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之峰宣布参选到'被'DQ,我想起几年前读过的报道再综合现在发生的事。

马云早报的报道

我觉得黄之峰的政治手段,港府跟北京在'一国两制'的限制下,根本不是他对手。

昨天他被DQ后,国际新闻炸开了(我一个fb号是专news feed 新闻)。全部都是他被DQ的新闻,有些还报道两,三篇,以最快的速度发出。如果了解新闻操作,就知道'黄被DQ'的稿应该老早就在总编抽屉里,等确认就立刻发放。(当过新闻实习生)

令我想起雨伞时,读过两篇英文报道,内容大概是访问一些企业家,创新公司的老板。大致都说,如果黄之峰愿意,他们愿意现在就聘请黄之峰(17-8岁)让他至少管理整个部门或者开一家新公司让他管理。不止不看文凭,还会请最好学历的人协助他。(不要问我link,很久了我也懒得找,要看可以谷歌Joshua Wong。)

为什么他们会让一个17-8岁未成年的示威小头目那么欣赏?之后我重新解读他,发现他虽然年纪轻轻,在面对突发高压/恶劣困境时,会在最短的时间,重新部署新计划,而且当机立断。他有异常的政治嗅觉和战略思维

虽然雨伞失败了,他也被DQ选议员,香港恢复平静后,黄很低调的跟支持香港民主运动的组织进行联系和交流,最频繁跟台湾民主阵营和美国国会接触。

这次他参选区议院,一个去美国国会山告洋状的他,当然知道北京不可能让他选,然后等到他正式被DQ,就可以又一波新闻热点。

大家都觉得他这步高,又一次看到香港政府的丑态。我不是喜欢想阴谋论的人,但这次我真的觉得没有那么简单,香港政府已经很丑了,他何必需要再证明?
我综合全部看到的报道和分析后,我可能猜测到他整个部署。

他高调跳出来宣布要选区议员后,整个焦点集中在他跟选举主任之间,他也一直放话催主任快点决定,每天每夜,一天几次放话,全部媒体也一直关注到底他会不会被DQ和选举主任几时会给答案。同时陆陆续续很多二,三十出的年轻人,低调的参加选举,而且成功通过了政审。当黄正式确认被DQ后,证明港府和北京在背后政治操控之外,因为他高调的操作媒体,那些要选区议员的年轻人都没有被刁难。

黄之峰不能选了,就没有了吗?我觉得他不选更可怕。我猜他会为这些年轻面孔的政治新鲜人,用他所有的人脉,知名度,所有力量去帮他们助选和站台。区选举很注重地方服务的,没有长期经营很难当选的,所以黄一定要为他们加持,以被政治迫害者的姿态尽量送他们进去区议会。这些人一旦选赢了,就代表黄之峰的政治势力进入体制的第一步。

我不知道我有没有高估他,可能他自己也没有想那么多?在香港的朋友,你们也知道,几乎整个泛民都看好黄之峰是香港民主阵营的接班人,经过这几年的政治磨练,他不会是走一步算一步的人。
5
分享 2019-10-30

22 个评论

北京老佛爷的面子比任何理由都重要。
我很赞同你的部分内容,比如黄之锋拥有着大量媒体,资本力量,国际政治支持,黄之锋高调参选应该也是一步揭露香港政治格局的阳谋,再比如以黄之锋做掩护,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将大量青年政治送上政坛,这点很有创意,我觉得可行性非常高。
但我对黄之锋本人,觉得你高估了他。
他的年龄太小,阅历有限,他的未来的确不可限量,但是,一个年仅23岁的青年,一个从15岁开始参与各种社运的人,我很难相信他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去处理错综复杂的政治体系,还能老练到以自己的民声为别人做政治垫脚石。
然而,正如你所说的有相当多的媒体,政治组织,企业资本家看好他,支持他,我相信这种支持不仅会局限在金钱和声援上,专业人才的支援一定不会少,为黄之锋出谋划策,组织动员。
如果真的是暗度陈仓的话,我反而同情黄之锋,因为这是在消耗黄之锋的政治资本,他冲在民运第一线快十年了,最珍贵的就是这些名声,同期的几个社运领袖去了国外名牌大学,他呢?他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在香港政坛站稳脚跟,拥有自己的政治话语权。他不是久经政治的,拥有自己家产,人脉的政客,他拥有的只剩自己的名气,在民主运动上的声望。这时候让他拿自己的名声为别人站台,这,杀人诛心。
我是不信任黄之锋的,无论他有多少人支持,也不能代表他有多少才能在政治方面,跟他一起的那些人也是如此
可否比较一下黄之锋和80年代的学运「明星」吾尔开希王丹等人的异同点?经过看贴,发现后者好像也颇会操纵舆论,也颇有国际势力的关注和支持,最后为什么是不一样的结局??
不必高估黃之鋒的機心,他是個善於應變的演說家和社運家,但不是一個深沉的政治家。

然而,黃之鋒是一個團結人望的新生代社運領袖,他不需要為誰站台,只要他被DQ,就足以團結泛民團體和新生代本土派。
如果真的是暗度陈仓的话,我反而同情黄之锋?

为什么觉得可怜呢?外国很多例子因为被政府打压不能选的人,很多会用political endorsement 的方式来保存政治实力。比方泰国'他信',换几个替身也赢。
现在他不是很多条路可以选,他进体制内的机会对于零。所以只剩这条路可以延伸政治影响力。

现在香港老泛民已经没有斗志了,唯一能做的就是撑到青年政治上来接班。他不帮那些新鲜人选进体制,还有什么办法?还有你说他没有人脉,我不同意。

为他人作嫁衣有风险吗?可能有,就算他进去也是一席,如果有风险,进去或者不进都一样。总之什么都是政治计算。民主运动的名声只是虚名,政治势力进入体制才是关键,看看剩27年的香港会不会有大机遇。或许北京哪天也政治改革,独立可能比较难,给香港真正的自制不是没有可能。

最重要是刚才我说的,传统泛民主派已经没有政治能量了,经过雨伞和送中,他们自觉被主流边缘化,话语权开始消失中。一个参与民主运动的人,不能一直在街上行动,不然就永远流落街头的。
那你认为老泛民能撑多久?还有谁是你信任的?我不是质疑你,我是想问你?
错,最大不同,黄之峰还在香港继续斗争。他一天逃亡香港,马上政治生命归零。王台仰跟梁天琦的分别。
黄和梁也没怎么「政治生命归零」啊,他们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啊?
只剩梁的政治能量还在。我认为黄台仰基本已经完蛋了。
老泛民能撑多久我可不清楚,但我清楚的是黄的势力是无法补充或取代的,我的要求很简单以民为主这就是我的信任,当初中共不肯选唐英年和曾俊华,我对此十分失望。
香港这次能支持四个月还在抗争,就是因为兄弟爬山,各自努力
我没有否定什么啊?我只是猜测将来区议会选举的动态罢了。

唐英年和曾俊华不就你们那么支持所以他们才不受中共信任吧。你们越讨厌,他们越信任。哈喽,很明显嘛。
我没说你否定什么阿?嘛中共只想要听话的狗,所以导致了这件事出来了,我只能说:活该
他学业本就没另外几个人好啊。一般得是港大学生会会长之类的才会扮演这样的角色,他是因为港府乱搞才会有机会脱颖而出的。
他信的履历很好查,成绩优异,名牌大学毕业,弃警从商,身价斐然。而且,他是52岁当了总理后被政变赶下台,这份经历摆在那呢
可黄之锋呢?15岁开始街头运动,父母皆非名流,好听点是两袖清风,不沾是非的政治素人,直白点就是除了名气一无所有。
对于香港的泛民,这种暗度陈仓的确是一步好棋,有利于让自己阵营的政治纲领得到实施,上位的议员可以继承黄之锋的政治遗产和民间声望,从而实现更大的影响力。我同意这一点,这是一步好棋。
但对于黄之锋个人,你说的不错,名声只是虚名,进入体制才是关键,所以黄之锋才努力想当议员,他不是60岁高龄什么都享受过,什么都拥有过的他信,他是有自己的抱负想要通过街头政治实现自己人生腾飞的年轻人,将其他人推上议员位置,对他而言就是将自己的影响力分出去了,这是他仅有的资产了。一旦阵营内的其他人当了议员,那么黄之锋的示威活动必然要为议员的政治目标让步,他会逐渐失去媒体和国际的关注,整个泛民的斗争将以这几位议员为核心。
没错,泛民需要新鲜血液,黄之锋被体制隔绝,但黄之锋期待的是用更多更广泛的抗议活动逼迫政府做出让步,而不是为他人站台,这不是延申政治影响力,这叫献祭自己照亮别人,因为黄之锋根本没有政治力量,只有名声。一旦失去了,他就只能期待泛民真正掌权时能够给自己留个位子

这是泛民的暗度陈仓,在我眼中却也是将黄之锋当工具人用
www.forbes.com/sites/joshsteimle/2014/10/02/why-occupy-hong-kong-leader-joshua-wong-would-make-a-great-hire/amp/

找好久,所以其他不找了。2014年的报道。

  • 2017 Joshua: Teenager vs. Superpower, a documentary film about Joshua Wong
  • 2015 Fortune – World's 50 Greatest Leaders (10th place)
  • 2014 Lessons in Dissent, a documentary film featuring Wong and fellow activist Ma Jai
  • 2014 TIME Cover (Asia Edition)
  • 2014 TIME – The 25 Most Influential Teens of 2014
  • 2014 Foreign Policy – 100 Leading Global Thinkers
  • 2014 TIME – Person of the Year 2014 (Reader's Poll – 3rd place)
  • 2014 YAHOO Top Ten Search Ranking – No.1 (Hong Kong)
  • AFP 10 Most influential people 2014
  • The Times – Young Person of the year 2014



有很多人质疑他的学历普通,其实我一样,不要认为我hard sale。大多数追求未来有更高的政治企图心的学生民运都是大学时冲击体制,事情过后一般都会出国读书然后再回国,转在体制内竞争。太阳花林飞忛就是这样,现在在民党担任职务。韩国,台湾最多人走相同模式。

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因为他们知道要再上一层,只有普通文凭是一道高墙,尤其有儒家文化的国家,对领袖都有精英情结,博士,医生,律师,什么师什么的,如果来自政治世家,大概至少保送到部长级别。
相对西方国家也有,只是没有那么看重。记得看新闻,MIT最年轻的讲师(还是教授)是一个只会折纸的小伙子,没有专科。

也不是粉,只是对他非常有兴趣,看他能在中共势力下玩出什么把戏。
恭喜你进入观察者组织(滑稽
恭喜你进入'观察者组织'

哈哈哈,老实说,我见过人家用这次这个形容词但不是太了解背后的含义。好像是有点嘲讽的意思吧。可以告诉我吗?
我是基本同意 @applepie 的說法的,他的演說能力和應變能力非常出眾,但不是一個充滿機心計算的政治家。就這次dq事件,我想他也是考慮過各種不同的結果所能帶來的影響才去參選的,被dq必然是預計之內。

不過我認為如果他對香港社會狀況和複雜的政治版圖足夠的敏銳(順說我覺得他是有的,就這次運動他一開始就不存在領袖的角色,甚至一度被嫌棄,但卻很快地找到自己的戰線,不亢不卑地在自己的位置上努力,當初罵他的人也轉而讚賞,這份機智和知所進退很令我敬佩),他不會把為他人站台幫其他人當選,當成是比引發國際輿論更有效的選項。

首先黃之鋒的參選使其他較具爭議的參選人成功入閘這點我是同意的,像是上次參選鄉委的朱凱迪這次不怎麼受到刁難就入閘了,我猜是因為早已決定要dq黃之鋒,再dq太多的人這個政治代價政府未必承受得起,所以放生了不少人。但在dq誰的問題上政府總是很難捉摸,所以要說這是黃之鋒參選計算好的一環又未免太高估了,當然在選舉主任拖字訣的期間,黃的一波輿論操作是挺精彩。

然後是選贏的問題,樓主說得沒錯區選是注重地方服務的,因此我認為所以黃之鋒的加持並不那麼關鍵。區選的選民有人看重參選人的政治立場,也有人貪求參選者能給予的福利。針對前者而言,四個月以來的運動使香港市民的政治覺醒前所未有的高,這種狀況一般都是對泛民主派的選情有利,所以建制派這次才如此緊張,他的dq對其他泛民的選情無疑是會有幫助,也應該能刺激投票率,但將之看關鍵未免太瞧不起這四個月來香港人的政治覺悟了;針對後者而言黃之鋒及其政治連繫香港眾志本來就沒有那麼大的資源幫忙,就我所見現在參選的素人都是一步一腳印地自己打入社區,如果他們要求的話黃之鋒會幫忙站台吧,但參照雨傘運動後的選舉,應該不怎麼會發生這個情況,影響力也未必那麼大,甚至有些素人也不太想跟黃之鋒拉上關係,畢竟黃的色彩太強烈了。

另外,黃之鋒是難得地為泛民原有的支持者所喜愛、又為部分本土派所接受的政治人物,但本土派也有杯葛選舉的主張,我所認識的但也有雖欣賞黃之鋒但說什麼都不打算投票的本土派。總的來說就是我認為黃之鋒就算去為誰站台,以香港的政治狀況而言我不認為他的光環能幫候選人帶來多少好處,而我也相信他有足夠的智慧判斷這一點,所以要說他是抱有以“被政治迫害者”的光環幫助其他泛民候選人當選這個打算,而參選這次的區議會,我不怎麼同意這個推斷啦。
算自我嘲諷
香港的政治氛围我算了解,就算民主阵营里,各派系都不服对方。为什么我比较看好黄之锋?因为温和泛民支持他之外,那些激进派,焦土派,爦炒派,打他太猛会反伤自己,毕竟大部分普通市民对黄是爱护的,15岁就以学生身份出来,而且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超越李柱名。也比较少跟其他人有私怨,也不攻击自己友,最多不采对方。对一个搞社运的年轻人来说也相当有政治智慧。记得雨伞之前,他提出要带队参加'占中'被三子拒绝,他没生气也不说什么,转去找学联合作,就静静带人在外围集结。然后无预警占领公民广场。整个过程太精彩了,如果没有相当的Strategic thinking,不容易掀起那场雨伞运动。可能他只是想,你们竟然不参我玩,我就搞我自己的,没想到连锁反应到变成占领香港。本来三子也只是打算几十,几百人做一场行为艺术。被警察拖去警察局,引起国际媒体的关注。

嗯,区议会靠地方服务,虽然现在市民觉醒很高,但选举,选举,看到政治明星在拉票,感觉不同的。面对三唔识七的政治新鲜人,有一个自己熟悉的名人做背书,很不一样的。不然政治人物要出落街跑选举那么辛苦,只要挂选举布条,不是更轻松?而且他们也完全没有长期在地方服务,只能做尽量做。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