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托分析下啦,大家怎么看分析下哈佛女孩许吉如早年的《国强则少年强》这篇演讲?
记得你国有个“我是演说家”这个节目,当时本人也还是粉蛆一条,被这篇演讲感动的一塌糊涂(想想真的是不能直视的黑历史),然而这不就是跪舔吗。。
后来看奇葩说感觉她眼熟,才想起来当年跪舔的多卑微。不过也早就觉醒了
把原稿放上来大家帮忙分析下,谢谢大家~演讲稿的前言是一堆无关紧要的废话所以不发了
安全感的本质是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和生活进行的一场等价交换。但是今天我想说的,是一份不基于任何条件,不需要努力,我们往往“身在福中而不知福”的安全感。
今年春天,我们学院组织学生去各个国家实地调研。我选择了去位于中东地区的以色列。这个国家多灾多难,但又是国际强国,所以我对它充满了兴趣。有两个细节奠定了我对于这个国家的看法:第一个细节发生在机场,当时我托运行李。大家都知道托运行李一般只需要5-10分钟,不会问你太多问题,对吗?但是那一天,以色列的安检人员对我进行了足足半个小时的盘问,“你叫什么?姓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念过什么学校?做过什么工作?写过什么论文?去过哪些国家?有过什么梦想?爱过谁?”全部都要问。我觉得很被冒犯,因为我是一个普通游客,你为什么要把我当成恐怖分子?
这个时候我身边的以色列同学跟我解释,他说:“这是我们以色列航空多年的常态。自从1984年建国以来,我们一直受到国际上各种恐怖势力的袭击,阿拉伯国家至今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地位。所以我们只能用这种最保险、也是最笨的方法,去排查危险。”
“国家太小,袭击太多,我们输不起。”
第二个细节发生在机舱里。当飞机降落在特拉维夫机场的时候,机舱里响起了一阵掌声。我很纳闷,因为整趟旅行是非常安全的,连气流颠簸都没有。换言之,这是一趟常规到不能再常规的安全着陆。在这种情况下,鼓掌,有意义吗?
我的以色列同学又跟我解释。他说:“每一趟航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航班,只要安全着陆,我们就一定会鼓掌。因为我们对于‘安全’有一种执念。二战时期纳粹对犹太人展开了种族屠杀,我们的父辈不是在逃难,就是在逃难的途中遇难。从那个时候起,我们成为了一个没有安全感的民族。所以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就是——重建安全感。”
他的话让我意识到,不安全感,对于他的国家和国民来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不安全感其实不影响你综合国力的提升,因为不安全感催人奋进。所以今天的以色列,在国防、军事、科技、农业、商业、金融……你能想到的任何领域,都是世界强国。但是这样一种不安全感,一旦渗透进每一个国民的生活中,一旦蔓延进每一个国民的心里,会让人失去一份心安理得。
这份心安理得,意味着你不需要向外界去解释你国家存在的正当性,你不需要时刻去提防国土安全,你更不需要因为担心国破家亡,而流落他乡。这份安全感,是一个国家給国民,最根本的安全感。
生活中的安全感,就像我们开头所说,是一种等价交换。但是国家层面的安全感,是一种抛开个人因素不谈,只因为享有国民身份,就可以免受漂泊、免于恐惧。
在美国的时候,我的班上有一个来自叙利亚的同学。当他得知我毕业以后就要回中国时,他跟我说:“我很羡慕你,我的国家常年在内战。虽然在今天,我们俩都是在美国的留学生,但是我们各自还有一个身份——我的身份叫叙利亚难民,而你的身份叫中国国民。”
难民与国民的最大差别,在与你是否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你是否一定要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的国家;寄托在一纸冰冷的移民法案,还是说,你可以轻飘飘地讲:“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是家里这么好,我随时可以回得来。”
安全感所带来的自由选择的权利,是一个国家赋予年轻人,最好的礼物。
因为这意味着,你不必非得在别人的国土上,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个体,才能够被尊重。你就踏踏实实地做一个哪怕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也会被善待。因为你背后是一个稳定的国家,而世界对你的国家,充满敬畏。
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我经常被老师安排,在课堂上向大家解释我们的“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解释我们刚刚出台的二胎政策,又或者是南海冲突。其实我的预言是有很多瑕疵的,我的观点可能也很平凡,但是这样的我能在课堂上永远有一丝话语权,因为他们觉得,中国很重要;中国学生的话,一定要听。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曾经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中国强。”一百年后的今天,其实道理反过来是一样的。“中国强则少年强,中国强则中国少年强。”
因为强大的国家能赋予一个少年强大的安全感,基于安全感,他可以自由地选择他想生活的地点、职业、状态乃至是心情。他是轻装上阵去看这个世界,又理直气壮地回到自己的家园。
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它说:“如果你觉得你活得很舒服,那是因为有很多人,在默默地为你付出。如果你觉得很安全,那是有很多人在为你承担风险。”他们是边疆官兵、维和部队、外交官、公共服务的各行各业,为了你和我更强的安全感,在不懈努力。
但即便是有不懈努力的他们,我们的国家,还是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我们也有自己的不安全感,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今日之中国固然强,但今日之中国少年,唯有更强。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骄傲地回应,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期盼。告诉他:“少年强则国强,中国强则中国少年更强。中国强,就是因为——少年强!”
后来看奇葩说感觉她眼熟,才想起来当年跪舔的多卑微。不过也早就觉醒了
把原稿放上来大家帮忙分析下,谢谢大家~演讲稿的前言是一堆无关紧要的废话所以不发了
安全感的本质是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和生活进行的一场等价交换。但是今天我想说的,是一份不基于任何条件,不需要努力,我们往往“身在福中而不知福”的安全感。
今年春天,我们学院组织学生去各个国家实地调研。我选择了去位于中东地区的以色列。这个国家多灾多难,但又是国际强国,所以我对它充满了兴趣。有两个细节奠定了我对于这个国家的看法:第一个细节发生在机场,当时我托运行李。大家都知道托运行李一般只需要5-10分钟,不会问你太多问题,对吗?但是那一天,以色列的安检人员对我进行了足足半个小时的盘问,“你叫什么?姓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念过什么学校?做过什么工作?写过什么论文?去过哪些国家?有过什么梦想?爱过谁?”全部都要问。我觉得很被冒犯,因为我是一个普通游客,你为什么要把我当成恐怖分子?
这个时候我身边的以色列同学跟我解释,他说:“这是我们以色列航空多年的常态。自从1984年建国以来,我们一直受到国际上各种恐怖势力的袭击,阿拉伯国家至今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地位。所以我们只能用这种最保险、也是最笨的方法,去排查危险。”
“国家太小,袭击太多,我们输不起。”
第二个细节发生在机舱里。当飞机降落在特拉维夫机场的时候,机舱里响起了一阵掌声。我很纳闷,因为整趟旅行是非常安全的,连气流颠簸都没有。换言之,这是一趟常规到不能再常规的安全着陆。在这种情况下,鼓掌,有意义吗?
我的以色列同学又跟我解释。他说:“每一趟航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航班,只要安全着陆,我们就一定会鼓掌。因为我们对于‘安全’有一种执念。二战时期纳粹对犹太人展开了种族屠杀,我们的父辈不是在逃难,就是在逃难的途中遇难。从那个时候起,我们成为了一个没有安全感的民族。所以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就是——重建安全感。”
他的话让我意识到,不安全感,对于他的国家和国民来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不安全感其实不影响你综合国力的提升,因为不安全感催人奋进。所以今天的以色列,在国防、军事、科技、农业、商业、金融……你能想到的任何领域,都是世界强国。但是这样一种不安全感,一旦渗透进每一个国民的生活中,一旦蔓延进每一个国民的心里,会让人失去一份心安理得。
这份心安理得,意味着你不需要向外界去解释你国家存在的正当性,你不需要时刻去提防国土安全,你更不需要因为担心国破家亡,而流落他乡。这份安全感,是一个国家給国民,最根本的安全感。
生活中的安全感,就像我们开头所说,是一种等价交换。但是国家层面的安全感,是一种抛开个人因素不谈,只因为享有国民身份,就可以免受漂泊、免于恐惧。
在美国的时候,我的班上有一个来自叙利亚的同学。当他得知我毕业以后就要回中国时,他跟我说:“我很羡慕你,我的国家常年在内战。虽然在今天,我们俩都是在美国的留学生,但是我们各自还有一个身份——我的身份叫叙利亚难民,而你的身份叫中国国民。”
难民与国民的最大差别,在与你是否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你是否一定要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的国家;寄托在一纸冰冷的移民法案,还是说,你可以轻飘飘地讲:“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是家里这么好,我随时可以回得来。”
安全感所带来的自由选择的权利,是一个国家赋予年轻人,最好的礼物。
因为这意味着,你不必非得在别人的国土上,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个体,才能够被尊重。你就踏踏实实地做一个哪怕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也会被善待。因为你背后是一个稳定的国家,而世界对你的国家,充满敬畏。
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我经常被老师安排,在课堂上向大家解释我们的“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解释我们刚刚出台的二胎政策,又或者是南海冲突。其实我的预言是有很多瑕疵的,我的观点可能也很平凡,但是这样的我能在课堂上永远有一丝话语权,因为他们觉得,中国很重要;中国学生的话,一定要听。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曾经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中国强。”一百年后的今天,其实道理反过来是一样的。“中国强则少年强,中国强则中国少年强。”
因为强大的国家能赋予一个少年强大的安全感,基于安全感,他可以自由地选择他想生活的地点、职业、状态乃至是心情。他是轻装上阵去看这个世界,又理直气壮地回到自己的家园。
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它说:“如果你觉得你活得很舒服,那是因为有很多人,在默默地为你付出。如果你觉得很安全,那是有很多人在为你承担风险。”他们是边疆官兵、维和部队、外交官、公共服务的各行各业,为了你和我更强的安全感,在不懈努力。
但即便是有不懈努力的他们,我们的国家,还是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我们也有自己的不安全感,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今日之中国固然强,但今日之中国少年,唯有更强。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骄傲地回应,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期盼。告诉他:“少年强则国强,中国强则中国少年更强。中国强,就是因为——少年强!”
把“我是演说家”这个节目看作 TED 的瓦房店版本就很容易解释了。
要去 TED 忽悠老外,演讲者的水平必然是远高于国产综艺节目的。你可以非常肯定:演讲者确实拥有足够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们会发自内心地相信基于亲身经历所说出来的每一句话(尽管不是每一句话你都会赞同)。比如几个(广义上)中国人的演讲:
Eric X. Li 李世默:A tale of two political systems http://www.ted.com/talks/eric_x_li_a_tale_of_two_political_systems
楊瀾: 重塑中國的一代 https://www.ted.com/talks/yang_lan_the_generation_that_s_remaking_china
Leslie T. Chang 張彤禾:中國工人的心聲 https://www.ted.com/talks/leslie_t_chang_the_voices_of_china_s_workers
先不论这几个演讲内容本身存在什么问题,单说演讲者说的话,就会给你一种感觉:你知道 ta 确实做过、经历过很多事情。ta 说话的时候会尽可能避免用『我的一个朋友』,而是拿出有名有姓的人——我,我的家人,我遇到过的人,我采访过的人,我调查过的人——用这些有血有肉例子来 convince 你。因为这是 ta 自己的亲身经历,不论 ta 对这些经历作怎样偏激的解读,这些经历是客观上的人生经验。
“我是演说家”这个节目就是 TED 的瓦房店版本。许吉如,一个在读的学生,你能要求她有多少人生阅历呢?她说出来的故事是:现场的男生、我的同学、我的另一个同学、机场安检人员、同一航班的乘客……这些故事的共同点在于主人公绝对且必须是无名氏,哪怕是化名都不行。当你故事里的人物有具体姓名以后,你就不得不担起确保故事真实性的责任,就要发自内心地去相信自己叙述事情是真实存在的,这对一个登台时缺少人生经验的哈佛在校生来讲,难度等同于论文答辩。她的前言绝对不是废话,因为她一开始说的是在虚构的男女关系当中安全感的定义,然后一个克鲁伊夫转身谈到公民层面的安全感,这是非常典型的『有国才有家』、『阿中哥哥保护我』这类国产逻辑。她要利用这套国产逻辑,就必须有被题主省略的前面几段话,虚构一对恋爱中的男女来引出国与民的议题。
为什么许吉如只能回北京、用汉语对中国人说这些?因为她如果去 TED 用英语说这些,在英语世界里有极大可能是不被接受的。你听到她说『因为享有国民身份,就可以免受漂泊、免于恐惧』的时候,你再联系一下她的前文,仔细体会一下就知道:她自己其实并不真心相信这句话。她去过美国,她心里非常清楚如果一个美国人川普对 TED 现场一群美国人说『你们之所以免受漂泊、免于恐惧,是因为你们是美利坚合众国公民所以美国GREAT则国民GREAT』的话,现场的美国观众,不论什么肤色,都是会发出嘘声的。因为美国人从小受的教育是:『让我免于恐惧的不是美利坚户口,而是宪法。』
如果观众里有德州人,可能会直接掏出枪来告诉她:『bullshit, 老子免于恐惧,是因为老子手里有枪』。
要去 TED 忽悠老外,演讲者的水平必然是远高于国产综艺节目的。你可以非常肯定:演讲者确实拥有足够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们会发自内心地相信基于亲身经历所说出来的每一句话(尽管不是每一句话你都会赞同)。比如几个(广义上)中国人的演讲:
Eric X. Li 李世默:A tale of two political systems http://www.ted.com/talks/eric_x_li_a_tale_of_two_political_systems
楊瀾: 重塑中國的一代 https://www.ted.com/talks/yang_lan_the_generation_that_s_remaking_china
Leslie T. Chang 張彤禾:中國工人的心聲 https://www.ted.com/talks/leslie_t_chang_the_voices_of_china_s_workers
先不论这几个演讲内容本身存在什么问题,单说演讲者说的话,就会给你一种感觉:你知道 ta 确实做过、经历过很多事情。ta 说话的时候会尽可能避免用『我的一个朋友』,而是拿出有名有姓的人——我,我的家人,我遇到过的人,我采访过的人,我调查过的人——用这些有血有肉例子来 convince 你。因为这是 ta 自己的亲身经历,不论 ta 对这些经历作怎样偏激的解读,这些经历是客观上的人生经验。
“我是演说家”这个节目就是 TED 的瓦房店版本。许吉如,一个在读的学生,你能要求她有多少人生阅历呢?她说出来的故事是:现场的男生、我的同学、我的另一个同学、机场安检人员、同一航班的乘客……这些故事的共同点在于主人公绝对且必须是无名氏,哪怕是化名都不行。当你故事里的人物有具体姓名以后,你就不得不担起确保故事真实性的责任,就要发自内心地去相信自己叙述事情是真实存在的,这对一个登台时缺少人生经验的哈佛在校生来讲,难度等同于论文答辩。她的前言绝对不是废话,因为她一开始说的是在虚构的男女关系当中安全感的定义,然后一个克鲁伊夫转身谈到公民层面的安全感,这是非常典型的『有国才有家』、『阿中哥哥保护我』这类国产逻辑。她要利用这套国产逻辑,就必须有被题主省略的前面几段话,虚构一对恋爱中的男女来引出国与民的议题。
为什么许吉如只能回北京、用汉语对中国人说这些?因为她如果去 TED 用英语说这些,在英语世界里有极大可能是不被接受的。你听到她说『因为享有国民身份,就可以免受漂泊、免于恐惧』的时候,你再联系一下她的前文,仔细体会一下就知道:她自己其实并不真心相信这句话。她去过美国,她心里非常清楚如果一个美国人
如果观众里有德州人,可能会直接掏出枪来告诉她:『bullshit, 老子免于恐惧,是因为老子手里有枪』。
社会与个体,人权与主权,既得利益者和法拉利爱国,这些事品葱老哥们都比本人有经验,我想简单看看这里边的话术陷阱。
在一个张献忠巨大多发生,异见声音随时可能被秘密抓捕,四处都有文字狱和审查阉割的地方你跟我提安全,开头就是一个你匪常用的偷换概念的话术,把在高压下的默不作声偷换成发达国家的稳定。
随后就是周带鱼一般的自信,因为国家强大了,所以外国人才会对中国人好,这更是你匪营造的又一个话术陷阱,他无视了二战结束后这几十年的民主自由的进步,在世界范围内人人平等已经深入人心,在大学校园这种更加宽松的环境下,尊重每一个人才是常态,相反的是你国内部巨大多种族歧视言论才是变态,如新疆人都是恐怖分子,西藏人人均封建迷信,港台都要独立乱华,低端人口不配享有人权等等。
还没完,按理说年轻人的演讲都应该以躁动,改变,新时代为中心,然而他却在结尾一转攻势,鼓励年轻人做岁静屄,奋斗屄,这意图还不明显吗,就是让你老老实实做个韭菜,安安心心地被赵老爷割!
最后,国内年轻人演讲,能听的太少,大脑升级之后感觉这些人都与文明脱轨,还生活在野蛮社会,愿年轻人慎之,戒之,莫打鸡血,少喝鸡汤。
在一个张献忠巨大多发生,异见声音随时可能被秘密抓捕,四处都有文字狱和审查阉割的地方你跟我提安全,开头就是一个你匪常用的偷换概念的话术,把在高压下的默不作声偷换成发达国家的稳定。
随后就是周带鱼一般的自信,因为国家强大了,所以外国人才会对中国人好,这更是你匪营造的又一个话术陷阱,他无视了二战结束后这几十年的民主自由的进步,在世界范围内人人平等已经深入人心,在大学校园这种更加宽松的环境下,尊重每一个人才是常态,相反的是你国内部巨大多种族歧视言论才是变态,如新疆人都是恐怖分子,西藏人人均封建迷信,港台都要独立乱华,低端人口不配享有人权等等。
还没完,按理说年轻人的演讲都应该以躁动,改变,新时代为中心,然而他却在结尾一转攻势,鼓励年轻人做岁静屄,奋斗屄,这意图还不明显吗,就是让你老老实实做个韭菜,安安心心地被赵老爷割!
最后,国内年轻人演讲,能听的太少,大脑升级之后感觉这些人都与文明脱轨,还生活在野蛮社会,愿年轻人慎之,戒之,莫打鸡血,少喝鸡汤。
典型的花样五毛,变着法子夸共产党的五毛
可能语言有点经过润色,但基本逻辑还是普通五毛的逻辑:无非就是什么看看非洲印度叙利亚等等
就这破烂水平还是哈佛的政治学硕士?我只能说哈佛最近扩招的太厉害了,花那么多钱拿个学位也不搞出点创新的五毛思路出来,太令人失望了
可能语言有点经过润色,但基本逻辑还是普通五毛的逻辑:无非就是什么看看非洲印度叙利亚等等
就这破烂水平还是哈佛的政治学硕士?我只能说哈佛最近扩招的太厉害了,花那么多钱拿个学位也不搞出点创新的五毛思路出来,太令人失望了
这个演说稿似乎还和陈秋实有关系,陈秋实负责给这个女孩选题,结果导演认为太敏感,就给毙了,然后这女孩就写了这么一篇大作,陈秋实这几天去日本,他的一个视频“世界上只有中国这么安全吗?”讲到了这个故事,感兴趣你可你去看一下。

抱歉,你国少年是真不强,在外也只敢欺负自己人,政治冷感,也不为自己发声,只会欺负弱者,鄙视底端人口,面对人高马大的老外连个p都不敢放。

有一定道理。为什么我们推崇瑞典、芬兰这样典型的社会主义制度?因为当代科技如此发达,实在不差一个半个的普通劳动力,我们需要的是给每个人基本保障,每个人都没有后顾之忧,敢于尝试敢于创造。
少年强国才会强,因果关系都颠倒了。而且她讲的内容很多都不堪入目。什么以色列飞机落地要鼓掌,这个是全世界很多国家的通行规则好吗?
不就比爛,去中東北非這種歷史宗教和近代遺留問題一大堆的戰亂之地找了點微薄的優越感包裝成CCP的偉大功績
照這麼說吃2顆蘑菇發展成真世界第二的日本是外星人背後在撐腰了(確信)
照這麼說吃2顆蘑菇發展成真世界第二的日本是外星人背後在撐腰了(確信)
作为资深网虫表示从来没听说过这个节目,这个哈佛女更不认识,我好奇什么样的人会去看电视?接受CCTV式的洗脑? 我只记得曾经也有那么一个参加节目狂骂美国的北大女学生,最后移民美国嫁美国人的故事?骂得越厉害越要逃离天朝?这个逻辑我搞不懂啊,中共能出来解释一下吗?能不能把她遣返回来爱国?
我在这里就没有安全感啊,贱种时时刻刻想着怎么害人到底怎么让人有安全感啊?
沒有什麼問題啊,我有點懷疑末段「不完美的地方」那幾句,是不是一個各自表述的伏筆。如果不是,這就是一篇普通的清新歲靜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