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笑挑战】第九期:山东校长11岁儿子顶替他人入公职,11岁就能领国家工资

      墙内网址:https://www.hteacher.net/jiaoshi/20200703/226430.html
      近日,山东校长11岁儿子顶替他人入公职引发网友热议,11岁就可以领工资了。那具体是怎么回事?最后怎么处理的呢?

一、山东校长11岁儿子顶替他人入公职是怎么回事?事件详情介绍!

      爆料人张某自述其自1997年退伍回到入伍地后,于1999年分配到菏泽市牡丹区林业局,但其间对方一直不让去上班,直至2005年才经林业局介绍安排到牡丹区沙土镇林业站。经人打听后张健却得知,自己没上班的几年间“工资和保险一直正常发放”,这让他更纳闷了。

      2014年11月,他查到有个和自己同名、同姓、同身份证号的人在菏泽市牡丹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上班,才知道在1999年自己被当时只有11岁名叫邱之豪的人冒名顶替,对方从当时起就一直拿着国家工资。方才知道这些年被冒名顶替之事。

      据了解,搞冒名顶替的是山东菏泽一校长。这件事情实在是太恶劣了,胆子怎么这么大。

二、最后怎么处理?

      据最新报道,牡丹区应急管理回应称,冒名者邱之豪已因谋取不正当岗位被“除名”开除公职。另外,其父亲也已被免去校长职务,并受到党纪处分。

三、冒名顶替公务员怎么判刑?

      要看冒名顶替做了什么事,如果所作的事不违法,那么只构成侵犯姓名权;如果所做的事违法,则按行为以真实身份承担法律后果;如果冒他人之名是为了侵占他人的合法财产权益或其他合法权益,则以侵犯被冒名之人的权利承担侵权责任。

      区分两罪的关键,一是从主体去区分,是否具有证人身份。每个刑事案件的证人是有限的,只限于在刑事诉讼活动前便了解案件情况的人,而不包括不了解案件情况,或者是在诉讼过程中通过诉讼活动才了解案件的人。二是从证明对象区分,证人故意作假证明针对的是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也即对案件的处理有重大影响的情节,换言之,对于决定是否构成犯罪、犯什么罪以及量刑轻重有直接关系的情节,即犯罪情节与量刑情节,包括犯罪主体的情况,犯罪主观方面的情况,犯罪客观方面的情况及影响量刑的各种情况。

      由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知道,冒名顶替不一定会构成犯罪,故而不一定会被判刑。

      对此,小编认为张某是最大的受害人,本来退伍有份工作,名字却被人顶替了。

      本文综合于观察者网。

      我的评论:也许这就是中国官员如此愚蠢的原因,这比初二博士厉害多了:11岁(大概小学五年级)就能入公职。我还有什么话可以说?我还能说些什么?还有什么可供我说的?
3
分享 2020-07-04

1 个评论

这不是蠢,这是“不安全感”的作用。

只有趁自己还在,趁自己权力在手,要尽早给后代安排好。

其实这是看空未来的行动,对观察中国社会非常有指标性意义的。虽然那些思维至少有我程度的人并不是非要看到这些指标不可。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无话可说,无事可做

状态

  • 最新活动: 2020-07-03
  • 浏览: 2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