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或者历史上有什么通俗易懂的内卷化的例子?

我刚刚搬家。从天通苑,搬到了顺义的南法信。

天通苑是亚洲最大的居住区,人口可达70~90万,早高峰的地铁5号线天通苑站是北京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5号线天通苑早高峰是这样进站的
https://pic3.zhimg.com/80/v2-45e4f0ab77018ab997775a2debc017fb_hd.jpg<img https://pic2.zhimg.com/80/v2-1778fe75d26325aeed8182e40b55110e_hd.jpg

我在天通苑住了两年,深受其害。

搬家后,通勤地铁变成了窗明几净的15号线。新家这里住户远远少于天通苑,在我的想象中,地铁应当是和谐得多的景象。

结果,早高峰期,我发现我很难挤上地铁。地铁开过来永远是满满当当的,往往每次停车也就够强行挤上去两三个人。

我在这里慢慢排队,常常要等三趟以上地铁才能上得去。而且15号线的发车频次明显比5号线低,三趟车过去,黄花菜都凉了。第一天,我迟到了半个小时,因为上不去地铁。

现在来看,这里甚至还不如天通苑。虽然天通苑进站排队久,但是也得益于这种限流,前几站的乘客都能正常上车。而排队的效率比较稳定,我只要提前20分钟出门,总能在我需要的时间坐上地铁。而不是像现在一样,不知要等几辆车才能有一点点空隙给我。

我现在面临的问题,归根结底,矛盾来自于地铁资源短缺。乘客数量较大,地铁运力供小于求。这种情况有什么解决办法呢?

1.增加15号线发车频次,提高地铁运力。需要政府掏出大量的真金白银,但是可以彻底解决运力不足的问题。

2.模仿天通苑,在前面的站进行限流,让之后几站的乘客也能正常上车,而不是前两站就把车塞的满满当当。也就是建立规则牺牲一部分受益最大的人,平衡整个体系。

3.交给乘客自己解决。

我只是个普通的乘客,没有能力做选择,所以显然最后扔到我头上的是3。

从第二天开始,我提前出门,坐上了反向的地铁,坐向了始发站。

在那里,我终于能够轻松上车,甚至还可能混到个座儿。

而这个过程,就叫做内卷:

地铁还是那么少,人还是那么多,我终于抢到了地铁资源,坐上了地铁。

这个过程里,我虽然达到了目的,但我其实并不开心。因为我每天要早起半个小时,坐反向车去始发站再坐回来;

南法信的其它乘客也不开心,地铁开过来的时候更满了,他们更加上不去了;

地铁也吃亏,付出了额外的运力送我去始发站,却没有收到相应的费用。

我的努力,没有对这个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做出任何改善,相反加剧了包括自己在内所有人的痛苦程度。

像我一样的人还有很多。我们早起的努力,只是改变了分配:我们坐上了地铁,另一批人就坐不上地铁,他们可能就要迟到了。

我们这样的人越多,大家就要起得越早。极端来讲,如果只有我们这些去始发站的人才能上车,那就会倒逼越来越多的人去始发站坐车,到最后所有人都要在始发站挤的头破血流,形式更加恶劣。

看吧,如果蛋糕总共只有一丁点大,却有这么多伸长脖子的人等着吃,如果让想吃蛋糕的人互相争抢,结果就是内卷化,所有人都别想好好吃蛋糕。

最好的办法是,把蛋糕做大,并且还要优化分配蛋糕的方式,保证每个人都能轻松吃到合理的大小。

问题是,怎么才能做到呢?
22
分享 2019-10-25

39 个评论

太多啦--要我说的话女人吃饭不上桌,弃婴还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做题家SM养成是最典型的。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中国人太多,谁叫中国人这么喜欢生孩子
事实上中国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归咎于人口太多,说实话如果中国人口不降低4亿,那中国人的劣根性就永远不会消失
码农白领的话,允许在家远程工作?
改变分配蛋糕的方式,才会有更多人愿意去把蛋糕做大。
不过内卷化的含义和楼主描述的不同吧?
北京这种超大型城市,本应该去中心化,但却非要向外辐射,摊大饼。
同理还有教育问题,所谓的“起跑线”悖论。以前只有高中生才补习,后来变成初中生,小学生补习,再后来,要从幼儿园甚至娘胎里抓起,要幼儿园精通双语,初高中精通三语。

说白了,内卷化是因为功能性的修改已经无法弥补系统性的缺陷。系统本应该与时俱进即使更新调整,但是由于体质的僵化,民意的过滤和传递链条的消失,只能用无数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布丁去不断附加给早已过时的旧系统。
反应在末端,就是消耗社会资源,边际效率极低甚至为负。

墙内的内卷化,也和韭菜们抖M式的思考方式有关系,不去抗议,反而喜欢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不是政府黑暗,只怪我还不够努力;机会都是平等的,只要我更勤奋就能有好结果。。。
你这个理论站不住脚,日本人多不多?单位面积日本人口比中国更多,为什么日本比中国发达的多?
与你说的恰恰相反,中国的一切问题的原因都应该归咎于中共,而非人口,因为人口问题本身也是中共的恶果之一

日本和中国二战后处在同一起跑线,为什么日本可以在各行各业,无论高低端产业都遍地开花?而中国却只能长期陷在低端产业的泥潭中?
国体决定教育,教育决定科技,科技决定产业,产业决定就业以及平均收入。高科技产业里有无数领域中国连门槛都看不见,所以只能14亿人同在低端产业里拼杀,明白?
衡水模式 

衡水模式是这些年高考竞争情况恶化的重要推手,衡水中学起家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路线:普通学校——铁腕校长上台整治学风(集中营式管理)——升学率提高,在政府和企业注资面前有了筹码——官商勾结,企业化,得到来自各界的融资——扩大规模,改善硬件,引进人才,提高教职人员待遇,加强集中营模式——升学率一骑绝尘——品牌打造成功——吸引全省乃至外省尖子生并给予其优待——吸引想提升学习成绩的普通学生——提高学费——开发学区房和初中,小学,幼儿园等附属产业;名额有钱都难拿到——继续强化衡水模式.....

这样就造成了如下的后果

1.各地尖子生被衡水模式的巨无霸给吸走了,教育的地区平衡被打破
2.好学校的学费越来越高,很多家庭也读不起了,只能去一般学校
3.一般学校为了从衡水手里争夺几个重点大学的录取名额,只能让学生比衡水的孩子更拼命

这里就可以看到,所有人(包括衡水等超级中学的学生)在学习上花的时间比以前早8晚6的时候多多了,十点半下晚自习六点半上早自习可以说是非常普遍的事情,而且每天做不完的练习和作业,晚自习作业考试化排名及时张贴示众,对成长期的青少年的身心可以说是巨大的摧残。但即便大家都这样地一生悬命,进重点大学难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因为录取名额始终是有限的。

说简单点,一个资质不错的学生,20年前付出80%的努力就可以上重点大学,而现在,可能付出200%的努力甚至都难得到稍微差一点的结果。
想起推理遊戲衡水中學連環虐殺
还有华为模式也一样,国内it界996横行的根本原因事实上就是少数BAT华为等巨无霸企业最初带头996然后造成市场竞争的平衡被打破,然后陷入恶性循环。我记得知乎上有一个反贼大佬总结的比较到位,衡水中学是教育界的华为。仔细一想其实国内各种矛盾的根源都离不开类似的循环
我觉得只能说是华为影响了电子通信和互联网相关行业,加班这个传统似乎是一直就有的,我从记事起就知道爸妈经常加班很晚回家,很多时候放学都是爷爷奶奶来接然后等我爸或者我妈下班再去爷爷奶奶家接我回去,双亲都是本地民企的普通白领,这还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在01年之前加班和996不受法律限制,直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才有了今天劳动法里的各种限制,所以十几年前的996是完全合法的。而华为开始开历史倒车对外输出996模式是在14年左右,在此之前华为还一直是背后角色,直到4G-LTE牌照发放(4G基站中华为的份额激增,之前的2、3G都是大唐中兴爱立信高通和贝尔-诺基亚的天下)加上终端业务的小获成功华为的份额才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才走向了对外输出996革命的现象,15年996就开始慢慢在IT圈推广开了,到了16年推广速度加快,那个时候知乎里的程序员几乎逢华为就骂,华为的风评和过街老鼠一样,直到17年初小粉红军团以及华为海军开始进军才消停了不少,在这方面我是亲历者,如果不是担心个人安全问题(人在墙内)的话可以提供当时的手机知乎截图为证
了解了 谢谢科普
华为搞死竞争对手都是下黑手:拿补贴,报出比成本还低的价格,抢客户。颠倒黑白,放间谍,偷技术。黑料太多了。
谁说二战后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哦 日本航母都能造 中国重工业都没有多少
存在者09 🤬不友善用户
讲一点现实政治的例子:

欧盟经济主权是各成员国经济主权出让之后形成的,但是各国并没有出让政治主权,那么这种经济大蛋糕就要在事实上被各个政治主权国分享,于是就形成了大家共分这个欧盟经济蛋糕的现象,是不是内卷化的?可以猜猜看。
日本在东三省打下的工业基础难道就被你无视了吗?
你如果说日本有雄厚的技术储备,那倒是还没错,但日本在二战后期已经被美国轰炸成渣了,一切都得重头建设。

中日同样都是百废待兴,但仅在恢复基础民生这一阶段,就已经远远落后了日本几十年。这跟工业基础的关系不大吧?

退一步说,即使拿科技水平远不如日本的韩国来比,中韩二战后的差距也是肉眼可见。而且,论人口密度,韩国比日本还高。所以,把发展问题归因为人口问题完全是耍流氓的行为。

国家人口密度列表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B%BD%E5%AE%B6%E4%BA%BA%E5%8F%A3%E5%AF%86%E5%BA%A6%E5%88%97%E8%A1%A8
日本和中国没什么可比性的,日本人口密度大,这是算总面积,但是中国不能住人不能开垦的荒地比日本更多,另一方面,日本的食品自给率只有37%,但是还可以通过进口满足,中国接近100%,人口再多既没有地种也没有粮食可以进口。
东北的设备都被苏联人搬光了啊 科研技术人员也回国了 中国的基础主要还是老大哥帮忙打的
世界粮食自给率排名,东亚几个发达国家地区,如韩国,日本,台湾都小于50%,粮食完全不能自给,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进口满足需求,中国那么庞大的人口,一旦需求超过供给,哪个国家可以满足中国的粮食需求?一个都不会有!
你说“中国不能住人不能开垦的荒地比日本更多”,请问依据在哪里?
刚才搜了下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各国人均耕地面积,中国是日本的3倍。
https://data.worldbank.org. cn/indicator/AG.LND.ARBL.HA.PC
按比例算啊,新疆西藏那么一大块就占了三分之一了,日本可是没有这样的沙漠和高原
兄弟,我上述的论点,主要是反驳“中国的问题是因为人口多造成的”这一观点。你如果认同,咱俩就没有理论的必要了,如果不认同,请你用数据说话。
我谈论粮食自给率为什么要回避呢?你拿日本和中国做比较,意思是日本的人口按比例算更多,但是日本60%的粮食靠进口,中国做得到吗?
所以呢?中国做不到啊,我没说中国能做到啊,但仅这一点就能说明中国和日本没有可比性吗?仅这一点就能说明“中国的问题是因为人口多造成的”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吗?
况且,粮食自给率是一个动态的指标,与国际间经济贸易与合作分工有很大的关系,大陆近30年中也有很长时期是处于高度粮食自给的。我讨论的是屋子里的大象,而你却非要盯着屋子里的小老鼠喋喋不休。
说实话,就通勤问题来说,我同意“中国的问题是因为人口多造成的”这句话,当然要稍微修正一下,“人口多”应当改成“人口密度高”。日本东京电车网络如此密集,同样有类似的问题,每天早高峰都是非常拥挤的,虽然没有楼主说的那么夸张,但体验非常不好。反而日本乡村的通勤都是开车,体验好过东京太多太多。
是的。或者可以说:
就“通勤”问题来说,是人口密度问题导致的。
就“通勤的内卷化”问题来说,是城市规划问题导致的。
粮食这么重要的问题你觉得是小老鼠?一旦粮食需求超过供给,国际市场又不能满足,请问这不是内卷是什么?
結尾說應該做大蛋糕,實際上應該推翻赤匪,赤匪被推翻,中國解放,我敢保證馬上霾就沒了,殺幾百萬赤匪家庭,可以美其名“一億黨員縂玉碎”,減輕了人民負擔還能還中國民主,如果不信可以參考智利的皮諾切特,如果小粉紅不信,可以推翻赤匪試一下,如果覺得還是赤匪好可以再把赤匪請回來嘛,赤匪連這個自信都沒有還談什麽黨管一切呢?
不能这么说,这个问题明显是城镇化和规划的不合理造成的。
你4亿,中央为了节省基建的花费(有更多的钱可以喂赵家人)那么他们会想,干脆我把所有人,集中到一个省份好了,其余地方都是赵家人的土地,每个人分封几十万平方公里岂不美哉?
至于3.99亿老百姓? 都去贫民窟住好了

而实际上,日本和香港的人口密度都远高于国内,也没有这么严重的问题,这就代表了水平的差距太大了
人家比咱们密度高,问题还没咱们严重

为何当年规划的时候,产业园都在市里?
为何要规划这种超大的住宅区,而不能商用结合?
为何711之类的店,国内大部分城市都开不起来,但是日本香港可以?
想想这些,比单纯把问题推到人口上,更合理

或者说,政府习惯把问题推到人口上,因为这下他们可以根泥鳅一样把一些人执政的无能,推卸到中国人的劣根性上。这是可悲的
但是老百姓可千万别这么想
中国的城市规划完全是为了显示所谓的“集中力量办大事”和便于维稳的政治产物。集14亿人之力打造4个一线城市和三十几个省会城市,自然是能把这些大城市的基建搞得如火如荼,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是这种模式是建立在压榨民众的生存空间上的。不仅大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逼仄,工作时长绝望,更是给其他中小城市,县城,农村的居民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全省给省会城市输血,全国给一线城市输血,血是哪来的?都是他妈的地级市,县城,农村输出来的。这种输血不光是金钱,税收,更包括人力资源。因为财政向大城市倾斜,为了更好的教育,医疗,养老资源,地级市,县城,农村的劳动力和人才不得不向大城市迁移,导致了更严重的大城市内卷。
河北人的新三座大山:衡水中学,输血京津,实业凋敝
华为风评不好不是一天两天了,已经超过20年了。当年毕业不肯加入华为的现在挤进去享受996的福报的,还时时给华为唱赞歌,让我怎么说呢?
已隐藏
毛毛成 🤬不友善用户
内卷化:
经济增长分4个:出口,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居民消费
由于习近平政治以及全球需求趋于饱和原因只能靠提高居民消费来提升GDP,(之前高速GDP增长是改革开放后报复型增长导致透支),但提升居民消费又面临三个问题,一是高房价,让人民赚的钱一大部分用来还房贷。二是公会与人大无实权,不能与资本谈判为工人阶级谋福利,这就导致比方一个富人九个穷人,富人的消费能力有限,而且多为进口消费,但是如果公会与人大(立法)能分点财富给其他人,就变成1个富人4个中产,那么消费就会提高,三是让政府把税收不要倾向于房地产和基建,靠第二条的工会与人大来参与分配。
这样就能大致解释为什么内卷化,以及如何内卷化。
我的看法是,如果持续下去,中国只会越来越穷,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房价可能会降一部分(但不会降太多),因为他阻挡了消费。
要想过未来的不错,移民。完
暴露个人信息 住过天通苑 又住过南法信 国宝应该能知道你是谁
一群人小声说话。因为大家都小声,但是加起来却又嗡嗡嗡声音大,所以都听不清。
突然有两个人开始大声说话。周围的人更听不清楚了。
于是所有人都开始大声讲话。这下所有人都听不清了。
暴露个人信息 住过天通苑 又住过南法信 国宝应该能知道你是谁


北京有三千万人,天通苑有40万人,即使考虑到准确的时间点,那一段时间从天通苑搬到南法信的人肯定不止楼主一个。
如果将所有人列个表出来,一个一个盘查,说句笑话,以楼主的影响力,还不足以让国宝老爷下这么大功夫。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