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管锥编》论愚民政策
缘起:钱钟书著作《管锥编》,《左传正义*五四 昭公十八年》中,论及中国历史上的愚民问题。对于版上常讨论的国内舆论控制、粉红战狼肆虐的情形,我觉得有借鉴作用。
内容简介(全文附在最后):
《左传*昭公十八年》中讲到一个故事,前524年六月,鲁国使臣见到了原国国君原伯鲁,发现其不喜欢学问。鲁国闵子马对此评论,这是因为统治阶层担心有学问的人多了,会失了正道,生出惑乱;因此提倡“无学”,也即愚民政策。
春秋战国,这种早期的愚民思想很多。例如李斯言:“不师今而学古,惑乱黔首。”《老子》:“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论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郑玄注“民”即为“暝”,或曰愚昧之民。)《庄子》:“绝圣弃智,大盗乃五四止。”《商君书》:“民不贵学则愚。”等等。这些思想流行于周末,和秦始皇“焚书坑儒”之行为一脉相承。
这些让人民无知以便于治理的方法,与《孙子》所言“将军之事……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钱先生指出,“然则愚民者,一言以蔽之,治民如治军,亦使由而不使知也。”也就是用治理军队的思想来治理民政,以便于指挥。
在早期“不使民知”的粗暴愚民政策之后,中国开始用“文章学问”这种更加精致的方法愚民。《嵩山文集》在评论王安石著“新学”以利变法时言,王安石以《诗》、《书》的一种解读为“标准答案”,学者顺者宠逆者辱,由此结党,又蒙昧学者之视听。此论即概括了这种愚民方法,比直接焚书坑儒不知高明多少。因此顾炎武《日知录》言:“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廖燕《二十七松堂文集》:“明太祖以制义取士……其欲愚天下之心一也。”讽刺的是,明亡的时候,盛传有人贴红帖:“谨具大明江山一座、崇祯夫妇二名,奉申贽敬。通家生文八股顿首拜。”而清朝承袭了明朝八股取士之策。时人针砭时弊,论“其事为孔、孟明理载道之事,其术为唐宗‘英雄入彀’之术,其心为始皇焚书坑儒之心。”即,嘴上说的是“文以载道”,其实是为政权降伏人才,初心则与“焚书坑儒”无异。
最后钱先生提到,《圆觉经》云:“有照有觉,俱名障碍。”《阳明传习录》言,食而不化,为病。当统治阶层愚民太久,忘了自己原先的目的,执着于愚民的内容,最后就是把自己也愚弄了,以为文章学问当真是为了明理载道了。这即是所谓“愚民之术亦可使愚民者并自愚耳”。
我的一些感想:
1. 历史上各个朝代都不乏清醒的知识分子,知道官方搞得那套大义凛然的东西不过是为了控制思想,维护统治。不过大多数人还是“入吾彀中矣”——虽然看得最清楚的,往往还是彀中之人。
2. 人的思想是禁不住的,因此统治者常用的一个精致愚民策略,就是“堵不如疏”,用各种手段,引导人们往某个方向去想。此即所谓“舆论引导员”,“引导”两字,是货真价实的。
3. 《管锥编》为钱先生在20世纪60至70年代写就。为此文时,只怕想到的多是中共建政至文革时期之事。但如今看来,毫不过期。文革确实从未远离。
4. “愚民之术亦可使愚民者并自愚耳”一语,令我沉思良久。就像其他有些葱油们提到的,对包帝的人格和思想分析:包帝恐怕是真的相信他搞的这一套,相信马克思主义,相信共产主义理想。
我想起我曾经采访一位老干部,对方说到今日种种怪现状和社会不公,义愤填膺;然而对于所谓“自由派”,亦极愤慨,道:“他们怎么连共产主义都不相信?”言语中颇不可置信。这种思想,在老干部中未必是孤例。而我只能扼腕:看你也(勉强)算赵家人;这是说给韭菜听的,怎么你鸭还真信了啊?
原文:
管锥编 左传正义 五四 昭公十八年
往者见周原伯鲁焉,与之语,不说学。……闵子马曰:‘周其乱乎!夫必多有是说,而后及其大人;大人患失而惑,又曰:可以无学,无学不害’”;《注》:“患有学而失道者,以惑其意”;《正义》:“大人患其国内有多学而失其道者,而疑惑于此言,谓此言有道理也。”按孔疏误甚。“惑”承“失”来,非谓大人为此言所惑,乃谓大人患民有学则失正道而生惑乱,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李斯所谓:“不师今而学古,惑乱黔首。”愚民之说,已着于此。《老子》六五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河南二程遗书》卷二五云:“秦之愚黔首,其术盖出于老子”;实则原伯鲁辈主张无以大异。
【增订一】 《三国志·魏书·高堂隆传》载明帝诏:“故闵子讥原伯之不学,荀卿丑秦世之坑儒”;一若秦在始皇前已“坑儒”,而荀子早讥切之者。不识何本,裴亦未注。然其以原伯鲁语与秦事连类俪词,则大似知二者之同归于“愚民”也。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郑玄注引《春秋繁露》“民、暝也”为释(参观《全后汉文》卷四六崔寔《政论》:“人[民]之为言暝也”);《庄子·胠箧》:“绝圣弃智,大盗乃五四止”;《商君书》尤反复丁宁,如《垦令》:“民不贵学则愚”,《壹言》:“塞而不开则民浑。”盖斯论早流行于周末,至始皇君臣乃布之方策耳。《孙子·九地》:“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然则愚民者,一言以蔽之,治民如治军,亦使由而不使知也。文章学问复可为愚民之具,“明”即是“暝”,见即为蔽,则原伯鲁、李斯之所未窥,宋晁说之始致慨焉。《嵩山文集》卷一三《儒言》:“秦焚《诗》、《书》,坑学士,欲愚其民,自谓其术善矣。盖后世又有善焉者。其于《诗》、《书》则自为一说,以授学者,观其向背而宠辱之,因以尊其所能而增其气焰,因其党与而世其名位,使才者颛而拙、智者固而愚矣”;盖为王安石“新学”而发(参观卷一《元符三年应诏言事》斥《三经义》“涂人耳目,窒人聪明”)。陈允衡《诗慰·万茂先诗选·丙子述怀》:“笑杀坑儒痴独绝,不将文字作长平!”;顾炎武《日知录》卷一六《拟题》:“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廖燕《二十七松堂文集》卷一《明太祖论》:“明太祖以制义取士,与秦焚书之术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一也”;皆为八股文而发,旨则与晁氏之诋“新学”同。明、清之交,言之者实繁有徒,如曾异撰《纺授堂诗集》卷二《癸酉春送周子立北上》 又卷三《读两生艺》、李世熊《寒支初集》卷二《沙县“教”谕谢鲁“生”先生膺荐序》、曾灿《六松堂文集》卷一二《魏叔子文集序》、梁份《怀葛堂集》卷三《送孙效李归桐城序》、傅山《霜红龛全集》卷一五《书成弘文后》、黄宗羲《明文授读》卷三○傅占衡《吴、陈二子选文煳壁记》、董说《西游补》第四回等。
【增订三】 明季持此论最痛切者为赵南星,《味蘗斋文集》卷五《周元合文集序》:“[秦政]徒焚书坑儒,以愚天下之人。…… 后世师其意而反之,乃使天下之人各受经,习其师说,而取剿袭鄙浅之文。凡稍有才智欲富贵者,皆俯首肄习。命运利者,菽麦不辨,而已服官政。数奇,则日夜唔咿,皓首寒窗,老而后已。故秦以焚书坑儒,愚天下之人,而后世以读书为儒,愚天下之人,使天下之人渐渍于其中,日以迂腐趢趗,不能为乱,亦不能为治。……千百世而下,……必有痛哭流涕而切齿秦政者,贾生之《论》未尽其罪之万一也。”
明之亡也,当时盛传有人公揭红帖云:“谨具大明江山一座、崇祯夫妇二名,奉申贽敬。通家生文八股顿首拜”(郑过《野史无文》卷四引王世德《崇祯遗录》、吕留良《东庄诗集·伥伥集·真进士歌赠黄九烟》、贺贻孙《水田居存诗》卷二《甲申写怨》 第三首、屈复《弱水集》卷九《春日杂兴》第四首、周同谷《霜猿集》第八○首等);痛心疾首,发为暴谑。清季国弱民贫,苞桑滋惧,胜朝旧话,遂若重提。冯桂芬《校邠庐抗议·改科举议》记饶廷襄曰:“明祖以时文取士,其事为孔、孟明理载道之事,其术为唐宗‘英雄入彀’之术,其心为始皇焚书坑儒之心”,林则徐举酒相属,叹为“奇论!”。浸假而“奇论”亦成常谈,如黄遵宪《人境庐诗草》卷一《杂感》第四首、王先谦《虚受堂文集》卷一《科举论》之类,皆与明遗民之论闇合。有激而“论”,无“奇”不有,如元郑玉《师山文集》自作《序》毒詈韩、柳、欧、苏“涂天下之耳目,臵斯民于无闻见之地;道之不明,文章障之,道之不行,文章尼之”;则八家“古文”之愚民,罪且浮于八股“时文”矣!《圆觉经》云:“有照有觉,俱名障碍”;《阳明传习录》卷下云:“食了要消化,若徒蓄积在肚里,便成痞了。五四博闻多识,留滞胸中,皆伤食之病也。”夫苟忘本失中,觉照执着而生障,饮食滞结而成病,“文章”以及“明理载道”之事固无不足以自愚愚人。愚民之术亦可使愚民者并自愚耳。
【增订四】 莎士比亚《暴风雨》中半兽人(Caliban)恨见役于主翁(Prospero),嗾轰醉诸水手焚其藏书,曰:“毋忘首夺其书;彼失书则愚与我等。焚其书斯可矣”(Remember/ First to possess hisbooks;for without them/He’s but a sot,as I am.../Burn but his books. -The,Tempest,III,ii)。盖“燔书”以“愚主”也;与夫燔书以愚民,如反复手耳。较之劝读书以窒民智,尚是火攻下策耳。
内容简介(全文附在最后):
《左传*昭公十八年》中讲到一个故事,前524年六月,鲁国使臣见到了原国国君原伯鲁,发现其不喜欢学问。鲁国闵子马对此评论,这是因为统治阶层担心有学问的人多了,会失了正道,生出惑乱;因此提倡“无学”,也即愚民政策。
春秋战国,这种早期的愚民思想很多。例如李斯言:“不师今而学古,惑乱黔首。”《老子》:“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论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郑玄注“民”即为“暝”,或曰愚昧之民。)《庄子》:“绝圣弃智,大盗乃五四止。”《商君书》:“民不贵学则愚。”等等。这些思想流行于周末,和秦始皇“焚书坑儒”之行为一脉相承。
这些让人民无知以便于治理的方法,与《孙子》所言“将军之事……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钱先生指出,“然则愚民者,一言以蔽之,治民如治军,亦使由而不使知也。”也就是用治理军队的思想来治理民政,以便于指挥。
在早期“不使民知”的粗暴愚民政策之后,中国开始用“文章学问”这种更加精致的方法愚民。《嵩山文集》在评论王安石著“新学”以利变法时言,王安石以《诗》、《书》的一种解读为“标准答案”,学者顺者宠逆者辱,由此结党,又蒙昧学者之视听。此论即概括了这种愚民方法,比直接焚书坑儒不知高明多少。因此顾炎武《日知录》言:“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廖燕《二十七松堂文集》:“明太祖以制义取士……其欲愚天下之心一也。”讽刺的是,明亡的时候,盛传有人贴红帖:“谨具大明江山一座、崇祯夫妇二名,奉申贽敬。通家生文八股顿首拜。”而清朝承袭了明朝八股取士之策。时人针砭时弊,论“其事为孔、孟明理载道之事,其术为唐宗‘英雄入彀’之术,其心为始皇焚书坑儒之心。”即,嘴上说的是“文以载道”,其实是为政权降伏人才,初心则与“焚书坑儒”无异。
最后钱先生提到,《圆觉经》云:“有照有觉,俱名障碍。”《阳明传习录》言,食而不化,为病。当统治阶层愚民太久,忘了自己原先的目的,执着于愚民的内容,最后就是把自己也愚弄了,以为文章学问当真是为了明理载道了。这即是所谓“愚民之术亦可使愚民者并自愚耳”。
我的一些感想:
1. 历史上各个朝代都不乏清醒的知识分子,知道官方搞得那套大义凛然的东西不过是为了控制思想,维护统治。不过大多数人还是“入吾彀中矣”——虽然看得最清楚的,往往还是彀中之人。
2. 人的思想是禁不住的,因此统治者常用的一个精致愚民策略,就是“堵不如疏”,用各种手段,引导人们往某个方向去想。此即所谓“舆论引导员”,“引导”两字,是货真价实的。
3. 《管锥编》为钱先生在20世纪60至70年代写就。为此文时,只怕想到的多是中共建政至文革时期之事。但如今看来,毫不过期。文革确实从未远离。
4. “愚民之术亦可使愚民者并自愚耳”一语,令我沉思良久。就像其他有些葱油们提到的,对包帝的人格和思想分析:包帝恐怕是真的相信他搞的这一套,相信马克思主义,相信共产主义理想。
我想起我曾经采访一位老干部,对方说到今日种种怪现状和社会不公,义愤填膺;然而对于所谓“自由派”,亦极愤慨,道:“他们怎么连共产主义都不相信?”言语中颇不可置信。这种思想,在老干部中未必是孤例。而我只能扼腕:看你也(勉强)算赵家人;这是说给韭菜听的,怎么你鸭还真信了啊?
原文:
管锥编 左传正义 五四 昭公十八年
往者见周原伯鲁焉,与之语,不说学。……闵子马曰:‘周其乱乎!夫必多有是说,而后及其大人;大人患失而惑,又曰:可以无学,无学不害’”;《注》:“患有学而失道者,以惑其意”;《正义》:“大人患其国内有多学而失其道者,而疑惑于此言,谓此言有道理也。”按孔疏误甚。“惑”承“失”来,非谓大人为此言所惑,乃谓大人患民有学则失正道而生惑乱,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李斯所谓:“不师今而学古,惑乱黔首。”愚民之说,已着于此。《老子》六五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河南二程遗书》卷二五云:“秦之愚黔首,其术盖出于老子”;实则原伯鲁辈主张无以大异。
【增订一】 《三国志·魏书·高堂隆传》载明帝诏:“故闵子讥原伯之不学,荀卿丑秦世之坑儒”;一若秦在始皇前已“坑儒”,而荀子早讥切之者。不识何本,裴亦未注。然其以原伯鲁语与秦事连类俪词,则大似知二者之同归于“愚民”也。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郑玄注引《春秋繁露》“民、暝也”为释(参观《全后汉文》卷四六崔寔《政论》:“人[民]之为言暝也”);《庄子·胠箧》:“绝圣弃智,大盗乃五四止”;《商君书》尤反复丁宁,如《垦令》:“民不贵学则愚”,《壹言》:“塞而不开则民浑。”盖斯论早流行于周末,至始皇君臣乃布之方策耳。《孙子·九地》:“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然则愚民者,一言以蔽之,治民如治军,亦使由而不使知也。文章学问复可为愚民之具,“明”即是“暝”,见即为蔽,则原伯鲁、李斯之所未窥,宋晁说之始致慨焉。《嵩山文集》卷一三《儒言》:“秦焚《诗》、《书》,坑学士,欲愚其民,自谓其术善矣。盖后世又有善焉者。其于《诗》、《书》则自为一说,以授学者,观其向背而宠辱之,因以尊其所能而增其气焰,因其党与而世其名位,使才者颛而拙、智者固而愚矣”;盖为王安石“新学”而发(参观卷一《元符三年应诏言事》斥《三经义》“涂人耳目,窒人聪明”)。陈允衡《诗慰·万茂先诗选·丙子述怀》:“笑杀坑儒痴独绝,不将文字作长平!”;顾炎武《日知录》卷一六《拟题》:“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廖燕《二十七松堂文集》卷一《明太祖论》:“明太祖以制义取士,与秦焚书之术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一也”;皆为八股文而发,旨则与晁氏之诋“新学”同。明、清之交,言之者实繁有徒,如曾异撰《纺授堂诗集》卷二《癸酉春送周子立北上》 又卷三《读两生艺》、李世熊《寒支初集》卷二《沙县“教”谕谢鲁“生”先生膺荐序》、曾灿《六松堂文集》卷一二《魏叔子文集序》、梁份《怀葛堂集》卷三《送孙效李归桐城序》、傅山《霜红龛全集》卷一五《书成弘文后》、黄宗羲《明文授读》卷三○傅占衡《吴、陈二子选文煳壁记》、董说《西游补》第四回等。
【增订三】 明季持此论最痛切者为赵南星,《味蘗斋文集》卷五《周元合文集序》:“[秦政]徒焚书坑儒,以愚天下之人。…… 后世师其意而反之,乃使天下之人各受经,习其师说,而取剿袭鄙浅之文。凡稍有才智欲富贵者,皆俯首肄习。命运利者,菽麦不辨,而已服官政。数奇,则日夜唔咿,皓首寒窗,老而后已。故秦以焚书坑儒,愚天下之人,而后世以读书为儒,愚天下之人,使天下之人渐渍于其中,日以迂腐趢趗,不能为乱,亦不能为治。……千百世而下,……必有痛哭流涕而切齿秦政者,贾生之《论》未尽其罪之万一也。”
明之亡也,当时盛传有人公揭红帖云:“谨具大明江山一座、崇祯夫妇二名,奉申贽敬。通家生文八股顿首拜”(郑过《野史无文》卷四引王世德《崇祯遗录》、吕留良《东庄诗集·伥伥集·真进士歌赠黄九烟》、贺贻孙《水田居存诗》卷二《甲申写怨》 第三首、屈复《弱水集》卷九《春日杂兴》第四首、周同谷《霜猿集》第八○首等);痛心疾首,发为暴谑。清季国弱民贫,苞桑滋惧,胜朝旧话,遂若重提。冯桂芬《校邠庐抗议·改科举议》记饶廷襄曰:“明祖以时文取士,其事为孔、孟明理载道之事,其术为唐宗‘英雄入彀’之术,其心为始皇焚书坑儒之心”,林则徐举酒相属,叹为“奇论!”。浸假而“奇论”亦成常谈,如黄遵宪《人境庐诗草》卷一《杂感》第四首、王先谦《虚受堂文集》卷一《科举论》之类,皆与明遗民之论闇合。有激而“论”,无“奇”不有,如元郑玉《师山文集》自作《序》毒詈韩、柳、欧、苏“涂天下之耳目,臵斯民于无闻见之地;道之不明,文章障之,道之不行,文章尼之”;则八家“古文”之愚民,罪且浮于八股“时文”矣!《圆觉经》云:“有照有觉,俱名障碍”;《阳明传习录》卷下云:“食了要消化,若徒蓄积在肚里,便成痞了。五四博闻多识,留滞胸中,皆伤食之病也。”夫苟忘本失中,觉照执着而生障,饮食滞结而成病,“文章”以及“明理载道”之事固无不足以自愚愚人。愚民之术亦可使愚民者并自愚耳。
【增订四】 莎士比亚《暴风雨》中半兽人(Caliban)恨见役于主翁(Prospero),嗾轰醉诸水手焚其藏书,曰:“毋忘首夺其书;彼失书则愚与我等。焚其书斯可矣”(Remember/ First to possess hisbooks;for without them/He’s but a sot,as I am.../Burn but his books. -The,Tempest,III,ii)。盖“燔书”以“愚主”也;与夫燔书以愚民,如反复手耳。较之劝读书以窒民智,尚是火攻下策耳。
25 个评论
這樣公然討論愚民政策,簡直就是讓中共啞巴吃黃連啊,
會不會過一陣子這位錢先生就404查無此人了呢Σ( ° △ °|||)
會不會過一陣子這位錢先生就404查無此人了呢Σ( ° △ °|||)
這樣公然討論愚民政策,簡直就是讓中共啞巴吃黃連啊,會不會過一陣子這位錢先生就404查無此人了呢Σ( ...
如果真的封禁钱钟书这么有名的作家的作品,那就是疯狂又上一台阶了。当然中共倒车油门踩得猛,说不定真能做出这种事来。:)
如果真的封禁钱钟书这么有名的作家的作品,那就是疯狂又上一台阶了。当然中共倒车油门踩得猛,说不定真能做...
我從來不敢小看中共的倒車能力,說不定哪天維尼喝了點酒,忘乎所以了之後,
突然加速,最為致命≖‿≖✧
大家都太杞人忧天了 《管》这种大论集 就算出版一万次 也就是个放在书房里的大部头 晒给来参观的人看的 没有人会真的翻开看 就算翻开 以现在的民智水准 也看不懂 所以像顾忠清所言 “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所以啊 同体连心 就算有那么一些明白人 但是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 也不会伸出头来 最后就都变成了周先生笔下的 ‘阿Q’
這樣公然討論愚民政策,簡直就是讓中共啞巴吃黃連啊,會不會過一陣子這位錢先生就404查無此人了呢Σ( ...
錢君作以文言,正欲避禍也 :)
大家都太杞人忧天了 《管》这种大论集 就算出版一万次 也就是个放在书房里的大部头 晒给来参观的人看的...
确实,管锥编这种书普通人文史知识不深厚的话根本看不懂,而且大多数人也不感兴趣
錢君作以文言,正欲避禍也 :)
然中共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也( ;∀;)
据说钱老记忆力超强,诚不我欺。
先秦诸子主要研究统治术,那么“愚民”以那个时候的观念水准,自然而然就很容易上台面了。不过实质上如果纵向看待,中国的“民智”其实是一直在前进的。汉晋时基本只有士人能读书,而且政治被门阀所把持,到了宋,明,已经有了市井文化。像戏曲,小说,本质都是属于庶民的文艺。到了民国,则更进一步。
我一直认为统治者“愚民”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民只要吃饱了,就必然会思考,思考得多了,想法就自然会改变。例如改革开放后的人,思想是不是比文革时期的人要开通很多?
中国想要一直愚民下去,就只能不发展经济,让人民除了吃饱就无心思考。然而除非严格实现计划经济没人能做到这一点,并且计划经济也会同样导致经济崩溃国家走向末世。
现在我所忧虑的,乃是随着经济的崩坏,人民并不会觉醒,而是会更容易地被统治者操弄。就像朝鲜饥荒、大跃进并没有导致政权被推翻,反而是稍微宽松的80年代有了六四运动。
先秦诸子主要研究统治术,那么“愚民”以那个时候的观念水准,自然而然就很容易上台面了。不过实质上如果纵向看待,中国的“民智”其实是一直在前进的。汉晋时基本只有士人能读书,而且政治被门阀所把持,到了宋,明,已经有了市井文化。像戏曲,小说,本质都是属于庶民的文艺。到了民国,则更进一步。
我一直认为统治者“愚民”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民只要吃饱了,就必然会思考,思考得多了,想法就自然会改变。例如改革开放后的人,思想是不是比文革时期的人要开通很多?
中国想要一直愚民下去,就只能不发展经济,让人民除了吃饱就无心思考。然而除非严格实现计划经济没人能做到这一点,并且计划经济也会同样导致经济崩溃国家走向末世。
现在我所忧虑的,乃是随着经济的崩坏,人民并不会觉醒,而是会更容易地被统治者操弄。就像朝鲜饥荒、大跃进并没有导致政权被推翻,反而是稍微宽松的80年代有了六四运动。
世知愚民之賊民,不知強智民之賊民。故顧此失彼。
宋朝时期的学生运动,还蛮有趣的。说着支那人如何如何不行的人,其行动力和见识,不如一千年前的“被愚民”的市民学生。
听说学生请愿,开封府“军民不期而集者数万人”逼迫朝廷让步。
---
是日,太学生陈东率诸生数百人伏宣德门下,上书曰:「李纲奋勇不顾,以身任天下之重,所谓社稷之臣也。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赵野、王孝迪、蔡懋、李棁之徒,庸缪不才,忌嫉贤能,动为身谋,不恤国计,所谓社稷之贼也。陛下拔纲为执政,中外相庆;而邦彦等疾如仇雠,恐其成功,因缘沮败,归罪于纲。夫一胜一负,兵家常势,岂可遽以此倾动任事之臣!且邦彦等必欲割地,曾不思河北实朝廷根本,无三关、四镇,是弃河北也。弃河北,朝廷能复都大梁乎!又不知割地之后,邦彦等能保金人不复改盟否也?窃思敌兵南向,大梁不可都,必将迁而之金陵,则自江以北,非朝廷有。况金陵正虑童贯、蔡攸、朱勔等往生变乱,虽欲迁而都之,又不可得,陛下将于何地奠宗社邪?
邦彦等不为国家长久计,又欲沮纲成谋以快私愤。罢命一传,兵民骚动,至于流涕,咸谓不日为敌擒矣。罢纲非特堕邦彦等计中,又堕敌计中也。乞复用纲而斥邦彦等,且以阃外付种师道。宗社存亡,在此一举!」
书奏,军民不期而集者数万人。会邦彦退朝,众数其罪,嫚骂,且欲殴之,邦彦疾驱以免。帝令中人传旨,可其奏。有欲散者,众哄然曰:「安知非伪邪?须见李右丞、种宣抚复用乃退。」吴敏传宣云:「李纲用兵失利,不得已罢之,俟金人稍退,令复职。」众犹莫肯去,方挝坏登闻鼓,喧呼动地。开封尹王时雍至,谓诸生曰:「胁天子可乎?胡不退?」诸生应之曰:「以忠义胁天子,不愈于以奸佞胁之乎?」复欲前殴之,时雍逃去。殿帅王宗濋恐生变,奏帝勉从之。帝乃遣耿南仲号于众曰:「已得旨宣李纲矣。」内侍朱拱之宣纲后期,众脔而磔之,并杀内侍数十人。纲惶惧入对,泣拜请死。
帝即复纲右丞,充京城四壁守御使,纲固辞,帝不许,俾出外宣谕,众又愿见种师道,诏促师道入城弹压。师道乘车而至,众褰帘视之曰;「果我公也!」始相率声喏而散。
《续资治通鉴·九十六》
听说学生请愿,开封府“军民不期而集者数万人”逼迫朝廷让步。
---
是日,太学生陈东率诸生数百人伏宣德门下,上书曰:「李纲奋勇不顾,以身任天下之重,所谓社稷之臣也。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赵野、王孝迪、蔡懋、李棁之徒,庸缪不才,忌嫉贤能,动为身谋,不恤国计,所谓社稷之贼也。陛下拔纲为执政,中外相庆;而邦彦等疾如仇雠,恐其成功,因缘沮败,归罪于纲。夫一胜一负,兵家常势,岂可遽以此倾动任事之臣!且邦彦等必欲割地,曾不思河北实朝廷根本,无三关、四镇,是弃河北也。弃河北,朝廷能复都大梁乎!又不知割地之后,邦彦等能保金人不复改盟否也?窃思敌兵南向,大梁不可都,必将迁而之金陵,则自江以北,非朝廷有。况金陵正虑童贯、蔡攸、朱勔等往生变乱,虽欲迁而都之,又不可得,陛下将于何地奠宗社邪?
邦彦等不为国家长久计,又欲沮纲成谋以快私愤。罢命一传,兵民骚动,至于流涕,咸谓不日为敌擒矣。罢纲非特堕邦彦等计中,又堕敌计中也。乞复用纲而斥邦彦等,且以阃外付种师道。宗社存亡,在此一举!」
书奏,军民不期而集者数万人。会邦彦退朝,众数其罪,嫚骂,且欲殴之,邦彦疾驱以免。帝令中人传旨,可其奏。有欲散者,众哄然曰:「安知非伪邪?须见李右丞、种宣抚复用乃退。」吴敏传宣云:「李纲用兵失利,不得已罢之,俟金人稍退,令复职。」众犹莫肯去,方挝坏登闻鼓,喧呼动地。开封尹王时雍至,谓诸生曰:「胁天子可乎?胡不退?」诸生应之曰:「以忠义胁天子,不愈于以奸佞胁之乎?」复欲前殴之,时雍逃去。殿帅王宗濋恐生变,奏帝勉从之。帝乃遣耿南仲号于众曰:「已得旨宣李纲矣。」内侍朱拱之宣纲后期,众脔而磔之,并杀内侍数十人。纲惶惧入对,泣拜请死。
帝即复纲右丞,充京城四壁守御使,纲固辞,帝不许,俾出外宣谕,众又愿见种师道,诏促师道入城弹压。师道乘车而至,众褰帘视之曰;「果我公也!」始相率声喏而散。
《续资治通鉴·九十六》
不要从字面上理解古代的"愚民"含义,古代的愚民实际指的是不受欲望利诱保持原初的意思,道教佛教都有类似表述。
现代人尤其资本主义用欲望刺激消费发展工商业,精神上已经异化,已无法解读古人的警世恒言: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乗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使民復結縄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楽其俗、隣国相望、鶏犬之声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现代人尤其资本主义用欲望刺激消费发展工商业,精神上已经异化,已无法解读古人的警世恒言: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乗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使民復結縄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楽其俗、隣国相望、鶏犬之声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han_chinese
灰名单
強烈呼籲中國人不要隨便談華夏文化,因為容易鬧笑話。
>>春秋战国,这种早期的愚民思想很多。
請問樓主,如何從您的引証看出愚民思想?
《老子·道德經》
原文:
古之善爲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
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白話:
古時善於以道治國的人,不是教民如何去利用道,而是教民如何去順應道。
國家難治,是因為太多人以機巧之心去利用道。
《論語·泰伯》
原文: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白話:
孔子說,國民認可這麼做,就照這樣做。如果不認可,告訴國民為什麼該這麼做。
《庄子·外篇·胠箧》
原文:
故絕聖棄知,大盜乃止;擿玉毀珠,小盜不起;焚符破璽,而民樸鄙;掊斗折衡,而民不爭;殫殘天下之聖法,而民始可與論議。擢亂六律,鑠絕竽瑟,塞瞽曠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聰矣;滅文章,散五采,膠離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毀絕鉤繩而棄規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鉗楊墨之口,攘棄仁義,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白話:
所以,如果没有所謂的聖人來規定這麼做是對的那麼做是錯的,人們拋弃掉利用道的機巧之心,廟堂之上就不會有窃國之輩。
中國古代尊師重教的緣由,是因為依華夏文明理論,要實現大同,袛有通過教化國民纔可以做到。中國傳統文化裡,從來沒有愚民一說。
>>春秋战国,这种早期的愚民思想很多。
請問樓主,如何從您的引証看出愚民思想?
《老子·道德經》
原文:
古之善爲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
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白話:
古時善於以道治國的人,不是教民如何去利用道,而是教民如何去順應道。
國家難治,是因為太多人以機巧之心去利用道。
《論語·泰伯》
原文: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白話:
孔子說,國民認可這麼做,就照這樣做。如果不認可,告訴國民為什麼該這麼做。
《庄子·外篇·胠箧》
原文:
故絕聖棄知,大盜乃止;擿玉毀珠,小盜不起;焚符破璽,而民樸鄙;掊斗折衡,而民不爭;殫殘天下之聖法,而民始可與論議。擢亂六律,鑠絕竽瑟,塞瞽曠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聰矣;滅文章,散五采,膠離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毀絕鉤繩而棄規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鉗楊墨之口,攘棄仁義,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白話:
所以,如果没有所謂的聖人來規定這麼做是對的那麼做是錯的,人們拋弃掉利用道的機巧之心,廟堂之上就不會有窃國之輩。
中國古代尊師重教的緣由,是因為依華夏文明理論,要實現大同,袛有通過教化國民纔可以做到。中國傳統文化裡,從來沒有愚民一說。
今天微博有個新聞:陳寅恪著作的版權到期,文章點出陳寅恪生前明令要求所有出版商,不得以簡體字印刷出版他的作品。
我都擔心小粉紅們會批鬥陳寅恪。
我都擔心小粉紅們會批鬥陳寅恪。
是的 就是单纯不复杂的意思 当下对于古时很多意义的解读都是 怎么说呢 自说自话 比如 咱们包哥一直想达到的‘小康’ 他自己觉得好的要死 但是《礼记》里的‘小康’实际上是与‘大同’对立的 前提就是‘大道既隐 天下为公’ 这倒和当下的国内情况完美契合
我一直认为统治者“愚民”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民只要吃饱了,就必然会思考,思考得多了,想法就自然会改变。
您说得非常有道理。操控人的思想是很难的,所以在经济逐渐发展的今天,中共国必须投入大量的资源、请科学家做“舆情分析”、组织网军进行舆论引导、运用“精致”的愚民手段来控制思想。即使如此,在某些切身之事上,效果还是很差。
现在我所忧虑的,乃是随着经济的崩坏,人民并不会觉醒,而是会更容易地被统治者操弄。
如果说“觉醒”是追求真实和自由,那确实经济越差,人们越不会觉醒,因为都忙着先满足生存需求了。同时我觉得高压政策下会有大量的“沉默的大多数”,他们固然容易被统治者操控,也容易被任何一个新的强者操控;他们对统治者并没有真正的“忠诚”可言。
笔杆子和枪杆子固然重要,但都需要钱袋子填充。一旦钱袋子出了问题(像很多中国历史上朝代末期的情况),内部崩塌,人们在一个新的强者的带领下反起来也很快。
今天微博有個新聞:陳寅恪著作的版權到期,文章點出陳寅恪生前明令要求所有出版商,不得以簡體字印刷出版他...
好像一直是这样。繁体字对陈寅恪来说不仅是交流的手段,也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就是苦了我这种读惯了简体字到处想找一本简体字《柳如是别传》而不得的人(lll¬ω¬)
不要从字面上理解古代的"愚民"含义,古代的愚民实际指的是不受欲望利诱保持原初的意思,道教佛教都有类似...
谢谢您的观点。这种对于老子文字的解读我也看到过,觉得有一定道理。但我并不是古籍训诂方面的专家,所以难以评判不同解读之间的正确性。钱先生将老子所说的一些思想解读为驭民之术,我则“不求甚解,但求会意”罢。:)
強烈呼籲中國人不要隨便談華夏文化,。>>請問樓主,如何從您的引証看出愚民思想?《老子·道德經》原文:...
首先感谢您的回复,非常仔细详尽。
其次我想澄清一点,我所引征的是钱先生在《管锥编》中的“读书笔记”,并不是我本人对古文的解读。事实上,我并不是古籍训诂方面的专家,所以我觉得自己并不够资格做出解读。
再次,您所说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之含义,我见过不同观点的人对此说如何断句如何解释的争议,但我并不能判断哪个更有道理。至于对于老子的解读,我见过将其作为哲学思想、政治理想、驭民之术、甚至修行指导的各种说法。借用我回复另一位葱油的话,我在此是“不求甚解,但求会意”。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里是否有愚民一说,我们或可各自保留意见。至少我认为,早期法家是明确提出愚民思想的。
q钱老因为反右文革一辈子的学问都耽误了,等到能自由做研究的时候,已经太晚了,被海外甩出一大截距离了。管锥编学术意义不大,不过是文人札记那种不痛不痒的冷笑话合集,即使拿八十年代的学术标准,这段立论也是不成立的。何况他左传昭公十八年还没截全,句读明显有问题的。
q钱老因为反右文革一辈子的学问都耽误了,等到能自由做研究的时候,已经太晚了,被海外甩出一大截距离了。...
《管锥编》主要是读书笔记,我认为思想意义或大于学术意义。
对于具体古籍和文字的学术研究,我并不是内行。若您有具体的分析尽请赐教。
真的有人看得懂写的什么意思吗?
大家都太杞人忧天了 《管》这种大论集 就算出版一万次 也就是个放在书房里的大部头 晒给来参观的人看的...
的确,我高中的时候看完整套清史稿,不仅如此一些与清朝有关的书也看了不少,诸如叫魂之类的。读大学的时候无意间提到这件事,其他人都把我当弱智,没事去看这种东西干什么。
读大学的时候无意间提到这件事,其他人都把我当弱智,没事去看这种东西干什么。
与其说是弱智,不如说是nerd吧。不用在乎其他人怎么说,nerd改变世界。:)
才疏学浅,不敢多言。但老庄的愚与今之所谓愚民并不相同,老庄的主张应该是恢复人的天性,不以各种条条框框扰乱人心,使人自足自乐的小国寡民的理想世界。恰恰是反对你所说的愚民政策的。绝圣弃智更是要求统治者不要滥用权力搞什么举国体制,我无为而民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