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篇支乎分析歧视农村的文章

支乎支国“高精贵”人士秀优越的地盘,里面常态化的歧视农村,想不到也有为农村说话的文章特意转载出来。
题主这个命题其实挺大的,对农村人歧视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什么素质,文化差异,归根结底在于社会资本,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又是因为城乡二元化体制引发的政策性歧视,还有一点就是阶层固化。城市人了解农村人的很大来源就是农民工,农民工也自然会成为一种典型的代表。从早先的《你弱你有理》之类的文章赢得大量粉丝,到全网络对凤凰男不加区别的指责,再到今年春节上海女食物照片,等等,都表明即使我们在不断地呼吁不要歧视农民,但是这种歧视的风潮实际上是在愈演愈烈,尤其是在城镇人口不断超过农村人口的趋势下。

首先,什么叫社会资本?简单来说就是制度保障,信息健全和社会保障,人脉,与此对应的就是契约型社会资本,组织型社会资本和私人关系型社会资本。一个农村人要融入城市的社会资本是相当高的。在契约方面,户籍制度就限制了农村人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等基本的民生问题,另一方面农村土地流转也不健全,难以使村民变为市民。在组织方面,众所周知我国的工会就是个摆设;信息健全上即使现在网络那么发达,大批农民工主要信息来源还是基于熟人朋友。私人关系型社会资本说白了就是人脉,这个也不用多讲了吧。社会资本的缺失,使农民难以融入城市生活中,那受到歧视也并不奇怪。

社会资本缺失是由于中国常年的城乡二元化体制引起的。前面说的户籍制度就是一个典型,这个不多说,大家也明白。另外,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农村教育和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情况以及农村人对受教育的态度有多差知乎上的答案一搜一大把,看的的确令人心酸,也因为这种不均导致了我们一般提到的“农村人素质差、没文化”。就业上的二元化更是典型,一些城市政府为防止农民工与城市劳动者争夺就业岗位,在政策上限制农民工进城就业。很多城市为了保护本地城市的劳动者就业,对农民工采取了总量控制、职业和工种限制、先城后乡、就业控制等措施,甚至有的打着“腾笼换鸟”的旗号清理农民工的就业岗位。中国社科院于2013年底发布的《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中,一项基于12所高校1678名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显示,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是就业最为困难的群体,失业率达到30.5%。即便如此,一个农村大学生平均肩负着3个家庭人口的生计,这种压力下导致的城里人鄙视他们的市侩、贪金也没什么奇怪的。

阶层越来越固化,自然也就会造成富裕阶层对贫困阶层的歧视。而且上层自古以来都对下级有天然的排他性,和对本阶层的保护性。正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关于贫困大学生的报告中就提到
机会公平是最重要的公平,然而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最缺乏的恰恰就是机会。他们曾经将希望寄托于教育,然而现实是这条路越走越难,不少专家认为我们的教育体制已逐渐失去了承载阶层流动的职能。
按人日的话说,就是
贫富差距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形成了阶层和代际转移,一些贫者正从暂时贫困走向长期贫困和跨代贫穷。如果不想办法改变这一情况,贫富差距便会趋向稳定化和制度化,成为一种很难改变的社会结构,社会阶层流动通道也将被严重堵塞。

总而言之,这种对农村人歧视趋势只会愈演愈烈,因为社会资本缺失肯定会导致农村人的阶层难以优化和上升,阶层固化带来的保护主义反过来又限制给予农村人的社会资本,形成了恶性循环。


Ref:

陈赟琪,邓寿群 (2013),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障碍及其突破, 《 人民论坛 》(2013年第5期)

端传媒(2015),《教育改变命运?中国农村大学生就业难》,地址: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51019-dailynews-cass-unemployment/

林娣(2014),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资本困境与出路,《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06期)

胡学勤(2007),农民工受歧视的二元制度分析,《扬州大学学报》(2007年7月第11卷第4 期)

冯华(2015),贫富差距到底有多大?,《人民日报》(2015年1月23日)
1
分享 2020-07-29

3 个评论

美國也有Red Neck,偏貶義

很多江門市區人歧視說四邑話或帶鄉音白話的鄉下人
中國農民遭受了嚴重的制度歧視與觀念歧視,戶籍制度屬於制度歧視,沒本事才會做農民的觀念屬於觀念歧視,中國是一個社會達爾文主義國家。
粉红:一开口就是老公知了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