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隐藏

ImBipolar 别喷,我只是一个深井冰
不可以,基督教是一神宗教,是严禁偶像崇拜的,而叩拜佛像,则会被视为偶像崇拜。

但是,凡事皆有例外,佛教不能信,不代表佛理不能研习。佛教传播到中国之后,是用庄子的思想来进行解读的,如果你只是学习所谓的佛学,学习那一套基于佛教的哲学体系,那是可以的。
theX 暂无介绍
基督教是一神教,佛教是无神论,严格来讲不可能被同时信受。

基督教的核心教义之一 -- 三位一体。三个位格是上帝(神)的不同体现,且上帝唯一。带有本体论色彩。

身为佛教徒以及上座部佛学的学习者,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佛教是一个无神论教。注意:这里地神指的是创世神。佛教认可其他形式众生地存在,比如【天界众生】,在经文里称为【天神】,但含义不同。

简单介绍一下:
佛教的基础核心教义是四圣谛:【苦集灭道】。

苦:讲述什么是苦,有几种苦。苦有三种:苦苦,坏苦,行苦。维基百科对于【苦】的英文翻译值得品味:incapable of satisfying。
集:苦的成因。详细主要是【十二因缘】或【十二缘起】。很复杂,若想理解建议维基。
灭:对于【灭苦】的追求 -- 涅槃。涅槃无法用语言完整地描述。
道:走向【涅槃】的方法,具体的操作。

上座部佛学典籍主要是【巴利三藏】 -- 【经律论】。
经藏:是佛陀日常的教法言行,包括和各种人士的交流,Q&A。圣典集结时被记录。
律藏:行为约束,戒律规范。
论藏:阿毗达摩论。艰深复杂,成体系的纯学术佛学。

而在这其中,佛陀终其一生都会强调一点,这一点就是和本体论,神我论根本对立 -- 无常,苦,无我。简而言之,就是你能想到的,看到的,感到的,做到的,认识到的,都是无常的,既然无常,意味着不可被主宰,而【有我】的前提是对【我】的主宰,这个前提和【无常】的结论相矛盾,故而【色受想行识】无我。

有很多【有我论】:比如,我即宇宙,宇宙即我,宇宙即众生,宇宙万物即我,本我之外有超我。。。等等。这些和佛教【无我】结论是针尖对麦芒的,无法共存。

所以结论:一个人没有办法同时信仰该两教,因为核心教义有所分歧(尽管在劝人行善等方面高度重合),正如没有办法同时信仰民主和独裁两件事物。

PS:我尊重所有不伤害他人的信仰,在此对基督徒的高尚情怀致以崇高的敬礼,如有言语不合适,希望提出,我将修改。
killreddragon 将红龙斩落地狱,在帝国的灰烬上重建邦国
如果你同时认真修行这两个宗教,那么很显然佛教和基督教的教义存在矛盾。
如果你只是泛泛的信仰,佛教的泛信仰就是拜偶像啊。
所以,不行。
決不再做奴隸 ♩黎明來到 要光復 這香港 同行兒女 為正義 時代革命 祈求 民主與自由 萬世都不朽 我願榮光歸香港
在原則上肯定不能這麼幹。人入教不僅僅是為了行善、為了得到天國的救贖,也是為了加入小共同體,從而得到人間的救贖。青銅器時代晚期,支持亞伯拉罕的貴族和平民其實各地都有一些,但是那些沒有追隨亞伯拉罕上山建寨的,「大洪水」一來,就被食人族吃掉了。

亞伯拉罕時代的西奈山城塞其實是奉行信仰自由的。上帝教佔多數。最大的兩個少數派應該是雅雪拉教(今天亞述女基督徒的前身)和科塔·卡西斯教(今天阿拉伯和歐洲科學界的前身)。但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是,隨著每一個小共同體經歷過的外部壓力因子越來越多,組織度會越來越高,而分化會越來越細緻。

一個高組織度的小共同體,對待教義這種事情必然是特別嚴肅的。如果是不嚴肅對待教義,這樣也可以,那樣也可以的話,那麼這個小共同體就會散沙化了。一旦爆發大洪水,在食人族屢次進攻下,是不能夠防守住高山的城塞的。

早期佛教可能有波斯和美索不達米亞的影響,因此其「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這類經文才會聽起來很亞伯拉罕。但是佛教後來傳入中國以後,被中國人玩壞了,成了用來圈養費拉的廉價道德代用品。這樣,佛教被中國的醬缸反向染黑了。雖然經文沒怎麼變,但是中國佛教的整體宗教氛圍很有大變化。佛教原本是講人生是充滿美好和福恩的,和今天的亞伯拉罕諸教一樣。這樣的宗教有正面的文化資本,使信眾群體的家庭美滿、生育率高。然而,中國的佛教則是講人生是充滿苦難的,而且幾乎是祗有苦難,沒有什麼福恩。這種費拉化以後的宗教氛圍,使得中國佛教的文化資本降為負值,和無神論差不多,都會導致信眾群體的生育率特別低。因此,對於中國佛教,我覺得其實不如日本的五山佛教更像是一個真正的宗教。

基督教裡面「祗有信上帝才能得救」在青銅器時代其實有非常具體的意思。那個時候的世界,遍地食人族,每當有自然災害的時候,就會出現非常悲慘的情況。上帝那時還祗是米甸人的神、不過卻是一個慈悲並有高度原則的神,帶領天軍在混沌中創造了有秩序的天國。所謂「信上帝得救」的意思就是,如果人也能像上帝這樣,在遍地食人族的世界,帶信眾上山建立一個守律法、有愛的山巔之城,就是上帝在人間的兒女,死後由天使接入天堂。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者把「祗有信上帝才能得救」理解為「祗有信基督新教才能得救」,帶有政治色彩,其實並不是嚴肅的神學。對此不必過於認真。

信仰是個人選擇,不好強求。然而,我們應該對高組織度小共同體對教義特別嚴肅這一事實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如果要加入一個小共同體,就必然要放棄很多自己的東西。另外,入教如同入籍,是可以貨比三家的。題主也可以多參觀一些教會,感覺一下跟那個教會的人能不能結成手足情誼。
大修 那位開多個帳號角色扮演蔥友,你今天有幾個帳號對我點踩了?
喜歡就一起信吧

不喜歡就不信

隨意



按羅素的說法,你死後說不准是見"基督"還是"邪神阿蒙"

如果是想說"不信神就會下地獄"才去信教

那麼按機率來說,死後被當異教徒審判的機會更高,還不如都不信.
十字军征支大佐 福音派传道人 境外反共势力 亨学家
不能。佛教与基督教属于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不兼容的。

比如说,苹果手机上能再运行一个安卓系统吗?
都可以信。只需把释迦牟尼佛像和耶稣基督圣象都换成老子的模样。拜着,拜着,不要吐。拜多了,习惯了,便不会吐了。
有点怪,但是我记得这两个宗教好像至少现代都没有明确定义或排斥异教徒之类的
gratesque I follow Truth
没什么不可以。

一神教介意的是神与神的选择(民),讲的是神之救赎,神之主宰。

佛不理会谁造万象万物,只在意世间之苦无尽循环,所以讲缘生缘灭,成住坏空,求的是解脱。

逻辑上,其实根本看不到矛盾。

两者的共同优点,是外部权威的存在。(在我个人从「现实必要性」看来,这是「理性之锚」,失去之后,能抵达的唯一终点就是发疯,如尼采)

---------------------------------------
用汤因比对宗教的划分,宗教的信念可以分做三种(部分):
    [li]崇拜自然[/li][li]崇拜人[/li][li]通过崇拜神以趋近「绝对真实」[/li]

这不是简单的分类,是宗教的历史所指明的,宗教信仰所具有的部分。

在他看来,基督教也好,大乘佛教(Mahayana)也罢,都是通过「在个人崇拜的救主帮助下走向真实的彼岸」。当今(20世纪初期开始),面临的是做宗教选择的问题:崇拜人,或者崇拜神。

左路的「进步人」们,已经纷纷选了前者。哪怕他们并不想承认,却几乎无一例外,要么崇拜他人,要么崇拜自己。

汤因比认为,大乘佛教的菩萨们,其实就是一个个不具神之称谓的个人救主。(基督对基督徒就不必多说了)
最后的吐火罗人 油和酒不可糟蹋。
佛学太高深,不容易理解。佛教又太滥,变成拜偶像。

基督教的道理更容易理解。之所以容易理解,因为是对象化思维。

佛学是去除对象化思维的。

基督教和佛教当然不能兼容。

不过,佛陀和耶稣是可以兼容地,根据《多玛福音》所反映的精神。

耶稣和佛陀相处甚欢。他们的粉丝杀起来了。

啊哈哈哈哈
No, you have to choose one.
However, you can learn both of them.
You still have to choose one, by the way.
hkgusa 小熊維尼
什麼鬼 
事實上耶穌或者佛祖才能回答你這個問題
孙金香 每一个姨粉都曾是民小,每一个图支大佐都曾是底线人,每一个支黑都曾为中华民族自豪。人的耐性是有限的,我早就麻咧。
你可以选择大同教,也就是那个南洋歌手方大同信的教
基督教都是一神教了,还怎么兼容
还是印度教好,世事万物都可以成神。
我有一亲戚,做的是人工,产下一子,可是人家的娃都上学了,这娃还是不能说话,去医院又不得其详,无病可医

于是找大神看之

结果大神说:生父一家老小乃佛教信徒,而,生母却是基督,此娃有口难开,若要开口,必去佛门,已解前世因果

其母不信,其娃旧病至今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Yshch 观察

状态

  • 最新活动: 2021-03-14
  • 浏览: 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