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陶短房:评刘仲敬:当他拿出一个又一个的碗

财新网博客 2016年5月16日

前几日在广东佛山见到从我学格律诗词十多年、此前却从未“实体”见过面的弟子严某某,茶叙之际不免聊及许多“江湖中人”和“江湖中事”,名噪一时的“江湖史学家”刘仲敬自也不会被放过。
弟子原本学历不高,但求知欲强,自学刻苦,如今已能和当地许多知名文化人同座酬唱而不在人下,在某些方面倒和半路出家玩文史的刘仲敬有几分形似。她对我说,最初看刘的东西,的确如许纪霖、梁文道等人所言“拍案叫绝”、“眼睛一亮”——但也就那么“一亮”而已,看多了之后便觉炫目之余无可咀嚼,因此“《民国纪事本末》等新出的几本书只是借来翻了翻,却没有买”。她虽只和我学诗词,却知我更好史、好古文,便想问我个究竟。
我笑道:“还记得当初我怎么跟你说诗词?我说‘诗词是碗,诗词所表达、所寄托的思想、情感、意境、内容是饭,合格的诗词是用碗盛饭,让欣赏者捧着碗吃饭,上好的诗词则是用最精美的碗,盛最可口的佳肴,让人获得最高境界的享受,而不合格的诗词,则是用碗装着碗,让别人端起碗来吃碗——刘仲敬治史的套路,就是不断拿出一个又一个的碗,却总忘了往里盛饭。”
不是这样么?
圈内、网上称赞他的人很多,但溢美之词却集聚在各种炫目的、甚至整套生造的辞藻、概念,甚至框架逻辑上,集聚在“文言写作”、“纪事本末体”等称赞者自己也未必搞得很清楚的表面文章上,集聚在这位初出道时自称“阿姨”的“奇人”胜则不依不饶、败则“转进”并作胜利状的“无敌辩才”上,集聚在不断抛出的“大概念”、“大题目”上——然则这些都是“碗”,而不是“饭”
什么是历史研究的“饭”?
首先,是史的“筋骨”。“断代为史”,历史惟有经过至少一代人的积淀,方能够摆脱时代的束缚,摆脱人情和感情的羁绊,让历史的“筋骨”经得起后人推敲,尽可能还原当年的真相。离历史太近,想做到这一点很难,如唐初之人写太宗夺嫡,写隋唐之际的林林总总,就总给人以闪烁其词甚至颠倒黑白的感觉,而身为蜀汉臣子却被迫入洛为官的陈寿,在撰写《三国志》时的纠结,千余载后仍跃然纸上,令人欷歔,至于魏收的极端例子,不说也罢。
这个“近”不仅指年代、关系,也指“心灵距离”:儒家弟子撰写战国百家人物传略,即便两千年后也难言客观,民国初年写野史小说的周大荒,《反三国志演义》写的是两千年前事,由于这位不得志书生偏爱马超,写时便处处令其头戴“主角光环”,此人尚具备一定近代治史理念,尚不能免俗,遑论他人?
其次,是史的“血肉”。光有筋骨而无血肉,便如同只读《春秋》而不读《三传》,读罢不免满嘴骨头碴,却毫无温饱感,历史不能仅仅是“春秋大义”这样理念性、粗线条的东西,而必须以丰富的“细节化内容”去充实。在中国传统史学中,“筋骨”和“血肉”是通过大、小两套体系来相辅相成的,大的体系,是从“左史记言、右史记动”的传统起步,逐渐形成的纪传和编年为主框架、辅以国别、实录、纪事本末等体例,小的体系,则是在作为“正史”的纪传体中,以本纪为纲,表为骨干,列传、书志为血肉,构成完整的历史“躯体”。而在现代治史中,理论历史-口碑历史-数据历史-考古历史-传说历史则同样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曾有法国百科全书派学者说“没有细节的历史不是历史而是哲学”,这话至少说对了一半(因为会有哲学家抱怨“不是所有没有细节的历史都配被称作哲学的”)。
而刘仲敬的“治史”风格(如果还能称作“治史”的风格的话)则恰是在一味追求骨头(请注意这里还不是“筋骨”),“威尔逊”、“霍布斯”、“达尔文”……一个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专有名词次第抛出,宛如我老家晚辈逃荒艺人卖艺时抛起的一只只涂漆搪瓷碗(这里丝毫无不敬之意,笔者自己也要过饭、卖过艺),“去大一统化”、“宪政评史角度”等时髦轰动说法也鱼贯而出,加上圈内外的连环叫好,可谓彩声一片——然则不论什么理念、什么框架、什么观点、什么学说,最终都是要以历史本身的筋骨血肉去充实,才能成其为历史,否则不过一本忘记附加索引的辞典罢了。
尽管照“阿姨”的做派,怕是不屑把自己去和黄仁宇、何德刚等人比拟的,但毋庸讳言他有意无意在模拟“大历史”的套路,一些捧场者也有意无意将彼此相提并论。“大历史”的价值是需要另文讨论的“大题目”,兹不多提,但有一点却不得不指出,就是即便再“大”的历史,该“小”的时候也必须“小”,如黄仁宇的代表作《万历十五年》,笔法框架固然是典型的“大历史”风格,但切入点却是“小小的”一年始末,且使用了大量数据和多学科比较的方法,力图还原“大历史”中的“小细节”——而“阿姨”的“大”,却徒见“大”而不见“小”,或按照本文开头的说法,是徒见碗而不见饭。
照我管见,刘仲敬的这种“最奇特”治史法,根源在于“藏拙”二字:并非科班出身的他似不善于、也不耐烦去“细”,那么只能用“大”来吸引眼球,并不断抛出“新大”、“更大”和“最大”,去满足追慕者不断增长的胃口,并转移质疑者不时挑剔的视线。然而两千多年前《孙子兵法》就提出“兵闻拙速”的辩证观点,既是军事家又是桐城派大学者的曾国藩更把一个“拙”字发挥到极致。说到底,拙是藏不住的:不断拿出一个又一个的碗,可这些碗里别说油星,便窝头也见不着半块,再怎么抖机灵,说这是“新式心灵大席”,热闹也是迟早要星散的。
更何况那些“碗”也不是什么官窑精品,而多是些印着“大明乾隆年造”或“关羽题西江月”的花哨赝品:他的“文言文”固已被不少行家讥为“现代人看不太懂、古代人也看不太懂”,而他那层出不穷的“世界”,曾有人恭请他说个仔细,却也只能听得一头雾水——实话说,他的那些比附他人、名人、洋人的“大概念”,就仿佛某个做“高仿”窑厂里的作坊师傅,一地半成品中哥、定、汝、钧四大名窑一应俱全,细看却都是印着“刘仲敬制”小戳的一路货色,如此而已。
当年史学前辈罗尔纲先生曾勉励苦于从小外语就是法语、无法如愿报考本科历史专业的我,说社科不同于自然科学,只要自己肯用功吃苦,并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即便在“体制外”也一样能做专业研究,并取得不错的成绩,这句勉励让我受用了几十年,在我看来同样也适用于刘仲敬。近年来这位曾经纵横网络热衷口水的“阿姨”转投学院,去攻读专业历史学位,这当然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当然,前提是他的这番举措,是清醒认识到自己“有碗无饭”的尴尬,痛下决心入校“添饭”,而非借“耍碗”得来大名,去名校把自己的旧碗,再刷一层看上去更“高仿”的“做旧色”。
4
分享 2023-04-11

47 个评论

问题阿姨是一个政治人物不是学术人物,他本人说过早年的学术活动都是为政治目的打掩护,因为在墙内只能这样。
第二他也明确强调民族发明学,别人和你说的是发明,你非要讨论你不是一个合格的历史学家,驴唇不对马嘴。
扣字眼文人相轻是没有前途的,能把这种文人安置进牛棚的武装集团才能有现实的政治影响力。
这个陶某人,但凡稍微了解或者看过一眼他微博的,基本都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

不多评价
>>问题阿姨是一个政治人物不是学术人物,他本人说过早年的学术活动都是为政治目的打掩护,因为在墙内只能这样...


看得出来他是看不起知识分子的,这一点倒是和腊肉一样。对待历史的态度也和腊肉差不多,只是腊肉那个年代不会任何外语的人实在不太可能系统了解西方历史,腊肉只能看看资治通鉴之类的中国史书,他能看到的多一些罢了。可惜他的政治活动也就一自娱自乐,即使他的预言实现了,就他这颜值真能有几个人能跟着他的,指望这些网络姨学家吗,至少郭文贵还真有拥趸。
当然姨学家把姨学当成一大爱好,其实也挺好,只能说是个人喜好的问题。刘仲敬肯定也算是个很伟大的历史发明家,这一点没必要反对。
>>看得出来他是看不起知识分子的,这一点倒是和腊肉一样。对待历史的态度也和腊肉差不多,只是腊肉那个年代不...

姨粉不是他的目标,姨粉都知道刘仲敬是费拉
这个陶短房感觉智商不高啊
>>这个陶某人,但凡稍微了解或者看过一眼他微博的,基本都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不多评价


陶老师看起来脾气不好,但起码我接触了认为是个不错的人
干反刁包子111 新注册用户 (待解除)
怕是不屑把自己去和黄仁宇、何德刚等人比拟的。何德刚是谁?咋不说郭德纲呢?啥水平
>>问题阿姨是一个政治人物不是学术人物,他本人说过早年的学术活动都是为政治目的打掩护,因为在墙内只能这样...



你这样说,才是抠字眼。文章当然不止评价他不配做历史学者,而是说他学识和能力有限。至于政治,怎么说呢,可能祸害性大一些
>>姨粉不是他的目标,姨粉都知道刘仲敬是费拉


刘仲敬知道姨粉都是费拉
>>你这样说,才是抠字眼。文章当然不止评价他不配做历史学者,而是说他学识和能力有限。至于政治,怎么说呢,...


跟毛泽东比刘仲敬威力太弱了
当然毛泽东放到今天也只能当当刘仲敬
我来做一做初中阅读理解。如有纰漏,请多指教。
作者在文中对于刘仲敬的批判在于刘仲敬的文章只有“碗”没有“饭”。
什么是“碗”?根据作者的定义,“碗”是“辞藻”,“概念”,“逻辑框架”。
什么是“饭”?根据作者的定义,“饭”是“筋骨”加“血肉”。
什么是“筋骨”?根据作者的定义,“筋骨”是脱离时代束缚和情感羁绊的态度。
什么是“血肉”?根据作者的定义,”血肉“是丰富的细节化内容
-----------------
分割线。这里本人插一句题外话,这位陶先生的小学语文基本功可能不太扎实。他的文章中经常出现主语模糊的状况,搞得我每次都要揣摩好几遍他想表达什么。
其次,他自己非常喜欢造新词,比如”筋骨“,”血肉“,但是又不太会给这些词下定义。导致我做阅读理解的时候经常抓耳挠腮。这种人我们经常称之为”掉书袋",或者”逼王“。
-----------------
综上,作者的观点是,刘仲敬的文章只有辞藻,概念,逻辑框架,而没有脱离时代束缚和情感羁绊的态度,以及丰富的细节化内容。
我认为对于这个观点,刘仲敬以前是做过回应的。刘仲敬认为研究历史就像绘制地图,并非越精细越好。研究历史需要把握正确的脉络。事无巨细地提供所有细节往往会导致这张地图无法使用,最后陷入历史真相学的陷阱中。历史研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把握正确的脉络(即所谓”屁股坐对“),而史料,则是用来补充脉络的附属品。同样一份史料,往往能得出许多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观点。关键在于研究者的”屁股“有没有坐对位置。
刘仲敬的文章中没有细节化的内容吗?我不认同。刘仲敬的文章中举出的例子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各位姨学家们肯定懂得比我多。甚至作者自己在这篇文章里也说了,刘仲敬的作品里充满了”达尔文“,”威尔逊“。这不正是他想要的细节吗?如果这些不算细节,那么作者想要的细节是什么?是张居正早饭吃了一个饼还是两个饼?这正是掉进了刘仲敬所说的”历史真相学“的陷阱。
第二点,作者认为,刘仲敬的文章没有”脱离时代束缚和情感羁绊的态度”。这一点我不敢苟同。首先,我认为作者的理论根基就有待商榷。他认为“断代为史”,“历史需要经过一代人的积淀”才能“摆脱时代束缚”。这一点我不敢苟同。我认为历史很难被断代。历史的发展一般来说都是连贯的。接受中共历史教育的人可能经常认为“欧洲突然嗖的一下就从黑暗的中世纪跳进了文艺复兴时代,开启了近代化进程”。这其实就是历史的脉络没有把握正确。
所谓的时代束缚和情感羁绊,我更愿意将他描述为阶级束缚和阶级羁绊。历史研究中,从来就没有完全脱离任何束缚和羁绊的人或观点。我们要做的是,在各种充满不同阶级束缚和阶级羁绊的史料中,找寻历史的发展规律,得出一个最能解释现状的结论。这个结论可能充满了情感羁绊,甚至有很大可能可能充满情感羁绊。但是这跟结论正确与否有什么关系呢?
没用,纯粹是东亚洼地费拉知识分子嫉妒而已。刘仲敬不管怎么说也是写了几百万字,每个星期更新一期节目深度讨论文史哲的人,他所解释的体系是有深度和广度的。任何一个知识分子想打倒他其实很简单,就是自己提出一套不同于刘仲敬而又能解释东亚洼地的学问出来。那么有没有这样的东亚洼地知识分子呢?答案就是没有。它们所有的武器一般都是搞一些细枝末节的攻击,完全没有战斗力。可见费拉就是费拉。
>>你这样说,才是抠字眼。文章当然不止评价他不配做历史学者,而是说他学识和能力有限。至于政治,怎么说呢,...

他的潜在假设是:刘仲敬所说所写的即为他的学识和能力, 那我举一个反例:你能通过胡锡进的言论和文章说明胡锡进真的是这么想的吗?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推理,那么胡锡进的脑子就和粉红一样,显然这并不成立 所以在此需要分辨:学术和政治
已隐藏
能被这么多人攻击, 本站年轻人可一定要读读他的原著
>>我来做一做初中阅读理解。如有纰漏,请多指教。作者在文中对于刘仲敬的批判在于刘仲敬的文章只有“碗”没有...


过于在意细节,会跌入历史真相学的陷阱。但过于追求找到整体逻辑,一样会跌入历史哲学的陷阱。而历史其实只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而已,记忆不一定是完全真实的,自然找到真相是不可能。但记忆也不一定就是符合特定逻辑的,一定要找到历史中的通解显然也是错误的。最好的办法还是以平和的态度看待历史,只把它当成一个娱乐性质的学科,所以历史就是适合没什么追求的人去研究。刘仲敬本事这么大,自然做一个历史学者太屈才了。
这个是明显的对号入座,你姨说了费拉知识分子士大夫他就知道他自己就是这种人。反应也是证实了这一点,通篇玩士大夫文字游戏就是想在自己唯一会点的领域找找存在感。
姨学是社会活动的主张,不是严谨的科学,虽然里面的内容是正确的。但谁不是先得到结论再去寻找论据支撑你的结论?
>>姨学是社会活动的主张,不是严谨的科学,虽然里面的内容是正确的。但谁不是先得到结论再去寻找论据支撑你的...


科学不是这么玩的,科学是探索未知,不是到自然界挑一些符合你要求的东西回去
>>这个是明显的对号入座,你姨说了费拉知识分子士大夫他就知道他自己就是这种人。反应也是证实了这一点,通篇...


刘仲敬自己不费拉吗?把领导的热带鱼毒死就是有武德了?他如果直接毒死领导还算有点武德
>>刘仲敬自己不费拉吗?把领导的热带鱼毒死就是有武德了?他如果直接毒死领导还算有点武德

提出来的人具体怎样不重要,是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提出来的这些内容确实让他对号入座了。
>>过于在意细节,会跌入历史真相学的陷阱。但过于追求找到整体逻辑,一样会跌入历史哲学的陷阱。而历史其实只...

不敢苟同。“记忆不一定就是符合特定逻辑的”并不代表“记忆完全不符合逻辑”。
不符合逻辑的史料当然有,而且很多,特别是在东亚洼地。比如在东亚洼地的史料中,好人往往得不到好下场。得道者经常寡助,失道者又因为杀的人多,所以多助。这符合逻辑吗?这太不符合逻辑了。其实在这里你就会发现,“逻辑”这个词太主观了。张三觉得有逻辑的事情,李四往往觉得根本没有逻辑。
历史也是如此,没有逻辑的史料太多太多,甚至在东亚洼地,逻辑的定义都会经常变化。但通过研究史料,聪明的人能掌握历史演化的规律,就好像经验丰富的猎人,往往能够通过猎物的血迹或粪便知道他们的行踪。猎人的这种“直觉”就是掌握了演化的规律。有时候“猎物”可能提供了错误的信息,但我们不能说“研究猎物的行动”是一件错误的事。
>>过于在意细节,会跌入历史真相学的陷阱。但过于追求找到整体逻辑,一样会跌入历史哲学的陷阱。而历史其实只...
是有历史哲学的陷阱,但是阿姨只是半个历史哲学家,借用了历史哲学的一些成果。要说踩进历史哲学的陷阱用在斯宾格勒等人身上比较合适。早期一些理论化的东西是有点历史哲学的味道,总的来说姨学是大杂烩,惯用演化的眼光看过去、现在和未来(不使用历史一词就是你说的 娱乐性质的学科,适合没什么追求的人去研究,历史真相学只占广义的历史的一部分而已)。超越研究成果正确和错误之上的是人们有求知、实践和提供指导的需求。所以陶这文章说反了一点,不是“断代为史”天然正确,而是(对他和他的同路人来说因为各种原因)只能“断代为史”,脱离了“断代为史”就好像寸步难行似的。
可以看看姨的最新一期,论香港的教训。
视频里提出,只有小知识分子才好为人师,像马克思一般,试图领导背景,资源完全不同的法,英,德,斯拉夫系工人运动,只会导致共产国际的分裂与失败。
究其原因其认为是,知识分子本来就是依附者,要被淘汰的。就如同林昭等投奔延安的知识分子,后来肯定要被自己的“先进思想”弄死的。
爱支病基本上会看阿姨不爽
基本上是倒果为因了,他以为刘仲敬想当历史学家所以进入院校学习,其实刘仲敬去考学的目的是为了逃离新疆,他原本以为靠法医可以躺在体制内,历史研究作为一个业余爱好,结果新疆十年让他感受到了未来的可怕,必须尽早离开。他并不在意有多少人成为他的拥趸,相反,那些莫名其妙涌现的粉丝变成了自来水,姨学的走红与出圈完全打乱了他的人生计划,这才有第二次出逃,中国对于他已经不再安全。既然已经选择了对立面,他的身份就不会再只是一个学者,在党国的视野里要么是敌人要么是敌人的手下。刘仲敬终于成为了自己曾经研究过的历史之一。
>>可以看看姨的最新一期,论香港的教训。视频里提出,只有小知识分子才好为人师,像马克思一般,试图领导背景...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就喜欢觉得自己理论无敌,喜欢指点这个指点那个,放在现实里 他们看不起的蚂蚁帮和法轮功 动一动手指头都能让他们半死不活,更何况其他组织。
不用留学,就国内排名前几北大清华复旦浙大,文史哲系科毕业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能评到优秀,即便我是理工科,我都能很有把握的说,刘仲敬入不了他们的眼。

我当时在推特看到刘仲敬他那种状态(他那时候出国没多久吧),就跟我20岁刚出国差不多,只可惜他四十多岁还是个巨婴。
>>可以看看姨的最新一期,论香港的教训。视频里提出,只有小知识分子才好为人师,像马克思一般,试图领导背景...

小知识分子是共产杂种发明的词汇吧。美国立国先贤,富兰克林亚当斯杰斐逊,是不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就是依附者?欧洲启蒙思想家不是知识分子?是不是要被淘汰?
短短的几句话,几乎每一句都能找到共产杂种的阴魂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就喜欢觉得自己理论无敌,喜欢指点这个指点那个,放在现实里 他们看不起的蚂蚁帮和法轮...

这是在说刘总统吗?
49年逃出中国的很多人都成了学者,他们中很多都是共产杂种的敌人。共产杂种的敌人就不会再只是一个学者?

你到底想说什么?

>>基本上是倒果为因了,他以为刘仲敬想当历史学家所以进入院校学习,其实刘仲敬去考学的目的是为了逃离新疆,...
>>没用,纯粹是东亚洼地费拉知识分子嫉妒而已。刘仲敬不管怎么说也是写了几百万字,每个星期更新一期节目深度...

梁家河小学博士的著作比刘总统少吗?
>>问题阿姨是一个政治人物不是学术人物,他本人说过早年的学术活动都是为政治目的打掩护,因为在墙内只能这样...

刘仲敬先生毕竟也是从中国大陆出来的,也有中国大陆文人相轻的习气,最重要的是个人的政治野心已经超过他的后台老板所能掌控范围,对他明显是采取是“限制使用”的手段。关键在于,无论是曹爽还是曹睿、曹芳,人家都是姓曹的,无非就是权利和荣誉少点而已。

这么说吧,刘仲敬先生最理想的后台老板是曾国藩/李鸿章或者是瓦格纳普里戈津,但现如今中国已经不可能产生上述人物。
>>不用留学,就国内排名前几北大清华复旦浙大,文史哲系科毕业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能评到优秀,即便我是理工科...

主要是他没完成后台老板交给他的任务(600亿美元)而且还受到后台老板的猜忌。
直播员习近平 新注册用户 (待解除)
姨蛆们看看刘仲敬长的那个逼样 人有时候就是可以貌相的 刘仲敬 习近平 两坨屎
直播员习近平 新注册用户 (待解除) 回复 两块腊肉挂翠柳
>>不用留学,就国内排名前几北大清华复旦浙大,文史哲系科毕业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能评到优秀,即便我是理工科...

刘仲敬推特能看超过十条的 直接入院
>>刘仲敬先生毕竟也是从中国大陆出来的,也有中国大陆文人相轻的习气,最重要的是个人的政治野心已经超过他的...


曾国藩的幕僚有刘总统这样的货色吗?
>>曾国藩的幕僚有刘总统这样的货色吗?


没有,更何况曾国藩已经绝迹了。
还好本人既不认识刘仲敬,也不认识陶短房,他们的文字是垃圾还是也有油水更不在乎,机缘巧合读到了秦晖先生的学问,还用因为这些人费脑细胞吗?
>>这是在说刘总统吗?


这么急 回复这么多条,有用的话就在网上多说点。不会到最后连蚂蚁帮都不如吧。
陶短房,1989年在广场上把给腊肉像泼墨的义士扭送给公安,导致其入狱。多年后微博上一旦有人提到扭送的事,他就骂一声“滚出去”然后拉黑,因此被称作是“陶扭送”。此人至今仍不悔改。
>>主要是他没完成后台老板交给他的任务(600亿美元)而且还受到后台老板的猜忌。


后台谁啊?600亿纯纯的笑柄。突然发现阿姨当谐星潜力巨大
>>小知识分子是共产杂种发明的词汇吧。美国立国先贤,富兰克林亚当斯杰斐逊,是不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就是依...

对于美国国父一类人,他有所谓的有机知识分子“土豪”,“地方凝结核”等概念发明;
他也对于英国经验主义,法国理性主义,德国先验主义,浪漫主义等对于民族发明的作用有所阐释;
他指的小知识分子是不承担社区维持责任的,读书只为做官僚/移民大城市的人。这样的人必定要依附国家机器/冷战机器/党或者任何强力部门的;
两千余年的东亚官僚帝国渐次消灭了分封制与贵族,以及其代替品世家大族,仿制品地主宗族。只是为了营造一个有利于大一统的,依靠官僚“心脏起搏器”的弱社会。这样的社会民众没有武德更毋论民德,且不能自保,小知识分子更不能。
更具体的可以阅览刘仲敬先生的一些著作:https://www.lzjscript.com/previous
尤为建议《经与史》,入门建议《期刊文章汇总》
>>还好本人既不认识刘仲敬,也不认识陶短房,他们的文字是垃圾还是也有油水更不在乎,机缘巧合读到了秦晖先生...

秦晖先生的作品也曾经启蒙了刘,当然后者如今已经不在意混迹右派学术圈了
>>后台谁啊?600亿纯纯的笑柄。突然发现阿姨当谐星潜力巨大

陈元,台湾八旗出版社富察被捕事件已经证明他也是白区党,至少也是下线的巨大嫌疑。他天天跟祥林嫂一样喊600亿美元就是替白区党为美国太上皇喊话:给钱给枪我替你做掉习近平。当然美国太上皇也没糊涂🥴到那地步……

顺便说一句白区党“沉船计划”中,有一项就是中共国若像苏联那样自爆后其残余势力改头换面,武装割据某块地区以求退路。就像晚清善耆父女在满清解体前后搞得满蒙独立运动一样。
>>跟毛泽东比刘仲敬威力太弱了当然毛泽东放到今天也只能当当刘仲敬

毛泽东放到现在就是一非常典型的凤凰男(娶到了大教授的女儿),教授岳父的提携下,在湖南省教育界混个中学校长,教育厅厅长就是他最高成就。
绿帽耗子刘仲敬 新注册用户 (待解除)
已隐藏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