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搬运】知识型网红崩坏中,这是知乎上的一些例子
详细资料来源请见我的medium。RSS订阅medium.com/feed/@onedeeroneroad
本篇是笔者所撰写短文《论大V》的延伸。(洗自己的稿,这...能叫洗吗?)。之所以使用「知识型网红」,是因为繁体中文世界对这个词较为熟悉。专业性疑虑在最近的台湾知识型网红界,同样成为问题。
前言
走火入魔的知识型网红们,丢失原来的任务。遗忘对于探索真理的敬畏与好奇,只学会了炫耀及贪心。所反映的,正是人们对于名气的痴迷。
作者:鹿ㄦ
2019.1.27

知乎宣传海报。(知乎)
知乎,这一个以「高教育水平、高讨论氛围、高阶级收入」着称,专精于严肃议题与学术讨论的中国问答网站。近期的风气,可谓江河日下。政治时事区块,已被爱国小粉红所佔据。其他版块,则是全面向《每日头条》看齐。
现在充斥知乎版面的,除了心灵鸡汤、感情导师,以及官方一系列枪毙大V们的雷霆行动,那就是大量来源可疑的众多「知识」。有用户表示,「我原来是想在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现在我只想让那个纷乱的世界赶快从我眼前消失。」
在知乎上活跃的意见领袖(大V),已然成为某种公众人物,成为八卦话题的风暴中心。引人侧目的,是这些侃侃而谈、努力分享专业知识、致力于科普教育,慷慨又博学的知识型网红们。各个彷彿魔鬼附身,作出常人无可想像之事,这裡是一些例子。
***********
走火入魔的知识型网红们

网友所绘製的大V经略幽燕我童贯示意图。(微博)
根据网友「风评受害」的整理,以下是列举其中一小部分,在知乎上走火入魔的知识型网红们。
侯小语。在知乎的个人简介页面,称自己为「刑辩律师」,以回答法学话题着称。譬如在「正当防卫」话题裡,侯小语痛斥学者,表示「理论派教授这辈子都没有实战过」。并鼓励遇到这种状况,应当「先发制人」。这位拥有美丽外型的年轻律师,后来被扒出头像是盗用网路图片,真实身份未明。
深海。自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兵退役。却被指称弄错了基本枪弹知识,贴出的兵种胸牌,竟然网路上也找的到。深海对网友的指控,不禁怒喷「你先去自己打几发子弹拿图再来跟我说实践吧」。
经略幽燕我童贯。又名分公司炎长,活跃于历史话题区块,号称「宋史」专家。不料,经略幽燕我童贯在百度贴吧与网友的争辩过程中,秀出了一本《唐吐蕃重要文献选辑》作为资料来源。却惨遭群众批评,指出该书并非最新研究,也不是学界的权威作品。
而后,经略幽燕我童贯与另一网友ONLY产生口角,指称ONLY是「精日汉奸」。于是亲自找上门,在ONLY想要拨打报警电话时,经略幽燕我童贯欲向前阻止,结果自己一屁股坐在地上。现场情况据ONLY的说法,是「他企图要摸我的脸」。
李嘉晖。号称在21岁时,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期间,已发表七篇SCI学术论文,并从事于莫帝默祖克曼心脑行为科学研究所。平时在知乎上,李嘉晖乐于分享心路历程,特别是自述他曾获得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被北京大学破格降分录取的特别经历。
然而,却被网友指出,李嘉晖高中的学历存在造假。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纪录上,所获的也是门槛较低的学位。甚至他的中科院研究经历,也被揭露出该研究中心根本不存在。「风评受害」对此君评论为,「以娱乐圈的方式玩转学术圈」。
除了性格崩坏的这几位,拥有傲人学历或阶级的争议性人物,还有就读于復旦大学的LuvDDDD、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何钦尧,与富二代背景的一万卡,被指责要透过区块链项目,联手收割知乎上粉丝们的「韭菜」。
他们有的身分是顶冒出来的、也有的被爆出答题抄袭,有些则乾脆炮製学历与经历,有人则是专程来圈钱。还有的直接走火入魔,「抗日剧」上身,与吵架的对象展开了一场现实中的械斗。
原来,在「高收入、高学历、高知识」的光环褪去后,这些星光熠熠的知识型网红们,不过就是一群凡俗之人。
***********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知乎宣传海报。(知乎)
所反映的,正是人们对这种名气外皮,有着疯狂等级的痴恋与着迷。
事实上,这些流传在网路上的碎片化阅读,亦或是类似创作。本来就与正规的分析研究,毫无可比之处。学界产物这种长篇大论,不有趣、不娱乐的特质,与普罗大众产生了严重脱节。从而让这些「科普工作者」,找到了机会。
然而,由于其载体的长度,并不足以容纳作者进行足够的论述。充其量,只能够是对于具体作品的搬运与剪裁,亦或是经验性质的个人意见。其中有许多人做着做着,就忘记了自己的本份,不过是个搬砖工。甚至本身对于期刊或论文,并没有太多鑑赏能力。
他们遗忘了要将先知们的火炬,转载并传递给凡人的使命。反而各个狐假虎威了起来,在更加精进自己的剪裁技巧与审美之前,忍不住地就要享受这种「知识」所带来的梦幻魔力。
这种光芒,使人彷彿不再卑微。知识性网红们不需要上跳下窜,也不必卖弄风骚。手中一本「被讨厌的勇气」,人人都可以成为心理学大师。拥有一张亮眼的学历或执业证照(即使是掺水的),粉丝们都要拜倒在跟前。社会对于文化与阶级的教化,使人们本能性地敬畏起这些华丽的头衔。
有了这道护法,张伟才能够是「经略幽燕我童贯」。而不是将宋史作为兴趣,默默无闻的某个公司职员。LuvDDDD也不再只是復旦大学每年三四千招生的其中一个,而是古灵精怪,聪明又风趣的「网路女神」。
知识型网红们或许不具备足够的专业,却仍能迷倒众生。不是能够成功吸引眼球,就是颇有文采或群众魅力。这种「内容物与标示不符」,所引发的,是象牙塔住民的愤怒及不满。
这群离群索居,埋首于文献与实验室,并被各种计画与升等压力追着跑的人们。对于这些被众人所膜拜、被镁光灯追逐的窃火贼,心中其实满是鄙视又不屑。一找到机会,就要挥舞起学术巨棒。要将这些「加工製品」,一举槌回原形。
***********
名气毁所有

知乎宣传海报。(知乎)
这或许就是「名气」的魔力与危险。一开始,多数的意见领袖的初心,或许不过想要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亦或是读书心得。但是,随着读者与观众的增加。许多知识型网红,被这种五光十色的眩目感,完全的迷惑。
有些人,乾脆成为了一名彻底的赌徒。知乎近年迅速地商业化,加剧了作者的危机感。投下去的时间与成本,想要在物质世界快速找回来。在这个扩张的过程中,知识型网红们所择选的题材与议题,很快就超过了原本的学识范围。甚至连搬运了极具争议性的产物,也没有察觉的时间与耐心。
所不断犯下的,就是为了旧有的形象破裂,要不断圆上新的谎言。虎视眈眈的舆论、嗜血如命的媒体,以及原本睁隻眼闭隻眼的学界人士。等待声誉真正坠毁的时候,就要一拥而上,将其打倒在地。
走火入魔的知识型网红们,丢失自己原来的任务。遗忘对于探索真理的敬畏与好奇,只学会了炫耀及贪心。所反映的,正是人们对于名气的痴迷。
(完)
本篇是笔者所撰写短文《论大V》的延伸。(洗自己的稿,这...能叫洗吗?)。之所以使用「知识型网红」,是因为繁体中文世界对这个词较为熟悉。专业性疑虑在最近的台湾知识型网红界,同样成为问题。
前言
走火入魔的知识型网红们,丢失原来的任务。遗忘对于探索真理的敬畏与好奇,只学会了炫耀及贪心。所反映的,正是人们对于名气的痴迷。
作者:鹿ㄦ
2019.1.27

知乎宣传海报。(知乎)
知乎,这一个以「高教育水平、高讨论氛围、高阶级收入」着称,专精于严肃议题与学术讨论的中国问答网站。近期的风气,可谓江河日下。政治时事区块,已被爱国小粉红所佔据。其他版块,则是全面向《每日头条》看齐。
现在充斥知乎版面的,除了心灵鸡汤、感情导师,以及官方一系列枪毙大V们的雷霆行动,那就是大量来源可疑的众多「知识」。有用户表示,「我原来是想在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现在我只想让那个纷乱的世界赶快从我眼前消失。」
在知乎上活跃的意见领袖(大V),已然成为某种公众人物,成为八卦话题的风暴中心。引人侧目的,是这些侃侃而谈、努力分享专业知识、致力于科普教育,慷慨又博学的知识型网红们。各个彷彿魔鬼附身,作出常人无可想像之事,这裡是一些例子。
***********
走火入魔的知识型网红们

网友所绘製的大V经略幽燕我童贯示意图。(微博)
根据网友「风评受害」的整理,以下是列举其中一小部分,在知乎上走火入魔的知识型网红们。
侯小语。在知乎的个人简介页面,称自己为「刑辩律师」,以回答法学话题着称。譬如在「正当防卫」话题裡,侯小语痛斥学者,表示「理论派教授这辈子都没有实战过」。并鼓励遇到这种状况,应当「先发制人」。这位拥有美丽外型的年轻律师,后来被扒出头像是盗用网路图片,真实身份未明。
深海。自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兵退役。却被指称弄错了基本枪弹知识,贴出的兵种胸牌,竟然网路上也找的到。深海对网友的指控,不禁怒喷「你先去自己打几发子弹拿图再来跟我说实践吧」。
经略幽燕我童贯。又名分公司炎长,活跃于历史话题区块,号称「宋史」专家。不料,经略幽燕我童贯在百度贴吧与网友的争辩过程中,秀出了一本《唐吐蕃重要文献选辑》作为资料来源。却惨遭群众批评,指出该书并非最新研究,也不是学界的权威作品。
而后,经略幽燕我童贯与另一网友ONLY产生口角,指称ONLY是「精日汉奸」。于是亲自找上门,在ONLY想要拨打报警电话时,经略幽燕我童贯欲向前阻止,结果自己一屁股坐在地上。现场情况据ONLY的说法,是「他企图要摸我的脸」。
李嘉晖。号称在21岁时,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期间,已发表七篇SCI学术论文,并从事于莫帝默祖克曼心脑行为科学研究所。平时在知乎上,李嘉晖乐于分享心路历程,特别是自述他曾获得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被北京大学破格降分录取的特别经历。
然而,却被网友指出,李嘉晖高中的学历存在造假。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纪录上,所获的也是门槛较低的学位。甚至他的中科院研究经历,也被揭露出该研究中心根本不存在。「风评受害」对此君评论为,「以娱乐圈的方式玩转学术圈」。
除了性格崩坏的这几位,拥有傲人学历或阶级的争议性人物,还有就读于復旦大学的LuvDDDD、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何钦尧,与富二代背景的一万卡,被指责要透过区块链项目,联手收割知乎上粉丝们的「韭菜」。
他们有的身分是顶冒出来的、也有的被爆出答题抄袭,有些则乾脆炮製学历与经历,有人则是专程来圈钱。还有的直接走火入魔,「抗日剧」上身,与吵架的对象展开了一场现实中的械斗。
原来,在「高收入、高学历、高知识」的光环褪去后,这些星光熠熠的知识型网红们,不过就是一群凡俗之人。
***********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知乎宣传海报。(知乎)
所反映的,正是人们对这种名气外皮,有着疯狂等级的痴恋与着迷。
事实上,这些流传在网路上的碎片化阅读,亦或是类似创作。本来就与正规的分析研究,毫无可比之处。学界产物这种长篇大论,不有趣、不娱乐的特质,与普罗大众产生了严重脱节。从而让这些「科普工作者」,找到了机会。
然而,由于其载体的长度,并不足以容纳作者进行足够的论述。充其量,只能够是对于具体作品的搬运与剪裁,亦或是经验性质的个人意见。其中有许多人做着做着,就忘记了自己的本份,不过是个搬砖工。甚至本身对于期刊或论文,并没有太多鑑赏能力。
他们遗忘了要将先知们的火炬,转载并传递给凡人的使命。反而各个狐假虎威了起来,在更加精进自己的剪裁技巧与审美之前,忍不住地就要享受这种「知识」所带来的梦幻魔力。
这种光芒,使人彷彿不再卑微。知识性网红们不需要上跳下窜,也不必卖弄风骚。手中一本「被讨厌的勇气」,人人都可以成为心理学大师。拥有一张亮眼的学历或执业证照(即使是掺水的),粉丝们都要拜倒在跟前。社会对于文化与阶级的教化,使人们本能性地敬畏起这些华丽的头衔。
有了这道护法,张伟才能够是「经略幽燕我童贯」。而不是将宋史作为兴趣,默默无闻的某个公司职员。LuvDDDD也不再只是復旦大学每年三四千招生的其中一个,而是古灵精怪,聪明又风趣的「网路女神」。
知识型网红们或许不具备足够的专业,却仍能迷倒众生。不是能够成功吸引眼球,就是颇有文采或群众魅力。这种「内容物与标示不符」,所引发的,是象牙塔住民的愤怒及不满。
这群离群索居,埋首于文献与实验室,并被各种计画与升等压力追着跑的人们。对于这些被众人所膜拜、被镁光灯追逐的窃火贼,心中其实满是鄙视又不屑。一找到机会,就要挥舞起学术巨棒。要将这些「加工製品」,一举槌回原形。
***********
名气毁所有

知乎宣传海报。(知乎)
这或许就是「名气」的魔力与危险。一开始,多数的意见领袖的初心,或许不过想要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亦或是读书心得。但是,随着读者与观众的增加。许多知识型网红,被这种五光十色的眩目感,完全的迷惑。
有些人,乾脆成为了一名彻底的赌徒。知乎近年迅速地商业化,加剧了作者的危机感。投下去的时间与成本,想要在物质世界快速找回来。在这个扩张的过程中,知识型网红们所择选的题材与议题,很快就超过了原本的学识范围。甚至连搬运了极具争议性的产物,也没有察觉的时间与耐心。
所不断犯下的,就是为了旧有的形象破裂,要不断圆上新的谎言。虎视眈眈的舆论、嗜血如命的媒体,以及原本睁隻眼闭隻眼的学界人士。等待声誉真正坠毁的时候,就要一拥而上,将其打倒在地。
走火入魔的知识型网红们,丢失自己原来的任务。遗忘对于探索真理的敬畏与好奇,只学会了炫耀及贪心。所反映的,正是人们对于名气的痴迷。
(完)
10 个评论
每日头条kknews?黑的好
知乎,与你分享刚编的故事(经历)

知乎的运营到了近期有点走一步看一步的感觉,可能还是为上市作KPI。
真正知识付费的还是得去Coursera,去大学。
媒体的价值在于发现。
真正知识付费的还是得去Coursera,去大学。
媒体的价值在于发现。
其实现在有很多大学公开课,还是免费的呢。但是对于大众而言,这些课程可能不够简单也不有趣。
我认为知乎曾经一度是认真想推动知识付费的,无奈推出的产品,仍无法说服足够的观众买下会员费
我认为知乎曾经一度是认真想推动知识付费的,无奈推出的产品,仍无法说服足够的观众买下会员费
Coursera也是免费的,收费的话可以提供证书,这样也好毕竟需要资金运转,同时也给那些希望支持它的人一个渠道。中国很多互联网从业者一开始怀揣理想但最后都跟资本妥协了,要挣钱要上市就得去迎合最大的那个市场区间,而最大的市场区间就是低端人口,他们就吃我们看不惯的那一套。
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