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能否夺回中文流行文化主导权?
记得大概2000-2008年左右,台湾的文化输出极为强势
台北是华语乐坛的中心,一大票经典歌手,乐队就不赘述了,现在很多人去ktv也就是唱那时候的歌,那些年的乐坛用百花齐放形容真的不为过
台剧也是横扫中文世界,流星花园,恶作剧之吻成为一代经典,虽然现在看来很多情节有点可笑,但在那时候都是创造性的
似乎就在2008年左右?台湾流行文化突然就一蹶不振了,究竟发生了什么?奥运?汶川地震?蓝绿轮替?陈冠希事件?金融危机?好像都和台湾流行文化没什么关系,那究竟原因是什么呢?
在那之后,虽然港台的流行文化都没什么发展,但中国大陆这边也没什么太大进步,尤其是总加速师上任以后,越来越畸形甚至有倒退的迹象
当前审查机制近乎疯狂的状态下,中国大陆已成文化沙漠,自由创作成为一个笑话。相比之下台湾有这样的创作环境,如果此时台湾的流行文化能够重返昔日荣光,不仅能提升台湾的地位,也是中文之福。那么重振台湾流行文化是否可行?有哪些阻碍?
台北是华语乐坛的中心,一大票经典歌手,乐队就不赘述了,现在很多人去ktv也就是唱那时候的歌,那些年的乐坛用百花齐放形容真的不为过
台剧也是横扫中文世界,流星花园,恶作剧之吻成为一代经典,虽然现在看来很多情节有点可笑,但在那时候都是创造性的
似乎就在2008年左右?台湾流行文化突然就一蹶不振了,究竟发生了什么?奥运?汶川地震?蓝绿轮替?陈冠希事件?金融危机?好像都和台湾流行文化没什么关系,那究竟原因是什么呢?
在那之后,虽然港台的流行文化都没什么发展,但中国大陆这边也没什么太大进步,尤其是总加速师上任以后,越来越畸形甚至有倒退的迹象
当前审查机制近乎疯狂的状态下,中国大陆已成文化沙漠,自由创作成为一个笑话。相比之下台湾有这样的创作环境,如果此时台湾的流行文化能够重返昔日荣光,不仅能提升台湾的地位,也是中文之福。那么重振台湾流行文化是否可行?有哪些阻碍?
台灣並非沒有好劇,問題在於好劇並不流行。
《我們與惡的距離》及《想見你》、《誰是被害者》是近年大熱亮點不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熱潮退得快,卻也不代表差。
作為這兩年台劇復興起點的《通靈少女》,儘管稱不上頂尖,卻也是台劇整體品質的轉捩點,可惜續作狗尾續貂;《俗女養成記》則稍稍扭轉不少人對偶像劇的歧見。
現正熱播的《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讓自《你的孩子》中終於擺脫諧星形象的鍾欣凌發光發熱。
近期《國際橋牌社》的劇本節奏問題很大,但題材上選擇相對大膽,也頗為適合作為台灣歷史記憶留存的素材;同為歷史相關題材,《一把青》將大時代的故事濃縮在小人物的細膩感情中,頗讓人動容,可惜生不逢時,知之者甚少。
再往前有《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麻醉風暴》,皆可說是類型劇的佳作,可惜也是知名度不高。
這幾年的《鏡子森林》聽聞品質不錯,但還沒看過《做工的人》演出台灣近代艱苦勞工處境,堅韌與勞苦,無奈與拚搏,喚起一個世代的共鳴。
未來台劇還有《斯卡羅(原名傀儡花)》、《天橋上的魔術師》等籌備許久的作品可以期待,至少這幾年好劇是不太會缺了。
《我們與惡的距離》及《想見你》、《誰是被害者》是近年大熱亮點不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熱潮退得快,卻也不代表差。
作為這兩年台劇復興起點的《通靈少女》,儘管稱不上頂尖,卻也是台劇整體品質的轉捩點,可惜續作狗尾續貂;《俗女養成記》則稍稍扭轉不少人對偶像劇的歧見。
現正熱播的《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讓自《你的孩子》中終於擺脫諧星形象的鍾欣凌發光發熱。
近期《國際橋牌社》的劇本節奏問題很大,但題材上選擇相對大膽,也頗為適合作為台灣歷史記憶留存的素材;同為歷史相關題材,《一把青》將大時代的故事濃縮在小人物的細膩感情中,頗讓人動容,可惜生不逢時,知之者甚少。
再往前有《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麻醉風暴》,皆可說是類型劇的佳作,可惜也是知名度不高。
這幾年的《鏡子森林》聽聞品質不錯,但還沒看過《做工的人》演出台灣近代艱苦勞工處境,堅韌與勞苦,無奈與拚搏,喚起一個世代的共鳴。
未來台劇還有《斯卡羅(原名傀儡花)》、《天橋上的魔術師》等籌備許久的作品可以期待,至少這幾年好劇是不太會缺了。
電視劇的衰退幾乎是必然,主要台灣傳統媒體的市場太小,在網路興起後市場又大量流失,收入減少同時投資風險加大,使得劇組難以獲得充裕的資金,質量自然降低;雖然可以募資,但也會受到各種制約,比如意識形態的植入,或是各種粗糙甚至尷尬的置入性行銷。
除了網路興起,台灣各大媒體也對年輕人形成推力,在太陽花學運以前,台灣年輕族群的聲音並不明顯,甚至可以說是遭到無視甚至打壓,媒體極度傾向家長,把台灣年輕人塑造成草莓族、醜化次文化(註1),偏偏台灣媒體本身素質也差,記者智商30情節時時上演,而這種情況在太陽花學運期間尤為明顯,當時許多隸屬的藍營媒體對學運參加者進行抹黑(註2),進一步造成年輕人對傳統媒體的不信任甚至厭惡。(註3)
流行音樂的熱度消減,有受資本影響的部分,但更重要的是這十年來台灣文化已經形成了各自的小圈圈,同時接觸外國文化、學習外語的比例大增,各有追求和傾向,因此難以重現過往那種全民追捧的現象。
與之相比,個人倒是認為台灣的創作能量要比過往活躍,只是分流到各領域了,並且許多是業餘愛好,並不一定將其商品化,或即使商品化也沒有強烈的擴張慾望,沒有爭奪主導權的意思。
(這點只是個人的觀察心得,接觸過的幾個繪師和作者朋友,比起作品評價和收益,更在意如何在作品中突顯個人風格。)
註1:舉例而言,當年在台灣富有影響力的主持人吳宗憲,曾在節目上假裝閱讀涼宮春日的小說內容,實則隨口編造黃段子,並指稱其為A書,在那之後台灣媒體彷彿獵巫似地醜化二次元,並且至今為止,吳宗憲未曾對此作出道歉。
註2:雖然比不上現在中國媒體,但當時的中天、東森、TVBS確實做出了許多抹黑,比如知名的太陽蕉,或是有記者被拍到故意翻倒垃圾桶,試圖製造學運參與者造成環境髒亂的假新聞。補充:只提到藍營媒體是因為當時他們有政治目的,放在其他領域,綠營媒體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註3:雖然是在討論流行文化,卻把綜藝和新聞牽扯進來,是因為台灣的電視台實在太少,通常是一間媒體橫跨多個領域,因此反感某媒體的新聞台,也可能連帶導致不去看該媒體的其他節目。
除了網路興起,台灣各大媒體也對年輕人形成推力,在太陽花學運以前,台灣年輕族群的聲音並不明顯,甚至可以說是遭到無視甚至打壓,媒體極度傾向家長,把台灣年輕人塑造成草莓族、醜化次文化(註1),偏偏台灣媒體本身素質也差,記者智商30情節時時上演,而這種情況在太陽花學運期間尤為明顯,當時許多隸屬的藍營媒體對學運參加者進行抹黑(註2),進一步造成年輕人對傳統媒體的不信任甚至厭惡。(註3)
流行音樂的熱度消減,有受資本影響的部分,但更重要的是這十年來台灣文化已經形成了各自的小圈圈,同時接觸外國文化、學習外語的比例大增,各有追求和傾向,因此難以重現過往那種全民追捧的現象。
與之相比,個人倒是認為台灣的創作能量要比過往活躍,只是分流到各領域了,並且許多是業餘愛好,並不一定將其商品化,或即使商品化也沒有強烈的擴張慾望,沒有爭奪主導權的意思。
(這點只是個人的觀察心得,接觸過的幾個繪師和作者朋友,比起作品評價和收益,更在意如何在作品中突顯個人風格。)
註1:舉例而言,當年在台灣富有影響力的主持人吳宗憲,曾在節目上假裝閱讀涼宮春日的小說內容,實則隨口編造黃段子,並指稱其為A書,在那之後台灣媒體彷彿獵巫似地醜化二次元,並且至今為止,吳宗憲未曾對此作出道歉。
註2:雖然比不上現在中國媒體,但當時的中天、東森、TVBS確實做出了許多抹黑,比如知名的太陽蕉,或是有記者被拍到故意翻倒垃圾桶,試圖製造學運參與者造成環境髒亂的假新聞。補充:只提到藍營媒體是因為當時他們有政治目的,放在其他領域,綠營媒體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註3:雖然是在討論流行文化,卻把綜藝和新聞牽扯進來,是因為台灣的電視台實在太少,通常是一間媒體橫跨多個領域,因此反感某媒體的新聞台,也可能連帶導致不去看該媒體的其他節目。
其實你有想過為什麼你們都看台灣那些垃圾劇長大嗎?
中國難道沒有優秀的歌手演員劇本嗎?
固然我們80、90年代經濟和與西方外化程度高中國一大截,人就是這樣,東西新又好看自然有市場,文化輸出是跟著經濟跑,但是中國並不是個自由經濟市場,它的需求是黨中央決定的,為什麼台灣影視明星可以在中國撈錢,就是因為那時兩岸才重啓交流,黨要說服自己國內韮菜兩岸一家,也要說服台灣人民兩岸一家,所以因應統戰才給那些多台灣小明星上那邊撈錢賺人民幣,並不是多有才華多有本事,文化輸出只是個統戰結果,否則中國那麼多科班出身又肯陪領導睡的明星在,憑什麼台灣明星出頭,至於為什麼08年之後,因為這招不好使了,肥了這票小明星台灣人民也沒比較喜歡中國,馬英九上台後急速親中,中國掌握馬不需要一直利誘,況且中國式利誘通常就是數字好看,也不可能真的給你什麼實利,即使有也只是少數人才拿的到手,說穿了就是中國人實在內心百般不想蝕本又端不出牛肉。扯遠了,回到原點的問題,為什麼台灣流行打不進去了,因為已經沒有創造兩岸一家親同屬中國人的必要了。
中國難道沒有優秀的歌手演員劇本嗎?
固然我們80、90年代經濟和與西方外化程度高中國一大截,人就是這樣,東西新又好看自然有市場,文化輸出是跟著經濟跑,但是中國並不是個自由經濟市場,它的需求是黨中央決定的,為什麼台灣影視明星可以在中國撈錢,就是因為那時兩岸才重啓交流,黨要說服自己國內韮菜兩岸一家,也要說服台灣人民兩岸一家,所以因應統戰才給那些多台灣小明星上那邊撈錢賺人民幣,並不是多有才華多有本事,文化輸出只是個統戰結果,否則中國那麼多科班出身又肯陪領導睡的明星在,憑什麼台灣明星出頭,至於為什麼08年之後,因為這招不好使了,肥了這票小明星台灣人民也沒比較喜歡中國,馬英九上台後急速親中,中國掌握馬不需要一直利誘,況且中國式利誘通常就是數字好看,也不可能真的給你什麼實利,即使有也只是少數人才拿的到手,說穿了就是中國人實在內心百般不想蝕本又端不出牛肉。扯遠了,回到原點的問題,為什麼台灣流行打不進去了,因為已經沒有創造兩岸一家親同屬中國人的必要了。
说一句公道话,台湾,香港的流行文化不是大陆打趴的,大陆市场只是让他们堕落,没有竞争力。
说没有资金是借口,资金是国际流动的。哪里有利益,资金就会自动送上门,只是会不会送到你门罢了。
现在台湾的流行文化就好像台湾的夜市。非常本土化,便宜,好吃。很多人喜欢,但终归还是夜市,怎么赚也赚不过鼎泰丰。
2008年再没有进展是因为流行圈的人不再流行(落伍),当每个国家的音乐/电影走视觉系,暴力美学,性解放,欧美开始,韩国紧跟到青出于蓝。中文圈还很保守,而台湾还在走小清新路线,其实跟日本很像,但日本人对自己的文艺非常忠心。就是市场小所以更要走国际化,但没有办法,有14亿人口的大陆市场太吸引人了,一旦你出名,马上就有无限的邀请做嘉宾和主持。
也不要说台湾流行文化了,整个中文流行文化都在下跌。网络的兴起,让年轻人有更多的选择。YouTube随便一个当红的韩国团体随便上MV就打底几个亿的观看。这些是美国人还是欧洲人看?错,很多都是亚洲华人。*韩国也只是5千万人口。
这些亚洲华人就是当年支持港台流行的市场。
说没有资金是借口,资金是国际流动的。哪里有利益,资金就会自动送上门,只是会不会送到你门罢了。
现在台湾的流行文化就好像台湾的夜市。非常本土化,便宜,好吃。很多人喜欢,但终归还是夜市,怎么赚也赚不过鼎泰丰。
2008年再没有进展是因为流行圈的人不再流行(落伍),当每个国家的音乐/电影走视觉系,暴力美学,性解放,欧美开始,韩国紧跟到青出于蓝。中文圈还很保守,而台湾还在走小清新路线,其实跟日本很像,但日本人对自己的文艺非常忠心。就是市场小所以更要走国际化,但没有办法,有14亿人口的大陆市场太吸引人了,一旦你出名,马上就有无限的邀请做嘉宾和主持。
也不要说台湾流行文化了,整个中文流行文化都在下跌。网络的兴起,让年轻人有更多的选择。YouTube随便一个当红的韩国团体随便上MV就打底几个亿的观看。这些是美国人还是欧洲人看?错,很多都是亚洲华人。*韩国也只是5千万人口。
这些亚洲华人就是当年支持港台流行的市场。
台湾应该尽早弃用中文,像印度一样把英文作为官方语言。
惡作劇之吻和流星花園都是日本漫畫改編,這兩部劇台灣也只是二道販子⋯⋯
臺灣年輕人有自媒體製作、有獨立樂團,然而這些都不可能進入汁納市場的,電視台那些老人掌權的地方也會大力抹黑,導致一時間看起來好像沒有一樣,事實上文化創作臺灣從未間斷。
近年台灣的流行文化一定要摻政治元素,所以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是中國不給你們中國人看,所以你們沒機會體會到台灣流行文化。
第二個是給你們看,你們也看不太下、看不懂,因為你們沒處在台灣的時空中。
講白了就是台灣與全世界同種、都是智人,但台灣與中國不同文,而且目前正越離越遠。
--
台灣現在的流行文化,正用來補以前台灣因文化、思想限制而沒補上的內容,台灣人正在進行哲學、思維上的升級。
如果你要說為什麼是2008年(前後),大約是台灣在1991年左右開始了民主化,經過約20年,新一代的文化領袖與追隨者開始在電視、網路上有影響力、發光發熱。
第一個是中國不給你們中國人看,所以你們沒機會體會到台灣流行文化。
第二個是給你們看,你們也看不太下、看不懂,因為你們沒處在台灣的時空中。
講白了就是台灣與全世界同種、都是智人,但台灣與中國不同文,而且目前正越離越遠。
--
台灣現在的流行文化,正用來補以前台灣因文化、思想限制而沒補上的內容,台灣人正在進行哲學、思維上的升級。
如果你要說為什麼是2008年(前後),大約是台灣在1991年左右開始了民主化,經過約20年,新一代的文化領袖與追隨者開始在電視、網路上有影響力、發光發熱。
突然想起来曾经有个乡土剧好像叫 忆难忘 ?
被央视引进,切割成45分钟一集,有上千集,从2007到2009播了三年才播完😂
还有个叫 再见阿郎 的剧,好像是台视的?也是超级长,而且原本是台语,配了国语的音之后听起来很奇怪
我还是喜欢流星花园(认真)
被央视引进,切割成45分钟一集,有上千集,从2007到2009播了三年才播完😂
还有个叫 再见阿郎 的剧,好像是台视的?也是超级长,而且原本是台语,配了国语的音之后听起来很奇怪
我还是喜欢流星花园(认真)

从台港支都热捧吱吱的宫斗剧 我就觉得支文化圈没救了
台灣必然是中文文化的重鎮,因為它用正體中文,更因為它有民主自由。
台灣現在就是主導權啊
很多中國網絡用語都是從台灣引進的說
很多中國網絡用語都是從台灣引進的說
我觉得会成功的。与大陆渐行渐远让台湾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与价值,反而坚定了台湾对普世价值的信仰。所以才会有《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我们与恶的距离》这样反思社会,正视文明的电视剧,《返校》《还愿》这样优秀的讲述历史与文学的游戏。如果有政府合适的鼓励,我预计未来台湾的文学,电影与游戏会比韩国更加成功。
不可能,就电视剧来说,台湾所有电视剧与曾经推出不计其数经典电视剧的TVB相比,毫无吸引力,只有在狗血程度上可与大陆一战,甚至远过之而无不及。能夺回中文流行文化主导权的,只有香港。说实话台湾在文化创作上实在不行,与曾经创造出无数文化经典的香港完全没法比。可惜中国共产党对香港逐步渗透后,TVB也没落了,三级片也已是明日黄花。可惜大陆流行文化也完全韩国化,还是韩国化了韩国文化最为劣质的部分,香港文化影响力也不复往昔。
s算了吧,台湾街头到处抖音上的中国歌
已经被中国文化入侵完全了
已经被中国文化入侵完全了
台劇現在在起飛
與惡 想見你 誰是被害者
都是近期的佳作
想見你 與惡
在大陸的評價也很高
這些成果是台灣補助相關產業以及相關人才都努力才有的
可以很肯定的是
在未來幾年
台劇會繼續推出優秀的作品
也會連帶文化發展
與惡 想見你 誰是被害者
都是近期的佳作
想見你 與惡
在大陸的評價也很高
這些成果是台灣補助相關產業以及相關人才都努力才有的
可以很肯定的是
在未來幾年
台劇會繼續推出優秀的作品
也會連帶文化發展
因為臺灣的藝人稍微有點成就的都去舔人民幣了啊,願意留下本地深耕的相對變少了,看看之後疫情結束加上中共鎖國會有什麼變化。

台湾人家没这个心,真中华民国真的死了。没办法,历史必然。认为自己是日本人的台湾居民也会慢慢死完,认为自己是荷兰人的台湾居民,还剩下有吗?
所以,没辙。
所以,没辙。
好像2019年台湾的Google热搜榜里出现的全是中共国电视剧,再这样下去台湾年轻人都要被渗透了
台湾媒体和娱乐人员业界素质确实堪忧。
媒体部分。台湾基本人人都大学教育化了。最没前途的才去做媒体。工资低还辛苦。大陆红色渗透媒体才那么轻松。
娱乐人员。真是稍微有点好看的不管啥素质。都可以去演一段上镜。观众难道基本是亲友团?
我的建议。大量灌入欧美文化。加大留美人员力度。大陆留美学生下滑。台湾正好补这个缺。
媒体部分。台湾基本人人都大学教育化了。最没前途的才去做媒体。工资低还辛苦。大陆红色渗透媒体才那么轻松。
娱乐人员。真是稍微有点好看的不管啥素质。都可以去演一段上镜。观众难道基本是亲友团?
我的建议。大量灌入欧美文化。加大留美人员力度。大陆留美学生下滑。台湾正好补这个缺。
很难
因为资本,市场和人才大陆太多
你看李安这种华语圈最顶级的文化人
也要跟大陆合作
因为金马奖被搅黄不开心
李安应该不是图大陆的资金和市场
但是他图大陆的人才
你看 卧虎藏龙 章子怡 的表演就知道
离不开大陆人才, 卧虎藏龙 达不到这个高度
因为资本,市场和人才大陆太多
你看李安这种华语圈最顶级的文化人
也要跟大陆合作
因为金马奖被搅黄不开心
李安应该不是图大陆的资金和市场
但是他图大陆的人才
你看 卧虎藏龙 章子怡 的表演就知道
离不开大陆人才, 卧虎藏龙 达不到这个高度

很难,不然台湾政府也不至于动用行政手段封杀爱奇艺了。
话说简中和繁中在外人看来应该是差别很大的语言吧,但神奇的是在华语圈子里大家互相理解起来却几乎没什么障碍。对台湾文娱产业来说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意味着巨大的市场,但同时也要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
话说简中和繁中在外人看来应该是差别很大的语言吧,但神奇的是在华语圈子里大家互相理解起来却几乎没什么障碍。对台湾文娱产业来说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意味着巨大的市场,但同时也要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

正统的中华文化一直就在台湾啊,即使是华语流行文化主导权也一直在港台手里,中国大陆只不过是在fast follow而已!
不可否认,台湾电影电视剧也有很多烂片,中国大陆的烂片更多!
不可否认,台湾电影电视剧也有很多烂片,中国大陆的烂片更多!
人民币作祟,再有思想,也很少能不恰饭,除了已经被封杀的,不然只能是去内地,毕竟在内地赚钱太好赚了,各种各样的饭圈和经济带,一红基本跟淘金没区别
不都跑中國去了嗎? 雖然我已經好幾年沒關係台灣娛樂或音樂了。
與其自己作影集,不如去買韓劇、陸劇便宜又有人看,至於那些大牌藝人全都在中國賺人民幣。
與其自己作影集,不如去買韓劇、陸劇便宜又有人看,至於那些大牌藝人全都在中國賺人民幣。
台灣成為中文流行文化主導權,那你就會看到一堆八點黨肥皂劇(最近的好貨只有與惡的距離,國際橋牌社,誰是被害者)
我記得以前的文化主流是香港(我所謂的以前是2000年前)
我記得以前的文化主流是香港(我所謂的以前是2000年前)
一个字钱。投资要钱,投资还得要赚钱。过去那是吃了时代的红利,现在基于政治经济等原因已经吃不了了,本土市场小回归应有的定位是难以逆转的,香港导演都集体北上求生存了,学习日韩另辟蹊径走小而美的特色路线还能有一席之地,主导就不可能了,何况以前都并不算主导。
现在大陆资本玩熟了,台湾就算出点人才,出会被挖过来了。
舔共幾十年把唯一能代表中華文化的地方也糟蹋了,希望這些人能清醒一點,從新開始。
主导权用来生产影视作品卖给中国大陆?继续做生意还脱什么勾。复兴闽话,提升英语水平,消灭国语才是台湾应该做的。
只要中國恢復思想自由與言論自由,共匪很快會失去文化主導權。
已經在奪回了。因為流行文化的戰場已經由歌影視轉移到自媒體,Youtuber取代了以往明星藝人的功能。
而台灣Youtuber語言上通吃大陸市場,文化上兼及港澳市場,享盡優勢。
館長、博恩、阿滴兩岸三地都有粉絲,台灣的網紅一定會越來越多。
未來就是台灣的天下。
而台灣Youtuber語言上通吃大陸市場,文化上兼及港澳市場,享盡優勢。
館長、博恩、阿滴兩岸三地都有粉絲,台灣的網紅一定會越來越多。
未來就是台灣的天下。
不是因为马英九奥巴马的双马时代吗?
这俩大祸害让支那的声量提升 默认了支那对台湾的打压
这俩大祸害让支那的声量提升 默认了支那对台湾的打压
常聽到這種說法,但沒什麼感覺,
喜歡主導權就給你們好了,反正你們人多,
喜歡叫中國就給你們好了,反正你們是強國,
只求你們不要再來煩台灣了,行行好放過台灣吧
喜歡主導權就給你們好了,反正你們人多,
喜歡叫中國就給你們好了,反正你們是強國,
只求你們不要再來煩台灣了,行行好放過台灣吧
上一部看的是下一站幸福
網絡這麼方便看美劇不好嗎
網絡這麼方便看美劇不好嗎
死心吧 台湾已经糊到地心了 是已经基本废掉的那种糊 内地文化产业的质早就远超台湾……
台湾?就凭那群岛民还是算了吧
香港新加坡哪个不比呆蛙强?
香港新加坡哪个不比呆蛙强?
台湾的文化衰退其实就是证明了华人是文化艺术修养非常低的群体,可以说是世界的洼地。其他的华人聚集区,香港,新加坡,美国华人区等等,也没创造出什么流传性很广的文化流派来。这可能和汉语有关,汉语分平仄,人脑大量精力都用来处理平仄上,艺术发挥的余裕就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