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喜欢随意好为人师?
我对“好为人师”的定义: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在别人不需要也没有允许的情况下,装自己啥都懂, 以一种高高在上傲慢的态度强行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加于他人,像人生导师一样给别人“上课”, 在别人做事的时候并且也知道怎么做的情况下喜欢强行干涉进来发表意见, 而且认定别人所知甚少, 很容易给他人带来不适。妄图以其昏昏而使人昭昭。特别喜欢在一些小事上废话, 多数是想刷存在感, 我跟这样的中国人接触时, 一般只能表面不理会, 但总会在心里默想: “老子都知道不用你教!老子比你懂得多你还是先管好自己吧!”交流是观点碰撞,信息互换,好为人师是先站在台阶上,对别人按头接受自己的观点。真正看别人不懂才提供建议的人, 让别人感觉到真心教别人的人是不会让人有好为人师的感觉的。我只会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而好为人师的中国人自视甚高却没什么本事的最喜欢说的两个关键词是“孩子。”企图从年龄上压倒对方。“多读书“预设一个对方不学无术的形象从而进行言之无物的批判。而且爱用这些词的中国人不分年龄段。很多连小孩都爱用。
而好为人师的中国人自视甚高却没什么本事的最喜欢说的两个关键词是“孩子。”企图从年龄上压倒对方。“多读书“预设一个对方不学无术的形象从而进行言之无物的批判。而且爱用这些词的中国人不分年龄段。很多连小孩都爱用。
中夏人作为编户齐民蚁民,必须遵守一套标准的中华式【为人 处世 生活 生产 】规则
这套标准没有明规,也不成系统,也不严密,但却也约定俗成
你管它叫 中华秩序的外延 也好
叫 中华哲学 也好
总之,凡是接受了“自己归属于中华秩序”这一观念的人族生物,他们显然都认为“应该”遵守这套规则。
所有人都是 中华秩序 的学生
那么所有人都可以仗着“自己对 中华秩序外延 的理解” to 好为人师。
。。。
显然,用我以前的措辞,这就是典型的前现代、中世纪特质
(东)罗马(东)正教的教士也爱好为人师,“世俗知识是有害的”,“其他信仰都是xxxxx”,“你们是夏甲的后裔”,“你不应该看这种书”,“你不配获得xxxxx”
罗湿陀罗拘陀土邦的村镇长老恐怕也有这种特质
你感受到的,大抵就是 中夏 地方村落“老人” 和 中央大夫 的现代版本
一句话,没有走完 价格革命,商业革命,“哲学”改革,思想启蒙,
这套标准没有明规,也不成系统,也不严密,但却也约定俗成
你管它叫 中华秩序的外延 也好
叫 中华哲学 也好
总之,凡是接受了“自己归属于中华秩序”这一观念的人族生物,他们显然都认为“应该”遵守这套规则。
所有人都是 中华秩序 的学生
那么所有人都可以仗着“自己对 中华秩序外延 的理解” to 好为人师。
。。。
显然,用我以前的措辞,这就是典型的前现代、中世纪特质
(东)罗马(东)正教的教士也爱好为人师,“世俗知识是有害的”,“其他信仰都是xxxxx”,“你们是夏甲的后裔”,“你不应该看这种书”,“你不配获得xxxxx”
罗湿陀罗拘陀土邦的村镇长老恐怕也有这种特质
你感受到的,大抵就是 中夏 地方村落“老人” 和 中央大夫 的现代版本
一句话,没有走完 价格革命,商业革命,“哲学”改革,思想启蒙,

我认为是社会不开放导致的,尤其是缺乏性开放
葱油不要忘了照照镜子,中国人好为人师的程度还远远远不及品葱,如果把批判都用到支人身上去,那就太可笑啦。但是,这不是支国人独有的,不是说葱友都是下流坯子,我认为这是人类的共性
在一个健康开放的社会里,社会是一张网,网上的每个人都有博弈的欲望,从思想到财富,从身高到颜值,从力量到亲和,人渴望多维度的博弈,更渴望胜利。而中国是权本位,社会是权力这一根线,打压皇权官权以外的所有博弈结构,99%底层人是处在一种失落状态的
中国的社会舞台像针尖一样狭窄,99%底层人被排除在外,你被禁止表达,你被禁止博弈。你只能当观众,而舞台上的戏剧又不是你想看的
好为人师永远是发生在1对1交流的时候,这种交流肯定会具有强烈自我主义,经常会显得刻薄而变态
中国夫妻结婚以后经常变成仇人,互相极度不满。因为你们本就是两个残疾人,被社会压抑的心怀鬼胎的人,不懂如何健康交流。这和好为人师的本质是一样的,本质是压抑的交流方式
葱油不要忘了照照镜子,中国人好为人师的程度还远远远不及品葱,如果把批判都用到支人身上去,那就太可笑啦。但是,这不是支国人独有的,不是说葱友都是下流坯子,我认为这是人类的共性
在一个健康开放的社会里,社会是一张网,网上的每个人都有博弈的欲望,从思想到财富,从身高到颜值,从力量到亲和,人渴望多维度的博弈,更渴望胜利。而中国是权本位,社会是权力这一根线,打压皇权官权以外的所有博弈结构,99%底层人是处在一种失落状态的
中国的社会舞台像针尖一样狭窄,99%底层人被排除在外,你被禁止表达,你被禁止博弈。你只能当观众,而舞台上的戏剧又不是你想看的
好为人师永远是发生在1对1交流的时候,这种交流肯定会具有强烈自我主义,经常会显得刻薄而变态
中国夫妻结婚以后经常变成仇人,互相极度不满。因为你们本就是两个残疾人,被社会压抑的心怀鬼胎的人,不懂如何健康交流。这和好为人师的本质是一样的,本质是压抑的交流方式
儒教文化导致的。
儒教社会是一种等级社会,身边的家长,长辈,兄长,比你大的,比你地位高的,比你有身份的,比你有文化的等等,都有资格对你进行教育指导,而且心态上是为了你好,免得你犯错什么的。当然很多时候也可能是因为对你的某种行为不满。
这种环境下,自然形成一种好为人师的心理机制。如果没有通过后天学习或其他环境纠正这个机制,很容易也变成这样。一方面,他感觉比你老,比你懂等等,有资格指导你,另一方面,出于儒教的道德强迫症,为了你好,免得你犯错。
这种环境下,这个心理机制和行为机制会传递,会被模仿。同辈同龄的,他可能也会教训你,或者出于攻击你,告诉你你应该怎样怎样,这样情况下最起码他没有高看你。
儒教社会是一种等级社会,身边的家长,长辈,兄长,比你大的,比你地位高的,比你有身份的,比你有文化的等等,都有资格对你进行教育指导,而且心态上是为了你好,免得你犯错什么的。当然很多时候也可能是因为对你的某种行为不满。
这种环境下,自然形成一种好为人师的心理机制。如果没有通过后天学习或其他环境纠正这个机制,很容易也变成这样。一方面,他感觉比你老,比你懂等等,有资格指导你,另一方面,出于儒教的道德强迫症,为了你好,免得你犯错。
这种环境下,这个心理机制和行为机制会传递,会被模仿。同辈同龄的,他可能也会教训你,或者出于攻击你,告诉你你应该怎样怎样,这样情况下最起码他没有高看你。
我这几年的体感是“好为人师”不分种族和国家。但因为没有和墙国的对比,一时也很难说墙国同其他国家相比,是不是更好为人师。
但我能感受到的是男性比女性更乐于/倾向站在(有时并无必要的)指导的位置上(这里包括我自己)。所以也难怪这几年流行Mansplaining这种词。
但我能感受到的是男性比女性更乐于/倾向站在(有时并无必要的)指导的位置上(这里包括我自己)。所以也难怪这几年流行Mansplaining这种词。
自发改正必须经历很尴尬的场景,然后自责为啥自己那么愚蠢,之后做事就会三思了。当然在中共国,还有垃圾信息误导问题。网络上找过文章的就知道了,找了十几篇都没把问题讲透。
“没有可以奉为金科律玉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使气指的教师爷”
习近平就是这一类人的代表,无德无才却要为人类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
归根结底是无知、狂妄与偏执
习近平就是这一类人的代表,无德无才却要为人类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
归根结底是无知、狂妄与偏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