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数据的普及是否会引发“软独裁”的产生?该如何避免?

本问题的主要探讨方向是西方民主国家,东方专制国家独裁已是既成事实,不在讨论之列。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普及,所有人的行为方式、思维习惯都会被大数据所记录。
而掌握这些数据的组织就可以利用其对每一个人进行精准的分析,从而开发出针对不同人群心理的“营销模式”,再利用互联网同温层效应,批量影响他们的行为与判断。

让人们自以为出于自由意志的判断和决定事实上被严密操控,这就是软独裁,也可以说是脑控。

如今全球互联网社交媒体都在有意无意打造同温层群体,操控人心和舆论已经显得得心应手,利用软独裁操控的社会已经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目前这种伎俩主要还用于商业,但是已经有向政治蔓延的趋势。

大家是否认为互联网与大数据将成为自由世界的新劲敌?如果是,该如何避免?
据我观察,互联网公司影响力的集中化是在智能手机推出后开始的,iphone的appstore模式取代了web的自由互联网模式。手机的贴身特性注定会很大程度上取代个人计算机平台,而以iphone为首的智能机没有拥抱web,而是建立利润更高的appstore模式,商家入驻appstore只是顺应趋势。
到这里APP取代了WEB。
借由手机平台,商家与手机平台似乎达成了默契,不断推出更多可以收集用户信息的模块,如传感器,摄像头,gps,指纹,配合已经成熟的人脸识别等AI技术,用户的几乎所有可以手机的信息以全数收集,商家利用这些信息来进行所谓的“大数据”“云计算”,实则广告精准投放,成长到具有一定影响规模的平台会被政府拿来对群众进行精准的政治洗脑。
互联网公司中最具代表性的google则是更进一步,从起初的满足于做搜索引擎与广告,到fork webkit做浏览器,再到模仿iphone做操作系统,可以看到它的收集用户数据能力是与其规模成正比的。
web本身作为一个开放平台并没有就此消失。不过它变成了"web2.0",客户端脚本使得在web这个开放平台收集个人信息成为可能,web不再只是一个信息存取平台,而越来越成为一个类似APP的平台。更有甚者,如所谓electron app干脆直接把浏览器连同网页捆绑为app,商家看到再也不用为多个平台维护多个版本的APP了,便采用,却不管这种方案对性能的影响,我想这个方案能成功的原因在于:有摩尔定律兜底,再加上手机厂商对设备性能提升的狂热,与用户对设备”更新换代“的乐此不疲。可知道摩尔定律的人一定会问,为什么现在的手机应用性能与体验没有比10年前如摩尔定律预言那样指数级提高?我想是有提高的,不过这部分性能拿来做别的事情了,如收集数据,如投放广告,如允许程序用更低效但的方案或算法。这么说便是用户狂热地消费为商家买单来换取更差的体验,这不太合理吧?用户都这么愚蠢么?收集来的数据还有一个用处,那就是通过精准推荐等方式来增加用户粘性,APP如抖音就是充分利用特性的例子。这与网络游戏魔兽世界的关卡设计类似,设计方式是测试多种设计,然后从中选出用户粘性最大一个,如此不断进化。在互联网APP中,配合AI算法,这个过程很大程度已经是自动化了。其实这与广告类似,操控用户欲望,不过借助互联网技术与AI,破坏力更大。
此时WEB成了APP。

至于未来,如果有的话,我认为去中心化是一个努力的方向。正在逐步开发中的有如IPFS。不过我不看好完全的P2P,我认为P2P只能小规模实现,scalability是个问题,处理超多用户数难以避免要引入阶层。
对用户来说,我能想到的规避被互联网”脑控“的方法有:主动使用而非被动使用,屏蔽推荐,广告信息,减少使用,用开放平台,开源的解决方案。
dannygg 丹尼考克斯
你提出的讨论很有价值。

大数据杀熟在美团等商家手上,已经玩得非常成熟,甚至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的数据模型,将来用到政治领域或者军事领域,必定影响巨大,不亚于电子核弹!

这种影响群体决策的大数据手段,下到老百姓,上到大领导,其目的,无外乎是让人们的政治倾向无限趋同于统治者。

比如针对不同的人群,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方投放特定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一定是真实的,但必然是爆炸性及连续性的,轮番轰炸,以达到扭转受众脑中所思所想,达到在关键时刻帮统治者稳定政局的效果!

比如此次的抖音事件,他的算法其实是个黑匣子,未曾公开,但各种迹象都表明,抖音的算法有明显倾向,它有意推送各类正面或负面信息,严重混淆受众群体对大选候选人的态度。

这其实已经是属于信息战的范畴,老共在这条路上已经走得很远,毕竟它连中国国民都当做敌人来看待!

实话说大数据本身不可怕,技术本身无罪,有罪的是使用它的人,但人性往往又是本恶,我目前还看不到制约这个潘多拉魔盒的方法,也就是说我的结论和楼主一样的,略微悲观,那就是软独裁也许真的不远。
所以说互联网变味了,我是亲眼看见微博的变化。
我记得15年时下载微博,那时候没有热榜,你刷新会给你推送各种新奇的东西,要么是一首歌配着动画,要么是一些新奇的艺术品,这些都不是依靠大数据推送的,而是它本来搜集的资源。我真的超喜欢那时的微博。
后来微博有了热榜,热榜上挂着的都是明星的八卦新闻,慢慢地我就不用它了。又后来有了周榜,日榜,也还是以明星点赞数居多。
再后来,新闻多了起来,国家整改后,日榜周榜都没有了,热点成了各种新闻,刷不到新奇的事物,再刷不出没有美好的音乐动画,可以说完全没有那种新奇感了。
今年疫情它又变了面貌。疫情刚开始,它充当着言论自由的先锋,好多观点又开始浮现,好多改良派纷纷发声,使我看到了大家改变社会的热情。
后来又被约谈了,控评删号越来越多,我的号都被炸了3个,每天的热榜完全被控制了,热点都被几只搞宣传的猪占领了,每次看都会感到压抑。
现在微博基本上已经臭烘烘的了,成了一个“政治工具”,我基本上除了看看老胡下面的翻车评论基本不再看条条热榜了。
中国的互联网由资源共享中心,到同温层,再到今天意识形态的舆论场,真是越来越偏离初衷。同时,网络也在不断放大人性的弱点,利用大数据,让你沉迷,还是得想办法戒掉它。
clO34rbq9HAWDe 太吧难民
严格执行反垄断法。老罗斯福如果再世,google fb这些不得拆成个十块八块的,有了市场竞争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avatar 极右
强烈推荐一部针对此问题的纪录片:

《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The Social Dilemma》

导演: 杰夫·奥洛威斯基
编剧: 戴维斯·库姆贝 / 维奇·柯蒂斯 / 杰夫·奥洛威斯基
主演: 杰伦·拉尼尔 / 罗杰·麦克纳米 / 斯凯勒·吉桑多 / 卡拉·海沃德 / 文森特·卡塞瑟 / 更多...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20-09-09(美国)
片长: 94分钟
又名: 社交困境 / 愿者上网(港) / 智能社会:进退两难(台)
IMDb链接: tt11464826
幻之大天使 我不同意五毛的說法, 但我誓死捍衛五毛說話、以及美分反駁五毛的權利
軟硬獨裁皆由「中心化」壟斷的大台而起
因此也只有「去中心化」能終結
Mastodon 取代 Twitter 和微博
加密貨幣取代中心化電子貨幣

要麼發展「沒有大會, 只有群眾」的 Web 4.0
要麼倒退回 Web 1.0 的原始時代
要麼乖乖接受軟獨裁的宿命
瘋魚 信仰只是自己與上帝之間的事.跟其他人沒半毛線關係.
錢也可以拿來買兇殺人.刀子也可以殺人...任何東西都有他的兩面性.
在枝節末端著力只會徒生事端..根本解決方法是領導者要推動道德教育.
而領導者本身自己要有道德.不然推不動.

 百姓的道德素養拉高了.你在各方方面面的問題就會少非常多麻煩.
道德低落.哪裡都可能會爆發問題.
我就是想弱弱问一句,难道最近十几年来中国不是软独裁时代?楼主对独裁理解好宽容啊!
萨格尔王吃冰棒 不要核酸要吃饭 不要封锁要自由 不要谎言要尊严 不要文革要改革 不要领袖要选票 不做奴才做公民 罢免独裁国贼习近平
美国大选令人大跌眼镜,我觉得现在有必要重新讨论这个话题了
mk999999999 深吹的克星
尽量少用国内互联网公司的服务,而且尽量分散多个平台,尤其是少用微信和微信支付,一旦用了你的支付地理位置数据言论数据基本在国安公安面前是裸奔的,而且其他有关部门要搞定所有你的数据只需要和腾讯一家合作就行了,所以你用的平台越多数据就越分散,中共查找你的成本也就越高
大数据没什么好迷信的。生物特征识别和行为模式识别中间相差十个天网。很简单的事,推送的广告十个里你会点开一两个,那你就要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很容易盲从了。

反正推送一百个广告我也不会点开一个,就算打开,几率也不会比catelog更高。因为他们推测不到我真正想要的东西。如果连我想买什么都不知道,又怎么可能推测我的思维和行为呢?也就更不可能控制我的思维和行为了。
peacefulwaters 岁月静好,但是资金和项目全离岸,白左,中美高等教育残次品,全球主义者,潘石屹教友(支田耶变种),信奉跑路学
你放下手机就能瓦解的玩意叫独裁?这可真是侮辱了中共的天网。
jjjjww 中国时政
不要用微信微博,还有很多需要实名认证或绑定手机邮箱,经常备虚拟手机号专门用来注册的邮箱,更不要用什么人脸识别软件
范松忠 黑名单 吾爱人类公敌!宁做伊朗犬,不做中国人!中国、中共、中文,都别想奴役我!习来曼尼和王培尔,来找我啊!有种加我实名制微信抖音啊!我死后,能求得一面美国国旗披上烧掉,或把我烧掉撒入大海,死无葬身之地,也不进中共方舱。誓死反送中,绝不落叶归中!
会的,十多年前丑云的淘粪刚出来的时候,我的朋友们叫我注册,我注册了一个帐号,我在淘粪买过2~3件东西,但我用我朋友的帐号买的,当时我就觉得它一定会分析我的喜好,虽然当时还没习小丑的闹腾,但我已经意识到了。

最好的方法大家就是随机,和家人、朋友互换的买东西等等。

可,西朝鲜不行,离开进入公寓都刷猪脸,买什么东西,你去便利店、地摊买东西都和实名制没区别,因为到处的监控都知道是你。别的国家可以用上述方法避免。
首先我坚持一点,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工具或者技术很单纯,发挥什么作用主要还是看使用的人。但是当下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大众在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并不会意识到这种技术的反面作用,甚至这种反面作用出现的时候,他们也往往会因为自己对于受害对象也是持批判态度,或者与自己关系并不密切因而会选择妥协。这其实正是这些技术的反作用在这些年越来越泛滥的根本原因 ,也就是欧美现在也在面临公民权利意识不够强,无法在社会平衡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而再往上推导一下其实也不难发现一点,那就是少数的大公司掌握着这种技术,而又因为缺少竞争,技术演变成了权力,当他们使用技术大棒的时候,很多民众事实上也无法及时转移到一个可以与之竞争但是至少表现得更加正义些的平台,或者说迁移成本太大使得很多人的最终选择依旧是妥协,而这种少量的妥协越来越多的时候也正是公民权利一步步被侵蚀的时候。从底层逻辑上讲,这方面的很多原理其实和墙内一些大平台烧钱发福利圈市场是一样的,用户满足于便利,一步步的让渡权利,最终彻底变成傀儡甚至奴隶。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也很难。简单的是类似的问题过于已经被解决过了,难的是未来依旧需要更多的人来觉醒并且坚定自我权利的意识,加强市场自由度,打破垄断加强竞争,让大公司投鼠忌器不敢恣意妄为,办法还是老一套但是现在多少人能有这个意识和决心,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世界唾弃之都 脑后有反骨,永远的幽灵
至少在人工智能之泪之前,或许是这样的,因为机器和数据是比人类服从的奴隶,如果大数据收集到了自动化的地步,那么很可能会这样。但是现在的大数据分析还很依赖人工特别是高思维能力的人工,机器和数据自身没有这个能力,或许这是机器和数据听话的原因,但如果机器有了这个能力,或许它就不会那么服从,而是触发人工智能之泪。
科技的发展只是让拥有资产的人(某种情况下,身在公有制体系里作为公卿也算是拥有资产)更不依靠无产者,自动化的诞生以后更是如此。
创造这样的分析体系,耗费的人工并不少,就算最后真的能够让资产机器全权承担工作,出现机器妹抖还算幸运,出现xt-489就是人类末日。
我希望中共家里出现xt-489
这种技术,其实共军早就在娴熟应用了,群众运动或人民战争,就是原始同温层效应。
朝阳大妈,就是肉身传感器。
每個年代百姓的資訊都是被高度操控的。 這個年代你還有機會去中心化,原子化每個人都有機會發佈訊息。


上一個年代電視機單向傳播 收音機也基本是單向傳播,如果傳媒們有意為之,他們絕對有能力把任何大事100%隱瞞起來 或者向大眾撒個彌天大慌。所以歷來政變第一個控制的就是電視台。
惟一制衡的東西只有傳媒工作者們的良心。


今天的情況沒有太大不同,惟一制衡的東西也只是這些科企員工們的良心,不同的是網絡還可以讓我們去中心化。
四两拨千斤,垄断化独裁媒体系统稍微操作就可以改变很多东西,掩盖丑恶指鹿为马洗脑傻蛋,最近选举媒体很骚操作哈
NZRdlClr5 來的架我都買啊|喜歡用繁體字的大陸人,因為我覺得繁體字看著爽|反共反統反納粹反加速 挺港挺台挺圖博挺東突 自由平權支持者N'Z曼參上 夜露死苦
我是懷疑這個軟獨裁的可能性的
雖然同溫層、回音室確實存在,但都是針對同一個議題的同溫層
因爲每個人都是立體的,不太可能只屬於一個同溫層而不屬於另一個,最後就算他的所有領域都是屬於某種同溫層,但綜合起來這個人還是可能會有自己的想法
到了這個程度,我用什麽app、上什麽網站,就和沒有網絡的時代裏我都參加什麽社團是一個意思了
你的確可能通過瞭解一個人所有的興趣和傾向來瞭解他可能的決策,但大數據不能改變一個人的興趣和傾向
假設說Google打算用他的大數據技術改造我好了。Google知道我平時會搜索一些可愛小動物的圖片,他猜我喜歡小動物,理論上他可能可以通過推送一些可愛小動物如何喪失家園的新聞給我看來讓我變得傾向環保主義。但就算這樣,Google也不能阻止有一天我看到一隻超可愛的甲殼蟲,從此覺得廢氣排放都不是個事了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不要核酸要吃饭 不要封锁要自由 不要谎言要尊严 不要文革要改革 不要领袖要选票 不做奴才做公民 罢免独裁国贼习近平

状态

  • 最新活动: 2022-08-14
  • 浏览: 9551