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正确究竟是自发的还是被操控的?
https://pincong.rocks/question/25096
从这个话题,不由得思考。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政治正确是一种自发的,不受控制的。
比如欧洲小年轻的各种疯狂行为。当然他们年轻不经世事,我对此是可以容忍的,谁年轻的时候没有疯过。
但是“维尼上任前的知乎、贴吧等网站有很多反共言论吗?”
这是我曾经经历过的时代。
当时的政治正确同现在完全不同。
可见政治正确是完全可以被权力扭转的。
而目前西方的政治正确是否也是权力集团的操控呢?
从这个话题,不由得思考。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政治正确是一种自发的,不受控制的。
比如欧洲小年轻的各种疯狂行为。当然他们年轻不经世事,我对此是可以容忍的,谁年轻的时候没有疯过。
但是“维尼上任前的知乎、贴吧等网站有很多反共言论吗?”
这是我曾经经历过的时代。
当时的政治正确同现在完全不同。
可见政治正确是完全可以被权力扭转的。
而目前西方的政治正确是否也是权力集团的操控呢?
主要是社会自发的。
一、什么是政治正确
美国社会的政治正确文化,完全可以被概括成以下“四项基本原则”:
不能冒犯少数族裔;不能冒犯女性;不能冒犯同性恋;不能冒犯不同的信仰或政见持有者。
1“不能冒犯少数族裔”
对少数族裔的感受必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在公共领域内发言,绝不能随随便便地丑化少数族裔的形象。
虽然美国并没有法律明文规定这一点,但是这已经是整个社会不成文的法律,每个人都在这个不成文法律的凝视下,对言行进行自我审查。
如果大家留心看好莱坞的电影,会发现导演一般不敢轻易把黑人塑造成反面形象。
事实上,无论是《费城故事》里的黑人律师,《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黑人狱友,或者《谈判者》中的黑人警察,黑人总是代表着一个勇敢、正义、智慧的形象。
“9·11”之前,好莱坞电影中还有很多中东恐怖分子的形象,
“9·11”之后,由于穆斯林问题的日益敏感,中东恐怖分子的形象,也基本从好莱坞电影中消失了。
不能丑化穆斯林的形象,也成了“政治正确”的一个部分。
2“不能冒犯女性”
在某次会议上,哈佛校长Summers宣称,女性在科学方面的成就比较少,可能是因为男女在“内在智能”上的不同。
此言一出,群情激愤。
哈佛大学女教师委员会,写信给他说:“你的行为让哈佛大学蒙羞。”
一些校友则宣称,如果Summers不公开道歉,他们将停止给哈佛的捐款。
事后虽然Summers一再道歉,最后也不得不因为这根导火线而辞职。
3“不能冒犯不同的信仰或者政见持有者”
虽然麦卡锡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者的迫害程度与规模,和某些政权对不同政见者的迫害历史相比,只能说是小小巫见大大巫,
美国社会对真假马克思主义者当年所受的迫害,耿耿于怀简直到了祥林嫂的地步。
去年奥斯卡热片之一,《晚安,好运》,是这种耿耿于怀的又一次发作。
相比之下,某些社会对残酷、惨烈得多的政治迫害的遗忘速度,不可谓不惊心动魄。
二、“政治正确”的利弊
美国版的这四项基本原则,概而言之,无非就是一条,对弱者的同情和保护。
它可以说是,美国1960年代以来民权运动的结晶。
一个少数族裔,一个女性,一个无神论者,一个同性恋,能在美国这块土地上,自由、安全、有尊严地生存,不能不说是得益于这种“政治正确”的文化。
换在100年前,就有可能面临歧视。
当然,这些歧视目前仍然存在,但是“政治正确”的文化,基本确保了在公共场合,人不会因为自己的性别、种族、信仰,而受到公然的羞辱。
但是,另一方面,因为这四项基本原则,美国人,尤其是公众人物,活在无形的言论审查机制之中。
人们私下里关起门来可以畅所欲言,但是一到正式场合,就只能使用一种四平八稳的“正确语言”,以至于形成了一套政治正确的语汇。
有很多人,尤其是保守团体以及极端自由主义团体,谴责“政治正确”的文化侵蚀了美国的言论自由。
还有很多人抱怨,“政治正确”的文化不是解决了问题,而是回避了问题。
黑人犯罪率居高不下,不会因为你电影里把黑人全部塑造为好人而改变。
哈佛校长Summers的辞职,不能改变女性科学成就偏少的事实。
弱者可能的确是历史的牺牲品,但是让弱者沉溺于这种“牺牲品”的角色里不能自拔,
甚至以这种角色为理由去逃避个人责任,去否认这个弱者群体内部的问题,
这也的确是“政治正确”可能导致的陷阱。
三、怎么对待“政治正确”
围绕着“政治正确”展开的这种辩论,本质上是自由社会里,求真与求善之间的冲突。
维护“政治正确”的人,试图在一个充满不平等的世界里,为弱者讨回公道。
而反对“政治正确”的人,试图打开一个没有思想禁区的世界,人们可以在其中尽情地追求真理、畅所欲言。
说到底,真实的东西不一定美好,而善良的愿望并不等于事实。
只要政府不利用国家机器,来镇压“政治不正确”的思想和言论,“政治正确”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几千年“政治不正确”的历史,导致了“政治正确”的拨乱反正。
“政治正确”的矫枉过正,又导致了“政治无所谓正确不正确”的回潮。
商品市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事实上,观念的市场也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节观念的平衡。
可以说,美国版的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自发创造的原则,也将被社会自身消化。
既然是“人民内部矛盾”,谁胜谁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社会在这种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活力。
思想这个东西,就像石头缝里的草,只要没有一只“看得见的手”将它连根拔起,总能悄悄找到自己的出路。
一、什么是政治正确
美国社会的政治正确文化,完全可以被概括成以下“四项基本原则”:
不能冒犯少数族裔;不能冒犯女性;不能冒犯同性恋;不能冒犯不同的信仰或政见持有者。
1“不能冒犯少数族裔”
对少数族裔的感受必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在公共领域内发言,绝不能随随便便地丑化少数族裔的形象。
虽然美国并没有法律明文规定这一点,但是这已经是整个社会不成文的法律,每个人都在这个不成文法律的凝视下,对言行进行自我审查。
如果大家留心看好莱坞的电影,会发现导演一般不敢轻易把黑人塑造成反面形象。
事实上,无论是《费城故事》里的黑人律师,《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黑人狱友,或者《谈判者》中的黑人警察,黑人总是代表着一个勇敢、正义、智慧的形象。
“9·11”之前,好莱坞电影中还有很多中东恐怖分子的形象,
“9·11”之后,由于穆斯林问题的日益敏感,中东恐怖分子的形象,也基本从好莱坞电影中消失了。
不能丑化穆斯林的形象,也成了“政治正确”的一个部分。
2“不能冒犯女性”
在某次会议上,哈佛校长Summers宣称,女性在科学方面的成就比较少,可能是因为男女在“内在智能”上的不同。
此言一出,群情激愤。
哈佛大学女教师委员会,写信给他说:“你的行为让哈佛大学蒙羞。”
一些校友则宣称,如果Summers不公开道歉,他们将停止给哈佛的捐款。
事后虽然Summers一再道歉,最后也不得不因为这根导火线而辞职。
3“不能冒犯不同的信仰或者政见持有者”
虽然麦卡锡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者的迫害程度与规模,和某些政权对不同政见者的迫害历史相比,只能说是小小巫见大大巫,
美国社会对真假马克思主义者当年所受的迫害,耿耿于怀简直到了祥林嫂的地步。
去年奥斯卡热片之一,《晚安,好运》,是这种耿耿于怀的又一次发作。
相比之下,某些社会对残酷、惨烈得多的政治迫害的遗忘速度,不可谓不惊心动魄。
二、“政治正确”的利弊
美国版的这四项基本原则,概而言之,无非就是一条,对弱者的同情和保护。
它可以说是,美国1960年代以来民权运动的结晶。
一个少数族裔,一个女性,一个无神论者,一个同性恋,能在美国这块土地上,自由、安全、有尊严地生存,不能不说是得益于这种“政治正确”的文化。
换在100年前,就有可能面临歧视。
当然,这些歧视目前仍然存在,但是“政治正确”的文化,基本确保了在公共场合,人不会因为自己的性别、种族、信仰,而受到公然的羞辱。
但是,另一方面,因为这四项基本原则,美国人,尤其是公众人物,活在无形的言论审查机制之中。
人们私下里关起门来可以畅所欲言,但是一到正式场合,就只能使用一种四平八稳的“正确语言”,以至于形成了一套政治正确的语汇。
有很多人,尤其是保守团体以及极端自由主义团体,谴责“政治正确”的文化侵蚀了美国的言论自由。
还有很多人抱怨,“政治正确”的文化不是解决了问题,而是回避了问题。
黑人犯罪率居高不下,不会因为你电影里把黑人全部塑造为好人而改变。
哈佛校长Summers的辞职,不能改变女性科学成就偏少的事实。
弱者可能的确是历史的牺牲品,但是让弱者沉溺于这种“牺牲品”的角色里不能自拔,
甚至以这种角色为理由去逃避个人责任,去否认这个弱者群体内部的问题,
这也的确是“政治正确”可能导致的陷阱。
三、怎么对待“政治正确”
围绕着“政治正确”展开的这种辩论,本质上是自由社会里,求真与求善之间的冲突。
维护“政治正确”的人,试图在一个充满不平等的世界里,为弱者讨回公道。
而反对“政治正确”的人,试图打开一个没有思想禁区的世界,人们可以在其中尽情地追求真理、畅所欲言。
说到底,真实的东西不一定美好,而善良的愿望并不等于事实。
只要政府不利用国家机器,来镇压“政治不正确”的思想和言论,“政治正确”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几千年“政治不正确”的历史,导致了“政治正确”的拨乱反正。
“政治正确”的矫枉过正,又导致了“政治无所谓正确不正确”的回潮。
商品市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事实上,观念的市场也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节观念的平衡。
可以说,美国版的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自发创造的原则,也将被社会自身消化。
既然是“人民内部矛盾”,谁胜谁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社会在这种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活力。
思想这个东西,就像石头缝里的草,只要没有一只“看得见的手”将它连根拔起,总能悄悄找到自己的出路。
有是一定有的,但和中国区别很大,也起不大那么大的效果。
中国可以一边高强度灌输自己的思想,一边高强度粗暴封杀与自己相左思想。
而西方政府论强度就远远不及中共,政府直接出资的宣传往往都预算少的可怜(毕竟预算要透明),同时自己作为公权力,更不可能做到封杀反对派,违反言论自由。
另一方面商业巨头则会确实会做这种事,限制也小得多。他们既可以花大钱去做政治宣传,也可以以”平台规范“为由封杀一些反对声音。因此总统个人和商界的关系很大程度是对选举有影响的。
但即便如此,在言论自由+自由市场的环境下,最终能起到的效果也很有限。首先公司做这件事情的强度就远远不如国家机器,没有成规模成建制的舆控团队。言论自由会让反对的声音最终能发出来,而如果你封杀太多,又会让自己平台的政治意味、立场太浓厚,自由市场下的用户随时可以去其他平台,用脚投票。
因此,商业公司带风向肯定是有,但有限。西方政治正确还是一定的民意基础之后,再配合有限引导的结果。
(只不过大多数人本来就很傻)
中国可以一边高强度灌输自己的思想,一边高强度粗暴封杀与自己相左思想。
而西方政府论强度就远远不及中共,政府直接出资的宣传往往都预算少的可怜(毕竟预算要透明),同时自己作为公权力,更不可能做到封杀反对派,违反言论自由。
另一方面商业巨头则会确实会做这种事,限制也小得多。他们既可以花大钱去做政治宣传,也可以以”平台规范“为由封杀一些反对声音。因此总统个人和商界的关系很大程度是对选举有影响的。
但即便如此,在言论自由+自由市场的环境下,最终能起到的效果也很有限。首先公司做这件事情的强度就远远不如国家机器,没有成规模成建制的舆控团队。言论自由会让反对的声音最终能发出来,而如果你封杀太多,又会让自己平台的政治意味、立场太浓厚,自由市场下的用户随时可以去其他平台,用脚投票。
因此,商业公司带风向肯定是有,但有限。西方政治正确还是一定的民意基础之后,再配合有限引导的结果。
(只不过大多数人本来就很傻)
我倾向于认为,政治正确是政府与社会,社会内部不同团体博弈的结果。不能说是完全被操控的,也不是完全自发的。极权政府显然有能力设置或改变政治正确;西方的民主政府在这方面力不从心。然而即使是西方的媒体和社会也或多或少的被控制。
根据左派的观点,政治正确这种社会共识的形成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关系的一种体现,两者互相促进。比如,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个观念是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社会;黑人权利是黑人广泛融入社会的结果。
齐泽克认为,政治正确是新型的极权主义。它们是为了确立一种权力结构而设置的。从这个视角看,所有政治正确都不免是“受操控”的。
根据左派的观点,政治正确这种社会共识的形成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关系的一种体现,两者互相促进。比如,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个观念是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社会;黑人权利是黑人广泛融入社会的结果。
齐泽克认为,政治正确是新型的极权主义。它们是为了确立一种权力结构而设置的。从这个视角看,所有政治正确都不免是“受操控”的。
此"政治"非彼"政治",
西方的政治错误,破坏了民主理念,增加了专制。
中国的政治错误,破坏了专制理念,增加了民主。
但是反过来说,会产生歧义,
西方的政治正确,既可以是表示“充分”的民主,也可以是讽刺“过度”民主,政策过于随意。
中国的政治正确,既可以是表示“充分”的专制,也可以是讽刺“过度”专制,管了没必要管的事。
所以由于词汇的含义比较混乱,你的问题不怎么好讨论。
西方的政治错误,破坏了民主理念,增加了专制。
中国的政治错误,破坏了专制理念,增加了民主。
但是反过来说,会产生歧义,
西方的政治正确,既可以是表示“充分”的民主,也可以是讽刺“过度”民主,政策过于随意。
中国的政治正确,既可以是表示“充分”的专制,也可以是讽刺“过度”专制,管了没必要管的事。
所以由于词汇的含义比较混乱,你的问题不怎么好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