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东南亚的地名都有独一无二的名字,其他地方都是普通翻译?
如题,比如曼谷Bangkok,如果按普通的翻译就是邦科克了。Pattaya芭提雅(帕塔亚)。很明显的例子说一个:Palestine是一支在智利的球队,一开始很多人不知道的时候就叫他们:某某球队 VS 帕雷斯蒂内。
如果说韩国 越南因为有汉字支撑,那柬埔寨、老挝、泰国,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很多城市大陆、港澳、台湾、新马的华人都叫一个名,比如金边、吴哥。
是来自古代地名吗?
另外,不知道有没有词典可以查一些姓氏、名字的外语读音。比如陈,我就看到很多叫Chan Tan的
如果说韩国 越南因为有汉字支撑,那柬埔寨、老挝、泰国,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很多城市大陆、港澳、台湾、新马的华人都叫一个名,比如金边、吴哥。
是来自古代地名吗?
另外,不知道有没有词典可以查一些姓氏、名字的外语读音。比如陈,我就看到很多叫Chan Tan的
以前答过类似的问题
贴一段过来
这些来自于古印度梵文或者巴利文,很多是在古代朝代的经文,文献里,就出现了。当时的翻译还不讲究信达雅,只以用最简单的字来表示读音为主。还不讲究挑一些表示美好,或者至少中性的字来翻译名字。比如如果你读明清时代一些文献,尤其是航海地理类的,你会发现地名翻译用字都非常土。比如假里马达,实际上就是今天的加里曼丹。
比如马六甲,就是典型的一个例子。按照现在翻译标准,应该叫 马拉卡
但是由于已经流传太久,就保留了译名。
印度东南亚,与我们接触早,很早就有文献。而东南亚几个佛教国家,老挝缅甸泰国,都受巴利文和印度文化影响,因此他们的人名也多来自巴利文,翻译也沿用这些习惯用字。也是因为和我们接触早,因此就沿用习惯流传下来了。
贴一段过来
这些来自于古印度梵文或者巴利文,很多是在古代朝代的经文,文献里,就出现了。当时的翻译还不讲究信达雅,只以用最简单的字来表示读音为主。还不讲究挑一些表示美好,或者至少中性的字来翻译名字。比如如果你读明清时代一些文献,尤其是航海地理类的,你会发现地名翻译用字都非常土。比如假里马达,实际上就是今天的加里曼丹。
比如马六甲,就是典型的一个例子。按照现在翻译标准,应该叫 马拉卡
但是由于已经流传太久,就保留了译名。
印度东南亚,与我们接触早,很早就有文献。而东南亚几个佛教国家,老挝缅甸泰国,都受巴利文和印度文化影响,因此他们的人名也多来自巴利文,翻译也沿用这些习惯用字。也是因为和我们接触早,因此就沿用习惯流传下来了。
有的就是继承了过去的译法吧,不止东南亚,其他地区也有。
佛罗伦萨在民国时候还被叫“翡冷翠”吧?而且你看西班牙、葡萄牙,这是音译吗?
佛罗伦萨在民国时候还被叫“翡冷翠”吧?而且你看西班牙、葡萄牙,这是音译吗?
那麼按理說的話,希臘Greece應該稱之為“格瑞斯”?而希臘叫做希臘,也是獨一無二的名字呀。不僅僅是東南亞哦。

东南亚地区的中文版名称,大概率是按照古代文言文的说法流传下来的。至于其它地区,那就是直接从西方语言音译
马拉西亚情况较为特殊,有些地名本来是马来文,被翻译成很中国的名字,然后就有了新的解释。例如Setiawan, 原本来自马来文Setia Kawan, 是”朋友的忠诚“的意思。后来被翻译成”实兆远“,于是当地就流传一个传说:福建人移民到此,在船上看到海岸还很远,感叹道:”实在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