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每逢佳节被催婚》存在隐喻,是不是一部被严重低估的政治讽刺小品?
油管链接在这里: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HRewqmVdH8
看完的葱友们可以讨论下。这部小品目前引起了很多国内人的反感:肥宅被冒犯,单身被冒犯,“相亲”事件本身被冒犯,相亲男被冒犯,大龄女生被强行推销,大龄女生父母没有礼貌,女生一家只看脸,强行上升扶贫。。。很多人认为是编剧水平太差,不理解观众感情所致,但是仔细看下感觉,是编剧刻意的行为。
首先,作为一部小品本身,它成功地引起了国人对剧中一片痴情却被反复侮辱、伤害,还要陪笑,讨好,忍受心中的女神的其他竞争者甚至祝福获得女神芳心的小鲜肉的死胖子的同情,对他的遭遇感到了切身的痛苦难受,想起了自己作为普通人的类似遭遇。
然而代人胖子这点明显又是导演的设置:胖子在三男主中第一个出场,戏份也最多,正常情况下大家自然会把胖子当成默认男主而共情;全剧除了被作为工具人的胖子的语言和遭遇还比较真诚以外,其他人的亮点大概就是侮辱胖子各有特色了;获得女主首肯的小鲜肉的虚假也很明显,小品中也点出他说的无非是土味情话,对小鲜肉的讽刺是明显的。
而当观众代入胖子的视角,发现胖子除了被羞辱一顿,女神跟别人跑了之外,什么也没得到,自然会同情胖子,进而发展至对整个胖子、单身狗群体的共情,这时观众自然会感到愤怒,认为这个小品嘲讽单身狗,胖子,三观不正。
但是这样看下来,观众的反应完全在编剧掌控中,这也是编剧想达到的效果:让中国人觉得难受,那么这部小品就很值得注意了,它至少在审查的约束下,跳出了树典型,伟光正,强行煽情的套路,能够处处看起来是好像套路但放在一起并没有让大家强行升华,而是实实在在体会到了讽刺和羞辱,当然讽刺和羞辱才是现实。那么它究竟讽刺了哪些问题呢。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下。
先看父母,父母除了关心女儿的恋爱之外,其他什么都漠不关心,女儿有对象那就行,别的都不管了,有点像唯gdp论和唯指标论。
开场不到五分钟,小品明晃晃的展现恋爱市场“底层人”的困境。从男主角讨好的自嘲中,看到了当下男女恋爱中的压迫和弱肉强食,当然也是墙国社会互相碾压的体现。
“吃糖”的肥胖梗创造笑料,胖子曾经不胖,为了满足女主对甜蜜男生的喜欢,“左手拿着大白兔,右手攥着胰岛素”吃成了一个不健康的大胖子,而女主角打开了大门,向胖子介绍自己的男朋友。这个为讨好女孩吃胖却被抛弃会不会有什么隐喻。
之后在交锋中胖子表现出了对女主茜茜有较深的了解,比如知道她喜欢的菜和讨厌的事,这与只能用一些令人作呕的言论来搪塞,好像杀猪盘的嘉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看出胖子龙龙是一个正面的形象(虽然可能有一点卑微),他忠厚老实,却有着令人同情的遭遇。
相对而言,嘉伦嘴上满满地全是令人作呕的情话,完全是一个渣男的形象。
然而长期的真情,容忍和付出并不算什么。顺势,“好多余”的笑料被抛出来,整个故事的讽刺达到顶峰。
此后,围绕着误会和五千块钱,小品的第三部分展开。“扶贫工作者”的身份是点睛之笔,扶的是“贫”,是弱势。但故事中无处不存在对弱势者的压迫。从人物的衣着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帅气的风衣,可爱的粉色的针织衣。仪表堂堂,却写着土味情话的“恋爱协议”,精神空虚的“扶贫者”。穿着带着肥大衣兜,土气长裤的肥宅,血气被压制,尊严被践踏的“底层人”。讽刺意味不言而喻。
而富二代的出现。用小提琴和鲜花开路的富二代让整个小品的魔幻现实主义又上一层楼,不好说富二代象征什么。
目前可以看出比较明显的讽刺有:对中国社会强势者对弱势者碾压工具化不当做人的讽刺,掌权者唯指标表面浮夸化的讽刺,对扶贫成功一事假大空脱离真实的讽刺。
当然,也有人说胖子“龙龙”是“小学”同学,好多鱼好“多余”,而且还叫龙龙。。。
看完的葱友们可以讨论下。这部小品目前引起了很多国内人的反感:肥宅被冒犯,单身被冒犯,“相亲”事件本身被冒犯,相亲男被冒犯,大龄女生被强行推销,大龄女生父母没有礼貌,女生一家只看脸,强行上升扶贫。。。很多人认为是编剧水平太差,不理解观众感情所致,但是仔细看下感觉,是编剧刻意的行为。
首先,作为一部小品本身,它成功地引起了国人对剧中一片痴情却被反复侮辱、伤害,还要陪笑,讨好,忍受心中的女神的其他竞争者甚至祝福获得女神芳心的小鲜肉的死胖子的同情,对他的遭遇感到了切身的痛苦难受,想起了自己作为普通人的类似遭遇。
然而代人胖子这点明显又是导演的设置:胖子在三男主中第一个出场,戏份也最多,正常情况下大家自然会把胖子当成默认男主而共情;全剧除了被作为工具人的胖子的语言和遭遇还比较真诚以外,其他人的亮点大概就是侮辱胖子各有特色了;获得女主首肯的小鲜肉的虚假也很明显,小品中也点出他说的无非是土味情话,对小鲜肉的讽刺是明显的。
而当观众代入胖子的视角,发现胖子除了被羞辱一顿,女神跟别人跑了之外,什么也没得到,自然会同情胖子,进而发展至对整个胖子、单身狗群体的共情,这时观众自然会感到愤怒,认为这个小品嘲讽单身狗,胖子,三观不正。
但是这样看下来,观众的反应完全在编剧掌控中,这也是编剧想达到的效果:让中国人觉得难受,那么这部小品就很值得注意了,它至少在审查的约束下,跳出了树典型,伟光正,强行煽情的套路,能够处处看起来是好像套路但放在一起并没有让大家强行升华,而是实实在在体会到了讽刺和羞辱,当然讽刺和羞辱才是现实。那么它究竟讽刺了哪些问题呢。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下。
先看父母,父母除了关心女儿的恋爱之外,其他什么都漠不关心,女儿有对象那就行,别的都不管了,有点像唯gdp论和唯指标论。
开场不到五分钟,小品明晃晃的展现恋爱市场“底层人”的困境。从男主角讨好的自嘲中,看到了当下男女恋爱中的压迫和弱肉强食,当然也是墙国社会互相碾压的体现。
“吃糖”的肥胖梗创造笑料,胖子曾经不胖,为了满足女主对甜蜜男生的喜欢,“左手拿着大白兔,右手攥着胰岛素”吃成了一个不健康的大胖子,而女主角打开了大门,向胖子介绍自己的男朋友。这个为讨好女孩吃胖却被抛弃会不会有什么隐喻。
之后在交锋中胖子表现出了对女主茜茜有较深的了解,比如知道她喜欢的菜和讨厌的事,这与只能用一些令人作呕的言论来搪塞,好像杀猪盘的嘉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看出胖子龙龙是一个正面的形象(虽然可能有一点卑微),他忠厚老实,却有着令人同情的遭遇。
相对而言,嘉伦嘴上满满地全是令人作呕的情话,完全是一个渣男的形象。
然而长期的真情,容忍和付出并不算什么。顺势,“好多余”的笑料被抛出来,整个故事的讽刺达到顶峰。
此后,围绕着误会和五千块钱,小品的第三部分展开。“扶贫工作者”的身份是点睛之笔,扶的是“贫”,是弱势。但故事中无处不存在对弱势者的压迫。从人物的衣着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帅气的风衣,可爱的粉色的针织衣。仪表堂堂,却写着土味情话的“恋爱协议”,精神空虚的“扶贫者”。穿着带着肥大衣兜,土气长裤的肥宅,血气被压制,尊严被践踏的“底层人”。讽刺意味不言而喻。
而富二代的出现。用小提琴和鲜花开路的富二代让整个小品的魔幻现实主义又上一层楼,不好说富二代象征什么。
目前可以看出比较明显的讽刺有:对中国社会强势者对弱势者碾压工具化不当做人的讽刺,掌权者唯指标表面浮夸化的讽刺,对扶贫成功一事假大空脱离真实的讽刺。
当然,也有人说胖子“龙龙”是“小学”同学,好多鱼好“多余”,而且还叫龙龙。。。
进而发展至对整个胖子、单身狗群体的共情,这时观众自然会感到愤怒,认为这个小品嘲讽单身狗,胖子,三观不正。
對一個虛構作品裡的某角色或某劇情展開感到憤怒是很正常,但認為它嘲諷現實中的人物、三觀不正,就不正常了
很多人认为是编剧水平太差,不理解观众感情所致,但是仔细看下感觉,是编剧刻意的行为。
……………………
这也是编剧想达到的效果:让中国人觉得难受,
我幹嘛特意來看你的作品,為了難受?
要是你單獨賣一個悲劇,那我看了就是求難受的
但你和一對喜劇放在一起,打了一個慶祝的標題來賣,打開來居然是個悲劇,還是刻意的,這不就是個詐欺嗎
如果是故意諷刺,那應該追求的效果是一群人嘲笑可憐的胖子,並在關掉電視以後津津樂道『對啊,我們都是那個胖子!』才對
但如果觀眾素質沒好到那樣,就不會接受那麼高級的幽默。沒錯諷刺在幽默感裡屬於高級的了,因為比較複雜
編劇的目的是讓觀眾看了感到滿足,如果觀眾不滿,那不管怎麼樣都是編劇的錯。正如一個成功的商人要懂得賣給客人他喜歡的而不是世人喜歡的,成功的編劇也要做觀眾喜歡的而不是評論家喜歡的
先看父母,父母除了关心女儿的恋爱之外,其他什么都漠不关心,女儿有对象那就行,别的都不管了,有点像唯gdp论和唯指标论。
不然你還要怎麼樣?難道還要看男友的CV?
我知道是有的父母要看女兒男友的CV的,工資太低的、家庭出身不好的、祖籍不好的、學歷不好的……統統反對
和那種父母比起來,『有對象那就行』簡直是聖人了好吧?
咸鱼之体
灰名单
那个小品里的胖子就是支国男的特写,浑身肥肉一脸猥琐还整天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据说最讽刺的是,这个小品的创作者即编剧就是那个全程被侮辱嘲笑的胖子
用二倍速跟只看字幕大略掃過劇本了。(中途有不時稍微看一下人物走位跟衣著打扮)
我只說我個人的感受喔。嗯,我覺得這部小品的重點是扶貧工作者跟果樹栽培的這部分。
也就是說,這部小品在塑造一個標準,什麼樣的標準呢?我認為是未來找對象的標準。
「為百姓服務心裡甜」、「走入基層」、「上山下鄉」,能符合以上種種素養的人才是值得娶跟嫁的對象。
至於其他?無論是舔狗還是土豪,哪怕他們再了解女方或是再有錢又如何?他們對社會有貢獻嗎?沒有。
至於演員的長相只是用來放大這些負面意象,讓人形成刻板印象而已。
比如說舔狗就是臃腫,土豪就是油膩,而上山下鄉者就是俐落。
一旦落入這個刻板印象,即使舔狗或土豪為自己辯解,也會被人質疑他們難道有比上山下鄉工作者還為社會服務嗎?
而且只要後來中共在輿論進行操作,你現在認為的異議都會被打成「自己不努力還以自身缺陷反求尊重」的導向。
到後來中共想要的效果與目的就達到了,把扶貧工作者與上山下鄉者的形象塑造得偉光正,讓大眾認為這才是現在結婚最有利的條件。
如此一來,大眾就會漸漸地以這個為標準,即使無法影響年輕人,但也能左右老一輩只聽紅歌的群體,為女婿媳婦立一個標準。
總之就那樣囉,我是覺得隨便啦。
這個小品如果說有什麼我很想嘲笑的地方,那大概就是果樹栽培的部分吧。
呵呵,明明去年不知道有多少果樹被砍掉只為增產糧食呢,然後現在還來果樹栽培?真是平時行空呢。
我只說我個人的感受喔。嗯,我覺得這部小品的重點是扶貧工作者跟果樹栽培的這部分。
也就是說,這部小品在塑造一個標準,什麼樣的標準呢?我認為是未來找對象的標準。
「為百姓服務心裡甜」、「走入基層」、「上山下鄉」,能符合以上種種素養的人才是值得娶跟嫁的對象。
至於其他?無論是舔狗還是土豪,哪怕他們再了解女方或是再有錢又如何?他們對社會有貢獻嗎?沒有。
至於演員的長相只是用來放大這些負面意象,讓人形成刻板印象而已。
比如說舔狗就是臃腫,土豪就是油膩,而上山下鄉者就是俐落。
一旦落入這個刻板印象,即使舔狗或土豪為自己辯解,也會被人質疑他們難道有比上山下鄉工作者還為社會服務嗎?
而且只要後來中共在輿論進行操作,你現在認為的異議都會被打成「自己不努力還以自身缺陷反求尊重」的導向。
到後來中共想要的效果與目的就達到了,把扶貧工作者與上山下鄉者的形象塑造得偉光正,讓大眾認為這才是現在結婚最有利的條件。
如此一來,大眾就會漸漸地以這個為標準,即使無法影響年輕人,但也能左右老一輩只聽紅歌的群體,為女婿媳婦立一個標準。
總之就那樣囉,我是覺得隨便啦。
這個小品如果說有什麼我很想嘲笑的地方,那大概就是果樹栽培的部分吧。
呵呵,明明去年不知道有多少果樹被砍掉只為增產糧食呢,然後現在還來果樹栽培?真是平時行空呢。
就是纯粹的垃圾啊
这种纯垃圾节目怎么可能又好的小品
唉 刚两倍速看了一眼 都被恶心到了 太废物了为什么这种愚蠢的晚会还没取消
这种纯垃圾节目怎么可能又好的小品
唉 刚两倍速看了一眼 都被恶心到了 太废物了为什么这种愚蠢的晚会还没取消
不要吃屎,也不要去品💩⋯⋯
芝麻晚會那麼多審查之後只可能出來屎,就別💩里找蝦仁了⋯⋯
芝麻晚會那麼多審查之後只可能出來屎,就別💩里找蝦仁了⋯⋯
辱民之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要期望,支人盛会上,还会有暗讽支人文化的事出来。这些不过是反支同仁们,反到自己臆想出来的暗讽而已。我不看支晚会已经20多年了。不要做梦,能在支烘坑里找到非支文化,比中超级乐透还要不现实。
作品不是會罵會喻就是好作品吧...中國上下幾千年,也只有一個魯迅能諷刺出家傳戶曉的傳世經典
忍著口音看完了,我和你們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我覺得這個「男友」真的是女方雇來的,女人故意在父母面前拿錢給男人,後續協議和男方的言行,全是作戲。女方也知道父母不相信她會真的交男友,故意上的雙重保險。
女方目的是為了未來打算,不論她是想待在外地發展事業(姑且就相信她真的在做扶貧工作好了)或是打算過一個沒有父母干擾的單身生活,最怕父母就是像劇中這樣一直亂介紹一些人來給她,甚且可能會要她放棄工作回家鄉。現在有一個和她同業的「男友」,以後父母問男友去哪一句出差帶過,未來遇到真心喜歡的也可以和父母說分手了遇到新人,進可攻退可守,這招非常高明。
女方目的是為了未來打算,不論她是想待在外地發展事業(姑且就相信她真的在做扶貧工作好了)或是打算過一個沒有父母干擾的單身生活,最怕父母就是像劇中這樣一直亂介紹一些人來給她,甚且可能會要她放棄工作回家鄉。現在有一個和她同業的「男友」,以後父母問男友去哪一句出差帶過,未來遇到真心喜歡的也可以和父母說分手了遇到新人,進可攻退可守,這招非常高明。
都是沦落人
新注册用户
春晚的小品就是逗樂兒,不能當真的,看就行了,不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