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客文艺|多给外卖骑手五分钟,可能会把他们逼得更紧,为什么外卖会在中国发展壮大?
我经常骑自行车或者跑步,等红绿灯的时候看到那些送外卖的骑手。他们的背心颜色,说明他们分属于两三个公司。等红灯的时候,他们面无表情,脚和腿部肌肉都保持紧张,彼此之前没有任何交流。等绿灯亮起,他们会像箭一样射出。
有时候我会羡慕他们,如果二十多年前可以送外卖,我就没必要那么努力高考了。那时想了又想,觉得不考大学没有任何出路,现在有一部手机,买一辆电瓶车,通过努力至少可以活下去。
这就是“进步”的视角,很明显把骑手的生活浪漫化了。而《人物》杂志的公号发了一篇长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对外卖骑手这个行业进行了最无情、全面的展示。
这篇文章讲的核心故事是:由于所谓外卖管理系统冷酷的考核(迟到、被投诉都要罚款),骑手们疲于奔命,不得不闯红灯、逆行来节约时间,让送外卖成为最危险的行业。这故事并不新鲜,也没有什么新闻性。但是,它讲述了大量让人心碎的案例,足够让你恐惧,产生一种负罪感。
外卖平台饿了么的公号赶紧发了一个文案,《你愿意多给我5分钟吗?》,呼吁消费者更用心等待,公司会尽快开发一个“我愿意多等5分钟”。这个表态多少有点温情。至少公号后台放出的评论,大家都感动得一塌糊涂。
但是,我注意到的是这样一句,“饿了么会对历史信用好、服务好的优秀蓝骑士提供鼓励机制,即使个别订单超时,他/她也不用承担责任。”看起来,这是更人性化的“考核”,但是它的内在逻辑一点都没有变。“历史信用好”是什么?其实还是准时和没有投诉。
骑士们被感动,但是他们不知道,那让自己疲于奔命的“系统”,并没有变化,它只会“更科学、理性”,而“科学”“理性”几乎是所有外卖平台考核系统一直以来的追求。他们的内在精神一直是这样的,提高效率,更好、更快、更强,听上去像是奥运会的口号。
舆论可能会陷入分裂。外卖骑手的“被困”,到底是谁导致的?是平台追逐利润的无情,还是消费者的懒惰与贪婪?
事实上,不管是滴滴还是美团、饿了么,都是过去几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亮点”,是“新经济”的代表。他们的“新”和“进步”,本质上就体现在这里。饿了么的文案可能不经意间说出了一个真相,“5分钟”,如果顾客都可以多等5分钟就好了。但是,几个平台之间的各种补贴大战,拼的不就是“比别人快5分钟”吗?
这种思路往大了说,一个国家经济的“优势”,就在于别的国家快“5分钟”。不要小看这“5分钟”,在这个世界上,时间是最冷酷无情的,也是最根本性的。事实上,没有谁能够真正多获得5分钟,一些人的“获得”,是另一些人的失去为前提的。
这让人想起当年温州动车事故后一位媒体人的悲情呼告,“慢一点,等一下你的灵魂”,现在整个社会不但没有慢,又加速了5分钟(根据饿了么的算法)。饿了么想向消费者要那5分钟,假装不知道“慢下来”的按钮,其实就在他们自己手中。
很多时候,人们的眼睛都会盯着那些“获得”,那些人是人生赢家。创业成功的大佬,成为时代精神的化身。新的模式,被总结成商学院的教条。就连那些辛苦的外卖骑手,也被媒体不断浪漫化。
过去几年,人们普遍接受了这样的观念:骑手可以比白领挣得更多。很多本科生、研究生毕业都去送外卖啦。如果一个人足够拼,他就可以把自己的时间转化为钱,再也没有什么比送外卖更公平的了(送一单有一单的收入)。
只是我们很少去关注,这些“获得”的代价是什么。现在人们终于认识到,从业人员庞大的骑手,在获得收入的同时,其实也丧失了很多。
外卖业的崛起,可以看作是“现代性”的某种完美体现。“现代性”的一个基础就是计算和透明化,外卖行业的“算法”,对这个原则的贯彻是最为彻底的。系统的每一次更新完善,就是让“计算”更为合理。
但是,他们普遍采用的算法,有一个根本性缺陷:没有人情,也没有制约。
去年我在日本待了一段时间,在日本街上根本看不到疲于奔命的骑手。日本人当然能够制造电瓶车和手机,也能开发出这样的软件。但是,一些法律上的制约可能会挡住“王兴们”的脚步。比如,公司应该和每个骑手都签订劳动合同,购买保险,享受其他行业享受的一切福利——这种文化下,没有哪个外卖公司能够快起来。
外卖行业的一大发明,是在追求效益和高利润的同时,取消了责任和制约。人们使用“平台”这个词,而不是“公司”来称呼那些外卖巨头。他们的“骑手”,并不是完全法律意义上的员工。基本工资、五险一金、带薪休假、法定休息,这些现代社会人们通过艰辛努力获得的“进步”,在“平台”和“骑手”的新型关系中,荡然无存。
那些“骑手”——天哪,这个词里包含着速度、自由和尊严——就此成为某种“赤裸的生命”,他们无比彻底地把自己献给了这个“数字时代”,自己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人”。他们要为自己的一切负责,不能有任何怨言。他们真的是自由的,沉浸于对自己生命的销售中,自负盈亏。
饿了么的推文说的“5分钟”,确实是关键所在,但是谁能真正给骑手们5分钟呢?
来源: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20/09/%e9%aa%9a%e5%ae%a2%e6%96%87%e8%89%ba%ef%bd%9c%e5%a4%9a%e7%bb%99%e5%a4%96%e5%8d%96%e9%aa%91%e6%89%8b%e4%ba%94%e5%88%86%e9%92%9f%ef%bc%8c%e5%8f%af%e8%83%bd%e4%bc%9a%e6%8a%8a%e4%bb%96%e4%bb%ac%e9%80%bc/
=======================================
深蓝财经 | 外卖平台握着刀,却问用户杀不杀
9月8日,文章《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刷屏,刺痛了无数网友的心,有人说“我是忍着心痛看完的”。
原来,《人物》团队进行了近半年的调查,通过与全国各地数十位外卖骑手、配送链条各个环节的参与者、社会学学者交流,试图找到问题“外卖行业在创造巨大价值的同时,为何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缔造者?”的答案。
9日凌晨,饿了么紧急回应,并宣布将上线新功能:在结算付款的时候增加一个 “我愿意多等 5 分钟 / 10 分钟”的小按钮。
简短的文字,却充满了力量,网友们的情绪被瞬间点燃,因为这就好比外卖平台手里握着刀,却问用户杀不杀。
转移矛盾
饿了么在回应中还提到:
“如果你不是很着急,可以点一下,多给蓝骑士一点点时间。”
“饿了么会对优秀的蓝骑士提供鼓励机制,即使个别订单超时也不用担责。”
“每个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问用户“你愿意多给我5分钟吗”,这难道不是现代版的“石崇斩美人劝酒”?
西晋时期,首富石崇宴请宾客,总让美人劝酒,要是宾客一杯酒没有喝完,石崇就会斩了美人。
表面上,决定美人生死的是在场的宾客,但真正掌握生死大权的是石崇本人。
再回过头来看,饿了么就好比“石崇”,外卖骑手好比“美人”,用户就是貌似有决定权但实则被架在火上烤的“宾客”。
现在“石崇”好心劝“宾客”:系统是死的,人是活的,“美人”能不能得救,就看你手中的酒喝不喝得完,毕竟“增加多等5分钟”的按钮在你手里,要学会将心比心。
换言之,你要是想拯救骑手,就按下按钮,要是不愿意,到时候骑手“被斩了”可就是你的错。
对此,上海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分析认为,饿了么的声明在逻辑上是有问题的。
“智障”系统
对外卖平台来说,即时配送大体分为两种——专送和众包。
专送模式中,外卖员的收入由基本工资+送单数量+冲单奖励构成,相当于全职。而众包更像是兼职,任何人都可以注册成为骑手,外卖员的收入将根据接单数量的多少获取报酬。与专送相比,众包模式中的外卖员管制更少,时间更自由。而无论是专送还是众包,即便他们身穿美团或饿了么的衣服,都不会与外卖平台产生直接的劳动或劳务关系。
但涉及到匹配合适的骑手,用何种模式分配订单,选择哪条配送路径等问题时,则需要依靠平台来进行智能调度。
2017年,美团上线智能调度系统“超级大脑”。同一时期,饿了么也开始使用智能调度系统“方舟”。
经过技术迭代,美团的“超级大脑”据悉可以在高峰期每小时执行约29亿次算法,每天调度全国60万活跃骑手完成超过2000万订单的配送,平均配送时长不超过30分钟。同样,饿了么的第五代方舟已经在2018年将单均配送时长降至28分36秒。
每单配送时长的缩短,意味着每个骑手每天多送几单。但冷冰冰的机器终归于无情,不合逻辑的调度显得它很是“智障”。
比如,系统给出的配送时间,是根据最短的路线计算,导航有时显示一条直线,甚至是包含逆行路段。
如果有过街天桥,系统导航会让你从天桥过去,包括那种不允许电动车上去的天桥。遇到围墙,它也会让你穿墙过去。
尽管系统在预估送餐时间时,等电梯会被当做重点因素纳入考量范畴,但同样在午高峰为30层的居民楼和写字楼送餐,前者上楼一趟只需7、8分钟,而后者由于午餐时间写字楼人员进出密集,等候电梯时间过长,有的甚至要等上半个小时。
再比如,北京SKP商场只开放一部电梯给外卖员使用,仅是找到这部电梯就耗费了不少时间。
为了规避超时风险,有的外卖员就不得不“抢”时间,像疯子一般穿梭大街小巷。
于是,有美团外卖小哥跳出三问王兴:
第一、为什么把时间由50分钟降到40分钟,又降到30分钟,有的订单甚至20多分钟。那么问你商家出单的时间去哪了?
第二、为什么平台订单超时以后不问原因,就扣款申诉不予通过。
第三、为什么超时订单有投诉、有差评,封号一天,而且客户在线申请退款的这个订单,实际上由当时送单的骑手埋单,为什么?
增长理论
增长理论,一直是美团创始人王兴信奉的企业文化。
其中,“快”是增长理论最重要的一点。王兴曾说,“对创业公司来讲,发展速度、成长是非常非常重要的”。2016年11月,王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的口号是“美团外卖,送啥都快”。
速度确实养肥了这只袋鼠。在2020年第二季度,美团实现营收247亿元,实现净利润22亿元。其中,美团最核心的餐饮外卖业务就贡献了12.5亿元的净利。
在发布超预期的第二季度财报后,美团股价创下历史新高。8月24日盘中,美团市值一举突破2000亿美元,成为港股第五大市值公司,王兴的个人财富也超过200亿美元。
根据QusetMoble 数据,今年6月,美团外卖 App 活跃用户数为 5398 万,美团外卖微信小程序的活跃用户数为9670万,两者重合用户量达590万。而另一家,饿了么 App 6月活跃用户数量为4530万,饿了么支付宝小程序上的活跃用户数量3296万,两者重合用户量165万。
在下沉市场,美团的势力也最为强大。极光数据显示,下沉市场用户点外卖时,首选美团外卖的用户占比达73.7%,而首选饿了么的用户占比仅为24%。
可笑的是,美团、饿了么在吸食着骑手成果的同时,却不愿意为骑手遭遇的意外事故负责任。正如前文所言,骑手与平台没有直接的劳务关系,真正与骑手签订合同的主体是代理商,这些代理商通常是第三方物流公司。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降低外卖平台自身的人力成本,规避风险。
一万元大关
以前,月薪过万,是很多人选择转型送外卖的原因之一。
但因为超时、投诉、差评、考勤、因“配送原因”取消订单……每一项都是扣钱理由,现在,骑手想月入上万,已是过去的传说。
今年3月,美团研究院公布的《2020年上半年外卖骑手就业报告》有力地佐证了这一点:2020年上半年,一共有295.2万骑手在美团上取得收入,尽管有接近五成的骑手每个月能获得4000-8000元的收入,但只有7.7%的骑手能跨过月入1万元的大关。
然而,就在已有这么多限制的情况下,骑手们如今还要接受另一项考核任务——美团将其称之为“微笑行动”,而饿了么取名为“蓝色风暴”。
“微笑行动”的规则是,系统会不定时地、随机地对抽查骑手,以检测是否由骑手本人配送。被抽到的骑手需要立即按系统提示拍摄认证视频,用时不得超过5分钟。如果没有及时上传照片,或者照片内容不合格,系统都有可能判定审核失败,骑手们将会面临少则300元,多则1000元的罚款,还有可能被封号三天或永远封号。
前段时间,一位南昌的脑瘫外卖员就因在下雨天没来得及人脸认证“微笑行动”,美团封停了他的账号。
好在,这位脑瘫外卖小哥接受采访的视频经网友转发扩散,引起了美团方面的注意。在了解到事情原委后,美团官方解封了他的账号。
但实则能被美团高层眷顾的幸运儿又有多少呢?有骑手称,“至少在我们骑手端,看不到任何可以申诉的渠道”。
还有气不过的骑手,选择上有关部门咨询罚款是否合法。
此次舆论风波,持续也快一天了。作为眼下互联网外卖市场的两位大佬,一位提出上线新功能,而另一位选择了暂时观望。
既然系统是死的,人是活的,那么平台为何从不自身找原因,多给骑手们一些温暖呢?
(就在小编准备发稿时,美团回应了!)
美团外卖表示,将优化系统:给骑手留出8分钟弹性时间,留给骑手等候延迟的电梯,在路口放慢一点速度;恶劣天气下,系统会延长骑手的配送时间,甚至停止接单;同时升级骑手申诉功能,对于因恶劣天气、意外事件等特殊情况下的超时、投诉,核实后,将不会影响骑手考核及收入。
*参考资料:
来源: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20/09/%e6%b7%b1%e8%93%9d%e8%b4%a2%e7%bb%8f-%e5%a4%96%e5%8d%96%e5%b9%b3%e5%8f%b0%e6%8f%a1%e7%9d%80%e5%88%80%ef%bc%8c%e5%8d%b4%e9%97%ae%e7%94%a8%e6%88%b7%e6%9d%80%e4%b8%8d%e6%9d%80/
有时候我会羡慕他们,如果二十多年前可以送外卖,我就没必要那么努力高考了。那时想了又想,觉得不考大学没有任何出路,现在有一部手机,买一辆电瓶车,通过努力至少可以活下去。
这就是“进步”的视角,很明显把骑手的生活浪漫化了。而《人物》杂志的公号发了一篇长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对外卖骑手这个行业进行了最无情、全面的展示。
这篇文章讲的核心故事是:由于所谓外卖管理系统冷酷的考核(迟到、被投诉都要罚款),骑手们疲于奔命,不得不闯红灯、逆行来节约时间,让送外卖成为最危险的行业。这故事并不新鲜,也没有什么新闻性。但是,它讲述了大量让人心碎的案例,足够让你恐惧,产生一种负罪感。
外卖平台饿了么的公号赶紧发了一个文案,《你愿意多给我5分钟吗?》,呼吁消费者更用心等待,公司会尽快开发一个“我愿意多等5分钟”。这个表态多少有点温情。至少公号后台放出的评论,大家都感动得一塌糊涂。
但是,我注意到的是这样一句,“饿了么会对历史信用好、服务好的优秀蓝骑士提供鼓励机制,即使个别订单超时,他/她也不用承担责任。”看起来,这是更人性化的“考核”,但是它的内在逻辑一点都没有变。“历史信用好”是什么?其实还是准时和没有投诉。
骑士们被感动,但是他们不知道,那让自己疲于奔命的“系统”,并没有变化,它只会“更科学、理性”,而“科学”“理性”几乎是所有外卖平台考核系统一直以来的追求。他们的内在精神一直是这样的,提高效率,更好、更快、更强,听上去像是奥运会的口号。
舆论可能会陷入分裂。外卖骑手的“被困”,到底是谁导致的?是平台追逐利润的无情,还是消费者的懒惰与贪婪?
事实上,不管是滴滴还是美团、饿了么,都是过去几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亮点”,是“新经济”的代表。他们的“新”和“进步”,本质上就体现在这里。饿了么的文案可能不经意间说出了一个真相,“5分钟”,如果顾客都可以多等5分钟就好了。但是,几个平台之间的各种补贴大战,拼的不就是“比别人快5分钟”吗?
这种思路往大了说,一个国家经济的“优势”,就在于别的国家快“5分钟”。不要小看这“5分钟”,在这个世界上,时间是最冷酷无情的,也是最根本性的。事实上,没有谁能够真正多获得5分钟,一些人的“获得”,是另一些人的失去为前提的。
这让人想起当年温州动车事故后一位媒体人的悲情呼告,“慢一点,等一下你的灵魂”,现在整个社会不但没有慢,又加速了5分钟(根据饿了么的算法)。饿了么想向消费者要那5分钟,假装不知道“慢下来”的按钮,其实就在他们自己手中。
很多时候,人们的眼睛都会盯着那些“获得”,那些人是人生赢家。创业成功的大佬,成为时代精神的化身。新的模式,被总结成商学院的教条。就连那些辛苦的外卖骑手,也被媒体不断浪漫化。
过去几年,人们普遍接受了这样的观念:骑手可以比白领挣得更多。很多本科生、研究生毕业都去送外卖啦。如果一个人足够拼,他就可以把自己的时间转化为钱,再也没有什么比送外卖更公平的了(送一单有一单的收入)。
只是我们很少去关注,这些“获得”的代价是什么。现在人们终于认识到,从业人员庞大的骑手,在获得收入的同时,其实也丧失了很多。
外卖业的崛起,可以看作是“现代性”的某种完美体现。“现代性”的一个基础就是计算和透明化,外卖行业的“算法”,对这个原则的贯彻是最为彻底的。系统的每一次更新完善,就是让“计算”更为合理。
但是,他们普遍采用的算法,有一个根本性缺陷:没有人情,也没有制约。
去年我在日本待了一段时间,在日本街上根本看不到疲于奔命的骑手。日本人当然能够制造电瓶车和手机,也能开发出这样的软件。但是,一些法律上的制约可能会挡住“王兴们”的脚步。比如,公司应该和每个骑手都签订劳动合同,购买保险,享受其他行业享受的一切福利——这种文化下,没有哪个外卖公司能够快起来。
外卖行业的一大发明,是在追求效益和高利润的同时,取消了责任和制约。人们使用“平台”这个词,而不是“公司”来称呼那些外卖巨头。他们的“骑手”,并不是完全法律意义上的员工。基本工资、五险一金、带薪休假、法定休息,这些现代社会人们通过艰辛努力获得的“进步”,在“平台”和“骑手”的新型关系中,荡然无存。
那些“骑手”——天哪,这个词里包含着速度、自由和尊严——就此成为某种“赤裸的生命”,他们无比彻底地把自己献给了这个“数字时代”,自己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人”。他们要为自己的一切负责,不能有任何怨言。他们真的是自由的,沉浸于对自己生命的销售中,自负盈亏。
饿了么的推文说的“5分钟”,确实是关键所在,但是谁能真正给骑手们5分钟呢?
来源: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20/09/%e9%aa%9a%e5%ae%a2%e6%96%87%e8%89%ba%ef%bd%9c%e5%a4%9a%e7%bb%99%e5%a4%96%e5%8d%96%e9%aa%91%e6%89%8b%e4%ba%94%e5%88%86%e9%92%9f%ef%bc%8c%e5%8f%af%e8%83%bd%e4%bc%9a%e6%8a%8a%e4%bb%96%e4%bb%ac%e9%80%bc/
=======================================
深蓝财经 | 外卖平台握着刀,却问用户杀不杀
9月8日,文章《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刷屏,刺痛了无数网友的心,有人说“我是忍着心痛看完的”。
原来,《人物》团队进行了近半年的调查,通过与全国各地数十位外卖骑手、配送链条各个环节的参与者、社会学学者交流,试图找到问题“外卖行业在创造巨大价值的同时,为何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缔造者?”的答案。
9日凌晨,饿了么紧急回应,并宣布将上线新功能:在结算付款的时候增加一个 “我愿意多等 5 分钟 / 10 分钟”的小按钮。
简短的文字,却充满了力量,网友们的情绪被瞬间点燃,因为这就好比外卖平台手里握着刀,却问用户杀不杀。
转移矛盾
饿了么在回应中还提到:
“如果你不是很着急,可以点一下,多给蓝骑士一点点时间。”
“饿了么会对优秀的蓝骑士提供鼓励机制,即使个别订单超时也不用担责。”
“每个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问用户“你愿意多给我5分钟吗”,这难道不是现代版的“石崇斩美人劝酒”?
西晋时期,首富石崇宴请宾客,总让美人劝酒,要是宾客一杯酒没有喝完,石崇就会斩了美人。
表面上,决定美人生死的是在场的宾客,但真正掌握生死大权的是石崇本人。
再回过头来看,饿了么就好比“石崇”,外卖骑手好比“美人”,用户就是貌似有决定权但实则被架在火上烤的“宾客”。
现在“石崇”好心劝“宾客”:系统是死的,人是活的,“美人”能不能得救,就看你手中的酒喝不喝得完,毕竟“增加多等5分钟”的按钮在你手里,要学会将心比心。
换言之,你要是想拯救骑手,就按下按钮,要是不愿意,到时候骑手“被斩了”可就是你的错。
对此,上海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分析认为,饿了么的声明在逻辑上是有问题的。
“智障”系统
对外卖平台来说,即时配送大体分为两种——专送和众包。
专送模式中,外卖员的收入由基本工资+送单数量+冲单奖励构成,相当于全职。而众包更像是兼职,任何人都可以注册成为骑手,外卖员的收入将根据接单数量的多少获取报酬。与专送相比,众包模式中的外卖员管制更少,时间更自由。而无论是专送还是众包,即便他们身穿美团或饿了么的衣服,都不会与外卖平台产生直接的劳动或劳务关系。
但涉及到匹配合适的骑手,用何种模式分配订单,选择哪条配送路径等问题时,则需要依靠平台来进行智能调度。
2017年,美团上线智能调度系统“超级大脑”。同一时期,饿了么也开始使用智能调度系统“方舟”。
经过技术迭代,美团的“超级大脑”据悉可以在高峰期每小时执行约29亿次算法,每天调度全国60万活跃骑手完成超过2000万订单的配送,平均配送时长不超过30分钟。同样,饿了么的第五代方舟已经在2018年将单均配送时长降至28分36秒。
每单配送时长的缩短,意味着每个骑手每天多送几单。但冷冰冰的机器终归于无情,不合逻辑的调度显得它很是“智障”。
比如,系统给出的配送时间,是根据最短的路线计算,导航有时显示一条直线,甚至是包含逆行路段。
如果有过街天桥,系统导航会让你从天桥过去,包括那种不允许电动车上去的天桥。遇到围墙,它也会让你穿墙过去。
尽管系统在预估送餐时间时,等电梯会被当做重点因素纳入考量范畴,但同样在午高峰为30层的居民楼和写字楼送餐,前者上楼一趟只需7、8分钟,而后者由于午餐时间写字楼人员进出密集,等候电梯时间过长,有的甚至要等上半个小时。
再比如,北京SKP商场只开放一部电梯给外卖员使用,仅是找到这部电梯就耗费了不少时间。
为了规避超时风险,有的外卖员就不得不“抢”时间,像疯子一般穿梭大街小巷。
于是,有美团外卖小哥跳出三问王兴:
第一、为什么把时间由50分钟降到40分钟,又降到30分钟,有的订单甚至20多分钟。那么问你商家出单的时间去哪了?
第二、为什么平台订单超时以后不问原因,就扣款申诉不予通过。
第三、为什么超时订单有投诉、有差评,封号一天,而且客户在线申请退款的这个订单,实际上由当时送单的骑手埋单,为什么?
增长理论
增长理论,一直是美团创始人王兴信奉的企业文化。
其中,“快”是增长理论最重要的一点。王兴曾说,“对创业公司来讲,发展速度、成长是非常非常重要的”。2016年11月,王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的口号是“美团外卖,送啥都快”。
速度确实养肥了这只袋鼠。在2020年第二季度,美团实现营收247亿元,实现净利润22亿元。其中,美团最核心的餐饮外卖业务就贡献了12.5亿元的净利。
在发布超预期的第二季度财报后,美团股价创下历史新高。8月24日盘中,美团市值一举突破2000亿美元,成为港股第五大市值公司,王兴的个人财富也超过200亿美元。
根据QusetMoble 数据,今年6月,美团外卖 App 活跃用户数为 5398 万,美团外卖微信小程序的活跃用户数为9670万,两者重合用户量达590万。而另一家,饿了么 App 6月活跃用户数量为4530万,饿了么支付宝小程序上的活跃用户数量3296万,两者重合用户量165万。
在下沉市场,美团的势力也最为强大。极光数据显示,下沉市场用户点外卖时,首选美团外卖的用户占比达73.7%,而首选饿了么的用户占比仅为24%。
可笑的是,美团、饿了么在吸食着骑手成果的同时,却不愿意为骑手遭遇的意外事故负责任。正如前文所言,骑手与平台没有直接的劳务关系,真正与骑手签订合同的主体是代理商,这些代理商通常是第三方物流公司。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降低外卖平台自身的人力成本,规避风险。
一万元大关
以前,月薪过万,是很多人选择转型送外卖的原因之一。
但因为超时、投诉、差评、考勤、因“配送原因”取消订单……每一项都是扣钱理由,现在,骑手想月入上万,已是过去的传说。
今年3月,美团研究院公布的《2020年上半年外卖骑手就业报告》有力地佐证了这一点:2020年上半年,一共有295.2万骑手在美团上取得收入,尽管有接近五成的骑手每个月能获得4000-8000元的收入,但只有7.7%的骑手能跨过月入1万元的大关。
然而,就在已有这么多限制的情况下,骑手们如今还要接受另一项考核任务——美团将其称之为“微笑行动”,而饿了么取名为“蓝色风暴”。
“微笑行动”的规则是,系统会不定时地、随机地对抽查骑手,以检测是否由骑手本人配送。被抽到的骑手需要立即按系统提示拍摄认证视频,用时不得超过5分钟。如果没有及时上传照片,或者照片内容不合格,系统都有可能判定审核失败,骑手们将会面临少则300元,多则1000元的罚款,还有可能被封号三天或永远封号。
前段时间,一位南昌的脑瘫外卖员就因在下雨天没来得及人脸认证“微笑行动”,美团封停了他的账号。
好在,这位脑瘫外卖小哥接受采访的视频经网友转发扩散,引起了美团方面的注意。在了解到事情原委后,美团官方解封了他的账号。
但实则能被美团高层眷顾的幸运儿又有多少呢?有骑手称,“至少在我们骑手端,看不到任何可以申诉的渠道”。
还有气不过的骑手,选择上有关部门咨询罚款是否合法。
此次舆论风波,持续也快一天了。作为眼下互联网外卖市场的两位大佬,一位提出上线新功能,而另一位选择了暂时观望。
既然系统是死的,人是活的,那么平台为何从不自身找原因,多给骑手们一些温暖呢?
(就在小编准备发稿时,美团回应了!)
美团外卖表示,将优化系统:给骑手留出8分钟弹性时间,留给骑手等候延迟的电梯,在路口放慢一点速度;恶劣天气下,系统会延长骑手的配送时间,甚至停止接单;同时升级骑手申诉功能,对于因恶劣天气、意外事件等特殊情况下的超时、投诉,核实后,将不会影响骑手考核及收入。
*参考资料:
- 人物,《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
- 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0153509/answer/1462020829
- Vista看天下,《到底是谁给外卖骑手递了把刀》
- 全天候科技,《从工厂到骑手的蓝领青年:活在千亿巨头的身影下》
来源: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20/09/%e6%b7%b1%e8%93%9d%e8%b4%a2%e7%bb%8f-%e5%a4%96%e5%8d%96%e5%b9%b3%e5%8f%b0%e6%8f%a1%e7%9d%80%e5%88%80%ef%bc%8c%e5%8d%b4%e9%97%ae%e7%94%a8%e6%88%b7%e6%9d%80%e4%b8%8d%e6%9d%80/
为什么没有多五分钟?
我觉得主要原因有3:
1.工作者没有保护自我权益的意识和机制
我现在在一个非常不发达国家。前段时间他们外卖骑手集体罢工一天。其实他们外卖骑手一单收入是中国大城市外卖员收入的1.5倍,时间要求也非常宽松。但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集体罢工。
中国呢?在中共的统治下人民无结社自由,工会都是个假的东西,再加上政府对反抗行为的各种高压,根本不可能有罢工行为。劳动者只有逆来顺受一个选项。
2.中共通过各种手段创造原子化社会,造成人们普遍缺乏同理心和同情心
如这个标题所说,在原子化社会里面,人们对他人遭受的苦难和不公往往持有冷漠,麻木,甚至幸灾乐祸的态度。
在中共的洗脑宣传下,社会被描述得无比美好,每个人遭受的苦难都只有自己知道,而当他想在媒体上和他人分享自己不为人知的苦难之时,会遭受到中共的舆论审查机器的阻挠和惩罚。这就导致很多人觉得别人都活得很好,就是自己最委屈,最幸苦,遭受最不公的待遇。骑手,消费者和平台都有这种心理
骑手的心态,我觉得大家都应该懂,这里不再赘述
消费者的心态:我一个大学生,自己在这边辛辛苦苦冒着ICU的风险996,每个月收入才3000还被各种克扣,无条件加班,不得不吃这些外送的这些垃圾食品,你们这些连大学学历都没有骑手月入万元,辛苦点然后有点职业风险当然是应该的!
平台:你知道现在中国的私企多么不容易么?税负这么重,经济那么差融资困难,还有政府各个部门要打点,监管部门的态度还是”对私营企业家能不抓就不抓“。我tm容易么我?你还不让我”优化管理“一下员工,多创造一些利润,我怎么活下去?我的名字叫做王兴不叫比尔盖茨!我没那么多钱做慈善!我也想遵守劳动法给骑手更好的生存空间啊,但是你听说过没有,大卡车司机不超载就要赔钱,我们也是一样的啊!让我们遵守劳动法,那不如让我去烧钱好了。
这种原子化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不良互动更会导致事情陷入恶性循环,比如有些消费者对骑士冷言冷语甚至口出恶言,这个对骑手会带来更大的伤害,有道是利刀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让骑手觉得自己更加可怜。而有些骑手呢,也可能因为觉得社会对自己非常不公平,而做出非常天兵的行为。我遇到最夸张的一次是有个骑手打电话给我,说已经把餐放在电梯里然后把电梯按到我这一楼,让我自己去电梯取餐。你说遇到这种的,有些缺乏同理心的消费者是否也觉得你们这帮”低端人口“撞死活该?
3.赚钱难的糟糕大环境和中国人民族性格导致的畸形“客户至上论”
这里容我稍微扯开去一点,因为我觉得下面说的这些是和本题相关的大的背景。
前几年中国经济比较好的时候,中国人在海外遭唾弃的一个重要行为就是那种仗着自己有钱耀武扬威的暴发户行为。比如进入人家法国名牌店说把什么什么全部打包。或者说4点55进门,人家5点下班的,这个时候都准备关门了,中国人说我有钱,别急着关门。
人家说你有钱就了不起了?有钱就可以改变我这种名牌店只把我的产品卖给适合的人的原则了(这也是很多欧洲奢侈品维持自己品味的一个方法)?有钱就可以改变我的工作时间了?有钱就可以毫无manners在我这里大呼小叫人五人六了?
没错如果这家店在中国,店员看到大把的钱恨不得跪下来舔你的鞋,更别说晚点下班什么的了。
虽然中国人把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称为“资本主义”,并且中共试图洗脑自己的人民,让他们相信西方国家塑造成只要有钱就可以改变立场的存在,但是在一个成熟健康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或者说“金钱”只是一个用来进行交易和保持社会公正的砝码,尤其是对它们的大多数民众来说,金钱的重要性并没有那么高。一个店存在的价值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在中国真的可能就是主要为了赚钱),还有服务周边的居民满足他们的需求,以及为了满足店主自身的一些自我价值实现等。如果说你的购买模式虽然会给他们带来金钱利益,但是和其他功能冲突,就不见得会受到店家欢迎。
满足社区需求的部分,比如在澳洲当年为什么那么反感中国人来买爆奶粉,就是因为他们的奶粉从产能到物流到分销,本来正好一部分用来出口,其他满足内需,形成一个健康稳定的供应链,现在你突然把奶粉全tm粗暴地买走了,那本地人的需求是不是就没法满足了?中国人无法理解这种思维,他们会觉得买你奶粉赚你们钱你们还要抱怨?
之前有些墙国人去香港买东西,也是遭到当地人抗议,原因类似,是他们让当地人买不到东西,然后还占用了公交车等公用资源。
我很喜欢华南7-eleven的一种速食面,可以直接在7-eleven买到原始包装的面饼+调料,去深圳风月旅游的时候我经常顺道去那边的7-eleven扫货,一开始我是习惯先问店员有多少存货,然后问一问我可以全部买走吗?后来发现店员理解不了我问这句话的原因。其实问的原因很简单,我tm全买走了,那下一个顾客要来吃这种面不是没得吃了?不过显然他们店员基本没这种意识。They don't care about the next customer. 所以后来我也懒得问了,直接说你们能卖我多少我直接打包走。
我早年去挪威,那时候我身上还有一些“支性”,进到一家画室,店主人就是画家,正在作画,室内陈列着各种他的画作,我非常喜欢这些画,然后因为我看到画作下面有标价,就问店主能否买走其中的八幅。店主用奇怪的眼光看着我,然后只说了一句,如果你真的喜欢的话,那OK的,我自己再看了一看,就觉得确实,那画室里面本来画作陈列得很有美感,突然少了那八幅画的话,那就会变得很多地方光秃秃,显得很不协调。后来我就改变了主意只买走了我最喜欢的两幅。
为什么西方的民众可以这么不在意金钱?因为他们有着比中国优异很多的就业保障和福利待遇:他们即便受教育程度不高也没有一技之长,只要能够诚实并且不偷懒地工作,就能获得一份保障劳动者尊严和工作时间,有着不低的基本工资的工作,万一失业了还有一定的失业救济金,然后还有社会福利。他们既然享有这些,那么为什么要为你中国暴发户洒在地上的五斗米而折腰?
前面铺垫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说明以下的道理:
西方国家的这些”有尊严地工作“/”实现自身价值“/”满足社区需求“高端精神和道德追求在中国根本就还没有被重视起来,或者说”仓廪足而知廉耻“,很多中国人连仓廪都不足,也就根本无从进行这些高于金钱的追求
说的直接一点,你们这帮人,一无学识,二无一技之长,我伟大的共产党能让给你们一个工作让你们赚钱你们就应该感恩戴德,你们还在那里抱怨说工作危险辛苦?来来来,你们不做有其他人排队来做!
所以说,在中国,拉不出屎来就是要怪中共,以上三大原因已经充分证明了,外卖骑手糟糕的工作待遇,真的不要怪骑手,不要怪平台,也不要怪用户,其根本原因都是中共。
P.S 我记得我曾经在这里的某个帖子分享过一件很难忘的事情。就是我有个从海外来的国际快递,但是地址大概被瓦房店翻译人员翻错,导致快递员送错地方。外面下着大雨,他应该是一边骑电动车一边打电话给我,语气非常难听地质问我到底地址在哪里,我还没说完地址就听到他那边一声声响,估计摔倒了甚至出了小车祸。后来他把货送到了,嘴里骂骂咧咧地马上转身就走,我看他身上全是湿的,裤子上一大坨泥渍,脸上有泥印和血痕,脸上不知道是泪水还是雨水还是汗水,还是都有,我愣了一下就追出去把随身的钱全给他了,大概也就100-200吧,他马上脸一变,变得极其谄媚和开心地说多谢老板多谢老板。
他从电梯离开的时候,我真的是不知道怎么地悲从中来,泪流满面。真的我觉得这是要一个怎么样的国家才可以把一个人折磨和扭曲到这副样子。而很可惜的是我的护照也是这个国家的
我觉得主要原因有3:
1.工作者没有保护自我权益的意识和机制
我现在在一个非常不发达国家。前段时间他们外卖骑手集体罢工一天。其实他们外卖骑手一单收入是中国大城市外卖员收入的1.5倍,时间要求也非常宽松。但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集体罢工。
中国呢?在中共的统治下人民无结社自由,工会都是个假的东西,再加上政府对反抗行为的各种高压,根本不可能有罢工行为。劳动者只有逆来顺受一个选项。
2.中共通过各种手段创造原子化社会,造成人们普遍缺乏同理心和同情心
如这个标题所说,在原子化社会里面,人们对他人遭受的苦难和不公往往持有冷漠,麻木,甚至幸灾乐祸的态度。
在中共的洗脑宣传下,社会被描述得无比美好,每个人遭受的苦难都只有自己知道,而当他想在媒体上和他人分享自己不为人知的苦难之时,会遭受到中共的舆论审查机器的阻挠和惩罚。这就导致很多人觉得别人都活得很好,就是自己最委屈,最幸苦,遭受最不公的待遇。骑手,消费者和平台都有这种心理
骑手的心态,我觉得大家都应该懂,这里不再赘述
消费者的心态:我一个大学生,自己在这边辛辛苦苦冒着ICU的风险996,每个月收入才3000还被各种克扣,无条件加班,不得不吃这些外送的这些垃圾食品,你们这些连大学学历都没有骑手月入万元,辛苦点然后有点职业风险当然是应该的!
平台:你知道现在中国的私企多么不容易么?税负这么重,经济那么差融资困难,还有政府各个部门要打点,监管部门的态度还是”对私营企业家能不抓就不抓“。我tm容易么我?你还不让我”优化管理“一下员工,多创造一些利润,我怎么活下去?我的名字叫做王兴不叫比尔盖茨!我没那么多钱做慈善!我也想遵守劳动法给骑手更好的生存空间啊,但是你听说过没有,大卡车司机不超载就要赔钱,我们也是一样的啊!让我们遵守劳动法,那不如让我去烧钱好了。
这种原子化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不良互动更会导致事情陷入恶性循环,比如有些消费者对骑士冷言冷语甚至口出恶言,这个对骑手会带来更大的伤害,有道是利刀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让骑手觉得自己更加可怜。而有些骑手呢,也可能因为觉得社会对自己非常不公平,而做出非常天兵的行为。我遇到最夸张的一次是有个骑手打电话给我,说已经把餐放在电梯里然后把电梯按到我这一楼,让我自己去电梯取餐。你说遇到这种的,有些缺乏同理心的消费者是否也觉得你们这帮”低端人口“撞死活该?
3.赚钱难的糟糕大环境和中国人民族性格导致的畸形“客户至上论”
这里容我稍微扯开去一点,因为我觉得下面说的这些是和本题相关的大的背景。
前几年中国经济比较好的时候,中国人在海外遭唾弃的一个重要行为就是那种仗着自己有钱耀武扬威的暴发户行为。比如进入人家法国名牌店说把什么什么全部打包。或者说4点55进门,人家5点下班的,这个时候都准备关门了,中国人说我有钱,别急着关门。
人家说你有钱就了不起了?有钱就可以改变我这种名牌店只把我的产品卖给适合的人的原则了(这也是很多欧洲奢侈品维持自己品味的一个方法)?有钱就可以改变我的工作时间了?有钱就可以毫无manners在我这里大呼小叫人五人六了?
没错如果这家店在中国,店员看到大把的钱恨不得跪下来舔你的鞋,更别说晚点下班什么的了。
虽然中国人把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称为“资本主义”,并且中共试图洗脑自己的人民,让他们相信西方国家塑造成只要有钱就可以改变立场的存在,但是在一个成熟健康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或者说“金钱”只是一个用来进行交易和保持社会公正的砝码,尤其是对它们的大多数民众来说,金钱的重要性并没有那么高。一个店存在的价值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在中国真的可能就是主要为了赚钱),还有服务周边的居民满足他们的需求,以及为了满足店主自身的一些自我价值实现等。如果说你的购买模式虽然会给他们带来金钱利益,但是和其他功能冲突,就不见得会受到店家欢迎。
满足社区需求的部分,比如在澳洲当年为什么那么反感中国人来买爆奶粉,就是因为他们的奶粉从产能到物流到分销,本来正好一部分用来出口,其他满足内需,形成一个健康稳定的供应链,现在你突然把奶粉全tm粗暴地买走了,那本地人的需求是不是就没法满足了?中国人无法理解这种思维,他们会觉得买你奶粉赚你们钱你们还要抱怨?
之前有些墙国人去香港买东西,也是遭到当地人抗议,原因类似,是他们让当地人买不到东西,然后还占用了公交车等公用资源。
我很喜欢华南7-eleven的一种速食面,可以直接在7-eleven买到原始包装的面饼+调料,去深圳风月旅游的时候我经常顺道去那边的7-eleven扫货,一开始我是习惯先问店员有多少存货,然后问一问我可以全部买走吗?后来发现店员理解不了我问这句话的原因。其实问的原因很简单,我tm全买走了,那下一个顾客要来吃这种面不是没得吃了?不过显然他们店员基本没这种意识。They don't care about the next customer. 所以后来我也懒得问了,直接说你们能卖我多少我直接打包走。
我早年去挪威,那时候我身上还有一些“支性”,进到一家画室,店主人就是画家,正在作画,室内陈列着各种他的画作,我非常喜欢这些画,然后因为我看到画作下面有标价,就问店主能否买走其中的八幅。店主用奇怪的眼光看着我,然后只说了一句,如果你真的喜欢的话,那OK的,我自己再看了一看,就觉得确实,那画室里面本来画作陈列得很有美感,突然少了那八幅画的话,那就会变得很多地方光秃秃,显得很不协调。后来我就改变了主意只买走了我最喜欢的两幅。
为什么西方的民众可以这么不在意金钱?因为他们有着比中国优异很多的就业保障和福利待遇:他们即便受教育程度不高也没有一技之长,只要能够诚实并且不偷懒地工作,就能获得一份保障劳动者尊严和工作时间,有着不低的基本工资的工作,万一失业了还有一定的失业救济金,然后还有社会福利。他们既然享有这些,那么为什么要为你中国暴发户洒在地上的五斗米而折腰?
前面铺垫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说明以下的道理:
西方国家的这些”有尊严地工作“/”实现自身价值“/”满足社区需求“高端精神和道德追求在中国根本就还没有被重视起来,或者说”仓廪足而知廉耻“,很多中国人连仓廪都不足,也就根本无从进行这些高于金钱的追求
说的直接一点,你们这帮人,一无学识,二无一技之长,我伟大的共产党能让给你们一个工作让你们赚钱你们就应该感恩戴德,你们还在那里抱怨说工作危险辛苦?来来来,你们不做有其他人排队来做!
所以说,在中国,拉不出屎来就是要怪中共,以上三大原因已经充分证明了,外卖骑手糟糕的工作待遇,真的不要怪骑手,不要怪平台,也不要怪用户,其根本原因都是中共。
P.S 我记得我曾经在这里的某个帖子分享过一件很难忘的事情。就是我有个从海外来的国际快递,但是地址大概被瓦房店翻译人员翻错,导致快递员送错地方。外面下着大雨,他应该是一边骑电动车一边打电话给我,语气非常难听地质问我到底地址在哪里,我还没说完地址就听到他那边一声声响,估计摔倒了甚至出了小车祸。后来他把货送到了,嘴里骂骂咧咧地马上转身就走,我看他身上全是湿的,裤子上一大坨泥渍,脸上有泥印和血痕,脸上不知道是泪水还是雨水还是汗水,还是都有,我愣了一下就追出去把随身的钱全给他了,大概也就100-200吧,他马上脸一变,变得极其谄媚和开心地说多谢老板多谢老板。
他从电梯离开的时候,我真的是不知道怎么地悲从中来,泪流满面。真的我觉得这是要一个怎么样的国家才可以把一个人折磨和扭曲到这副样子。而很可惜的是我的护照也是这个国家的
去年我在日本待了一段时间,在日本街上根本看不到疲于奔命的骑手。日本人当然能够制造电瓶车和手机,也能开发出这样的软件。但是,一些法律上的制约可能会挡住“王兴们”的脚步。比如,公司应该和每个骑手都签订劳动合同,购买保险,享受其他行业享受的一切福利——这种文化下,没有哪个外卖公司能够快起来。
說明這位作者可能去年在日本待了一段時間,或許去旅遊了3天吧,但他肯定對日本不了解
話說各位有看過哆啦A夢嗎?
哆啦A夢裡經常出現送拉麵的外賣,外賣員騎著單車載著一大堆拉麵,往往會和大雄相撞然後把大雄臭罵一頓
話說『出前一丁』裡的『出前』其實就是外賣,『出前一丁』翻譯成中文就是『外賣一份』
但哆啦A夢是20世紀的故事了,出前一丁也是好幾十年的老品牌了
換而言之,不是日本人不喜歡外賣,而是日本已經是過來人,從這樣的模式裡畢業過一次了。近年來有各種外來的Uber eats之類的外賣服務打入日本,才偶爾有人會看到這些騎手而已
日本甚至有網友質疑『現在外送都背一個包,食物經常在途中弄得亂糟糟,其實日本以前有專門用來送外賣的可以自動保持平衡的架子為什麼不用』(https://sunchi.jp/sunchilist/tokyo/81462 就像這樣的『出前機』)
都有出前機的存在了,說明以前外賣的盛行程度
中國在生活方面落後日本多少年了?自從上個世紀開始就這樣了,哆啦A夢裡的『流行』到我父母年輕時還追不起。現在才開始流行日本當年流行過的老物也很正常啦
其他的就沒什麼好多說的
很多人以為『送外賣隨便就能得一萬』就去做,只能說保重,達爾文獎都有每年有人得呢,我們沒閒心去同情一個個蠢死的人
用膝蓋想也知道,這些送外賣的日曬雨淋都得送,一定不是輕鬆賺一萬
更不用說各位從小到大『因為當偶像明星能賺大錢所以我要參加偶像班』『因為聽說當網紅很好賺所以我也要開一個號當網紅』這種故事聽得還少嗎?聽到開頭都能猜到結尾了好不好。再早一點,大學裡一直重複著『XX科不好就業!現在OO科稀缺!』->『大家都去報OO科』->『等到畢業的時候大家都畢業了,OO科氾濫了,又不好找工作』
一窩蜂從來沒好下場,紅海就是血海,為什麼有的人就是不懂
眼看著那是個血海還要跳下去的人,如果你後有追兵不得不跳下去那是沒辦法啦,但如果你只是以為跳下去會讓你很爽那真是沒救了。這種會因為聽說外賣很好賺錢就跳下血海的人,就算外賣公司很重視員工福利外賣業界法律很健全,也會跳到偶像海、網紅海裡去的
在米国,你叫一个外卖,可以等很久,而且还要加钱加小费。
中国你叫一个外卖很快很便宜,而且不用给小费。
这个世界的最基本的原理是能量守恒。
中国你叫一个外卖很快很便宜,而且不用给小费。
这个世界的最基本的原理是能量守恒。
一没得工会,二没得法制,劳动待遇就是没保障,看看富士康跳楼的,看看尘肺病的,哪个不是往死里坑?这么简单明摆着的事中国没人敢讲,讲了也发不出来,就天天把矛盾转移到客户头上,客户太难伺候了。客户和和你外卖公司签的合同,要外卖公司履约,如果外卖公司为了利润用童工,也是客户的错了?
就这种混不好就犹如地狱的国家,上过两天学的人还有脸生孩子吗?生育率低下,无可挽回。
中国的外卖小哥们,如果你们觉得不公平的话,就往外卖里面吐口水吧,这是我能够想到的最中国人的解决方式了
不要说我太邪恶,你们想想,中国人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是怎么干的。
ps:我很少点外卖,在美国点外卖基本都给20%小费,外卖小哥到了,我亲自出门亲自恭迎
不要说我太邪恶,你们想想,中国人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是怎么干的。
ps:我很少点外卖,在美国点外卖基本都给20%小费,外卖小哥到了,我亲自出门亲自恭迎
经典的苏联式解题法,时间太紧?那就加长5分钟吧
丝毫不管自己整套的骑手体系完全已经烂到根里
丝毫不管自己整套的骑手体系完全已经烂到根里

我觉得很多小鸡国人,认为叫外卖是有钱的体现,他们不想自己做饭,觉得自己做饭很low,叫外卖很方便,节约时间,还不用将厨房搞乱,能够体现有钱任性。
美团外卖表示,将优化系统:给骑手留出8分钟弹性时间,留给骑手等候延迟的电梯,在路口放慢一点速度
这是专梯么?还8分钟,哪有那么快。很多时间进大楼的门禁就要费时好久

说白了就是人贵与人贱,中国的人口红利贡献最多的不就是贱人红利嘛,随着快递,外卖,贱人红利又一次爆发了。助力一批资本家上升到高潮
瑤瑤在共匪國,是從來不點平台外賣的,就是因為低人權,實在不忍心。(店家直送除外),這種的話剝削比較小吧?
如果我有機會親自見到外賣員的話(一般我都會親自接見他),時常也會給點小費或者飲料什麼的,畢竟他們被剝削的太嚴重了。我一般是不忍叫外賣的,就算叫了外賣也會想辦法補償一下他,畢竟他們太不容易了。
有的人說我這樣很傻,可能我太善良了?
如果我有機會親自見到外賣員的話(一般我都會親自接見他),時常也會給點小費或者飲料什麼的,畢竟他們被剝削的太嚴重了。我一般是不忍叫外賣的,就算叫了外賣也會想辦法補償一下他,畢竟他們太不容易了。
有的人說我這樣很傻,可能我太善良了?
外卖火的原因是当年饿了么和美团对着烧钱,一天到晚发优惠券,那时候三四块钱能吃一大堆东西,搞得大家都养成了订外卖的习惯。
加上料理包的兴盛,帮店家把成本压了下来,和pdd一样,赚穷人的钱,做下沉市场,外卖火爆全是麻辣烫、黄焖鸡和鱼香肉丝盖饭之类的,一单10-20元,能吃的很不错,对比没有外卖的时候,去堂食价格也便宜不到哪去,而且要排队和各种幺蛾子。
加上料理包的兴盛,帮店家把成本压了下来,和pdd一样,赚穷人的钱,做下沉市场,外卖火爆全是麻辣烫、黄焖鸡和鱼香肉丝盖饭之类的,一单10-20元,能吃的很不错,对比没有外卖的时候,去堂食价格也便宜不到哪去,而且要排队和各种幺蛾子。
第一:城市人口密度太大,饭点时候需求大
第二:中小微企业,无力负担企业餐
第三:996压榨饭点时间,无暇到店用餐
其实你看外卖平台上,除去大品牌的线上渠道,有很多貌似连锁店很多,其实可能只是一个小厨房加工点,连个像样的门头都没有,连桌椅都没有,只是在线上跑单量。
第二:中小微企业,无力负担企业餐
第三:996压榨饭点时间,无暇到店用餐
其实你看外卖平台上,除去大品牌的线上渠道,有很多貌似连锁店很多,其实可能只是一个小厨房加工点,连个像样的门头都没有,连桌椅都没有,只是在线上跑单量。
外卖本身质量差评 ,根本上是用户和商户之间的问题。
外卖迟到送达差评 ,根本上是骑手和商户之间的问题。
没有用户,商家,骑手就没有平台, 所以平台就必须“代表”三方,
如CCP一样“管控”:不解决问题,只解决提问题的人。
按下葫芦浮起瓢, 周而复始几千年。
外卖迟到送达差评 ,根本上是骑手和商户之间的问题。
没有用户,商家,骑手就没有平台, 所以平台就必须“代表”三方,
如CCP一样“管控”:不解决问题,只解决提问题的人。
按下葫芦浮起瓢, 周而复始几千年。
我很少点外卖…觉得难吃又贵。
我做菜很好吃,直接买好的食材,很省钱就能做大菜。
人生苦短,怎么能浪费在吃支那的外卖
但是由于支国的超市还是很原始,不像北美那些大超市种类齐全又便宜,所以我买食材还得要用菜肉平台。
我做菜很好吃,直接买好的食材,很省钱就能做大菜。
人生苦短,怎么能浪费在吃支那的外卖
但是由于支国的超市还是很原始,不像北美那些大超市种类齐全又便宜,所以我买食材还得要用菜肉平台。
小支支的文化背景就是這樣,屢勸不改,愚昩無知
中国外卖确实比较发达,这个必须承认的。加拿大点个外卖至少40+分钟,还要10%以上小费,再加上运餐费3,4刀,但人家送外卖的都是开车送的
没有工会支持没有法律保障,外卖骑手只能被平台剥削。顾客光享受了快速低价的外卖服务,外卖费涨价第一个叫的肯定又是他们。制度不改变,这注定是个互相伤害的局。关键是个个心里都跟明镜似的,没人敢讲真话。
外卖的兴旺和中国经济的熄火是同步进行的,因为后者提供了大量的廉价的青壮劳动力。越来越多加入的外卖小哥对单子的争夺,使得服务质量和速度提升得以保障。没有这个前提,一切所谓的管理,都是扯蛋。
骑手靠侥幸心态多接单,用户就有权力打差评,平台乐于对骑手罚钱赚利润。
没有法律的约束,大家都不拿自己当人就好了。外卖当前状态是无解的。除非通过立法进行约束,否则当前的局面对用户、对平台、对骑手就是最优解。
没有法律的约束,大家都不拿自己当人就好了。外卖当前状态是无解的。除非通过立法进行约束,否则当前的局面对用户、对平台、对骑手就是最优解。
今年公司因为疫情关掉了食堂,后来索性就一直没开放,基本午餐不是外卖就是自己带便当。发现最近外卖点10次有8次延迟送达,以前很少有这种情况。不知道是送外卖的人少了还是点外卖的多了。然后美团外卖有个准时宝的东西,迟到了会送5元的赔款,一般商家会送,你也可以每次下单自己另外花几毛钱买。你点一单才10几20块钱,多等10多分钟就赔5元,足以堵上多数小市民的嘴。这些应该是保险公司赔付吧,我不懂美团的惩罚机制,为什么会罚到骑手身上。
不太了解uber eats这些国外的外卖行业生态,我只见过美国明星点外卖迟到1个多小时只能发IG靠北的。反正支国外卖跟快递业一样都是靠廉价劳动力,花白菜钱又想享受星级服务也就支国消费者了
不太了解uber eats这些国外的外卖行业生态,我只见过美国明星点外卖迟到1个多小时只能发IG靠北的。反正支国外卖跟快递业一样都是靠廉价劳动力,花白菜钱又想享受星级服务也就支国消费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