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部分美国女性婚后自愿随夫姓?
结个婚而已却要因此被迫改名,她们心里不膈应吗?
外國人確實問過我[一家人中有一位姓不一樣不覺得奇怪嗎?]
我覺得是因為他們不覺得改了姓就損失了什麼,法律保障她們的權利,可以不冠夫姓,孩子可以跟母姓,可以改回姓氏,可以自由遷徙,離婚可以均分財產,可以擁有扶養權...
沒有中國的傳統觀念:"嫁入男方家,潑出去的水,媳婦的薪水是夫家的錢,媳婦熬成婆,回(夫)家過年,大年初二回娘家,掃夫家的墓,祭夫家的祖,孝順公婆比孝順親父母重要"這種概念
結婚概念比起"嫁入夫家"比較接近"共組新的家",所以英文裡也沒有"嫁娶"只有"marry"
反觀就算不用冠夫姓,但是這種把女性視為物品的嫁娶觀念還是深根在思想中,傳到現今成為時代包袱,造成兩性衝突
在嫁娶的世界對女性來說父母留給自己的姓氏是婚後唯一能證明曾經是家庭成員的證明,
是唯一可以帶過門,夫家剝奪不走的東西,安慰自己還有這個權利
所以我覺得中國女權會被醜化走向偏激的道路的其中一原因,是女權不是無限上綱的要求特權,而是要求享有身為人的自由,拒絕成為可被聘禮買賣的權利
我覺得是因為他們不覺得改了姓就損失了什麼,法律保障她們的權利,可以不冠夫姓,孩子可以跟母姓,可以改回姓氏,可以自由遷徙,離婚可以均分財產,可以擁有扶養權...
沒有中國的傳統觀念:"嫁入男方家,潑出去的水,媳婦的薪水是夫家的錢,媳婦熬成婆,回(夫)家過年,大年初二回娘家,掃夫家的墓,祭夫家的祖,孝順公婆比孝順親父母重要"這種概念
結婚概念比起"嫁入夫家"比較接近"共組新的家",所以英文裡也沒有"嫁娶"只有"marry"
反觀就算不用冠夫姓,但是這種把女性視為物品的嫁娶觀念還是深根在思想中,傳到現今成為時代包袱,造成兩性衝突
在嫁娶的世界對女性來說父母留給自己的姓氏是婚後唯一能證明曾經是家庭成員的證明,
是唯一可以帶過門,夫家剝奪不走的東西,安慰自己還有這個權利
所以我覺得中國女權會被醜化走向偏激的道路的其中一原因,是女權不是無限上綱的要求特權,而是要求享有身為人的自由,拒絕成為可被聘禮買賣的權利
其实英文中的Surname和中文的姓氏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中国的姓氏起源于部落,用于分辨不同部族的后代,因此正是需要有女姓有不同于配偶的姓氏;美国的姓氏主要来源于英国,在15世纪,Surname才在英格兰和苏格兰流行开来。
中国的姓氏更强调宗族,例如张三娶了李四为媳妇,族谱和墓碑上会称女方为“李氏”,代表她来自李家;美国的Surname更强调一个家庭(当然也有家族传承的意味),是一个家庭的名字,如Simpsons代表辛普森一家、Trumps代表特朗普一家。
一家人如果要用一个Surname的话,为什么一般随丈夫而不随妻子呢?
当然是因为美国仍然是一个男权社会(世界上绝大部分地方都是)。别看左翼声势那么浩大,其实那也只代表一部分人,美国还有大量的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特别是在中部和南部。近年保守派在舆论场上占下风,导致保守主义价值观在美国的影响力被外界严重低估了。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女权主义者坚持婚后不改姓。
中国的姓氏起源于部落,用于分辨不同部族的后代,因此正是需要有女姓有不同于配偶的姓氏;美国的姓氏主要来源于英国,在15世纪,Surname才在英格兰和苏格兰流行开来。
中国的姓氏更强调宗族,例如张三娶了李四为媳妇,族谱和墓碑上会称女方为“李氏”,代表她来自李家;美国的Surname更强调一个家庭(当然也有家族传承的意味),是一个家庭的名字,如Simpsons代表辛普森一家、Trumps代表特朗普一家。
一家人如果要用一个Surname的话,为什么一般随丈夫而不随妻子呢?
当然是因为美国仍然是一个男权社会(世界上绝大部分地方都是)。别看左翼声势那么浩大,其实那也只代表一部分人,美国还有大量的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特别是在中部和南部。近年保守派在舆论场上占下风,导致保守主义价值观在美国的影响力被外界严重低估了。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女权主义者坚持婚后不改姓。
竟然没有人提到宗教.😅😅😅
基督教认为,(在理想的传统的世界里)男女结婚以后成为一体,男的要照顾妻子,爱护妻子养家,女的要顺从丈夫。
所以在基督教文化里(不只局限于美国)女的一般结婚后会随夫姓,陈方安生,林郑月娥,蒋方良等等是在亚洲的例子。
在很多西方国家和美国的很多州,女人可以凭结婚证去各机构(比如银行)把姓给了改了。当然,可以随时再改回去😅。
当然,时代在巨变,传统的宗教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小,所以,也越来越多女人婚后不改姓氏。比较传统的人,还是会按传统来。
传统上,西方是很重视婚姻和家庭的。对婚姻中的女人而言,耶稣排第一,丈夫排第二。(对婚姻中的男人,耶稣排第一,妻子排第二)。对女人改姓,除了一开始麻烦一点,她们并不因此丧失什么。
在中国,注重家庭传承(姓的传承),(非独生)女的嫁人以后,孩子不随女方父母姓,女方父母相对不愿意将财产分给女生,不是因为女生不孝顺,是因为女生的孩子不能延续父母的姓氏。
所以现在不少女人婚后都给孩子争冠姓权。—— 问我是怎么知道中国女人的想法的的?我从一个叫晋江的论坛里的看来的😅😅😅 - 觉得好夸张啊 ——- 品葱应该以中国男性为主,有人要评论一下,晋江论坛上女生的看法和给孩子争冠姓权的动机吗???
基督教认为,(在理想的传统的世界里)男女结婚以后成为一体,男的要照顾妻子,爱护妻子养家,女的要顺从丈夫。
所以在基督教文化里(不只局限于美国)女的一般结婚后会随夫姓,陈方安生,林郑月娥,蒋方良等等是在亚洲的例子。
在很多西方国家和美国的很多州,女人可以凭结婚证去各机构(比如银行)把姓给了改了。当然,可以随时再改回去😅。
当然,时代在巨变,传统的宗教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小,所以,也越来越多女人婚后不改姓氏。比较传统的人,还是会按传统来。
传统上,西方是很重视婚姻和家庭的。对婚姻中的女人而言,耶稣排第一,丈夫排第二。(对婚姻中的男人,耶稣排第一,妻子排第二)。对女人改姓,除了一开始麻烦一点,她们并不因此丧失什么。
在中国,注重家庭传承(姓的传承),(非独生)女的嫁人以后,孩子不随女方父母姓,女方父母相对不愿意将财产分给女生,不是因为女生不孝顺,是因为女生的孩子不能延续父母的姓氏。
所以现在不少女人婚后都给孩子争冠姓权。—— 问我是怎么知道中国女人的想法的的?我从一个叫晋江的论坛里的看来的😅😅😅 - 觉得好夸张啊 ——- 品葱应该以中国男性为主,有人要评论一下,晋江论坛上女生的看法和给孩子争冠姓权的动机吗???
我也很好奇為什麼西方女姓對於冠夫姓並不反感。
以下是我自己的看法,與其說是女權低,倒不如說是他們的文化比較怕「示弱」,男性只要稍微擺出弱者的姿態就會被社會懷疑他的能力是不是有問題。
比方說像是口罩這回事吧,我住在美國的朋友說,直到現在還是很多美國白人不願意戴口罩,因為他們覺得戴口罩等於承認自己身體弱。
(就連美國總統川普自己也是到很後期才戴口罩)
這種邏輯在我們看來簡直不可思議,但很多白人真的就是這樣想。
一旦你示弱,你可能就會遭到社交霸凌。
所以,「冠夫姓」可能也是一項社會觀察你的指標,如果一個男人不能令他的妻子心甘情願冠夫姓,社會也會懷疑這個男人是不是能力不太夠。
但女生比較沒有這方面的社會壓力,所以多數女生願意配合改姓。
除非女生自己的姓氏婚前已經很有知名度了,才會選擇保留婚前姓氏。
再來可能就是「習慣」吧,如果已經幾百年來都是這樣,如果沒有太大的害處,大部份的人其實不太會去改變作法,而是一代一代做下去。
以下是我自己的看法,與其說是女權低,倒不如說是他們的文化比較怕「示弱」,男性只要稍微擺出弱者的姿態就會被社會懷疑他的能力是不是有問題。
比方說像是口罩這回事吧,我住在美國的朋友說,直到現在還是很多美國白人不願意戴口罩,因為他們覺得戴口罩等於承認自己身體弱。
(就連美國總統川普自己也是到很後期才戴口罩)
這種邏輯在我們看來簡直不可思議,但很多白人真的就是這樣想。
一旦你示弱,你可能就會遭到社交霸凌。
所以,「冠夫姓」可能也是一項社會觀察你的指標,如果一個男人不能令他的妻子心甘情願冠夫姓,社會也會懷疑這個男人是不是能力不太夠。
但女生比較沒有這方面的社會壓力,所以多數女生願意配合改姓。
除非女生自己的姓氏婚前已經很有知名度了,才會選擇保留婚前姓氏。
再來可能就是「習慣」吧,如果已經幾百年來都是這樣,如果沒有太大的害處,大部份的人其實不太會去改變作法,而是一代一代做下去。
文化。人家觉得一家人,就应该一个姓,其实也有道理。
有点像过去穿衣服,非说左衽就是蛮夷,其实左边压右边和右边压左边有什么区别呢?
换个角度想,咱们中国这样,人家外国人还奇怪呢:“你怎么和小孩子解释?说是一家人,结果我和妈妈的姓不同?”
有点像过去穿衣服,非说左衽就是蛮夷,其实左边压右边和右边压左边有什么区别呢?
换个角度想,咱们中国这样,人家外国人还奇怪呢:“你怎么和小孩子解释?说是一家人,结果我和妈妈的姓不同?”
因为改名很方便,现代社会,姓又带不来封地和爵位,一般人对自己的姓也没那么看重,改名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女权不是体现在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之上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算再女权,阴道也是要被阴茎插入的,不会说因为女权,就要改成女性拳交男性肛门。
女权平等主要体现在就业和职场上,或者是婚后财产之类实际的方面。
女权平等主要体现在就业和职场上,或者是婚后财产之类实际的方面。
因为她们真的有女权,而身在贵匪的女性只有被所有权,只有通过否定自己女性特殊性才能感受到做为人拥有的普遍性。
欧美改名,主要是方便行政上的一些东西而已,现在也有很多是联名的,也有少部分不冠名或者用女方姓的。
男女平等要体现在实际中,而不是虚头巴脑的地方。如果男方用女方姓,女方就心甘情愿家务全包,etc那有屁用
男女平等要体现在实际中,而不是虚头巴脑的地方。如果男方用女方姓,女方就心甘情愿家务全包,etc那有屁用
说女权的我估计不能认同
女权更平等的北欧,老公去跟女方姓的都不少见
女权更平等的北欧,老公去跟女方姓的都不少见
因为支那国的女性不是要女权而是要的特权。什么好东西到了支那国那里总会变成坏事。
很簡單, 你去罵李嘉誠死窮鬼看看, 他肯定屌都不屌你
然後仕在街上找個開著國產車裝大爺的罵他死窮鬼, 看看他會不會跟你拼命
人家老外有實際各種權利, 跟個自己喜愛的人姓有什麼問題?
然後仕在街上找個開著國產車裝大爺的罵他死窮鬼, 看看他會不會跟你拼命
人家老外有實際各種權利, 跟個自己喜愛的人姓有什麼問題?
我觉得这样才是真的自由。结婚了以后你是不是要和丈夫的姓氏完全取决于你自己。你不愿意改,没有人强迫你,你愿意改,别人帮你提供便利。
反观匪国,虽然名义上说结婚不用改姓,仿佛是女权的体现。但实际上是,即使你愿意改,你也毫无办法,这其实是赤裸裸的对公民姓名权和姓名自由的剥夺。
把一件剥夺人权的事情说成是对女权的保护,实在是展现了共匪颠倒黑白的能力啊哈哈
反观匪国,虽然名义上说结婚不用改姓,仿佛是女权的体现。但实际上是,即使你愿意改,你也毫无办法,这其实是赤裸裸的对公民姓名权和姓名自由的剥夺。
把一件剥夺人权的事情说成是对女权的保护,实在是展现了共匪颠倒黑白的能力啊哈哈
昨天才討論到這個問題,我們發現:
好像亞洲(或者該說台灣?)的女性特別在意冠夫姓這件事,歐美的大部分都無所謂。
好像亞洲(或者該說台灣?)的女性特別在意冠夫姓這件事,歐美的大部分都無所謂。
可能只有中国人觉得跟谁姓就是这一方强势的表现,大概在国外,人家不会在乎这么多。
Fun fact time.
意大利民法第143条bis规定:妻子结婚时,应将其夫姓置于其姓中,即使丧偶,直至新的婚姻达成。
La moglie aggiunge al proprio cognome quello del marito e lo conserva durante lo stato vedovile, fino a che passi a nuove nozze.
但是该条法律并不对行政文件有效,也即,妇女婚后,行政文件的签署仍使用婚前姓。所以很多大学女教授并没从夫姓。
另外,意大利平权运动的重要一部分,就是妇女有婚后不随夫姓的权利。
意大利民法第143条bis规定:妻子结婚时,应将其夫姓置于其姓中,即使丧偶,直至新的婚姻达成。
La moglie aggiunge al proprio cognome quello del marito e lo conserva durante lo stato vedovile, fino a che passi a nuove nozze.
但是该条法律并不对行政文件有效,也即,妇女婚后,行政文件的签署仍使用婚前姓。所以很多大学女教授并没从夫姓。
另外,意大利平权运动的重要一部分,就是妇女有婚后不随夫姓的权利。
查了一下,现在美国约有20%女性结婚后不改名。比较奇怪的是这个比例甚至低于50年前。。。
不过也可以理解,以前男女权利不平等的时候女的肯定更在乎这些,把这看成压迫女性的象征;现在实际权利基本平等了,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反而没那么重要了,遵从风俗习惯也会较少被排斥
不过也可以理解,以前男女权利不平等的时候女的肯定更在乎这些,把这看成压迫女性的象征;现在实际权利基本平等了,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反而没那么重要了,遵从风俗习惯也会较少被排斥
第一次知道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玛丽居里的“居里”竟然是她老公的姓的时候,非常吃惊。
其实对于大多数成就很高的女性,我没有兴趣知道她老公姓什么,更想知道传承培养她的父母姓什么。
那些说什么一家人的简直搞笑,离婚像吃饭一样的社会,女的带着前夫的姓改嫁,不嫌隔应人。
其实对于大多数成就很高的女性,我没有兴趣知道她老公姓什么,更想知道传承培养她的父母姓什么。
那些说什么一家人的简直搞笑,离婚像吃饭一样的社会,女的带着前夫的姓改嫁,不嫌隔应人。

确实如此,美国这一点很滑稽,非要改姓,我一开始以为只有日本如此。
应该趋近一半一半比较合适,因为你让一个政府部门,科学研究单位,男女50%,这不现实,女性并不太擅长这些工作,有10~20%就很自然了,但姓,男女可以完全平等,再不济30%左右还是可以的。并不需要屈从丈夫,不是么。
当然,也无所谓了,也许人家愿意,并没问题。也不是男方压迫的结果。
说到这个,中共国挺先进哇,毛泽东的女儿姓李,认证匪的女儿梦碗粥……港共成虫,儿子也不跟他姓。呃,当然,习匪嘛,一切姓习,是肯定的。
应该趋近一半一半比较合适,因为你让一个政府部门,科学研究单位,男女50%,这不现实,女性并不太擅长这些工作,有10~20%就很自然了,但姓,男女可以完全平等,再不济30%左右还是可以的。并不需要屈从丈夫,不是么。
当然,也无所谓了,也许人家愿意,并没问题。也不是男方压迫的结果。
说到这个,中共国挺先进哇,毛泽东的女儿姓李,认证匪的女儿梦碗粥……港共成虫,儿子也不跟他姓。呃,当然,习匪嘛,一切姓习,是肯定的。
也不是被迫,你要不想也可以冠母姓,不然你還可以不結婚一樣可以同居生子
只是我想結婚冠夫姓而已,我覺得這樣很恩愛很浪漫很好
然後大多數人都那麼想而已
我愛冠誰姓就誰姓,我就愛冠夫姓我還要對你一個陌生人解釋為什麼嗎?
只是我想結婚冠夫姓而已,我覺得這樣很恩愛很浪漫很好
然後大多數人都那麼想而已
我愛冠誰姓就誰姓,我就愛冠夫姓我還要對你一個陌生人解釋為什麼嗎?
欧美还好吧,起码是自愿的。日本是法律规定必须一个姓,这才比较恶心...
问出这种问题的一般都是对美国社会缺乏了解。
美国其实长久以来都是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在美国很有市场。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欧洲多国,甚至连韩国这种儒家思想深厚的国家都有了女总统,女总理,美国却没有。
美国其实长久以来都是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在美国很有市场。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欧洲多国,甚至连韩国这种儒家思想深厚的国家都有了女总统,女总理,美国却没有。
中國古代沒有冠夫姓,或者說完全是另外一套體系 X門X氏
冠夫姓是1919年新文化運動後從西方引進那一大堆東西之一
原本就是西方產物...
不是什麼中國傳統
冠夫姓是1919年新文化運動後從西方引進那一大堆東西之一
原本就是西方產物...
不是什麼中國傳統
基督教传统而已并没有什么奇怪的,这个和女权也没什么关系
很简单啊,随夫姓可能只是一个虚名,而不是真正依附与夫方
就是男女不平等,没那么多好洗的…
男女平等的好的地方,比如学界,就没那么多改姓的毛病,改顶多也就加个杠夫姓
男权恶臭浓郁的地方,比如商界,那自然完全没有商量的无敌,除非倒插门。
男女平等的好的地方,比如学界,就没那么多改姓的毛病,改顶多也就加个杠夫姓
男权恶臭浓郁的地方,比如商界,那自然完全没有商量的无敌,除非倒插门。
就是不尊重女性。
日本也有冠夫姓的情况,最高裁判所都给背书了。
香港和台湾也有过吧,但是感觉也在逐渐减少吧。
男女平等,姓氏真的不是什么小问题,而是大问题,女性的姓氏都得因为丈夫受到影响,还有个鬼的平等啊。当然,男性改女方姓氏,也是不平等。
就我知道的,现在大陆一些家庭,孩子的冠姓权都是要平等对待的。比如儿子随丈夫姓,女儿随妻子姓,或者生两个孩子一个随夫姓一个随妻姓。
日本也有冠夫姓的情况,最高裁判所都给背书了。
香港和台湾也有过吧,但是感觉也在逐渐减少吧。
男女平等,姓氏真的不是什么小问题,而是大问题,女性的姓氏都得因为丈夫受到影响,还有个鬼的平等啊。当然,男性改女方姓氏,也是不平等。
就我知道的,现在大陆一些家庭,孩子的冠姓权都是要平等对待的。比如儿子随丈夫姓,女儿随妻子姓,或者生两个孩子一个随夫姓一个随妻姓。
那西班牙语习惯把母姓放在父姓后面,岂不是女权更爆表?
传统的力量是很大的。当年希拉里克林顿不肯随夫姓,害得比尔克林顿差点没有当上州长。即便在法律上废除了不平等,人的观念和习惯,也不是一晚上就能改变的。
桂葱又有女拳师来打拳了:屄都被三位数的男人透烂了,婚后可能还得接着透;孩子们可能一个都不是丈夫的,可以随时离婚还能卷走近全部财产和抚养权,唯一的损失就是临时改个姓又怎了。
不冠夫姓不还是冠父姓,男权不是耍小性子和小脾气就能无视的,这东西较真起来是不公平,但是至少历史中与现在它所维护的秩序是法律无法触及到的细微末节。
而美国是什么地方?是保守主义大本营之一,是恪守道德约束的清教徒的天堂,极端女权那套与自由派女权也绝不是一回事,前者是美国传统价值观持有者掩鼻而行,避之不及的奇葩玩意儿,后者要的是什么?是作为公民平等的投票权,是同等的受教育,是同薪同酬,而余下的,不干涉和触碰吃喝拉撒和人权底线的,还是要回归传统。
不能以美国的创新与灵活的表象就把她与“激进”无脑联系,恰恰是保守主义的存在,才得以保护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美国以及欧洲女性自我意识的崛起也是对男性自我意识的唤醒,这并非是一场反扑。美国女性冠夫姓,实际是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而非是甘愿成为附属品,这一点对于支那原始的价值观的奴隶们,几乎都理解不了。
你国支那女性都冠夫姓,都是听爹听妈的好孩子,40大几屁大点事都还要请示爸妈,所谓女权也无非是以“摆脱家务”为最终目的,什么薪资什么人大席位,什么女性车厢,根本不去想,都是憋足了气力与男性伴侣窝里横,硬说是女权,都脏了女权。
作为男性,我支持女权主义的绝大部分主张,女权是人权这块拼图上的一块,地球上占半数的性别在各种权益上的不公,都不该无视。
而美国是什么地方?是保守主义大本营之一,是恪守道德约束的清教徒的天堂,极端女权那套与自由派女权也绝不是一回事,前者是美国传统价值观持有者掩鼻而行,避之不及的奇葩玩意儿,后者要的是什么?是作为公民平等的投票权,是同等的受教育,是同薪同酬,而余下的,不干涉和触碰吃喝拉撒和人权底线的,还是要回归传统。
不能以美国的创新与灵活的表象就把她与“激进”无脑联系,恰恰是保守主义的存在,才得以保护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美国以及欧洲女性自我意识的崛起也是对男性自我意识的唤醒,这并非是一场反扑。美国女性冠夫姓,实际是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而非是甘愿成为附属品,这一点对于支那原始的价值观的奴隶们,几乎都理解不了。
你国支那女性都冠夫姓,都是听爹听妈的好孩子,40大几屁大点事都还要请示爸妈,所谓女权也无非是以“摆脱家务”为最终目的,什么薪资什么人大席位,什么女性车厢,根本不去想,都是憋足了气力与男性伴侣窝里横,硬说是女权,都脏了女权。
作为男性,我支持女权主义的绝大部分主张,女权是人权这块拼图上的一块,地球上占半数的性别在各种权益上的不公,都不该无视。
女权这个东东,基本在美国的平民女性中是找不到滴。。。外加媒体对随夫姓的浪漫渲染,比如电影里面,一个坠入爱河的少女做白日梦:“哎呀,我要是能成为mrs. XXX多好(XXX太太)。”
我们小区里面,只有我这个支人,和一另一位女性没有和夫姓。那位女性我和她打过几次照面,看得出来她不是家庭主妇。小区里80%女性都是家庭主妇。不过呢,像楼上说的,看小区联系名单的时候会有一点奇怪,不像一家人,但是这个太太太太不重要了。
公湿里面呢,基本也是随夫姓的,很多会在夫姓后面打个括号,写上maiden name。
我们小区里面,只有我这个支人,和一另一位女性没有和夫姓。那位女性我和她打过几次照面,看得出来她不是家庭主妇。小区里80%女性都是家庭主妇。不过呢,像楼上说的,看小区联系名单的时候会有一点奇怪,不像一家人,但是这个太太太太不重要了。
公湿里面呢,基本也是随夫姓的,很多会在夫姓后面打个括号,写上maiden name。
我感覺歐美對姓氏很隨意啊
除了基本的姓和名外,經常還後綴很多其他的姓或名。(譬如想紀念一下曾祖父母的也有)
除了基本的姓和名外,經常還後綴很多其他的姓或名。(譬如想紀念一下曾祖父母的也有)
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本名叫玛格丽特·希尔达·罗伯茨;
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本命叫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
再伟大的女人,留在青史的名不过类似于王先生的太太。
有人辩解婚后改姓是为了一家人整整齐齐的——随机也会有一半的人是改和妻子的姓一样的啊。
以上说的如果没有性别歧视之嫌,那什么叫性别歧视?
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本命叫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
再伟大的女人,留在青史的名不过类似于王先生的太太。
有人辩解婚后改姓是为了一家人整整齐齐的——随机也会有一半的人是改和妻子的姓一样的啊。
以上说的如果没有性别歧视之嫌,那什么叫性别歧视?
很好奇那些结了婚的女拳如何性生活?被丈夫插完还要自己戴假阳具插自己丈夫的菊花一次才算平衡么?
习惯吧。
我问过她们改姓的感觉如何,说没什么。没改姓的,还要解释一下,结婚了,只是没改姓。
我问过她们改姓的感觉如何,说没什么。没改姓的,还要解释一下,结婚了,只是没改姓。
哈哈哈哈哈,这世界上没有哪一国的女性比中国的女性地位更低。你说改夫姓是美国女性地位低下的表现,是不是要给中国开脱?你是什么居心?
一家人一个姓,方便。到哪人家都叫x一家,知道你们是原生的一家人,如果是两个以上的姓,人以为你们是重组家庭。
我覺得美國父權壓迫比中國少,自由派的家庭最傾向於反對父權,即使是保守派的家庭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很在意家庭民主,中國父權壓迫太嚴重了。
本将军的看法是
约定俗成 一家人 同一个姓
方便认知
而且 再民主的国家也没见过选举谁来当爸爸的
所以家庭内范畴不用扣什么民主 女权的帽子来搞斗争
约定俗成 一家人 同一个姓
方便认知
而且 再民主的国家也没见过选举谁来当爸爸的
所以家庭内范畴不用扣什么民主 女权的帽子来搞斗争
楼上那位江苏理科第一名,你为何如此优秀,能否分享下你的理科学习法门?
有些人想法挺好笑的,虽然我不怎么在意姓氏,但是既然你们觉得冠夫姓怎么了有什么大不了的,那,为什么不冠妻姓呢,或者公平一点,辩论谁的姓氏更优美,谁辩赢了冠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