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新能源車的末路
昨天網路上流傳著一張截圖,內容是比亞迪寄給供應商,要求對方從明年2025年1月1日起所提供的所有零件降價10%,並且供應商自行克服成本問題,在12/15前將降價後的報表提交給比亞迪。
並且不只比亞迪,就連上汽大通也向供應商提出降價10%的要求。
在我得知這件消息後,我想中國的新能源車產業已經準備要暴雷了。
這倒也不是我危言聳聽,只是進行了簡單的推論而已。
一、既然都已經爆出兩間企業要求供應商降價的消息,只要其他車企還想打價格戰,他們必然會對自己的供應商提出同樣的要求,盡可能的壓低成本。
二、如果每間車企都對自己的供應商提出降價的要求,我相信有一大批的中小型供應商絕對活不下去,不是員工會被大幅度降薪,就是會因為資金鏈斷裂而破產倒閉。
三、即使車企在其他倖存的供應商支持下實現了價格戰,但既然成本降價的消息已經被大眾得知,那麼負責新能源車保險的保險公司也不會默不吭聲,他們必然會對明年車企推出的新車品質生出疑慮,然後提高車險的保費。
四、新能源車在續保上的困難早已是人盡皆知,中國網路上有很多關於網約車被拒絕續保的帖子,即便車企的價格戰打得再怎麼漂亮,高昂的保費恐怕也會讓購買者退避三舍。
五、到頭來,即使車企想藉由打價格戰確保市佔率,但如果消費者的購買意願持續低迷,那麼車企也只能延長貨款的結清時間,這也意味著本來就因為降價而肉痛的供應商又會遭遇資金鏈斷裂的問題。
六、而且也不只供應商會遭遇資金鏈斷裂的問題,如果車企的銷量遲遲不見起色,那他們恐怕也會淪落到跟哪吒同樣的下場。假如供應商在車企破產倒閉時可以討回貨款的款項,那供應商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但如果損失過於慘重的話,那也只能跟著一起完蛋。
七、當這樣破產倒閉的新能源車車企越來越多,這意味的是跟著他們一起完蛋的供應商,以及完蛋的售後。新能源車在維修上遠比燃油車困難,假如連生產該新能源車的車企都破產倒閉,既然車企已經不再生產,也就代表購買者能找到的維修用零件只會越來越少。
八、另一方面,新能源車也不僅僅只需要考慮硬體上的維修,既然與智駕扯上關係,那麼軟體方面的更新與維護也相當重要。但這點在生產該新能源車的車企破產倒閉後,顯然是不可能找到專員提供幫助的,車主也只能祈禱自己可以在網路上找到破解版的資源了。
九、可以說,只要有一間新能源車車企破產倒閉,它過去生產製造的所有新能源車都可以視為磚塊,大型的不可回收垃圾。即使仍然可以駕駛,但又有哪間保險公司願意受理保險業務呢?
嗯嗯,就是這樣簡單的推論。
老實說,我覺得新能源車的供應商是很可憐的。
畢竟如果深入研究,就會發現新能源車車企在結清貨款上所需的時間是越來越長的。
這意味著供應商其實隨時都有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我想比亞迪與上汽大通寄給供應商的信件被外流出去,大概也是逼不得已,畢竟如果真的就這麼接受,若車企還想拉長結清貨款的天數,那供應商是真的活不下去了。
當然,把信件外流出去也不一定就能徹底打消這兩間企業要求降價的決心,不如說,我反而覺得這種公開會讓其他企業也想要探探口風,畢竟如果只有自己企業還是原來的成本價格,那自己在價格戰這方面顯然是沒有競爭力可言的。
……就某方面而言,我認為供應商降價已經是無法避免的結局。至於實際上究竟降多少,那就只能看各方企業的交涉了。
只不過,無論車企從供應商那邊拿到多少降價,即使價格戰打得再怎麼漂亮,也不代表車企就一定能倖存下來呢。畢竟對一間車企而言,最重要的終究是銷量的多寡。
但問題是,我想明年中國新能源車車企大概都會著眼於中低價位的市場,畢竟他們的重點會放在如何確保市佔率,高價位的豪車即使能創造更多利潤,但若只能賣出寥寥數輛的話,那終究還是會虧本的。
嘛,就祝中國現存的新能源車車企好運吧。
祝他們能順利的打贏這場「捲成本」的價格戰,並且成為活到最後的贏家。
而不是銷量慘澹到只能破產倒閉,然後把他們的供應商一同拖下水共赴黃泉。
並且不只比亞迪,就連上汽大通也向供應商提出降價10%的要求。
在我得知這件消息後,我想中國的新能源車產業已經準備要暴雷了。
這倒也不是我危言聳聽,只是進行了簡單的推論而已。
一、既然都已經爆出兩間企業要求供應商降價的消息,只要其他車企還想打價格戰,他們必然會對自己的供應商提出同樣的要求,盡可能的壓低成本。
二、如果每間車企都對自己的供應商提出降價的要求,我相信有一大批的中小型供應商絕對活不下去,不是員工會被大幅度降薪,就是會因為資金鏈斷裂而破產倒閉。
三、即使車企在其他倖存的供應商支持下實現了價格戰,但既然成本降價的消息已經被大眾得知,那麼負責新能源車保險的保險公司也不會默不吭聲,他們必然會對明年車企推出的新車品質生出疑慮,然後提高車險的保費。
四、新能源車在續保上的困難早已是人盡皆知,中國網路上有很多關於網約車被拒絕續保的帖子,即便車企的價格戰打得再怎麼漂亮,高昂的保費恐怕也會讓購買者退避三舍。
五、到頭來,即使車企想藉由打價格戰確保市佔率,但如果消費者的購買意願持續低迷,那麼車企也只能延長貨款的結清時間,這也意味著本來就因為降價而肉痛的供應商又會遭遇資金鏈斷裂的問題。
六、而且也不只供應商會遭遇資金鏈斷裂的問題,如果車企的銷量遲遲不見起色,那他們恐怕也會淪落到跟哪吒同樣的下場。假如供應商在車企破產倒閉時可以討回貨款的款項,那供應商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但如果損失過於慘重的話,那也只能跟著一起完蛋。
七、當這樣破產倒閉的新能源車車企越來越多,這意味的是跟著他們一起完蛋的供應商,以及完蛋的售後。新能源車在維修上遠比燃油車困難,假如連生產該新能源車的車企都破產倒閉,既然車企已經不再生產,也就代表購買者能找到的維修用零件只會越來越少。
八、另一方面,新能源車也不僅僅只需要考慮硬體上的維修,既然與智駕扯上關係,那麼軟體方面的更新與維護也相當重要。但這點在生產該新能源車的車企破產倒閉後,顯然是不可能找到專員提供幫助的,車主也只能祈禱自己可以在網路上找到破解版的資源了。
九、可以說,只要有一間新能源車車企破產倒閉,它過去生產製造的所有新能源車都可以視為磚塊,大型的不可回收垃圾。即使仍然可以駕駛,但又有哪間保險公司願意受理保險業務呢?
嗯嗯,就是這樣簡單的推論。
老實說,我覺得新能源車的供應商是很可憐的。
畢竟如果深入研究,就會發現新能源車車企在結清貨款上所需的時間是越來越長的。
這意味著供應商其實隨時都有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我想比亞迪與上汽大通寄給供應商的信件被外流出去,大概也是逼不得已,畢竟如果真的就這麼接受,若車企還想拉長結清貨款的天數,那供應商是真的活不下去了。
當然,把信件外流出去也不一定就能徹底打消這兩間企業要求降價的決心,不如說,我反而覺得這種公開會讓其他企業也想要探探口風,畢竟如果只有自己企業還是原來的成本價格,那自己在價格戰這方面顯然是沒有競爭力可言的。
……就某方面而言,我認為供應商降價已經是無法避免的結局。至於實際上究竟降多少,那就只能看各方企業的交涉了。
只不過,無論車企從供應商那邊拿到多少降價,即使價格戰打得再怎麼漂亮,也不代表車企就一定能倖存下來呢。畢竟對一間車企而言,最重要的終究是銷量的多寡。
但問題是,我想明年中國新能源車車企大概都會著眼於中低價位的市場,畢竟他們的重點會放在如何確保市佔率,高價位的豪車即使能創造更多利潤,但若只能賣出寥寥數輛的話,那終究還是會虧本的。
嘛,就祝中國現存的新能源車車企好運吧。
祝他們能順利的打贏這場「捲成本」的價格戰,並且成為活到最後的贏家。
而不是銷量慘澹到只能破產倒閉,然後把他們的供應商一同拖下水共赴黃泉。
86 个评论
感覺恆大2.0要來了.......
搞不定的,新能源在金融系统里的账目再崩,那就会雪崩了。
不用码那么多字,
说到底这种政府大规模扶持,本质就是指令经济,或者说计划经济。
这种行为做多了只会有1个后果,就是供需混乱,产业结构失衡。
如果这个时候你再急急忙忙去产能的结果就是大量失业,冲击其他行业。
中国出现这种状况已经好多年了。
之前是基建产能过剩, 最后只能跑到不发达国家搞贷款输出产能。
问题是,这次你要输出过剩产能到发达国家,人家选民可不会逆来顺受。
结果就是,所谓的新造车势力互相倾轧,出现大量无效投资和生产,继续摧残经济结构。
一直摧残到,不得不洗牌。走一遍苏联走过的路。
说到底这种政府大规模扶持,本质就是指令经济,或者说计划经济。
这种行为做多了只会有1个后果,就是供需混乱,产业结构失衡。
如果这个时候你再急急忙忙去产能的结果就是大量失业,冲击其他行业。
中国出现这种状况已经好多年了。
之前是基建产能过剩, 最后只能跑到不发达国家搞贷款输出产能。
问题是,这次你要输出过剩产能到发达国家,人家选民可不会逆来顺受。
结果就是,所谓的新造车势力互相倾轧,出现大量无效投资和生产,继续摧残经济结构。
一直摧残到,不得不洗牌。走一遍苏联走过的路。
>> 不用码那么多字,说到底这种政府大规模扶持,本质就是指令经济,或者说计划经济。这种行为做多了只会...
會很多字嗎?才不過1K5多。如果是正式的專題報告,根本沒辦法寫得這麼簡短吧。
另一方面,我是想盡可能把觀點闡述的淺顯易懂簡明扼要的。
我希望在盡可能不使用專業術語的情況下,也能讓即使對這方面不熟悉的人對新能源車的未來有大概的認知。車企、供應商、保險公司、車主之間的交互作用與影響這樣。
中國的新能源車賣的好就只有一個原因:用成本價賣然後全靠中共補貼
現在外國祭出關稅反傾銷,他們能做的就只有再壓低成本去彌補售價的上升
現在外國祭出關稅反傾銷,他們能做的就只有再壓低成本去彌補售價的上升
>> 畢竟新能源車產業歸類在中國強推的新質生產力嘛......啊對了,代表中國新質生產力之一的光伏好...
我之前听说,他们拿完低息贷款就开始去扩张资产,各种什么充电站,电车租赁,都是拿来做金融抵押,然后通过债市赚利差。
光伏估计更难,需求量都成问题了。
中國是的競爭方法,價格戰割喉放血
我不用想辦法主動應對,只要撐的比你久
然後我們知道中國經濟穩中向好,恩
所以都會把自己給放血放到死
我不用想辦法主動應對,只要撐的比你久
然後我們知道中國經濟穩中向好,恩
所以都會把自己給放血放到死
>> 先观望观望再说吧
可能我使用的詞彙讓人有所誤解,我所說的觀望指的是……等它真的發生。
現階段短時間內,新能源車產業若想像恆大那樣暴雷,其實還是很困難的。(雖說哪吒已經暴雷了,但那仍然是少數情況)
至少也要等到明年車企推出新款、真正的打價格戰之後、然後再過三個月到六個月的時間持續銷量慘淡,在經歷這樣的過程後,才可能真正的看到大量的車企與供應商暴雷的光景。
到那時候才能說是恆大2.0這樣。
>> 中國是的競爭方法,價格戰割喉放血我不用想辦法主動應對,只要撐的比你久然後我們知道中國經濟穩中向...
可是這次新能源車車企放的是供應商的血,這種慷他人之慨的作為,我想是滿無恥的。
如此一來,我想先死的會是成片的供應商,也可能車企拖著供應商一起死呢......
其實23年第一季鋰、鈷的期貨價暴跌就看得出端倪了。這兩種原物料期貨價(尤其是鋰)約在21年第四季開始急遽拉升,在高檔停留了約五個季度,目前大致跌回起漲點。
期貨是投資人對未來需求的預期,而鋰、鈷是製造電池的必要物質,所以當時就看得出電動車未來一定會非常、非常、非常慘。
品蔥有一段時間吹中國電動車,而當時確實電動車出貨旺盛,所以我沒有參與這些議題的討論,印象中@Studebaker史刁碧嘉戰力最旺盛。
中國股市是否可以作空呢?說不定可以賺一波。
期貨是投資人對未來需求的預期,而鋰、鈷是製造電池的必要物質,所以當時就看得出電動車未來一定會非常、非常、非常慘。
品蔥有一段時間吹中國電動車,而當時確實電動車出貨旺盛,所以我沒有參與這些議題的討論,印象中@Studebaker史刁碧嘉戰力最旺盛。
中國股市是否可以作空呢?說不定可以賺一波。
>> 那就要看中共官方還能灑多少幣和他們削上游能降低多少成本了
......如果明年新能源車的售價比今年還要高的話,那我想也不用談什麼市佔率了。
畢竟大家都知道有兩間車企要求供應商降價了,除非車企公開指稱他們後來回心轉意,不只沒有讓供應商降價,還讓供應商多賺一點利潤,不然他們明年無論如何都只能讓新能源車的售價更便宜。
如果不這麼做,當消費者心裡浮現「咦?怎麼今年新能源車的售價比去年還要貴?這間車企不是都要求供應商降價了嗎?他們的成本應該比去年還要低,還想讓我們多掏錢購買他們的產品,是把我們當盤子了嗎!」這樣的想法,那這間車企無論做怎樣的行銷策略,都絕對無法讓消費者生出購買新車的念頭。
我覺得這應該是大勢所趨之下的結果。
>> 其實23年第一季鋰、鈷的期貨價暴跌就看得出端倪了。這兩種原物料期貨價(尤其是鋰)約在21年第四...
居然有做空中國股市的念頭,你還真敢想……
如果你人在中國,那你最好不要把這種想法付諸實行會比較好。
不然你可能會被中國公安找上門,被隨意編織口袋罪,然後就這麼入獄了。
順帶一提,就算退一萬步來說你真的做空成功了,那你又有想過該怎麼把錢匯出中國嗎?
除非你確定你在中國的關係硬到沒有人能輕易動你,不然當你想把資金轉出中國的時候,你仍然會被中國公安找上門來,然後以各式各樣的罪名把你關押,凍結你的銀行帳戶,甚至在看守所或是監獄裡面逼迫你把錢轉帳到公安帳戶裡面。
啊,這種事情其實曾經在中國發生過的,如果你很感興趣的話可以查一下『順德公安轉帳三億元』的事情始末。
到最後你不只賺不了一波,搞不好連人與資金一同被扣留在中國境內,那可就笑不出來了。
>> 居然有做空中國股市的念頭,你還真敢想……如果你人在中國,那你最好不要把這種想法付諸實行會比較好...
說說而已,遠離中國保平安。
會發現品蔥,就是因為我上一份工作需要頻繁出入中國,無意間發現了它,也因為它讓我避開一劫。19年底到中國開會時我就全程戴N95,當時還被中國同事取笑,說我被境外反華媒體洗腦,回台後沒多久COVID的消息就壓不住了,事實上證明無腦的不是我,呵呵。
沒用的
首先買車對大多數人而言是一筆大開銷,通常不會因為你最近打價格戰,價格便宜了就買。現在不想買的大概就是真的不想買了
然後,就算我現在想買,看大家都在大降價,買家這時會怎麼想?再觀望,等他再降下來一點吧。這才是常態
所以不會有買氣的
首先買車對大多數人而言是一筆大開銷,通常不會因為你最近打價格戰,價格便宜了就買。現在不想買的大概就是真的不想買了
然後,就算我現在想買,看大家都在大降價,買家這時會怎麼想?再觀望,等他再降下來一點吧。這才是常態
所以不會有買氣的
>> 沒用的首先買車對大多數人而言是一筆大開銷,通常不會因為你最近打價格戰,價格便宜了就買。現在不想...
並不是最近打價格戰喔,真要打價格戰恐怕也是明年各品牌車企推出新款新能源車的時候了。
現階段而言,我想大家都還不至於對現有車款打降價促銷的。而且既然買家都知道明年的成本會降價,除非急於用車,不然都會把眼光擺在明年,根本不會這時候買車的。
習還想靠老外接盤,不過老外才不可能跟著他的計劃走。
>> 去年明年都差不多,難道你覺得明年中國經濟就能活過來讓大家都有心情買車嗎?
嗯,大概不會吧。
不過我對你的問題其實滿疑惑的。那個,你有完整看完我主樓的文章嗎?
你提問的內容我明明有寫在推論裡面的啊……?
五、到頭來,即使車企想藉由打價格戰確保市佔率,但如果消費者的購買意願持續低迷,那麼車企也只能延長貨款的結清時間,這也意味著本來就因為降價而肉痛的供應商又會遭遇資金鏈斷裂的問題。
……應該與你問的問題相重合吧?
作为老支弯道超车重要项目除非到死那天不然拼死也得维持的
有些种都干过什么让人瞧得起的事?
这明显是只懂经济帐不懂政治帐。
匪为什么大推新能源车,表面原因环保是一方面,主要是因为石油需要进口,而电能够自给。因此依靠国家补贴,新能源车能够活的很好。更重要的是,随着全面脱钩,经济下行。很快大部分普通人就开不起燃油车了。电车不管性能再怎么垃圾,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便宜。
1000块油费在美国根本不算什么,在中国有一半人都觉得肉疼,所以在中国,便宜货一定会打败质量好的名牌。
就和拼多多胜过旗舰店一个道理。
匪为什么大推新能源车,表面原因环保是一方面,主要是因为石油需要进口,而电能够自给。因此依靠国家补贴,新能源车能够活的很好。更重要的是,随着全面脱钩,经济下行。很快大部分普通人就开不起燃油车了。电车不管性能再怎么垃圾,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便宜。
1000块油费在美国根本不算什么,在中国有一半人都觉得肉疼,所以在中国,便宜货一定会打败质量好的名牌。
就和拼多多胜过旗舰店一个道理。
新能源车爆不了大雷,因为便宜的电动车在中国还是刚需。
最简单容易看到的就是街上跑滴滴的都不用油车了。比起新能源车,一汽大众这种合资车燃油车和国产燃油车才真是要完。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现在中国人用不起油了。
最简单容易看到的就是街上跑滴滴的都不用油车了。比起新能源车,一汽大众这种合资车燃油车和国产燃油车才真是要完。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现在中国人用不起油了。
>> 这明显是只懂经济帐不懂政治帐。
匪为什么大推新能源车,表面原因环保是一方面,主要是因为石油需要进口,而电能够自给。因此依靠国家补贴,新能源车能够活的很好。更重要的是,随着全面脱钩,经济下行。很快大部分普通人就开不起燃油车了。电车不管性能再怎么垃圾,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便宜。
1000块油费在美国根本不算什么,在中国有一半人都觉得肉疼,所以在中国,便宜货一定会打败质量好的名牌。
就和拼多多胜过旗舰店一个道理。
嗯嗯,我是不管政治帳的喔。
因為我實在不明白,為了讓中國的電車便宜,一再剝削供應商的利潤到把供應商逼到絕境,究竟算什麼政治帳呢。
>> 新能源车爆不了大雷,因为便宜的电动车在中国还是刚需。
最简单容易看到的就是街上跑滴滴的都不用油车了。比起新能源车,一汽大众这种合资车燃油车和国产燃油车才真是要完。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现在中国人用不起油了。
一定會暴雷的。(心平氣和)
然後關於你所說的滴滴網約車,那是因為中國強推網約車選用新能源車的政策喔。所以你才會覺得現在的網約車都不用油車。
這不能稱為剛需喔,畢竟這是人為創造出來的硬性需求。
>> 其实本来就是内销。先不说有关税,就是论质量,中国电动车在欧美也没得卖的。
拼命打价格战明显不是为了欧美市场,而是为了中国市场,因为中国穷人多。
畢竟中國現在經濟下行,房地產房價大幅下跌與各種爛尾樓,中產階級資產紛紛因此縮水返貧了呢。
而且再加上現在各行業大多都在降薪與欠薪,前陣子還有反向討薪,更不用提今年海銀財富暴雷、恆大暴雷等等讓投資人資產打水漂的遺憾事件。
嗯嗯,雖然說是這麼說啦,但這恐怕也無法合理化比亞迪與上汽大通要求供應商降價的這件事吧。
不是强推。我特地问过一些滴滴司机,他们和我说现在跑滴滴利润很低,还有公司抽成,如果用油车跑,跑滴滴非但不赚钱还要倒赔钱,只有用电跑才有每公里几毛钱的利润。
如果每天上下班20公里往返的话,烧油要每个月小一千块,用电每个月才几十块。如果用油车,普通职工每个月三四千工资根本负担不起。
看您打繁体字,可能您是港台人不太了解内地情况,北京上海是有不少有钱人,但内地大部分三四线城市月薪普遍只有三四千,对于他们来说能负担起的就是十万块左右的电动车,如果要用油,可能还不如打滴滴划算。
如果每天上下班20公里往返的话,烧油要每个月小一千块,用电每个月才几十块。如果用油车,普通职工每个月三四千工资根本负担不起。
看您打繁体字,可能您是港台人不太了解内地情况,北京上海是有不少有钱人,但内地大部分三四线城市月薪普遍只有三四千,对于他们来说能负担起的就是十万块左右的电动车,如果要用油,可能还不如打滴滴划算。
>> 不是强推。我特地问过一些滴滴司机,他们和我说现在跑滴滴利润很低,还有公司抽成,如果用油车跑,跑滴滴非但不赚钱还要倒赔钱,只有用电跑才有每公里几毛钱的利润。
如果每天上下班20公里往返的话,烧油要每个月小一千块,用电每个月才几十块。如果用油车,普通职工每个月三四千工资根本负担不起。
看您打繁体字,可能您是港台人不太了解内地情况,北京上海是有不少有钱人,但内地大部分三四线城市月薪普遍只有三四千,对于他们来说能负担起的就是十万块左右的电动车,如果要用油,可能还不如打滴滴划算。
————
网约车开始全面新能源化?燃油车将退市?(2020.11.15)
https://m.thepaper. cn/baijiahao_9997429(網址連結請自行斟酌風險)
近期,不少深圳市非纯电动网约车司机收到短信通知,自己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将于2020年12月31日到期,到期后将失效注销。
也就是说2021年起,现有的燃油车将不能继续在深圳市从事网约车经营服务,再上路就属于非法营运,将面临扣车罚款!
对此,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回应称,2016年,深圳市政府印发实施的《深圳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非纯电动车的网约车输证有效期均不超过2020年12月31日。想要继续从事网约车行业必须重新购置符合条件的纯电动汽车。
————
嗯哼,都有這種報導存在,你還要跟我說中國網約車政策沒有強推新能源車???
順帶一提,這種情況並不僅限於深圳,事實上在中國各地都有類似的禁止燃油車從事網約車經營的禁令。
補充:看你打的是簡體字,怎麼你卻比我這個打繁體字的更不清楚中國過去的政策才是導致現如今網約車都是新能源車的始末?
有趣的觀察!
不過我想問一下,貸款的部分,車商應該是購買時一次性收到款項吧?銀行才會分期收到款項(與利息)。
不過我想問一下,貸款的部分,車商應該是購買時一次性收到款項吧?銀行才會分期收到款項(與利息)。
不同地方的法规是不一样的,在很多大城市比如北京,对于燃油车有严格限制,但在我的故乡,跑滴滴对于燃油车是没有禁令的。
政策是一方面,最关键的原因在于按照滴滴目前的价格,烧油跑根本不赚钱还赔钱,这才是跑滴滴不用燃油车的主要原因。
除了电动车,还有一种烧气的出租车,不过因为滴滴的出现,出租车的价格已经大幅度下跌到濒临倒闭的边缘。
政策是一方面,最关键的原因在于按照滴滴目前的价格,烧油跑根本不赚钱还赔钱,这才是跑滴滴不用燃油车的主要原因。
除了电动车,还有一种烧气的出租车,不过因为滴滴的出现,出租车的价格已经大幅度下跌到濒临倒闭的边缘。
>> 有趣的觀察!不過我想問一下,貸款的部分,車商應該是購買時一次性收到款項吧?銀行才會分期收到款項...
其實不太懂你在說什麼,我這篇文章提到的貨款結清時間所指的是這樣的——
在車企收到供應商提供的貨物後,車企結清貨款所需的時間。
下面是今年五月的報導。
自由時報——中國電動車商拖7至10個月付貨款 供應商剉咧等(2024.05.21)
《彭博》彙編的數據顯示,全球最大電動車商比亞迪去年向供應商付款的時間為275天(9個月),2022年為219天,2021年為198天。蔚來汽車去年需要295天(將近10個月)向供應商付款,2022年需要247天,2021年需要197天。小鵬汽車向供應商付款的時間從2021年的179天,增至2022年的208天,去年再增至221天(逾7個月)。
相較之下,特斯拉去年向供應商付款的時間縮短至約101天,起過去3年這個時間大致保持穩定。
因為已經是半年前的事情了,我想這段期間各個車企結清貨款所需的時間也會有所變動。
比方說特斯拉在比亞迪爆出要求供應商降價10%的消息後,就公告了他們現在向供應商付款的時間只需要90天。在那件消息下面,有很多中國網友紛紛討論中國本土車企結清貨款時間又需要多長云云。
總而言之,對供應商來說,資金回流的時間是越快越好的。
其实我们用不着吵会不会暴雷。看看中国电动车企业公布的收支表就能看出一些结论来了。
很明显至少目前电动车还没有当年共享单车那种严重的收支不平衡。在沦陷区经济崩溃之前,我不认为沦陷区的电动车产业会率先崩溃。因为无论是收支情况,还是市场前景,沦陷区电动车产业在沦陷区都是情况比较好的了。经济虽然总体在下行,不同行业总归有快慢之分。
很明显至少目前电动车还没有当年共享单车那种严重的收支不平衡。在沦陷区经济崩溃之前,我不认为沦陷区的电动车产业会率先崩溃。因为无论是收支情况,还是市场前景,沦陷区电动车产业在沦陷区都是情况比较好的了。经济虽然总体在下行,不同行业总归有快慢之分。
>> 不同地方的法规是不一样的,在很多大城市比如北京,对于燃油车有严格限制,但在我的故乡,跑滴滴对于燃油车是没有禁令的。
政策是一方面,最关键的原因在于按照滴滴目前的价格,烧油跑根本不赚钱还赔钱,这才是跑滴滴不用燃油车的主要原因。
除了电动车,还有一种烧气的出租车,不过因为滴滴的出现,出租车的价格已经大幅度下跌到濒临倒闭的边缘。
我實在是無法理解你的想法耶。
當中國絕大多數的地方都在全面推行網約車換成新能源車,且時間已經持續四年之久,你偏偏硬要拿極少數的地方的例外說中國才沒有強推新能源車。
你難道不覺得自己的言行完全無視事情始末且極其硬要嗎?
2024年10月,特斯拉与宁德时代达成协议,后者为特斯拉供应的电池价格在第三季度下调了10%。这一降价措施主要用于降低特斯拉生产成本,同时提高其利润率。这一调整帮助特斯拉在2024年第三季度毛利率增长了2个百分点,达到19.8%。降价的影响尤其体现在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的车型上,如Model 3和Model Y,这些车型的单车生产成本也明显下降【6】【7】【8】。
这次降价是否会造成特斯拉和宁德时代走向末路?
这次降价是否会造成特斯拉和宁德时代走向末路?
>> 其实我们用不着吵会不会暴雷。看看中国电动车企业公布的收支表就能看出一些结论来了。
很明显至少目前电动车还没有当年共享单车那种严重的收支不平衡。在沦陷区经济崩溃之前,我不认为沦陷区的电动车产业会率先崩溃。因为无论是收支情况,还是市场前景,沦陷区电动车产业在沦陷区都是情况比较好的了。经济虽然总体在下行,不同行业总归有快慢之分。
嗯嗯,就是會暴雷喔。無庸置疑的。
我也不需要做什麼辯解,只要靜待時間為我證明即可。(平心靜氣)
现在沦陷区总体趋势是国进民退,匪是不在乎基层民企死活的,或者说这本来就是包子把权力收归匪中央的一部分。
把供应商逼到绝境,这样供应商就不得不接受国有控股,国有控股以后由部委直接指挥,这样地方上的经济山头就被打掉了。
把供应商逼到绝境,这样供应商就不得不接受国有控股,国有控股以后由部委直接指挥,这样地方上的经济山头就被打掉了。
其次我从来没有说过沦陷区没有不强推电动车,我只是说目前沦陷区电动车产业没有大的泡沫。倒是您一直在说电动车产业马上就要暴雷,这方面您有比较明显的证据?虽然我个人不看好沦陷区产业。
但是我们反匪也要讲证据,不能一味夸大事实。
但是我们反匪也要讲证据,不能一味夸大事实。
>> 2024年10月,特斯拉与宁德时代达成协议,后者为特斯拉供应的电池价格在第三季度下调了10%。这一降价措施主要用于降低特斯拉生产成本,同时提高其利润率。这一调整帮助特斯拉在2024年第三季度毛利率增长了2个百分点,达到19.8%。降价的影响尤其体现在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的车型上,如Model 3和Model Y,这些车型的单车生产成本也明显下降【6】【7】【8】。
这次降价是否会造成特斯拉和宁德时代走向末路?
如果沒錯的話,這則消息好像只在中國網路上出現過的樣子。
不過就算是真的也好,特斯拉結清貨款時間現在只需要90天,總比比亞迪那種要一年一結還搞承兌匯票更要有賺頭吧。
順便一提,新能源車的電池價格是會隨著國際相關原料價格漲跌而有變化的。
最後,如果連特斯拉都走向末路的話,那我想中國也不存在任何一間還活著的車企了。
>> 现在沦陷区总体趋势是国进民退,匪是不在乎基层民企死活的,或者说这本来就是包子把权力收归匪中央的一部分。
把供应商逼到绝境,这样供应商就不得不接受国有控股,国有控股以后由部委直接指挥,这样地方上的经济山头就被打掉了。
記得你在這篇帖子下第一次的留言有這麼一句話。
『这明显是只懂经济帐不懂政治帐。』
嗯嗯,看來這很明顯是只懂政治帳不懂經濟帳的情況呢。
>> 其次我从来没有说过沦陷区没有不强推电动车,我只是说目前沦陷区电动车产业没有大的泡沫。倒是您一直在说电动车产业马上就要暴雷,这方面您有比较明显的证据?虽然我个人不看好沦陷区产业。
但是我们反匪也要讲证据,不能一味夸大事实。
在我說中國以政策強推新能源車的時候,你是如此回覆的。
『不是强推。我特地问过一些滴滴司机,他们和我说现在跑滴滴利润很低,还有公司抽成,如果用油车跑,跑滴滴非但不赚钱还要倒赔钱,只有用电跑才有每公里几毛钱的利润。』
……你還硬要對我說『其次我从来没有说过沦陷区没有不强推电动车』?
>> 如果沒錯的話,這則消息好像只在中國網路上出現過的樣子。不過就算是真的也好,特斯拉結清貨款時間現...
tesla的确实致力于缩短付款周期。是个好的买家,并且从中国国内采购95%零配件。有了tesla工厂维持新能源的供应链,只要他的供应商在tesla的带领下不死,中国的新能源车行业又如何会走向末路呢?
预言未来很容易,难得是列出细节。我认为截止2025年年底,中国的新能源车行业不会走向末路。你同意吗?如果不同意,可以给出你的时间,到时候验证一下。
>> 我个人认为从长期来看,沦陷区大部分产业都有严重的金融风险,但从短期来看,一些产业的收支还是基本...
我不想說耶,我過去已經在其他類似內容的帖子下方與他人討論過了。
我實在不想重複第二次那樣的經歷,而且,嘛,老實說,我上面已經有跟別人討問過中國新能源車究竟要怎麼樣才會是恆大2.0的情況了。
如果你真的感興趣的話,那我建議你……往上翻閱?
嗯嗯,电动车产业年底就要暴雷。
我的意思是我周围开电动车的滴滴司机用电动车的原因并不是强推,而您一定要说存在电动车强推这种现象,这两者有逻辑关系吗?欧洲国家都有严格的环保限制,能得出新能源行业马上就要倒闭的结论吗?
看来这很明显是活在自己认知中的结果。当然我没有指责您的意思,看样子您也不会改变看法,再争吵下去很显然没有意义。
因此就到此结束吧,祝您今天生活开心平安。
我的意思是我周围开电动车的滴滴司机用电动车的原因并不是强推,而您一定要说存在电动车强推这种现象,这两者有逻辑关系吗?欧洲国家都有严格的环保限制,能得出新能源行业马上就要倒闭的结论吗?
看来这很明显是活在自己认知中的结果。当然我没有指责您的意思,看样子您也不会改变看法,再争吵下去很显然没有意义。
因此就到此结束吧,祝您今天生活开心平安。
>> 嗯嗯,电动车产业年底就要暴雷。
我的意思是我周围开电动车的滴滴司机用电动车的原因并不是强推,而您一定要说存在电动车强推这种现象,这两者有逻辑关系吗?欧洲国家都有严格的环保限制,能得出新能源行业马上就要倒闭的结论吗?
看来这很明显是活在自己认知中的结果。当然我没有指责您的意思,看样子您也不会改变看法,再争吵下去很显然没有意义。
因此就到此结束吧,祝您今天生活开心平安。
這是沒什麼所謂啦,畢竟我們的對話從一開始大概就沒有重合吧。
老實說你不再出現我也沒什麼所謂喔,畢竟在你的認知中,你只能接受從現況推導出的結論,然後果斷無視了中國的新能源車究竟為什麼能如此盛行的背景。
反正你到頭來也盡是說些「欧洲国家都有严格的环保限制,能得出新能源行业马上就要倒闭的结论吗?」這類與中國完全無關的內容。(心平氣和)
還請不用擔心喔,我怎麼可能只因為遭到網路彼端不認識的人的刁難就被敗壞了心情了呢?
你也可以不用這麼虛情假意的祝我今天應該怎樣怎樣喔。
ㄅㄅ //
>> tesla的确实致力于缩短付款周期。是个好的买家,并且从中国国内采购95%零配件。有了tesla工厂维持新能源的供应链,只要他的供应商在tesla的带领下不死,中国的新能源车行业又如何会走向末路呢?..
因為,也只有特斯拉一間車企縮短付款週期啊?(迷茫)
而且在中國新能源車的總體銷量而言,特斯拉的銷量頂多也就只佔10%左右吧???
再說了,能背靠特斯拉的供應商並沒有那麼多家吧?大多數的供應商根本沒有與特斯拉合作的機會,他們的合作對象皆是那種要花很長時間結清貨款的中國本土車企耶。
如果最後只有與特斯拉合作的供應商能夠大難不死,難道又真能因此斷言中國的新能源車行業沒有走向末路……?
以及,我對列出細節沒什麼想法耶。
畢竟我在主樓已經列出我推論的細節了,你能先看完我主樓提及的那九點事項再來問我關於預言的問題嗎?
>> 因為,也只有特斯拉一間車企縮短付款週期啊?(迷茫)而且在中國新能源車的總體銷量而言,特斯拉的銷...
你的推论其实逻辑上是自洽的。我认为问题在于过于宏大和缺少定义可能会造成失真。。比如说推论对象是整个中国新能源车行业。但是样本太少,byd和他的供应商sansata(美商)。关于缺少定义,我所以举了个反例宁德和tesla,但你似乎又把这两家排除出了中国新能源车行业。
我就觉得费解你这里的中国新能源车行业到底是指byd还是特定几家公司。
这个时候讨论变得困难,所以我就换了个方法,基于结果的验证来证明你模型的正确性。
码字幸苦,我对你的长文觉得不错,有参考价值。
>> 你的推论其实逻辑上是自洽的。我认为问题在于过于宏大和缺少定义可能会造成失真。。比如说推论对象是...
其實如果你真的想套用,就不能只套用少數特定幾間企業。
然後我必須說,你舉特斯拉的例子其實是會失敗的。最大理由在於,特斯拉雖然設廠在中國,但它本質上仍然是外國企業,並非中國本土企業。
說實話,如果中國新能源車行業竟然要依靠特斯拉一個外企才不至於走向末路,那這未免也太荒謬了。
當然,如果要我推薦的話,你可以排除比亞迪、華為問界、小米與特斯拉這四間車企,然後把其餘的中國本土車企套用在我的推論上。
嗯嗯,只要排除這四間車企,其餘的中國本土車企都可以適用我的推論。
而被排除的四間車企其實各有各的理由:
在我看來,比亞迪和華為問界是可以藉由政治上的正確活下來的(但這不代表他們的供應商可以跟著活下來);小米的情況是剛進入新能源車這個行業沒多久,資金鏈還不至於立即出現問題;特斯拉則是外國企業。
>> 你不是说做空中国会被中国制裁吗我说你可以参与新加坡交易所的中国A50期指,来规避这个风险
那你可以跟「熱血大叔」本人這麼提議,因為我實際上對此並不感興趣。我又不是那個想要做空中國股市的人。(遠望)
然後他在聽我提及參與中國股市的風險後也有說他是在開玩笑這樣。
>> 恒大拖欠还假惺惺出个商票承诺一年以后加利息多给,这些吸血的新能源连白条都不打就是理直气壮...
這麼說的話真的會比恆大更慘..........
>> 這麼說的話真的會比恆大更慘..........
特斯拉在比亞迪爆出降價10%的消息後,發了公告說他們現在的付款週期只要90天。
在那之後中國網友紛紛對中國的本土車企的付款週期爭相討論起來,以下是我在網易的討論區看到的討論內容。
『某迪好像是6+6,6个月账单期,6个月承兑。如果你供应商急用钱也没关系,用账单金额向某迪金融贷款,然后某迪含泪吃你时间差的利息。』
『美的3+6,交货见发票三个月后开6个月承兑』
『你了解一下汽车主机厂回款速度再喷吧,正常是半年到一年,然后再半年以上的承兑汇票,这算好的。有的直接按照原价给几辆路试车,不要太酸爽』
『那你要知道某亚迪是半年回款 半年承兑汇票 直接给你压一年 你觉得这些供应商能做好配件吗?』
『90天给现金那就是天大的好事了,一般给你半年以上的商票,贴现还得去车厂自己的财务公司或者银行去贴,又扒了一层皮』
『头部企业帐期半年以上还是商票是普遍现象!什么力什么的什么尔,一样,好多年了!』
『海尔海信,正常账期3+6,不正常的话,鬼知道多久!』
嗯嗯,諸如此類不等。
老實說我感覺供應商的資金流都因為這樣的操作而岌岌可危呢。
>> 可是這次新能源車車企放的是供應商的血,這種慷他人之慨的作為,我想是滿無恥的。如此一來,我想先死...
放供应商的血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国美黄光裕不就是玩这个起家的,他的师父、甚至师父的师父还不知道是哪位呢,更不要说晚一点的房地产业也全是放建筑承包商的血,京东也一样啊,各个地方政府玩的零元购交钥匙工程项目
洼地各行各业,只有有条件,全部都是这个套路玩法
>> 不是强推。我特地问过一些滴滴司机,他们和我说现在跑滴滴利润很低,还有公司抽成,如果用油车跑,跑...
其实这些电车司机根本没有能力计算全生命周期的电车运营商业成本,如果把电池损耗的帐算的清清楚楚,恐怕根本就没有利润
>> 放供应商的血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国美黄光裕不就是玩这个起家的,他的师父、甚至师父的师父还不知道...
這麼說好像也沒錯,我在關注中國車企在結清貨款的時候看到這麼一番話。
『制造企业常规操作3+6,最快270天能拿到钱。算上当月差不多300天,这已经是谢天谢地的了,有些不良厂家特别某些头部企业,仗着体量大完全零库存操作,压货不给开票,等卖出去回收到钱后再支付货款,同时自己成立金融公司,如果供应商资金周转不开可以用货抵押贷款,就是原本该给的钱拖着不给,你支撑不下去了就问他贷款,到时候直接从货款中扣,利息比银行还高,好处就是随时能拿到贷款。』
……真的是很厲害的一番操作呢,吃人夠夠的。
>> 這麼說好像也沒錯,我在關注中國車企在結清貨款的時候看到這麼一番話。『制造企业常规操作3+6,最...
我怀疑这套操作最早会不会从日本人那里学来,东亚国家这些玩法都是日本先从海外引进改良微创新,台湾香港奸商劣化一遍,传到洼地后,那就是敲骨吸髓了
>> 其实这些电车司机根本没有能力计算全生命周期的电车运营商业成本,如果把电池损耗的帐算的清清楚楚,...
買車容易養車難,等電池壽命到了這些開純電車的網約車司機估計會哭死。
在台灣我問過不下百位計程車司機,每個人的回答都是油電車才是持有成本最低的車,就營業車種來說,純電車毫無成本優勢。
>> 我怀疑这套操作最早会不会从日本人那里学来,东亚国家这些玩法都是日本先从海外引进改良微创新,台湾香港奸商劣化一遍,传到洼地后,那就是敲骨吸髓了
……我究竟看了什麼。(迷茫)
怎麼不管什麼事情的發源地都能懷疑到日本人身上?
嘛,既然閣下有這懷疑,那請閣下自證你的懷疑吧。
比如說,請閣下說說日本的玩法又是什麼?
>> 買車容易養車難,等電池壽命到了這些開純電車的網約車司機估計會哭死。在台灣我問過不下百位計程車司...
那個,我覺得你不要跟這個話題比較好。
因為你提及的內容是台灣的情況,但中國的國情其實是很特殊的。
1.早在2020年年底時,中過各地政府在網約車的政策上是要求適用車種只能使用電車,如果司機駕駛的車種是燃油車會被視為違規情況,無法進行營業。而現在已經是2024年年底,中國的網約車市場早已是電車一統天下了。
2.中國對電車有各式各樣的補貼政策,不只是「油比電貴」這樣從根本上抬高油價遏止消費者購買燃油車意願的手段,就連電車都比燃油車還要容易上路與上牌,近期更是有以舊換新的補貼支持。
3.中國的網約車市場是因為上述情況才讓電車有蓬勃發展的空間的,而這點在台灣是絕對無法想像的情況。
4.當然,即便不提中國對網約車的政策,現階段會想跑網約車的群體普遍收入不高,或者乾脆就是因為中年失業為了維持生計才從事這個職業的群體。這樣的他們若是想賺取微薄的收入,其實也只能選電車做為營業車種了。
啊啊,如果不是因為電車在續保方面的費用比燃油車遠遠高出不少,保險公司甚至拒絕電車續保商業險的話,電車其實是能在中國具備潛力無窮的持有優勢的。
說實話,如果你對中國新能源車產業的認識僅限於與計程車司機的聊天(就像那個「自由与革命」)的話,那我覺得不要跟這個話題會比較好。因為,你很可能因為對背景知識極端的匱乏下,輕率地相信寥寥幾句的留言。
嗯,如果即使這樣你還是想跟這個話題的話,我建議你最好不要只看近一兩年來的中國新能源車發展情況,而是要從2020年開始研究中國新能源車產業的生態。
>> 那個,我覺得你不要跟這個話題比較好。因為你提及的內容是台灣的情況,但中國的國情其實是很特殊的。...
感謝提醒,提網約車、計程車純粹因為營業車的行駛里程高,零件的生命週期相對短罷了。
以total cost of ownership的角度來看,依現階段的電池技術及壽命,純電車的總成本會高於油車或油電車,若一般消費者選擇便宜的純電車可能會得不償失。當然,如果平均的汰換車齡為五年,當我沒說。
作為一個非專業投資領域的一般車主,我對新能源車興致缺缺。
>> ……我究竟看了什麼。(迷茫)怎麼不管什麼事情的發源地都能懷疑到日本人身上?嘛,既然閣下有這懷疑...
这个话题和主题无关,我就不发散了,至于供应链之间的各种玩法和进化,作为工业化更早的日本怎么可能没经历过呢,《半泽直树》、《下町火箭》等等这些不都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文艺再创作嘛,台湾的电诈行业难道是台湾人首创的吗,日本更早吧。
>> 这个话题和主题无关,我就不发散了,至于供应链之间的各种玩法和进化,作为工业化更早的日本怎么可能...
嗯嗯,既然你也認為與主題無關,那我也就不用接續下去了吧。
畢竟我這篇文章從一開始就不是在探討這方面的內容嘛,如果你想延伸下去的話,可以自行另開一篇帖子進行討論喔。
我對歷史的先後順序與演變並不感興趣,在這篇文章裡面,我能確定的只有——如果現在中國本土車企大多都是這麼搞的話,那麼供應商想來也是死傷慘重吧。
嗯嗯,就是這樣喔。
早在2020年年底時,中過各地政府在網約車的政策上是要求適用車種只能使用電車,如果司機駕駛的車種是燃油車會被視為違規情況,無法進行營業。而現在已經是2024年年底,中國的網約車市場早已是電車一統天下了。
感觉上确实如此.
但是电车不是不安全么?
感觉上确实如此.
但是电车不是不安全么?
>> 感觉上确实如此.
但是电车不是不安全么?
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網約車政策如此使然,一方面是因為大家都有著僥倖與放棄的心態喔。
就算知道電車不安全這一事實,也會抱持著「自己總不會這麼倒楣吧?」、「比起計較安全不安全,如果我現在連這個工作都沒有,那我連養活自己都辦不到。」這樣的念頭。
順帶一提,真要論述的話,網約電車的肇事率其實是比普通以電車作為出行工具的群體還要低的。
這聽起來或許很難以置信,但問題的癥結點其實在於對智駕的依賴程度多寡。
你如果有關注中國新能源車的肇事情況,或許就會發現,除了自燃以外,新能源車之所以出事其實大多是因為智駕失靈所致,也就是——駕駛者過於依賴智駕,結果到智駕失靈的時候根本無法立即掌握情況從智駕改為手動駕駛,然後就這麼出事了。
(說件不重要的事情,現在新能源車車企會糾結於「智駕系統是否直到出事仍然持續運作?」來為自己辯護,簡單的說,如果新能源車在實際撞擊前就退出智駕系統,哪怕只有不到0.5秒的時間,那也是駕駛者的問題,與智駕系統無關什麼的。)
……嘛,也就是說——網約車司機即使開的是有智駕功能的新能源車,他們也大多是手動駕駛喔。
他們是因為自己的使用習慣,才在無形之中迴避了因為智駕而衍生出的各種交通事故事件。(雖然仍然無法避免自燃)
但他們也因為工作因素(長時間且密集的開車),讓他們駕駛的新能源車劣化速度勝過一般駕駛者的情況,即使他們的使用習慣能減降低肇事率,也不見得就能迴避因為零件劣化然後三不五時就發生點問題這樣的情況(比方說像是自燃)。
由於理賠率過高且能夠稱為必然發生的現象,網約車在續保方面(尤其是商業險)的成功率可以說是零。
这倒是实话
马上了
>> 感謝提醒,提網約車、計程車純粹因為營業車的行駛里程高,零件的生命週期相對短罷了。以total ...
是的,电动车不保值
但是我开出租的不用买电动车,我可以租电动车
一旦入不敷出我就把租的车退还给车主,我只亏押金
>> 是的,电动车不保值但是我开出租的不用买电动车,我可以租电动车一旦入不敷出我就把租的车退还给车主...
這麼說也對,最終吃大虧只會的是車主,但這也是我不看好電動車的原因:正常的交易是供給、需求方都獲益,這種買方注定虧的交易模式維持不了多久,雖說目前在政策支持下看似欣欣向榮。
>> 這麼說也對,最終吃大虧只會的是車主,但這也是我不看好電動車的原因:正常的交易是供給、需求方都獲...
中国特色得用苏联笑话讲
勃列日涅夫访问印度,新德里挤满了欢迎他的人群,他很开心,问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为啥这么多人欢迎他,她说,每个上街的奖励五卢比
英迪拉甘地回访苏联,莫斯科挤满了更多的人欢迎她,她问勃列日涅夫,为啥这么多人欢迎她,他说,每个不上街的罚款五卢布
美国:买电动车,IRS退税7500美元
中国:买燃油车,不让上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