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速发展三十年的经济,將在习近平第三任期内重回谷底
原文: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ct=view&bbsid=2110&tid=3778456
中国的经济一直是西方近期最热的新闻话题。讨论焦点是中国经济目前陷入危机,很多专业人士更是认为中国长达40年的经济奇迹已经结束,将像1990年代的日本一样,在地产泡沬破灭后陷入低成长的「消失的十年」 (1992至2001每年平均成长不到1%)。西方舆论还一致认定,中国眼前的危机,正在螺旋式地下滑,难以化解和挽回。
最近这一波的讨论热点,最早燃点是中国政府7月16日公布今年第二季GDP报告,第二季比去年同期增长6.3%,2022年第二季是中国封城高峰期,所以去年第二季的经济大幅减速,但今年同季只有6.3%增长,外界大失所望;更重要的是,今年第二季的增长只比今年第一季增长了0.8%,这个数字显示,第二季的增长几乎停顿了。全球期待,中国去年12月解封后,经济立即反弹,为全球带来成长动力,但第二季几乎停顿,让大家发现,中国在短短数月内,经济出现了逆转,以前高成长已经消失。
华尔街日报7、8两个月的报导,最能反映欧美对中国经济危机的看法。该报7月21日率先发表评论文章「中国进入消失的10年」,引起广泛讨论。 8月15日,该报另一篇评论认为,中共对人民承诺的社会契约(即政府用经济换取政权)已经破产,8月20日,该报另一篇评论指出,中国长达40年的经济奇迹已正式结束。
8月24日,英国「经济学人」刊出的评论说,中国当前的经济迅速崩坏,已无法补救和挽回(cannot be fixed)。 9月1日,英国路透社的一长篇报导指,中国眼前的经济危机,将会继续恶化(get worse)。 9月1日,中国褐皮书(China Beige Book)主编接受CNBC访问时表示,中国经济目前还没有崩溃(collapse),但地产市场的危机深重,可能要数年才能化解。
上面的简述,已可见西方对中国当前经济的判断:其一、 40年经济奇迹结束,其二、继续螺旋式的下滑,其三、危机难以补救,其四、进入日本式的低成长停滞期(stagnation),其五、目前虽未崩溃,但地产危机至少要数年才有望化解。
自从19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后,中国不时传出经济可能硬着陆,特别是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引起的连锁效应,中国一度被波及,但中国采取了美国式的4万亿元( 4兆元)人民币刺激经济措施,很快就「拨乱反正」,让经济成长更上层楼,比美国更快复苏;2015年,中国发生两次股灾和一次人民币贬值,一时间金融动荡,地动山摇,但推行计划经济的中国政府强硬介入股市和汇市,很快就将风暴平息。现在这一波的疫后经济危机,为什么西方会认为与以前的危机有别,甚至难以挽救?
一、 西方的观点认为,中国40年的高成长经济模式,主要依赖投资基建和房地产,带动成长,但这种模式现在已经无法持续,因为经过40年的不断投资,有经济价值的基建项目都已开发殆尽,过去的投资项目还出现过剩现象,所建楼房到处都是「鬼屋」和「鬼城」,实在再难找具有经济价值的项目;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借贷投资,增加负债,目前中国的负债率已达GDP的280%,约为美国的两倍;巨额负债,有如定时炸弹,迟早会爆发。
二,40年奇迹中的前30年,高成长主要靠出口带动,但后10年已出现变化,增加了内需和消费的比重,但这一调整政策,已证实失败,因为中国家庭特重储蓄,不像美国人那样喜欢消费,美国70%的GDP都来自消费。目前欧美经济放缓,直接导致中国出口低迷,中国今年7月的出口比6月大跌14.5%,进口也因国内消费不振而大跌12.4%。
三,中国政府面对突然而来的经济下滑,显得束手无策。习近平7月24日主持政治局会议时呼吁,民众要保持耐心,因为疫后经济以波浪式和曲折式前进,复苏需时;但所谓波浪式的前进,只是经济没有像预期那样出现反弹,所找的托词。 8月16日,「求是」杂志刊出习近平今年2月的一篇讲话,内容提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应模仿西方的刺激经济手段,尤其不能派发现金,因此中国政府一直没有像2008年金融海啸时动用4兆元人民币刺激经济的手段,由于没有大规模刺激手段,由今年4月开始的经济危机,就只能不断恶化,难以化解。
以前听人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要想毁掉,半天就差不多了。中国经济入世后在世界发达国家的重点扶持下迅猛发展了三十年,可中共腰包鼓起的同时,内心也急遽膨胀,以为可以跟世界发达国家掰掰手腕。可事实证明,靠拢西方,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当然,这些事对一个小学文化水平,又经历文革斗争的习近平来说,略显深奥。毕竟他连自己走个红毯,都信心不足。
中国的经济一直是西方近期最热的新闻话题。讨论焦点是中国经济目前陷入危机,很多专业人士更是认为中国长达40年的经济奇迹已经结束,将像1990年代的日本一样,在地产泡沬破灭后陷入低成长的「消失的十年」 (1992至2001每年平均成长不到1%)。西方舆论还一致认定,中国眼前的危机,正在螺旋式地下滑,难以化解和挽回。
最近这一波的讨论热点,最早燃点是中国政府7月16日公布今年第二季GDP报告,第二季比去年同期增长6.3%,2022年第二季是中国封城高峰期,所以去年第二季的经济大幅减速,但今年同季只有6.3%增长,外界大失所望;更重要的是,今年第二季的增长只比今年第一季增长了0.8%,这个数字显示,第二季的增长几乎停顿了。全球期待,中国去年12月解封后,经济立即反弹,为全球带来成长动力,但第二季几乎停顿,让大家发现,中国在短短数月内,经济出现了逆转,以前高成长已经消失。
华尔街日报7、8两个月的报导,最能反映欧美对中国经济危机的看法。该报7月21日率先发表评论文章「中国进入消失的10年」,引起广泛讨论。 8月15日,该报另一篇评论认为,中共对人民承诺的社会契约(即政府用经济换取政权)已经破产,8月20日,该报另一篇评论指出,中国长达40年的经济奇迹已正式结束。
8月24日,英国「经济学人」刊出的评论说,中国当前的经济迅速崩坏,已无法补救和挽回(cannot be fixed)。 9月1日,英国路透社的一长篇报导指,中国眼前的经济危机,将会继续恶化(get worse)。 9月1日,中国褐皮书(China Beige Book)主编接受CNBC访问时表示,中国经济目前还没有崩溃(collapse),但地产市场的危机深重,可能要数年才能化解。
上面的简述,已可见西方对中国当前经济的判断:其一、 40年经济奇迹结束,其二、继续螺旋式的下滑,其三、危机难以补救,其四、进入日本式的低成长停滞期(stagnation),其五、目前虽未崩溃,但地产危机至少要数年才有望化解。
自从19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后,中国不时传出经济可能硬着陆,特别是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引起的连锁效应,中国一度被波及,但中国采取了美国式的4万亿元( 4兆元)人民币刺激经济措施,很快就「拨乱反正」,让经济成长更上层楼,比美国更快复苏;2015年,中国发生两次股灾和一次人民币贬值,一时间金融动荡,地动山摇,但推行计划经济的中国政府强硬介入股市和汇市,很快就将风暴平息。现在这一波的疫后经济危机,为什么西方会认为与以前的危机有别,甚至难以挽救?
一、 西方的观点认为,中国40年的高成长经济模式,主要依赖投资基建和房地产,带动成长,但这种模式现在已经无法持续,因为经过40年的不断投资,有经济价值的基建项目都已开发殆尽,过去的投资项目还出现过剩现象,所建楼房到处都是「鬼屋」和「鬼城」,实在再难找具有经济价值的项目;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借贷投资,增加负债,目前中国的负债率已达GDP的280%,约为美国的两倍;巨额负债,有如定时炸弹,迟早会爆发。
二,40年奇迹中的前30年,高成长主要靠出口带动,但后10年已出现变化,增加了内需和消费的比重,但这一调整政策,已证实失败,因为中国家庭特重储蓄,不像美国人那样喜欢消费,美国70%的GDP都来自消费。目前欧美经济放缓,直接导致中国出口低迷,中国今年7月的出口比6月大跌14.5%,进口也因国内消费不振而大跌12.4%。
三,中国政府面对突然而来的经济下滑,显得束手无策。习近平7月24日主持政治局会议时呼吁,民众要保持耐心,因为疫后经济以波浪式和曲折式前进,复苏需时;但所谓波浪式的前进,只是经济没有像预期那样出现反弹,所找的托词。 8月16日,「求是」杂志刊出习近平今年2月的一篇讲话,内容提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应模仿西方的刺激经济手段,尤其不能派发现金,因此中国政府一直没有像2008年金融海啸时动用4兆元人民币刺激经济的手段,由于没有大规模刺激手段,由今年4月开始的经济危机,就只能不断恶化,难以化解。
以前听人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要想毁掉,半天就差不多了。中国经济入世后在世界发达国家的重点扶持下迅猛发展了三十年,可中共腰包鼓起的同时,内心也急遽膨胀,以为可以跟世界发达国家掰掰手腕。可事实证明,靠拢西方,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当然,这些事对一个小学文化水平,又经历文革斗争的习近平来说,略显深奥。毕竟他连自己走个红毯,都信心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