵正宗。即使不認為他們是台灣人的“同胞”,至少也認得他們至少是今日“台灣價值”的同志。
今年初,我軍參謀總長等八人同劉連昆和邵正宗一樣殉難,他們和我軍二十萬將士官兵之中的一大部分人,用將近一輩子的光陰或者自己的性命為“台灣價值”留守。他們之中也許有人支持統一也許有人支持獨立。如果“統派”確認了“台灣價值對中國的價值”,在保衛“台灣價值”,以及保衛“台灣價值對中國的價值”面前,統一和獨立都是無所謂的事,“台灣價值”應當可以超越統一與獨立,能夠包容更多人也更能夠順利取得勝利,事後想統一的給他們有機會和空間去統一,想獨立的也要能夠讓他們有機會和空間去獨立,一切可以授權政府一邊談一邊也有公民監督看著怎麼去辦,台灣現行的制度自然也要不斷敦促和監督執政黨以及立法院諸位委員一步步完善。
最後在此緬懷陣亡的國軍將士以及對岸的劉連昆和邵正宗們,當然還有現役心繫“台灣價值”仍為“台灣價值”留守的兩岸將士,但願他們的事蹟能夠永遠留存人心,不被竄改修正。但願當台灣政府和官員同中國政府如果有機會啟動正式交流之時,他們的事蹟能夠警醒、約束和激勵台灣人以及台灣領導層,對中國的民主事業應當保持充分必要的關注而不是一昧的只追求台灣的經濟利益,已經陣亡的將士們自我犧牲的情操以及毫無保留的付出,真正維護到台灣的長治久安也關係到中國人的命運。到了真正的危急存亡之秋,我相信台灣人、大量的預備役人員以及我們所有在中國、香港、澳門的同志絕對不會讓“留守”台灣的二十萬志願役將士官兵孤軍奮戰。
台灣人也應當盡量平等的對待中國人而不是全部不加思索分辨盲目鄙視,避免陷入除了政府之間以外更多層面的對立,“台灣價值”至少和追求民主自由的那部分中國人的利益和價值可以是一致甚至是重疊的,爭取更多中國人的支持對“台灣價值”是有利的、對目前的中國人也是有利的,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就如同服役時所見,我軍所有軍官自打從軍官學校畢業起,所有重大活動皆要對著中華民國國旗和孫文遺像複誦《遺囑》所陳述的那樣。
十幾年前,當時台灣部隊中所做凝聚軍心的政治工作,提出的口號是“為何而戰”。我想就算當時存在不知為何而戰的現象,現在台灣人應該越多也越來越清楚“為何而戰”了。
關於統派。
蔡英文提出的“台灣價值”,其實相當不錯,並且當下對於“統派”還有一定轉圜餘地。我認為台灣島上的“統派”應該要想清楚,現今的台灣對整個中國大陸的意義是什麼,現如今的台灣對整個中國大陸以及香港和澳門的價值是什麼?
“統派”不應該急著把蔡英文提出“台灣價值”等同於“台灣獨立”。台灣人如果不關心中國大陸現在國內的情勢,那肯定會認為兩邊應該分開過井水不犯河水,但“統派”完全是不應該這樣的。“統派”應該要遠遠比“獨派”更關心中國大陸的現狀,更關心中國十幾億人的苦難,更擔憂中國政府無理的強硬管制和貪汙腐敗造成整個中國的政治環境惡化,而不是在那裡和中國政府裡應外合,甚至揚言中國大陸應該要進行武力統一。
如果有人做為所謂的“統派”,看到吳花燕那樣瘦弱,看到中國大陸政府抓捕抗議運動的學生,看到孫小果死刑定讞還可以放出來危害社會,看到北京在火災以後強制驅趕“低端人口”,一點都不會感到憤怒還可以無動於衷和中國政府對酒當歌把手言歡,那算什麼?做為所謂的“統派”,能不記得劉漢黃事件,不記得富士康的跳樓工人,還能不知道楊改蘭事件嗎?當小燈泡的母親能夠參予台灣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甚至成為立法者時,江歌媽媽在哪裡?他們又能各自在社會中扮演什麼角色?
如果這些都不知道,那這樣的“統派”不禁要令人感到困惑,不知道他們這些“統派”對於一個自己一無所知的中國大陸,是想要從何統起,如果他們知道這些事,又想進行所謂的統一,那我們都不得不懷疑他們到底是想要統什麼。
如果所謂的“統派”足夠了解到中國大陸的現狀和不足,那麼現在的台灣對中國大陸有什麼“台灣價值”便會越來越清晰。“統派”完全可以不支持台灣獨立,但怎麼樣也不能否認,對支持和中國大陸統一的“統派”來說,台灣當前的制度和生活方式對中國而言有獨特的價值。“台灣價值”完全不是“統派”賴著統一這個方向便可以否定的,除非他們昧著良心說謊,只考慮到自己個人或一部分人的利益,為了謀求自己個人更舒適的生活而置十幾億中國人的利益於不顧。果真如此,還能算是“統派”嗎?這樣的統一能對十幾億中國人交代嗎?看到他們在殘害中國人,難道一點都不感到憤怒嗎?
名不正則言不順,這就是“統派”在台灣面臨的問題,他們往往置十幾億人的政治和現實生活于不顧,只考慮到台灣和台灣人以及他們自身的利益,那樣的價值判斷和選擇,絕對不會、也不應當成為台灣社會的主流。當代“台灣”對當代中國的“價值”和意義應當是統派所主張的。
中國國民黨要不就是繼續跟中共一起沉淪、要不就是趁現在還有點機會透過民進黨的“台灣價值”從旁爭取改革中國,否則台灣和中國將來怕是都不會有中國國民黨的位置。中國國民黨和所有的統派,如果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那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台灣可以做他們暫時的復興基地,他們必須要為反攻大陸解救苦難同胞做好充足準備,這點絕對是無庸置疑的,要不然就不要在那邊猥猥瑣瑣的“裝做”自己是統派了。
關於獨派。
“台灣價值”對“獨派”而言,當然幾乎是天然政治正確。但是“獨派”應該要仔細想清楚,台灣有一大部分的盟友在哪裡、在哪裡有非常多人願意支持台灣,而他們無法發聲。美國和日本以及大多數民主國家都支持台灣,但是也應該要注意到,民主陣營的各個國家他們也有自身的利益要考慮,否則他們也不會受制於中國的“一個中國政策”,而不與台灣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
與“台灣價值”利益一致的,除了民主國家,恐怕還有對岸中國的十幾億人民以及共產黨黨內的改革開明派,而這些完全是“台灣價值”應該爭取的同盟。“獨派”基本應該要了解中國社會仍有相當強大的民主力量。最顯著的是1989年中國的學運和香港的民主運動,如果再看的深入一點,早在89年之前中國就有其它的公民抗命運動。
“獨派”也不應當忘記,當1996年中國政府發動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威嚇、恫嚇台灣的民主選舉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劉連昆和邵正宗不管出于什麼原因支持我們,他們捨生忘死,用自己的前途和性命支持台灣。我們不會忘記他們,永遠也不會忘記他們;我們也應當相信中國內部仍然有無數這樣追求與台灣相同價值的仁人志士,我們不會放棄他們,永遠也不會放棄他們。
只有當中國徹底的民主化,與“台灣價值”趨於一致,兩岸在政治層面和解,台灣才有可能真正的實現完全獨立。而這十分有可能需要透過一場戰爭來實現。我們不能忘記中國內部有“台灣價值”的潛在盟友,他們追求的“價值”,和台灣是一致的。不論在何時何地碰到中國人,應該要有彼此之間是平等的認識,那是我們台灣的價值。即使對方的政治立場、對中國政府以及台灣態度不讓台灣人滿意,我們也應當抱持著包容的態度盡量進行友善的溝通,而不是用歧視和謾罵來對待不同意見的中國人,反而要想方設法的爭取他們。即使有一天台灣真的獨立了,台灣人也不應當歧視中國人,那是我們的“台灣價值”。當然我們有可能會面對中國或中國人的謾罵和歧視,這一切總讓人產生反感和不快,但不能忘記我們有我們的價值,“台灣價值”對台灣人而言絕非僅僅是政治上脫離中國獨立而已,“台灣價值”可以是支持中國人的政治民主化事業的。
關於留守。
在台灣當過兵,都會經歷過“留守”。所謂“留守”就是假日不放假,待在兵營裡面值勤,每次留守可以說是當兵最痛苦的時候。服役時可以說是切身感受到國軍的各種問題,例如台灣推動軍制改革之前志願役和義務役
相互之間的歧視,彼此之間的對立。義務役鄙視志願役社會地位低或學、經歷不行又擔任領導指揮或“學長”的角色,志願役則鄙視義務役是什麼都不懂的菜鳥或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
我曾親眼看到志願役在言語上故意對義務役的台大博士冷嘲熱諷;也曾看到義務役鄙視志願役的眼界和社會地位低下。部分志願役他們可能沒有想到,這博士生完全是可以申請“替代役”而不用進入正規軍的,這其中自然有他的原因和選擇;而那些義務役他們也沒有認識到,台灣需要維持一定力量和規模的常備軍,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
很幸運當年服了將近一年的義務役。
我和同梯次以及前後幾梯次的義務役在部隊中有過討論:“我們為何在這裡?”
這一年當中,我們有數位軍中同袍是有“替代役”資格而放棄申請,主動選擇進入國軍的,我們知道那裡“爛”並且有各種問題,我們也知道那里遠比“替代役”更苦,甚至還有一定程度的風險。部隊中有各種人:有人胸懷壯志,目的是要從政時不落個“逃兵”的口實,並且早在幾年前他已經得償所願進入台灣政治界;有的人則是想鍛鍊自己,也看看軍中到底在做些什麼工作;有的人則是為了養家餬口,也算是維護親屬造福家庭;也有人就是單單純純,服從法律規定來當兵;還有一些人他們甚至害怕說出口,覺得很害羞怕被嘲笑,他們要在危急存亡之秋為台灣而戰。當年這些人之中,既有志願役、也有義務役。我們確確實實的見到不能時刻和家屬、兒女相聚的苦,見到志願役社會地位不高的苦,也見識到“留守”軍中的苦。
時至今日,我們能看到有一部分退役的高級將領同中共輸誠,也看到部分軍人出賣台灣的軍事機密受刑;但我們也看到有一部分退役的高級將領選擇和中共保持距離,更可以看到我軍仍有二十萬將士官兵在台灣“留守”。
對整個世界而言,台灣並不能算是特別富裕,軍事力量也不能算是特別強大。對“獨派”口中的中國或“統派”口中的中國大陸而言,台灣人的富裕程度也比不上中國、大陸特別富裕的那個階層,甚至台灣的幾個特大企業也都迴避不了對中國的利用和依賴。但台灣的政治制度盡力避免出現像是吳花燕、孫小果、楊改蘭、強制拆遷那樣的人和事,這是台灣最大的強項,也是不可動搖的“台灣價值”。台灣人應當務必要保持對台灣內部自身不足的警惕,對貧富差距、社會階層分化有所警戒,彼此之間的歧視和對立應當持著消弭協調之姿而不是撕裂鬥爭,好取得更多、更大的共識。這中間也不應該完全、徹底的排斥部分中國人以及部分台灣人之中持有的中國認同。
台灣常有人說,喜歡做中國人可以搬過去中國。這話說的雖然樸素但其實一針見血,這正是絕大多數台灣政治上所謂的“統派”無法迴避的政治事實。他們這些在台灣的中國人事實上不願放棄“台灣價值”,卻又支持統一。“台灣價值”,可以為這些在台灣的中國人提供一個選項,除了現在搬過去中國,也可以等到中國有朝一日民主化了,才搬過去中國或中國大陸。但在那之前他們必須得認識並且承認“台灣價值”對中國的價值,他們也不可能可以對當下中國人正經受的苦難視而無見。台灣也常有人說中國國民黨的政治路線是出賣台灣,他們真的是出賣台灣嗎?不,他們出賣不了台灣,他們出賣的是中國人,如果拋棄“台灣價值”,國民黨最對不起的是中國人。
時至今日,我軍然有二十多萬將士官兵為保衛“台灣價值”日日夜夜犧牲留守。
沒有錯,社會上有一些人和思潮是瞧不起國軍認為國軍無用,或者當年義務役仍然存在時不少民眾認為服役是浪費時間,深究其本質其實這些人都是投降主義者。我們必須得承認,沒有人尤其當前是志願役在軍中輪值留守,“台灣價值”瓦解不過是片刻之間的事,國軍是“台灣價值”的最後一道防線,也許他們不像美國軍人那樣強大和光榮,也許他們犯過愚蠢的錯誤,也許他們的歷史並不是那麼光彩,但是他們就在這土地上,為我們的價值提供最後一道保障,做最辛苦的留守。
我們軍隊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當時大概沒有人可以預見到中華民國最終實現憲政民主,會是在日本帝國的邊疆。中華民國雖然出現過很多問題,不論是在中國面臨的失敗還是在台灣威權專制所造成的白色恐怖,但我們總是讓它一步一步的發展到今天。
我們不應該忘記中國人對中華民國和“台灣價值”的貢獻,至少在現在我們仍是基本沿用中國人建構的這個框架,最顯而易見的國旗國號都是中國人製作的。我們絕對不會忘了那些為了推翻清朝而獻身的人,我們也絕對不會忘記正在中國被關押的政治犯,更不會忘記被處死的劉連昆和邵正宗。即使不認為他們是台灣人的“同胞”,至少也認得他們至少是今日“台灣價值”的同志。
今年初,我軍參謀總長等八人同劉連昆和邵正宗一樣殉難,他們和我軍二十萬將士官兵之中的一大部分人,用將近一輩子的光陰或者自己的性命為“台灣價值”留守。他們之中也許有人支持統一也許有人支持獨立。如果“統派”確認了“台灣價值對中國的價值”,在保衛“台灣價值”,以及保衛“台灣價值對中國的價值”面前,統一和獨立都是無所謂的事,“台灣價值”應當可以超越統一與獨立,能夠包容更多人也更能夠順利取得勝利,事後想統一的給他們有機會和空間去統一,想獨立的也要能夠讓他們有機會和空間去獨立,一切可以授權政府一邊談一邊也有公民監督看著怎麼去辦,台灣現行的制度自然也要不斷敦促和監督執政黨以及立法院諸位委員一步步完善。
最後在此緬懷陣亡的國軍將士以及對岸的劉連昆和邵正宗們,當然還有現役心繫“台灣價值”仍為“台灣價值”留守的兩岸將士,但願他們的事蹟能夠永遠留存人心,不被竄改修正。但願當台灣政府和官員同中國政府如果有機會啟動正式交流之時,他們的事蹟能夠警醒、約束和激勵台灣人以及台灣領導層,對中國的民主事業應當保持充分必要的關注而不是一昧的只追求台灣的經濟利益,已經陣亡的將士們自我犧牲的情操以及毫無保留的付出,真正維護到台灣的長治久安也關係到中國人的命運。到了真正的危急存亡之秋,我相信台灣人、大量的預備役人員以及我們所有在中國、香港、澳門的同志絕對不會讓“留守”台灣的二十萬志願役將士官兵孤軍奮戰。
台灣人也應當盡量平等的對待中國人而不是全部不加思索分辨盲目鄙視,避免陷入除了政府之間以外更多層面的對立,“台灣價值”至少和追求民主自由的那部分中國人的利益和價值可以是一致甚至是重疊的,爭取更多中國人的支持對“台灣價值”是有利的、對目前的中國人也是有利的,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就如同服役時所見,我軍所有軍官自打從軍官學校畢業起,所有重大活動皆要對著中華民國國旗和孫文遺像複誦《遺囑》所陳述的那樣。
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
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余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最近主張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尤須於最短期間,促其實現。是所至囑!
36 个评论
沒那麼久啦 我兩年前當的兵也是當一年
83年生的才是只當4個月
83年生的才是只當4個月
首先台湾人应该开始强有力的清剿不接受“台灣價值”的”台湾中国人“,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好像中国时报这种机构不能只是不订阅就完了,要开始找他们的麻烦,要给”台湾中国人“制造成本,否则他们在台湾可以利用台湾的自由环境帮助中共打压台湾价值,在中国大喊我是”统派“到处拿好处,这种人一大堆何谈”台湾价值“?

"所有重大活動皆要對著中華民國國旗和孫文遺像複誦《遺囑》所陳述的那樣。"
我擦,台湾都民煮化和军队国家化这么多年了,竟然还在搞这么一套恶臭东西?100多年前孙文改组国民党强制党员宣誓按手印时都会受到当时的党员抵制,没想到100多年后民煮化后的台湾竟然还在搞。
就算一定要对着遗像宣誓,你好歹换个台湾人吧?连桂枝现在都不再强调马克思这个外国人了,代之以"xx主义"的中国化这样一种瓦房店话术,台湾咋还在纪念外国人孙文?
难怪说军队才是国民党的最后堡垒。他们也会保护台湾,但那是在反共的前提下。如果独派有什么突破性举动,军队枪口对准那边还另说呢。
台湾可以像伊朗一样在国防军之外再搞一个革命卫队嘛。而且国旗也要改,现在的国旗就是月经布上贴一个国民党党徽。德国会在国旗上留纳粹党徽吗?
我擦,台湾都民煮化和军队国家化这么多年了,竟然还在搞这么一套恶臭东西?100多年前孙文改组国民党强制党员宣誓按手印时都会受到当时的党员抵制,没想到100多年后民煮化后的台湾竟然还在搞。
就算一定要对着遗像宣誓,你好歹换个台湾人吧?连桂枝现在都不再强调马克思这个外国人了,代之以"xx主义"的中国化这样一种瓦房店话术,台湾咋还在纪念外国人孙文?
难怪说军队才是国民党的最后堡垒。他们也会保护台湾,但那是在反共的前提下。如果独派有什么突破性举动,军队枪口对准那边还另说呢。
台湾可以像伊朗一样在国防军之外再搞一个革命卫队嘛。而且国旗也要改,现在的国旗就是月经布上贴一个国民党党徽。德国会在国旗上留纳粹党徽吗?
这是台湾的理性派了,很多台湾人为了去中国化,连中华民国这个概念都要全面反对。
通篇胡言亂語,統獨兩派都是中國所不容的。
統,跟誰統?誰被誰統?中國能容忍被統?
爭取中國人當盟友?一群韭菜也配?他們若有那種價值,共產黨早被推翻了,他們只是累贅。
還不如打著旗號搶在最後一刻能撈就撈,撈完大不了移民。
獨,跟誰獨?誰從誰獨?中國能容忍獨立?
對臺灣而言,一個民主化的中國,不會比一個專制的中國更安全,既然如此,幫助中國民主化有甚麼意義嗎?
還不如一開始就以裂解中國為目標,反正無論臺灣做的再多,中國人也不懂感激。
統,跟誰統?誰被誰統?中國能容忍被統?
爭取中國人當盟友?一群韭菜也配?他們若有那種價值,共產黨早被推翻了,他們只是累贅。
還不如打著旗號搶在最後一刻能撈就撈,撈完大不了移民。
獨,跟誰獨?誰從誰獨?中國能容忍獨立?
對臺灣而言,一個民主化的中國,不會比一個專制的中國更安全,既然如此,幫助中國民主化有甚麼意義嗎?
還不如一開始就以裂解中國為目標,反正無論臺灣做的再多,中國人也不懂感激。

癡人說夢!現在臺灣本土的年輕人誰肯和大陸人統一啊?大陸強權政府會放過奴役臺灣年輕人的機會嗎?等國民黨那群老東西死光了,在民主選舉制度下,自然藍營終於也會瓦解的。
說的很好呀,獨派有臺灣價值可以堅守沒有問題,那統派呢?統派要把臺灣價值聯想到「臺獨」也很正常,畢竟主張這個口號的是民進黨,很難不去聯想....
但「中華民國價值」,統派不能不認吧,中華民國價值的代表就是「中華民國憲法」,我國憲法精神就是最反共的,字字句句都在戳中共的痛點,整本憲法都可以拿來乳包,而韓粉就是一群揮舞著青天白日滿地紅、不認臺灣價值、更不認中華民國價值,還自稱是正藍軍的群體,你問他們到底是臺灣人還是中國人,就會看到一堆支支嗚嗚的回答,或說:「我是中華民國人」,尼碼什麼是中華民國人,大陸的中國人會說: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嗎?你覺得中華民國是中國,那你就自稱中國人,你覺得中華民國是臺灣,你就自稱是臺灣人(哈,那又跟民進黨主張一樣了,犯難了),除了臺灣,不會有那個地方會說「我是安徽人,也是中國人」、「我是東京人,也是日本人」。
韓粉除了自己是什麼人沒主張外,他們很愛孫中山,是鈔票上的孫中山(雖說我也愛),所以「民主不能當飯吃」、「發大財」這類口號很能吸引他們,但光民主不能當飯吃,就很違反國民黨的立黨精神,不然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是為什麼犧牲的,國民黨成軍時的募兵口號可是的「升官發財走請他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啊。
要想策動韓粉去疏遠中共,不能講大道理,而是從他們的認同動手腳,給他們上臺獨的帽子:
我最愛問韓粉的問題,就是問「你是臺灣人,還是中國人?」,等他們犯難講了一堆亂七八遭的答案後,接下來我這個像是深綠討厭中國的傢伙,就會很霸氣的對他們說:「我是中國人」,並且要他們也承認自己就是中國人,再加碼要求,既然是中國人,就要幫大陸同胞在專制下遇到的不公不義發聲,不然同胞的遭遇你都視而不見,你就去當臺灣人好啦,你就是支持臺獨。
我會試著讓他們先錯亂,後反思。其實要當臺灣人中國人都沒關係,但首先要有一個健全的民主制度,保障我們可以當一個完整的人,藍色選民懂這些的越來越少,令人感嘆。
但「中華民國價值」,統派不能不認吧,中華民國價值的代表就是「中華民國憲法」,我國憲法精神就是最反共的,字字句句都在戳中共的痛點,整本憲法都可以拿來乳包,而韓粉就是一群揮舞著青天白日滿地紅、不認臺灣價值、更不認中華民國價值,還自稱是正藍軍的群體,你問他們到底是臺灣人還是中國人,就會看到一堆支支嗚嗚的回答,或說:「我是中華民國人」,尼碼什麼是中華民國人,大陸的中國人會說: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嗎?你覺得中華民國是中國,那你就自稱中國人,你覺得中華民國是臺灣,你就自稱是臺灣人(哈,那又跟民進黨主張一樣了,犯難了),除了臺灣,不會有那個地方會說「我是安徽人,也是中國人」、「我是東京人,也是日本人」。
韓粉除了自己是什麼人沒主張外,他們很愛孫中山,是鈔票上的孫中山(雖說我也愛),所以「民主不能當飯吃」、「發大財」這類口號很能吸引他們,但光民主不能當飯吃,就很違反國民黨的立黨精神,不然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是為什麼犧牲的,國民黨成軍時的募兵口號可是的「升官發財走請他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啊。
要想策動韓粉去疏遠中共,不能講大道理,而是從他們的認同動手腳,給他們上臺獨的帽子:
我最愛問韓粉的問題,就是問「你是臺灣人,還是中國人?」,等他們犯難講了一堆亂七八遭的答案後,接下來我這個像是深綠討厭中國的傢伙,就會很霸氣的對他們說:「我是中國人」,並且要他們也承認自己就是中國人,再加碼要求,既然是中國人,就要幫大陸同胞在專制下遇到的不公不義發聲,不然同胞的遭遇你都視而不見,你就去當臺灣人好啦,你就是支持臺獨。
我會試著讓他們先錯亂,後反思。其實要當臺灣人中國人都沒關係,但首先要有一個健全的民主制度,保障我們可以當一個完整的人,藍色選民懂這些的越來越少,令人感嘆。
很好的逻辑,赞!其实我呛小粉红和你呛韩粉差不多。小粉红: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中国」的全...
哈哈哈,真棒,讓小粉紅邏輯自掐,下次把他拿起來用。

已隐藏

這不叫理性派,這就是統派。
這是真正的統派 尊重也欣賞文中的格局 可惜白日做夢不切實際 實在無法完全讚同 尤其我個人超討厭孫中山 何況中國有反心的有多少人實際上與共產黨沒有分別

兩岸的最佳解就是
大陸人民光復"中華民國"
台灣人民成立"台灣國"
然後認同中華民國的台灣泛藍民眾可以直接獲得在大陸成立的新"中華民國"籍,保有雙重國籍。
大陸人民光復"中華民國"
台灣人民成立"台灣國"
然後認同中華民國的台灣泛藍民眾可以直接獲得在大陸成立的新"中華民國"籍,保有雙重國籍。
這是真正的統派 尊重也欣賞文中的格局 可惜白日做夢不切實際 實在無法完全讚同 尤其我個人超討厭孫中山...
我認為相比於"孫中山路線",民國派應該更多宣揚"宋教仁路線"。
兩岸的最佳解就是大陸人民光復"中華民國"台灣人民成立"台灣國"然後認同中華民國的台灣泛藍民眾可以直接...
這種雙重國籍者是台灣最大的危害。

已隐藏
這種雙重國籍者是台灣最大的危害。
中華民國不是承認雙重國籍嗎?世界上多數民主國家也都承認雙重國籍。只有中共,北朝鮮,伊朗之類愛搞民族主義的國家才不承認雙國籍。

已隐藏
兩岸的最佳解就是大陸人民光復"中華民國"台灣人民成立"台灣國"然後認同中華民國的台灣泛藍民眾可以直接...
没想到阁下是民国派。。。
我这些天准备写篇中华民族叙事对中华民国包括汉地的巨大伤害,其中满洲是重头戏,到时请来赐教。
我認為相比於"孫中山路線",民國派應該更多宣揚"宋教仁路線"。
中华民国派如果恢复到邹容路线,武昌革命军路线,把中华发明成皇汉,那我还是认同的。
民国派分两种:认国民党北伐为正統的传统民国派(以辛灏年等人为代表),以及认北洋为正统、支持联省自治的...
北洋首都在北京,国民政府首都在南京。现实情况中也是北方人支持北洋多,南方人支持国府多。如果两派最终不可调和那么南北分裂自治。不要搞到像袁世凯挂了之后黎元洪和段祺瑞之间的府院之争,重蹈民国初年军阀内乱的复徹。
没想到阁下是民国派。。。我这些天准备写篇中华民族叙事对中华民国包括汉地的巨大伤害,其中满洲是重头戏,...
中華民族本身就是失敗的民族發明。所謂漢滿蒙藏回,只是五個被清帝國征服而合併的地區。中華民國應該繼承明帝國的法統,而非清帝國。而中華國領土範圍的基本盤應該是十八省+遼東+河套,即前明帝國的領土範圍。
中華民族本身就是失敗的民族發明。所謂漢滿蒙藏回,只是五個被清帝國征服而合併的地區。中華民國應該繼承明...
所言即是,找找朱家皇族后人,抬出来恢复大明也不是不可以。民国初年为了逼清帝退位,给清室那么多优待条件,民国的命是从奴役自己的满洲人手上买来的,根本谈不上什么驱逐鞑虏。最后清室还不满足,还要复辟。想起来就觉得可恶至极。
钱要用到自己人身上,逐渐把华夏文化中好的一面善的一面发挥出来,构建的民族才是稳固的真实的。这点可以看看日本。
所言即是,找找朱家皇族后人,抬出来恢复大明也不是不可以。民国初年为了逼清帝退位,给清室那么多优待条件...
中華民國的成立其實根本不需要清帝遜位詔書(人家蒙古國成立也沒要清帝遜位詔書),孫文拜祭明孝陵之後就可以宣布承襲前明法統了。清帝遜位其實是袁世凱搞出來的伎倆,目的是篡奪革命成果。之後,袁世凱刺殺宋教仁,更是直接破壞憲政。此人是個極其狡猾的利己主義者,為了權力不擇手段。中國近現代史上三大惡人1)袁世凱2)毛澤東3)習近平
中華民國的成立其實根本不需要清帝遜位詔書(人家蒙古國成立也沒要清帝遜位詔書),孫文拜祭明孝陵之後就可...
我觉得袁世凯比后两者还是要强多了。起码他任内没有死那么多中国人,更没有毁坏中国传统文化,他任内依然提倡孔孟之道,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反他挂了之后,五四运动把传统文化的根子给拔了。这点对于民国非常要命。
至于他的政治手段,其实全世界政治人物都差不多,岩里政男也是个很会耍权术的人,但在他带领下台湾逐渐民主化,他成了第一功臣。所以遇到袁世凯只能说中国国运不好,换成一个支持民主共和的开明派人士,提前100年进入宪政了。
我觉得袁世凯比后两者还是要强多了。起码他任内没有死那么多中国人,更没有毁坏中国传统文化,他任内依然提...
袁世凱這人最大的問題是貪戀權位,中華華盛頓不當,非要當董卓。
五四呀,所謂的五四大師們本質就是民國版姨學家。最糟糕的是,五四大師為中國帶來了共產主義這顆致命毒藥。五四跟後面的文革其實一脈相承。順便說下,毛匪本身也是五四大師,他著名的湖南建國論就是那時發明的。
袁世凱這人最大的問題是貪戀權位,中華華盛頓不當,非要當董卓。五四呀,所謂的五四大師們本質就是民國版姨...
蒙古人在满清眼中和汉人还是不同的,蒙古类似盟友,和满清其实是平等的关系,要走人类似合伙人散伙,阻力没那么大。汉人在满清眼里就是私人的奴隶,被征服者,满洲人入关时让汉人活着就是开恩了,是没资格和满清谈分家的,更别说辛亥初期杀了不少满洲人。隆裕直到颁布退位诏书之时都是极端鄙视南京政府,诏书的印章都没用满清国玺。
当年搞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如果是像日本一样复辟大明皇权制度,把朱家后人抬上去,全盘学习日本君主立宪,后来的社会问题会少很多,可惜革命党看不到这一点,只知道一味的激进革命,最终把国家搞到四分五裂,不得不依靠共产势力才能再次统一,等于赶走了一个恶魔又招进来另一恶魔。不懂保守主义的价值。
蒙古人在满清眼中和汉人还是不同的,蒙古类似盟友,和满清其实是平等的关系,要走人类似合伙人散伙,阻力没...
關鍵是朱明後人沒有為革命盡一份力,無一人可服眾。像末代延恩侯朱煜勳之流,滿清都滅亡了還主動去給溥儀當狗。
關鍵是朱明後人沒有為革命盡一份力,無一人可服眾。像末代延恩侯朱煜勳之流,滿清都滅亡了還主動去給溥儀當...
皇帝不需要服众,又不是革命领袖要论功绩。皇帝本人就代表了法统,就是至高无上的。就是无价的,古代是天子嘛!这就是所谓的国体。日本战前最珍视的东西。为什么日本迟迟不投降,就是在和英美商议国体问题。害怕战败把天皇制给废除了。
皇帝犯错都没事。昭和天皇二战中那么大责任。日本人还不是不追究。况且可以找朱明其他的后人嘛,又不是只留下他一个人。
说到底就是革命党根本没往那方面考虑问题。如果考虑到了就是真的反清复明,到时直接把满洲皇帝赶回老家。反正之前革命党也和日本承诺革命成功,满蒙任取之。满洲交给日本就好。也不用交什么优待费用。国体也稳定了。传统文化,皇统道统都保住了,这才是当年最优解。
民主和自由是人民不斷自己追求的不要奢望統治者會給我們,只有不斷抗議才能夠讓大家權益得到更大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