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能實現的決戰---美軍攻台的「堤路計畫」介紹

本文將介紹美軍於1944年計畫從日本帝國手中奪取台灣的計畫,改編自國史館第五十五期期刊:太平洋戰爭下美軍攻臺之計畫與轉折

一、背景

台灣由於其地理的關鍵位置,一直都是太平洋的戰略要地,對如今的中國、美國是如此,對二戰時的日本帝國也是如此,包括台北飛行場(今松山機場)、宜蘭飛行場(神風特攻隊的主要基地)和高雄飛行場(今岡山空軍官校)在內,截止至1945年,日本帝國在台灣修建有大大小小54座軍機機場。在1937年8/14,日軍派出24架九六式陸上攻擊機從台北飛行場起飛轟炸上海,更別提台灣在太平洋戰爭中做為日本南進之基地,為物資調度、空中攻擊乃至士兵運送的中樞,自然成為了美軍跳島作戰的目標。

https://telegra.ph/file/2e0dd19593c13c2cf163f.jpg?width=800&height=1131
圖:日本時代末期,台灣軍用機場一覽

在攻克馬里亞納群島和新幾內亞之後,美軍獲得了太平洋上的海空優勢,他們開始考慮下一步進攻:菲律賓或台灣。

海軍的尼米茲建議進攻台灣,如果打掉這個後勤中樞,那日軍在南洋,包括菲律賓在內都將失去補給而成為孤軍,同時美軍取得了足以轟炸日本本土的大型前進基地。考慮到日本近來在中國戰場的勝利,意味中國部隊的效率低落,可能遭其拖累,故打算從台灣反攻中國沿海。

陸軍的麥克阿瑟則堅持要登陸菲律賓,除了台灣被日本統治已久,易守難攻,強行登陸可能會造成重大損失之外,也要完成他「I shall return!」的誓言。


二、美軍之準備

其中針對台灣(和金門、廈門)的攻擊計畫便是「堤路計畫」或稱「鋪道行動」(Operation Causeway)

為了實行這個計畫,美軍於1944年6/20編成了第十軍團(指揮官為巴克納Simon Bolivar Buckner中將,後戰死於沖繩戰役)。

第十軍團將下轄四個軍,其中三個用以攻擊台灣,另外一個則是攻擊廈門,兵力亦有陸軍、海軍與海軍陸戰隊等不同來源,包括了身經百戰的第3兩棲軍(曾參與所羅門島戰役、馬里亞納群島戰役、帛琉戰役),直屬海軍上將尼米茲。巴克納將軍認為整項堤路計畫預計動員之總兵力達56萬餘人,其中登陸臺灣之部隊 為41萬餘人,登陸廈門之部隊為15萬餘人,同時由於登陸區一帶有眾多機場,必須增加戰鬥機與中型轟炸機的單位;考慮到台灣山丘廣布,兵力上應再增加1個輕裝師(Light Division)。

https://telegra.ph/file/51c64e312c8f75f68dee8.png?width=931&height=573
https://telegra.ph/file/03d15d3f2a941e998e00e.png?width=895&height=537

然而如此龐大的兵力將使美軍陷入困難,鋪道動用之陸軍兵力,已超過尼米茲上將能調度的總兵力(麥克阿瑟大概也不會給他)。除非能從歐洲戰場調來部隊,否則根本無法執行。

在此要求下,第十軍團於9月28日提出修正計畫,微調部隊與兵力,總人數略減千餘,仍達562,140人。(這也是最後該計畫被放棄的主要原因)


三、日軍之準備與防禦計畫

1944年隨著日軍潰敗,台灣變得岌岌可危,大本營於三月下達指示台灣編定第十號作戰準備綱要,指示其建設防禦工事,台灣守軍(20萬人,不計入可能強徵的台灣人)進入戰鬥狀態。

塞班島戰役結束後,日軍改變防禦方針,放棄灘頭工事而是將敵人拉入內陸,同時廣挖三十公尺深的地下隧道和地下陣地以防止空襲。高雄要塞、鳳山要塞、枋寮石頭山要塞開始加固和地下化,並被要求至少要撐住四個月。後又在高雄鳳鼻頭(今高雄市小港區)、屏東枋寮附近的山地構築炮兵陣地工事以迫使敵軍必須在登陸之後立刻仰攻山地。在佳冬與岡山兩處機場則構築大量機槍塔、防空塔、地道等工事。

日本的意圖十分明顯,便是將台灣打造成與美國的決戰點(捷2號作戰計畫),意圖消耗大量敵軍的同時為本島(日本)防禦拖延時間。

如果美軍真的進攻,日軍將會有以下部署:

第五十師團和第十二師團分別防守枋寮與高雄地區,七十一師團防守台灣中部,戰時將機動增援南部。同時大量的自殺式攻擊、神風特攻隊(台灣有超過千架戰機部署)也將被實施,用以摧毀美軍登陸艇和坦克。台灣唯一的裝甲部隊第二十五聯隊(60輛坦克)則伺機進行反推。高雄、鳳山、枋寮三大要塞則被要求死守四個月。

如果三大要塞全數淪陷,殘軍會撤退到山地進行長期性游擊戰,絕望的抗擊敵人推進。


(後來這些工事被國軍接收用以可能的台海戰爭,在軍事理念轉變且兩岸相對和平的如今多以荒廢,但已有有識之士開始搶救與維護,現在還看得到而且有膽量的話可以入內參觀喔)



四、美軍的進攻計畫

台灣由中央山脈化分東西,西方為平原和丘陵,而東方為縱谷平原,幾條較大且水流湍急、流量不穩的河流從中央山脈發源,截斷南北道路,日軍透過縱貫鐵路和道路連通南北,若將這些交通道路炸毀,除非使用浮橋,否則日軍將被分為數處無法互相支援。同時,台灣可登陸之沙灘較少且狹窄,早已被日軍構築了堅固的工事。

美軍作戰分為三個計畫(該計畫一旦實行,其規模將會是與諾曼第登陸相當,乃至超過的大規模兩棲登陸作戰。):

(橘色箭頭為第三兩棲軍、紫紅色箭頭為24軍,畫很醜我很抱歉)

A計畫:

美軍將對台灣發動猛烈空襲和艦砲打擊並切斷對外聯繫,破壞交通道路以打亂日軍調動或增援。D-DAY(1945/2/15)當日,美軍第3兩棲軍登陸搶灘鳳鼻頭沙灘並不計一切代價攻下鳳山要塞(沒有說要怎麼打反正打下來就對了),另分兵1個營登陸琉球嶼(高雄外海之珊瑚礁島)。陸軍24軍則在屏東枋寮登陸以佔領水底寮機場,並分出以1個團戰鬥群登陸大坂埒灘岸(今屏東恆春南灣)。

https://telegra.ph/file/2aa4bd2c020cc86fb75dd.png?width=1123&height=715
高雄沿海,海的方向為西南邊。

https://telegra.ph/file/bd7609ad60fa881376dfb.png?width=867&height=697
平東南部,上方為北

之後24軍將會進攻屏東里山,並在第3兩棲軍的協助下跨過阻隔兩軍的下淡水溪(今高屏溪),進攻高雄岡山機場,合力肅清曾文溪(主要流域位在今台南市)以南的防守力量,再往北逐步佔領台灣全島。

https://telegra.ph/file/3ca375d8bcf7aba37b2de.png?width=1180&height=717
(請忽略掉縱向橘線和紫紅色線條外的其他線條,那是現代高雄捷運)

該計畫的優點是登陸地點相近,可互相支援,且登陸之沙灘寬大易於展開部隊,缺點則是給予日軍更多的機會調動,可運用臺南-高雄-枋寮(分別為71、12、50師)的部隊,攻擊美軍兩條狹長如渠道的縱隊。

B計畫:

改以讓陸軍24軍分兩路登陸高雄,北路軍登陸橋頭,以切斷鐵路和公路並往北進攻岡山機場,南路軍則登陸鳳鼻頭進攻鳳山,並破壞沿途機場,並最後佔領整個高雄。

https://telegra.ph/file/a0148c2cb41fe1484e71a.png?width=820&height=703
(請忽略掉紫紅色線條外的其他線條,那是現代高雄捷運)

第3兩棲軍登陸枋寮沙灘,攻佔佳冬機場並以火炮支援24軍。第五兩棲軍則以兵一支配有兩個8吋砲營的團戰鬥群,搶灘琉球嶼,另兩個團戰鬥群登陸大坂埒、占領恆春機場,控制南灣一帶的海岸。由於兩棲軍人數較少,如果要分兵掃蕩、固守則無法繼續推進,故需要由陸軍預備隊接手防禦。最後三軍會師之後,將會合力往台灣西部平原一路北上,逐步占領台灣全島。

https://telegra.ph/file/5dad0dd5e9c032461d9b2.png?width=802&height=657


C計畫:

微調B計畫:24軍從高雄市二層行溪(今高雄二仁溪)河口登陸以代替岡山、鳳鼻頭其中一處。

https://telegra.ph/file/b88dc973a8251207cf4bb.png?width=976&height=655

B計畫的優點是逼迫日軍困守岡山-高雄-枋寮一 帶,使美軍能在最短時間內,占領高雄港及登陸區之主要機場。迫使日軍指揮官將部隊分散於更寬廣的區域。但B計畫的缺點是北路軍登陸之南、北沙灘相隔達15英哩,更容易被各個擊破。C計畫的優點與B計畫略同,缺點是登陸之沙灘相隔更加遙遠,達30英哩。三者相較下,美軍選擇B計畫,保留C 計畫備用。美軍並沒有詳細攻擊台灣中部、北部和東部的計畫(爛尾)。

傷亡方面,美方估計攻擊部隊350,000人在登陸後60天內,傷亡達十分之一 (35,000人,其中受傷人數為28,000人)。美軍醫療單位可醫治37,000人、可於 當地醫院治療7,000人。傷患須撤出戰場21,000人,可後送傷患22,000人。

請注意該報告寫於硫磺島戰役之前,美軍可能還不知道日軍防禦之瘋狂,以硫磺島和沖繩島兩次戰役來看,這份報告的傷亡估計極為樂觀,而且美國低估了日本守軍的人數(預估為8.2萬、600架戰機)。考慮到沖繩戰役之慘況,規模更大、守軍更多的台灣戰役會如日本所期望的大量消耗、重挫美軍的有生力量。

以下是美軍在獲得海空優勢後,於沖繩戰役的損失:
22,513人陣亡或失蹤
️ 72,012人受傷
372輛戰車報廢
️ 763架軍機報廢
️ 260艘軍艦沉沒或報廢
️ 368艘軍艦受損



===========================

以下內容資訊來源不可靠:

在攻佔掃蕩全島的戰事中,美軍預計會受到強力的反撲與自殺性攻擊,可能被拖入泥濘,陷入不利的持久戰,為此美軍準備了糜爛性芥子氣毒氣彈消滅台灣北部的日本守軍。即「報復性毒氣攻擊計畫」(Retaliatory Gas Attack On FORMOSA)

如果就算動用了毒氣也沒能攻下台北,則可能將台北作為使用核爆的第一擊(而非廣島)。

簡而言之就是讓台灣變成真鬼島的計畫。


===========================


五、無限期拖延

美國最後無限期拖延了該計畫,由於動員人數太多,必須等到德國投降,從歐洲戰場調來部隊才能施行,大大拖延了效率,且犧牲人數過高,加上中國軍隊於日軍的一號攻勢中潰敗使得攻下廈門的難度提高。故尼米茲上將無限期拖延了該計畫(一如納粹德國的海獅計畫也沒有施行),改採取麥克阿瑟的進攻菲律賓的計畫。

後來針對台灣的攻擊改為大規模空襲(由於國民黨錯誤的歷史教育,讓很多人荒謬的以為是日軍轟炸台灣)。原訂進攻台灣的第十軍團改為進攻沖繩。


六、個人評價

這份美軍進攻台灣的計畫書寫於1944年,其凸顯了台灣的戰略地位,也顯示了台灣易守難攻的特性。研究至此,我只能感謝該計畫沒能施行,否則沖繩絞肉戰損失三分之一人口的慘況就有可能發生在台灣(日軍的防禦計畫也是無限自殺攻擊戰術,與硫磺島、沖繩島無差別)。而如果真如傳聞所說的將大規模使用毒氣和核彈攻擊,如今台灣可能只會是一座燒焦的廢土,感謝麥克阿瑟和他的堅持。

同時也讓我思考,日軍在台灣的防禦計畫(排除自殺攻擊的部分)是否已經真的過時?先不論立場,哈瑪斯的地道確實證明了他能有效對抗科技差距極大的以色列軍,俄軍的工事也成功地阻止了烏克蘭北越化部隊收復失土。二戰日軍也同樣在台灣構築了深邃的地道和地下化要塞,或許這些古老的戰法不會被時代淘汰,同樣值得我們學習。
8
分享 2023-11-13

12 个评论

可惡 , 要是這計畫實行了
台灣現在就是美國的一州了
也不會被國民黨折騰幾十年
进攻台湾和菲律宾都是错的,直接用潜艇切断日本本土和台湾,菲律宾的海上连接
然后直接塞班->冲绳->日本本土就行
>>可惡 , 要是這計畫實行了台灣現在就是美國的一州了也不會被國民黨折騰幾十年

會死傷慘重吧,我不樂意看到這點
美國對自古以來不太感興趣
>>进攻台湾和菲律宾都是错的,直接用潜艇切断日本本土和台湾,菲律宾的海上连接然后直接塞班->冲绳->日本...

菲律賓是老麥的面子問題
>>菲律賓是老麥的面子問題


对,这就是个混蛋,后来在朝鲜战场也是他轻敌冒进北上被中共狠狠教训了一顿
>>可惡 , 要是這計畫實行了台灣現在就是美國的一州了也不會被國民黨折騰幾十年


這個想多了,離美國那麼遠,離中國這麼近,找罪受。

可能是菲律賓,而且後期自治效果可能還會變差
asyihj 🤬不友善用户 回复 Dk2s
>>可惡 , 要是這計畫實行了台灣現在就是美國的一州了也不會被國民黨折騰幾十年


萬事怪國民黨就對了,綠綠的腦條件反射。

你美在亞洲 ,從二戰到現在,就沒打過一次勝戰, 一次都沒有

唯一 一次勝利,還是日中開戰,
日本在中國戰場,被國民黨拖的奄奄一息的時候,你美跳出來摘果子

結果美軍地面部隊被日軍打的傷亡太大,
然後靠投放核彈嚇的 日本天皇主動投降的。
Cheney 回复 asyihj 🤬不友善用户
>>萬事怪國民黨就對了,綠綠的腦條件反射。你美在亞洲 ,從二戰到現在,就沒打過一次勝戰, 一次都沒有 唯...

「被國民黨拖的奄奄一息的時候」老實說,這不太對,當老美即將收復菲律賓時,中國戰場在日軍的一號攻勢(中方稱豫湘桂會戰)中潰敗
Dk2s 回复 asyihj 🤬不友善用户
>>萬事怪國民黨就對了,綠綠的腦條件反射。你美在亞洲 ,從二戰到現在,就沒打過一次勝戰, 一次都沒有 唯...


哪來的傻逼 會認為日本在中國戰場,被國民黨拖的奄奄一息
哪來的傻逼 會認為美國摘桃子 , 奧本海默你不認識
哪來的傻逼 浪費我三行字
不是炸廣島長崎了?
>>不是炸廣島長崎了?

那是1944年底,菲律賓戰役前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從地理角度推測台海戰爭的台北戰役」寫作中

状态

  • 最新活动: 2023-11-14
  • 浏览: 2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