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曾经出过优秀的电影,却从来没有出过优秀的原创电影配乐?中国人音乐天赋是否极差?
前几天看一部叫《荒岛余生》的老片。就电影来说,这也就是好莱坞平均水准的制作,跟真正的大片比算小儿科了。但是配乐却极其好听:总共才两三分钟的旋律,让人感觉绵绵不绝,优美动人。听说这音乐还得了格莱美奖。
由此联想到中国的电影。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中国曾经有过不错的电影,能在国际上拿奖的电影,但是却从来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原创电影音乐。所谓国内的电影电视剧配乐大师,什么赵季平谷建芬,放到国际上四流五流都够不上。国产电影的配乐基本上就三种类型:1.平庸无聊的原创(比如《英雄》);2.直接抄袭外国的经典音乐或配乐(比如《阳光灿烂的日子》);3.根本没有配乐(比如贾樟柯的很多电影)。别说威廉姆斯和汉斯季莫了,好莱坞随便一个叫得上名的都完爆国内那些电影音乐人。国内的电影配乐用荒漠形容丝毫不为过。
而且我感觉中国人自古以来音乐天赋就是极差的。中国的文学、绘画尚且有些可取之处,音乐简直是不够看,跟西方音乐比简直是幼儿园的水平。
由此联想到中国的电影。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中国曾经有过不错的电影,能在国际上拿奖的电影,但是却从来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原创电影音乐。所谓国内的电影电视剧配乐大师,什么赵季平谷建芬,放到国际上四流五流都够不上。国产电影的配乐基本上就三种类型:1.平庸无聊的原创(比如《英雄》);2.直接抄袭外国的经典音乐或配乐(比如《阳光灿烂的日子》);3.根本没有配乐(比如贾樟柯的很多电影)。别说威廉姆斯和汉斯季莫了,好莱坞随便一个叫得上名的都完爆国内那些电影音乐人。国内的电影配乐用荒漠形容丝毫不为过。
而且我感觉中国人自古以来音乐天赋就是极差的。中国的文学、绘画尚且有些可取之处,音乐简直是不够看,跟西方音乐比简直是幼儿园的水平。
音乐这个东西是非常依赖行会传统,工匠性质传承,贵族支持和资产阶级受众的。音乐不同于其他文艺的一个点就是,它实际上是无形的,只能通过人(现在有软件和机器,但本质上还是人设计的)对于旋律的演绎,在时间流逝的过程中体会。美术,建筑,服装,雕塑,文学,这些有形的东西,他人是比较容易模仿的。但是音乐,没有那种浸润和传承,是完全没法模仿和再造的。也就是说,如果承载它的人没有了,音乐也就死了。芝麻历史上留下了无数的诗词,但是配合这些诗词的音乐基本都失传了--因为洼地的人口替代和周期性灭亡,带来这些音乐的人和欣赏它的阶层毁灭之后,音乐就毁灭了,只剩下了记载或者说速记歌词/史诗/唱词的书籍,一代一代传抄下去。这就是洼地没有音乐传统,大众没有音乐修养的核心原因。从唢呐到二胡,从扬琴到琵琶,现在我们看到的“民乐”的九成江山都是外部输入的产物。
欧洲,日本,伊斯兰世界,都保留了相当多的中古时代的传统旋律,这方面的遗存,也是欧洲最多,伊斯兰世界次之,日本再次--日本的中古时代音乐,只有宫廷音乐比较完整地传承下来了;而欧洲传承了很多中世纪民间歌手的曲目。德奥古典音乐的兴盛,根本上是神罗邦国体系造成的生态多样性所致。这种多样性的生态,配合行会传统和王室支持,使得德奥古典音乐最终超越了意大利和法国财大气粗的宫廷乐师系统。一战后随着老欧洲的支离破碎,世界音乐的中心转移至美国,之后美国音乐随着美国秩序扩张到了全世界。二战后的各国流行音乐,从披头士到K-POP,可以说都是美国秩序的副产品和附庸。
音乐是最脆弱,最容易消失,最难保存的文艺形态之一,这么高级的东西洼地玩不动太正常了。所以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是:美术,建筑,服装,文学等领域,相比音乐,要去中心化得多。美术建筑文学等艺术形式中经常出现一些小国背景的大艺术家;但是音乐家,从古至今几乎都是高度集中在秩序和财富的核心地区的--这就是贝多芬勃拉姆斯要去维也纳,K-POP的核心市场其实是美国日本的深层原因。现代影视剧可以说是综合了音乐,舞蹈,美术,文学都多项艺术门类的综合立体艺术形式,需要比音乐更大的投资和秩序积累,所以美国及其推广的音乐和影视模式的垄断地位就要稳固的多,背后的原因是美国秩序的强大。
最后我要做一个小小的判断,那就是如果这套理论是正确的话,那么我认为尽管现状看来不是这样,但是日系音乐的前途要远远好于K-POP。现代日本音乐虽然也是美国秩序的一个附庸产物,但是明显有更强的传承和封建行会属性,尤其是日本培养出了非常健康的欧洲古典音乐生态,这在非欧美国家是唯一的一家。K-POP目前的状态和输出手法,高度依赖全球化体系和美国秩序,非常类似于一个瓦房店版本的巴赫时代的意大利乐师集团。在当时人的观念里,意大利人的音乐是全欧流行,而神罗那些显得很贫困的选帝侯和王子的乐团和所做的曲目往往出不了神罗,甚至是本国的边界--这十分类似于大众对于日本音乐“衰落”原因的判断。K-POP这样的产生和输出手法,基本决定了它的生态只能是越来越单调和标准化,这十分不利于新的创作和音乐传统的积累。日本社会是没有完全融入全球化体系的,所以在一个相对漫长的时代里,日本音乐的抗风险性和多样性会高于K-POP,长远看来是更有希望的。
欧洲,日本,伊斯兰世界,都保留了相当多的中古时代的传统旋律,这方面的遗存,也是欧洲最多,伊斯兰世界次之,日本再次--日本的中古时代音乐,只有宫廷音乐比较完整地传承下来了;而欧洲传承了很多中世纪民间歌手的曲目。德奥古典音乐的兴盛,根本上是神罗邦国体系造成的生态多样性所致。这种多样性的生态,配合行会传统和王室支持,使得德奥古典音乐最终超越了意大利和法国财大气粗的宫廷乐师系统。一战后随着老欧洲的支离破碎,世界音乐的中心转移至美国,之后美国音乐随着美国秩序扩张到了全世界。二战后的各国流行音乐,从披头士到K-POP,可以说都是美国秩序的副产品和附庸。
音乐是最脆弱,最容易消失,最难保存的文艺形态之一,这么高级的东西洼地玩不动太正常了。所以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是:美术,建筑,服装,文学等领域,相比音乐,要去中心化得多。美术建筑文学等艺术形式中经常出现一些小国背景的大艺术家;但是音乐家,从古至今几乎都是高度集中在秩序和财富的核心地区的--这就是贝多芬勃拉姆斯要去维也纳,K-POP的核心市场其实是美国日本的深层原因。现代影视剧可以说是综合了音乐,舞蹈,美术,文学都多项艺术门类的综合立体艺术形式,需要比音乐更大的投资和秩序积累,所以美国及其推广的音乐和影视模式的垄断地位就要稳固的多,背后的原因是美国秩序的强大。
最后我要做一个小小的判断,那就是如果这套理论是正确的话,那么我认为尽管现状看来不是这样,但是日系音乐的前途要远远好于K-POP。现代日本音乐虽然也是美国秩序的一个附庸产物,但是明显有更强的传承和封建行会属性,尤其是日本培养出了非常健康的欧洲古典音乐生态,这在非欧美国家是唯一的一家。K-POP目前的状态和输出手法,高度依赖全球化体系和美国秩序,非常类似于一个瓦房店版本的巴赫时代的意大利乐师集团。在当时人的观念里,意大利人的音乐是全欧流行,而神罗那些显得很贫困的选帝侯和王子的乐团和所做的曲目往往出不了神罗,甚至是本国的边界--这十分类似于大众对于日本音乐“衰落”原因的判断。K-POP这样的产生和输出手法,基本决定了它的生态只能是越来越单调和标准化,这十分不利于新的创作和音乐传统的积累。日本社会是没有完全融入全球化体系的,所以在一个相对漫长的时代里,日本音乐的抗风险性和多样性会高于K-POP,长远看来是更有希望的。
没那么不堪吧,陈其纲:
代表作:《金陵十三钗》《山楂树之恋》《归来》
享誉法国欧洲乃至全世界音乐界的中国作曲家。在他身上,有着一种古典诗人般的气质,坚持用自己的音乐谱写女人,将中国的传统元素很好地融合于西方现代作曲之中,越来越受到国内听众的关注。他是当今少数几个在世界音乐舞台上极为活跃的中国作曲家之一。十余年来,他的作品荣获了多项国际大奖,在他的倡导与帮助之下,世界著名的贝桑松国际青年。
黎允文,
代表作:《岁月神偷》《鸿门宴传奇》《见龙卸甲》
香港音乐人,监制及作曲家,小岛乐队成员。他在电影配乐方面同时有非常超卓成绩,曾经获得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第三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柏林电影节水晶熊奖。
陈光荣:代表作:《无间道三部曲》《窃听风云三部曲》《头文字D》
香港作曲家、制作人和监制。他是香港音乐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香港流行音乐乐坛的重要力量,曾担任郑伊健等许多歌手的专辑音乐监制。
赵季平
代表作:《霸王别姬》《活着》《大宅门》
中国配乐大师,生于甘肃平凉。1970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1978年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1980年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音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现任陕西省歌舞剧院院长,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副会长等职。
谭盾
代表作:《卧虎藏龙》《夜宴》《英雄》
中国配乐大师、作曲家和指挥家。出生于湖南长沙茅冲,曾经获得奥斯卡最佳配乐奖,2006年被世界十大中文媒体被评为影响世界的十位华人之一。
陈勋奇
代表作:《重庆森林》《堕落天使》《东邪西毒》
陈勋奇是公认的香港电影全才,他既是香港导演里最出色的配乐,配乐里最出色的制片,制片里最出色的飞车指导,飞车指导里最出色的编剧,编剧里最著名的演员之一,演员里最成功的导演之一。
胡伟立
代表作:《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唐伯虎点秋香》《太极张三丰》
香港配乐大师、音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音乐学会特约理事、香港作曲家作词家协会(CASH)会员、香港弦乐教师拹会理事、香港艺术家联盟会员、香港电影戏剧总会会员。祖籍江苏无锡,晚年定居于加拿大多伦多。先后在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寰宇有限公司、香港泛亚交响乐团任职。
黄霑
代表作:《青蛇》《笑傲江湖》《倩女幽魂三部曲》《黄飞鸿系列》
香港著名作家、词曲家,原名黄湛森。先前从业广告、电影、作曲。任过香港电视台、电台主持人。为电影、电视剧、歌手、演员作品、导演作品、文学创作、古装歌舞剧、综艺节目。与金庸、倪匡、蔡澜一起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又与倪匡、蔡澜一同被称为“香港三大名嘴”。
代表作:《金陵十三钗》《山楂树之恋》《归来》
享誉法国欧洲乃至全世界音乐界的中国作曲家。在他身上,有着一种古典诗人般的气质,坚持用自己的音乐谱写女人,将中国的传统元素很好地融合于西方现代作曲之中,越来越受到国内听众的关注。他是当今少数几个在世界音乐舞台上极为活跃的中国作曲家之一。十余年来,他的作品荣获了多项国际大奖,在他的倡导与帮助之下,世界著名的贝桑松国际青年。
黎允文,
代表作:《岁月神偷》《鸿门宴传奇》《见龙卸甲》
香港音乐人,监制及作曲家,小岛乐队成员。他在电影配乐方面同时有非常超卓成绩,曾经获得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第三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柏林电影节水晶熊奖。
陈光荣:代表作:《无间道三部曲》《窃听风云三部曲》《头文字D》
香港作曲家、制作人和监制。他是香港音乐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香港流行音乐乐坛的重要力量,曾担任郑伊健等许多歌手的专辑音乐监制。
赵季平
代表作:《霸王别姬》《活着》《大宅门》
中国配乐大师,生于甘肃平凉。1970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1978年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1980年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音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现任陕西省歌舞剧院院长,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副会长等职。
谭盾
代表作:《卧虎藏龙》《夜宴》《英雄》
中国配乐大师、作曲家和指挥家。出生于湖南长沙茅冲,曾经获得奥斯卡最佳配乐奖,2006年被世界十大中文媒体被评为影响世界的十位华人之一。
陈勋奇
代表作:《重庆森林》《堕落天使》《东邪西毒》
陈勋奇是公认的香港电影全才,他既是香港导演里最出色的配乐,配乐里最出色的制片,制片里最出色的飞车指导,飞车指导里最出色的编剧,编剧里最著名的演员之一,演员里最成功的导演之一。
胡伟立
代表作:《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唐伯虎点秋香》《太极张三丰》
香港配乐大师、音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音乐学会特约理事、香港作曲家作词家协会(CASH)会员、香港弦乐教师拹会理事、香港艺术家联盟会员、香港电影戏剧总会会员。祖籍江苏无锡,晚年定居于加拿大多伦多。先后在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寰宇有限公司、香港泛亚交响乐团任职。
黄霑
代表作:《青蛇》《笑傲江湖》《倩女幽魂三部曲》《黄飞鸿系列》
香港著名作家、词曲家,原名黄湛森。先前从业广告、电影、作曲。任过香港电视台、电台主持人。为电影、电视剧、歌手、演员作品、导演作品、文学创作、古装歌舞剧、综艺节目。与金庸、倪匡、蔡澜一起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又与倪匡、蔡澜一同被称为“香港三大名嘴”。
我想問中國出過多少所謂「不錯的電影」了
有恐怕也屈指可數吧
再説音樂本來就是很難寫好聽,寫出好聼的音樂比拍出好看的電影難。你看國際電影史上那麽多電影,有多少電影配樂是你至少能記得住的(我是説,看完電影以後一小時内還能哼出來的)?很多電影就算劇情感人場景震撼,看完以後你還是根本不記得它的配樂
既然好的音樂的量本來就是小於好的電影的量的,那連好的電影都不多了哪來的好的音樂?
恰恰是因爲音樂無國界甚至沒有語言,才沒辦法用梗來忽悠過去,本身的質量一定會被看光光,才難寫
再説中國根本不重視作曲
你看劍橋國際音樂考試,GCSE(相當於中考?)音樂就要求提交任意樂器的作曲,還要考樂理和古典樂分析之類的。中國人很多不學音樂的連莫扎特都不識,學音樂的連基礎樂理都不懂(甚至可能五綫譜都不懂)到中考之前就儘快考到十級以收工專心備考了,在那之後基本都不會再撿起來練
這能有音樂素養見鬼了
再説好的作曲能力需要熏陶。一直聼好的音樂才能寫出好的音樂
人家一張紙幣就能進劇院聼現場音樂會,教友還能做禮拜每禮拜聼教會音樂,全是百年傳下來的經典,怎麽是你電視裏的樣板戲能比的?
話又説回來,按照我音樂老師講世界音樂史的第一句話,音樂最早就是起源與宗教,是獻給神的禮物。心裏從沒有過神的文化哪來什麽音樂
有恐怕也屈指可數吧
再説音樂本來就是很難寫好聽,寫出好聼的音樂比拍出好看的電影難。你看國際電影史上那麽多電影,有多少電影配樂是你至少能記得住的(我是説,看完電影以後一小時内還能哼出來的)?很多電影就算劇情感人場景震撼,看完以後你還是根本不記得它的配樂
既然好的音樂的量本來就是小於好的電影的量的,那連好的電影都不多了哪來的好的音樂?
恰恰是因爲音樂無國界甚至沒有語言,才沒辦法用梗來忽悠過去,本身的質量一定會被看光光,才難寫
再説中國根本不重視作曲
你看劍橋國際音樂考試,GCSE(相當於中考?)音樂就要求提交任意樂器的作曲,還要考樂理和古典樂分析之類的。中國人很多不學音樂的連莫扎特都不識,學音樂的連基礎樂理都不懂(甚至可能五綫譜都不懂)到中考之前就儘快考到十級以收工專心備考了,在那之後基本都不會再撿起來練
這能有音樂素養見鬼了
再説好的作曲能力需要熏陶。一直聼好的音樂才能寫出好的音樂
人家一張紙幣就能進劇院聼現場音樂會,教友還能做禮拜每禮拜聼教會音樂,全是百年傳下來的經典,怎麽是你電視裏的樣板戲能比的?
話又説回來,按照我音樂老師講世界音樂史的第一句話,音樂最早就是起源與宗教,是獻給神的禮物。心裏從沒有過神的文化哪來什麽音樂
其实所有学科都是幼儿园水平,绘画和文学也是,建筑也是……
艺术是需要积累的,尤其高雅艺术,中国人是长久以来基因就里没这东西,因为一直就是衣逼政权,衣逼皇帝恶政导致衣逼造反,新衣逼换下就衣逼,伴随资产阶级衣逼阶级一起死绝,周而复始,甚至现在衣逼又上台了。你仔细看看,会发现唱歌跳舞这部分,中国人是连少数民族,或者旁边的朝鲜日本都远远比不了,让你说个汉族的传统舞你能说出来嘛?是真的没有,什么所谓传统舞蹈全是近几十年发明的,完全就是现代舞。
而能拍出好电影,门槛低得多,电影毕竟源于文学这最基本的艺术形式,中国的文学比音乐发展的还是要好得多;其次电影这东西出现的也比较晚,中国同步的也比较早,算是没落下那么多。作为电影制作者,只要受过训练,注意基本格式,题材过得去,用心拍,真不至于太差,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边缘小国家也有各种拿奖的电影。但音乐奖就没那么容易拿了。
中国对应西方古典交响的雅乐,你可以听听都是啥玩意,什么《阳关三叠》、《平沙落雁》、《广陵散》,而且就这些有几分真都难说,网上都基本找不到资料的,毕竟按中国人的尿性如果是真的早就大吹特吹了,怎么可能大部分人连都没听过?而且根据现在的信息看,现存最早的谱子基本都是1900年前后发表的,看很像清末民国时候有什么发明潮搞出来的。
至于俗乐,就是各种戏曲了,其实历史也不长,最早的样子没人知道,但即便现在也衣逼的不得了,有史可考清末民初草台班子什么状况可以自行搜索。
然而,如果你想知道500年前中国的音乐是什么样,你会发现根本找到不到答案。但反观西方音乐呢,几百年前的音乐啥样,你随便就能找到听到,我给你贴一个500年前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CgbHmQzo2E
相比之下,桂枝音乐基本不是“幼儿园水平”的问题,更像唱诗班合唱的时候突然外面传来什么动物“哼哼”的两声。
艺术是需要积累的,尤其高雅艺术,中国人是长久以来基因就里没这东西,因为一直就是衣逼政权,衣逼皇帝恶政导致衣逼造反,新衣逼换下就衣逼,伴随资产阶级衣逼阶级一起死绝,周而复始,甚至现在衣逼又上台了。你仔细看看,会发现唱歌跳舞这部分,中国人是连少数民族,或者旁边的朝鲜日本都远远比不了,让你说个汉族的传统舞你能说出来嘛?是真的没有,什么所谓传统舞蹈全是近几十年发明的,完全就是现代舞。
而能拍出好电影,门槛低得多,电影毕竟源于文学这最基本的艺术形式,中国的文学比音乐发展的还是要好得多;其次电影这东西出现的也比较晚,中国同步的也比较早,算是没落下那么多。作为电影制作者,只要受过训练,注意基本格式,题材过得去,用心拍,真不至于太差,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边缘小国家也有各种拿奖的电影。但音乐奖就没那么容易拿了。
中国对应西方古典交响的雅乐,你可以听听都是啥玩意,什么《阳关三叠》、《平沙落雁》、《广陵散》,而且就这些有几分真都难说,网上都基本找不到资料的,毕竟按中国人的尿性如果是真的早就大吹特吹了,怎么可能大部分人连都没听过?而且根据现在的信息看,现存最早的谱子基本都是1900年前后发表的,看很像清末民国时候有什么发明潮搞出来的。
至于俗乐,就是各种戏曲了,其实历史也不长,最早的样子没人知道,但即便现在也衣逼的不得了,有史可考清末民初草台班子什么状况可以自行搜索。
然而,如果你想知道500年前中国的音乐是什么样,你会发现根本找到不到答案。但反观西方音乐呢,几百年前的音乐啥样,你随便就能找到听到,我给你贴一个500年前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CgbHmQzo2E
相比之下,桂枝音乐基本不是“幼儿园水平”的问题,更像唱诗班合唱的时候突然外面传来什么动物“哼哼”的两声。
赵季平早期还是可以的啦,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没有在国际上扬名也不意味着作品本身不好,审美趣味东西方本来就存在差异,加之音乐本身也是在西方话语体系里的,汉斯季默,菲利普格拉斯这样卓越的音乐家在既定体系内肯定能获得更高的评价。本来稍微有点在这个系统的边界线上的,经常给阿尔莫多瓦配乐的阿尔贝托伊格莱西亚斯也因为近年给锅匠裁缝士兵间谍配乐,也显得更为主流。韩国的曹英沃,给朴赞郁配了大量古典功力深厚的配乐,但目前看来这位如此优秀的作曲家好像也没有得到西方的赏识。 中国配乐没有走向国际,本身质量是一方面(特别是近年每况愈下),另一方面和中国电影并没有像好莱坞电影那样成为通行世界的电影语言以带动整个行业也是息息相关的。
中国的音乐古往今来横向比较都比西方世界差,这是事实。然而这个事实不能推断出中国人的音乐天赋差。
首先天赋是很难定义的东西。大概是与生俱来,但是没有环境培养就无法体现出来的特质。中国人音乐天赋大概率和全世界人平均水平差不多。中国的民族音乐虽富有特色,但是民乐没有西方音乐理论交响乐的支撑,连正规殿堂都进不去。然而这是所有传统民族音乐的通病。
音乐本质是人类天然情感的体现。然而中国传统一直以来轻视音乐艺术家,称其为三教九流之徒,跟中国文化轻视人性本源可能有关。现代音乐教育基本没有,因为艺术不直接产出GDP,学音乐只是为了功利。就算从小学钢琴的人,用的也是前苏联的那一套反科学的“技术先行”的玩意儿,培养出大批看不懂乐谱,不懂乐理的弹琴机器。反观相似传统文化(不是说现在)的日本,现代音乐发展和普及却是一流国家水平。所以现代音乐差的锅,还是要中共背。所以只要有培养的环境,中国人的音乐创作应该会大幅提升。
首先天赋是很难定义的东西。大概是与生俱来,但是没有环境培养就无法体现出来的特质。中国人音乐天赋大概率和全世界人平均水平差不多。中国的民族音乐虽富有特色,但是民乐没有西方音乐理论交响乐的支撑,连正规殿堂都进不去。然而这是所有传统民族音乐的通病。
音乐本质是人类天然情感的体现。然而中国传统一直以来轻视音乐艺术家,称其为三教九流之徒,跟中国文化轻视人性本源可能有关。现代音乐教育基本没有,因为艺术不直接产出GDP,学音乐只是为了功利。就算从小学钢琴的人,用的也是前苏联的那一套反科学的“技术先行”的玩意儿,培养出大批看不懂乐谱,不懂乐理的弹琴机器。反观相似传统文化(不是说现在)的日本,现代音乐发展和普及却是一流国家水平。所以现代音乐差的锅,还是要中共背。所以只要有培养的环境,中国人的音乐创作应该会大幅提升。
中央电视台的各类节目的开场音乐,我吃饭的时候和老婆抱怨过, 审美太几把差,就是动静大。 我知道大多数人对这些是无感的。
中国人的审美平均水平就是奥运福娃:看的都想捂眼睛, 没个整。
中国人的审美平均水平就是奥运福娃:看的都想捂眼睛, 没个整。
要说中国的文学绘画是否瓦房店我不清楚,但是音乐绝对是纯纯的瓦房店。从音乐的织体结构,到配器法记谱法无不是相当稚嫩。而西方音乐早在17-18世纪就已经是科学化的完备体系了。
中国当下那些拿得出手的作曲家也大都是西方音乐院校或者音乐家培养的。比如前面葱友讲的陈其钢,就是法国著名作曲家梅西安的学生。
中国当下那些拿得出手的作曲家也大都是西方音乐院校或者音乐家培养的。比如前面葱友讲的陈其钢,就是法国著名作曲家梅西安的学生。
儒家压抑人性,音乐 comes from 人性痛苦, 快乐.
感情贫乏 = No Good 音乐
感情贫乏 = No Good 音乐
大君主行动
灰名单
又到了引用高晓松经典名言的时候了:汉人无音乐,无乐感,节奏感差,中国有音乐艺术细胞的基本都是少数民族,全被汉人轰到边疆了,你看任何一个中国队的体育比赛,场边的加油口号永远是 中国队!加油!也就是咚咚咚 咚咚 的调子,几十年都不变的。
一种说法,印欧人视觉发达,所以绘画发达;闪族人听觉发达,所以音乐好。可能中国人味觉发达,所以美食丰富
还是有的,比如张广天给《春风沉醉的晚上》作的BGM,空灵飘渺,是对这部剧最深的记忆。
97前的香港電影是有好配樂的,而且有些配樂還聽的出來有濃厚的中華味,而不是像現在的中國劇濃厚的西味。
個人認為中國文化的精華就在97前的香港裡,之後就不復存在了。
(這裡就不論述香港人是不是中國人,但至少97年前應該多數香港人都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
個人認為中國文化的精華就在97前的香港裡,之後就不復存在了。
(這裡就不論述香港人是不是中國人,但至少97年前應該多數香港人都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
即使給你創作自由 給你民主,支文化圈國家就別跟我談什麼創造力了。 講的好似你支給你自由馬上就能原地起飛 領先世界一樣。 你也太看的起自己了吧? 你頂多不也是走走韓國路線整天拍些批判政府內幕黑暗 之類的? 難道你還給我搞部星際穿越出來? 2001太空漫遊出來? 別太看得起你支第三世界劣等文明了
就算是韓國不也是玩點別人歐美日 10 幾20年前玩剩的爛梗? 你以為魷魚遊戲很新鮮? 這種密室逃亡人性電影 你他媽一搜一大堆 懂嗎 不是你劣等支國家特有的產物! 醒醒吧 傻子
搞的好似第三世界劣等支文明 天時地利人和都齊了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民主」馬上就原地起飛沖出宇宙 一樣 ,否則人類文明將多麼遺憾可惜一樣! 你不臉紅 我都覺得替你羞恥。
就算是韓國不也是玩點別人歐美日 10 幾20年前玩剩的爛梗? 你以為魷魚遊戲很新鮮? 這種密室逃亡人性電影 你他媽一搜一大堆 懂嗎 不是你劣等支國家特有的產物! 醒醒吧 傻子
搞的好似第三世界劣等支文明 天時地利人和都齊了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民主」馬上就原地起飛沖出宇宙 一樣 ,否則人類文明將多麼遺憾可惜一樣! 你不臉紅 我都覺得替你羞恥。
因为音乐是灵魂的东西,灵魂需要自由去开启,中国人刚填饱肚子能沉住气玩音乐? 我的意思是绝大多数没有条件去实验自己的梦想。
有钱的小孩跻身偶像界,一本正经做音乐是很少一部分。审查也是一个阻碍,当然纯音乐比较自由。音乐做的好不一定配乐也能驾驭,另外我想给电影做配乐需要门路吧,需要关系撮合认识。
末代皇帝应该是当代最出名的关于中国的电影,大部分配乐是坂本龙一做的。
有钱的小孩跻身偶像界,一本正经做音乐是很少一部分。审查也是一个阻碍,当然纯音乐比较自由。音乐做的好不一定配乐也能驾驭,另外我想给电影做配乐需要门路吧,需要关系撮合认识。
末代皇帝应该是当代最出名的关于中国的电影,大部分配乐是坂本龙一做的。
Ebby
新注册用户 (待解除)
回想了一下,喜欢的华语歌都是港台歌手创作的,啧啧。
本大佐倒是觉得支国之前的音乐水准比电影要更高一些。早些年支国还是有几个牛逼的作曲家,比如施光南、王立平、谷建芬等。这些年几乎没有像样一点的作曲家了。
倒是有深刻思想的电影?抱歉,我实在想不起来.....
倒是有深刻思想的电影?抱歉,我实在想不起来.....
首先你要明白一点,中国的教育,再有天赋你也得先“服从”学习,一路考上来,考到个名校才有戏,这造成墙内明星天差地别,不过话这么说也可能会说死,就退一步说吧,早就run出去以其它名字发展自己的音乐dream了
也不能说极差吧,就是挺一般的。不要某方面比不过欧美日本就觉得支那极差。
评价不要两极横跳。
当然有些方面支那是极差,因为就连第三世界都比不上,比如政治体制和政策宣传。
评价不要两极横跳。
当然有些方面支那是极差,因为就连第三世界都比不上,比如政治体制和政策宣传。
中国也有,近几年几乎绝迹了,八九十年代有一批,我一直把中国的艺术作品比做兵马俑,音乐也是一样,兵马俑是伟大的艺术品,它让你想到秦朝,进而产生恐惧和不适感,中国的艺术作品也基本都是这样,之所以有艺术感是因为它独特的意识形态,人们乐于品评欣赏,但绝没人向往
比如像西游记里就有很多配乐,都是比较经典的,也是很有才华的,只是很明显的一点是,那种音乐很多如果拿出来换个词当成党歌,军歌,你完全听不出来违和感,因为它创作的基础脱离人类自由的生活
比如像西游记里就有很多配乐,都是比较经典的,也是很有才华的,只是很明显的一点是,那种音乐很多如果拿出来换个词当成党歌,军歌,你完全听不出来违和感,因为它创作的基础脱离人类自由的生活
还是有的吧,葫芦蛙,海尔兄弟,魔方大厦,邋遢大王,都是原创呀,不过都也算是绝唱了。
不过这些不算是你说的电影类。电影类的那都搞红色去了,资源人才什么,都染得红通通的,自然就没了呗。
不过这些不算是你说的电影类。电影类的那都搞红色去了,资源人才什么,都染得红通通的,自然就没了呗。
音乐传承最厉害的是印度,以前还听听英文歌,自从开始听印度歌就中了毒,印度音乐有太多不为人知的宝藏,要说贵支的音乐也就八九十年代那时有那么几首歌能听听,创造音乐特别需要丰富的精神方面,特别能反映人内心的精神状态
gdmz1997
新注册用户
很正常,因为现代审美是以西方审美为基础的。如果是中国古代为基础,那么现代流行的就是中国古典音乐和京剧等东西了
周星驰的黄英华还可以的。卢冠廷。陈奇勋。都还可以的吧。
樂器很貴
另外上面最頂的回應說音樂沒留傳別怪戰亂
是因中原人自私,各種技術都不會公開而只會傳給徒弟
樂諧只給徒弟
然後有些來不及便GG了
例如三國時的名人X康的廣凌散
另外上面最頂的回應說音樂沒留傳別怪戰亂
是因中原人自私,各種技術都不會公開而只會傳給徒弟
樂諧只給徒弟
然後有些來不及便GG了
例如三國時的名人X康的廣凌散
中华文化里确实音乐是短板,一直到民国都还在使用五音制,音乐人也都是乐工。文学,绘画有士大夫阶层参与多少在审美上有所提高,而音乐这样需要大量训练又地位不高的业务知识阶层很少参与,几千年没有任何理论提高,个别天赋技艺高的匠人难以提高整体水平。那些中文世界里的古典音乐,不是媚俗平庸,就是吱呀刺耳,听听什么《高山流水》,再听听巴赫的布兰登堡协奏曲,就知道差距。说实话中国古典音乐并不比非洲鼓曲高明。中国现代流行音乐不用提了,叫垃圾都侮辱了垃圾。
郭思达不知道你听过没?我个人感觉他的配乐水平应该可以算媲美欧美作曲家的
中国电影的国际合作是很早就开始而且程度比较深
比如意大利导演拍了末代皇帝以后, 一大批中国的电影孕育而生(色调和摄影有模仿的痕迹)。 香港(甚至日本)的人员参与中国电影制作也很常见。
音乐似乎没有这种待遇
比如意大利导演拍了末代皇帝以后, 一大批中国的电影孕育而生(色调和摄影有模仿的痕迹)。 香港(甚至日本)的人员参与中国电影制作也很常见。
音乐似乎没有这种待遇
什么叫音阶?
什么叫音程?
什么叫和弦?
我敢说墙国100个人里至少90个回答不出这三个最基础的问题
基础都这德行还谈个毛创作
什么叫音程?
什么叫和弦?
我敢说墙国100个人里至少90个回答不出这三个最基础的问题
基础都这德行还谈个毛创作
中国影视中的原创音乐,好的真不多。黄蜀芹导演的电视剧《围城》,其中的配乐印象比较深。
已隐藏
顧嘉輝
羅大佑
李宗盛
特別羅大佑,係天才。
顧接受西方正統音樂訓練。
羅大佑
李宗盛
特別羅大佑,係天才。
顧接受西方正統音樂訓練。
在中共禁锢下 能有优秀电影算不错了 还想要音乐 真以为中共放着看的
已隐藏
我会唱流行歌都已经在大粪坑里鹤立鸡群了 中国人就没几个懂音乐的 流行歌现在都找不出几个优秀的音乐人
已隐藏
han_chinese
灰名单
汉斯季默能完爆谁?华晨宇吗?
我一直不是很理解这种没得吹硬吹的,你吹什么不好吹配乐…..
加州这边一堆工作室你要啥风格的都能做,汉斯季默加二人转都没问题。配乐工作是随便什么旋律都能玩的项目管理声音工程学,是制作人的音色配器,再加几套编曲,最后跟甲方改来改去挑一版。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家为内容服务流水线做出来的带,60分及格就能拿来用了,50分叫配乐真烂,70分叫大师神作然后出ost,80分堪比金唱片,90分名字要跟游戏电影制作人肩并肩(说的就是你ff),100分是电影游戏给音乐做mv。
用60分的功夫做出来100分的曲子,那叫可遇不可求,所以昙花一现的配乐大师多的数不胜数。用50分的功夫百分之百做出60分的配乐,那叫配乐之神汉斯季默。
还有音乐天赋这种东西,咩啊?录音室搬砖工没天赋也上不了台,但是人家又帮你编曲,又帮你混音,还帮你录器乐,录的还跟原作者一样一样的还没失误。为什么啊?因为这叫工程学啊!
btw,现代音乐行业就是娱乐行业,整个唱片工业都是卖又没天赋又不好听一点也不古典的口水歌平民乐队的cd发展起来的。大师那基本都是广播电台拿了唱片公司的钱卖碟卖出来的。大家喜欢的摇滚乐,朋克乐,金属乐,电子乐,实验音乐,独立音乐,都是制作人一手调教出来的听感,感兴趣就可以搜搜看,你喜欢的那几张专辑大概率出自同一个制作人的手。
我一直不是很理解这种没得吹硬吹的,你吹什么不好吹配乐…..
加州这边一堆工作室你要啥风格的都能做,汉斯季默加二人转都没问题。配乐工作是随便什么旋律都能玩的项目管理声音工程学,是制作人的音色配器,再加几套编曲,最后跟甲方改来改去挑一版。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家为内容服务流水线做出来的带,60分及格就能拿来用了,50分叫配乐真烂,70分叫大师神作然后出ost,80分堪比金唱片,90分名字要跟游戏电影制作人肩并肩(说的就是你ff),100分是电影游戏给音乐做mv。
用60分的功夫做出来100分的曲子,那叫可遇不可求,所以昙花一现的配乐大师多的数不胜数。用50分的功夫百分之百做出60分的配乐,那叫配乐之神汉斯季默。
还有音乐天赋这种东西,咩啊?录音室搬砖工没天赋也上不了台,但是人家又帮你编曲,又帮你混音,还帮你录器乐,录的还跟原作者一样一样的还没失误。为什么啊?因为这叫工程学啊!
btw,现代音乐行业就是娱乐行业,整个唱片工业都是卖又没天赋又不好听一点也不古典的口水歌平民乐队的cd发展起来的。大师那基本都是广播电台拿了唱片公司的钱卖碟卖出来的。大家喜欢的摇滚乐,朋克乐,金属乐,电子乐,实验音乐,独立音乐,都是制作人一手调教出来的听感,感兴趣就可以搜搜看,你喜欢的那几张专辑大概率出自同一个制作人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